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中國國籍的日本人有哪些人
1. 中國最歡迎的日本人,卻被日本開除國籍,8歲女兒入中國國籍。他是誰
娛樂圈是一個很大的圈子,其中的星星來自世界各地,有的甚至來自國外。今天我們將談論一個日本明星,他是中國最受歡迎的日本人。我們在許多抗日影視劇中都見過他。他是矢野浩二。矢野浩二出生於日本大阪府。因為他一年四季都在中國演出,所以他對中國懷有深厚的感情。但是他被許多日本人誤解,甚至一些激進分子曾經阻止他永遠回到日本。
2. 矢野浩二是中國國籍嗎
不是,是日本國籍。
矢野浩二,男,1974年1月21日出生於日本大阪府,在中國發展的日本籍影視演員,主持人。
2000年,首次參演中國電視劇《永恆戀人》。 2008年8月4日,加入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天天向上》主持團。
2011年,獲得《環球時報》頒發的」2010全年最優秀的外國藝人「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的日本人;同年十月,在日本出版了個人日文自傳《大陸俳優》。
2012年,出演電視劇《盛宴》。 2013年,在張承執導電影《最佳嫌疑人》中飾演浩二; 同年,矢野浩二出演日本電影《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香港九龍財寶殺人事件》並飾演張永福。
2016年,在原創IP網路劇《龍探社》中飾演小混混李輝耀。
(2)加入中國國籍的日本人有哪些人擴展閱讀:
2012年4月,參與電視連續劇《盛宴》的拍攝,在劇中飾演胡凡。 9月6日,在「2012中日交流博覽會」中,矢野浩二作為此次博覽會執行委員,不但在開幕式中演講,而且單獨舉辦了一場個人脫口秀。
2013年,與蘇有朋、陳喬恩合作主演張承執導的電影《最佳嫌疑人》,飾演浩二 同年,出演日本電影《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香港九龍財寶殺人事件》,飾演張永福。
2014年9月18日,在黑龍江衛視播出的抗戰劇《戰神》中飾演西里俊治。 11月,與劉漢強、李芯逸、譚耀文、習雪聯袂主演的諜戰劇《盛宴》在地方台播出,矢野浩二在劇中首次飾演中國人,挑戰中共地下黨一角。
同年,參演年度大劇《天使的城》,飾演麥氏集團的掌門人麥克白 。
2015年, 與明道、應采兒聯袂主演電視劇《戀愛教父》。
2016年4月14日,參演的刑偵劇《警視廳·搜查一課長》在日本朝日電視台首播,在劇中飾演警視廳鑒證課主任武藤廣樹; 秋季,在中國原創IP網路劇《龍探社》中飾演小混混李輝耀。
3. 抗日戰爭勝利後,有沒有日本人就此留在中國,加入中國
有的不要太多
2、是在關內的廣大地區,不少鬼子的諜報機構人員也搖身一變成了「中國人」。有的甚至在戰前就以各種名義獲得了「中國人」的身份,只是一直沒有暴露罷了~~這類人群據估計,數量應該不少於上面的第一種。
3、是戰後被國民正府以種種名義加以改造的日軍,後來它們還參加了中國的內戰(解放戰爭)。比如當時山西王閻錫山麾下的某「決死隊」等等。這種人群在內戰結束後,除了部分被消滅,部分被遣返之外,餘下的相當一部分也成了中國人。
4、是在戰爭期間反正的日軍官兵。它們中的一些人在戰爭過程中,或因為被俘後經過教育,認識到己方發動侵略戰爭的非正義性,或主動向中國的抗戰武裝投誠,並放棄原先的日本國籍,加入中國國籍,成為中國人。。(東北的四野留用了10萬日本技術人員,這些人都參加了解放戰爭,有的還參加了朝鮮戰爭。)
4. 抗日戰爭勝利後,有沒有日本人就此留在中國,加入中國籍
1、抗日戰爭勝利後,大量日本孤兒滯留中國,但是他們正式取得中國籍,應該是上世紀50年代以後的事情。
