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劍法為什麼這么快
⑴ 有了解日本劍道的人嗎
劍道」一詞最早源於中國前秦時期古籍《吳越春秋》。中國一脈相承的雙手刀法經過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官方往來,以及朝鮮半島和大陸沿海周邊地區和日本列島的民間交流,於漢唐時期流傳到了日本。傳至日本的刀法經過日本長年的戰爭歲月不斷演變,在日趨穩定的 日本江戶時期,模仿日本盔甲的樣式,製作了劍道護具與竹劍的基本形制,確立了日後體育劍道的雛形。經過明治維新日本政府頒布「廢刀令」 之後,漸漸定型並逐漸發展到現在確立了「體育劍道」這種古代雙手劍術在現代運動領域內的存在形式。如今在日本、韓 國,劍道同時也是警察的必修訓練課程,法國、巴西的警界也極為重視。劍道為世界上僅有的兩項器械直接對抗的競技體育項目(另外一項就是奧運項目「擊劍」),劍道普及於世界上四十餘個國家與地區,據國際劍道聯盟前些年的統計,世界上練習劍道的人口約有500萬人之多。現在劍道運動競技水準居於前列的國家是日本與韓國,我國的台灣地區也擁有非常高的運動競技水準。
現代的劍道,是使用竹刀、穿著護具進行真實的劍術格鬥型體育運動。所以,在器材上也有特別的講究;竹刀是用四片竹板外加刀尖皮及握柄皮組合而成。防護用品有面具、護胸、腰垂、手套及穿著棉質衣褲。場地通常在木製彈性地板上,赤腳對打。因而,保護措施做得很完善,所以,比其它武術運動所發生的傷害率較低。劍道的訓練運動量非常大,對於消耗脂肪改善體形有著直接的效果,不過同時有著獨特的練習方法保持身體的柔軟性,而不會像很多負重訓練容易使得肌肉變得僵化。劍道不但適合年輕人練習,很多高段老師到了七八十這樣的年紀還照樣在劍道場上進行比賽,更有過了九十歲還可以上場表演的老前輩。
劍道是屬於武術的運動,學習的態度必須嚴格認真,才能得到實質的效果。欣賞和觀看劍道可從外在的技術和內在的心理兩方面來看。就技術方面,動作利落姿勢優美,氣勢及精神飽滿,顯現強而有活力的表現。就心理方面而言,觀看其臨場情緒表現是冷靜或浮燥,交戰中是否能有敏銳正確的判斷力,如何採取妥適的因應對策,如「先發制人」、「以逸待勞」或「反擊致勝」的戰術運用等,便可看出習劍者的智慧與修煉。練習徒手的拳術很可能需要年輕年輕力壯才會占盡優勢,但是劍道絕對是一種對力量控制的藝術,劍道追求的不是絕對的強有力,一拳打死奔牛的蠻力在劍道練習裡面可以說是沒有用的,真正的劍道追求的是力量的調和,也就是對力量的完全控制,達到「柔軟」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劍道。劍道具有運動和武術的本質,長期修習,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增強精神活力外,同時能培養出堅強的意志力、專注力和果敢進取的性格,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冷靜自信的態度,劍道界一直流傳有「劍道是一輩子的修行」這樣的說法。這些優點不只用於武術,對各人處事的理法或事業的經營都助益良多。所以習之不輟,終身受益。
⑵ 中國的劍術和日本的劍道有啥不同
中國劍術與日本劍道之比較
人們對中國傳統劍術的認識,有兩種極端的看法:一是認為中國劍術玄妙神奇得不得了,世界上一切同類的武技在中國劍術面前,都不足道,輕描談寫地就能把對手收拾了;二是妄白菲薄,認為中國劍術是花架子,不堪一擊。這兩種看法都是錯誤的。中國傳統劍術有其深奧的理論、獨到的技術和功法,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劍道是日本傳統文化的優秀遺產之一,有悠久的歷史。作為戰場上的武器,日本劍(刀)一直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1945年結束)。劍道轉變為競技體育運動,至今仍為日
本人民所喜愛。
劍道有很強的實用性,格鬥制勝是劍道發展的宗旨。學練劍道,可以鍛煉身體,獲得自衛防身本領,培養勇敢頑強的意志和對日本傳統文化的理解。日本的大、中學把劍道列為必修課程。劍道在日本有很高的地位,與柔道一起被尊為國技,國民以具有高超的劍道水平為榮。
術作—對比,以突出中國劍術的特性。
在日本歷史上,日本古代的武士階層是一個統治階層,他們以高超的劍道技術征服其他領主,獲得統治地位。所以,劍道從一開始就是以進攻的姿態出現的,其技術風格是兇狠勇猛,以膽和力降人。
今天的日本劍道已不採取鋼劍(日本刀)格鬥的形式較技,而是採用竹製的劍器。竹劍由四條竹片組成,竹片由皮包頭、中箍、護手盤和劍柄固定。劍道用劍的規格已經標准化,分大學生、高中生、中學牛三種規格,長度約1至1.18米。劍道是雙手握劍,所以劍柄較長,雙手握劍是為了增強格鬥劈刺的力量。為選手在比賽中全面發揮劈刺格鬥技術和安全,劍道比賽使用專門的護具,含:面罩(頭盔)、胴甲(護胸)、護服、手套等。護具是比較笨重的。
劍道技術主要是雙手握劍劈刺。防守技術是挑刀、躲閃、格擋。身法、步法主要是二人相對正面攻防,所以身法和步法移動幅度都不大。進攻多舉劍(刀)過頂(頭頂),以加大打擊力量。上述介紹可以看出,日本劍道的發展、技術風格和文化傳統與中國劍術是完全不同的。根本不同之點如下:
