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日本都有什麼槍
⑴ 求1911年時期,世界有什麼常用的槍械軍火
世界范圍
先說步槍:
德國及其他采購德國軍火的國家,最多的就是毛瑟的1898步槍,少量的1888委員會步槍
英國:李恩菲斯特步槍
美國:1903春田步槍
法國:勒貝爾步槍
日本:30式步槍
俄羅斯:莫辛納甘
奧地利:夏普曼
輕機槍當時沒有問世
重機槍基本是馬克沁和哈奇開斯兩大類
德國是馬克沁,英國是維克斯(馬克沁的英國版)
法國是氣冷的哈奇開斯
火炮有這么幾類
1、法國的M1897,75毫米小姐
2、德國的M1903系列,75毫米炮
3、毛子的M1902型76毫米炮
4、奧地利的77毫米炮
⑵ 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的原型 是三十式步槍和三五式海軍步槍,日俄戰爭中,三十式步槍在中國東北使用,由於大陸特有的一種細小的沙塵進入操作機關內,導致操作不良。三八式步槍通過簡化操作機關和隨槍機動作防塵蓋的改良而成。早一些年,三十式步槍也同三八式步槍一同服役。這兩種步槍也因其發明者有坂成章而被命名為有坂步槍。有坂(ありさか,Arisaka)38式步槍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生產。日本在侵華前曾向中國出口。中國遼寧、太原等兵工廠也先後仿造。但因其威力不足而不受歡迎。該步槍的瞄準基線長,所以射擊精度較好,加之日軍射擊准確,給中國軍隊造成不少傷亡。有文章稱但該槍口徑小,殺傷威力小,只要不命中要害,較易醫治。稱其殺傷威力小主要由於膛線的纏度設計問題,該槍的彈丸彈道穩定性極好,就是上面大家說的「一穿一個眼」,但這說法並不全面,國民黨兵工署做過試驗,證明65子彈在近距離制動明顯,殺傷力等於79彈,而在遠距離彈道很穩而美軍的資料也大量留下了6.5子彈進入人體後易於翻滾留下可怕創口的例子[1]。三八式步槍是由有坂成章(Arisaka)大佐領導下,在東京小石川(Koishikawa)的炮兵工廠,由南部騏次郎(Nambu)少佐設計完成。其設計改良自毛瑟步槍,但是其槍栓及節套均大為簡化。其正式名稱為三十八年式步兵銃。後來稍事更改,在1939年推出了九九式,最大的差異為改用7.7mm無底緣子彈,但基本設計仍然相同,是日本軍隊近四十年的主要步兵武器。1905年,三八式步槍在東京小石川炮兵工廠定型生產,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號: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為三八式步槍,從那時起三八式步槍就成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槍,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三八式步槍結構簡單,採用改進的毛瑟步槍的毛瑟式旋轉後拉式槍機,槍機回轉式閉鎖機構,發射6.5mm口徑槍彈,射擊時後座力小、易於控制,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准確度。但是6.5×50毫米槍彈由於彈頭飛行過於穩定,雖然侵徹效果好,但是停止力反而不高。雖然威力稍嫌不足,但它的槍機閉鎖時極為牢固,發生膛炸時幾乎都是槍管爆裂,少有槍栓突耳斷裂的情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1937年研發出的三八式步槍改進型——九七式狙擊步槍,發射減裝葯的6.5x50毫米三八式槍彈,彈葯在槍管內燃燒十分充分,幾乎不會產生槍口熾焰和白煙,在太平洋島嶼戰斗時使用該狙擊步槍的日軍狙擊手對美軍造成很大麻煩,非常難以從槍口火光或白煙發現狙擊手潛伏的位置。三八式步槍配有單刃刺刀,刀長500毫米,可裝在槍上用於拼刺,也可握持刀柄進行劈殺。三八式步槍的槍身較長,三八式馬槍是三八式步槍中短槍管的型號。在日本,它也被稱為三十八年式騎銃(卡賓槍)。它不僅用於騎兵,也同樣用於工兵,後勤部隊和其他非前線部隊。三八式馬槍是同時投入軍隊使用的,它的槍管縮短為487毫米,槍全長966毫米,重量3.3公斤。在三八式步槍的基礎上,為了解決殺傷威力不足的缺點,改用7.7毫米口徑槍彈,1939年(神武紀元2599年)定型,命名為九九式步槍。從三八式步槍發展出的其他變種有四四式馬槍(三十八年式騎槍的改進型,於1911年(明治44年)定型),九七式狙擊步槍(1937年(日本神武紀元2597年)定型),TERA傘兵步槍以及最終發展出五式步槍。三八式步槍曾大量裝備中國軍隊,尤其是抗日戰爭結束,侵華日軍投降後,繳獲的三八式步槍在中國國共內戰期間廣泛使用。朝鮮戰爭初期三八式步槍是中國志願軍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⑶ 日本侵華戰爭時士兵使用的是什麼槍
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歩兵銃 Sanpati-shiki hoheijyuu)是一種手動槍機步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三八大蓋規格 類別: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供彈 口徑:6.5 毫米 彈葯:6.5×50 mm 步槍彈 彈倉容量:5 發 全長:1,280 毫米 (有數據是1,275)槍管長度:797 毫米 (有數據是768)重量:3.95 公斤 初速:765 米/秒 有效射程:460 米以上
⑷ 抗戰(專業知識)+日軍武器配置詳述(至少是名稱+武器類型(槍要說明種類、彈夾,炮要說明類型))
二戰日本武器火炮篇
94式90mm輕迫擊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徑:90.5mm
炮管長:1270mm(L14)
炮重量:159.0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
火炮俯仰角:+45to+80度
彈丸重量:5.26kg
彈葯初速:227m/sec
最大射程:3800m
步兵輕型支援火炮,裝備日軍野戰師團步兵聯隊,每個聯隊4-6門,用來對付機槍陣地與戰壕,並配合聯隊山炮或野炮進行戰場壓制
96式150mm中迫擊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徑:150.5mm
炮管長:1325mm(L12.7)
炮重量:722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
火炮俯仰角:+45to+80度
彈丸重量:25.65kg
彈葯初速:214m/sec
最大射程:3900m
戰場支援火炮,裝備日軍迫擊炮聯隊,獨立迫擊炮聯隊,破壞力很大
97式90mm輕迫擊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徑:90.5mm
炮管長:1217mm(L13.4)
炮重量:172.5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
火炮俯仰角:+45to+85度
彈丸重量:5.26kg
彈葯初速:227m/sec
最大射程:3800m
屬於戰場支援火炮,裝備日軍一些迫擊炮聯隊,獨立迫擊炮聯隊,用於登陸作戰及山地
戰,是97式150mm中迫擊炮的短炮管型
97式150mm短迫擊炮資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徑:150.5mm
炮管長:1395mm(L9.2)
炮重量:232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
火炮俯仰角:+45to+80度
彈丸重量:23.8kg
彈葯初速:—
最大射程:3200m
屬於戰場支援火炮,裝備日軍迫擊炮聯隊,獨立迫擊炮聯隊,重量比96式150mm中迫
擊炮輕很多,是96式150mm中迫擊炮的改進型
97式150mm中迫擊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徑:150.5mm
炮管長:1935mm(L12.8)
炮重量:342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
火炮俯仰角:+45to+80度
彈丸重量:23.8kg
彈葯初速:212m/sec
最大射程:3850m
屬於戰場支援火炮,裝備日軍迫擊炮聯隊,獨立迫擊炮聯隊,本土沿岸設置師團迫擊聯
隊,這種迫擊炮射程與威力都令人滿意,是當時日軍迫擊炮部隊最喜愛的裝備,戰爭末期日
軍瘋狂的生產這種迫擊炮,用來代替山炮野炮武裝新增設的沿岸設置師團
2式120mm中迫擊炮資料
服役年代:1942—1945
口徑:120mm
炮管長:1535mm(L12.7)
炮重量:260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
火炮俯仰角:+40to+80度
彈丸重量:12.76kg
彈葯初速:239m/sec
最大射程:4200m
明治41年式75mm山炮資料
服役年代:1908—1945
口徑:75mm
炮管長:1300.0mm
重量:540kg
配用彈種:爆破彈,殺傷榴彈,鋁熱劑縱火彈,化學彈
彈丸重量:爆破彈5.71kg
彈丸初速:360m/sec
最大射程:6300m
41式75mm山炮裝備精銳野戰部隊的步兵大隊或一般野戰師團的步兵聯隊,每個精銳步
兵大隊追加2門,是步兵大隊的壓制火炮力量,至於一般步兵聯隊裝備4-6門,戰爭後期隨
著部隊規模的急劇擴大,新式火炮由於成本高,難以達到裝備需求數量,所以日本陸軍基本
停止了生產新銳重型火炮,大力生產低成本的老式火炮,其中41式山炮是日軍重點主產火
炮之一,很多後期組建的野戰師團所屬的師團炮兵聯隊也開始裝備這種原本屬於步兵大隊與
步兵聯隊用的山炮
41式75mm山炮的特點是重量很輕,2個士兵就能推著到處跑,機動性很好,在各種地
形使用都很方便,41式75mm山炮除了用於壓制炮擊外,日軍在巷戰時也經常把這種炮推到
街上當平射炮使用,轟擊對方機槍火力點
94式75mm山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徑:75mm
炮管長:1560.0mm
重量:536kg
配用彈種:爆破彈,殺傷榴彈,鋁熱劑縱火彈,化學彈
彈丸重量:6.34kg
彈丸初速:392m/sec
最大射程:8300m
94式75mm山炮重量很輕,便於分解馱運,而且射程不低,設計的非常成功,主要裝備
野戰旅團,野戰師團的山炮兵部隊與獨立山炮兵聯隊,用於山地或其他復雜地形作戰
99式105mm山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徑:105mm
炮管長:1303.0mm
重量:800kg
配用彈種:爆破彈,殺傷榴彈,鋁熱劑縱火彈,化學彈
彈丸重量:12.34kg
彈丸初速:334m/sec
最大射程:7500m
99式105mm山炮射程較遠,威力大,輕便,容易分解組合,主要裝備野戰師團的山炮兵
聯隊或獨立山炮兵聯隊,用於山地復雜地形作戰
明治38年式75mm野炮資料
服役年代:1905—1945
口徑:75mm
炮管長:2325.0mm(L31)
重量:947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8to+16.5度
彈丸重量:6.41kg
彈丸初速:510m/sec
最大射程:8350m
壓制射擊用途,裝備面十分廣,日軍精銳步兵聯隊,野戰旅團與野戰師團所屬炮兵部隊
都可以裝備,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了最低成本武裝新設部隊,38式75mm野炮成為日本
陸軍的野炮生產重點,是日軍裝備量最大的野戰壓制火炮之一,這種老式火炮射擊精度很高,
