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佔領菲律賓用了多少兵力
❶ 在菲律賓戰役中數十萬美菲聯軍為何打不過數萬日軍呢
我們先來看看駐菲律賓美軍的實力。在兵力方面,美菲聯軍在數量上具有優勢,美菲聯軍人數高達13萬人。然而,盡管美菲聯軍有13萬人,但其中大部分是菲律賓殖民勢力的軍隊,戰鬥力很低。真正的美軍只有2.1萬人,主力是美軍的菲律賓師。美軍主力軍所謂的菲律賓師實際上只是一支雜軍,其戰鬥力並不比菲律賓軍隊強多少。菲律賓師由美國從本土派遣的8500名國民警衛隊組成。它得到了大量菲律賓士兵的補充。其中大部分士兵拿的是老式恩菲爾德步槍,許多槍支甚至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遺留下來的。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❷ 菲律賓戰役日軍純減員多少人1944
菲律賓戰役雙方真實傷亡,日軍傷亡11萬名,其中和族真日本兵陣亡7萬名(和族真日本兵還有10多萬在戰後回國了。)。美軍傷亡6萬5千名,其中戰斗陣亡2萬名。日軍沒有一個完整師團參戰,全部都是精簡師團或缺編師團,都是海洋型的輕裝師團。
❸ 日本在什麼時候佔領過菲律賓
菲律賓戰役
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為粉碎美菲軍隊和美國亞洲艦隊,攫取資源豐富的美屬殖民地,給以後進攻荷屬印度和澳大利亞創造有利條件而實施的戰略性戰役。
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北望中國台灣,南臨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扼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國在菲律賓的克拉克和甲米地建有亞洲最大的空軍、海軍軍事基地,構成日軍南進的障礙並威脅日本本土安全。日軍企圖攻佔菲律賓群島,奪取美軍事基地,控制日本本土與東南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為進攻荷屬東印度創造條件。日軍計劃以駐台灣的航空部隊實施航空火力突擊,消滅美駐菲航空兵主力,奪取制空權;同時先遣部隊在海軍支援下在呂宋島多點登陸並佔領機場,航空兵適時前移,以保障陸軍主力在林加延灣登陸並佔領馬尼拉;在南部佔領菲律賓第二大島棉蘭老島,隨後南北對進佔領菲律賓全部島嶼。
參加這次戰役的日軍有第14軍團(司令官本間雅晴中將)、海軍菲律賓戰役聯合編隊(司令為高橋伊望中將,巡洋艦10艘、驅逐艦29艘、航空母艦1艘和水上飛機母艦3艘)、陸軍航空兵第5兵團(司令為小冰英良中將,飛機200架)、海軍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隊(司令為冢原二四三中將,飛機300架)以及約100艘運輸船和輔助船隻。在菲律賓群島的美菲集團計有13萬人(麥克阿瑟中將任司令,其中3.1萬美國人)和270多架飛機(其中可作戰的142架)。美國亞洲艦隊(司令為哈特上將,主要類型的戰斗艦艇45艘)協同該集團作戰。
戰役開始時,日軍陸海軍航空兵對美軍機場和甲米地(呂宋)海軍基地實施突然襲擊,於12月8—9日摧毀了美軍在陸地上的一半重型轟炸機和1/3以上的戰斗機,為登陸作戰創造了條件。美國亞洲艦隊的基本兵力駐菲律賓南部基地得以倖免。同日,日軍一部攻佔呂宋島以北的巴坦群島。日軍奪取了制空權後,乘呂宋地區幾乎沒有艦隊之機,派先遣部隊第48師田中支隊和菅野支隊(共約4000人)自12月10日起開始分別在呂宋島北部的阿帕里和維甘登陸並佔領機場。
