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有哪些優勢
『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發揮本國的人力資源優勢和什麼優勢快速發展了本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發揮自身的人力資源和海上運輸優勢,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和管理經驗,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根據題意.
故選:A.
『貳』 二戰後日本經濟實現現代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對我國經濟建設有何借鑒作用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原因:
歷史上,日本憑借其超凡的能力得以重建並發展起來,特別是二戰後的經濟復甦和繁榮。把其闡述為以下幾點:第一,日本進行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進一步消除了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後因素;第二,美國扶植日本;第三,國民經濟的非軍事化;第四,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教材的闡述如蜻蜓點水式簡略,總有種言猶未盡之感,筆者認為有必要作更為具體而深刻地探究,讓歷史更為鮮活生動,讓學生更能深入問題的本質。
一、美國的扶植政策。主要表現在:
第一,對日本的獨占和政治改造。二戰後,美國單獨佔領日本,長達七年,保證日本領土的完整性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單一性,有利於日本長期穩定發展。美國還對日本進行了以民主、法制為基礎的政治改造。羅伯特?埃德爾斯坦和讓?邁克爾?保羅教授說:「為取得成功,就必須立即進行廣泛的體制改革,即創造性地打破阻礙日本經濟復甦或經濟增長的那些障礙。」①如解散財閥,在一定程度上去掉了大企業中以家族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封建性和排他性,革除了財閥企業的一些封建性弊端,為企業間較為平等的競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一批有能力的新人提拔到領導崗位上。農地改革,使日本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基本瓦解,解放了農業生產力,擴大農村市場,這使日本進入了一個比較純粹的資本主義社會。美國出於在遠東戰略的需要,還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和天皇制,以美國的「三權分立」原則對日本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政體進行改革。美國的這些措施為日本戰後走上和平建設,集中精力抓發展道路提供了可靠保障。
由於「冷戰」需要,對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給予大力支持。美國放棄了對日本戰爭索賠,撤消了以拆遷日本軍事工業作為戰爭賠償的計劃。1947年1月至1948年3月,美國先後提出兩個新方案,對先前的「賠償方案」進行大幅度修改,將拆遷的工業設備減至方案的30%。至1949年5月,乾脆宣布取消日本的一切賠款。②戰後初期,美國給日本20多億美元的援助和貸款,並向日本提供大量的石油、煤、鐵礦石等能源和原料。從而促進了戰後日本經濟的振興,並且美國「核保護傘」戰略大大節省了安全防務的費用。
第二、亞洲的兩場局部戰爭為日本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特別是朝鮮戰爭,極大促進日本戰後經濟的復甦步伐。戰爭引起了「特需景氣」,侵朝美軍大量向日本廠商進行軍事訂貨和購買廉價勞務,使日本企業積存滯銷的1000-1500萬日元庫存產品一掃而空,並一舉改變了財政緊縮中苦苦掙扎的日本經濟被動局面。據統計,從戰爭爆發到1953年,這種特需收入為12.8億美元,廣義上的特需收入為23.8億美元。日本外匯儲備1949年僅為2億美元,1952年未增至11.4億美元,三年內增長了近五倍,特需收入在外匯收入中所佔比率到1953年達38.1%之多,20多萬人直接受益於特需生產,總之至1955年,日本特需收入總計達36億美元。特需收入刺激了日本經濟的恢復,增加了勞動者的收入,帶動了有效需求的增長,而且為增加原料進口和先進技術進口,更新陳舊設備提供了有利條件。朝鮮戰爭的爆發及由此引起的國際局勢的變化,促進了日本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朝鮮戰爭賦予了日本實現擴大進出口上的機會,日本通常出口貿易顯著增加,1950年7月,日本出口總額增長為7400萬美元,比6月份增加18%,創造了戰後日本月出口額的最高記錄。1950年上半年,日本月平均出口額為5000萬美元,則下半年一下子躍升為8000萬美元。可以說朝鮮戰爭是日本經濟的回生妙葯。③