2、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有兩萬左右的日本的醫療、護理、工程、軍工設計等等專業技術人員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後5-10年內,他們大部分人陸續回國,也有少數留在中國加入中國國籍的。他們回到日本後,由於在「紅色中國」的工作經歷,多多少少會收到審查,找工作時也遇到一些困難。至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成為日本國內的和平反戰人士。
5. 有日本皇室血脈的嵯峨浩,為何加入中國國籍,還不讓女兒嫁日本人
蕭伯納曾說:所謂愛國心,是指你身為這個國家的國民,對於這個國家,應當比其他一切的國家感情更深厚。
愛國情懷不論在一個國家低谷時期還是繁盛時期,都永不褪色,越發絢麗。我們迎來七十年慶典,觀看了熱血沸騰的閱兵儀式,還欣賞了諸多愛國主義的電影和藝術作品。那些一直存於心的國家情懷再一次熱烈的撞擊起來。
中國,一個從低窪裡面頑強、茁壯而出的國家,我們經歷了多方的磨難,打敗了敵軍,打敗了膽怯,打敗了外人的蔑視,這些歷史和團結一致記憶讓我們格外看重集體的意義,也深諳愛國之心。
但實際上,愛著我們中國的不止我們國民,還有其他人用一生來證明,她刻骨銘心的依戀。她就是嵯峨浩,愛新覺羅溥傑的妻子。
之所以談及國民的定義是因為嵯峨浩作為一個擁有皇室血脈的血脈人,卻希望加入中國國籍!打破了大家的看法和根深蒂固的偏見。
坎坷、驚心動魄的人生旅程背後,嵯峨浩收獲的還有美滿的婚姻,優秀的愛人和女兒,以及無數中國人的認可。她把自己的甜蜜和等待,開心或者恐懼都寫進了自己的書中,取名《流浪的王妃》。
這本書意義深重,不僅敘寫了她的一生,還代表了兩個時代,兩個國家。嵯峨浩的愛國情懷超越了國籍超越了血脈,翻山越嶺為愛發聲。
6. 取得中國國籍的日本人
在新任主帥加里·懷特的率領下,中國香港隊已於今天飛赴雅加達,並備戰與印尼的國際友誼賽。因為有傷在身,中場徐德帥已經提前離開球隊,而原籍日本的中村佑人,則被懷特補招進中國香港隊——在飛赴雅加達的前一天,中村佑人才拿到中國護照,並在日本國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現年31歲的中村佑人,出生於日本的浦安市。5歲時,他就開始學習足球,隨後,他就在浦和紅鑽和青山學院大學接受訓練。因為天賦不高,他直到2009年才在香港天馬隊出道,並征戰港超聯賽。在這之後,他曾為波爾蒂芒人(葡萄牙俱樂部)短暫效力,可他的實力,並不足以在歐洲立足。從2010年至今,中村佑人就一直在港超踢球,他效力的球隊包括香港天馬(二度加盟)、公民體育會、香港南華、黃大仙區康樂體育會、大浦體育會以及傑
為了給球隊騰出外援名額,傑志主帥朱志光一直想為中村佑人和羅伯特(巴西外援)取得「本地球員」的身份。10月13日,中村佑人曬出自己取得的中國護照,並宣布代表中國香港隊出戰:「歸化之後,我就成了中國香港人,並將代表中國香港代表隊參加16日與印尼的友誼賽。為了香港足球得到更好的發展,我會竭盡全力而戰!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
其實早在2017年,中村佑人就表達了「為港足出戰」的想法,但在同時,他還不具備申請入籍的條件(必須在中國香港待滿7年,當時還差1年)。現如今,他終於如願以償,成了中國香港代表隊的一員:「雖然我已經快30歲了,但我的生活非常有規律,而且自律性很高。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想過退役的事情,能在退役前為港足出戰,才能使我的足球生涯沒有遺憾。」
據香港《東網》透露:中村佑人為了加入港足,已經自動放棄了日本國籍。他的妻子中村萌加也放棄了日本的一切,陪先生在中國香港「落地生根」。因為氣質出眾、長相甜美,中村萌加也獲得了眾多香港球迷的青睞。
原本是視覺燈光師的中村萌加,在2012年來到香港工作。當時,她就在一家拉麵館遇到了中村佑人,並擦出了愛的火花:「我對他特別有印象,他是唯一一位不懂拿筷子的顧客,總是拿得怪怪的,便開始對這個怪人多加留意。」在這之後,中村佑人便經常關顧萌加的店鋪,兩人也最終走到了一起:「我很害羞,很少主動跟女生講話。光顧她店子一年也沒勇氣,之後她轉去其他地方工作,我也跟著去,才開始跟她說話。」
