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戰國時各個大名能出多少兵

日本戰國時各個大名能出多少兵

發布時間: 2022-06-17 07:07:53

㈠ 古代日本戰國時最大的兵力投放發生在什麼時間

川中島合戰五次加起來不足15萬,御駕親征所說不足30萬誇張至極,但也正如他所說,兩次大阪之陣所投入的總兵力的確可能說是最大,但這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上戰場廝殺了的呢?我認為應該是兩次的侵朝戰爭,也就是萬曆朝鮮戰爭,日本稱之為文祿、慶長之役。這兩次戰爭日本登陸朝鮮的兵力就高達30W,還有在九州待命的許多部隊的兵力,但似乎沒有留下在日本待命部隊的具體數據,所以我也不敢說這次戰爭日軍總兵力是不是超過了大阪之陣,但這兩次的實際作戰的部隊數值可以說是最大的,兩次共登陸朝鮮30W軍,戰死的就有14W之多,所以,我認為這場戰役才是日本戰國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戰役。
御駕親征啊,信玄和謙信最大的一次第四次川中島合戰雙方兵力加起來才33000,可以說是傾雙方之全力,的確,第五次川中島合戰涉入面積較廣,但信玄和謙信傾全力兵力才上萬人,他國的勢力雖會援軍,但可能傾國力而出么?最多每個大名派幾千的兵而已,這樣算來,飛彈的三木、關東的北條、會津的蘆名和武田、上杉軍總共人數亦只幾萬,就算我所說的不足15W太小,但也絕不出20W之眾。

㈡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兵力的計算方法

日本戰國1石米=現在17~20公斤左右,1石稻穀=13~15公斤左右

每個士兵耗糧=1.8石/月,21.6石/年

㈢ 日本戰國時各大名的實力對比

這個是沒有什麼標准衡量的 各地的石高是不一樣的 直接影響所動員的兵數多少 另外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造成各地民風不同 直接影響到部隊的戰鬥力的強弱
鼎盛時期的豐臣家應該是最強的 不光其領土廣大 人才濟濟 還有其軍制也是很先進的 所以不管是北條還是長宗我部都是那樣不堪一擊 至於大阪夏之陣時的德川家是有很多依附他的豐臣家的大名才會有那麼多軍隊 北條巔峰時上杉早已衰弱了 領土的話當然是北條巔峰時強 不過要說戰鬥力的話 當然是上杉巔峰強 其實主要還是那個長尾景虎過於可怕的過 長宗我部的實力大概是當時豐臣家的百分之幾 應該沒那麼弱吧 秀吉四國征討時長宗我部家有4W多兵 不過秀吉部隊總共有12W之多 而且從3個方向進攻四國 再次就是土佐貧弱的經濟基礎和其在統一兼並的戰爭中更多的是依靠妥協手段而非強硬手段來擴張勢力 使得長宗我部家在更多意義上是豪族聯盟 而非強力的戰國大名 還有就是裝備 長宗我部軍中很多人穿戴簡陋, 手中的兵器更是粗糙而不堪用 所謂的騎兵 十騎中有七騎騎的是矮小低劣的土佐駒 用以標明所屬 利於指揮的指物等 更是五花八門 甚至根本沒有 和秀吉方經過兵農分離後整編的部隊相比 無論是裝備 組織還是兵員本身的素質 都難以匹敵 何況只有四國的元親要對抗擁有二十多國的財力 人力 物力的秀吉 想不敗都難。 還有就是長宗我部家內部組織的鬆散 各分家擁有比較高的自主權 從負責守備阿波東南部的香宗我部軍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 竟然不經元親的許可 擅自撤防 同樣北條最後在小田原之戰時所得的5、6W兵也是沒有經過兵農分離的部隊 只不過仗著小田原城的堅固才撐了那麼久 大友家最鼎盛的時候握有北九州6國 同樣和毛利是無法比較的 不過當年毛利在老爺子元就的帶領下曾經侵攻過大友 不過沒有成功 應該屬於半徑八兩吧

㈣ 日本戰國時期軍制一備有多少人

傳統說法是「一備總計六百二十八人」, 但是後來卻出現了「一備應該是六百四十四人」的說法; 最後連系出武田流軍學的北條流軍學書「兵法雌鑒」也來湊一腳、認為「一備應該是七百四十四人」,結果徒然把這些數字弄得更亂......)

