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台風多少米

日本台風多少米

發布時間: 2022-06-14 09:46:05

『壹』 台風等級怎麼分啊

台風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 台風 英文名稱: typhoon 定義1: 發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 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2~13級(1988年底以前,我國曾規定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8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 所屬學科: 大氣科學(一級學科) ;天氣學(二級學科) 定義2: 發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較強的熱帶氣旋。 所屬學科: 地理學(一級學科) ;氣候學(二級學科) 定義3: 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2級或以上, 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 所屬學科: 海洋科技(一級學科) ;海洋科學(二級學科) ;海洋氣象學(三級學科) 定義4: 發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 所屬學科: 水產學(一級學科) ;水產基礎科學(二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網路名片台風是熱帶氣旋的一個類別。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本地近義字(local synonym),颶風的名稱使用在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使用的近義字是台風(typhoon)。 [ 【詞語】 台風 【拼音】 taifēng 【英文】 [typhoon;hurricane;stage manner of an opera actor] 英語 Typhoon 這個詞 (意思是颶風) 是根據台風音譯而來。 【法文】 [typhoon] 【釋義】 (1) 指亞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風。 這次的台風給大家帶來了重大經濟損失。 (2) 指熱帶、亞熱帶海區發生的熱帶氣旋。 台風雲圖(3) [stage manner of an opera actor]∶戲劇演員在舞台上表現出來的風度。 她的台風真是越來越穩重了。 [編輯本段]台風綜述 (1) 指亞洲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的旋風。例:約瑟夫.康拉德小說中描述的「台風」。 (2) 特指熱帶海洋發生的強烈熱帶氣旋。 台風(或颶風)是產生於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熱帶氣旋。只是隨著發生地點、時間和叫法不同。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范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台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台風在歐洲、北美一帶稱「颶風」,在東亞、東南亞一帶稱為「台風」;在孟加拉灣地區被稱作「氣旋性風暴」;在南半球則稱「氣旋」。 台風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強對流天氣。風向在北半球地區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為順時針方向)。在氣象圖上,台風的等壓線和等溫線近似為一組同心圓。台風中心為低壓中心,以氣流的垂直運動為主,風平浪靜,天氣晴朗;台風眼附近為漩渦風雨區,風大雨大. 有史以來強度最高、中心附近氣壓值最低的台風,是超強台風泰培(英語:Typhoon Tip,台灣譯名:狄普),日本1979年的大范圍洪災就是由這個台風造成的 泰培與美國地圖的大小比較。 typhoon在美語中指發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熱帶暴風。若追溯其語源,也許很少有單詞能像typhoon 一樣表明漢語、阿拉伯語、東印度語和希臘語的多國語言背景。 希臘單詞typhon 既是風神的姓名又是意為「旋風,台風」的普通名詞,被借入到阿拉伯語(就象在中世紀時許多希臘語單詞進入阿拉伯語一樣,那時,阿拉伯人的學問保存了古典的風格,同時在把它傳向歐洲時又有所擴充)。 Tufan,希臘語的阿拉伯語形式,傳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語言,11世紀時講阿拉伯語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來。這樣,阿拉伯語單詞的衍生,從印度語言進入英語(最早記載於1588年),並以如touffon 和 tufan 的形式出現於英語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風暴。在中國,給了熱帶風暴的另一個單詞-台風。漢語單詞的廣東語形式toi fung 同我們的阿拉伯語借用詞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於1699年載入英語。 各種形式合並在一起最後變成了typhoon。 [編輯本段]台風形成 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濕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抬升。如此循環,形成正反饋,即第二類條件不穩定(CISK)機制。在條件合適的廣闊海面上,循環的影響范圍將不斷擴大,可達數百至上千公里。 由於地球由西向東高速自轉,致使氣流柱和地球表面產生摩擦,由於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強,這就引導氣流柱逆時針旋轉(南半球系順時針旋轉),由於地球自轉的速度快而氣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轉的速度而形成感覺上的西行,這就形成我們現在說的台風和台風路徑。 以下為人教版高一地理書第一冊的描述:: 在海洋面溫度超過26℃以上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由於近洋面氣溫高,大量空氣膨脹上升,使近洋面氣壓降低,外圍空氣源源不斷地補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流入的空氣旋轉起來。而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要放出熱量,又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升。這樣近洋面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最後形成了台風。 台風結構 台風結構從台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 一 、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濕的大氣。