1.歷史文化背景不同
中國劍術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至前221年)已經從兩軍交戰的車、步戰中得到發揮。當時的陣戰以兵法勝,也就是戰略上勝人,重鬥智而輕斗勇。這種戰略恩想滲透到單兵的劍法是與中國的傳統文化背景分不開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不崇拜強者,道德觀念是扶持弱者。這都反映在當時的劍法中.恃巧不恃力、鬥智不鬥勇,以弱勝強。當時出現了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典範。單兵訓練注重機動靈活,所以兵器甲胄裝備都相對較輕。用兵多詐;劍術多變。
日本文化發展較晚,在日本中古時期(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出現了武士文化和禪宗思想。《日本文化史》(日本外務省編印,1987年版)記述禪宗和武士文化,寫道:「在南北朝內戰之後,武士階級的權力大力加強,對主要是貴族的文化開始有革新,作出自己的貢獻。武士文化在室町時代(1333—1573)達到了頂點。」又寫道:「禪宗與佛教其他宗派不同之處在它強調個人的修煉和守律。禪宗僧人和禪宗教義一起從中國帶回日本的宋代和元代的藝術,與崇拜比,更注重悟。禪宗這樣的新特性很容易為武士文化所採納。
日本的武士文化在中國是不曾有過的。中國的宗教從來沒有形成過堅定的信仰或信念,例如,信佛而不懂佛,言道而不明道;神佛被視為保佑發家致富、功名成就、平安無事,甚至求得貴子的工具。保佑一方,就修廟塑像;不保佑擾拆廟毀像。所以禪宗在中國也沒有多大會政治文化影響。武土文化和禪宗都強烈地表現在劍道上,所以劍道的技術風格是拚命式的,兇狠殘暴。不但在日本中古時期的內戰中如此,在近代日本對外的侵略戰爭中,最典型的是侵略中國的戰爭中表現得尤其充分。
2 中國劍術與日本劍道之比較
技術風格不同
中國劍術的巨大變革是從唐代開始的,劍作為作戰武器被刀代替,然而劍並末因之銷聲匿跡。劍從戰場上退出來,轉入更廣闊的大舞台——民間,所謂「江湖」。劍術的發展,不但沒有削弱,反而更具人民性,許多民間劍客把劍術鑽研習練得「爐火純青」,「出微入化」。中國劍術走了一條與日本劍道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國劍術的發展與道教思想和道士的實踐密個可分。道士雲游天下,是最不受約束的人,以「閑雲野鶴」稱之。古代道士幾乎都劍,所以中國劍術的風格是「閑雲野鶴」式的,瀟灑飄逸,變化多端,隨意性極大。而日本劍道則技術單調,古板,嚴格遵守若干固定程式,例如,每擊必雙手握劍(刀)高舉過頂(頭頂)。這是一個非常不利的程式。故,日本劍道表現得兇狠有餘而變化不足。抗日戰爭史上中國軍隊的大刀隊正是利用這點,在白刃戰中制勝的。中國士兵常利用口本士兵舉刀過頂的—瞬間擊殺之。
3.技術含量的差別
中國劍術有「十年磨一劍」的說法。這與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立於不敗之地」有關、與對手對敵要求有「十分取勝」的把握。這就要求劍術有極大的技術含量,不能練習二三年就深入不下去,沒什麼可練習的了。提倡練功,練功不練力,力也功中。這就是「內家劍法」。
日本劍道是實用型技術,招法簡單無華,學習幾天就可以應用。提高靠實際格鬥經驗;訓練是重復少數的規范功作;取勝靠必勝、必死的心理素質、兇狠的招法、強大的力量和迅猛的速度。
4.意志修養不同
中國劍術的主導思想是以弱勝強,所以提倡「以柔克剛」,「無過不及」,「立於不敗之地而後求勝」,不硬拼。所以它的取勝在於頂住對方開始時的一系列強攻,不被打垮,從而勝券在握,即所渭「後發制人」。這都表現了中國劍術的民間特點。應該承認,這種劍法不適於打大仗、對大陣的沖鋒戰場。
日本劍道,志在必勝、必死,全力決斗,有我無敵,甚至拼個兩敗俱傷,一旦強攻無效就—籌莫展,然而日本武士精神決決不坐以待斃,而是「困獸猶斗」。這是要認真對付的。
我國的武術家,紛紛著書獻藝,提出武術克敵制勝的重大意義,倡導全民尚武精神。太極拳大師吳圖南先生,1936年在所著《太極劍》一書的自序中與道:「去冬,更本發揚光人之旨,繼成此《太極劍》一書。用贈國人,供諸同好!尤望舉國民眾,聞風興趙,大聲疾呼,加緊鍛煉。十年之後,若與世界列強,戰於疆場、雖我科學落後、火器不精,然而橫磨成師,大刀有隊,或可為救國雪恥之一助。倘能恢復吾國民族固有之精神;達到國際自由平等之地位;亦著者二十餘年提倡國術之志願成功矣夫!」當時中國軍旅不乏劍術大家,最著名者如李景林先生。中日兩軍內刃戰之事實證明,中國傳統武術對付日本劍道之劈刺是實用和有效的!劍道的致命弱點在於「過」,揚刀狠劈,不留餘地,被劈中者必身首異處;然而因其兇猛,暴露的破綻就多而大,一旦劈空,勢必用力過猛而無迴旋餘地,即「舊力已過,新力未生」,此必死之時也。這就是劍道可以被擊敗的根本原因。惜乎!我國今日「橫磨之「大刀之隊」安在?而日本之劍道猶存。本書就是帶著這個問題而編寫的,就筆者所知中國劍術之一鱗半爪,引發國人志士之奮發圖強,重新挖掘國之瑰寶——中國劍術之技擊,使中國劍術得以躋身世界技擊體育之林.大放光彩!