現如今,中村佑人已經正式入籍中國,作為他的妻子,中村萌加也希望在香港一直生活下去:「我真的很喜歡香港,加上丈夫希望在這里發展,我只想在他身邊支持他,因此從沒想過要回去(日本),更沒後悔離鄉背井。」
7. 有沒有加入中國籍的日本人
俄羅斯族,朝鮮族那是中國的邊民,當年統計時達到國家規定人數,就可以入了。中國只給對本國有重大貢獻的人加入,那也是在56個民族裡任選一個。何況日本人根本不稀罕中國的國籍,人家數百個國家和地區免簽
8. 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有誰
外國人加入中國國籍需要符合下列條件:
根據《國籍法》
第七條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願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加入中國國籍:
一、中國人的近親屬;
二、定居在中國的;
三、有其它正當理由。
第八條申請加入中國國籍獲得批準的,即取得中國國籍;被批准加入中國國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國國籍。
(8)加入中國國籍的日本人有哪些人擴展閱讀
根據《國籍法》
第十三條曾有過中國國籍的外國人,具有正當理由,可以申請恢復中國國籍;被批准恢復中國國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國國籍。
第十四條中國國籍的取得、喪失和恢復,除第九條規定的以外,必須辦理申請手續。未滿十八周歲的人,可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辦理申請。
9. 二戰後留在中國的日本人知多少
有,大多集中在中國東北地區。
二戰時日本在東北地區派遣了大量的「開拓團」,建立教授日語、傳播「大和文化」的學校,妄圖「漸變」東北,逐漸把東北變成日本領土。(都不是殖民地,赤裸裸的吞並。
開拓團由日本平民組成,但是他們在東北很有優越感,比如規定中國人不準吃大米,只能吃雜糧,按照日本傳統,當著國人面在河裡裸浴,好像中國人是動物等等等等。
在日本戰敗後的一段時間,這些開拓團成了「棄民」,聽老一輩講,其中好多人被村民用石頭砸死或是活埋,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收留了他們,當然也就有了一些你所謂的「雜-種」。但是後來他們的父親或母親大多陸續回到日本。
我想提醒你的是,這些你所謂的「雜-種」都是受害者,很多人終生再也見不到生父母。
留在中國的日本人,可分為四種:
第一種就是東三省的「開拓團」,當時在東北的日本「開拓團」(鬼子設置的殖民機構,將日本人移民到中國東北地區,以加強殖民統治)以及與之類似的機構,有不少人(大多數都是被遺棄的孩子或孤兒)在戰後留在了中國(被當地的中國百姓收養),後來成為中國人。
第二種是在關內的廣大地區,不少鬼子的諜報機構人員也搖身一變成了「中國人」。有的甚至在戰前就以各種名義獲得了「中國人」的身份,只是一直沒有暴露罷了~~這類人群據估計,數量應該不少於上面的第一種。
第三種是戰後被國民正府以種種名義加以改造的日軍,後來它們還參加了中國的內戰(解放戰爭)。比如當時山西王閻錫山麾下的某「決死隊」等等。這種人群在內戰結束後,除了部分被消滅,部分被遣返之外,餘下的相當一部分也成了中國人~~
第四種是在戰爭期間反正的日軍官兵。它們中的一些人在戰爭過程中,或因為被俘後經過教育,認識到己方發動侵略戰爭的非正義性,或主動向中國的抗戰武裝投誠,並放棄原先的日本國籍,加入中國國籍,成為中國人。
另外,還有一類日本人在戰後也留了下來,它們是專門配合中國處理戰爭遺留問題的,所以身份依然是日本人,只不過屬於比較特殊的外事人員罷了~~
據日本政府戰後公布的數字,日本戰敗時在海外的軍人和僑民有六百二十九萬。這些人,後來大部份都回國了。但到底有多少日本人留在中國沒有回去呢?各種資料的說法不一,相差很大,有的說是二三萬人,也有的說有二三百萬人。由於年代久遠,已不可能統計得很准確。本文想對此作一番分析,供大家參考。