12日,第16師木村支隊(約2500人)在呂宋島南部的黎牙實比登陸,佔領機場並進一步擴大戰果。自11日起,第5飛行集團逐漸轉移到呂宋島已佔機場,掩護地面部隊登陸和發展進攻。17日,美軍僅剩的17架B-17轟炸機撤到澳大利亞。從此,日軍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權。22日,日軍第48師主力在呂宋島西岸林加延灣登陸。24日,第16師在呂宋島東南部拉蒙灣登陸。至此,登陸日軍形成南北夾擊馬尼拉、圍殲美菲軍主力的有利態勢。26日,呂宋島守軍奉命撤往巴丹半島預設陣地和科雷希多島,准備長期抵抗。日軍從南北兩面進逼馬尼拉,但未能切斷美菲軍撤向巴丹半島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軍佔領馬尼拉,並以一部兵力佔領甲米地和八打雁。戰役的主要目的業已達到。日軍還在棉蘭老島和霍洛島上陸。呂宋島上的美菲軍隊(79500人)撤向巴丹半島。
日軍認為菲律賓作戰大局已定,將海軍主力和第48師調往荷屬東印度,將第5飛行集團主力調往緬甸,而僅以第14集團軍的剩餘兵力清剿呂宋島。1月9日,日軍開始進攻巴丹半島,遭頑強抗擊。美菲軍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山地戰、叢林戰和陣地戰。交戰中,木村支隊被圍,前來救援的日軍被殲1個營。月底,日軍因傷亡嚴重喪失攻擊力,被迫轉入防禦,戰局一度陷入膠著狀態。3月中旬,麥克阿瑟轉赴澳大利亞,留守美菲軍由溫賴特少將指揮。日軍得到第4師增援後實力增強,並以航空兵和炮兵轟擊美菲軍陣地。4月3日,日軍以第4師、第65旅為主力對巴丹半島再次發起進攻。雙方在叢林中展開殊死戰斗。美菲軍既無援兵又缺補給,在日軍猛烈攻擊下,巴丹半島守軍7.5萬人(其中美軍9300人)於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軍戰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聖費爾南多,途中數千人死於飢餓、疾病或被殺害,史稱"巴丹死亡行軍"。同日,日軍佔領米沙鄢群島等戰略要地。日軍攻佔巴丹半島後,對科雷希多島連續實施炮擊和轟炸。5月2日,日軍對該島實施火力准備,5日在炮火掩護下分左右兩路登陸,對島上要塞發起攻擊。1.5萬名美菲軍依託坑道工事抗擊,並組織敢死隊展開白刃戰。6日,日軍後續部隊投入戰斗,溫賴特率美菲軍余部投降。7日,日軍佔領該島。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停止抵抗。至此,日軍控制菲律賓全境。
點評:此戰,是日本陸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攻佔眾多群島的第一次大規模合同戰役。它證明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登陸兵上陸的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登陸兵先遣支隊迅速奪取敵基地和機場以及日本航空兵轉場至這些基地和機場,對保障主力順利上陸和繼續作戰起了促進作用。作戰中,日軍死傷約1.4萬人,損失飛機80餘架、艦船4艘;擊毀美菲軍飛機250餘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美軍資料為驅逐艦1艘、潛艇2艘、其他艦船2艘)。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❹ 二戰時,日本人都佔領過哪些國家
二戰時日本侵佔包括:
1、俄羅斯的庫頁島南部分;
2、俄羅斯的千山群島;
3、朝鮮、韓國全境;
4、中國的東北三省;
5、中國的華北;
6、中國的南方沿海部分地區;
7、中國的台灣、香港、澳門、海南;
8、緬甸全境;
9、越南全境;
10、寮國全境;
11、柬埔寨全境;
12、蘇門答臘全境;
13、新加坡全境;
14、爪瓜島;
15、雅加達;
16、新幾內亞;
17、菲律賓;
18、馬紹爾群島;
19、加羅林群島;
20、吉爾伯特群島;
21、俾斯曼群島;
22、硫球群島;
下圖為日本進攻區域:
(4)日本佔領菲律賓用了多少兵力擴展閱讀:
日本二戰:
昭和時代前30年,對於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來說,是黑暗的30年。這時的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擴張。日本對中國東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變前,它已通過日俄戰爭奪取了旅順、大連和滿洲鐵路沿線並派兵駐扎,這正是它能夠陰謀進行事變的前提。
在1927年夏,日本內閣就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制訂了《對華政策綱領》,露骨地聲稱中國東北「在(日本)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系」。同年7月,內閣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奏呈《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公然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從而確立了以「滿蒙」為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
從1929年起,日軍陸軍參謀本部和關東軍在中國東北三省先後秘密組織了四次「參謀旅行」,偵察情況,制定了侵略中國東北的作戰方案。
1931年6月,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和陸軍省制定「滿蒙問題解決方案大綱」,確定了以武力侵佔中國東北的具體步驟;7月,陸軍參謀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調運至沈陽,對准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月,日本陸軍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國師團長會議上叫嚷:滿蒙問題只有用武力解決。隨後進一步做了發動此次戰爭的各種准備。
1931年(昭和六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
當晚日軍便攻佔北大營,次日佔領整個沈陽城。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人口陷入敵手。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1937年(昭和十二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侵佔南京後,在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師長谷壽夫指揮下,在全城進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殺,使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餘萬人。
1941年(昭和十六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一時期,不僅給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痛苦的困難。這是日本歷史以及中國關系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之一。
❺ 日本投降時,它在世界各地的兵力各有多少呢
其中在本土是370萬(240萬陸軍130萬海軍),都向美軍投降。要指出的是本土部隊好多是臨時擴編充數的。