⑶ 中國劍術和日本劍術有什麼區別
中國劍術與日本劍道之比較人們對中國傳統劍術的認識,有兩種極端的看法:一是認為中國劍術玄妙神奇得不得了,世界上一切同類的武技在中國劍術面前,都不足道,輕描談寫地就能把對手收拾了;二是妄白菲薄,認為中國劍術是花架子,不堪一擊。這兩種看法都是錯誤的。中國傳統劍術有其深奧的理論、獨到的技術和功法,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劍道是日本傳統文化的優秀遺產之一,有悠久的歷史。作為戰場上的武器,日本劍(刀)一直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1945年結束)。劍道轉變為競技體育運動,至今仍為日本人民所喜愛。劍道有很強的實用性,格鬥制勝是劍道發展的宗旨。學練劍道,可以鍛煉身體,獲得自衛防身本領,培養勇敢頑強的意志和對日本傳統文化的理解。日本的大、中學把劍道列為必修課程。劍道在日本有很高的地位,與柔道一起被尊為國技,國民以具有高超的劍道水平為榮。術作—對比,以突出中國劍術的特性。在日本歷史上,日本古代的武士階層是一個統治階層,他們以高超的劍道技術征服其他領主,獲得統治地位。所以,劍道從一開始就是以進攻的姿態出現的,其技術風格是兇狠勇猛,以膽和力降人。今天的日本劍道已不採取鋼劍(日本刀)格鬥的形式較技,而是採用竹製的劍器。竹劍由四條竹片組成,竹片由皮包頭、中箍、護手盤和劍柄固定。劍道用劍的規格已經標准化,分大學生、高中生、中學牛三種規格,長度約1至1.18米。劍道是雙手握劍,所以劍柄較長,雙手握劍是為了增強格鬥劈刺的力量。為選手在比賽中全面發揮劈刺格鬥技術和安全,劍道比賽使用專門的護具,含:面罩(頭盔)、胴甲(護胸)、護服、手套等。護具是比較笨重的。劍道技術主要是雙手握劍劈刺。防守技術是挑刀、躲閃、格擋。身法、步法主要是二人相對正面攻防,所以身法和步法移動幅度都不大。進攻多舉劍(刀)過頂(頭頂),以加大打擊力量。上述介紹可以看出,日本劍道的發展、技術風格和文化傳統與中國劍術是完全不同的。根本不同之點如下:1.歷史文化背景不同中國劍術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至前221年)已經從兩軍交戰的車、步戰中得到發揮。當時的陣戰以兵法勝,也就是戰略上勝人,重鬥智而輕斗勇。這種戰略恩想滲透到單兵的劍法是與中國的傳統文化背景分不開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不崇拜強者,道德觀念是扶持弱者。這都反映在當時的劍法中.恃巧不恃力、鬥智不鬥勇,以弱勝強。當時出現了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典範。單兵訓練注重機動靈活,所以兵器甲胄裝備都相對較輕。用兵多詐;劍術多變。日本文化發展較晚,在日本中古時期(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出現了武士文化和禪宗思想。《日本文化史》(日本外務省編印,1987年版)記述禪宗和武士文化,寫道:「在南北朝內戰之後,武士階級的權力大力加強,對主要是貴族的文化開始有革新,作出自己的貢獻。武士文化在室町時代(1333—1573)達到了頂點。」又寫道:「禪宗與佛教其他宗派不同之處在它強調個人的修煉和守律。禪宗僧人和禪宗教義一起從中國帶回日本的宋代和元代的藝術,與崇拜比,更注重悟。禪宗這樣的新特性很容易為武士文化所採納。日本的武士文化在中國是不曾有過的。中國的宗教從來沒有形成過堅定的信仰或信念,例如,信佛而不懂佛,言道而不明道;神佛被視為保佑發家致富、功名成就、平安無事,甚至求得貴子的工具。保佑一方,就修廟塑像;不保佑擾拆廟毀像。所以禪宗在中國也沒有多大會政治文化影響。武土文化和禪宗都強烈地表現在劍道上,所以劍道的技術風格是拚命式的,兇狠殘暴。不但在日本中古時期的內戰中如此,在近代日本對外的侵略戰爭中,最典型的是侵略中國的戰爭中表現得尤其充分。2 中國劍術與日本劍道之比較技術風格不同中國劍術的巨大變革是從唐代開始的,劍作為作戰武器被刀代替,然而劍並末因之銷聲匿跡。劍從戰場上退出來,轉入更廣闊的大舞台——民間,所謂「江湖」。劍術的發展,不但沒有削弱,反而更具人民性,許多民間劍客把劍術鑽研習練得「爐火純青」,「出微入化」。中國劍術走了一條與日本劍道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國劍術的發展與道教思想和道士的實踐密個可分。道士雲游天下,是最不受約束的人,以「閑雲野鶴」稱之。古代道士幾乎都劍,所以中國劍術的風格是「閑雲野鶴」式的,瀟灑飄逸,變化多端,隨意性極大。而日本劍道則技術單調,古板,嚴格遵守若干固定程式,例如,每擊必雙手握劍(刀)高舉過頂(頭頂)。這是一個非常不利的程式。故,日本劍道表現得兇狠有餘而變化不足。抗日戰爭史上中國軍隊的大刀隊正是利用這點,在白刃戰中制勝的。中國士兵常利用口本士兵舉刀過頂的—瞬間擊殺之。3.技術含量的差別中國劍術有「十年磨一劍」的說法。這與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立於不敗之地」有關、與對手對敵要求有「十分取勝」的把握。這就要求劍術有極大的技術含量,不能練習二三年就深入不下去,沒什麼可練習的了。提倡練功,練功不練力,力也功中。這就是「內家劍法」。日本劍道是實用型技術,招法簡單無華,學習幾天就可以應用。提高靠實際格鬥經驗;訓練是重復少數的規范功作;取勝靠必勝、必死的心理素質、兇狠的招法、強大的力量和迅猛的速度。4.意志修養不同中國劍術的主導思想是以弱勝強,所以提倡「以柔克剛」,「無過不及」,「立於不敗之地而後求勝」,不硬拼。所以它的取勝在於頂住對方開始時的一系列強攻,不被打垮,從而勝券在握,即所渭「後發制人」。這都表現了中國劍術的民間特點。應該承認,這種劍法不適於打大仗、對大陣的沖鋒戰場。日本劍道,志在必勝、必死,全力決斗,有我無敵,甚至拼個兩敗俱傷,一旦強攻無效就—籌莫展,然而日本武士精神決決不坐以待斃,而是「困獸猶斗」。這是要認真對付的。我國的武術家,紛紛著書獻藝,提出武術克敵制勝的重大意義,倡導全民尚武精神。太極拳大師吳圖南先生,1936年在所著《太極劍》一書的自序中與道:「去冬,更本發揚光人之旨,繼成此《太極劍》一書。用贈國人,供諸同好!尤望舉國民眾,聞風興趙,大聲疾呼,加緊鍛煉。十年之後,若與世界列強,戰於疆場、雖我科學落後、火器不精,然而橫磨成師,大刀有隊,或可為救國雪恥之一助。倘能恢復吾國民族固有之精神;達到國際自由平等之地位;亦著者二十餘年提倡國術之志願成功矣夫!」當時中國軍旅不乏劍術大家,最著名者如李景林先生。中日兩軍內刃戰之事實證明,中國傳統武術對付日本劍道之劈刺是實用和有效的!劍道的致命弱點在於「過」,揚刀狠劈,不留餘地,被劈中者必身首異處;然而因其兇猛,暴露的破綻就多而大,一旦劈空,勢必用力過猛而無迴旋餘地,即「舊力已過,新力未生」,此必死之時也。這就是劍道可以被擊敗的根本原因。惜乎!我國今日「橫磨之「大刀之隊」安在?而日本之劍道猶存。本書就是帶著這個問題而編寫的,就筆者所知中國劍術之一鱗半爪,引發國人志士之奮發圖強,重新挖掘國之瑰寶——中國劍術之技擊,使中國劍術得以躋身世界技擊體育之林.大放光彩!