我個人認為:二三萬人太少,二三百萬人太多,大約有一百萬左右的日本人留在中國是比較符合實際的。理由如下:
如果確有六百二十九萬日本人在海外,那末,應該是指活著的人,不包括在戰爭中死去的人。而東南亞原來是美、英、法、荷的殖民地,不可能有大量的日本僑民。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雖然迅速佔領了廣大的南洋地區,但戰爭形勢很快就逆轉了:僅僅半年後,美軍就發動了反攻,日軍節節敗退,根本來不及作大量的移民。所以,除了在太平洋戰爭中被以美軍為主力的盟軍擊斃的一百二十多萬日軍外,日本投降時留在南洋各地的軍人和平民不會超過一百萬人;岡村寧次率領的中國派遣軍和山海關以南的日僑不會超過二百萬人;其餘約三百三十萬人全在中國東北了,除去七十萬「關東軍」,東北的日僑總數約在二百六十萬左右。葫蘆島大遣返,日僑歸國的是一百零五萬人,那麼,還有一百五十多萬人去哪裡了呢?有人說:「八·一五」後,有二十多萬「高級」日僑乘混亂回國了,我認為這不可能。因為在葫蘆島大遣返前,根本沒有這許多船隻供二十多萬人回日本之用,那時的日本還在美軍封鎖之下,要說有幾百到幾千,至多一二萬人乘隙回國是有可能的,若是二十多萬人集體逃回日本是不可想像的。所以這一百五十多萬日僑都是「化整為零」,用種種方法,融入了中國社會之中:(一)大批年輕婦女嫁給了中國人,進入了中國家庭。據當時的不完全統計,僅僅在光復後的兩個月內,嫁給中國人的日本婦女就達十一萬多人,她們幾乎不講什麼條件,只要年齡相差不多,人品老實厚道就行。雖然國民黨政府有嚴令,「八·一五」以後嫁給中國人的日本婦女不得留在中國,一律遣返,但實際上辦不到。當時日本國內很困難,因為戰爭摧毀了日本的經濟,老百姓沒有飯吃,沒有房子住。因此,這些日僑婦女不願回國,她們的中國丈夫當然不會趕她們走,國民黨政府哪有這么大的人力,挨家挨戶去清查強拖?看過「小姨多鶴」的人都知道張儉自己有老婆,卻又找了一個日本少女為自己生兒育女;長篇小說「林海雪原」里也寫著土豪趙大發一個人就擁有兩個日本女人當老婆。這些事在當時的東北很多,(按照國民黨政府的規定,都是不可以的。但事實上根本就查不出來!)日本女人情願如此也不願意回國——回日本對她們來說幾乎就等於挨餓或露宿街頭。(二)許多有一技之長的日本人,如工程師、技術員、熟練工人擔心回日本找不到工作,也紛紛要求中國留用,不願回國。而中國方面對此也有需要,一拍即合。所以說有一百多萬日本人留在東北沒有走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關內的日僑沒有東北的多,但他們也害怕回國後沒飯吃、沒房子住,都是千方百計地設法留在中國不走。在各大城市突擊和中國人結婚的日本婦女也著實不少。長篇小說「血濺津門」就寫著一個日本軍官剛死,他的妻子就跟一個中國車夫去了。而且關內對日僑留華的政策要比東北松得多:北平行轅曾下令,日本婦女若已嫁給中國人,可申請加入中國國籍即可免遣返。這樣一來,許多在「八·一五」前後和中國人結婚的日本婦女紛紛申請加入中國籍。以此推斷,在關內留下來的日本人也決不會少。關內外相加,最保守的數字也有一百萬人!(而解放初期,政府又大力鼓勵生育,一個婦女生三四個孩子是很常見的。幾年下來,嫁給中國男人的日本婦女生育的子女起碼也有三百多萬人。)但是,這些日本人定居中國,有了家庭和孩子,逐步地中國化了,他(她)們說中國話,穿中國服裝,不但入了中國籍,也改成了中國的名字,對外人也不肯承認自己是日本人,以免遭到歧視。換句話說,他(她們)已成為中國人的一部份,不再是日本人了。(「小姨多鶴」里的那個竹內多鶴就改名為朱二環,留在中國生活了幾十年後,待日本官員找她談話時,她已經不習慣說日語了。)