射程在同口徑火炮中也不算近,而生產成本很低,性能還是不錯的
明治38年式改75mm野炮資料
服役年代:1926—1945
口徑:75mm
炮管長:2325.0mm(L31)
重量:1135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8to+43.0度
彈丸重量:6.41kg
彈丸初速:510m/sec
最大射程:11500m
壓制射擊用途,是改良炮架的38式75mm野炮,可以使火炮達到43度的最大仰角,最
大射程因此提高到了11500m,相當有威力,不過這種炮的生產成本比38式75mm野炮高,
在日本陸軍大力擴充部隊後就很少生產了
明治38年式105mm野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口徑:105mm
炮管長:3325.0mm(L30)
重量:2594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2to+15.0度
彈丸重量:18.0kg
彈丸初速:540m/sec
最大射程:10800m
壓制射擊用途,戰爭爆發時性能已經過時,不過依然有一些這種火炮編在獨立野炮兵部隊里
明治38年式120mm野戰榴彈炮資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徑:120mm
炮管長:1440.0mm(L12)
重量:1257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to+43.0度
彈丸重量:—
彈丸初速:276m/sec
最大射程:5650m
壓制射擊用途,開戰時性能已經過時,早已停產淘汰,屬於儲備品,只有很少一些編在
獨立炮兵部隊或步兵聯隊里湊數,很少在戰場上出現
明治38年式120mm野炮主要缺陷是做為野炮射程太近,而且彈丸威力不大,做為山炮
又重了些,復雜地形不那麼好機動,所以山炮兵野炮兵都不願要
明治38年式150mm野戰榴彈炮資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徑:149.1mm
炮管長:1880.0mm(L12.6)
重量:2090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0to+43.0度
彈丸重量:36Kg
彈丸初速:275m/sec
最大射程:5890m
壓制射擊用途,裝備師團野炮兵部隊與獨立野炮兵聯隊,這種炮的性能也很過時,不過
150mm火炮的威力很大,而且生產新式150mm炮費用較高,所以38式150mm野戰榴彈炮雖
然早已停產,但日軍沒捨得淘汰這種老式大炮,這種炮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因陸軍部隊急劇
擴充,而國內撥給陸軍的材料卻遭緊缺,陸軍被迫停止了新式150mm炮的生產,反恢復了這
種古董大炮的生產,用來為新部隊提供一定的大口徑火炮,因此產量很大,這種大炮一直使
用到了戰爭結束,有一部分還被裝在戰車底盤上改成了自走炮
明治41年式75mm騎兵炮資料
服役年代:1908—1945
口徑:75mm
炮管長:2195.0mm(L29.27)
重量:903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8to+16.5度
彈丸重量:6.41kg
彈丸初速:510m/sec
最大射程:8350m
壓制射擊用途,主要裝備乘馬騎兵聯隊,機甲騎兵部隊與機動步兵聯隊,精度與射程性
能與38式75mm野炮差不多,但重量更輕,不過此炮的成本比38式75mm野炮高,產量遠不
及38式75mm野炮
大正4年式150mm野戰榴彈炮資料
服役年代:1915—1945
口徑:149.1mm
炮管長:2190.0mm(L14.7)
重量:2800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to+65.0度
彈丸重量:36Kg
彈丸初速:389m/sec
最大射程:8800m
壓制射擊用途,為步兵師團野炮兵部隊與獨立野戰重炮兵旅團的野戰榴彈炮,性能比38
式150mm野炮好,開戰時已接近停產,但一直用到了戰爭結束,這種火炮重量很輕,精度較
高,在戰場上威力還是很大的
90式75mm野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徑:75mm
炮管長:2883.0mm(L38.4)
重量:1600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8to+43.0度
彈丸重量:6.56kg
彈丸初速:683m/sec
最大射程:13890m
壓制射擊用途,射程很遠,但不太受日軍步兵部隊野炮兵歡迎,主要是日軍嫌這種炮比
其他的75mm野炮重,路況惡劣時機動比較費力,所以90式75mm野炮牽引型產量並不大。
但由於這型野炮射程遠,穿透力大,用於裝備戰車或自行火炮就很受戰車部隊機甲部隊歡迎,
所以90式75mm野炮的戰車炮型產量不小,裝備1式75mm自走野炮,3式75mm炮戰車,3
式中戰車。
太平戰爭後期90式野炮經常被日軍當作對戰車炮使用,用來攻擊美軍的M4中型坦克,
由於此炮穿透威力大,對美軍的坦克部隊造成了很大威脅,在沖繩戰役期間日軍1門控制道
路的90式75mm野炮由於炮位隱蔽,難以發現,擊毀了美軍多輛M4坦克,使美軍坦克部隊
長達2個月時間無法通過
91式105mm野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口徑:105mm
炮管長:2090.0mm(L20)
重量:1750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to+43.0度
彈丸重量:15.76kg
彈丸初速:454m/sec
最大射程:10800m
壓制射擊用途,射程較遠,重量輕,很受日軍步兵部隊歡迎,該炮為日軍旅團以上級別
精銳作戰部隊所轄炮兵部隊的壓制火炮,此種火炮還有自走型稱做1式105mm自走野炮,戰
爭後期也充當反坦克火炮使用,用於射擊美軍M4中型坦克
95式75mm野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徑:75mm
炮管長:2325.0mm(L31)
重量:1108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8to+43.0度
彈丸重量:6.56kg
彈丸初速:520m/sec
最大射程:10700m
壓制射擊用途,射程較遠,重量輕,身管壽命長,很受日軍步兵部隊野炮兵歡迎,主要
裝備日軍步兵旅團以上單位野戰部隊的野炮兵部隊,原本日軍准備將此炮做為3式中戰車主
炮,也因遭到步兵部隊的強烈抗議而改用了90式野炮,原因是步兵部隊害怕會因此影響到
95式75mm野炮在步兵部隊的裝備數量,不過因90式75mm野炮的反坦克能力更強,所以結
局反是皆大歡喜
96式150mm野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徑:149.1mm
炮管長:3523.0mm(L23.6)
重量:4140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to+65.0度
彈丸重量:31.3Kg
彈丸初速:540m/sec
最大射程:11900m
壓制射擊用途,日軍精銳師團或旅團所屬炮兵部隊與精銳野戰重炮兵旅團的野戰榴彈
炮,也是戰爭期間日本陸軍產量最大的新型150mm口徑榴彈炮,這種火炮精度極高,射程又
遠,被日軍稱做最完美的150mm口徑榴彈炮,不過此炮因成本問題在1943年被迫基本停產,
大多數96式150mm野戰榴彈炮是在1936-1941年完成
大正14年式105mm加農炮資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徑:105mm
炮管長:3590.0mm(L34.1)
重量:3115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to+43.0度
彈丸重量:15.76Kg
彈丸初速:640m/sec
最大射程:15300m
壓制射擊用途,日軍野戰重炮兵旅團,精銳旅團與野戰師團以及野戰重炮兵旅團所屬炮
兵部隊的遠射程野戰加農炮
89式150mm野戰加農炮資料
服役年代:1929—1945
口徑:149.1mm
炮管長:5963.0mm(L40)
重量:10422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to+43.0度
彈丸重量:40.2Kg
彈丸初速:734m/sec
最大射程:18100m
壓制射擊用途,裝備日軍精銳步兵師團所屬炮兵部隊,野戰重炮兵旅團,重炮兵聯隊,
獨立重炮兵部隊的遠程野戰加農炮,這種炮射程遠,而且彈丸威力比日軍的150mm野戰榴彈
炮的彈丸更大,這種火炮在918事變後開始廣泛用於中國戰場,發揮了巨大毀傷作用,不過
在太平洋戰場,由於美軍採取了避實就虛的蛙跳戰術,很少有機會遭遇到這種火炮的威脅,
1945年沖繩戰役,日軍8門89式150mm野戰加農炮參加了戰斗,並取得了巨大殺傷效果,
美軍巴納克中將也是被這種火炮擊中身亡
92式105mm野戰加農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徑:105mm
炮管長:4725.0mm(L45)
重量:3730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to+45.0度
彈丸重量:15.76Kg
彈丸初速:765m/sec
最大射程:18200m
壓制射擊用途,野戰重炮兵旅團,精銳旅團與精銳師團所屬炮兵部隊的遠射程野戰加農
炮,精度高,射程遠,非常有威力,是當時世界上射程最遠的陸軍4英寸大炮,在不使用次
口徑炮彈,火箭炮彈等遠程彈的情況下就有超過18公里的射程,當時僅次於日本海軍的
100mm加農炮,92式105mm加農炮的射程就算是按現在火炮性能來看也是非常遠的,這種火
炮威力強大,因此在戰爭末期還被日本緊急研製的120噸重戰車以及多種大威力炮戰車選為
主炮,用於打擊盟軍重型坦克
大正11年式37mm平射步兵狙擊炮資料
服役年代:1922-1945
口徑:37mm
炮管長:1034mm
重量:89.0kg
配用彈種:穿甲爆破彈,殺傷榴彈
炮彈初速:450m/sec
彈丸重量:670g
有效射程:1000m
最大射程:5000m
主要用於攻擊機槍陣地與各種掩體,通常作戰方式是在對方機槍有效射程外直瞄射擊,
對堅固掩體攻擊時利用狙擊鏡瞄準射口發射殺傷榴彈,炮彈通過掩體射口直接射入掩體內
部,殺傷掩體內人員,對沙袋掩體與土木掩體等不堅固的掩體則發射穿甲爆破彈直接攻擊,
穿甲爆破彈穿透掩體後爆炸,必要時也可以發射穿甲爆破彈攻擊裝甲車與輕型坦克。這種炮
裝備日軍的精銳部隊中的步兵中隊,1個步兵中隊裝備1-2門這種炮,此炮在中國正面戰場
大量運用,對國軍機槍火力點與各種輕型裝甲武器傷害極大
大正11年式70mm曲射步兵炮資料
服役年代:1922-1945
口徑:70mm
炮管長:750mm
重量:63.0kg
配用彈種:榴彈,化學彈
炮彈初速:147m/sec
彈丸重量:2.5kg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1550m
主要用於攻擊戰壕與各種土木機槍掩體,是種輕迫擊炮,開戰時屬於二線裝備,主要是
一些進行山地作戰的日軍步兵大隊進行追加裝備,每個步兵大隊追加2門
92式70mm曲射步兵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徑:70mm
炮管長:790mm
重量:204.0kg
配用彈種:榴彈,鋁熱劑縱火彈,爆破彈,化學彈
炮彈初速:197m/sec
彈丸重量:3.79kg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2800m
主要用於攻擊戰壕與各種土木機槍掩體,這種炮是日軍步兵大隊的標准裝備,日軍每個