⑷ 日本刀 流派
摘錄了一部分,可以去參考資料的網址看看~
日本劍法的發端 有案可查的劍法中,最古老的是名叫中條一刀流的流派,由中條兵庫頭長秀(?-1348)創建,所以,中條長秀應算是最早創立流派的劍劍術家。之後沿著中條一刀流的劍術主張,產生了富田流、一刀流、北辰一刀流、無刀流等流派。
中條一刀流為開端的派系出現後,過了一個世紀,即15世紀前半葉,劍士飯條長威齋(1387~1488)創立了神道流,全名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從此發展出卜傳流、薩摩示源流、心形刀流等。 大約又過了半個世紀,陰流在劍術師愛洲移香齋(1452~1538)的手中降生了。(這時已進入戰車時代,有一種說法,陰流是天上的神(指鵜戶明神)為這個血腥的時代而教給世人的珍貴殺人技。)眾生周知,這以後很快便產生出新陰流、柳生新陰流、直心影流許許多多的「新陰流」,而形成一個龐在的派系。 注意一下這三大派系的時代背景,不難看出劍法流派的誕生、發展和成熟,正是從南北朝到戰國時代的亂世。在戰亂中,「活下來」比任何嚴酷的修行都還要有效地刺激武士們大幅度提升實。因此,劍法的飛速進化是很自然的。 初期劍術的核心,便是「一擊必殺」。在戰場上,斬系或被斬殺都是在一瞬間便會決定,所以,最初的一擊通常也是最後一擊。而「一擊決勝負」的思想下,就要求劍士必須做到能迅速集中精神,准確地對放手的破綻進行會心一擊。 以後的300年間,基於以上理論而總結出的「在被斬之前斬系列手」這句話,成為所有流派的座右銘,書寫出血腥的劍士歷史。
二、前大江戶劍術時代
一之太刀R26;鹿島新當流 新當流開山祖師是冢原卜傳(1489—1571)他將冢原家家傳的大刀術與長威齋的神道流融合而創鹿島新當流。 流派的特徵很單純,是講究純粹的「一擊必殺」的刀法。卜傳——生與人真劍決勝負19次,上陣39次,從未有過敗績,並擔任當時的大將軍足利義輝的劍術老師。 小太刀之利R26;富田流 富因流是由出身自中條流的富田九郎左衛1—長家所創的劍術,流派的名人有富田勢源(1519—?)及勢源弟弟的女婿越後守重政等。 富田流是使用小大刀的流派,小太刀的規格lL正式的長刀要短近一半,但正是因為它的「短」在戰斗個可以發揮出靈活、快速等優勢。 史上最大的派系R26;新陰流 著名的新陰流,是從移香齋的陰流發展而來的,故此得名。同時「新」字的發音(日文中「新」字與中文讀法相同),尚有「心」、「神」、「真」等同音字,因此也有「真心新陰流」的說法。
柳生石舟齋(1527—1606),曾在三好長慶及織田信長手下仕官,後託病引退,得到信綱的傳授,並融合新當流與一刀流,創立名叫「柳生新陰流」的技法。其真髓在於空手制住對方的利劍。 「無刀取」。石舟齋之後,他的第五子但馬守宗鉅(柳生十兵衛之父,1571—1646)及長子的兒子兵庫助利嚴(1579。1650)兩人各自作為江戶柳生與尾張柳生輔佐德川幕府,並在以後幾世紀間,保持著受人敬重、維護太平盛世的劍士一族的形象。 神谷傳信齋(1582—1668),年輕時名丈左衛門,武藝得自信綱的徒孫小笠原源信齋,並且是將「真心陰流」確立的重要人物。但他的光輝一直被繁榮的柳生一族所掩蓋,直到二個半世紀後,當日本再次發生動盪,從真心陰流開始不斷出現強悍的超劍士,這是後話劍術時代。
⑸ 日本的劍道和西洋的擊劍哪個實戰性強
那麼你先要理解劍的3種進化模式 分別是中國劍寓意是劍走偏鋒以奇制勝 日本劍寓意力劈山河
以求一擊必殺 歐洲劍(刺劍)寓意以快制勝以求一點突破 3種劍的特點造成了3種劍道的不同 所以沒什麼優劣之分 也各有缺點 日本劍的缺點是 那一把根本沒法硬砍得刀去砍 這是一個很坑爹的問題 真正地日本刀是不可以對刀的 應為他的很脆很容易斷的 你想一下就知道日本刀要快又要鋒利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天下名刀還是可以喝別人對砍的··不過一般的情況下 日本刀對刀是很容易崩刃的 所以日本劍道拿竹刀是坑你的··實際上一對刀 就會斷的·如果你不信你可以想下普通人都能打30~40KG的力量 2個人接近80KG的力打到哪薄薄的劍刃上不斷算好(可能你有疑問是可能1次對刀到不斷 多打幾次就什麼都斷了) 所以他是坑你的··日本劍道有些地方時不合理的··高手對決是把刀的兩面和對方碰撞的所以是非常難看和別扭的事情··· 所以你看的是日本劍道表演 而非日本真劍道 說白了就SHOW··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所以日本劍道不算最強 看過日本刀劍道各派之間的對決最後贏的是 小太刀(日本的短劍哦) 坑把呵呵 還有日本刀是很別扭的東西因為說白了劍的主要殺傷力是刺劈為輔 但日本刀非刀非劍 說刀他的刀背太短容易斷(刀背厚的叫斧) 說劍他有不太能刺 非主流哦 所以你說強呢他有不是很強說弱呢又不好說 就是蛋疼啊··日本刀除了華美的造型外找不到什麼特點 =。