二、日本政府強有力的國家干預和領導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推動,其主要表現形式是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宏觀管理。
第一、政府在經濟發展的各個時期,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通過各種計劃,促進經濟的起飛。如鳩山內閣《經濟自衛五年計劃》,岸信介內閣的《新長期經濟計劃》,池田內閣的《國民經濟倍增計劃》。
第二、政府致力於新產業的培育與開發、指導、調節新型工業的發展。如先後通過《關於合成樹脂工業的育成》、《電子工業振興臨時措置法》、《合成橡膠製造事業特別措置法》,通過這些規劃的實施,不僅調整了產業結構,確立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方向,而且使政府對經濟的宏觀管理和對國內經濟生活的調整達到了落實。當然重要的基礎產業,如果市場選擇它,那麼任何形式的政府幹預都是多餘的,對這些產業,政府在確認市場必定不去選擇,便以合適的方法選擇它們,由政府採用法律、金融稅制、中間組織協調利益手段的干預來補足。
第三、政府確定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制定新經濟政策,實現從「貿易立國」至「技術立國」的轉變。日本國內市場狹窄,工業產品依靠大量出口,為此政府提出「貿易立國」的口號,出口貿易增長很快,1960年-1970年,日本工業生產平均每年增長13.6%,而出口貿易平均每年增長16.9%。日本政府認為科技是國力的核心要素,適應新技術革命蓬勃興起的形勢提出「技術立國」的戰略思想。日本重視技術對國家發展的多方面作用,採取了從模仿到創新的經濟技術發展模式。據統計,從50年代至1977年,引進國外技術達2.9萬多項,然後根據本國的經濟特點和技術基礎加以改進、補充和發展,成為「日本化」的新技術。當然,許多人把經濟增長歸功於強大政府幹預,盡管有政府幹預,大部分時期日本的經濟依然是在按自己的規律發展。據一項重要研究,經濟自由仍是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④
三、日本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與企業精神的推動。
日本企業實行嚴格而靈活的科學管理制度。50年代,日本許多大企業推行「終身僱傭制」和「年功序列工資制」,使職工利益與企業利益有機結合起來,職工感到有依靠,具有安全感;其次,拉大職工報酬上的差距,使職工感到只有不斷競爭,不斷創新才能得到高報酬,從而具有壓力感。企業重視對職工的「感情投資」,主動協調勞資關系,培養職工「以廠為家」的敬業精神。這種「日本公司」模式有助於日本培養強大的工業能力。⑤企業管理者重視精神投資。正如索尼公司總經理盛田昭夫所說的「日本優秀的公司根本不存在什麼奧秘和秘訣。一個企業的成功,靠的是人而不是某種理論、計劃或政府政策。日本企業管理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與職員建立良好的關系,培養親如一家、唇齒相依的感情。在日本,經營得有聲有色的都是那些能使全體員工同甘苦,共命運的企業。除日本之外,我還未發現有哪一個國家採用這套簡易的管理方法。實踐已經有力地證明它是行之有效的。」在日本,企業管理者千方百計地培養同勞動者的家族般的感情,不僅關心工人的工作,而且也關心工人的生活;不僅關心工人個人,還關心其家庭。工人生日、結婚、病喪,更是企業「感情投資」的良機。例如,西武集團每年舉行獨特的擦皮鞋儀式,首先由高級職員為新職員擦皮鞋,然後是新職員為前輩擦皮鞋,總社和各分社社長都親臨這一隆重儀式,並由電視台通過衛星向全國轉播,以培養職工熱愛公司的精神,促進同事間的溝通。⑥日本的現代企業精神與日本傳統的家族主義和家庭觀念有密切聯系。日本的家族主義和家庭觀念不同於中國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族制度和家庭觀念,其家庭觀念的出發點是:家庭是一個經營單位。所以既排除了中國傳統的大家族關系和至今盛行的「裙帶風」,又可以比西方的結構更和諧、更密切、更團結,成為一種社會凝聚力。日本學者說:西方社會的單位是個人,由個人集合而成為國家,而日本的社會單位是家,由家而集合成國家。⑦所以日本以「勞資一體」,「以企業為家」的宣傳教育,日本人的家庭本位觀念轉變成了公司本位觀念,形成一種團結奮進的工作精神。