在海外330萬,其中中國戰區向中國投降131.6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南方軍向英軍投降52.8(其中海軍7.6萬),向澳大利亞投降28.5萬(其中海軍9.1萬),太平洋戰區向美國海軍投降11萬。菲律賓朝鮮等地向美國陸軍投降約40萬。
向中國戰區投降的日軍五大單位所轄部隊及人數統計如下: 中國派遣軍約105萬人; 第十方面軍約12.8萬人; 第三十八軍約3萬人; 中國方面艦隊約6.1萬人; 高雄警備府約4.7萬人。 合計向中國戰區投降日軍131.6萬,其中陸軍120.8萬、海軍10.8萬。
向蘇軍投降:
8月19日,在興凱湖西南的蘇聯境內之日里科沃,由日本關東軍總參謀長秦彥三郎中將,代表關東軍664000人;朝鮮軍一部(三八線以北);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88000人,向蘇軍遠東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投降。
向美軍投降:
9月2日,在日本東京灣內的美國“密蘇里”戰艦上,由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由日本陸軍大將梅津美治郎代表日軍大本營,向聯合國軍最高司令美國將軍麥克阿瑟簽定了投降書。
❻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兵力
參加這次戰役的日軍有第14軍團(司令官本間雅晴中將)、海軍菲律賓戰役聯合編隊(司令為高橋伊望中將,巡洋艦10艘、驅逐艦29艘、航空母艦1艘和水上飛機母艦3艘)、陸軍航空兵第5兵團(司令為小冰英良中將,飛機200架)、海軍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隊(司令為冢原二四三中將,飛機300架)以及約100艘運輸船和輔助船隻。在菲律賓群島的美菲集團計有13萬人(麥克阿瑟中將任司令,其中3.1萬美國人)和270多架飛機(其中可作戰的142架)。美國亞洲艦隊(司令為哈特上將,主要類型的戰斗艦艇45艘)協同該集團作戰。
❼ 日軍怎樣攻佔菲律賓
菲律賓是一個島國,由7000餘個大小島嶼組成。它位於中國的東南,西瀕南海,東臨太平洋,是太平洋和南中國海、印度洋的交通要沖。地理位置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菲律賓仍是美國的殖民地,其最大島嶼呂宋島上有美國在遠東最大的空海基地克拉克和甲米地,也是美國在遠東和日本進行爭奪的戰略要點。
日軍對菲律賓的作戰企圖,是攻佔菲律賓群島中的呂宋島和棉蘭老島,將美軍逐出遠東,以便支援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作戰,控制日本本土到南洋之間海上交通線。鑒於駐菲美軍有一定空海實力,日本認為,對菲律賓作戰的成敗關鍵在於能否首先殲滅美駐菲空軍。因此,日軍作戰計劃規定,戰爭初期首先奪取制空權,在開戰之後三天內殲滅美空軍主力,同時在呂宋島實施多處登陸,佔領機場,以保障主力在仁牙因灣登陸,佔領馬尼拉。在群島的南部則佔領第二大島棉蘭老島,最後佔領菲律賓群島的全部島嶼。參加作戰的日軍是由本間雅晴中將為司令的第14軍,下轄2個師團、1個旅團共5.7萬餘人。直接支援作戰的有海軍第3艦隊和第11航空艦隊,陸軍第5飛行集團,共有各型作戰艦只43艘,陸海軍航空兵飛機500架。此外,還有南方方面軍的直屬部隊和進攻馬來亞的部隊進行支援。以上部隊分別在台灣和帛琉群島集結,准備登陸。
美國在制定遠東和太平洋地區作戰計劃時,對菲律賓的堅守缺乏信心。美國預計,一旦日、美發生對抗,日本將對菲律賓發動突然進攻。由於美、菲之間遠隔太平洋,美國在一定期間內難以從國內進行增援,菲律賓的防禦主要依靠現有駐菲美軍和當地部隊。1941年7月,美國在菲律賓成立了遠東美軍司令部,由麥克阿瑟上將任司令,並開始向菲增派人員和武器,同時繼續構築在呂宋島的巴丹半島和哥黎希律島的工程,但為時已晚,整個防禦計劃要到1942年2月完成。當戰爭爆發時,美菲軍兵力共有陸軍約13萬餘人,其中美軍1.9萬人,菲軍約11.2萬人,飛機200架,海軍1個混合艦隊,即亞洲艦隊,作戰艦只45艘。