= 劈砍比不過大刀的能力 就不說什麼偃月刀了 又不能能刺(在兵器中刺得威力是最大的因為大多是有甲的劈砍的傷害是有限的) 所以結論是日本刀的出現只不過是因為當時他們的輕足是用長矛的 近身能力很差 又沒有其他剋制長矛中型決戰武器 所以日本刀就被神化了··日本劍道也被神化了 說白了就是一種中型偏向與劈的普通兵器之一 兵器特點就決定了他的技術的極限 所以他只不過是比較華美 擊劍他的傷害是最大的 你看擊劍比賽沒得一分就是他要死一次(不是即時死亡的那種) 就算刺中了手腳會流血和降低移動手的動作就沒那麼靈敏 那麼下一刺就要你的頭和軀干咯 呵呵不是為什麼日本的戰國最強是用矛(蜻蜓徹)的日本刀一般沒事才用用 有事還是那小太刀安全點 近身一刺就掛了 妥妥的 所以別被日本劍道所坑了 都是假的··騙人的 人家只不過要有人想去做武士 就像歐洲人要別人想去做騎士一樣 就好宗教一樣的要人去信他而已 中國刀劍就不一樣都是玩玩的可學可不學 所以日本劍道基本都是誇大的成分比較多 實戰 一般一般而已 別聽他們胡吹啦 你可以實戰一下 擊劍是貴族玩意 但是實戰的樣子擊劍沒那麼柔的 而且是帶盾的 戰法把細劍隱藏在盾後 想蛇一樣出擊 一咬就一口血 奸笑ING 個人認為最強是這樣 單挑 帶盾的最強 因為你往往是看不到對方武器的 很難應對的 壓縮你的反應時間就是最實際的作戰方案 越簡單的東西越實際 這就是你所謂的實戰型 帶盾單手劍系武器 殺敵方式為刺 毫不花俏 所以上至將軍下至步兵基本用的是矛 因為簡單 威力大 就一個動作刺 也就是所弩是實戰最強的 槍也是 動作越小 威力一般就是 就最強武器 還有實戰是需要的不是大師級劍術而是大師級鐵匠做的盔甲 和幸運值 其他都是浮雲 因為實戰重來都是不公平的 10個打1個還是用長矛就算你超神也得打你打到超鬼
⑹ 中國的劍法特點與日本刀法和歐洲劍術的區別
日本刀只有九種基本斬擊,講求的是簡潔;
歐洲劍術,特別是騎士劍,是以刺擊為主,劈砍為輔,主要是為了在馬上輔助攻擊,步兵的話大都使用重武器;
中國劍術以輕靈為主,劍術以美觀為最大特點……
補充:
第一位朋友說得沒錯,九種基本斬擊確實是在《浪客劍心》中有比較形象的描述,唐竹、袈裟斬、逆袈裟、左雉、右雉、左切上、右切上、逆風、刺突,各種日本古劍派都是以這九種斬擊為基礎,而武士刀本身也配合這些斬擊方式進行了相應改變。比如,長度變短,刀身變直,這些都是為了配合地面作戰,而不是馬上作戰所進行的修改。再具體一點,薩摩示現流就是以袈裟斬和逆袈裟兩種斬擊為基礎,將多餘的動作完全剔出後誕生的;居合劍術就是以左雉或右雉為基礎,輔助二段變形技所誕生的。
歐洲嚴格意義上來說根本沒有劍術,所謂的刺擊斜劈都是仗著力氣,絲毫沒有美感可言。
中國劍術就像上邊說得那樣,自從發現刀比較實用以後,劍術的最大功效已經轉為娛樂祭祀,比如當初劉備就跟孫尚香舞得不亦樂乎……
⑺ 日本劍道起源
本劍道起源:一、劍道的開端日本自古就有刀劍使用,有許多武器之中,刀劍因有其兩種意義,而被特別重視,其一是刀劍本身為武器中的靈魂,不論作為防禦或攻擊,刀劍都是必要的用具。由於是戰斗不可或缺的東西,其使用方法自古以來就有各種研究。隨著使用方法的變化,刀劍的製作也隨之改變,從刀劍的歷史來看是顯著的事實。刀劍另一種意義是如同祈禱、祭祀、神佑等的象徵性效用。研究古代神話和傳說就不難了解。作為三種神器(帝位的象徵,歷代日本皇帝繼承的三種寶物)之一,如有祈願或還願及奉獻刀劍於神前,以及將軍的任命也賜予寶劍等等來看都是這種意義的確證。日本刀演變成近代的型態之前,古代日本大都使用中國式刀劍。公元第十世紀,日本歷史是貴族中心的政治。政治紛亂,於是地方土豪為了保護土地不得不聚眾習武,武士於焉誕生。武士遂致力於刀法、劍法的改進,由於中國式劍法改變為日本式劍法。安平時代中期至末期的前九年、後三年之役,以及保元賓士之亂,增加實戰經驗之後,形成了日本獨有的劍法。即今天日本劍道的基礎。這些歷史也影響刀劍的製作,先前的平造形、直刀形中國式刀劍,由於有棱線或帶彎曲的日本式刀劍取代。到平安時代中期以後已成為純粹的日本刀。古代刀劍的稱謂大和時代稱為<多知加伎>或<多知宇知>。奈良時代採用擊劍的字眼,但發音仍為<多知宇知>或稱做<平法>。在安平時代則稱為<太刀打>。
⑻ 我想知道日本的劍道有什麼實戰作用和價值。
首先應該明白,究竟什麼是所謂的實戰。
真正的實戰,背後拍磚頭,丟折凳,扔沙子,踢下體,抓眼睛,打電話叫兄弟,看你拿真刀就打電話報警……這就是實戰。 一定要把武術往實戰上扯,實在是非常蛋疼。別說是劍道,就算什麼太極拳太極劍獨孤九劍都一樣蛋疼。
但是,如果苦練劍道很多年,面對一個沒練過武術,又是正大光明和你對抗的敵人,那我敢說,苦練過武術的人,肯定贏的機會大——如果你有個木刀棍子的在手,贏面就更大了,即使你沒武器,長期練習練出來的反應力,也能提升你的勝率。
看過精武門的人應該知道,船越先生說的話——要擊倒一個人,最好的方法是手槍,而武術的目的,並不是爭勇鬥狠,而是追求自身的極限。
日本更是發展出了武道的說法,現代劍道的意義並非是殺人,而是磨練自己的技藝,得到心境上的提高,完善自己的人格——這就是武道,劍道的價值所在。
日本劍法也好,中國劍法也好,還是一句話,不是武術強,而是練武的人強,沒有天下無敵的武術,也沒有天下無敵的武者。
日本不但經濟發達,文化同樣發達,古代傳承下來的技藝很多都在延續。日本到處有劍道館,空手道館,日本學生幾乎100%都練過劍道或者空手道。 而我國不但在經濟上落後,連文化上也很落後,你的城市裡有幾個專業教太極劍的館子呢?就算有,又有多少有穿護具的實戰?又有多少正規的賽事?就算有正規賽事,中國人又有幾個正兒八經練過幾年傳統武術的?