熱帶洋面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濕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台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於26℃-27℃; 二 、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三 、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保存在台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台風暖中心結構; 四、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台風基本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面上。 [編輯本段]台風源地 台風源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廣闊的洋低緯洋面上。西北太平洋熱帶擾動加強發展為台風的初始位置,在經度和緯度方面都存在著相對集中的地帶。在東西方向上,熱帶擾動發展成台風相對集中在4個海區: (1)中國南海海區; (2)菲律賓群島以東、琉球群島、關島等附近海面(最重要的台風發源地); (3)馬里亞納群島附近海面; (4)馬紹爾群島附近海面。 二、 熱帶擾動級別(由於熱帶擾動是熱帶風暴的前身,為了對其研究和追蹤,有一套獨特的分級方式): POOR表示差;FAIR表示一般;GOOD表示好。以反映熱帶擾動的結構好壞程度,以及發展成熱帶氣旋的前景。一旦可能將加強成熱帶低壓。此時JTWC亦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TCFA),這時的擾動可能是FAIR或GOOD級別。但是,並非所有系統在獲升格為熱帶低壓前都會發出TCFA,尤在當前東亞命名機構為JMA的情況下,若JMA相當迅速地命名,JTWC可能在非慣常發報時間發布TCFA,也也可能直接升為熱帶低壓(雖然這樣的情況並不多)。 台風路徑 台風移動的方向和速度取決於作用於台風的動力。動力分內力和外力兩種。內力是台風范圍內因南北緯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轉偏向力差異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風范圍愈大,風速愈強,內力愈大。外力是台風外圍環境流場對台風渦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南側基本氣流東風帶的引導力。內力主要在台風初生成時起作用,外力則是操縱台風移動的主導作用力,因而台風基本上自東向西移動。由於副高的形狀、位置、強度變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響,致台風移動路徑並非規律一致而變得多種多樣。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區台風移動路徑為例,其移動路徑大體有三條: JMA編號7920號台風Tip——史上最強熱帶氣旋① 西進型 台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最後在中國海南島、廣西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這種路線多發生在北半球冬、春兩季。當時北半球副高偏南,所以台風生成緯度較低,路徑偏南,一般只在北緯16度以南進入南海,最後在越南登陸,波及泰、柬、緬等國。甚至進入孟加拉灣。 ② 登陸型 :台風向西北方向移動,先在台灣島登陸,然後穿過台灣海峽,在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再次登陸,並逐漸減弱為熱帶低壓。這類台風對中國的影響最大。 ③ 拋物線型 :台風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接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時,不登陸而轉向東北,向日本附近轉去,路徑呈拋物線形狀,這種路徑多發生在5-6月和9-11月。最終大多變性為溫帶氣旋。 台風形成後,一般會移出源地並經過發展、成熟、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一個發展成熟的台風,氣旋半徑一般為500km~1000km,高度可達15km~20km,台風由外圍區、最大風速區和台風眼三部分組成。外圍區的風速從外向內增加,有螺旋狀雲帶和陣性降水;最強烈的降水產生在最大風速區,平均寬8km~19km,它與台風眼之間有環形雲牆;台風眼位於台風中心區,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10km~70km不等,平均約45km。台風眼區的風速、氣壓均為最低,天氣表現為無風、少雲和乾暖。隨著台風的加強,台風眼會逐漸縮小、變圓。而弱台風、以及發展初期的台風,在衛星雲圖上常無台風眼(但是有時會出現低空台風眼)。 [編輯本段]異常路徑 西北太平洋常見幾種異常路徑: 根據異常台風路徑對我國的影響,通常將異常路徑分為八種型式: (1) 黃海台風西折:其主要特點是台風沿125E附近北上到黃海時突然西折,襲擊遼魯冀三省沿海,而正常路徑是在這一帶向東北方向轉向的。 (2) 南海台風北翹:這類台風主要特點是到南海北部急轉,沿經線方向北上,正面襲擊廣東省。正常路徑是在南海北部繼續西移,登陸我國廣東西部、海南島或越南。 (3) 倒拋物線路徑:倒拋物線與拋物線路徑相反,它將折向偏西或西南方向移動,有少數在我國華東登陸。正常路徑是向西北方向移動或成拋物線向東北方向轉向, (4) 迴旋路徑(又稱作「藤原現象」):當兩個台風距離足夠接近時,在太平洋上常見到互相作逆時針方向迴旋,並存在互相吸引的趨勢。日本氣象學家藤原曾對此做過實驗,並指出其間相互吸引的作用。 (5) 蛇形路徑:當台風在前進過程中,同時出現左右來回擺動,表現成一條蛇形路徑。預報時,每一次擺動,都可能引起預報結論的混亂,或隨實況不斷地改變預報結論。 (6) 順時針打轉:台風打轉是其移向急變的一種方式,打轉以後往往選擇一條新的路徑移動,使原來的預報失敗。順時針打轉一般發生在基本流場很弱的環境里。 (7) 逆時針打轉:有一部分逆時針打轉發生在幾種基本氣流並相互作用的環境里,這和順時針打轉基本氣流很微弱的環境不同。 (8) 高緯正面登陸:這類台風生成以後一直朝西北方向移動,登陸朝鮮和我國遼寧、山東一帶。這類路徑很穩定,但概率很小。在同一個經度上,這種路徑比正面登陸我國華東的路徑要偏北10-15個緯度。 [編輯本段]防患事項 提示一 千萬別下海游泳 台風來時海灘助潮湧,大浪極其兇猛,在海灘游泳是十分危險的,所以千萬不要去下海。 提示二 受傷後不要盲目自救 請撥打120 台風中外傷、骨折、觸電等急救事故最多。外傷主要是頭部外傷,被颳倒的樹木、電線桿或高空墜落物如花盆、瓦片等擊傷。電擊傷主要是被颳倒的電線擊中,或踩到掩在樹木下的電線。不要打赤腳,穿雨靴最好,防雨同時起到絕緣作用,預防觸電。走路時觀察仔細再走,以免踩到電線。通過小巷時,也要留心,因為圍牆、電線桿倒塌的事故很容易發生。高大建築物下注意躲避高空墜物。發生急救事故,先打120,不要擅自搬動傷員或自己找車急救。搬動不當,對骨折患者會造成神經損傷,嚴重時會發生癱瘓。 提示三 請盡可能遠離建築工地 居民經過建築工地時最好稍微保持點距離,因為有的工地圍牆經過雨水滲透,可能會松動;還有一些圍欄,也可能倒塌;一些散落在高樓上沒有及時收集的材料,譬如鋼管、榔頭等,說不定會被風吹下;而有塔吊的地方,更要注意安全,因為如果風大,塔吊臂有可能會折斷。還有些地方正在進行建築立面整治,人們在經過腳手架時,最好繞行,不要往下面走。 提示四 一定要出行建議乘坐火車 在航空、鐵路、公路三種交通方式中,公路交通一般受台風影響最大。如果一定要出行,建議不要自己開車,可以選擇坐火車。 提示五 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請檢查家中門窗陽台 台風來臨前應將陽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內,切勿隨意外出,家長關照自己孩子,居民用戶應把門窗捆緊栓牢,特別應對鋁合金門窗採取防護,確保安全。