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瓷器有哪些標志

日本瓷器有哪些標志

發布時間: 2022-06-12 08:51:49

❶ 本人有一底部印有MADEINJAPAN字樣的日本青花瓷盤,請教相關的知識

日本瓷器的發展自應永年到昭和共經歷了500多年的歷史,燒瓷行業在不斷地發展,技術也在不斷地進步;日本瓷器圖案和畫面顏色比較明快,多大紅大綠、黑白相間,同時日本的茶杯、酒杯、碗、碟子等食用器邊沿多有金色釉。
日本瓷器的釉色有青釉、白釉、大紅釉、藍釉、金色釉、珊瑚釉等,釉料在加工的過程中比較純凈,釉面和胎體結合得比較緊密,施釉薄而均勻,有光亮感,胎質堅硬細密。
可能是日本的出口瓷器。希望對你有幫助 望採納

❷ 日本瓷器的紋樣特色

目前,日本流行的日用瓷器產品,色調通常有濃調裝飾與淡調裝飾兩種裝飾流派。濃調裝飾的特點是常常將製品通體施一層藍、綠、黃等色釉,然後再以金、銀或其它色彩的繪料進行彩繪,且彩繪的手工味很濃重。裝飾圖案多為松樹、仙鶴、野草、花卉、禽鳥、蝴蝶、蜻蜓之類的紋樣。淡調裝飾則在素白瓷器上繪畫或貼上花紙,或轉移印花。裝飾圖案有團花樣式、也有滿花裝飾樣式。裝飾紋樣、菊花、梅花、吉祥如意紋、水波紋、以及各類魚紋圖案。尤其是日本的國花—櫻花,常常成為非常流行的瓷器裝飾畫面。另外,現代風格的紋樣裝飾通常與器物的底色形成和諧與對比,其反襯與烘托的效果十分明顯。如綠地白花碟、紅綠彩菜盒、青花豆彩盤、黑釉鐵彩碗、藍釉金彩茶壺、茶杯等等,裝飾風格既有現代風格也有傳統流派,往往集細膩與粗獷寫意於一器皿之內,令消費者在飲食或飲茶使用時,能夠賞心悅目加以欣賞,使心情得以輕松愉快。

❸ 日本瓷器其泉款的如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4

❹ 歷史上各朝代陶瓷器有什麼特點

各朝代特點如下:

1、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以明顯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徵。它們質地較陶器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燒結溫度高達1100-1200°C,胎質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器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但是它們與瓷器還不完全相同。被人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2、原始瓷從商代出現後,經過西周、春秋戰國到東漢,歷經了1600-1700年間的變化發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3、東漢以來至魏晉時製作的瓷器,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多為青瓷。這些青瓷的加工精細,胎質堅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層青色玻璃質釉。這種高水平的制瓷技術,標志著中國瓷器生產已進入一個新時代。

4、我國白釉瓷器萌發於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至唐代更有新的發展。瓷器燒成溫度達到1200°C,瓷的白度也達到了70%以上,接近現代高級細瓷的標准。這一成就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發展打下基礎。

5、宋代瓷器,在胎質,釉料和製作技術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燒瓷技術達到完全成熟的程度。

6、明代精緻白釉的燒製成功,以銅為呈色劑的單色釉瓷器的燒製成功,使明代的瓷器豐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樣化,標志著中國制瓷技術的不斷提高。

7、清代仿銅胎畫琺琅效果的一種瓷器。琺琅彩又稱「料彩」。

(4)日本瓷器有哪些標志擴展閱讀:

瓷器產地分類:

1、越窯:

該名稱最早見於唐人陸龜蒙的《秘色越器》一詩,系對杭州灣南岸古越地青瓷窯場的總稱。其形成於漢代,經三國、西晉,至晚唐五代達到全盛期,至北宋中葉衰落。中心產地位於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區,始終以生產青瓷 主,質量上乘。

陸羽《茶經·四之器》中評述茶碗的質量時寫道:"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 ;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陸羽煮飲綠茶,故極推崇越瓷。

2、邢窯:

在今河北內丘、臨城一帶,唐代屬邢州,故名。該窯始於隋代,盛於唐代,主產白瓷,質地細膩,釉色潔白,曾被納為御用瓷器,一時與越窯青瓷齊名,世稱"南青北白"。

陸羽在《茶經》中認為邢不如越,主要因為他飲用蒸青餅茶,若改用紅花比較,或要反映真實的茶湯色澤,則結果正好相反,所以兩者各有所長,關鍵在於與茶性是否相配。

3、汝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今河南寶豐清涼寺一帶,因北宋屬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為宮廷燒制青瓷,是古代第一個官窯,又稱北宋官窯。釉色以天青為主,用石灰一鹼釉燒制技術,釉面多開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較薄。