步兵大隊均裝備2門
97式20mm自動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徑:20mm
炮管長1200mm
全長:2060mm
重量:59kg
配用彈種:穿甲燃燒彈,榴彈
彈丸初速:穿甲燃燒彈750m/sec榴彈870m/sec
裝彈數:7發彈匣
實用發射速度:12發/分
對戰車有效射程:1000m
最大射程:5000m
主要用來射擊裝甲目標,其次是射擊掩體,這種20mm炮威力強勁,發射鎢芯穿甲燃燒
彈,在700米距離上可穿透厚度為20mm裝甲,在350米距離上可穿透30mm裝甲,日軍精銳
步兵中隊配備有此炮
97式81mm曲射步兵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徑:81.4mm
炮管長:1269mm(L15.6)
炮重量:22.4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
火炮俯仰角:+45to+85度
彈丸重量:3.33kg
彈葯初速:196m/sec
最大射程:2850m
步兵輕型支援火炮,裝備日軍步兵大隊,用來對付機槍陣地,敵軍迫擊炮陣地與戰壕,
戰爭爆發時,日軍野戰部隊的步兵大隊通常追加裝備2門這型曲射炮,這種曲射步兵炮實際
也是迫擊炮,但日軍把90mm以下口徑的迫擊炮歸類為步兵曲射炮,屬於步兵武器,90mm以
上才叫迫擊炮,屬於炮兵武器
99式81mm曲射步兵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徑:81mm
炮管長:620mm(L7.6)
炮重量:23.7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
火炮俯仰角:+45to+85度
彈丸重量:3.33kg
彈葯初速:180m/sec
最大射程:2000m
輕型支援火炮,裝備日軍輕裝滲透部隊,傘兵部隊,用來提供火力支援
94式37mm速射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徑:37mm
炮管長:1706.5mm
重量:327kg
配用彈種:穿甲爆破彈,榴彈
彈丸重量:穿甲爆破彈670g
彈丸初速:穿甲爆破彈700m/sec
彈丸穿透力:勻質鋼裝甲板40mm/500m、30mm/1000m
對戰車射程:1200m
有效射程:2870m
最大射程:5700m
九四式37mm速射炮對日軍鎳鉻合金裝甲板穿透力表
94式37mm速射炮裝甲貫通力(mm)裝甲傾斜角=0゜
距離(m)
穿爆彈302825232018151310853
主要用來射擊裝甲目標,該炮為德國KWK36型37mm反坦克炮的仿製品,在KWK36型37mm
反坦克炮設計階段就簽約購買了資料,1936年全炮製作完成,由於日本不願使用無爆炸效
果的被帽穿甲彈,日軍堅持選用穿甲爆破彈,所以94式速射炮在相同距離,穿甲能力比KWK36
型37mm反坦克炮發射被帽穿甲彈低10mm左右。94式37mm速射炮還被日軍95式輕戰車選
用,稱做94式戰車炮
1式37mm速射炮資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徑:37mm
炮管長:1850.5mm
重量:335kg
配用彈種:穿甲爆破彈,榴彈
彈丸重量:—
彈丸初速:穿甲爆破彈780m/sec
彈丸穿透力:勻質鋼裝甲板60mm/500m
對戰車射程:1300m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6300m
一式37mm速射炮對日軍鎳鉻合金裝甲板穿透力表
1式37mm速射炮裝甲貫通力(mm)裝甲傾斜角=0゜
距離(m)
穿爆彈50484643413937353230
一式37mm速射炮對日軍鎳鉻合金裝甲板穿透力表
1式37mm速射炮裝甲貫通力(mm)裝甲傾斜角=30゜
距離(m)
穿爆彈39373533323028272625
主要用來射擊裝甲目標,該炮為94式速射炮的改進型,吸取了偌門坎事件中,日軍94
式37mm速射炮,對大傾角裝甲射擊容易跳彈,穿透力不強,不能在遠距離擊穿毛子增裝型
BT7坦克的教訓,加長加厚了94式37mm速射炮的炮膛與炮管,使之可以發射彈頭更長,發
射葯更多,重量更大的炮彈,最初的改進型稱98式37mm速射炮,進一步改進後稱100式
37mm速射炮並用於98式輕戰車,最後進一步修改加強威力並命名為1式37mm速射炮,1
式37mm速射炮裝在戰車上就稱做1式戰車炮
下載壓縮包看,裡面都有,我上傳的,字寫不完。
⑸ 日本步槍發展史是什麼
日本軍用步槍
日本近代正規軍建立於明治維新時期的1870年,1872年開始以幾種外國步槍作軍用
制式。明治維新使日本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軍國主義勢力壯大。為了對內鎮壓叛亂
、對外擴張領土,日本大力發展軍用步槍和其他武器。明治時期至「二戰」結束前
發展和裝備的步槍主要有村田式、有坂式、三八式和九九式等非自動步槍;「二戰
」後,戰敗國日本成立「自衛隊」,除了裝備美式自動步槍外,還裝備64式、89式等
自動步槍,邁上現代步槍發展之道。
日本帝國內戰的軍用步槍
日本從江戶幕府末期到近代的歷史,基本上是戰爭史,國內內戰,戰爭不斷。當時,國
內只能生產火繩槍。1849年,幕府命令各藩加強海防,開始購進大炮和西洋槍。
1868年,日本發生打倒幕府的戊辰戰爭,東軍(官軍)與西軍(倒幕軍)開戰,雙方以高
價向美、英、荷、俄等國采購槍支,從1863~ 1869年的7年間共購進槍支47~48萬
支,雙方還聘請外國軍人當軍事顧問並參戰。
明治政府成立後,1870年(明治3年)開始組建近代正規軍,陸軍按法式編制,海軍按英
式編制。1871年實施廢藩置縣,沒收各藩的槍支,其中火繩槍 30萬支、進口步槍60
萬支、國內產的洋式槍10萬支 ,共50種100萬支。由於戊辰戰爭後經濟困難,政府無
力進口新裝備作制式。1872年,日軍在法國軍官焦爾朱·魯邦大尉的協助下,從已沒
收的18萬支外國步槍中選定4種步槍作為制式,即法國的夏斯波、英國的施奈德和恩
菲爾德、德國的德萊賽(有資料說還有美國雷明頓步槍,共5種)。
1877年,日本國內爆發西南戰爭,對政府政策不滿的西鄉隆盛在鹿兒島樹起反旗,政
府軍以大量槍炮彈葯鎮壓西鄉軍,作戰達8個月之久。在後來的戰斗中,政府軍每天
消耗約55萬發步槍彈,這個數據相當於由1個旅約 3500人射擊,平均每人射擊157發
。當時,政府軍的彈葯製造能力為每日4萬發,而西鄉軍僅日產4000~5000發,當然戰
敗。
西南戰爭是日本步槍研製的分水嶺。此前由於國內內戰,日本國產的制式槍研製非
常緩慢。西南戰爭後,日本國內形勢趨於穩定,這一時期步槍研製呈現出較為活躍的
局面。
村田式步槍
村田式非自動步槍由過去屬於薩摩藩的著名射手、在槍械方面造詣很深的村田經芳
陸軍中校設計。樣槍的設計始於1874年,1875年村田到歐洲考察,回國後又經5年研
制,於1880年(明治13年)研製成功11mm單發步槍,命名為「大日本帝國村田槍」(簡
稱村田槍或十三年式步槍),並定為日軍制式步槍。該槍的外觀、大小和內部結構幾
乎與法國夏斯波步槍相同,據說還參考了荷蘭的比蒙步槍。
該槍由日本東京炮兵工廠小石川步槍製作所生產,並請法國軍官焦爾朱·魯邦大尉
全面指導,機械加工和彈殼製造技術請比利時和德國的10多名技術員指導。
十三年式步槍口徑為11mm,發射1871年式毛瑟圓頭彈,初速435m/s,表尺射程1300m,
全槍長1275mm,槍管長817mm,全槍質量4.06kg,配用十三年式刺刀,刀長710mm,質量
0.79kg。該槍的大小適合日本人的體形,但批量生產的性能較差。
1885年(明治18年),村田對十三年式步槍進行改進,省略槍機卡筍,使批量生產性能
提高,彈膛形狀改為錐形,膛內開2個排氣孔,製成了十八年式村田槍。該槍配用十八
年式刺刀,刀長580mm,刀質量0.55kg。
1884年法國人發明了適宜作步槍彈發射葯的無煙火葯,各國均以這種新型彈葯進行
槍械設計,日本也不例外。1889年(明治22年),村田參考奧地利斯太爾公司M1884步
槍,採用無煙火葯作發射葯,研製出1887年式步槍彈和8發容彈量的管式彈倉,製成村
田式8mm連珠步槍,命名為二十二年式步槍。該槍配用二十二年式刺刀,刀柄有長型
和短型2種,長柄長83mm,短柄長67mm,刀刃長均為280mm。該槍約生產15萬支,曾在中
日甲午戰爭時被日軍用作侵華武器。由於管式彈倉受沙塵影響嚴重,且每當發射時
槍的質心發生偏移,影響射擊精度,故評價不佳。
如前所述,西南戰爭後,日本國內的形勢比較安定,這一時期村田槍的製造也比較精
細,槍托採用橡木等優質木材製作,並且分上下兩部分,以燕尾槽聯結。槍托木紋呈
反方向裝配,以防翹曲和裂縫。這種拼合式槍托一直延用到後來的九九式非自動步
槍。
有坂式6.5mm步槍
(又稱三十年式、金鉤步槍)
1897年(明治30年)村田退役後,東京炮兵工廠廠長有坂成章上校負責新制式步槍的
研製,僅用3個月的時間就研製成功。新槍被命名為三十年式,實際上制式認可時間
是1898年2月。1898年三十年式步槍開始大量生產,由南部麒次郎少校負責生產指揮
。他從各地調集優秀槍工,製成加工精細、扳機引力平穩、命中率高的步槍,1903年
普遍裝備日本陸軍,日俄戰爭(1904~1905年)中,該槍被大量使用。
該槍採用改進的毛瑟旋轉後拉式槍機,發射6.5mm有坂圓頭彈,初速 762m/s,由5發彈
倉供彈,托彈簧用鋼絲製作,槍尾保險機呈鉤狀,所以在中國俗稱「金鉤步槍」。全
槍長1270mm(不含刺刀),槍管長790mm,全槍質量3.86kg(不含刺刀),6條右旋膛線,直
立式表尺,表尺射程 2000m,分劃為4~20。
還有一種三十年式騎槍,全槍長僅971mm(不含刺刀),全槍質量3.5kg (不含刺刀)。
三十年式步槍和騎槍均配用三十年式刺刀,刀全長525mm,刀刃長400mm,刀質量0.
69kg。
三十八年式步槍及其派生槍
1905年(明治38年),有坂在三十年式步槍基礎上改進製成三十八年式步槍(簡稱三八
式),用於取代三十年式和村田式步槍,日軍沿用到「二戰」結束,是日軍在侵華戰
爭中的主要步槍,在中國俗稱「三八大蓋」。該槍與南部麒次郎先行改進的海軍用
三十五年式幾乎相同,故也稱南部式步槍。
該槍為非自動步槍,槍機回轉式閉鎖機構,發射6.5mm有坂圓頭彈或尖頭彈。表尺為
折疊式框形,保險機構設在槍機尾部,可用手按壓轉動,配用三十年式刺刀。
該槍的優點是彈頭飛行穩定,後坐沖量小,射擊精度好;缺點是全槍過長,殺傷力不足
。該槍曾向中、英、俄、墨西哥等6國出口約100萬支,舊中國太原兵工廠等曾仿製
。
派生槍
三十八年式騎(馬)槍其結構與三八式步槍相同,僅縮短槍管、減輕全槍質量,以適
應騎兵要求。全槍長961mm,槍管長463mm,彈倉容彈量 5發,初速743m/s,表尺射程
2000m,瞄準基線長347mm,全槍質量3.05kg,配用三十年式刺刀。
四四式6.5mm騎(馬)槍該槍是三十八年式騎槍的改進型,於1911年(明治44年)定型
。該槍配用折疊式三棱錐形刺刀,平時折疊於槍管下方,使用時壓下槍管附近的刺刀
卡筍,使刺刀由下向前打開,便於射擊後立即騎馬襲擊。
該槍發射6.5mm有坂圓頭彈或尖頭彈,初速730m/s,彈倉容彈量5發,帶刺刀全槍長
970mm,帶刺刀全槍質量3.8kg,刺刀長350mm,槍管長 486mm,膛線右旋4條,瞄準基線
長347mm。
九七式6.5mm狙擊步槍該槍於1937年(日本神武紀元2597年)定型,除了配裝瞄準鏡
和腳架之外,其他結構均與三八式步槍相同。
該槍發射6.5mm有坂圓頭彈或尖頭彈,初速760m/s,表尺射程 2400m,彈倉容彈量5發
,全槍長1276mm,全槍質量(含瞄準鏡)4.75kg,槍管長 797mm,膛線右旋4條,瞄準基線
長687mm,配用三十年式刺刀。
九九式7.7mm步槍
(岩下式步槍)及其他
20世紀30年代初,日軍鑒於三八式步槍侵徹力不足的缺點,開展步槍選型試驗,選中
名古屋兵工廠的岩下式7.7mm步槍。1939年(神武紀元2599 年),該槍被命名為九九
式,並作制式,用於侵華戰爭,「二戰」後仍裝備日本自衛隊。
該槍有長槍(作步槍)和短槍(作騎槍)兩種,結構均與三八式步槍相似。都發射7.
