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中國的漢字怎麼傳入日本

中國的漢字怎麼傳入日本

發布時間: 2022-06-15 04:25:16

㈠ 漢字究竟是在唐朝還是在魏晉時期傳到日本去的

應該是唐朝
日本文字的最終創制是由吉備真備和弘法大師(空海)來完成的。他們倆人均曾長期留居中國唐朝,對漢字有很深的研究。

漢字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1.漢字對日本文字的影響 日本民族雖有著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創制則相當晚。長期以來,其人民是以漢字作為自己傳播思想、表達情感的載體,稱漢字為「真名」。五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為「假名」的借用漢字的標音文字。八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已較固定,其標志是《萬葉集》的編定,故稱「萬葉假名」。是為純粹日語標音文字的基礎。 日本文字的最終創制是由吉備真備和弘法大師(空海)來完成的。他們倆人均曾長期留居中國唐朝,對漢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據標音漢字楷體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後者採用漢字革體創造日文「平假名」。盡管自十世紀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漢字的使用卻並未因此而廢止。時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據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個簡體漢字。 2.漢字對朝鮮文字的影響 朝鮮文字稱諺文。它的創制和應用是古代朝鮮文化的一項重要成就。實際上,中古時期的朝鮮亦如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漢字。新羅統一後稍有改觀,時人薛聰曾創造「吏讀」,即用漢字表示朝鮮語的助詞和助動詞,輔助閱讀漢文書籍。終因言文各異,無法普及。 李朝初期,世宗在宮中設諺文局,令鄭麟趾、成三問等人制定諺文。他們依中國音韻,研究朝鮮語音,創造出11個母音字母和17個子音字母,並於公元1443年「訓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鮮從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漢字對越南文字的影響 十世紀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國的郡縣。秦、漢、隋、唐莫不在此設官統轄,故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較深。越南獨立後,無論是上層人士的交往,還是學校教育以及文學作品的創作,均以漢字為工具。直至十三世紀,越南才有本國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漢字為基礎,用形聲、假借、會意等方法創制的表達越南語音的新字。十五世紀時,字喃通行全國,完全取代了漢字。 總之,漢字詞彙豐富,博大精深。它是中華幾千年文明連綿不絕的載體,更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見微知著,中華民族以其勤勞和智慧不僅創造出悠久燦爛文明,而且推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為世界歷史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㈡ 中國的漢字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

日本漢字出現得很晚,據中國正史《隋書》記載,直到七世紀日本還沒有文字。一般認為,直到平安時期(794-1192),日本才創造出片假名和平假名,從而慢慢有了自己的文字。
漢字是何時東傳扶桑的呢?對此現在已無從查考。歐陽修在《日本刀歌》中提出的徐福齎書東渡日本說,只能被看作是一種傳說罷了。東漢光武帝賜倭王「漢委奴國王」金印,應該是日本最早與漢字發生關系的文獻與實物證據。3世紀時,曹魏明帝曾封日本邪馬台女王卑彌呼為「親魏倭王」,並給予大量賞賜,女王為此上表答謝恩詔。由於當時倭人沒有自己的文字,由此推斷:
一、最早將漢字傳到日本列島去的,應該是一批又一批像徐福那樣的中國移民,是他們帶去了中國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
二、日本人使用漢字,最初的動機應該是將其作為中日政治交流的工具,而這個時間是比較早的

㈢ 中國文字是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是怎樣傳過

日本漢字出現得很晚,據中國正史《隋書》記載,直到七世紀日本還沒有文字。一般認為,直到平安時期(794-1192),日本才創造出片假名和平假名,從而慢慢有了自己的文字。
漢字是何時東傳扶桑的呢?對此現在已無從查考。歐陽修在《日本刀歌》中提出的徐福齎書東渡日本說,只能被看作是一種傳說罷了。東漢光武帝賜倭王「漢委奴國王」金印,應該是日本最早與漢字發生關系的文獻與實物證據。3世紀時,曹魏明帝曾封日本邪馬台女王卑彌呼為「親魏倭王」,並給予大量賞賜,女王為此上表答謝恩詔。由於當時倭人沒有自己的文字,由此推斷:
一、最早將漢字傳到日本列島去的,應該是一批又一批像徐福那樣的中國移民,是他們帶去了中國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
二、日本人使用漢字,最初的動機應該是將其作為中日政治交流的工具,而這個時間是比較早的