4、鈞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今河南禹縣,此地唐宋時為鈞州所轄而得名。始於唐代,盛於北宋,至元代衰落。以燒制銅紅釉為主,還大量生產天藍、月白等乳濁釉瓷器,至今仍生產各種藝術瓷器。

5、定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今河北曲陽潤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時屬定州而得名。唐代已燒制白瓷,五代有較大發展,白瓷釉層略顯綠色,流釉如淚痕。北宋後期創覆燒法,碗盤器物口沿無釉,稱為"芒口"。

五代、北宋時期承燒部分宮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銘文。宋代除燒白瓷外,還燒黑釉、醬釉和綠釉等品種。

6、南宋官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宋室南遷後設立的專燒宮廷用瓷的窯場。前期設在龍泉(今浙江龍泉大窯、金村、溪口一帶),後期設在臨安郊壇下(今浙江杭州南郊烏龜山麓)。

兩窯燒制的器物胎、釉特徵非常一致,難分彼此,均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層豐厚,有粉青、米黃、青灰等色;釉面開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鐵足"之稱。

16世紀末,龍泉青瓷在法國 場上出現,轟動整個法蘭西,由於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語言稱呼它,只得用歐洲名劇《牧羊女》中女主角雪拉同所披的青色長袍來比喻,於是"雪拉同"成為青瓷的代名詞。當今龍泉窯又有新的發展。杭州南宋官窯遺址建立了南宋官窯博物館。

7、哥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至今遺址尚未找到。有的文獻上將浙江龍泉官窯稱為哥窯,實為訛傳。

傳世的哥窯瓷器,胎有黑、深灰、淺灰、土黃等色,釉以灰青色為主,也有米黃、乳白等色,由於釉中存在大量氣泡、未熔石英顆粒與鈣長石結晶,所以乳濁感較強。釉面有大小紋開片,細紋色黃,粗紋黑褐色,俗稱"金絲鐵線"。從瓷器的釉色、紋片、造型來看,均不同於宋代龍泉官窯。

8、建窯:

在今福建建陽。始於唐代,早期燒制部分青瓷,至北宋以生產兔毫紋黑釉茶盞而聞名。兔毫紋為釉面條狀結晶,有黃、白兩色,稱金、銀兔毫;有的釉面結晶呈油滴狀,稱鶴鴿斑;也有少數窯變花釉,在油滴結晶周圍出現藍色光澤。

種茶盞傳到日本,都以"天目碗"稱之,如"曜變天目"、"油滴天目"等,現都成為日本的國寶,非常珍貴。該窯生產的黑瓷,釉不及底,胎較厚,含鐵量高達10%左右,故呈黑色,有"鐵胎"之稱。

9、景德鎮窯:

在今江西景德鎮。始燒於唐武德年間,產品有青瓷與白瓷兩種,青瓷色發灰,白瓷色純正,素有"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磐"之譽。它在宋代主要燒制青白瓷。元代為宮廷燒制青白瓷,上有"樞府"字樣,還燒制青花、釉里紅等品種。

至明代它成為全國瓷器燒制中心,設立了專為宮廷茶禮燒制茶具的工場。這時青花瓷有很大發展,日本茶道之祖村田珠光十分喜愛。此時,釉上彩、鬥彩、素三彩、五彩等品種相繼出現,還燒造了多種名貴藍、紅釉、甜白釉瓷器。

清代時它又創制琺琅彩、粉彩等多種新品種。自宋代開始,景德鎮瓷器就遠銷日本,明清時大量輸入歐洲,同時也奠定了"景瓷宜陶"的瓷都地位。

10、宜興窯:

在今江蘇宜興丁蜀鎮。早在漢晉時期,就始燒青瓷,產品造型的紋飾均受越窯影響,胎質較疏鬆,釉色青中泛黃,常見剝釉現象。於宋代開始改燒陶器,及明代它則以生產紫砂而聞名於世。

11、德化窯:

福省德化瓷的製作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技藝獨特,至今傳承未斷。它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品,與絲綢、茶葉一道享譽世界,為制瓷技術的傳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如今德化縣內保存著宋元時代的碗坪和屈斗宮等窯址。