不管采628人說、644人說還是744人說, 關於那「五十名騎兵」的人數,從來沒有一個軍學流派有過「爭議」, 而如果照這樣算起來的話,騎兵占的部隊比率恐怕會比10%還要來得低。

㈤ 日本戰國時期打仗規模只有數百人嗎

這個不確定,看發動這場戰爭的大名的具體實力了,動員兵力主要由領地糧食產量石高決定(這個是豐臣秀吉在統一後總結出的具體標准),日本各地的石高/兵力比都不是很統一,大致保持在300-500人/萬石,所以某些大名只有一萬石的領地,他就只能動員三四百人,而像德川家康這樣領地總石高三百萬石的超級大名就能動員數萬人參戰,而且超級大名有能力組建常備軍,能夠做到隨時有兵可用,而小大名們只能在農閑時動員兵力作戰,平時能用的兵就只有家臣團和武士隊,豐臣秀吉征伐關東和九州的時候就動員過20萬人以上的兵力。

㈥ 日本戰國的規模有多大

規模很小。用幾十個人就能打下一個戰役。

永祿九年(1566年),在多次進攻齋藤義龍失利後,織田信長決定修築墨俁城,但猛將柴田勝家與佐久間信盛先後失利。

豐臣秀吉臨危授命,他在取得蜂須賀正勝幫助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任務,傳說墨俁城一夜築城,進一步得到織田信長賞識,為後世所稱道。

修築墨俁後,織田信長將居城遷往離美濃更近的小牧山城(此前在清洲城)。不久美濃發生竹中半兵衛以十七騎輕取稻葉山城(齋藤居城)的事件,事後半兵衛放棄稻葉山城。

(6)日本戰國時各個大名能出多少兵擴展閱讀:

日本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

最早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但酷愛中國兵法的武田信玄實際上是把中國的戰國名稱直接套用在日本,藉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16世紀中葉,地域武士中實力最強的織田信長崛起,永祿三年(1560年),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

爾後逐步統一尾張、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

此後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後,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打敗西軍。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15年在兩次大阪之陣中逐步消滅豐臣氏,戰國時代結束。

時代特徵:

戰國時代是一個動盪的社會轉型期。

經濟上,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向近代過渡。

政治上,分裂走向統一,前武家時期政治制度轉變為後武家型。

文化上,世俗化(去宗教化)傾向出現。民眾有了自覺意識。思想上更加開放自由。

應仁之亂後幕府威信日漸衰敗,其控制全國大名的能力也被逐漸被破壞殆盡,最後被織田信長驅逐而滅亡。

而各地原有的守護大名有的受到該國國人的國一揆暴動挑戰(如安藝武田氏被毛利氏發動國一揆取代),有的被底下的守護代所取代有的甚至被宗教性的起事一向一揆推翻。「下克上」的風氣彌漫著整個日本戰國時代,同時也成了這個時代的最大特色。

總結評價:

日本戰國歷史可與中國戰國相比擬。各地大名林立,為爭奪霸權攻伐不休。而且也是「無義戰」。其間人名地名繁多,大戰小戰難以數計。不過,從地區劃分講也許更容易了解其中形勢。

日本可分為四部分:由西南向東北依次為九州,四國,本州和北海道。北海道則因其地處偏遠,戰國史中少有涉及。

而本州則是四方征伐的中心。以京都為中心。當時的本州共分為中國,近畿,東海,北陸,關東,東北六個地區。

近畿以當時國都京都為中心,包括京都,奈良以及以後豐臣的大阪。其西部與中國地區相鄰。近畿地區東部南與東海地區(後來的織田信長憑借這個有利條件,控制京都,挾天子以令諸侯)為鄰,北與北陸地區接壤。東海,北陸東與關東地區為鄰。而關東與北陸又東鄰東北地區。

㈦ 日本戰國有多少兵力

織田信長最強盛的時候也就5萬人,日本兵農不分離,其實足輕就是農民。打朝鮮也沒那麼多小西行長最多帶3萬,後面一個指揮官一萬。日本的兵力還真不好算、織田信長代表不了日本戰國,他也就算冰山一角而已

㈧ 日本戰國初期各國兵力是通過兼並戰爭規模,才逐漸擴大的嗎

有不少人認為日本當年所謂的“戰國時代”混戰,按照規模來看就是村跟村之間的戰斗,其實這種理解是非常錯誤的,日本戰國時代大致在15世紀後期到16世紀末,當時中原屬於明王朝時期。雖然日本的體量跟明朝、帖木兒帝國等同時代的大陸王朝不能比,可在當時的世界上,日本的體量並不算小,甚至能算得上強悍。

那麼,當時日本支離破碎的格局之下,各國實際上擁有的兵馬到底規模如何呢?

首先,弄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日本的“戰國時代”並不算正式的歷史名詞,主要用來稱呼日本室町時代爆發“應仁之亂”後,再到安土桃山時代之間的上百年歲月。這段歲月之中日本各地群雄割據混戰不斷,而當時甲斐國有位酷愛中國兵法的大名武田信玄,直接套用了中原“戰國”之名,來形容當時日本的格局。

豐臣秀吉

到底日本戰國時代,各傢具體有多少兵力,即便是日本本身也沒有什麼具體的統計,因為在當時,各方施行的是“兵農分離”,然而各個封國與大名領地之中的農民,平時為耕,戰時為兵,平時扛鋤頭,戰時扛槍頭,所以也沒什麼辦法來具體統計各家的兵馬。

日本戰國時代,其總人口在1200萬到1500萬上下,在當時的世界范圍之內並不算少,而且古代的日本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黃金與白銀、銅的產地,美洲大陸發現之前,日本列島幾乎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黃金供應地。這也是為何近代西方為何將遠東的日本列島稱為“金銀島”的主要原因。