市民出行時請注意遠離迎風門窗,不要在大樹下躲雨或停留。 [編輯本段]台風編號 中國把進入東經180度以西、北緯0度以北、近中心最大風力大幹8級的熱帶氣旋,按每年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這就是我們從廣播、電視里聽到或看到的「今年第×號台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 台風的編號也就是熱帶氣旋的編號。人們之所以要對熱帶氣旋進行編號,一方面是因為一個熱帶氣旋常持續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時可能出現幾個熱帶氣旋,有了序號,就不會混淆;另一方面是由於對熱帶氣旋的命名、定義、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因不同國家、不同方法互有差異,即使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氣象台之間也不完全一樣,因而,常常引起各種誤會,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 我國從1959年起開始對每年發生或進入赤道以北、180度經線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風力大於或等於8級的熱帶氣旋(強度在熱帶風暴及以上)按其出現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近海的熱帶氣旋,當其雲系結構和環流清楚時,只要獲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風力為7級及以上的報告,也進行編號。編號由四位數碼組成。前兩位表示年份,後兩位是當年風暴級以上熱帶氣旋的序號。 如2003年第13號台風「杜鵑」,其編號為0313,表示的就是在2003年發生的第13個風暴級以上熱帶氣旋。熱帶低壓、熱帶擾動均不採用熱帶氣旋編號。當熱帶氣旋衰減為熱帶低壓、或變性為溫帶氣旋時則停止對其編號。 由於熱帶擾動是熱帶風暴的前身,為了對其研究和追蹤,有一套獨特的編號方式。例如:西北太平洋的擾動從「90W」到「99W」循環編號。 在不同的大洋,熱帶擾動採用不同的後綴: 01 北大西洋--L 02 東北太平洋--E 03 西北太平洋--W 04 中北太平洋——C 05 孟加拉灣——B 06 阿拉伯海--A 07 南印度洋--S 08 南太平洋--P 09 南大西洋--Q 10 地中海——M 對於熱帶低壓,則與熱帶擾動共用上述後綴,按每年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例:2006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第一個熱帶低壓編號為01W或200603001。 台風命名 人們對台風的命名始於20世紀初,據說,首次給台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藉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為台風命名始於1945年,開始時只用女人名,以後據說因受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從1979年開始,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交替使用。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台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表,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復使用。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 香港、日本、寮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等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O組,每組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循環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的編號。具體而言,每個名字不超過9個字母;容易發音;在各成員語言中沒有不好的意義;不會給各成員帶來任何困難;不是商業機構的名字;選取的名字應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可,如有任何一成員反對,這個名稱就不能用作台風命名。 瀏覽台風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動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還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詞或美麗的傳說,如玉兔、悟空等。「杜鵑」這個名字是中國提供的.就是我們熟悉的杜鵑花:前一段在我國登陸的「科羅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種樹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國提供的,意為綠寶石:「伊布都」是菲律賓提供的名字,意為煙囪或將雨水從屋頂排至水溝的水管。 台風的實際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氣象廳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負責,當日本氣象廳將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熱帶氣旋確定為熱帶風暴強度時,即根據列表給予名稱,並同時給予一個四位數字的編號。編號中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熱帶風暴在該年生成的順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號熱帶風暴。 根據規定,一個熱帶氣旋在其整個生命過程中無論加強或減弱,始終保持名字不變。如0704號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台風,其英文名均為「 Man-Yi 」,中文名為「萬宜」。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台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 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復使用,但遇到特殊情況,命名表也會做一些調整,如當某個台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成為公眾知名的台風後.為了防止它與其它的台風同名,台風委員會成員可申請將其使用的名稱從命名表中刪去,也就是將這個名稱永遠命名給這次熱帶氣旋,其他熱帶氣旋不再使用這一名稱。當某個台風的名稱被從命名表中刪除後,台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的提議,對熱帶氣旋名稱進行增補。 從2000年1月1日起,我國中央氣象台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除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使用熱帶氣旋名字。此前,我國一直採用熱帶氣旋編號辦法。
滿意請採納