7mm尖頭彈,彈倉容彈量5發,配用三十年式刺刀或九九式刺刀。長槍全長1250mm,全
槍質量4.1kg,槍管長797mm,膛線右旋4條,初速740m/s,表尺射程1500m;短槍全長
1115mm,全槍質量3.9kg,槍管長655mm,初速718m/s。
另外,日軍還在1941年(神武紀元2601年)定型並裝備一式6.5mm步槍,1942年定型並
裝備二式7.7mm步槍。
除以上非自動步槍之外,1945年曾改進並生產了美國M1步槍,命名為五式7.7mm半自
動步槍,但因質量差而停產。(待續)
京和編譯
(編輯/王曉濤)
摘自:《輕兵器》2002年03期作者:
⑹ 二戰日軍輕武器有哪些
明治二十六年式手槍
該手槍為日本第1種自製制式手槍,精度較高,殺傷力與穿透力也不差,但容易損壞,使用壽命不長
明治26年式手槍資料
服役年代:1893-1945
口徑:9mm
槍管長:120mm
全槍長:230mm
重量:927g
裝彈數:6發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700m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
日軍陸軍使用最廣泛的戰斗手槍,這種手槍使用南部式8mm子彈,指向射擊精度極高,子彈傷害力極大基本與達姆彈相同,無防護人員被擊中,通常非死即殘。但這種子彈穿透力很弱,用5層棉被就能擋住,此外該槍採用的設計結構,必需嚴格保養才能保證可靠性,否則擊發後容易出現第2發子彈上膛不到位的現象,導致射擊停頓
大正14年式手槍資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徑:8mm
槍管長:117mm
全槍長:230mm
重量:900 g
裝彈數:8發
有效射程:60m
最大射程:600m
南部式甲型自動手槍
該手槍特性與大正14年式手槍相同,但進行高速指向射擊時,彈著點有逐漸朝左上漂移的現象,這也是所有南部式自動手槍的特性,所以通常只進行慢速瞄準射擊
南部式甲型自動手槍資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徑:8mm
槍管長:117mm
全槍長:230mm
重量:—
裝彈數:—
有效射程:60m
最大射程:600m
南部式乙型自動手槍
這種手槍為南部甲型的改良型,保養要求降低,後坐力降低,單手射擊時精度更准
南部式乙型手槍資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徑:8mm
槍管長:117mm
全槍長:230mm
重量:—
裝彈數:—
有效射程:60m
最大射程:600m
南部式特型袖珍手槍
這型手槍主要用於裝備便衣偵察部隊,特高科部門人員,子彈為特製的7mm口徑,手槍尺寸很小,便於隱蔽攜帶,發射時噪音低,無煙,無槍口焰,精度與子彈穿透力比戰斗手槍略差,但殺傷力很大,因為這種槍通常使用劇毒彈頭
南部式特型袖珍手槍資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徑:7mm
槍管長:—
全槍長:112mm
重量:—
裝彈數:7發
有效射程:30m
最大射程:400m
九四式手槍
94式手槍為戰車乘員,汽車兵,飛行員等重要非直接地面戰斗人員所裝備的自衛手槍,這種手槍精度上乘,而且重量比大正14年式戰斗手槍輕,並且也不需要經常保養擦拭,由於同樣使用8mm南部子彈,該槍殺傷力與大正14年式一樣也是極度兇殘,此槍的絕對射擊精度不如大正14年式與南部戰斗手槍,但指向射擊更准,特別適合沒有時間苦練槍法,射擊技術生疏的技術兵員
94式手槍資料
服役年代:1934-1945
口徑:8mm
槍管長:95mm
全槍長:180mm
重量:720 g
裝彈數:6發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550m
一式將佐手槍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攻擊一帆風順,日軍高級軍官經常要出席一些談判或接受對方投降的儀式,以及日軍要在佔領區內建立殖民政府或傀儡政府,日軍陸軍高級軍官也要經常出席一些高級場合或盟國外交場合,而日軍陸軍當時的手槍,通常外觀並不好看,而且也不適合高級軍官攜帶,只適合低級軍官攜帶,當出席重要禮儀場合時,日軍陸軍的高級軍官往往因無合適的配槍感到尷尬,這使日軍陸軍的將佐非常不滿,強烈要求裝備一種外觀適合高級軍官佩掛的禮儀手槍,於是陸軍立即研製裝備了多型軍官手槍,1式將佐手槍是第1種,這種手槍使用.32 ACP彈,射擊精度也不差,外觀適合高級將佐佩掛
1式將佐手槍資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徑:.32英寸
槍管長:—
全槍長:—
重量:—
裝彈數:.32 ACP 子彈 8發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
二式將佐手槍
2式將佐手槍是裝備中高級軍官的禮儀手槍,使用南部子彈
2式將佐手槍資料
服役年代:1943-1945
口徑:8mm
槍管長:95
全槍長:176.5
重量:—
裝彈數:8發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600m
稲垣式將佐手槍
裝備中高級軍官的禮儀手槍,使用南部子彈
稲垣式將佐手槍資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徑:8mm
槍管長:—
全槍長:—
重量:—
裝彈數:—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600m
杉浦式將佐手槍
陸軍高級軍官禮儀手槍,與1式將佐手槍一樣使用.32ACP子彈
杉浦式將佐手槍資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徑:.32英寸
槍管長:—
全槍長:—
重量:—
裝彈數:.32ACP子彈 8發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
南部式16連發自動手槍
這種戰斗手槍主要裝備日軍的便衣偵察隊等特殊部隊,為這些不便攜帶顯眼武器的特殊部隊提供一定的近距離突擊火力。這種槍單發精度非常高,但連發射擊時,子彈的散布也會逐漸向左上偏移
南部式16連發自動手槍資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徑:8mm
槍管長:—
全槍長:—
重量:—
裝彈數:16發
有效射程:70m
最大射程:650m
南部式沖鋒槍
這種沖鋒槍很多國家把他歸類為沖鋒手槍,該槍主要用於裝備戰車部隊,由戰車乘員通過車體上開的翻蓋射擊窗口射擊戰車外面近距離敵軍士兵,阻止對方步兵對戰車實施破壞
南部式沖鋒槍資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徑:8mm
槍管長:—
全槍長:—
重量:—
裝彈數:50發彈匣
發射速度:500發/ 分
子彈初速:370 m/sec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700m
百式沖鋒槍
這種沖鋒槍主要裝備日軍傘兵,空挺特戰部隊,敵後滲透部隊,等特殊部隊。100式沖鋒槍連發時射擊密集度極高,單發時精度更高,有效射程達120米,這是很奇異的。這種沖鋒槍產量不大,只裝備特殊部隊,陸軍的正常戰斗部隊一般不裝備100式沖鋒槍
100式沖鋒槍資料
服役年代:1940-1945
口徑:8mm
槍管長:240mm
全槍長:900mm
重量:3.9 kg
裝彈數:30或20發彈匣
發射速度:450發/ 分 — 800發/ 分(可調)
子彈初速:370 m/sec
有效射程:120m
最大射程:700m
二式沖鋒槍
這種沖鋒槍是100式沖鋒槍的後續型,射擊精度比100式沖鋒槍更高,號稱打的最準的沖鋒槍。該槍同樣也是一般只用於傘兵,空挺特戰部隊,敵後滲透部隊等特殊部隊
2式沖鋒槍資料
服役年代:1942-1945
口徑:8mm
槍管長:—
全槍長:638 mm
重量:2.95 kg
裝彈數:30發 或 50發彈匣
發射速度:600發/ 分
子彈初速:334 m/sec
有效射程:180 m
最大射程:700 m
日軍手槍與沖鋒槍使用的8mm南部
明治三十年式步槍
該槍為明治38年式步槍的前身,明治30年式步槍與明治38年式步槍的外觀區別是,明治30年式步槍沒有防塵蓋。該槍的優點是所用的6.5mm子彈穿透力大,射程遠,發射時無煙無焰比較隱蔽,而且可感後坐力不明顯,便於射手發揮水平,實戰射擊精度極高。不過這種槍發射的6.5mm子彈彈頭長徑比大,擊中人體後不會發生翻轉造成附帶傷害,在沒命中人體重要部位的情況下,對人體的傷害比其他子彈小
明治30年式步槍資料
服役年代:1897-1945
口徑:6.5mm
槍管長:797mm
全槍長:1275 mm
重量:3.95 kg
裝彈數:5發
子彈初速:765 m/sec
尺標射程:2400 m
最大射程:3700 m
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槍
該槍為30年式步槍的修改型,增加了防塵蓋,更能適應惡劣環境使用,其他方面與30年式步槍都一樣
明治38年式步槍資料
服役年代:1905-1945
口徑:6.5mm
槍管長:797mm
全槍長:1275 mm
重量:3.95 kg
裝彈數:5發
子彈初速:765 m/sec
尺標射程:2400 m
最大射程:3700 m
明治38年式卡賓槍
在30年式步槍服役後,日軍通過多年的訓練與實戰經驗,得出了標准步槍重量較大也太長,不便於復雜地形攜帶,而極遠的尺標射程意義不大,很少有人會被2000米以外射來的槍彈射中的結論。所以日軍認為部隊除了裝備標准步槍外,還有必要裝備一種不需要太大尺標射程,但長度較短重量較輕的步槍。所以在選用38式步槍以後,工廠在生產標准38式步槍時,同時也生產了一種截短槍管的38式步槍,這就是明治38年式卡賓槍的來歷,38式卡賓槍的槍管比38式標准步槍的短了不少,相應的尺標射程也從38式標准步槍2400m降低到了2000m,不過在步槍的常用有效射擊距離,與標准步槍相比並沒有精度差異
明治38年式卡賓槍資料
服役年代:1905-1945
口徑:6.5mm
槍管長:487mm
全槍長:965 mm
重量:3.95 kg
裝彈數:5發
子彈初速:708 m/sec
尺標射程:2000m
最大射程:3000 m
明治四十四年式卡賓槍
該槍是專門為乘馬騎兵設計的卡賓槍,根據乘馬騎兵的特點要求在38式卡賓槍的基礎上做了些修改設計。外觀上44年式卡賓槍與38式卡賓槍有所差異,最大差異是44年式卡賓槍的刺刀直接折疊安裝在槍上,用手一甩槍就能打開刺刀,進入拼刺狀態
明治44年式卡賓槍資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徑:6.5mm
槍管長:487mm
全槍長:965 mm
重量:3.95 kg
裝彈數:5發
子彈初速:708 m/sec
尺標射程:2000m
最大射程:3000 m
九七式狙擊步槍
該槍為38式標准步槍的一種狙擊槍變型,安裝了狙擊鏡座加裝了狙擊瞄準鏡。但這種狙擊步槍的狙擊鏡放大倍率很低,所以精確射程並不很遠
97式狙擊步槍資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徑:6.5mm
槍管長:797mm
全槍長:1275 mm
重量:3.95 kg
裝彈數:5發
子彈初速:765 m/sec
精確射程:600 m
最大射程:3700 m
九九式步槍
由於30式/38式等使用6.5mm子彈的槍械在沒有擊中人體重要部位的情況下,對人員的傷害力不大,日軍又設計了7.7mm子彈,開始只用於機槍,後來又決定也用於步槍,日軍的99式步槍就是為了發射7.7mm子彈而研製裝備的。99式步槍的實戰射擊精度與38式標准步槍差不多,實戰精度也很高,所發射的7.7mm子彈同樣是採用無煙無焰的火棉發射葯,不過7.7mm子彈頭短,擊中目標後易翻滾,因此99式步槍對人體的傷害力比30式/38式等6.5mm步槍大的多
99式步槍資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徑:7.7mm
槍管長:—
全槍長:1258mm
重量:—
裝彈數:5發
子彈初速:760 m/sec
尺標射程:2400m
最大射程:4000 m
九九式短步槍
99式標准步槍的截短型,不過槍管長度仍比較長,與標准步槍相比最大射程差異不大,全槍長度比以前型號的卡賓槍要長一些,所以被日軍命名為99式短步槍以示區別,日軍裝備的99式短步槍型數量是很大的
99式短步槍資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徑:7.7mm
槍管長:657 mm
全槍長:1058 mm
重量:3.7 kg
裝彈數:5發
子彈初速:730 m/sec
尺標射程:2200m
最大射程:3500 m
九九式狙擊步槍
該槍為99式短步槍的一種狙擊槍變型,安裝了狙擊鏡座加裝了狙擊瞄準鏡。這種狙擊步槍的狙擊鏡放大倍率大,精確射程很遠
99式狙擊步槍資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徑:7.7mm
槍管長:657 mm
全槍長:1058 mm
重量:3.75 kg
裝彈數:5發
子彈初速:730 m/sec
精確射程:900m
最大射程:3500 m
二式傘兵步槍
這種步槍專門為傘兵研製,由於傘兵不能攜帶太長的槍械,所以日軍傘兵沒有辦法在較遠距離與敵人步槍機槍對射,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日軍設計人員設計了可以通過插銷,快速分解組合的傘兵型步槍,傘兵登機時可以把步槍分成2段,這樣就可方便的攜帶上機了,當跳傘落地後,可以立即組合成1把完整的步槍。不過這種設計對槍械的射擊精度有一定影響,2式傘兵步槍的射擊精度比30/38/99等型號的步槍卡賓槍都低一些,而且成本高
2式傘兵步槍資料
服役年代:1942-1945
口徑:7.7mm
槍管長:—
全槍長:1118 mm
重量:—
裝彈數:5發
子彈初速:750 m/sec
尺標射程:2400m
最大射程:3800m
四式甲半自動步槍
這種半自動步槍外觀類似美製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很可能是參考了捕獲的美製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進行研製的,結構與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有一定不同,發射日軍7.7mm子彈,出現晚,裝備的數量不大
4式甲半自動步槍資料
服役年代:1944-1945
口徑:7.7mm
槍管長:—
全槍長:1073mm
重量:4.07 kg
裝彈數:10發
發射速度:—
子彈初速:720 m/sec
尺標射程:2400m
最大射程:3500m
11式輕機槍
口徑:6點5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500發每分
彈斗容量:30發
備注:11式俗稱歪把子機槍,於1922年研製.採用獨特的彈斗供彈設計,盡管理論上只要有副手不斷向彈斗中裝填38式65彈夾即可像重機槍一樣持續射擊,但是在實戰中存在槍管過熱等問題.而且機槍手要不時給子彈上油,極為麻煩.此槍唯一的優點就是可以直接使用38式步槍的5發彈夾,勘稱二戰中最差的輕機槍,未完待續.
