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入侵東三省時有多少人口
1. 二戰時期,日本到底向東北地區移了多少民
1936年8月25日,日本把向中國東北移民列為「七大國策」之一,准備從1937年起,利用10年時間,向中國東北實施移送100萬戶、500萬人的龐大移民侵略計劃。據日本估計,偽滿人口將在30年內由當時的3500萬人增至5000萬人,而日本人要成為「滿洲國」的五族之一,其人口至少應佔到十分之一,即500萬人。據日本史料記載,偽滿時期僅黑龍江地區就有日本移民13萬人。
2.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東北三省有多少人口
估計4000萬左右。
建國之後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
遼寧省人口 18545147,
吉林省 11290073,
黑龍江省 11897309,
東三省總計約為4173萬。
1953年距離建國不到四年,按照建國時16‰的自然增長率來算,在這期間人口增長了200多萬,變化不算多。
3. 抗日戰爭時日本有多少人口
1937年七七事變前,中國總人口沒有精確的調查,如果除去台灣的話,據估計總數約4。78-4。92億之間,取中位數約為4。85億,除去東三省和華北的部分日佔區,關內的總人口大致是4。
4-4。52億人之間,取中位數約4。46億人。日本國本土(四大島、琉球、南庫頁島)大約是5750-5950萬。 (不含日本僑民)朝鮮、台灣和南太平洋的日本殖民地大約3700-4000萬之間,取中位數3850萬。
偽滿洲國3800-4100萬。取中位數3950萬。以上日本殖民地共計有人口7800-8000萬。其中日僑估計約350萬。戰前日本籍人口大約6300萬。加上殖民地的7900萬
4.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東三省的人口數是多少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東三省的人口數是有三千萬左右。
當時沒什麼人口普查。只能是這么一個籠統的數字。
詳見
http://ke..com/view/37734.html
5. 侵華日軍一共有多少人
近200萬。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
另一說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
(5)日本入侵東三省時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侵華日軍的暴行:
1、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是對日軍侵佔南京後所犯屠殺、姦淫、縱火、劫掠等暴行的統稱,是日軍侵華暴行中最野蠻、最兇殘的典型事件。
1937年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後,為了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達到迅速滅亡中國的目的,公然無視國際法的基本准則,進行了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
2、潘家峪慘案
1941年1月,日軍在冀東豐潤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潘家峪慘案。25日,日軍把全村人趕進潘家大院後用機槍掃射,並投入手榴彈和點燃的玉米秸,全村1300餘人被日軍殺害。
3、潘家峪戴庄慘案
1942年5月1日起,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調集重兵,親自指揮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持續兩個多月殘酷的「五一」大「掃盪」,前後共有5萬多群眾慘遭殺害。
12月4日夜,推行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的日軍遭到八路軍的襲擊。次日,日軍即對冀東灤南縣潘家峪戴庄進行瘋狂報復,除少數村民僥幸逃出魔掌外,留在村裡的1280人全部被殺,1030間房屋全部被毀,製造了潘家峪戴庄慘案。
4、安陽、清豐血案
在河南,1937年11月3日,日軍攻入安陽縣城,屠殺無辜居民2000餘人。12月15日,日軍攻佔清豐縣城後,製造了3天之內殘殺無辜群眾1096人的清豐血案。
5、浚縣、濮縣慘案
1938年3月,日軍在浚縣、濮縣屠殺民眾5500餘人,姦汙婦女1000餘人。4月25日,日軍第二次攻佔長垣縣城,屠殺城鄉居民1700餘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首發 圖揭日本侵華的暴行
6. 抗日戰爭之前中國和日本的國家人口各是多少
1937年七七事變前,中國總人口沒有精確的調查,據書籍記載,總數在4.78-4.92億之間,除去東三省和華北的部分日佔區,關內的總人口大致是4.4-4.52億人之間。
日本國本土(四大島、琉球、南庫頁島)大約是5750-5950萬。(不含日本僑民)
朝鮮、台灣和南太平洋的日本殖民地大約3700-4000萬之間,取中位數3850萬。偽滿洲國3800-4100萬。取中位數3950萬。以上日本殖民地共計有人口7800-8000萬。其中日僑估計約350萬。
戰前日本籍人口大約6300萬,加上殖民地的7900萬,日本帝國的總人口是14200-14500萬人。
(6)日本入侵東三省時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影響
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7. 日軍用了多少人侵略我國東北三省
日本剛開始侵略中國」當在1931年9月18日,那時駐東北的日軍只有第二師團和長春等鐵路沿線的守備隊,按當時日本政府1931年9月24日聲明,「九一八」事變時,日軍在東北兵力「總計不過一萬零四百人」「至九月二十一日,…………由駐屯朝鮮軍派出一個混成旅團――官兵四千人,新撥歸駐屯滿洲軍司令管轄」。日本人可能縮小了侵略軍的人數,但肯定不會超過2萬人,《英雄本色-張學良口述歷史解密》一書說,「九一八」事變進攻中國有8000官兵的北大營的日軍,還不到300人。劉將軍說剛開始侵略中國的日軍,「只有幾十萬人」,沒有任何根據。即使1933年爆發的長城抗戰,日軍也不過出動了8萬多人,而1933年3月4日日軍只用128騎,一槍沒放,就佔領了承德,10萬多中國守軍因為鬧軍餉,不戰而退。這導致了張學良出國留洋。1937年盧溝橋事變時,日本「華北駐屯軍」也才共有6000餘人(據金一南教授研究為8400人,宋哲元29軍有10萬人)。當年日本全國常備軍也才約38萬人。(詳見王厚卿主編的《戰役發展史》336頁)由此可見劉將軍對戰史的無知。
日軍侵略中國:「自始至終也沒有超過一百萬人」更是大錯!