⑼ 日本的劍道的流派到底是多少種
一、日本劍道有案可查的最古老的流派是名叫中條一刀流的流派
由中條兵庫頭長秀(?—1348)創建,所以,中條長秀應算是最早創立流派的劍術家。之後沿著中條一刀流的劍術主張,產生了富田流、一刀流、北辰一刀流、無刀流等流派。中條一刀流為開端的派系出現後,過了一個多世紀,即15世紀前半葉,劍士飯條長威(1387—1488)創立了神道流,全然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從此發展出卜傳流、薩摩示源流、心形刀流等。大約又過了半個世紀,陰流在劍術師愛洲移香齋(1452—1538)的手中降生了。(這時已進入戰國時代,有一種說法,陰流是天上的神(指鵜戶明神)為這個血腥的時代而教給世人的珍貴殺人技。)眾所周知,這以後很快便產生出新陰流、柳生新陰流、、直心影流等許許多多的「新陰流」,而形成一個龐大的派系。注意一下這三大派系的時代背景,不難看出劍法流派的誕生、發展和成熟,正是從南北朝到戰國時代的亂世。在戰亂中,「活下來」比任何嚴酷的修行都還要有效地刺激武士們大幅度提升實力。因此,劍法的飛速進化是很自然的。初期劍術的核心,便是「一擊必殺」。在戰場上,斬殺或被斬殺都是在一瞬間便會決定,所以,最初的一擊通常也是最後一擊。而在「一擊決勝負」的思想下,就要求劍士必須做到能迅速集中精神,准確的對敵手的破綻進行會心一擊。以後的300年間,基於以上理論而總結出的「在被斬前斬殺對手」這句話,成為所有流派的座右銘,書寫出血腥的劍士歷史。
二、前大江戶劍術時代
一之太刀-鹿島新當流
新當流的開山祖師是冢原卜傳(1489—1571),他將冢原家家傳的太刀術與長威齋的神道流融合而創鹿島新當流。
流派的特徵很單純,是講究純粹的「一擊必殺」的刀法。卜傳一生與人真劍決勝負19次,上陣39次,從未有過敗績,並擔任當時的大將軍足利義輝的劍術老師。
小太刀之利-富田流
富田流是由出身自中條流的富田九郎左衛門長家所創的劍術,流派的名人有富田勢源(1519—?)及勢源弟弟的女婿越後守重政等。富田流是使用小太刀的流派,小太刀的規格比正式的長刀要短近一半,但正是因為它的「短」在戰斗中可以發揮出靈活、快捷的優勢。
史上最大的派系-新陰流
著名的新陰流,是從移香齋的陰流發展而來的,故此得名。同時「新」字的發音(日文中「新」字與中文讀法相同),尚有「心」、「神」、「真」等同音字,因此也有「真心新陰流」的說法。
開山祖師上泉伊勢守信綱(生卒年不詳),年輕時曾是上杉謙信家著名槍術師,上杉滅亡後終生不仕,武田信玄曾邀請他亦被拒絕,在以後的生涯中,他研究劍法,開創了新陰流。
新陰流在劍術歷史上,應該說是有著積極作用的,首先是它採用竹刀作對戰練習,這在當時是空前的,到少在安全系數上,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傷害。
另外,新陰流最初確定了實力的等級方式「初級→上級→免許皆傳」,用竹刀練習提高實力,再逐步傳授更高的技巧,……等等,完成了沿用至今的一整套劍術修業系統。
「怎樣避免被斬而斬掉對手?」信綱的回答是:「合理的鍛煉便是全部。」
在這種合理化、普及化的制度和方法確立後,新陰流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起來,也出現了許多青出於藍的分支。
在這里,不可不提的至少有兩個重要人物,他們是柳生石舟齋與神谷傳信齋。
柳生石舟齋(1527—1606),曾在三好長慶及織田信長手下仕官,後託病引退,得到了信綱的傳授,並融合新當流與一刀流,創立名叫「柳生新陰流」的技法。其真髓在手於空手制住對主的利劍的「無刀取」。石舟齋之後,他的第五子但馬守宗鉅(柳生十兵衛之父,1571—1606)及長子的兒子兵庫助利嚴(1579—1650)兩人各自作為江戶柳生與尾張柳生輔佐德川幕府,並在以後幾世紀間,保持著受人敬重、維護太平盛世的劍士一族的形象。
神谷傳信齋(1582—1668),年輕時名丈左衛門,武藝得自信綱的徒孫小笠原源信齋,並且是將「真心陰流」確立的重要人物。但他的光輝一直被繁榮的柳生一族所掩蓋,直到兩個半世紀後,當日本再次發生動盪,從真心陰流開始不斷出現強悍的超劍士,這是後語了。
人類的劍術-一刀流
源於名叫伊藤一刀齋的男子,詳情不明,年輕時名叫伊藤景久。師傅是富田流的弟子,名叫鍾卷自齋。與其他眾多名劍士相比,一刀齋有很多特別之處。他曾在醉卧時被仇人偷去愛刀,在拚命逃跑時仍多次嘗試將刀奪回來。由伊藤一刀流,發展出許多一刀流派,有小野派一刀流、古藤田流、水戶一刀流及溝口一刀流等。
三、 後大江戶劍術時代
最強無敵-薩摩示源流
這是東西方歷史上以前都不曾存在過的特異劍法流派,開創者是神道流出身的東鄉肥前守重位(1561—1643)。
薩摩示源流的戰法,是與敵人交手時,先將劍高舉在自己的右肩上方,再向左下猛烈揮動劈,對手如何攻擊完全不與理會;若對攻,示源流佔有壓倒性的力量與速度;若架隔,示源流會一氣將對方的武器擊下!實際上,幕末時期薩摩與幕府軍的戰斗中幕府的兵士有很多都是因擋架不住,自己的刀被對方的攻擊反彈向頭部而敗北的。
所以,薩摩示源流可以看作一種豬突猛進、無法抵擋的劍法。
新思想-林崎流拔刀術與田宮流居合術
林崎流,全名林崎明神夢想流拔刀術,開創者林崎甚助(1547—161?),他是既無道場也沒有妻兒,終生流浪、修行的迷之劍士。
林崎甚助使用柄部及刀刃較普通尺寸長的多的大刀,其有利點是在斬出一劍做圓形運動時,因長度增加,劍尖部分的速度及攻擊力也會相當驚人。但是,使用時對於體力的消耗及種種不便也應運而生,因此,產生了拔刀與攻擊一體的技巧,這就是拔刀術。
林崎甚助以他獨特的理論,強悍的實力而名氣大噪,弟子也遍及全國,其中名劍士大量涌現,田宮平兵衛便是代表性的傑出人物之一。