葫蘆島大遣返將一百零五萬日僑送回了日本,看起來數目很大,實際上不到東北日僑的半數。這部份日僑是由於財產被沒收,工作被解僱,又找不到新工作也嫁不了中國人等種種原因,在中國實在無法待下去才回國的,同樣原因,關內六七十萬日僑也是這樣回去的。而且,他們是自願向遣返處集中並上船的,決不是被中國政府派人強拖上船的——中國政府也沒有這么大的力量,當時國共在打內戰,雙方都不可能花大量精力清查日本人。等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百萬日僑早已融入了中國社會,再要將他們清查出來更是難上加難,而且也根本沒有必要了。後來,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日本政府允許在日本國內有直系親屬的海外日僑回國,有一部份日僑陸續返回了日本,但人數也不會很多,不會超過五萬人。絕大部份留在中國的日僑早已習慣了在中國的生活,徹底地中國化了,至於他們所生的子女更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與其他中國人毫無二樣(請看電視劇「小姨多鶴」里的竹內多鶴所生的三個孩子即張春美、張鋼、張鐵,與普通的中國孩子有何區別?)要辨別他們身上有多少日本血統更是一點意義也沒有。
此外還有一點要說:由於戰爭,尤其是美軍的空襲摧毀了日本近百個大中城市,造成資料缺失是無疑的。日本政府估計投降時有六百二十九萬的海外軍民是不完全的,因此認為有一百萬日本人留在中國是一個很保守的數字。 總體來說留在中國的日本人很多,但是相對於基數是13億的中國來講還是比較少的,加上中華民族的同化功能,其實很多日本人已經把自己當成中國人了吧,但是呢,我們還是要保持警惕的,主席曾經說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啊。
10. 她是日本皇室貴族,卻公開加入中國國籍,後來過得怎麼樣了呢
溥儀在偽滿洲國稱帝,溥儀堅信不日將恢復大清昔日的榮光。很快,夢想終究抵不過現實,溥儀發現自己只是一個傀儡皇帝。
受制於人的溥儀很難受,他只是日本人手中的工具,任人宰割。不安於現狀的溥儀處處跟日本人唱反調,日本人打算做掉溥儀,另立新君。
溥傑、嵯峨浩
當時,嵯峨浩和溥傑對彼此都杳無音信,甚至都不知道對方在哪兒,這一狀態整整持續了十年,懂事的大女兒慧生看著媽媽每天在思念爸爸,心裡也很難受。
於是,1955年,慧生嘗試著給周總理寫信,想與父親恢復通信,母親和我都很想他。沒想到的是,周總理回信同意了,於是,嵯峨浩經常給丈夫溥傑寫信,盼著有朝一日能前往中國與丈夫團聚。
在撫順改造所,兄弟二人表現得非常好。
1959年,我國特赦第一批戰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獲得特赦。
1960年11月28日,溥傑第二批獲特赦。
溥傑被特赦後,回到了北京生活。他寫信給周總理,希望將遠在日本的妻子和孩子接到中國。但當時中日關系不好,無論哥哥溥儀還是嵯峨浩的家人,都不同意嵯峨浩再回到中國,讓夫妻二人就此斷了聯系。
嵯峨浩卻執意不肯,她想來到中國,陪伴在丈夫的身旁。
一日,周總理宴請溥儀一家,在吃飯時,勸說溥儀同意嵯峨浩來中國與溥傑相聚,溥儀在勸說下,也答應了。
1961年5月12日,周總理為嵯峨浩辦理好中國戶籍後,經歷了十六年的分離,嵯峨浩帶著小女兒嫮生踏上了中國的土地。她是第一個回到中國的日本人,當時在國際上影響很大。
當天,溥傑親自前往廣州火車站迎接,走下列車的嵯峨浩穿著一身旗袍,小女兒嫣生上前叫了一聲「爸爸」,她已經是個二十一歲的大姑娘了,之前溥傑只能通過照片看女兒,現在他終於見到了真人,一時間熱淚無語。
然而嵯峨浩身旁只有嫮生,溥傑未見到大女兒慧生,看到的只有一盒冰冷的骨灰。慧生十九歲那年因情離世,這成了溥傑一生中最大的痛,他責怪自己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
回到北京後,溥傑和嵯峨浩回到了北京護國寺52號院居住。這房子本就是溥傑他爸的醇親王府,但後來溥傑沒住過。溥傑從新將屋內重新收拾了一遍,安置了傢具,還安裝了當時為數不多的電話。
1980年,溥傑陪同嵯峨浩回日本探親,期間得了腎病,在病情有所緩解後,她便隨溥傑回到中國,放棄了在日本接受更好的治療。
1987年嵯峨浩在北京友誼醫院病逝,她在遺囑中說,不允許小女兒嫁到日本,把骨灰一半留在中國,一半灑向了日本。她想多陪伴逝去的女兒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