96式輕機槍
口徑:6點5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550發每分
彈匣容量:30發
備注:96式輕機槍於1936年研製,雖然外觀上與ZB-26相似,但事實上此槍是11式的改進型號.與11式相比96式性能大幅度提升,並有夜戰能力.彈匣供彈解決了歪把子機槍子彈容易卡殼的弊病,他剛在中國大陸使用時非常風光,令對手羨慕不已.山下奉文的南洋日軍首先裝備此槍,它也是二戰日軍槍械中的精品.
99式輕機槍
口徑:7點7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800發每分
彈匣容量:30發
備注:確切的說,99式輕機槍的外觀更像ZB-26.它在96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口徑提升到7點7毫米,槍口上安裝了喇叭形狀的消焰器,其他方面與96式基本一樣.這種1939年研製的輕機槍在太平洋戰爭與美軍的作戰中大量使用.由於日軍基本沒有沖鋒槍,更沒有類似M-1半自動步槍這樣的近戰利器,所以日本人的輕機槍經常起著沖鋒槍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這個原因,未完待續.
92式重機槍
口徑:7點7毫米
射程:4500米
射速:450發每分
彈板容量:30發
備注:被稱為法國女郎之吻的92式重機槍研製於1932年,彈板供彈系統與彈鏈供彈的機槍相比有很多缺陷,彈鏈只要展開就可以一個人持續射擊,但對於92式而言一名射手根本無法獨立射擊.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一種氣冷式機槍的重量竟然高達63公斤,比水冷式的MG-1908還沉.92式重機槍也屬於世界上最差的二戰重機槍之一,與蔣軍的24式水冷機槍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89式擲彈筒
口徑:50毫米
射程:360米
彈葯:91式手雷
備注:擲彈筒實際上是袖珍迫擊炮,可以單兵操作.如果由訓練有素的日軍使用的話是可以有效壓制對方的火力點的.因為這種武器沒有瞄準器具,全憑士兵的經驗射擊,所以在戰爭後期它的作用在逐漸下降.無論如何,89式擲彈筒還是一個不錯的設計,這種1929年研製的武器在解放戰爭中也被雙方使用.另外,如果使用89式特製手雷,那麼它的射程可以提高到660米.
91式手雷
延時引信:7秒
發射方式:手擲或於擲彈筒發射
備注:手雷與手榴彈相比有不小的優勢,比如利於進攻,爆炸死角小等.此雷俗稱48瓣,1931年研製,自帶發射葯筒,說白了就是袖珍迫擊炮彈.
89式特製手雷
引信方式:碰撞引信
發射方式:由89式擲彈筒發射
http://www.waok.net/lsjs/20213/335059.asp
http://www.fpschina.com/lofiversion/index.php?t11664.html
http://tieba..com/f?kz=163925917
⑺ 日本侵華時用什麼槍
作為發動二戰的元兇國之一的曰本,當時是亞洲僅有的實現所有武器自給的國家,曰本的軍火工業為日軍這個瘋狂的戰爭機器源源不斷地提供了各種武器裝備。曰本陸軍依靠著這些武器裝備,在短短十幾年間就吞並了我國大部分的國土,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更 是橫掃整個東南亞,建立起了曰本法西斯心目中的皇道樂土—「大東亞共榮圈」。 曰本陸軍在二戰時使用的武器裝備,雖然比同時期的美蘇德等陸軍強國都要差一些, 但是相比抗戰初中期的中國陸軍以及東南亞的殖民地駐防軍(如菲律賓的美軍、馬來西亞 的荷軍和東南亞的英軍)來說,曰本陸軍的整體裝備水平實屬精良,比起還在用「老套筒」和「漢陽造」的中國**領導的抗日軍隊來說,日軍的整體火力更是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
1 F- u8 g' ?; F, u) k0 p" x1 _. T" {7 x
日三八卡賓槍
4 T5 n8 w% h6 g6 I9 O# y: f9 j& \5 E- M" w8 l( ^7 {; E p3 B7 R2 c
三零式步槍是曰本第一支採用無煙發射葯的軍用步槍,也是曰本其後發展的一系列軍用步槍的原型。1897年(明治三十年),東京炮兵工廠廠長、兵工專家友坂成彰大佐在自己設計的三零式6.5×50毫米半底緣圓彈的基礎上設計成功一支6.5毫米口徑的軍用步槍,正在擴充中的日軍很快就決定採用這支步槍作為制式步槍,並定名為三零式步槍,三零式步槍是當時口徑最小的步槍。三零式步槍採用了毛瑟M1888式步槍的直動式槍機設計和5發彈艙設計,相當巧合的是,毛瑟M1888在中國的仿製品便是「漢陽造」(或者叫「八八」式步槍)。由於曰本一直以來就堅持發展騎兵部隊的傳統,和三零式步槍一起定型的還有三零式馬槍,三零式馬槍和三零式步槍的唯一區別是槍管縮短,更便於騎兵攜行。三零式步槍/馬槍非常容易辨認,其槍機尾部呈鉤狀,在中國被稱為「金鉤步槍」,當時的中 國也進口了一部分這種步槍裝備部隊使用。三零式步槍並不是一支完美的步槍,存在著自身設計上的一些缺陷,根據日軍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友坂成彰進行了相應的改進,新槍於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定型並裝備部隊,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沿用了三零式步槍的直動槍機式設計和5發彈艙供彈系統,根據三零式步槍沾染塵土後容易卡殼的缺點,友坂成彰大佐在三八式步槍槍機上增加了一個防塵蓋,該防塵蓋是隨動式設計,成為了三八式步槍最顯著的特徵,「三八大蓋」的稱呼也隨著日軍侵略的鐵蹄傳遍了中華大地,三八式步槍在中國戰場上一直被使用到1945年。三八式步槍口徑仍然為6.5毫米,槍長1.275米,重3.9公斤,彈艙容量5發,有效射程460米,標尺射程為2400米。三八式步槍的優點在於構造簡單,容易維護,子彈後坐力小,命中率較高。在抗日戰場上,曾經出現過裝備三八式步槍的日軍在2000米左右的距離上進行精確射殺的戰例,這足以證明三八式步槍所具有的高精度。由於三零式步槍使用的6.5毫米半底緣圓彈的殺傷效果並不好,友坂成彰另外設計了一款三八式6.5×50毫米半底緣尖彈,以增強步槍彈的侵徹效果。為了更好地利用庫存量巨大的6.5毫米半底緣圓彈,三八式步槍也可以使用該種子彈。兩種子彈的彈丸初速均為762米/秒。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6.5毫米半底緣尖彈的殺傷力也是不能令人滿意的。日軍使用的6.5毫米步槍彈彈道低伸,彈頭的飛行穩定性太高,在擊中敵人時彈頭不能通過翻滾作用把能量傳遞給肌體,彈丸在肌體上的穿入孔和穿出孔基本一樣,只要不是命中致命部位,基本上就不會致命,而且傷口恢復也很快。而當時國民黨軍普遍裝備的二四「中正」式步槍(仿德國毛瑟M1898式步槍)的7.92毫米彈丸,殺傷力巨大,只要命中軀幹部位,基本上是非死即重傷,在抗日戰場上,日軍的步槍火力一直居於弱勢。日軍對6.5毫米彈的不滿也導致了日軍另一個系列步槍的出現,這個在後面會詳細介紹。
左賢王漢化團隊
在曰本步兵裝備三八式步槍的同時,曰本騎兵也裝備了三八式馬槍,三八式馬槍是在三八式步槍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其構造與三八式步槍完全相同,與三八式步槍的區別在於三八式馬槍的槍管和槍托都相對較短,整個槍長縮短到了961毫米,重量減輕到3.05公斤 ,更適合於騎兵攜行,由於槍管的縮短,三八式馬槍的有效射程和射擊精度都有所下降。在三八式馬槍的使用過程中,騎兵們最大的抱怨就是其配用的三零式刺刀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遺失,同時,在高速奔跑的馬匹上安裝刺刀對於身材普遍矮小的日軍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1911年(明治四十四年),曰本定型了一款新的馬槍並且裝備部隊,該槍被命名為四四式馬槍。四四式馬槍與三八式馬槍的尺寸和構造基本相同,主要不同的是,四四式馬槍把刺刀改成了折疊式三棱錐型,使用時只要將刺刀伸展到位並且固定即可,在不用時可以折疊收入步槍護木下。八路軍延安兵工廠研製的八一式馬步槍的折疊式槍刺基本上就是以四四式馬槍為參考設計的。四四式馬槍的刺刀設計使得該槍非常適合於騎兵使用,曰本騎兵大量裝備了此槍。作為一種易於攜行的武器,四四式馬槍也裝備了日軍部分後勤與特別部隊,同時日軍的第一和第三坦克師團也部分裝備了該槍,作為坦克手的隨身防衛武器。
由於在戰場上吃足了「中正」式(毛瑟M1898式)7.92毫米步槍彈的苦頭,日軍痛感6.5毫米步槍彈威力不足。6.5毫米步槍彈的侵徹力不足,停止作用也非常差,常常出現敵人身中數發子彈仍能堅持戰斗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在九二式7.7×58毫米機槍彈(1932年投入使用)的基礎上開發出新型7.7×58mm無底緣步槍彈,名古屋兵工廠也於1939年研製出一支使用該種新型步槍彈的新式步槍,該槍被命名為九九式步槍(曰本神武紀年2599年,昭和14年)。九九式步槍分為兩款:長步槍和短步槍。這兩款步槍結構完全一樣,只是長度不同。九九短步槍曾經被設想用來取代四四式馬槍,但是由於長度仍然嫌長,而且重量也太大,因此四四式馬槍仍然是曰本騎兵部隊的主要裝備。九九式步槍是在三八式步槍的基礎上設計的,大體結構與三八式步槍相同。以九九式長步槍為例,該槍槍長1270毫米,槍管長657毫米,槍重4.10公斤,在攜行性方面要差於三八式步槍,發射7.7×58毫米無底緣步槍彈時的彈丸初速為728米/秒,該槍標尺射程為1700米,有效射程為400米,為增加裝備通用性,該槍和三零式步槍一樣,均配用三零式刺刀。相比三八式步槍,九九式步槍槍管稍短。由於7.7毫米步槍彈威力大於6.5毫米步槍彈,九九式槍托底板很厚,用以增強發射時對後坐力的控制。九九式步槍的背帶環在步槍左,照門上加了兩翼,以方便對空射擊。九九式步槍配有鋼絲支架,以進一步增加射擊穩定性。為了適應熱帶的作戰環境,九九式的上護木一直延伸到頭箍附近,並且對槍管進行了鍍鉻處理。九九式步槍主要由小倉兵工廠、大阪兵工廠以及廣島東洋工業等主要兵工廠生產,當時被日軍佔領下的奉天兵工廠也是九九式步槍的主要生產廠之一。九九式步槍總產量超過2,600,000支,主要裝備日軍在東南亞以及太平洋戰場上的部隊,九九式步槍在中國戰場上並不多見。有意思的是,在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的兵工署將大量的九九式步槍改為7.92毫米口徑並裝備二線部隊使用。九九式長步槍,此槍是廣島東洋工業(Toyo kogyo,現馬自達)製造的30系列,小倉兵工廠督造,該槍生產於1939年日軍在戰爭中也使用了兩種很特殊的步槍,分別是I式海軍用步槍和二式傘兵用步槍。1938年時,由於曰本所有兵工廠都在為滿足陸軍的需求而開足馬力生產,因此曰本海軍只能向義大利的皇家特里尼兵工廠定購了六萬支步槍,並命名為I式海軍用步槍,I是義大利的英文縮寫,代表該槍是義大利產的步槍。I式海軍用步槍混合了有坂成彰和卡蘭卡努的設計,該槍槍長771.7毫米,口徑仍然為6.5毫米,使用三八式步槍的6.5×50毫米半底緣彈。I式海軍用步槍被用作海軍的艦用步槍和海軍陸戰隊用槍,其槍托結構是典型的曰本拼合式槍托結構。該槍參加了太平洋戰場上的一系列島嶼爭奪戰,但是在與美軍M1型加蘭德步槍的對陣中完全處於下風左賢王漢化團隊