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燒造印紋陶器,唐代已開始燒制青釉器,宋代生產的白瓷和青瓷已很精緻,瓷器產品開始大量出口,元代,德化瓷塑佛像已經進貢朝廷,得到帝王的賞識。明、清兩代,德化瓷器大量流傳到歐洲,它的象牙白釉(又名奶油白)對歐洲瓷器的藝術產生很大的影響。

❺ 日本陶瓷

1 日本陶瓷
信樂燒

●信樂燒的特徵

●與伊賀燒的關系與區別

●作為茶陶的信樂燒

●信樂燒名器圖片

近江國(滋賀縣)甲賀郡信樂鄉是信樂燒(しがらきやき)的發祥地。信樂窯是日本六大古窯之一(另五個是瀨戶、常滑、丹波、備前、越前),根據發掘出土的碎瓦片來看,當地窯業遠在奈良時代的天平寶字年間(757~765)就已草創。在平安時代燒制須惠器(一種不上釉而素燒的土陶),鐮倉時代改良燒成技法後生產出紅褐色的陶器。這就是所謂「古信樂」,製品以貯種壺和其他農具、雜器為主。但平安、鐮倉期的古信樂遺物不多見,信樂燒真正的繁榮實際上還是從室町時代開始的。

●信樂燒的特徵

(1)胎土

份量重,質地堅致而不勻。胎土的成分很不純,是由多種土質混雜、融合,形成不等質的陶胎,因此胎的肌理給人以岩石般的感覺。胎土內還混有大小不一的長石顆粒。由於各種土質在燒窯時的膨脹收縮率往往有很大差別,成品多歪扭變形甚至崩裂,而與預想的形狀有很大差異。胎體上極易出現窯疵。毋庸置疑,這些情況的產生是當時日本制陶技術落後的產物。

燒成後的陶胎一般呈紅褐色,胎內含鐵的成分越高,褐色調越深。胎表面的長石熔解後形成乳白色斑(稱作「蛙目」,がいろめ)。

(2)陶土的篩洗、塑造

陶土質粗而雜,混有砂粒的原因是古信樂不採用通常的水漉淘洗來提純陶土(這樣處理後的陶土質細而純,稱作「漉土」),而僅僅是將粉碎後的原土用大篩進行篩細(如此處理後得到的土稱作「篩土」)。而成形時依靠手工的捏制、盤築法,不使用轆轤,故成器歪斜不整。後來使用漉土,以轆轤成形的信樂器物,遠較篩土製器來得工整。

(3)釉

最初的信樂燒並不施釉,但是在窯內高溫下,附著於器表的薪灰熔解後自然生成一層潤澤的釉膜(日語中叫「ビードロ」,也作自然釉)。其呈色不固定,有淡黃、淡綠、褐黃、暗褐、暗綠等色。

後世才開始使用玻璃質的偏綠色灰釉,與其說是用來裝飾,毋寧說是在掩飾胎體上存在的缺陷。這種灰釉的成分依照不同的器物種類而採取不同的調配,在良工的製作下也有令人嘆賞的佳作,但在一些粗劣作品上則一眼就能看出其掩蓋的用意。較晚些時候,除灰釉外,還施掛一種光澤感強的乳白釉。與胎體的紅色,窯火造成的黑斑(日語中稱作「焦げ」,燒窯時因薪灰與強火力自然造成的熔岩般的黑褐色塊,是茶人們鑒賞的要點之一)相交映成景。

在燒制過程中,還有故意覆燒(將器物倒置燒制)而使釉逆流產生所謂「逆釉」的產物。

(4)作風

最古的信樂多是農家用的貯藏器,大腹廣口,口做成漏斗形等以利於承物,口沿略往上收。口沿向外翻呈唇狀(日語中稱作「捻り返し」)的是室町時代以後的產物。欠於燒窯的溫度或時間,古信樂一般沒有完全燒透。壺的形狀各種各樣,其中最著名的是「蹲」(詳見下文)。安土桃山時代後大量製作茶道專用的茶壺(指日式的「茶壺」,貯茶壇。下文等處同,詳見《中日的「茶壺」》),其中較知名的是「錢瓶壺」(也作「煎餅壺」),用轆轤成形,口唇外翻,燒成程度高,施釉,較傳統工藝上大為進步,有的還記有年號銘文。

●與伊賀燒的關系與區別

信樂燒所在的甲賀郡緊鄰伊賀國(三重縣),與伊賀燒(いがやき)的地理、歷史關系異常緊密,而兩者的制器也確實很難區分,可以說是同一系統的產物。故而相關書籍往往並稱為「伊賀信樂」或「信樂伊賀」,在同一題目下一起予以解說。