1941年12月8日,日本陸海軍航空隊飛機500架先後從台灣起飛對呂宋島美空軍基地進行轟炸。當日機飛臨目標上空時,一度升空戒備的美機正降落休息,結果美國停放在馬尼拉附近的克拉克和尼古拉機場上的200架飛機被炸毀約100架,日軍一舉取得了空中優勢。同日,日軍一個營攻佔呂宋島以北的巴坦群島。12月10日,日軍分別在甘米銀島和呂宋島北端的阿帕里登陸,11日在維甘登陸。12日從帛琉群島出發的日軍在呂宋島東南端的黎牙實比順利登陸。在呂宋島南北登陸的三支部隊分別奪取了阿帕里、維甘和黎牙實比三處前進機場,並向馬尼拉方向實施合擊。與此同時,日本航空兵繼續打擊美海空軍力量。12月10日至12日,日機轟炸馬尼拉灣的甲米地和蘇比克灣的烏朗牙坡海軍基地,炸沉美艦艇4艘,炸毀海軍巡邏機四分之一。至12月17日,美國把在菲律賓僅剩下的17架B-17型轟炸機全部撤到澳大利亞。從此,日軍完全掌握了制空、制海權。12月22日,日軍約1個師團在馬尼拉西北的仁牙因灣登陸。24日,日軍約1個聯隊在馬尼拉以東的拉蒙灣登陸。兩支登陸部隊對馬尼拉實施了向心突擊。在呂宋島登陸過程中,日軍於12月20日以1個聯隊的兵力在菲律賓第二大島棉蘭老島登陸,迅速佔領了納卯以後,於25日在和樂島登陸。17天之內,日軍成功地實施了九處登陸。
美、菲部隊雖有13萬之多,但其中11萬名菲軍系倉促組成,裝備很差,缺乏訓練。菲律賓海岸線漫長,薄弱處很多,防不勝防。麥克阿瑟雖信心十足,決心保衛整個菲律賓群島,將全部島嶼劃為5個防區,建立防禦部署。但由於對日軍的作戰缺乏了解,兵力分散,在日軍登陸時,被動應付。特別是美、菲軍缺乏海空支援,戰鬥力大減。在日軍迅猛突擊下,部隊很快瓦解,馬尼拉的防線也被迅速突破。12月26日,麥克阿瑟下令撤出馬尼拉,將部隊集中於巴丹半島的預設陣地進行抗擊。日軍沒有緊追美、菲退卻的部隊,仍按原作戰方案向馬尼拉推進,並於1942年1月2日攻陷馬尼拉。
1942年1月10日起,日軍向巴丹半島美軍陣地發動進攻。此時南方方面軍已將第5飛行集團和陸軍1個師團調出准備進攻緬甸和參加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作戰,侵菲日軍戰鬥力大為下降。加之地形不熟,熱帶病流行,這次作戰傷亡和疾病減員較大。1月28日,日軍被迫停止進攻。4月3日,日軍在得到2.2萬人和飛機、火炮的增援後,對巴丹半島發起第二次進攻。美軍由於所期待的增援落空,病員很多,麥克阿瑟也於3月10日奉命去澳大利亞組織西南太平洋美軍司令部,美軍士氣更加低落。在日軍猛烈攻擊下,巴丹半島守軍7.5萬人(其中美軍9300人)於4月9日向日軍投降。投降的美、菲軍被迫從巴丹半島南端的馬利維爾斯步行到聖費南多俘虜營,行程1000餘公里,飢病交加的戰俘隊伍在烈日下行軍,沿路倒斃甚多,加之押送的日軍任意虐待殺害,死亡達數千人。美國人稱這次行軍是「死亡行軍」。
日軍攻佔巴丹半島之後,對哥黎希律島連續實施猛烈的炮擊和轟炸。5月5日,日軍渡過海峽在哥黎希律島登陸,接替麥克阿瑟指揮的美軍少將溫賴特於6日廣播了投降書,駐島美、菲軍1.5萬人成為日軍戰俘。隨後,南部其他島嶼的美菲部隊也大部投降,一部潰散或潛入山林。日軍在進攻菲律賓的作戰中死傷約1.2萬人。
❽ 請問二戰日軍總兵力是多少大概數目對中國戰場投入的兵力是幾百萬人
日方在中國戰場上投入兵力最多時達到三百八十多萬人
抗日戰爭是當時中日兩國幾乎傾盡舉國主力進行的一場大較量,戰爭在中國境內持續時間之久、規模之大、波及范圍之廣、激烈程度之巨、傷害之重,可謂二十世紀中外戰爭史上之最。有數據顯示,抗戰時期,國民黨政府在正面戰場上,最多時投入兵力達到三百五十三萬餘人,而日方在中國戰場上投入兵力最多時達到三百八十多萬人。在敵後戰場上,中共領導下的抗日武裝部隊主力,在一九四五年上半年已達九十萬人以上;發動人民群眾參加抗戰,民兵抗戰最多時在二百萬人以上。所以,有人在論及中國人民八年抗戰規模時稱:「就作戰規模而言,中國的抗戰是在長達五千公里的正面戰場和幅員一百三十餘萬平方公里的敵後戰場進行的,中國投入的兵力,最多時軍隊近五百萬人,民兵約二百萬人;日本投入的兵力,最多時日軍近二百萬人,偽軍一百餘萬人、雙方使用總兵力高達一千萬人。」就戰斗次數而言,抗戰期間國民黨陸軍正面戰場共對日進行過二十二次重大會戰、一千一百一十七次重要戰斗、三萬八千九百三十一次小規模的戰斗。中共敵後戰場對日軍大小戰斗更達到十二點五萬次。