四、日本傳統文化和教育的積極影響。
第一、島國文化環境促進了日本的開放。二戰後的美軍佔領前,外族從未侵入和征服日本本土,也未發生過大規模的外族移入的情況,長期安定和相對封閉的環境,使日本人養成一種特殊的民族意識,在他們的觀念和感情中,異民族與日本民族有著鮮明的分界線,自然形成本民族的親和感與凝聚力,同時形成對外民族「內外有別」的心理,這種心理成為當今日本企業團結對外競爭的集團意識的基礎之一,也成為日本樂意吸收外國先進文化的文化,包括敵對國家的先進文化的心理基石。所以傳統日本文化是兼容型的,具有受容性和並存性,是一種開放性、多元化的文化復和體。當然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它總是「接受了很多,但付出的很少」 ⑧。
第二、輕思辯重實用的文化心理與有效吸收消化外來先進文化成果。日本人的文化心理是重現實、重實用、重實踐,日本可以稱為世界先進文化最優秀的繼承者和實踐者。在近現代,日本人成功地吸收和消化了歐洲近現代科學技術,而且極迅速,極有成效。⑨
第三、他們拒絕失敗,承認羞辱的態度深深根植於其心理中。日本公司文化輕易地容忍低回報,卻很難容忍徹底失敗。⑩而且在日本,一心向學是根深蒂固的傳統,日本公司里,求學氛圍十分濃厚。
第四、日本教育體制是普及型教育體制。江戶時代的教育體制,已初顯義務教育的雛形,明治維新初年的全民義務教育就是以此為基礎。二戰後,日本政府把發展教育作為國策,在財政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堅持實行小學和初中的義務教育,並免費為小學生和初中生提供餐點和教科書,1947年日本政府把義務教育增加了三年,每年要撥出國民生產總值的6%作為教育經費。這提高了國民的文化科學技術知識水平,為改善國民素質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政府重視培養人才,教育先行,並且做到人盡其才,學以致用。戰後日本經濟增長的60%,就是靠技術進步取得的。
綜上所述,二戰後,日本經濟之所以能創造奇跡,是由於其充分結合本國優越的歷史地理文化,並利用有利的國際環境,從而創造更多的優勢來發展自己的結果。
我國充分結合本國優越的歷史地理文化,並利用有利的國際環境,從而創造更多的優勢來發展自己,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
媽呀,腦細胞都死光了。其他人別起鬨,我先回答的,你們別搶。兄弟,你可是明眼人,記得給我分!!!感激不盡^_^
『叄』 二戰後,日本、韓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對我國經濟有何借鑒
(1)簡單分析:
除多優良港灣外,促使日本工業業發展的原因還有以下幾方面。
●深刻的歷史原因。日本明治維新(1868年)後,對外侵略擴張,實行殖民統治,靠戰爭和掠奪來積累資本,刺激本國的工業發展,給亞洲許多國家帶來深重的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出於戰略需要,投入巨額資金扶持日本經濟,使日本工業很快得到恢復。從50年代開始,歐美發達國家相繼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日本抓住機遇,使工業生產開始高速增長。
●重視科技。日本一直重視發展科技。80年代,日本又提出了「科技立國」的新戰略。在大力開發尖端科技的同時,日本特別重視將國內外先進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從而推動了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和出口。
●發展教育。日本發展經濟的優勢之一是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因此,日本努力發展國民教育,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同時,日本政府通過「危機意識」的灌輸,使國民自覺地努力工作。長期以來,日本人工作強度之大和每周工作時間之長,是歐美發達國家無法比擬的。
2)詳細分析