曰本44式騎兵步槍
三八式騎兵卡賓槍
在德國的幫助下,曰本在1940年組建了第一支傘兵部隊,就像坦克在曰本被另外起名 為「戰車」一樣,日軍也給傘兵部隊另外起了「挺身落傘部隊」的名字。有意思的是,日軍並沒有選擇德國師傅所使用的沖鋒槍,而是打算另外在步槍上改造合適的武器。主要原因是曰本軍方認為「只要一顆子彈就能打死的人,卻用幾十顆子彈去消滅,這無論如何也是一種浪費行為」,並且步槍的命中精度比沖鋒槍要高很多,所以傘兵部隊還是裝備步槍的為好。這種落後的戰術思想最終導致了二式傘兵用步槍的出現。二式傘兵用步槍,由名古屋兵工廠製造,此槍生產於1944年最先提供給傘兵部隊的是折疊槍托的三八式馬槍和可拆卸槍管的九九式短步槍,結果發現都不適合傘兵使用。最終,日軍決定在九九式步槍的基礎上研製新型傘兵用步槍,而曰本傘兵部隊在1943年新型二式傘兵用步槍出現前就只能使用不合適的三八式馬槍湊活了。為了便於傘兵攜帶,二式步槍被設計成可以拆卸為兩段的結構,槍的前後段可以用一根插銷固定,二式步槍的前段槍管下部設計有一個卡榫,將插銷對准插孔並且旋緊插銷即完成了步槍的組裝,插銷和卡榫卡接在一起,實現了槍管的密合和步槍的固定。在野戰條件下,無需任何工具就可以在數分鍾內將該槍拆卸或者組合完畢。二式傘兵用步槍發射7.7×58毫米無底緣步槍彈,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均略小於九九式步槍,該槍的射擊精度良好,但是重量略大於九九式短步槍,主要原因是二式傘兵用步槍在兩段的接合部使用了插銷卡接結構,因此重量有所增加。二式傘兵用步槍僅僅在名古屋兵工廠生產,在1943年~1945年兩年間,大約生產了22,000支二式步槍。在日軍傘兵部隊屈指可數的幾次戰斗行動中,二式步槍基本上都參與了戰斗,最有名的一次戰斗行動就是日軍對沖繩島機場的決死機降攻擊行動,該槍在與美軍的對抗中暴露出了火力貧弱的最大缺陷日1943年後產7.7mm有阪傘兵2式可拆卸步槍(槍可拆為2節便於攜帶)在三八式步槍和九九式步槍的基礎上,日軍研製並裝備了數款狙擊步槍,這些狙擊步槍,不管是在抗日戰場還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給盟軍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日軍裝備的狙擊步槍主要有九七式狙擊步槍以及九九式狙擊步槍。 九七式狙擊步槍是在三八式步槍的基礎上研製而成,其結構與三八式步槍相同,只是加長加厚了槍管,並且加裝了4倍瞄準鏡。由於特製的6.5×50毫米減裝葯子彈在槍膛內即完成燃燒的全過程,子彈在飛出槍口時產生的煙霧和聲音等容易暴露方位的特徵基本沒有,憑藉此種特製子彈和必死的決心,日軍狙擊手往往可以幹掉整個炮班而不被發覺。1942年,在太平洋戰場的日軍又裝備了一種新型狙擊步槍,這就是九九式狙擊步槍。九九式狙擊步槍是在九九式長步槍的基礎上加裝了九七式狙擊步槍的4倍瞄準鏡。九九式狙擊步槍通常使用特製的7.7×58毫米減裝葯子彈,但是由於7.7毫米子彈裝葯量多於6.5毫米子彈,因 此,九九式狙擊步槍的發射特徵比九七式狙擊步槍的發射特徵更為明顯。一般來說,在太平戰場上,由於美軍占據火力的絕對優勢,因此日軍狙擊手更喜歡使用九七式狙擊步槍。
在抗日戰場上,九七式狙擊步槍得到了廣泛應用,日軍曾經在淞滬會戰中廣泛使用過加裝瞄準鏡的三八式步槍,在正面戰場上,裝備九七式狙擊步槍的日軍狙擊手通常被用於狙殺敵方中高級指揮官、炮班以及機槍組,由於正面戰場的國民黨軍缺乏訓練有素的狙擊手,同時部隊的素質又相對較低,日軍狙擊手取得了相當驚人的戰績。在太平洋戰場上,裝備九七式或者九九式狙擊步槍的日軍狙擊手通常都躲藏在草叢或者樹冠中,使用特製的減裝葯子彈對美軍的戰地指揮官、坦克車組、炮班以及機槍組進行決死狙殺。總的來說,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狙擊活動遠比美軍來的活躍,日軍狙擊手往往抱著必死的決心進行狙擊活動,這些狙擊手可以在同一地點潛伏長達一周的時間,以等到合適的目標加以狙殺。但是由於日軍狙擊手的戰術非常呆板,美軍通常都會使用M3型坦克的37毫米高爆彈對可疑地區的樹冠進行清掃,日軍的狙擊手就會「像被霰彈槍打中的鴨子一樣紛紛掉落下來」。在美軍加強了戒備之後,日軍此種類型的狙殺就只能是為美軍坦克手送上一道道開胃甜點而已曰本6.5mm97式狙擊步槍.由於曰本本土極其缺乏資源,經濟上根本不能承受大規模使用重炮武器的負擔,因此機槍武器在日軍的火力支援體系中處於支柱地位,日軍在步兵部隊中普遍裝備了輕重機槍以彌補日軍單兵火力的不足,日軍每個小隊都裝備了一挺輕機槍,每個中隊都裝備了三至四挺重機槍,加強部隊的編制更是達到了普通部隊編制的二至三倍。日軍在整個二戰中使用的機槍種類繁多,除了最為出名的十一年式「歪把子」輕機槍外,日軍還裝備了九六式輕機槍、九九式輕機槍、三式重機槍和九二式重機槍等等,某些部隊甚至使用過繳獲的中國制捷克ZB26式輕機槍。這些機槍中,十一年式、九六式輕機槍以及三式重機槍都是使用三八式步槍使用的6.5毫米半底緣步槍彈,而九九式輕機槍和九二式重機槍則是使用7.7毫米九二式半底緣尖彈。在1939年的時候,日軍共裝備了三種口徑一致卻不能通用的7.7毫米槍彈,分別是海軍和海軍航空兵使用的7.7毫米全底緣機槍彈、九二式和九九式機槍的7.7毫米半底緣機槍彈以及九九式步槍使用的7.7毫米無底緣步槍彈,這三種槍彈雖然口徑一致,卻不能通用,如此繁雜的槍彈種類,想必日軍的後勤壓力會十分沉重。相比之下,雖然十一年式、九六式輕機槍以及三式重機槍發射的6.5毫米槍彈雖然殺傷力不足,但是卻實現了與三八式步槍的高度通用化,至少日軍的後勤官不會為分清三種不同的槍彈而傷腦筋了.十一年式輕機槍於1922年(大正十一年)設計成功並裝備部隊,為了簡化後勤供應,該槍採用了三八式步槍的6.5×58毫米步槍彈,由於十一年式輕機槍的槍托向右側彎曲,因此在我國也被稱為「歪把子機槍」。十一年式機槍的自動方式為導氣式,使用螺旋狀散熱片進行冷卻,該槍是機槍史上唯一採用彈斗供彈原理的輕機槍,彈斗為漏斗狀,容彈量為30發,每5發子彈都使用三八式步槍的彈夾裝填在一起。由於曰本糟糕的子彈製造工藝,使用十一年式輕機槍時必須先將子彈塗油然後才能放入彈斗,否則的話,公差過大的子彈往往會導致供彈故障,因此在十一年式輕機槍的槍托內藏有油壺。理論上來說,這種供彈系統節省了更換彈匣的時間,副射手只需不停地將普通的三八式步槍使用的5發彈夾裝入彈斗內,機槍就可以實現不間斷射擊,但是實際使用中,這種設計產生了意料之外的問題,彈斗式供彈系統太過復雜,實戰條件下故障頻頻,在持續射擊時槍管會很快過熱而不能射擊,而設計時並沒有考慮快速更換槍管的問題,因此不得不停下來等待槍管冷卻,在實際使用時,以300發為連續射擊的上限。十一年式機槍的供彈系統的設計可以說是曰本人在武器設計上獨出心裁卻又糟糕透頂的典型之一,此種設計在十一年式輕機槍後就沒有再被採用過。由於十一年式機槍糟糕的設計,曰本於1936年(曰本神武紀年2596年)在十一年式輕機槍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新型九六式輕機槍,該槍著重改進了十一年式機槍供彈系統和持續射擊能力的缺陷。九六式輕機槍在設計時參考了捷克ZB26式輕機槍的供彈系統,外形與ZB26式輕機槍非常相似,與ZB26外觀的主要區別是九六式輕機槍採用了30發弧形彈匣供彈,而不是ZB26的20發直型彈夾。九六式輕機槍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冷卻方式為輕便的氣冷式。參考ZB26的設計,九六式輕機槍是曰本第一挺可以快速更換槍管的輕機槍,這種設計使得九六式輕機槍可以保持足夠的火力持續性。九六式輕機槍口徑仍然為6.5毫米,使用三八式6.5×58毫米半底緣尖彈,發射三八式尖彈時初速為730米/秒,該槍全長1054毫米,重量為8.85公斤。九六式輕機槍構造簡單,堅固可靠,在射擊時極少發生故障,該槍的特殊之處是可以配備刺刀,以進行白刃格鬥用。九六式機槍本來是用於替代十一年式輕機槍的,但是由於生產能力的不足,該槍直到 珍珠港事變之後才全面裝備日軍在太平洋戰區作戰的部隊,「馬來之虎」山下奉文的第25軍則是第一支全面換裝此種新式機槍的日軍部隊。西方第一次知道該種武器存在則是英軍繳獲九六式輕機槍以後的事情了。與三八式步槍一樣,十一年式和九六式輕機槍都存在口徑過小、侵徹能力小以及停止能力差的缺點。因此,曰本於1939年(曰本神武紀年2599年)在九六式輕機槍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主要是將口徑改為7.7毫米,新槍被命名為九九式輕機槍。九九式輕機槍發射7.7毫米半底緣彈,由30發弧形彈匣供彈,彈丸初速為70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理論射速為800發/分,槍全長1186毫米,重9.94公斤。該槍是日軍在二戰中使用的最為優秀的輕機槍,但是由於曰本工業生產能力的限制,其產量並不是非常的大。日軍第一次大規模使用重機槍是在1905年日俄戰爭時期,當時日軍大規模裝備了法國的7毫米哈其開斯重機槍,在此基礎上,日軍於1914年(曰本大正三年)設計出一挺新式重機槍,並命名為三式重機槍,該槍口徑與三零式以及三八式步槍一樣,採用了6.5毫米口徑,發射6.5×50毫米三八式步槍彈,該槍為導氣式自動方式,採用氣冷式冷卻方式。三式重機槍槍管口部設計有消焰器,槍管後部有散熱筒,機匣後部參考馬克沁式重機槍,採用了平行護手設計,該槍配有重型三角架以提供穩定的射擊平台。三式重機槍是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廣泛裝備使用的重機槍之一。
出於與九九式輕機槍相同的原因,曰本於1932年(曰本神武紀年2592年)在三式重機槍的基礎上研製出了九二式重機槍,主要的改動是將口徑改為7.7毫米,發射7.7×58毫米九二式半底緣步槍彈。九二式重機槍的自動方式和冷卻方式均與三式重機槍相同,該槍採用30發彈板供彈,發射7.7毫米半底緣步槍彈時初速為721米/秒,表尺射程為2700米,理論射速450發/分,槍長1225毫米,槍身重26.6公斤,包括三角架時全槍重62.5公斤
九二式重機槍[三式重機的延續]