㈣ 中國漢字傳去日本是什麼時候的事

唐代
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264年的時間里,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
中日兩國交往最頻繁的時候是在公元630年--894年,這段期間共派出遣唐使19次,其中除去三次」送唐客使」和一次」迎入唐使」及兩次因故未成行外,正式來華的共有13次。這延續二百餘年的遣唐史,在不同時期,組織、規模、交通路線都有很大變化,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期是舒明天皇時期(公元629——641年)到齊明女皇時期(公元655——661年),約30年的時間,第一、二、三、四次的遣唐使的派遣都屬於這個階段
第二期是天智天皇時期(662——671年)的兩次遣唐使,既:第五、六次
第三期從文武天皇時期(697——707年)至孝謙女皇時期(749——758年),約五十年間的四次遣唐使,是遣唐使的最盛時期。這四次遣唐使,即:第七、八、九、十次。
第四期從光仁天皇時期(770——780年),到仁明天皇時期(834——850年),約六十年,派出三次遣唐使,即第十一、十二、十三次

㈤ 漢字何時何地傳入日本

樓主我是轉載的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漢字傳入日本
日本在漢字未傳入之前本無文字,此一觀點早為公元九世紀時的一部份日本學者所主張。雖然也有人主張「固有文字存在說」-即所謂「神代文字說」,如德川時代後期的國學者平田篤胤(1776-1843)從國粹主義立場著有「神字日文傳」一書,力陳日本早在神代便有文字。惟事實上,這是留傳於對馬阿比留家者,為朝鮮諺文的竄改,是故所謂固有文字說不足憑信,而日本古代,現在已為一般學者所承認。不寧惟是,多數日本學者咸主張日本之有文字是在漢人渡日之後。 從公元前後開始,漢字作為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冶金、紡織、農耕等文明,以強大的輻射力量傳播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由此形成了一個連續的漢字文化區。據中國史志文獻以及日本的考古發現,公元前1世紀,漢字就經由遼東、朝鮮傳人日本的九州、福岡等地。漢字的小篆體和隸書體多以銘刻在銅鏡上的形式傳人日本,這些文字元號和銅鏡上的其他圖案一樣,被日本人視為庄嚴、神聖、吉祥的象徵符號。此後日本在仿製銅鏡時,也開始仿製漢字銘文。在日本福岡志賀島出土的漢代蛇紐印章,上有隸書「漢委奴國王」字樣,當為漢光武帝所賜印章。據日本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等載,應神天皇十六年公元年,《論語》、《千字文》等漢文書籍傳入日本。尤其是在公元世紀,有大批懂漢文的朝鮮人渡海到達日本,大大推動了漢字在日本的傳播。日本保存至今的一些金石文獻,如公元世紀中期的紀伊隅田八蟠神社銅鏡銘文、船山古墳大刀銘文,以及武藏稻荷山古墳鐵劍銘文等,都是日本使用漢文的早期材料。漢字的輸人和傳播,是日本化史上劃時代的重要事件。[1]

㈥ 漢字何時傳入日本和朝鮮

隋唐期間,由日本派遣來中國遣隋使、遣唐使、留學生、僧侶等,通過到中國的學習,照搬了中國大量制度、文化、科學、建築、軍事等知識回日本。
日本文字大概產生於公元八 、九世紀(中國的唐朝),大量使用漢字表達口語,即「假名」,與漢字同字同意不同音。
在此基礎上又發展出了平假名與片假名。平假名是使用漢字的草書而來,由留唐僧空海和尚發明,片假名是使用了漢字的偏旁與部首,創造者是吉備真備,也繁衍出了一些日本的漢字出來。

㈦ 是誰將中國漢字第一個傳到日本傳授的

漢字東傳之前,日本「無文字,唯刻木、結繩」。5世紀時,在移居日本的漢人幫助下,相當一部分日本人已經能夠准確使用漢語了。當時,倭王武即用熟練的漢語給南朝宋明帝寫過一道奏表。他們稱漢語為「真名」,最古的日本書籍都是用這種「真名」寫成的。留唐學問僧空海,曾經編成日本史上第一部「真名」字典---《篆錄萬象名義》30卷。元正天皇養老四年下詔,要求遵照唐朝僧人道榮和學問僧勝曉等的發音,強調「不得自出方法,妄作別音」。〔15〕聖武天皇天平八年(736),遣唐副使中臣名代邀請唐人衰晉卿赴日,天皇賜姓清村宿禰,官位從五位下,任太學音博士、太學頭、協助吉備真備等太學教授講授漢語音韻,矯正「吳音 」,普及「唐音」即「漢音」。〔16〕很快,善於學習外來文化的日本民族便創造出以漢字為音符的「萬葉假名」,為日本語言文字的誕生並取代漢字開辟出道路。但用漢字作音符,書字很不方便。奈良末期至平安前期,「平假名」、片假名「相繼產生。據傳說備真備利用漢字楷書偏旁創造了日語標音文字---片假名,從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後來留唐求法僧空海(泓法)又利用漢字草書體創造日本行書假名----平假名。漢字詞彙至今在現代日語中仍占相當比重,1981年日本國語審議會通過的《常用漢字表》確定日本常用漢字為1945個.