田宮平兵衛(生卒年不詳),生活在戰國末期,將迎來太平之世的歲月,而為實戰服務的拔刀術,也有必要進行變為和平時期劍術的蛻變。平兵衛經過反復探索,總結出了發源於拔刀術,但一對一較量時會更有效的居合術。
有名之無名-二天一流與嚴流
不用介紹,後到標題便可想到這是那時代兩大劍豪:宮本武藏(1584—1654)與佐佐木小次郎(15??—1612)各自創立的流派,但雖然劍士很有名,流派的內容卻無人知曉。
宮本武藏原名新免武藏,在二天一流兵法中的正式名稱是新免武藏玄信。但宮本武藏這個名字更為人們所熟知。天正十二年(1584年),宮本武藏出生於岡山縣英田郡大原町宮本。年少時跟父親新免無二齋學習當理流兵法。從十三歲與新當流有馬喜兵衛比武開始,直到二十八歲,這期間與其他流派比武六十餘次,據說一次都未敗過。武藏二十九歲時在嚴流島跟當時名滿天下的劍士佐佐木小次郎決斗,用自製的四尺二寸長的木刀將小次郎斬於劍下,一戰成名。在二十餘歲時,武藏便以 「圓明一流」自成一派。並於慶長十年(1605年)寫成劍術書《兵道鏡》。但他對自己的劍術始終不滿意,認為沒有達到極境。三十歲後,武藏繼續修業,終於在自己五十歲左右練成了使用大小兩刀(即一之太刀與二之太刀)的劍術。這就是著名的「二天一流」。武藏五十七歲時,即寬永十七年(1640年),得熊本藩(今熊本縣)藩主細川越中守忠利邀請,在當地正式教導劍術。在以後的歲月里,武藏寫成了《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條》以及《五輪書》,合稱為" 兵法二天一流三兵書"。
正保二年(1645年),宮本武藏去世,終年六十二歲。二天一流中所謂「二天」就是指「二天曬日」(「曬」同「曬」,《五方之太刀道序》)之意,指的是太陽和月亮:即陰與陽,也就是象徵對立的事物。世界一切都是由相對事物組成,由這些相對事物相互浸透而使所有事物發展統一,產生新的事物。二刀的技法簡單的講就是統一左右兩手上大小二刀的動作,由此達到戰勝對手這一目的。由這對立的二極升華統一而發展這個事實,不但是劍術,甚至是"世界之理"(武藏書狀),因此命名為「兵法二天一流。
小次郎是由鍾卷自齋處學習富田流劍術而出身.佐佐木嚴流創始人。與出身於並不富裕的家庭的武藏相比,小次郎則是在擁護和贊揚的光環的環繞中成長起來的。但是,跟那些平庸的紈絝子弟不同,小次郎絕對是一個劍術奇材。雖然曾經跟隨鍾卷自齋學習過富田流的小太刀技法,但小次郎自己所創立的嚴流,使用的卻是比小太刀長得多的太刀。小次郎的愛刀「長光」便是長達三尺二寸的長刀,而小次郎的絕技「燕返」,更是能夠將長刀之利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招式。可是,即使是這樣的小次郎,卻連「燕返」都沒有使出就敗在了宮本武藏的劍下。跟武藏決斗時的小次郎,無法發揮自己刀長的優勢,因為武藏在決斗之前,特意製作了一把木刀,刀的長度是四尺二寸,比小次郎的「長光」長了整整一尺。
因為小次郎在決斗之前並未將絕技「燕返」傳給弟子,這一招便從此失傳。或許從《侍魂》里右京的必殺技之一「秘劍•燕返」中,可以領略到一點小次郎「燕返」 的風采(不知道是否真的能劃出一隻火鳥來……)。所以加入大部分自己的思想而構成嚴流劍術的。其中最著名的是被稱作「燕返」的技巧,但亦沒有流傳下來。
恐怖的同歸於盡思想-無住心劍流
在小說和劇作中出現得不多,但其實是不遜於薩摩示源流的凌厲劍法。
開山祖名叫針谷夕雲(1592—1662),是上野國人,俗名五郎右衛門。他是學習新陰流而出生的,師傅是著名的小笠原源信齋。
無住心劍流又有「夕雲流」及「破想流」的別名。
夕雲流的理論,並不是簡單的「戰平」或「同歸於盡」,而是指「在對手強得無法命中時」,為了流派的驕傲,對其它任何流派都至少要同歸於盡,而絕不能敗北。或者同歸於盡,或者勝利,在兩者中二選一,絕沒有失敗一途。但這種思想除了在江戶時代,是沒有大市場的。
無住心劍流,是為江戶時代而生的,空前絕後的流派。
流派的總合-井蛙流平法
不言而喻,「井蛙」這一名稱有著「井底之蛙無從知曉大海」的意思。而這一流派,正是抱著這一思想去最大限度吸收別派精義而誕生的。
其代表性的創始人,是深尾角馬道義(1631—1682),他從父親那一代學到丹石流劍法,並加入了新當流、富田流、新陰流的技巧,再綜合修習松本流、去水流、東軍流、體舍流、念阿彌流、岩流各派技法並發揚光大。
與之相匹敵的,可以說是三浦源右衛門政為(1645—1709)的無眼流(其人得到一刀、卜傳、富田、新陰、吉岡等十八個流派的免許皆傳的評價,也是一位不世出的習劍天才)。
驚人的劍流-二階堂平法
在本文中介紹的流程中,這是最最特別的一種。不過,稱之為劍法恐怕不大合適。
正式完成這種「術」的人,是著名的松山主水大吉(?—1635),他曾一生四次試圖狙殺宮本武藏未果,但本人亦是相當了不起的忍法劍士。
主水大吉的祖父,是竹中半兵衛的異父同母兄弟,而松山一族過去曾追隨加藤清正,到主水這一代清正投入細川家,松山主水大吉亦出仕在細川家。
松山家代代相傳的「二階堂之兵法」,是由二階堂氏首創的,它與劍術祖師級的中條流也有關系,有一種說法這是中條兵庫頭與僧侶慈彥共同開發的,已進入傳說的領域。
二階堂平法,其實是以牽制和束縛對方為主的技巧,尤其它修煉到最高境界時能使用的「心之一法」,更是一種讓人駭異的技法。
在記載中,細川忠利出府時,剛剛登上江戶城頭,城門前已有各地諸侯殺到,而這時松山主水站到細川家的行列最前,不知用什麼方法,瞬間「以目光」令各隊伍中為首的武士失去戰意,而細川的軍旅,安然通過龐大的封鎖……
以上是加入了傳奇色彩的記錄。但主水在武士對決中確實曾應用使對手無法行動的能力,就算拔出刀也沒法發出殺招的威力。抑制對手力量的主水,便在這時散發出凌厲的殺氣,壓倒的姿態斬掉對手。
主水以後,繼承二階堂平法的人名叫村上吉之丞,再往下到了兒子那一代便失傳了。但這門詭異的、糅合催眠術、忍術與刀術的武藝,在小說、GAME等領域一再被重視。
復仇的劍術-荒木流