從地理的關系來看,兩者分別位於國境山脈的南北,伊賀燒的中心丸柱窯與信樂燒的中心長野窯,其間距離僅十二公里。三鄉山橫跨邊境,一端位於伊賀的槇山,一端在信樂的笹岳。伊賀的槇山窯與信樂的神山窯都取用三鄉山的陶土,其中槇山窯距信樂邊界僅百米。後來連純丸柱和純信樂中都混有三鄉山的土,逐漸混同起來。

2 日本陶瓷

從歷史的關系來看,兩者創始的時代相同,而又因為位置相近,受到諸如源平、戰國等歷史變遷的影響也一致。天正年間(1573~1592)織田信雄征伐伊賀時,當地的陶工幾乎全部轉移到了信樂。天正十二年(1854)以後筒井定次統治伊賀期間,慶長十三年(1608)藤堂高虎入封伊賀後,都經常發生因伊賀、信樂的邊界不明而導致對陶土產地所有權的糾紛。

信樂燒與伊賀燒的主要區別在於:

(1)伊賀的陶土肌理相對較細,而信樂較粗。
(2)伊賀的陶土中混有的砂石顆粒教大,信樂較小但數量較多(有例外)。
(3)伊賀燒的胎色如紅色櫻花一般的淡紅,而信樂燒的胎色如桃花一般,偏深。
(4)伊賀燒的胎骨較重,信樂燒的較輕。
(5)伊賀燒的灰釉青中透黃呈鮮綠色,而信樂燒的灰釉多偏褐色,顯暗綠色。

●作為茶陶的信樂燒

室町時代以前,信樂主要燒制農具及瓶、壺、摺缽等日用雜器。室町後期茶事興隆,信樂燒瓶壺類的野趣被茶人們看中,從而得以步入茶器行列,信樂燒亦漸漸轉以燒制茶具為主。最初被著名的茶道宗匠武野紹鷗引入茶道的信樂名器有「鬼桶」和「蹲」壺。

※鬼桶(おにおけ,也寫作「緒に桶」)--
形容粗鈍,恰如一個沒有蓋的大口桶。原是農婦放置麻纖維和線軸的用具。後被茶道轉用作水指(茶席上儲放清水的器具)。天文、弘治年間(1532~1557)茶人辻玄哉所持的著名鬼桶水指,當時就價值百貫。以信樂燒的最普遍,少數是伊賀燒槇山窯的產物(圖2)。

※蹲(うずくまる,也寫作「踞」)--
以古信樂、古伊賀所產為代表的一種小壺。形似茶壺而小,底大彷彿人蹲坐之形,故名。有兩種:高約20厘米左右的壺形物本是農家的種壺或儲茶壇;高11、12厘米的形如人坐姿的原為農家的油壺。都是在室町時代以前當地農家作為副業製作的產物,被後世茶人看中其枯寂之「佗」意而轉用做吊掛的花入(茶席上的插花罐)或水指。其共同的特徵是二重口,以及肩部留有柵欄狀的修造成形痕跡。被茶人推崇的「蹲」以油壺為多,其中尤以形狀奇特,底部有黑褐色塊,自口沿至肩部有較厚的青黃色釉者為佳,是茶人們不惜重金追求之物(圖3)。

在桃山時代,茶壺在茶具中占據著不亞於茶入(抹茶小罐)、茶碗的地位(參見《中日的「茶壺」》)。以壺類製品為主的信樂燒藉此得以迅速提高地位。茶人們或親臨信樂指導,或取信樂之土於京都等處自行燒制。茶人指導下的信樂燒被冠以他們的名字:紹鷗信樂、利休信樂(也叫「宗易信樂」)、宗旦信樂(千利休之孫千宗旦訂制的信樂燒)、遠州信樂、空中信樂、仁清信樂和新兵衛信樂(慶長年間京都茶人有來新兵衛訂制或自製)。不過這些名字的內涵,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多已經含混不清了。元和、寬永年間(1615~1644),信樂還受德川幕府之命燒制一種稱作「信玄壺」的茶壺,用以向皇室、幕府進貢。

※遠州信樂--
小堀遠州訂制的信樂燒。與其他信樂燒顯著不同處在於使用了漉土,所以胎薄而輕,非常精巧。其中有風格類似萩燒與唐津燒的器物。

※空中信樂--
本阿彌空中是本阿彌光悅之孫。尾張德川家藏的銘「白雲山」的茶碗據說就屬於空中信樂。

※仁清信樂--
江戶時代京燒傑出的大師野野村仁清製作的信樂燒。與空中信樂都是用黑谷的陶土與信樂之土相混,以粟田口(京燒的一個窯)的技法在京都製作的。器底左側有仁清的銘。另有所謂「仁清無印」,其實並不是仁清的作品。

