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首相有哪些人
『壹』 二戰時期和剛結束時的日本首相都是誰
樓上只會拷貝啊
二戰時大部分時間任首相的是東條英機,但在戰爭末期下台
之後接替他的並經歷日本投降的是玲木貫太郎
『貳』 二戰時期,日本軍部的最高首腦是首相嗎
按日本憲法的規定,日本三軍的最高統帥是日王裕仁。
全面抗戰時歷任日軍陸軍大臣是:杉山元、板垣征四郞、畑俊六、東條英機、杉山元、阿南惟幾、東久邇宮稔彥王、下村定。其中杉山元前後兩次在三屆內閣中出任陸相,其在林銑十郞內閣中第一次出任陸相,林銑內閣倒台後,繼續在繼任的近衛文麿內閣擔任陸相,在這屆任期內挑起了七七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最後的兩個陸相東久邇宮稔彥王、下村定則是因為投降時的陸相阿南惟幾自殺而被推出來負責善後的。
而從九一八事變至七七事變之間擔任日本陸相的分別是:宇垣一成、南次郞、荒木貞夫、林銑一郎、川島義之、寺內壽一、中村孝太郞。
日軍歷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分別是:西尾壽造、畑俊六、岡村寧次,其中畑俊六任期最長,從1941年3月1日至1944年11月23日止,欠中國人的血債也最多。
『叄』 日本二戰期間首相是誰
東條英機
希望採納
『肆』 二戰時的日本首相是誰
所謂本首相確叫應該本內閣總理臣二戰公認間19399月1-19459月2 期間本首相:平沼騏郎(19391月5~19398月30)樞密院議轉任司官僚 阿部信行(退役軍19398月30~19401月16) 陸軍軍 米內光政(已退休海軍19401月16~19407月22)海軍軍 近衛文麿(19407月22~19417月1819417月18~194110月18第三組閣) 東條英機(194110月18~19447月22)陸軍軍 磯昭(19447月22~19454月7)陸軍軍 鈴木貫太郎(19454月7~19458月17)樞密院議 東久邇宮稔彥(19458月17~194510月9)皇族陸軍軍
『伍』 二戰時期的日本首相是誰
日本帝國天皇是裕仁,從1928年到1945年日本帝國內閣總理大臣是田中義一濱口雄幸若槻禮次郎犬養毅高橋是清齋藤實岡田啟介廣田弘毅林銑十郎近衛文麿平沼騏一郎阿部信行米內光政近衛文麿東條英機小磯國昭鈴木貫太郎東久邇宮稔彥
『陸』 二戰日本首相是誰
所謂日本首相,正確的叫法應該是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二戰公認的時間是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在這期間日本的首相為:
平沼騏一郎(1939年1月5日~1939年8月30日)樞密院議長轉任司法官僚
阿部信行(退役將軍,1939年8月30日~1940年1月16日) 陸軍軍人
米內光政(已退休的海軍上將1940年1月16日~1940年7月22日)海軍軍人
近衛文麿(1940年7月22日~1941年7月18日,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第三次組閣)
東條英機(1941年10月18日~1944年7月22日)陸軍軍人
小磯國昭(1944年7月22日~1945年4月7日)陸軍軍人
鈴木貫太郎(1945年4月7日~1945年8月17日)樞密院議長
東久邇宮稔彥(1945年8月17日~1945年10月9日)皇族陸軍軍人
『柒』 二戰時期日本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山本五十六、東條英機、土原肥二、岡村寧次。
『捌』 日本二戰後的首相
戰後擔任日本首相的是吉田茂,於1946年5月22日至1947年5月24日和1948年10月15日至1954年12月10日分別擔任首相,共計2614天。
『玖』 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首相
広田 弘毅 廣田弘毅 ひろた こうき 1936.3.9~37.2.2 33 林 銑十郎 林銑十郎 はやし せんじゅうろう 1937.2.2~37.6.4 34 近衛 文麿 近衛文麿 このえ ふみまろ 第1次內閣 1937.6.4~39.1.4 35 平沼 騏一郎 平沼騏一郎 ひらぬま きいちろう 1939.1.5~39.8.30 36 阿部 信行 阿部信行 あべ のぶゆき 1939.8.30~40.1.16 37 米內 光政 米內光政 よない みつまさ 1940.1.16~40.7.22 38 近衛 文麿 第2次內閣 1940.7.22~41.7.16 39 近衛 文麿 第3次內閣 1941.7.18~41.10.16 40 東條 英機 東條英機 とうじょう ひでき 1941.10.18~44.7.22
『拾』 二戰後日本的第一任首相是誰
二戰後日本的第一任首相是幣原喜重郎。
幣原喜重郎是日本政治家、外交家,第44任首相(內閣總理大臣),歷任日本駐荷蘭大使、外務次官、外務大臣、眾議院議長等職。
幣原喜重郎出身於大阪府門真一番村(今門真市)的富農家庭,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畢業。畢業後進入日本外務省任職,陸續服務於日本駐英大使館、駐美大使館及駐安特衛普領館,後出使荷蘭。
1924年起任加藤高明、若槻禮次郎、浜口雄幸等內閣的外相,歷經五次內閣變更、故有「幣原時代」之稱。因其主張同英美協調,「尊重」中國的合理要求,受到軍部和大多數樞密院顧問的責難,被稱其為「軟弱外交」。
1945年10月組閣,任內按二戰同盟國盟軍總司令部指令,實行確保人權的五大改革,給婦女以參政權,鼓勵組織工會,改革教育制度,廢除秘密警察,實現經濟機構的民主化等。
(10)二戰日本首相有哪些人擴展閱讀
幣原喜重郎為侵略辯護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負責處理外交糾紛的日本外相幣原喜重郎,一時間成為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人們關注他的表態,關注他處理緊急事務的方式、風格,乃至待人接物和家世傳承,寄希望於中日沖突能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按照當年的報道,幣原以及外務省雖屬於日本內閣里的「鴿派」,但幣原的職責就是向全世界掩蓋真相:「作為外相,幣原盡力在掩蓋戰爭大臣南將軍在滿洲的『分離運動』中的責任。
幣原喜重郎向中國政府和世界各媒體提供一份聲明,他說:「日本政府已經禁止所有公民支持分離運動,可以確信無任何日本人參與此類運動。」日本的幣原全力進行外交努力,運用各種手段來營造出一種庄嚴氣氛。這樣,不管在滿洲的軍事局勢發生什麼變化,日本都能夠充分從中獲利。
精明的、喜歡大笑的、聲稱內閣和天皇對關東軍的行動事先毫不知情的幣原,曾經一度使國聯中各西方列強的外交家們感到可親而可信,但是對中國外交家提出的抗議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