『貳』 怎麼判定台風的級別呢

關於台風等級
熱帶氣旋分為幾個檔次:風力為7級及7級以下稱熱帶低壓,最大風速小於17.2米/秒;風力為8——9級稱熱帶風暴,最大風速為17.2——24.4米/秒;風力為10——11級稱強熱帶風暴,最大風速為24.5——32.6米/秒;12級以上都稱為台風,最大風速大於32.6米/秒。中心風力級數為14級的,其強度也屬台風一檔里。據介紹,風的級數最高可達18級,風速在每秒32.2——36.9米的為12級,風速在每秒41.5——46.1米的為14級。 12級以上台風,總是破壞力極強的台風。但什麼樣的台風才夠得上稱為超級台風。按中國氣象局2001年下發的一個規定,風力達到10-11級的熱帶氣旋稱為「強熱帶風暴」,8-9級的為「熱帶風暴」,風力更低的就僅僅是「熱帶低壓」了。一個熱帶氣旋夠不夠升格為台風,32.7米/秒為界限。風力達到這個速度,低於36.9米/秒,就是標準的12級台風。而12級是台風的門檻,不能稱為「超級台風」。「超級台風」,美國有個標准,是風力達到每小時130海里以上,即66.9米/秒(1海里約1852米)。我國確定的台風級別與風力對照表如下:12級台風:32.7—36.9米/秒 (117.7-132.8公里/小時, 63.6-71.7 海里/小時)13級台風:37.0—41.4米/秒 (133.2-149.0公里/小時, 71.9-80.5 海里/小時)14級台風:41.5—46.1米/秒 (149.4-165.9公里/小時, 80.7-89.6 海里/小時)15級台風:46.2—50.9米/秒 (166.3-183.2公里/小時, 89.8-98.9 海里/小時)16級台風:51.0—56.0米/秒 (183.6-201.6公里/小時, 99.1-108.9 海里/小時)17級台風:56.1—61.2米/秒 (201.9-220.5公里/小時, 109.0-119.0 海里/小時)在這個標准之外,17級以上台風被稱為18級台風。而既然有了這樣明確的分級,按中國標准,恐怕也只有18級台風被稱為超級台風才合適。從台風級別上可以看出來,12級台風差不多是目前高速公路上汽車可以正常行駛的速度。關於台風,有很多駭人聽聞的歷史記錄。自有準確的台風風力測量以來,史上最強的台風為泰培,它於1979年10月4日0時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丘克島東南面海域上產生,被日本氣象台正式命名為台風20號,最大風速達到70米/秒,即每小時252公里。泰培破壞最大的是日本,造成該國110人死亡、5人失蹤、543人受傷,並有139棟房屋倒塌,1287棟受損,以及25451公頃耕地受害,19艘船舶受損。2001年7月的尤特台風,因其活動(環流)半徑大(2000公里)而著名。尤特台風在菲律賓以東的西太平洋上生成後,中心風速達到50米/秒以上,以40公里/小時的速度快速向西北方向移動,這樣的移速對如此強的台風來說是很少見的,但進入南海後,移速明顯減慢為20公里/小時。尤特台風造成的破壞也不小。在菲律賓,尤特導致至少112人喪生,58人失蹤。馬尼拉有超過8390間房屋損毀,北部地區的航機及渡輪服務一度暫停。尤特的外圍雨帶亦為台灣帶來暴雨和強風,造成兩死六傷,農牧業方面損失估計約為6800萬元新台幣。1922年8月,中國歷史上曾有一次超大破壞型台風。其中破壞最嚴重的是廣東潮汕地區,有7萬人死於此次風災。1956年8月,5612號台風,風速曾達65米/秒(18級台風),於1956年8月1日24時在浙江象山登陸,登陸時中心最大風速達55米/秒,減弱為低壓後還深入我國內陸到陝西北部。台風進入內陸如此深遠,極為罕見。1959年9月,名古屋台風以每小時260公里(18級台風)襲擊日本。這次台風共造成5000多人喪生, 3萬多人受傷,4萬家庭受損, 總經濟損失達20億美元。1961年10月第26號台風,在浙江臨海登錄,風速曾達50米/秒。1962年8月,台風溫黛(Typhoon Wanda)襲擊香港及華南,在香港一共有130人死亡,53人失蹤。最高陳風每小時140海里(259公里),為18級台風。