※信玄壺--
元和八年(1622)起奉命燒制,專為進獻皇室與將軍家的貢品。釉色上部為茶色,腰以下為白色,肩部有耳。據說是武田信玄喜歡的式樣而得名。

還有圖片,自己看下

http://tieba..com/f?kz=68147661

❻ 日本瓷器品牌

大倉陶園 noritake 這兩個是比較頂級的。應該還有其它二線的之類。

❼ 日本額著名的瓷器有哪些。日本三大瓷器是什麼

日本瓷器的門類和品種

有田燒

伊萬里燒

九穀燒

瀨戶燒

備前燒

美濃燒

❽ 日本江戶時代的瓷器中最有名的有哪些

日本江戶時代的瓷器中最為馳名的有「伊萬里燒」、「九穀燒」、「鍋島燒」等類別,其中以「伊萬里」瓷器影響最大。伊萬里瓷器燒制於肥前國的有田窯,因而也稱為「有田燒」。早期的伊萬里瓷器多為青花裝飾,且多具中國風格,直到柿右衛門樣式的出現才改變了這一狀況。該樣式由酒井田家族創立,因該家族中許多人都以柿右衛門為名,因此產品以此著稱。該樣式的瓷器雖然也借鑒中國五彩瓷的特點,但同時也嘗試將日本繪畫、染織、漆藝等領域的特長引入裝飾之中,並由此逐漸形成自身特色,筆法奔放而不零亂,輪廓明晰而不顯繁縟,色彩濃艷而無俗麗之弊。

❾ 日本瓷器品牌

鳴海

— 始於1938年—

在江戶時期,鳴海骨瓷廠就已成立,最經典的風格是手繪瓷和西洋風格瓷,經過歷史的考驗後,現在是世界頂尖骨瓷品牌之一。其產品風格既具西式餐具的華麗典雅又秉承日式餐具的細膩精緻,並以其嚴謹的製作體系,成熟的工藝和優良的造型深受高品位人士及全球眾多五星級酒店的青睞。

作為日本皇室招待各國政要的御用餐具瓷器和黛安娜王妃生前最喜歡的高級瓷器

❿ 日本的瓷器是什麼樣子

日本瓷器的發展自應永年到昭和共經歷了500多年的歷史,燒瓷行業在不斷地發展,技術也在不斷地進步;日本瓷器圖案和畫面顏色比較明快,多大紅大綠、黑白相間,同時日本的茶杯、酒杯、碗、碟子等食用器邊沿多有金色釉。

日本瓷器的釉色有青釉、白釉、大紅釉、藍釉、金色釉、珊瑚釉等,釉料在加工的過程中比較純凈,釉面和胎體結合得比較緊密,施釉薄而均勻,有光亮感,胎質堅硬細密。

在唐代中後期,越窯青瓷輸往日本,這時輸入日本的瓷器品種很多,有唐三彩、青瓷、白瓷和釉下彩瓷等。

七世紀末,唐三彩開始傳到日本,是由當時的遣唐使船隻帶去的。現在日本已有十個地方發現了這些出土品,特別是在奈良的大安寺,一下子出土了三十幾件唐三彩。唐三彩的傳入,對日本的制陶工藝而言,是一次革命性的促進。在三彩的技術體系之下日本在燒制時帶有與漢族不同的特色。在釉色上,它也不像唐三彩那樣顯得五彩斑斕、華麗多姿,而是更多地敷施了綠釉,整個陶器多以綠釉為基調,顯得比較素樸,甚至帶些稚氣,日本人一直對綠色情有獨鍾,這與日本民族愛好自然有關。目前,三彩陶器藏品最豐富的是集中在奈良正倉院的57件作品,被稱之為正倉院三彩,又稱為奈良三彩。

真正燒制陶器是在鐮倉時代,瀨戶一個叫藤四郎景正的人從中國引入了技術,製造水壺、香爐、佛具等。以後直到室町時代,除了瀨戶以外,信樂、常滑、丹波、備前、越前等地也能製造陶器了,被稱作日本的六大古窯。再後來1616年,朝鮮的李參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燒制了瓷器,日本的陶瓷製作就此開始了。接著有各種燒器產生,其中伊萬里瓷器在歐洲也享有盛譽。對於收藏來講,日本古代瓷器還是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18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1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10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09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5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0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2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1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7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