漢化交流空間二戰中日軍所使用的最糟糕的武器莫過於手槍了,侵華日軍使用的手槍多達十餘種,卻沒有幾款是堪用的,為了簡單起見,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這些手槍,只是選擇典型的南部十四式手槍加以介紹。提起南部十四式手槍,就必須說到南部紀次郎大佐和他設計的幾款自動手槍。1904年,曰本槍械設計師南部紀次郎大佐設計出曰本第一款自動裝填手槍,該槍被命名為南部式(Type Nambu)手槍。南部式手槍口徑為8毫米,8發彈匣供彈,自動方式為槍管短後坐方式,發射由南部紀次郎大佐設計的8毫米子彈時初速為325米/秒,有效射程為50米,槍長2 29毫米,槍重0.875公斤。該槍並沒有被曰本陸軍採用為制式手槍,但是仍然有一些軍官自行購買並裝備使用。有意思的是,當時曰本陸軍使用的最多的手槍就是大名鼎鼎的毛瑟M1896式手槍。在使用過程中,南部式手槍暴露出了故障率偏高的最大缺點。1920年,曰本陸軍開始研製一款新式手槍以普遍裝備部隊。以南部式和南部陸式手槍為基礎,南部紀次郎大佐和他手下的設計人員於1923年研製出一支新的8毫米口徑的自動手槍。該槍於1925年(大正十四年)定型,並於1927年被曰本陸軍正式採用為制式手槍,由於該槍是在大正十四年定型,因此被命名為南部十四式手槍,也稱為十四式手槍。該槍的原理與南部式手槍一樣,自動方式也為槍管短後坐式,發射8毫米南部手槍彈時初速325米/秒,有效射程50米,槍長228毫米,重0.85公斤,該槍配用的皮製手槍套外形極像王八的外蓋,因此被我國軍民稱為「王八盒子」。南部十四式手槍在可靠性上相對於南部式手槍並沒有較大提高,射擊時的卡殼現象仍然比較嚴重,可以這樣說,日軍在整個侵華戰爭中就沒有一款自行研製的手槍可以和盟軍大量裝備的毛瑟以及M1911相比的。當時中國軍隊大量裝備了毛瑟自動手槍,日軍在與這種手槍的交火中往往被壓製得抬不起頭來。在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甚至專門為毛瑟發明了這樣一種戰術:士兵便衣攜帶20響毛瑟自動手槍,專門在城鎮中與日軍展開巷戰。毛瑟強大的近戰火力往往讓日軍傷亡慘重,而當時配備的南部式手槍根本就不能和毛瑟抗衡,甚至連三八式步槍也無法壓制毛瑟的強大火力。在整 個戰爭中,南部式以及南部十四年式手槍讓使用該槍的日軍軍官大吃苦頭,甚至靠繳獲武器來補充自己的抗日游擊隊也對其的性能頗有微詞南部十四式手槍, 明治二十六年式手槍(使用槍套的南部手槍
南部十六連發自動手槍,它可以連射16發
在整個二戰中,日軍的輕武器遠遠落後於當時的各個參戰國。當時的其他參戰國基本上都大量裝備了沖鋒槍和半自動步槍,甚至當時的國民黨軍也大量進口並仿製了諸如伯克門式(MP18I的進一步改型)、M1928湯姆遜式等類型的沖鋒槍。日軍在與國民黨軍的交手中屢屢吃盡沖鋒槍的苦頭,特別是國內仿製的伯克門式9毫米沖鋒槍(國內稱為「花機關槍」,在國民黨嫡系部隊中裝備到了班長級),甚至配備了100發的鼓型彈夾,真真是潑彈如雨。在血的教訓下,日軍於1935年開始研製新式沖鋒槍,該槍便是鮮為人知的百式沖鋒槍。 1937年,南部紀次郎大佐研製出了曰本第一款國產沖鋒槍樣槍,該槍被稱為南部式沖鋒槍。南部式沖鋒槍採用50發弧形彈匣供彈,使用8毫米南部手槍彈,主要的槍機套件均是仿造德國MP34型沖鋒槍,採用自由槍機原理,由於該槍沒有保險裝置,在子彈上膛後便一直處於開膛待擊狀態,因此在使用該槍時必須十分小心,不然的話很容易走火,這個問題在百式沖鋒槍的研製過程中一直沒有給予充分重視,因此在百式沖鋒槍中也保留了此項嚴重缺陷。隨著研製工作的深入,在認真聽取陸軍參試人員的意見後,南部式沖鋒槍的彈匣被移至機匣左側並呈水平狀,這種類型的布置與英國斯登沖鋒槍及其類似。新的沖鋒槍1940年(曰本神武紀年2600年)定型並被命名為「百式」沖鋒槍,該槍使用8毫米南部式手槍彈,採用30發弧形彈匣供彈,槍全長903毫米,槍管長280毫米,槍重4.2公斤,可控射速為300發/分,最高射速700發/分。百式沖鋒槍槍身上鑽有散熱孔,同時配備了三零式刺刀。該槍於1941年2月開始少量裝備特別部隊以及東南亞的日軍,在抗日戰場上,此款沖鋒槍極其罕見。百式沖鋒槍可以分為前期型、後期型和折疊槍托型三種,這三種類型的產量都很小,分別是1000支、10,000支和230餘支,相對於三八式步槍上百萬支的產量來說,真是少的可憐。出現這種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是日軍落後的戰術思想。在前文已經提到,日軍一直認為「只要一顆子彈就能打死的人,卻用幾十顆子彈去消滅,這無論如何也是一種浪費行為」,同時曰本當時已經是不堪重負的軍火工業也沒有能力大量生產這種沖鋒槍了。早期型百式沖鋒槍配備有腳架,槍身下配有刺刀柄,其準星為切線式準星,表尺射程為驚人的600米(作者對此表示懷疑,因為8毫米南部式手槍彈根本沒有這么遠的有效射程,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日軍對精確射擊的迷戀),從50米~600米間,每50米為一個刻度。後期型與早期型相比,做了如下重要改進:刺刀直接安裝在槍口部位,同時表尺變為固定式,取消了腳架設計,同時,後期型使用的彈匣也更為堅固,但是這樣一來,兩種型號的彈匣就不能互換了。後期型也叫實戰型,其加工工藝更加簡單,大量使用了沖壓技術以方便生產。而折疊槍托型則是在早期型百式沖鋒槍的基礎上研製的,主要改動是將槍托改成折疊式槍托。該種型號的沖鋒槍主要配備海軍的傘兵部隊" 大正10年式手榴弾
可手擲或用大正10年式擲彈筒發射,中國俗稱48瓣 九一式手榴弾"自帶發射葯筒,可手擲或用89式擲彈筒發射,引信延遲時間7秒 九七式手榴弾
8 G. p ]3 k1 g# }% Qhunking.game.topzj.com去掉發射葯的九一式手榴弾改造,可手擲或用大正10年式擲彈筒以及一切槍口擲彈筒槍掛擲彈筒發射,引信引信延遲時間4秒 九九式手榴弾
可手擲或用大正10年式擲彈筒以及一切槍口擲彈筒槍掛擲彈筒發射,引信引信延遲時間4秒 九八式手榴弾
只能手擲引信引信延遲時間4秒
大正十年式
九一式昭和6年制定
九七式昭和12年制定 `
末期型陶器制昭和19年~昭和20年生產
⑻ 日本四四式騎兵步槍有什麼樣的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
四四是卡賓槍的量產時間較三八式步槍晚很多,正式量產始於1911年,不過很快地在隔年就進入部隊服役,直到二次大戰結束,甚至剛剛成立的陸上自衛隊初期也以四四是卡賓槍為主力。不過生產時間卻在1942年就停產,在這卅一年間大約91,900把四四式卡賓槍問世。
轉變
第一次世界大戰證明了機槍是最有效率的屠殺機器,而飛機更加速了戰爭的速度,甚至坦克的出現與應用從此改變地面戰爭的面貌,因此那種人馬合一的浪漫最後只剩下重大慶典儀式才會出現。原來的騎兵頭銜被讓給新型的裝甲部隊,但是並沒有影響到四四卡賓槍的生產,既然三八式步槍被定位為主力步槍,那麼比較短而不被認為是「主力」的四四卡賓槍就自然淪為給「非主力」的部隊使用,例如工兵、炮兵、輜重運輸部隊、通信、航空隊的基地警備部隊等等。
概述
日本明治時代為了騎兵使用的便利而研製,和三八式步槍一起使用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11年也就是明治44年式正採用,定型號為44式騎槍,二戰結束後日本自衛隊初期也使用過該步槍。日本原使用三八式騎槍,它實際上只是將三八式步槍的槍管縮短了,而44式騎槍是按照騎兵馬上使用的需求而研製的。為日本基於三八式步槍所研發之手動槍機卡賓槍。
既然四四式卡賓槍是基於三八式步槍所研發之手動槍機卡賓槍,因此在基本構造上與三八式步槍大同小異。然而小異之處也有大大不同,首先槍管遞減到482毫米長度,因此全長只有96.6厘米。四四式卡賓槍一樣適用6.5毫米有坂子彈,然而彈頭初速卻下降到只有每秒708米,但是詭異的是有效射程卻比三八式步槍多出40米(三八式步槍有效射程460米);很可能四四式卡賓槍膛線的繞距相當高但是仍然有火葯推進量不足的問題。其最大特徵是折疊式的刺刀,三八式騎槍還使用它原配備的刺刀,騎兵有時在緊急狀況不易上刺刀,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折疊刺刀,並加強了金屬結構以不影響槍管。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四四式卡賓槍也會跟著使用長達40厘米的三十式刺刀。
然而四四式卡賓槍一開始就明確地設定給騎兵使用,盡管騎兵的式微還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才會知道,不過設計師有坂細心地觀察到,如果騎兵一開始就沒有上刺刀,那麼在沖鋒的時候在顛簸的馬背上將腰際的刺刀抽出裝上槍口,就等於現代在略為擁擠的高速公路上一邊開車一邊用火柴點煙斗是一樣的道理。為了不讓騎兵感到失望,全日本最革命性的刺刀就此誕生,有坂將它設計成前後折疊式,要捅人的時候按下卡榫就會解除刺刀固定,向前一扳一把針管狀的刺刀就出現了。四四式卡賓槍的槍托底部還有個精巧的旋轉蓋,拜其縮短的槍管所賜,通槍條(cleaningrod)縮短為兩節,因此可以收藏在槍托中。
四四式卡賓槍一共有三代衍生款,不過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不過就是在刺刀座的部分上進行修改,增強耐用度,增加刺刀的長度等等。至於小改款部份就是四四式卡賓槍原來有兩個收納通槍條的收納孔,後來改為一個直徑加大的收納孔以減少生產工時。
當時四四騎槍開發之時,騎兵是陸軍的精銳部隊,因為騎兵的特殊要求才提出研製該卡賓槍,實際上英文卡賓槍的原意就是騎兵用槍。裝甲部隊出現後,作為近代武器的卡賓槍原意就改變了。四四式騎槍不僅裝備騎兵部隊,也裝備過日本傘兵部隊,這些部隊都是日本精銳部隊。實際上相對日本其它步槍的產量,四四式騎槍的產量並不大,只有九萬多枝,後期生產的四四式騎槍粗製濫造,質量就差了許多了。中國曾經繳獲不少,用於朝鮮戰爭。
衍生型
四四式卡賓槍一共有三代衍生款,不過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不過就是在刺刀座的部分上進行修改,增強耐用度,增加刺刀的長度等等。至於小改款部份就是四四式卡賓槍原來有兩個收納通槍條的收納孔,後來改為一個直徑加大的收納孔以減少生產工時。
參數
使用時間1912-1945年
裝備:日本軍隊,用於侵華戰爭和二戰
設計:1911年
生產:1911-1942
四四年式騎槍(有坂38式步槍)
運作方式:手動槍機,4條右旋膛線
尺寸:長868毫米,槍管長487毫米
口徑:6.5毫米
重量:3.3公斤
槍長:966毫米
槍管長度:482毫米
初速685米/秒
彈夾:5發小口徑槍
20世紀60年代中期,步槍小口徑化的熱潮隨之興起。
⑼ 麻煩問下日本的現役軍用的槍械是什麼槍阿,還有二戰時的槍械。。。
http://hi..com/jewell/blog/item/84f943084bffd5900b7b8293.html
現役軍用的槍械
二戰時的槍械
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歩兵銃 Sanpati-shiki hoheijyuu)是一種手動槍機步槍。在中國俗稱三八大蓋,是因其槍機上有一個拱形防塵蓋有如蓋子般而得名。防塵蓋在開栓拋殼和推彈關栓時,能隨槍機一起後退或前進,起到防塵作用。
規格參數
類別: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供彈
口徑:6.5 毫米
彈葯:6.5×50 mm 步槍彈
彈倉容量:5 發
全長:1,280 毫米
槍管長度:797 毫米
重量:3.95 公斤
初速:765 米/秒
有效射程:460 米
百式沖鋒槍
1935年,日本陸軍在實戰中領教中國軍隊沖鋒槍的威力後,方才開始式制沖鋒槍。當時是由中央工業公司的南部槍械廠具體負責這一工作,試制人員將其稱為南部式沖鋒槍,其彈夾可放置50發子彈。彈夾呈弧線形,插在槍的下面,其形狀類似香蕉。隨著試制工作的進展,彈匣逐漸被移至左側面並呈水平狀,這與後來的英國司登沖鋒槍很象,這是為了卧射時更方便,這一設計方法在世界上是不多見的。最後該槍於1940年定型,正值日本神武紀年1000年,所以起了「百式沖鋒槍」的名稱,於1941年2月起裝備部隊。