日本戰後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在戰後不同時期,日本經濟發展有著不同的業績和表現,但從總體上看,其發展速度一直遙遙領先於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其宏觀及微觀經濟效益也令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望塵莫及。日本之所以能夠從戰敗的廢墟上迅速站立起來,隨之又實現了經濟的長期高度發展,這中間既有歷史方面的原因,也得益於戰後政治、經濟等多方面有助於經濟發展的條件,還受益於戰後相對有利的國際環境。
一揚長避短,充分利用歷史條件歷史賦予戰後日本的條件是雙重的: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一面。而日本政府和社會各界卻在充分認識客觀條件的基礎之上,有效地利用了其有利的一面,最大限度地改變了其不利的一面,從而實現了經濟的長期迅速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時,日本經濟、政治和社會各方面均處於嚴重的癱瘓和混亂狀態,大多數國民在飢餓失業的困境中幾乎失去了恢復和重建經濟的信心。但事過不久,日本政府即重金聘請了許多專家,請他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對日本經濟恢復和進一步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條件進行評估。專家們指出,日本面臨的不利條件主要是:(1)國土狹小,總面積只有37.7萬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占總面積的75%。(2)礦產資源貧乏。雖有鐵礦和煤礦,但儲量極少,而原油儲量則更少,只有900萬噸左右。(3)人口相對過剩,人均耕地面積太少。(4)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技術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大約落後20~30年。(5)產品國際競爭能力差,被視為劣等貨。(6)戰敗投降,社會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7)企業資金不足。同時他們也指出,日本經濟發展不光有不利條件,也有有利條件:(1)尚有相當的物質技術基礎。(2)重化工業發展有較長歷史,也較為先進,盡管已轉化成了軍工產業,但恢復民用並不難。(3)勞動力質量高,這是自明治維新以來重視教育的結果。(4)國民長期接受島國意識熏陶,受儒家思想影響,又吸收了西方的市場經濟觀念,危機感和競爭意識強,工作勤奮,集體感強,能夠聯合對外。(5)擁有大量高級技術管理人才,隨著戰後對日官僚財閥的整肅,他們脫穎而出,走上社會經濟、政治主導崗位。(6)國家干預經濟有經驗,效果突出。(7)有美國的保護,軍費支出少。(8)國際上資本主義國家之間貿易自由化進步顯著。(9)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尤其是大戰中的軍工技術大量轉向和平經濟,新的科學技術在和平環境中發展更快。(10)作為東亞經濟強國,日本在東亞乃至整個世界,均有著廣泛的經貿關系,有利於展拓市場。
鑒於上述情況,日本採取了一整套揚長避短,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是:(1)在恢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確立了政府、金融機構、社會經濟團體、企業以及從業人員、消費者等相互協調的經濟體制,利用協調的力量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經濟優勢,克服社會競爭不足和競爭過度兩方面的不利影響;(2)用聯合的力量對外,吸收海外的技術、資源、管理,同時,為防禦海外資本的侵入,組成各種貿易組合等;(3)建設加工貿易型經濟,一方面進口海外廉價資源,引進海外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將加工的產品出口到海外;(4)加強質量管理,創造出一整套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以優質、低價、服務周到的產品佔領海外市場;建立強有力的金融組織體系和相應的金融制度,解決企業資金不足問題等等。
『肆』 二戰後美國為什麼要幫助日本發展經濟對他有什麼好處
二戰後蘇聯的迅速崛起和強大加上我們和越南東歐多國等先後建立了
共產主義政權,使的美國深感不安,意識形態的對立早在戰前早就存在
美國為了抗衡蘇聯和遏止共產勢力開始扶持日本和西歐主要的資本強國