我納悶兒,堂堂的當時成都空軍政委劉亞洲將軍,這點軍史知識都不知道嗎?1945年日本投降時,奉命向中國軍隊投降的日本軍隊總共有128.5萬人(不算偽軍),其分布為:
華北地區日第一方面軍32萬餘人;
華中地區日第六方面軍29萬餘人;
京、滬地區日第6軍第13軍共33萬餘人
廣東地區日第23軍及警備部隊共13萬餘人;
台灣地區日第十方面軍共17萬人;
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日第38軍四萬人。
既是刨去台灣、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投降的日本軍隊,在大陸由中國軍隊受降的日本軍也有107萬人。
8. 二戰的侵華日軍人數 日本當時國內總人數
最多的時候一百七十萬,侵華日軍是主要由關東軍和中國駐屯軍組成。
其中關東軍兵力最多時大約一百二十萬人,後來從1943年下半年起,為挽回太平洋戰場的頹勢,日本大本營開始陸續從關東軍抽調兵力和大批作戰物資增援南方島嶼,這些「精銳之師」大部分淪為對美作戰的炮灰。二戰末期,關東軍規模縮減至約七十萬人。
中國駐屯軍由三支軍隊組成:
華北方軍,部隊通稱號:甲。1938年以後,人數大約穩定在20萬人左右。為控制華北8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左右的人口和中國軍隊(主要是八路軍)作戰。
華中方面軍,製造南京大屠殺就是華中方面軍。大約5萬人
華南方面軍,通稱號:波 。編成時期:昭和15年(1940年)2月9日, 廢止時期:昭和16年(1941年)6月28日。最終位置:廣州,共七個師團半共計25萬人。
抗戰時日本四島人口為7000萬,再加上日本在朝鮮半島,台灣,東三省的僑民,日本在抗戰時可動員參戰的人口在一億左右
(8)日本入侵東三省時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是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9. 抗日戰爭東北三省人口
三省加起來也沒湖南省多,抗日戰爭東三省一共才3000萬,而湖南一省就有3800多萬,抗戰中湖南是當時中國輸送兵源最多的省。
10. 二戰期間日本遷移到東北三省有多少人
中國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3省的朝鮮人。他們定居下來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的一個民族。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時發現,有一部分中國朝鮮族的祖先早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東北境內。如遼寧省蓋縣朴家溝村姓朴的朝鮮族,在當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從19世紀中葉開始,陸續有較多的朝鮮人從朝鮮半島遷入,這是中國朝鮮族的主要來源。由於當時朝鮮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壓迫,特別是1869年朝鮮北部遭受大災椎,一些苦難的朝鮮農民越過鴨綠江和圖們江來到中國,在兩江沿岸一帶開墾,同漢、滿等族人民雜居共處。但此時遷入人數還不很多,大多數春來秋去,居住尚不穩定。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在朝鮮侵略的加劇,大批居民為尋找生路,不顧清政府禁令,紛紛徙入中國東北邊疆地區定居下來,據統計,1870年在鴨綠江北岸一帶已有28個朝鮮族聚居鄉。清光緒七年(1881)延邊地區朝鮮族已達1萬多人。1883年在集安、臨江、新賓等縣的朝鮮族居民已有3.7萬多人。同一時期,烏蘇里江沿岸一帶也移入為數不少的朝鮮族農戶。 19世紀50~60年代,清政府對入境的朝鮮農民尚採取封禁政策。後來改行招民開墾政策.1881年在吉林設置荒務局,在南崗(琿春)、延吉、東溝等地設置招墾局,招募移民,凡應募移入者,均為中國臣民。1885年清政府將圖們江北岸長約700里、寬約50里的地區劃為朝鮮族農民專墾區,更便於朝鮮農民大批移入東北地區定居。 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吞並朝鮮,不堪忍受帝國主義殘酷壓迫和剝削的朝鮮人民和部分愛國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國東北各地,到1918年已達36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