日本戰國到底有多少兵力,實在是不好說,但要說當時是一群村長在打實在是有失偏頗,畢竟戰國時代基本結束之後的壬辰倭亂,硬是跟表面上實力對比懸殊的明王朝僵持了許多年,拖得明王朝元氣大傷,而後並沒參與半島之戰的德川家一舉掌握了整個日本,開啟了德川幕府時代。總體來說,日本戰國時代尤其是後期,各家的兵力並不算少,甚至可以說還是很強的。

㈨ 日本戰國時期一萬石封地可以養多少兵

很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 日本歷史一直是我關注的問題 呵呵
如樓主所見 豐臣進攻朝鮮時 號稱20萬 但是在根據研究時發現,他命令各大名所需要帶的兵數是按照一個比例來的。怎麼樣的一個比例 我也說不清楚 我也沒法明白的說清楚 只是按照那個比例來算 後 就會發現 20萬的兵力真正可以進攻的人數是在12W
其餘的8萬都是可以算後勤的了
..
然後 日本戰國時代打仗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大名之間互相爭斗時所傷亡人數少
而且一個中等規模的戰爭的話 雙方兵力都是在萬人左右
這樣,舉個例子。在前期,今川上洛時所帶的兵力是1.5W
關於樓上所說的 織田最強盛時期兵力是5W 我不敢苟同. 織田有過兩次包圍圈,每次圍攻他的人數都是總共不止5W的。這樣的話,如果他只有5W兵力還能突破的了?
而在後期,豐臣VS家康時,家康那時全家人數加起來都有6W左右,更不用說最強盛時期的織田了。
所以我的愚見,給個保守估計。織田最強盛兵力應該是15右(光秀叛變時人數1.2W,他手下一個大將就有1.2W....)
但是 樓主有一點 日本當時農兵多..信長號稱三百萬石。理論最高出兵15萬職業士兵,實際他傾全領之力也只有5到6萬人,還有半數農兵。

㈩ 日本戰國時代每個大名的軍事力量

這個問題其實有點大了,說起來大名太多,而且各個時期實力也不同。從1467年應仁之亂算起,到1615年大阪城保衛戰結束,共計幾百家大名(盡管有些小的可憐,比如西園寺等等)。
早期最為強盛的有名門出身的山名氏、細川氏。戰國時代長達150年的戰亂就是從這兩家開始導火,將軍足利義視公開支持山名家;北條早雲趁亂奪取小田原城,北條家興起;本願寺僧眾在越前設立道場;今川氏在北條的支持下開始積蓄實力。最後山名、細川兩敗俱傷,雙雙沒落,將軍足利氏聲威一落千丈,被迫投奔大內氏。
之後,毛利氏在強大的尼子家和大內家的夾縫中脫穎而出,毛利元就一度占據中國十國,疆域無人能及;北條打敗上杉,奪取江戶,實力進一步壯大;里見氏禍起蕭牆,外又與北條交火,實力江河日下;今川氏義元繼任家督,雄霸東海道;武田氏、齋藤氏、最上氏、蘆名氏、佐竹氏、朝倉氏都成為極具實力的大名。
再之後,織田氏打敗今川氏,開始天下布武,在幾十年內成為日本首屈一指的大名,接連滅亡了近畿一帶的齋藤、北田、淺井、朝倉,降服三好氏和本願寺的僧眾勢力,並流放足利將軍;毛利在中國繼續發展,徹底制壓了大內、尼子以及河野氏,一統西國地區;武田和上杉在川中島發生多次大規模交戰,雙方勢均力敵;北條打倒里見,蠶食了沒落的今川氏領地,一統關東;德川氏在家康的努力下,在三河一帶也慢慢發展;東北地區,伊達、最上、南部、蘆名勢力為首;四國歸長宗我部;九州的大友、島津和龍造寺上演九州三國志。
中後期就是秀吉的天下了,1582年信長死,秀吉在接連打倒家臣們之後成為豐臣氏,並一統日本;武田氏滅亡;德川與豐臣講和並聯手,其餘諸大名紛紛表示歸順,北條氏抵抗,滅亡。戰國完全納入豐臣氏麾下。
後期秀吉死,天下再度混亂,舊部名臣紛紛獨立成為大名,混亂之後,天下大名結成兩派即東軍西軍,雙方在關原爆發激戰,最終德川為首的東軍獲勝,日本實權為德川所獲,15年後德川進攻大阪,豐臣氏終滅亡。戰國結束。
大概就是這樣一段歷史,至於你問的詳細軍力,這里篇幅有限且也很不好說,只能按大名不同分別去查,因為日本古代私史泛濫,且各自地區在事件、人物方面均存在很大出入,不少概念史學界至今仍存在爭議,如果需要你可以去新戰國聯盟看看:
http://newtenka.popsoft.com/wenhua.asp

這里的內容應該是最全的了
http://www.newtenka.cn/bbs/

這是聯盟的論壇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17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1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0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09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5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2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1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7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