這是最重要一點,其次日本在二戰後受條約束縛,加之美國無可匹敵的
綜合實力和對日本的駕御能力,美國並不怕日本重新抬頭,加上日本
和美國都同蘇聯我們和南亞一些國家有矛盾沖突
共同的利益使之聯系在一起
現在日和俄,中都還有領土,領海爭議,互不信任感並沒有減少太多
諸多因素加起來讓美國開始不斷扶持日本。
『伍』 比較二戰日本與英國海戰。誰更有優勢
在新加坡、爪哇和印度洋海戰中,日本獲得一面倒的優勢,這主要是日本以機動部隊為主的戰術思想先進於英國,日本所獲重大戰果幾乎由艦載航空兵取得。
『陸』 二戰時英國空軍和日本空軍各自的優勢是什麼
二戰中,英國空軍生產裝備了125254架飛機,僅4發重型戰略轟炸機就有上萬架,噴火和颶風都是世界上最頂級的戰機,二戰後期英國噴氣式飛機都出來了,這是日本遠遠不能比的。
如此強大的航空兵力可不是簡單的擺設,僅僅這十幾萬架飛機所需要的飛行員和航空燃油就讓很多國家望塵莫及。二戰中,英國空軍的主要對手是德國,兩國進行了激烈的角逐。
德國空軍那麼厲害,但還是在不列顛輸給了英國,英國空軍絕對是世界一流水平。
二戰初期,日本空軍表現出色的主要原因在於飛行員訓練有素,很多人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此外,他們的作戰任務也獲得同樣訓練有素的地面部隊支持。日本飛行員由「武士道」式的殘酷訓練產生。
『柒』 一戰和二戰中日本為什麼那麼強大
首先要澄清的一點是,日本並不強大。也許在亞洲范圍內,日本毫無爭議是第一強國,但是在歐美,日本的實力就差了許多。
首先是一戰時期,日本在日俄戰爭之後,在國際社會上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但日本在一戰裡面完全就是打醬油了。日本只是看著同盟國失敗在所難免,所以對德國宣戰。而他們的實際目標是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所以根本沒有真正參與到戰爭當中。
而在二戰時期,這個差距也是非常明顯的。日本在1939年5月,對蘇聯控制的蒙古地區發動了試探性的作戰。為此日本不惜動用了包括關東軍在內的大量精銳部隊,並且出動了自己所能動用的大部分坦克裝甲車輛,但是在裝備和軍事思想上落後蘇聯整整一個時代。在蘇蒙聯軍的不對稱打擊下,參戰的接近10萬軍隊當中,能安全撤回中國境內的只有數千人。這就是諾門坎戰役。這場戰役之後,日本在整個二戰歷史上,再也沒有敢對蘇聯動一絲一毫的歪腦筋。
而在跟美國的戰爭當中,除了偷襲珍珠港稍微能夠算是成功之外,就再也沒有一次成功的戰例。中途島、萊特灣、所羅門,每次海戰都損兵折將,鎩羽而歸。瓜島、塞班、硫磺、沖繩……每次陸戰,雖然這些小島上根本無法展開美國優勢的裝甲部隊,雖然日軍作戰意志極強,幾乎沒有投降的日軍。但結果仍然是日本慘敗。
而日本在中國大陸的勝利,更多是因為他們面對的是更加落後的國民黨軍隊。國民黨當時的軍隊,基本上除了幾個精銳的美械師和德械師之外,其它部隊大多是沒經過多少訓練,比民兵強不了多少的軍隊,當然比不上經過正規職業軍人訓練的日軍了。
在東南亞,日本的對手是荷蘭、英國和法國。荷蘭和法國本土已經淪陷,英國正在德國的轟炸中焦頭爛額,當然沒多少力量來和日本作戰。更多的都是殖民地本土軍隊在作戰,有多高的作戰意志就可想而知了。至於說大名鼎鼎的Z艦隊,炒作的那麼高,不過是英國為了鼓舞士氣的無奈之舉,只有一艘還沒磨合完成的新式戰列艦,一艘重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這樣的力量完全不足以撼動日本的聯合艦隊。所以馬來海戰的悲劇也就成為了必然。
最後總結,日本海軍,雖然裝備上差距至少在前期並不大,但是作戰思想落後,雖然空有巨大的噸位和強大的紙面實力,但在美國先進的海軍作戰思想和艦隊組成上,被完爆。
日本陸軍更是跟當時世界一流軍隊存在著巨大的代差。日本引以為豪的98式坦克,在蘇聯即將淘汰的T26和T46面前,就像是玩具,更別提T34和KV1這樣的坦克了。
另外,日本的戰爭潛力在跟歐美列強相比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的無線電很早開始在美國人面前就是透明的了,而且日本在雷達、飛機、魚雷、戰艦製造工藝方面全面落後。更別提每年下水的艦只的噸位比了,更是沒法比。同時日本的戰略資源,尤其是石油,都極度貧乏,在戰爭後期,日本大量飛機和軍艦都沒法出動,只能在家趴窩怕。
所以,一戰和二戰時期的日本,遠不能說是強大。只能說是一個二流強國而已。
『捌』 二戰中的日本到底有多強
日本是二戰的主要發動者之一,是二戰中主要的軍事強國之一。一直以來,日本都被列為與美英蘇德並駕齊驅的一流強國。二戰時期日本稱雄亞洲,入侵了人口最多的中國,毀滅了太平洋霸主,挫敗了老牌世界海軍霸主英國,一時風光無限,牛得不得了。那麼日本到底有多牛?