春秋中文社區
❾ 二戰、日本侵略菲律賓的過程,和用了幾個月的時間
二戰之菲律賓戰役
時間: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
1941年12月8日,菲律賓戰役開始。日軍陸、海軍航空兵對美軍機場和甲米地(呂宋)海軍基地實施突然襲擊,並於當日和次日(1941年12月9日)摧毀了美軍在菲律賓陸地上的一半重型轟炸機和1/3以上的戰斗機,為登陸作戰創造了條件,但美國亞洲艦隊的基本兵力駐菲律賓南部基地得以倖免。
同日,日軍一部攻佔呂宋島以北的巴坦群島。日軍奪取了制空權後,乘呂宋地區幾乎沒有艦隊之機,派先遣部隊第48師田中支隊和菅野支隊(共約4000人)自12月10日起開始分別在呂宋島北部的阿帕里和維甘登陸並佔領機場。
1941年12月12日,日軍第16師木村支隊(約2500人)在呂宋島南部的黎牙實比登陸,佔領機場並進一步擴大戰果。自11日起,第5飛行集團逐漸轉移到呂宋島已佔機場,掩護地面部隊登陸和發展進攻。17日,美軍僅剩的17架B-17轟炸機撤到澳大利亞。從此,日軍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權。
1941年12月22日,日軍第48師主力在呂宋島西岸林加延灣登陸。24日,第16師在呂宋島東南部拉蒙灣登陸。至此,登陸日軍形成南北夾擊馬尼拉、圍殲美菲軍主力的有利態勢。26日,呂宋島守軍奉命撤往巴丹半島預設陣地和科雷希多島,准備長期抵抗。日軍從南北兩面進逼馬尼拉,但未能切斷美菲軍撤向巴丹半島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軍佔領馬尼拉,並以一部兵力佔領甲米地和八打雁。戰役的主要目的業已達到。日軍還在棉蘭老島和霍洛島上陸。呂宋島上的美菲軍隊(79500人)撤向巴丹半島。
日軍認為菲律賓作戰大局已定,將海軍主力和第48師調往荷屬東印度,將第5飛行集團主力調往緬甸,而僅以第14集團軍的剩餘兵力清剿呂宋島。
1942年1月9日,日軍開始進攻巴丹半島,遭頑強抗擊。美菲軍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山地戰、叢林戰和陣地戰。交戰中,木村支隊被圍,前來救援的日軍被殲1個營。1月底,日軍因傷亡嚴重喪失攻擊力,被迫轉入防禦,戰局一度陷入膠著狀態。
1942年3月中旬,麥克阿瑟轉赴澳大利亞,留守美菲軍由溫賴特少將指揮。日軍得到第4師增援後實力增強,並以航空兵和炮兵轟擊美菲軍陣地。
1942年4月3日,日軍以第4師、第65旅為主力對巴丹半島再次發起進攻。雙方在叢林中展開殊死戰斗。美菲軍既無援兵又缺補給,在日軍猛烈攻擊下,巴丹半島守軍7.5萬人(其中美軍9300人)於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軍戰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聖費爾南多,途中數千人死於飢餓、疾病或被殺害,史稱「巴丹死亡行軍」。同日,日軍佔領米沙鄢群島等戰略要地。 日軍攻佔巴丹半島後,對科雷希多島連續實施炮擊和轟炸。
1942年5月2日,日軍對該島實施火力准備,5日在炮火掩護下分左右兩路登陸,對島上要塞發起攻擊。1.5萬名美菲軍依託坑道工事抗擊,並組織敢死隊展開白刃戰。6日,日軍後續部隊投入戰斗,溫賴特率美菲軍余部投降。7日,日軍佔領該島。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停止抵抗。至此,日軍控制菲律賓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