1969年第三號台風(viola),顛峰強度一分鍾平均風速130海里/小時(相當於240km/h),即66米/秒,為18級台風。在登錄中國大陸時,中心持續風速48m/s,相當於蒲氏風級表的15級,陣風甚至達到最高的17級!這次台風僅汕頭市就死亡1554人,倒塌房屋82381間。1973年9月14日凌晨4時左右,7314號台風在海南瓊海登陸,中心風力70米/秒(18級)。這是建國以來在我國登陸的最強的一次台風,整個海南地區死亡903人。 1988年8月第7號台風,最大風速曾達37米/秒,影響日本與中國。1991年7月,7 號台風(amy,艾美)在廣東汕頭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達40米/秒(風力超過12級),陣風達52,9米/秒。這次台風廣東全省有39個縣市受災,受淹、倒伏農作物305 萬畝,倒斷甘蔗20多萬畝,110 萬畝柑桔、香蕉、柚果等折枝落果嚴重,倒塌房屋6萬多間,損壞房屋33萬多間倒塌茅舍8萬多間,死亡101人,傷5000 多人,一大批公路、橋梁和水利、通訊設施遭到破壞。福建省有20個縣市不同程度受災,倒損房屋近3萬間,損毀船隻150多艘,受災農作物126 萬畝,交通、水利、通訊設施亦受到破壞。1992年9月第19號台風,先在菲律賓以東洋面上生成然後在台灣東南沿海登陸。1997年8月第11號台風,在關島附近洋面生成,並逐漸增強,一直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動,8月18日晚上9時30分在浙江溫嶺石塘鎮登陸。2001年「百合(0116)」(Nari ),是台風史上又一次怪異台風。2001年9月6日,台風百合生成於東海南部海海面上,在海上漫遊了9天轉了一個半圈後折向西南方向移動,9月16日午夜在台灣島東北部的宜蘭附近沿海登陸,從台北到台南狂襲台灣島近50個小時,豪雨和狂風奪走了80多條同胞的生命,20多人失蹤,100 多人受傷。到19日凌晨,它在台南減弱為低氣壓。可20日凌晨進入南海海面後再次加強為熱帶風暴,並折向偏西方向移動,於上午10點30 分左右在廣東省朝陽到惠來之間沿海再次登陸,又給那裡的人們帶來嚴重的台風災害,即日晚上在惠來境內減弱為低氣壓,生命史長達15天之久。2003年7月的伊布都台風,給廣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19億元,致3人死亡;廣西經濟損失近5億,12人遇難。伊布都最強時,風速46米/秒,應為14級台風。2003年9月台風杜鵑,在惠東登陸。台風杜鵑經歷了三次登陸,先是惠東海豐之間,繼而出大亞灣在深圳東部作第二次登陸,深夜橫過珠江口在中山東部作第三次登陸。2004年6月23-7月4日的台風蒲公英,先侵犯菲律賓,然後搔擾中國江浙,又進入韓國,最後在日本領域湮滅。蒲公英時速最高50米/秒,為15級台風。2005年09月台風彩蝶中心風力約為時速180公里,為15級台風,主要襲擊的是日本。2006年3號台風艾雲尼(EWINIAR),2006年7月產生,中心最大風力達16級。2006年5月,台風珍珠襲擊東南亞和中國,造成數十人死亡。2006年8月的桑美台風,在浙江省南部的蒼南縣馬站鎮沿海地區登陸,登陸時仍是超強台風,中心氣壓920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7級(60米/秒,相當於216公里/小時)。2006年10月底11月初,台風西馬侖襲擊菲律賓。該台風最高時速195公里,為16級台風。西馬侖在菲國造成10死18傷。2006年11底-12月初,台風榴槤襲擊菲律賓並給菲國臨近國家造成災難。此次台風給菲國可能造成千人死亡。如越南也有73人死亡。台風榴槤每小時風速255公里,為18級台風。以上可能還有大台風沒有列在其中。但這些列出的台風基本都被媒體稱為超級台風,是不太准確的。如果嚴格一點,把18級以上台風稱為超級台風,或者更准確一些。這樣, 1956年5612號台風、1959年名古屋台風、1962年8月溫黛台風、1969年第三號台風(viola)、1973年7314號台風、1979年泰培、2006年榴槤台風等才是真正的「超級台風」。</SPAN>