事實上,盡管二戰時期的日本實力非常強大,但從整體上來講比美英蘇德這些超級強國要差很多。日本並沒有人們認為的那麼強大,日本的實力被嚴重渲染了。
日本是一個傳統的島國,國內資源匱乏,盡管其佔領了朝鮮和台灣,但其狹小的國土和有限的資源仍嚴重製約著其國力。直到1931年取得東北,國力暴漲,才取得了與美蘇英德豪賭的資本。東北的GDP一度超越其本土,這就是為什麼日本花了巨大代價經營滿洲的重要原因。二戰後期日本甚至准備將本土搬到東北。但是由於張學良一槍未放丟了東北,導致中日之間的國力差距變得更為懸殊,假如沒有東北日本是沒有足夠力量發動太平洋戰爭的。
相比美蘇英德這些傳統列強,日本工業基礎、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都要遜色的多。首先,日本工業產能是比不上第一階梯的美蘇英德,盡管依靠一戰的紅利日本取得了較為長足的發展,但1919年日本工業產值僅佔世界2%,到1937年躍升為4%,居世界第六位。但相比佔12%第二的德國和佔13.7%第三的蘇聯,佔11%第四英國,少得可憐,與第一的美國更是比都沒法比。二戰爆發後,日本國民經濟軍事化,工業實力畸形增長,但其主要經濟指標和工業品產量與其他強國比差距非常嚴重。
其次,日本底子薄。二戰一開戰,日本很快打光了家底。當年日俄戰爭日本是質押了鹽稅等收入從倫敦借款打贏了俄國人,硬是拖了日本十年國力才緩過來,不過很快遭遇了經濟危機,日本政府財政一直非常困難,經濟低迷。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前,陷入中國戰爭泥潭的日本財政幾乎隨時面臨破產,這也是為什麼1938年後日本一直希望和國民政府和談的重要原因,但傍了美國大樹的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根本不買賬,因此日本一直在硬撐。總體來說,日本的家底太薄了,因此一開戰只能靠殺雞取卵的搶,但搶畢竟不是長久之計。由於國力限制,到戰爭末期,日軍手裡拿的還是三八大蓋,開的是薄皮坦克,連軍艦都比美英薄,要是日軍全裝備自動化武器,幾天日軍就只能與國軍拼刺刀了。可以說,日本在美國人眼裡只是比中國檔次高一些的次強而已。
再次,中日戰爭的節奏基本都在美國人的掌握中,美國人認為自己能夠輕而易舉的掐斷日本的脖子。當中國戰場中國方面吃緊的時候,美國便對日本實施禁運,直接卡住了日本的經濟命脈,限制其發展。由於日本嚴重缺乏石油和橡膠等資源,沒有石油對於日本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因此被迫狗急跳牆的偷襲珍珠港。為了石油等戰略物資,日本不惜與沒開展,不僅因為日本的工業需要石油,日本的戰艦和戰爭機器也需要石油,沒有石油強大的日本艦隊幾乎和破銅爛鐵沒區別。這就是為什麼日本賭了國運偷襲珍珠港,南下搶奪東南亞的石油和橡膠等資源,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盡管日本輕而易舉的擊潰了英法等國在東南亞二流殖民部隊,但日本的冒險很快暴露出了其國力弱的缺點,最終被美國以強大的國力拖死。
美國空軍轟炸東京
日本人被認為實力強大的重要原因是其窮兵黷武的軍事力量和瘋狂的戰斗意志,這也是日本之所以可怕之處。事實上,日本人軍事盡管非常強大,但遠沒有蘇美英德一流強國強大,日本只能算準一流國家,因為除了四強外只有已經殘廢的法國、區域性強國義大利和貧弱的中國能和其相提並論,其他國家連二流的圈子都進不了,可以說日本是介於一流和二流之間,屬於准一流國家。那麼日軍到底有多厲害?
日本最弱的是陸軍,可以說日本的陸軍屬於三流,這沒有爭議,面對德國的裝甲洪流和蘇聯的人海以及美國的飛機巨炮根本不值得一提,在諾門口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被朱可夫的機械化軍團揍得屁滾尿流,也讓日本人見識到了什麼是現代戰爭,日本因此放棄了北進戰略轉而南下,直到二戰結束日軍還在修築攻勢生怕蘇聯打過來;哪怕四強中最弱的英國也在英帕爾將進攻印度的最精銳的東南亞日軍主力趕進了叢林,此後日本在東南亞被迫轉入守勢,無力發動進攻印度的攻勢。說來的確很慚愧,二戰時期,日軍最輝煌的戰績大部分都是和中國軍隊的交手中取得的,但在後期得到美國支援下,國軍幾乎可以與日本打平手,所以日軍並沒有那麼渲染的那麼厲害。