㈧ 日本至今每年都過「漢位元組」,漢字是從何時傳入日本的

其實,日本是受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一個國家,至今在日語中也有不少的漢字,就連現在他們傳統的文化中,還是可以看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影子,其實中國漢字傳入日本的時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三世紀。

經過考古學家們對歷史古物的研究,在大概戰國末年到漢朝初的時候,中國文化便已經開始向日本傳播了,在日本的許多地方曾經發現了形狀十分似中國古鍾的日本古董,出土了許多代表著中國早期文化的古物,這便表明中國文化其實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在日本得到傳播了,自然而然漢字肯定也會在日本得到發展。

這樣可以更容易操控他們的思想,他們之間來往的內容也比較容易把控,因為日本人之間來往的書信美國人看不懂,但是美國人的要求被日本政府強烈地拒絕了,他們認為漢字是日本文化的根基,絕對不能廢除除漢字。


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有一本中國古籍上就記載到中國日本人已經來到中國了,我認為這個時候就極有可能已經接觸到了漢字,但是我覺得在日本人派使者來到中國的漢朝,我認為就很有可能已經學習使用漢語了。

㈨ 想知道漢字怎麼傳到日本

公元三世紀前,日本還沒有文字,而日本之有文字,一說是始自三世紀末由一漢人名叫王仁,經朝鮮而傳入日本的(一說是四世紀末始傳入)。

據《後漢書·東夷傳》記載,朝鮮半島有三韓,「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分別在西、東、南。經過歷史演進,建立了高勾麗、新羅、百濟三國;其中新羅建於公元前57年,在半島之最南端,與日本的九州甚為接近。到兩晉南北朝時期,有不少中國士人和工匠來到新羅、百濟,給兩國帶去優秀的中華文化和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還有僧侶在傳播佛法。因此,新羅等古國接受了不少的中華文化的影響,其中也有一些士人、僧侶,渡海去了日本,把中華文化也傳去了。

據日本史書《日本書紀》記載:應神十五年(公元284年,晉太康五年)「秋八月壬戌朔丁卯,百濟王遣阿直歧貢良馬二匹,即養於輕板上廄,因以阿直歧令掌飼,故號其養馬之處曰廄也。阿直歧亦能讀經典,即太子菟道稚郎子師焉。於是天皇問阿直歧曰,如勝汝博士亦有耶?對曰:有,王仁者,是秀也。時遣上毛野君祖、荒田別、巫別於百濟,乃征王仁也。其阿直歧者,阿直歧史之始祖也。」

那麼,王仁是何許人,怎樣從百濟到日本的呢?再據史載,王仁一脈,乃漢高祖後裔,至其祖父王狗時,始遷居百濟。王仁飽讀詩書,博能經史,是百濟博士。日本應神天皇根據阿直歧所奏,便遣使至百濟邀請王仁。第二年即應神十六年(公元285年),據《日本書紀》稱:「春二月,王仁來之,則太子菟道稚郎子師之,習諸黃籍於王仁,莫不通達。所謂王仁者,是書首等之始祖也。」當時還帶去了《論語》十卷等儒家典籍,教授給王子。這樣,在朝廷皇室便將漢文傳開了,所以說,中國文字傳入日本,並有史書明確記錄下來的,當自王仁始。

王仁到日本後,還學會了日語,首創了日本的和歌。當仁德天皇即位時(約在東晉末年)還作和歌一首以獻頌,所以日本人又稱他為「和歌之父」。在日本第一部漢詩集《懷風藻》序有雲:「王仁始導蒙於輕津」,故深受日本人的敬仰懷念,被譽為日本「書首始祖」和「文道始祖」。

王仁之後,其子孫大多散居河內(今大阪附近),後代不少也是以文字工作為官日本朝廷,其族被稱為「西文氏」,而後裔也日益繁衍,按日本風習又分凈野、古志、高道、下日佐氏等。

㈩ 中國的漢字什麼時候傳入日本

日本漢字出現得很晚,據中國正史《隋書》記載,直到七世紀日本還沒有文字。一般認為,直到平安時期(794-1192),日本才創造出片假名和平假名,從而慢慢有了自己的文字。
漢字是何時東傳扶桑的呢?對此現在已無從查考。歐陽修在《日本刀歌》中提出的徐福齎書東渡日本說,只能被看作是一種傳說罷了。東漢光武帝賜倭王「漢委奴國王」金印,應該是日本最早與漢字發生關系的文獻與實物證據。3世紀時,曹魏明帝曾封日本邪馬台女王卑彌呼為「親魏倭王」,並給予大量賞賜,女王為此上表答謝恩詔。由於當時倭人沒有自己的文字,由此推斷:
一、最早將漢字傳到日本列島去的,應該是一批又一批像徐福那樣的中國移民,是他們帶去了中國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
二、日本人使用漢字,最初的動機應該是將其作為中日政治交流的工具,而這個時間是比較早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17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1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0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09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5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2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1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7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