『叄』 史上最強的台風級別是多少

史上十大最強台風排名,超強台風泰培排名第一
1、台風泰培
台風泰培是人類有記錄以來,影響范圍最大的台風,台風半徑1110千米,風速305km/h,刷新世界紀錄,日本1979年的大范圍洪災,也是由這個台風造成的,不國此次台風造成的傷亡並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在於它發生在太平洋上,不過其風力之大,依然在十大史上最強台風排名中排第一。
2、台風波拉
台風波拉1970年11月初形成於印度洋南部,於1970年11月12日襲擊了孟加拉國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是十大史上最強台風排名中,傷亡最慘重的一次台風,它相當於一個3級的颶風,最強時的風速可達185km/h,有超過50萬人死亡,在孟加拉國奪去了台風災區內接近一半人的生命,創下歷史台風死亡人數之最。
3、台風美莎克
台風美莎克的風力達17級以上,風速65米/秒,是1949年以來,3月份的最強台風,堪稱歷史「風王」。從2015年3月23日到4月6日,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對中國台灣省以及西太平洋國家造成巨大人員與財務損失,讓人心有餘悸。
4、台風洛克
台風洛克於2011年9月21日在日本登陸,屬於第四級台風,台風來臨前日本當時的暴雨預警為最高級別警報,台風最大風速達每秒45.1米,每小時100毫米的強降雨影響,日本各地交通都出現嚴重混亂,災後也是造成了日本巨大的人員傷亡。
5、台風南施
台風南施生成與1961年的西太平洋地區,當時的最強風速達到了343km/h,威力巨大,影響范圍也是非常的廣泛,破壞方位包括日本和美國的廣島,災後日本有超過十萬間房屋被破壞或者損壞,造成超過一千人傷亡,經濟損失超過數十萬美元。
6、台風鯰魚
台風鯰魚於2010年10月18日在菲律賓登陸,是菲律賓有記錄以來風速最高的台風,最強時風速每小時達241千米,這次台風給菲律賓造成重大損失,當天就有超過20萬人無家可歸,給當時的中國台灣帶來超大雨,造成宜蘭蘇澳發生史上最大水災。
7、台風維拉
台風維拉是史上最致命台風之一,於1959年9月席捲日本,造成超過5000人死亡,4萬多人受傷,台風造成日本多地洪水嚴重泛濫,風速達到了每小時305千米,產生的巨浪摧毀了防波堤,莊稼、馬路等,有超過150萬居民無家可歸。
8、台風薩拉
超強台風薩拉,最大風速可達每小時310千米。1959年9月在韓國南部登陸,摧毀6000間房屋,農作物損失達數百萬美元。造成了整個韓國的洪水,有一千多人死亡,7.8萬人無家可歸;,同時台風在日本也引發洪災造成日本數千座房屋損壞。
9、台風約翰
台風約翰,是持續最久、波及范圍最廣的台風,它的威力最強時相當於5級颶風,從東太平洋到西太平席捲了13280千米,共持續31天,由於大部分時間它都停留於洋面,因此對夏威夷島造成的損害不大。
10、台風卡特里娜
台風卡特里娜是美國歷史上損失最慘重的台風,它發生在2005年,也是記錄在案的5個最致命的台風之一。在台風中,超過80%的新奧爾良人被洪水淹沒,而在台風來臨之前,美國東部地區的降雨量已經超過了整個地區。到目前為止,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了800億美元。