日本的空軍在二戰早期非常搶眼,尤其是主力戰機零戰的機動性和飛行半徑非常出色。但日本空軍和其他列強比飛機略顯得單薄,不僅數量少,而且發展緩慢。到中後期,零式戰機幾乎沒有太大發展,而美蘇英德空軍飛速發展,和美國的P-51D、P-80,英國的彗星、噴火以及德國的ME262噴氣式戰斗機相比日本零戰就是渣。雙方的技術底蘊相差太大,日本早期拚命攀科技研製的零戰部分優勢盪然無存,幾乎只能被當做自殺性攻擊機使用。
日本最強大的要數海軍,僅次於美英,實力不容小窺,但肯定是比不過美英的。美英主要力量和精力都集中在歐洲,因此日本取得了前期的和區域性的優勢。但這改變不了日本海軍和美英的差距,雙方的差距更大的是在國力上。美國對日本是有壓倒性優勢的,越到後面優勢越明顯,造艦速度讓日本連叫板的力氣都沒有了。
英國實力也是強於日本的,早期英國幾乎自己單挑德意日,不僅空軍,海軍也是非常吃緊的,皇家海軍不僅要對付德國海軍,還要對付義大利海軍,至於遠東的日本海軍英國是鞭長莫及了。但盡管在日本在遠東佔有絕對優勢,但面仍然非常緊張,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以至於派遣了航母在內的強大混編力量去對付東南亞的英國分艦隊。英日的差距主要在於國力和造艦速度,以日本最引以為傲的航母來說,英國的爆航母能力比日本強大了不是一個檔次,英國在華盛頓條約失效後先是6艘光輝級和怨仇級,戰爭期間追加了另外4艘怨仇級、4艘大無畏級艦隊航母,16艘巨人級和尊嚴級、8艘半人馬座級中型航母,一共8+24艘航母,還不算獨角獸號維修航母和紙面上的4艘馬爾他級。另外還有數十艘護航航母。最後戰爭期間完工的怨仇級和巨人級也有近10條,超過日本的大鳳、信濃、雙鷹和3艘雲龍。另外,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英聯邦成員的爆艦能力也非常強,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不僅裝備了數艘航母,而且造船能力也非常,特別是加拿大,加拿大作為戰後第七大工業國不是吹的。至於海軍素質有上百年傳統的皇家海軍是絲毫不弱於日本海軍的,由於海軍又費錢又費時間所以日本海軍素質下降極快,日本海軍在經歷前期的消耗後,和擁有海軍光榮傳統的英國差距非常明顯,後期海軍素質明顯下降嚴重。
美國空軍第82空降師與英軍第16空中突擊大隊在荷蘭布拉格堡進軍
哪怕和德國、蘇聯比,日本海軍的優勢也只是暫時的。以德國的工業底蘊和科技實力全力建造海軍,會在很短時間內取得對日本的優勢,且不說水面艦艇,哪怕德國狼群也會讓日本人徹夜難眠。戰後蘇聯在取得和平環境後,海軍實力在短時間內暴漲,一度和美國相抗衡,可知對於四強而言雄厚的實力遠不是靠運氣和瘋狂而強大起來的暴發戶日本能比的。
至於攀科技,日本更是望車莫及。英國的雷達、噴氣式戰斗機,德國的虎式坦克、V-2導彈,美國的原子彈、計算機,都遠不是日本能比的。
可以說日本遇強則弱,越弱則強,和美蘇英德這些超一流強國比,日本始終差了一線。因此日本二戰註定是悲劇的,輸在了國力上。
『玖』 究竟二戰日本得到了什麼好處
日本是亞洲第一個被強迫開放的國家,隨後走上了工業化道路,但是日本地域狹小且缺乏資源,很快遭遇了瓶頸,因此必須通過擴張來掠奪資源,獲取發展空間,同時也是彰顯工業國的優勢地位,在當時資本主義工業化強國走上殖民道路幾乎是大勢所趨。
『拾』 二戰的日本零式戰斗機的優點與缺點是什麼
0式戰斗機是二戰時期日本最出名的戰機,幾乎成了日軍二戰戰斗機的代稱,性能特點是爬升率高,轉彎半徑小,速度快,航程遠,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沒有空中對手,說的極端一點0戰就是日本敢於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本錢,因為有了0戰日本才敢於發動太平洋戰爭
0戰設計成功一個關鍵因素是日本住友金屬公司當時合成了一種超級鋁合金,日本稱50風金屬,這種鋁合金比鋼還硬,因為有了這種金屬0戰設計時就採用了很細的飛機框架,並且敢於在上面鑽孔減重,此外鉚釘尺寸也非常小,在能保證戰機強度的情況下大大減輕了飛機重量,如果沒有住友金屬的這種鋁合金,0戰是根本生產不出來的。因為有了超硬鋁合金,對飛機主桁梁進行革新,其抗拉強度好,耐疲勞強度更好,而且機體重量極輕,空重(21型)僅1570千克。零式的性能優勢最大來源就是輕,特別輕,翼載極小,完全彌補了發動機動力的不足,而且保證了極大的續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