全長:900毫米;
槍管長:280毫米;
槍重:4.2公斤;
裝彈量:30發;
射速:700發/分。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
種手槍使用南部式8mm子彈,指向射擊精度極高,子彈傷害力極大基本與達姆彈相同,無防護人員被擊中,通常非死即殘。但這種子彈穿透力很弱,用5層棉被就能擋住,此外該槍採用的設計結構,必需嚴格保養才能保證可靠性,否則擊發後容易出現第2發子彈上膛不到位的現象,導致射擊停頓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徑:8mm
槍管長:117mm
全槍長:230mm
重量:900 g
裝彈數:8發
有效射程:60m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一一年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因其槍托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操作:自動
彈葯:6.5×58毫米步槍彈
容量:5發/彈夾、30發/彈斗
重量:10.2公斤
全長:1100毫米
槍管長:485毫米
初速:736米/秒
理論射速:600發/分
有效射程:600米
口徑:6.5毫米
九六式輕機槍
從外形上看,該槍應該是十一年式的改進型,但是由於使用了和ZB26相同的供彈方式,我一直認為這是日軍根據ZB26修改的槍型,後查閱資料可知,日軍確實有根據ZB26設計的輕機槍,但是不是這種。這個後面會有介紹。大家注意紅字的部分,這些地方是該槍和ZB26相似的地方。
這種機槍是我軍繳獲較多的一種,全名日本6.5毫米九六年式輕機槍,它是神武紀元2596年(1936)定型裝備的。它比十一年式結構簡單,堅固耐用,不易發生故障。口徑仍為6.5毫米,導汽式,氣冷,導氣孔可調,採用弧形彈夾並裝於機匣上方,鼓形標尺,分劃2-15,瞄準孔可以左右調整,準星偏於槍的左側,而且有護翼,此槍的一大特點是可以在活塞筒前面加裝刺刀(想想現代機槍中還有那種可以裝刺刀),機匣上方可以加裝瞄準鏡。槍管末端有提把,槍托為魚尾狀,拉機柄位於左側,其上方有突出的退殼挺並加鐵罩保護,該槍沒有單發裝置,只能連發,由於口徑小,殺傷力和侵徹力均感不足(這就是後來99年式出現的原因)。九六式使用6.5毫米步槍彈,彈頭初速730米/秒,標尺射程1500,最大射程3000米,30發弧形彈匣供彈,理論射速530發/分,膛線右旋四條,纏距200毫米,槍全長1067毫米,槍管長550毫米,槍管重1.96公斤,全槍重8.85公斤。
99式輕機槍
備注:確切的說,99式輕機槍的外觀更像ZB-26.它在96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口徑提升到7點7毫米,槍口上安裝了喇叭形狀的消焰器,其他方面與96式基本一樣.這種1939年研製的輕機槍在太平洋戰爭與美軍的作戰中大量使用.由於日軍基本沒有沖鋒槍,更沒有類似M-1半自動步槍這樣的近戰利器,所以日本人的輕機槍經常起著沖鋒槍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這個原因,
口徑:7點7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800發每分
彈匣容量:30發
日本92式7.7mm重機槍
陸軍認識到八九式迴旋重機槍的地面使用化改裝不太容易,於是在昭和 7 年利用的三年型重機槍試驗開發度使用 7.7 mm子彈,因為口徑增大的原因,加強加大了槍體使其更加堅固也導到全槍重量增加,之後從昭和 7 年到 8 年對樣槍進行了射擊試驗,昭和 14 年,正式以九二式重機槍的名稱定型。其基本構造沿繼了三年式重機槍的構造,不同的地方口徑不同,光學瞄準鏡不同,握把不同等。其瞄準裝置採用了光學瞄準鏡,遠距離的命中精度相當高。子彈塗油裝置以及供彈機構與三年型機關槍相同 ,增加了下八字型握把.以及槍口消焰器。供應彈方式沒有採取彈鏈供彈而是採取了彈板式,發射方法也不是手指的扳機式 ,而是變為對推的壓鐵式。因其特有的發射聲音,盟國的士兵們稱為「啄木鳥」。
九二式重機槍的優點及缺點
優點
採用光學瞄準,命中率高
握把折疊,容易機動
使用槍口消焰器(不影響射手的觀察)但說達到了「對方很難被發現」的程度還是有疑問的 )
缺點
比改裝前的三年型機關槍更重了
發射速度和當時的其他機槍相比慢(這也是其最大的缺點,重機槍是可日軍的火力支柱)
戰時更換槍管困難
性能數據:
皇記2592年定型,導氣自動原理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徑:7.7mm
槍管長:721 mm
全槍長:1156 mm
重量:55.3 kg
裝彈數:30發保彈板
發射速度:450發/ 分(最大)實際200發/ 分
子彈初速:800 m/sec
表尺射程:2400m
最大射程:4500m
生產商 日立
總產量45000挺
93式手榴彈
93式手榴彈是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研製並裝備的一種輕型手榴彈,也是同時期日本手榴彈的代表作,其最大特點是結構簡單、小巧輕便,全彈長83mm,直徑50mm,全彈質量370g,裝有39.5gTNT炸葯。
93式手榴彈外形為圓柱形,彈體上刻有5條橫向槽,用於防滑和控制破片數量及大小,彈體上下各設計有一個帶孔的突耳並穿有鐵環,方便攜行。使用時,先取下保險帽,擰下鉛帽,露出拉火繩後,用力將其抽出,即實現發火,然後將手榴彈用力擲出,經過5秒左右的延時,就會引爆雷管與主裝葯。
93式手榴彈的缺點是彈體爆炸後產生的破片不均勻,有時過大的彈片會飛出很遠,甚至傷害到使用者,另外拉火裝置的防潮性能不甚理想,因此最終被使用撞擊發火引信的97式手榴彈所取代。
97式手榴彈
97式手榴彈是日本在二戰中使用最多、最廣泛、知名度最高的一種手榴彈,代表著當時日本手榴彈的最高發展水平。該彈從1937年起開始裝備日軍,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97式手榴彈是在91式手榴彈基礎之上改進而來的,使用改進後的10年式引信,因此從外觀上看,其除了不帶發射葯筒、彈體底部沒有螺孔外,其餘部分與91式手榴彈幾乎一模一樣,並且兩者的結構和使用步驟也基本相同,僅在某些細節之處有所差異。
97式手榴彈彈體直徑為49.5mm,全彈長95mm,全彈質量445g,裝有56gTNT炸葯。與91式手榴彈不同的是,97式手榴彈引信的延期時間改為4-5秒,這個時間一般會在引信體延期葯管表面標刻出來。97式手榴彈彈體與91式手榴彈一樣刻有破片槽,大小和數量也相同,不同之處在於97式手榴彈彈體上下的定心環部分是直接鑄出來的,這主要是因為其不能用擲彈筒發射,不需要對彈體圓柱部分進行精加工。另外如前所述,97式手榴彈底部沒有螺紋孔,不能連接發射葯筒。
由於延期時間較短,因此97式手榴彈在投擲時需比91式手榴彈更加小心。除手投外,也可以像91式手榴彈那樣用槍掛擲彈筒拋擲,具體使用方法與91式手榴彈相同。
97式手榴彈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訓練用型號,外形比真正的97式手榴彈大,為混凝土實心結構,表面沒有凹槽,但頭部也插有一個保險銷。
97式手榴彈的主要缺點是:圓柱形彈體對於握持和投擲均不利,並且也不利於形成均勻的破片;引信結構比較復雜,且大量使用黃銅材料,不利於減輕質量和節約材料;引信的發火方式設計不合理,使用時需要在硬物上敲擊一下,在某些特殊場合下使用不便,與西方手榴彈的翻板擊針發火方式相比,其零件數量並沒有減少,但效能卻相差甚遠。
98式木柄手榴彈
98式木柄手榴彈是為了解決97式手榴彈生產工藝復雜、投擲距離較近的問題而研製的。該手榴彈的外形、尺寸和結構均與當時中國軍隊使用的小號木柄手榴彈接近,只是木柄弧線略有區別。不過,此種手榴彈在日軍中並未大量裝備使用。
98式木柄手榴彈彈體為圓柱形,表面沒有凹槽,直徑為50mm左右,全彈長202mm,全彈質量560g,裝有70gTNT炸葯,採用摩擦發火引信,延期導火索,延期時間為4-5秒。發火延期組件與中國的67式手榴彈非常相似,不同的是拉火葯是直接塗裹在拉火繩一頭上,當拉火繩從拉火管中快速拉出時會與後者相互摩擦而點燃拉火葯,繼而點燃延期導火索。
98式木柄手榴彈的使用方法以及優缺點與大多數木柄手榴彈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具體可以參照前述德國M24手榴彈部分。
99式多用手榴彈
了取代較為笨重且槍發性能不好的91式手榴彈,日本於1939年研製出99式多用手榴彈和相配套的100式擲彈筒。美軍首次接觸到該手榴彈是在1942年阿留申群島戰役期間與駐守基斯卡(Kiska)島日軍的戰斗中,因此給其起了「基斯卡島手榴彈」的綽號。該手榴彈以槍發為主,必要時也可以用手投擲。日軍對該手榴彈和發射器比較重視,但由於太平洋戰爭的形勢逐漸向不利於日本的方向發展,實際產量並不大,美軍繳獲數量也不多,如今在國際武器收藏市場上也是價格較高的二戰紀念品之一。
99式多用手榴彈外觀也是簡單的圓柱形,上端中間裝有圓柱形引信,引信下方設有一個保護圈,彈體上下各有一圈與擲彈筒筒壁配合的定心環,彈體表面光滑沒有凹槽。該彈最大直徑為40mm,高度為75mm,全彈質量300g,裝有58g以紙筒包裹的TNT炸葯,有效殺傷半徑為5m。
99式多用手榴彈在結構上基本繼承了97式手榴彈的模式,但體積和質量都有所減小。其引信的主要結構與97式手榴彈類似,不同之處在於99式引信的保險蓋上沒有輥溝,引信體上也未設相應的溝槽;此外彈體內部沒有銅管,雷管直接與引信體相連。
99式多用手榴彈使用方法與91式手榴彈相同,也同樣存在由於引信延期時間較長,直接拋射後手榴彈落地不能及時爆炸,或者先發火後拋射存在的危險。這主要是因為日本研製的這些多用手榴彈往往更側重於手榴彈的使用性能,而未能很好地兼顧其他發射方式。
99式多用手榴彈除手投外,還可利用步槍發射,其發射的配套裝置即是100式擲彈筒。該擲彈筒實際上只是一種附加在步槍槍口的手榴彈拋射筒,專門發射99式多用手榴彈,射程約110m。100式擲彈筒主要有兩種型號:一種供6.5mm口徑步槍使用,一種供7.7mm口徑步槍使用。100式擲彈筒的主體部分是一節鋼管,後部有連接裝置,筒底有一條供瞄準使用的白色豎線。與其他手榴彈拋射筒不同的是,100式擲彈筒的發射筒與槍管不在同一條軸線上,筒身下方專門設計有讓槍彈通過的細管,火葯燃氣通過一個曲折的孔道導入發射筒中。由於手榴彈與槍管不在一條直線上,所以就排除了誤裝實彈的危險,但也因此帶來了對火葯燃氣利用率不高、實際拋射距離非常有限等缺點。
鏈接有圖
⑽ 日本鬼子的武器都有什麼
1.97式迫擊炮:迫擊炮作為戰爭中陸軍的有效壓制性武器,具有殺傷威力大、射速快、方便作戰攜帶、易於操作、靈活性高等優點,在抗日戰爭時期,我軍主要裝備的是從法國進口的布朗得迫擊炮和美國的M2式化學迫擊炮;在抗戰中也有大量國產仿製品,如11年和16年式迫擊炮,還有一部分是從日軍手中繳獲的97式90毫米迫擊炮,這種口徑的迫擊炮非常罕見,全球只有日本才造,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老百姓叫它「小鋼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