『肆』 史上最強的台風級別是多少是哪個台風

17級。

台風泰培是人類有記錄以來,影響范圍最大的台風,台風半徑1110千米,風速305km/h,刷新世界紀錄,日本1979年的大范圍洪災,也是由這個台風造成的,不國此次台風造成的傷亡並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在於它發生在太平洋上,不過其風力之大,依然在十大史上最強台風排名中排第一。

台風(英語:Typhoon),屬於熱帶氣旋的一種。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我國把南海與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風速)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中心附近風力達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台風。

『伍』 台風一般每小時多少公里

台風一般每小時118公里以上。
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5節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稱為颶風或其他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台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分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台風、超強台風,以及美國聯合台風警報中心的超級台風。
台風的成因是地面溫度高,氣流上升,海面風和水蒸氣由於比重大,沿地面補充地面空氣,海面溫度低吸收地面上升的空氣、水蒸氣補充空間,由於海面大,溫差小,在海面上空聚集水蒸多,降雨范圍廣,水蒸氣結水時體積縮小,周圍水蒸氣補充便形成大風。

『陸』 上百萬人連夜逃亡,68年來日本規模最大的,這場台風多可怕

台風本身就破壞力極大,更何況這種超級台風。現在海貝思馬上就要到日本了,日本相關方面也是緊急撤離,希望不要有太大的傷亡。

台風是一種災害性自然現象,它具有超強的破壞力,一直在多國的文化圈裡都與死亡緊密相關。如今「海貝思」正以每秒65米的速度准備登陸日本,隨後暴雨及洪水也會到來。在人類有記錄的台風中,「泰培」曾在1979年登陸日本,當時的最強風速達到了每小時305公里,「泰培」引發了洪災,造成多艘船隻沉沒,導致數百人喪生,現在的海貝思對比它也是只強不弱。

『柒』 日本海上8.8米的燈塔都被海浪捲走,這次台風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海貝斯」台風的中心氣壓低到了910百帕,而正常氣壓也才1013百帕,更而中心氣壓越小,台風越厲害,足見這次台風威力之強。「海貝斯」的確是很強的,但是日本的防災能力強,因此也不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情況。

「海貝斯」的第一次巔峰時,中心氣壓大約900百帕(正常大氣壓1013百帕 越低台風越強),海貝思10月9日的二次巔峰強度也很驚人 氣壓也低到910百帕,但是還不是歷史上最強的台風,甚至排不進前三,加上日本防災能力強,因此不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捌』 25年來最強台風是否將登陸日本

今年第21號台風「飛燕」4日中午在日本德島縣南部登陸,這是25年來登陸日本的最強台風。四國、近畿等地受其影響出現暴風、雷雨天氣,部分海域可能出現大潮,日本氣象部門呼籲居民嚴密警戒,確保安全。

氣象廳預計,21號台風將於4日傍晚至5日早晨沿著日本海海岸繼續北上。4日至5日,西日本和北日本地區將普降大雨,四國、近畿、東海等地局地每小時降雨量將高達80毫米以上,東海地區24小時降水量將高達500毫米。另外,隨著台風的接近,近畿和四國地區沿岸潮位急劇上漲,浪高達到12米。

日本有關部門呼籲人們做好應對狂風暴雨和巨浪的准備,並警惕大雨天氣可能帶來河水泛濫以及山體滑坡等災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應對台風可能帶來的災害而取消了當天視察福岡的行程。

『玖』 日本台風季節是什麼時候 日本台風幾月份最多

日本台風 台風為什麼喜歡去日本 台風的危害 出門旅行最擔心的就是自然災害了,比如地震,比如台風。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台風經常光顧的國家,大家在出行前一定要多多關注一下台風,計劃出行的時候也多注意。
日本台風
日本的台風季節一般在6—10月的夏秋時節,其中以秋季的9月份為台風的高發季節。

因為日本緯度相對較高,在冬春季節,台風未到日本就已經轉化為溫帶氣旋並入西風帶中了,所以相對集中地登陸影響日本的台風一般出現在6月—10月,6月副高北抬,台風有了活動的空間,此時正是初夏,以往就有不少台風影響日本的例子;而9月—10月正值秋季,此時副高減弱,台風在形成後容易往北走,也會對日本造成影響。

九月份是日本多台風的季節,這個時節台風經常侵襲沖繩、九州和四國等海岸地區,並給整個日本地區帶來大風和降雨天氣,而日本歷史上破壞力最強、災害最嚴重的幾次風災也都是在九月份發生的。

例如,1934年9月21日的室戶台風、1945年9月17日的枕崎台風(4516號台風)、1959年9月26日的伊勢灣台風(5915號台風「Vera」)、7617號台風「Fran」和洞爺丸台風(5421號台風「Marie」),都是在9月份對日本造成極大影響的台風,其中室戶台風、枕崎台風和伊勢灣台風更被稱為「昭和三大台風」,導致了極為嚴重的災情。
台風為什麼喜歡去日本
台風源地,指經常發生台風的海區,全球台風主要發生於8個海區。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東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5個海區,而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東部3個海區。從每年台風發生數及其佔全球台風總數的百分率的區域分布圖中可以看到,全球每年平均可發生62個台風,大洋西部發生的台風比大洋東部發生的台風多得多。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海區為最多(佔36%以上),而南大西洋和東南太平洋至今尚未發現有台風生成。西北太平洋台風的源地又分三個相對集中區:菲律賓以東的洋面、關島附近洋面和南海中部。在南海形成的台風,對我國華南一帶影響重大。

台風大多數發生在南、北緯度的5°~20°,尤其是在10°~20°佔到了總數的65%。而在20°以外的較高緯度發生的台風只佔13%,發生在5°以內赤道附近的台風極少,但偶爾還是有的,如福建省氣象台就發現1970~1971這兩年中,西北太平洋共有3個台風發生在5°N以南區域。據近十多年來衛星資料的分析,發展成台風的擾動雲團,在幾天前即可發現,所以實際上擾動的初始位置比以前發現的位置偏東。如北大西洋上,以前認為發展成台風的初始擾動大多數產生在大洋的中部,而有人根據雲圖分析,認為每年有三分之二台風的擾動起源於非洲大陸。這些擾動一般表現為倒V形或旋渦狀雲型,它們沿東風氣流向西移動,到達北大西洋中部和加勒比海時,便發展成台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台風的初始擾動位置,也要比以前發現的位置偏東。
台風的危害
台風的破壞力主要由強風、暴雨和風暴潮三個因素引起。

1、強風台風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庫,其風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據測,當風力達到12級時,垂直於風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風壓可達230公斤。

2、暴雨台風是非常強的降雨系統。一次台風登陸,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達500-800毫米。台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是最具危險性的災害。台風暴雨強度大,洪水出現頻率高,波及范圍廣,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

3、風暴潮所謂風暴潮,就是當台風移向陸地時,由於台風的強風和低氣壓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強力堆積,潮位猛漲,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壓去。強台風的風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風暴潮與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產生高頻率的潮位,導致潮水漫溢,海堤潰決,沖毀房屋和各類建築設施,淹沒城鎮和農田,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風暴潮還會造成海岸侵蝕,海水倒灌造成土地鹽漬化等災害。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17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1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0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09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5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2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1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7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