日本三大復仇者之一,荒木又右衛門(1598—1638)的獨創流派。
荒木流來歷不詳,一說荒木曾在柳生十兵衛處學習劍技。
結束「36人斬」而完成復仇的又右衛門,本應作為一大流派的宗主而活躍,但很可惜,之後不久便病亡了(雖有傳說五年後仍有人見過他)。因此,荒木流也是絕傳的流派,其真正的精義也成了一個謎。
劍士一族-心形刀流
最古老劍派的一支,香取神道流中誕生的新流派,創始人是伊庭水軒秀明(1649—1713)。
「心」字的含義,代表這是一個典型的自修劍法流派。在這一流派中,於動亂的幕末期,產生眾多著名劍士。其中有被稱為天才的獨臂劍士「小天狗」伊庭八郎(1843—1869),及中興心形刀流的軍兵衛秀業(1810—1858),以及在海軍學校任劍道教官的軍兵衛秀俊(1813—1886)等。伊庭一族在歷史上,是可與柳生並列為劍士代表的名門。
新古典派-神道無念流
那是在1707年富士山噴火後誕生的,由原一遠流,亦稱無念流的弟子福井兵衛門嘉平創立。
因為福井得到了謎之老人傳授的秘劍「飯鋼」,故將老人尊為神而改名神道無念流。在江戶後期,被稱為「最古老而又最新的劍法」。
四、血肉與硝煙的幕末時代
「技」之北辰一刀流
由千葉周作(1794—1855)創立的流派。與劍聖上泉伊勢守相似,改良了竹刀及防具,並使練習方式更加合理化。說創始了近代劍法也並不過份。在這一族中,相繼涌現優秀的人才。周作的次子榮二郎、有「小千葉」之稱的弟弟定吉、及其子重太郎均是佼佼者。而重太郎的妹夫,著名的志士坂本龍馬(1825— 1867)更是北辰一刀流的傑出代表人物。以他為首,新撰組的軍師清河入郎正明(1830—1867)、伊藤甲子太郎武明(1835—1867),還有將西鄉與勝會談後從江戶戰火中救出的劍聖山岡鐵舟(1836—1888)等,均是超一流的北辰派劍士。
另外,赤胴鈴之助也是千葉周作的弟子。
「力」之齋藤派無念流
與千葉的「技」相對的,是「力」之齋藤,代表人物是出自神道無念流的齋藤彌九郎善道(1798—1871)。
從善道開始,他的兒子新太郎龍善(1828—1888)、桂小五郎(即木戶孝允,1833—1872)、明治劍道三長老之一的根岸信五郎(1844— 1913),率領奇兵隊的高彬晉作(1839—1867),還有更著名的總理大臣伊藤博文(1841—1909)等等,以及渡邊華山、佐久間象山、吉田松等,都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不僅是力量,實際上需要更強的頭腦與精神,才可稱為齋藤派無念流的達人。
「位」之鏡心明智流
「位」的意思,指姿勢、形態的端正與優美。
初代由桃井八郎左衛門創立鏡心時智流(是富田流的一刀流為核心,與柳生、堀內流混合而成)。但將其真正發揚光大的人,是四代目的桃井春藏直正(1826—1885)。真正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他27歲就成為四代目的繼承人,並且在慶應年間,但任幕府講武所的教授。
在這一流派中,出現了許多明治時期的活躍人物,有警視廳的劍術教師上田馬之助(1832—?)、「殺手」岡田以藏(1836—1865)、土佐鄞王志士武市半平太等等。
一刀正傳無刀流
出自北辰一刀流派,代表人物——山岡鐵舟(1836—1888)、籠手安定(1840—1900)。
天然理心流
代表人物——新撰組的近藤勇(1834—1868),土方歲三(1835—1869)、沖田總司(18??—1868)等。
示源流
代表人物——劍聖男谷精一郎(1798—1864)、勝海舟(1823—1899)、天野八郎(1831—1868)、主持明治擊劍會的神原健吉(1830—1894)、明治三長老之一的得能關四郎(1842—1908)等。
直心影流
代表人物——以暗殺井伊大老而著名的有村次左衛門(1838—1860)、中村半次郎(1838—1860)等。
大石真影流
代表人物——大石進
江戶三大道場1--北辰一刀流
北辰一刀流是江戶時代末期很流行的劍術流派。其創始人為千葉周作成政(1794-1855)。
周作出生於陸前栗原郡花山村,是三兄弟中的次男。其祖父千葉吉之丞常成原為磐城國相馬藩北辰夢想流劍術師范,後移居到陸前國栗原郡花山村居住。周作少時隨父親千葉幸右衛門練習北辰夢想流劍術,以後作為淺利又七郎義信的養子,到下總松戶跟隨淺利又七郎和中西忠兵衛學習一刀流劍法。後來將自己所學劍術糅合起來,創立了北辰一刀流,並在江戶日本橋設立了劍術道場玄武館,與鏡心明智流的士學館、神道無念流的練兵館合稱「江戶三大道場」。玄武館後來遷往神田玉池。
北辰一刀流認為劍道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在真劍勝負盛行的江戶末期,北辰一刀流改良了使用竹刀跟護具的練習方法,對現代日本劍道有較大的影響。
北辰一刀流可謂人才輩出的門派。周作之弟千葉定吉政道(?-1879)、周作之次男千葉榮次郎、定吉之長男千葉重太郎均為振興北辰一刀流做出巨大貢獻。其中千葉定吉在江戶桶町開設了一戶劍術道場,為跟玄武館相區別,被稱為「小千葉道場」,土佐勤王志士坂本龍馬即是這家道場的弟子。龍馬曾說道:「小千葉道場是我的第二個家」。除坂本龍馬外,幕末很多名人劍士,比如新撰組的伊東甲子太郎、山南敬助、清河八郎等等都出自北辰一刀流。
附 幕末北辰一刀流劍士名錄:
千葉家
流祖:千葉周作成政
周作之弟千葉定吉政道
周作次男千葉榮次郎、三男千葉道三郎
定吉長男千葉重太郎、次男千葉東一郎、長女千葉佐那、次女千葉里幾、三女千葉幾久
非千葉家
伊東甲子太郎、井上八郎延陵、奧田松五郎、海保帆平、清河八郎、坂本龍馬、真田范之介、下江秀太郎、庄司弁吉、冢田孔平、丹羽精藏、森要藏、稻垣定之助、山南敬助、藤堂平助、服部武藏 等 。
劍道.江戶三大道場2--鏡心明智流
鏡心明智流,也作鏡新明智流,是一種講求動作的「位」,即姿勢、形態,藝術性與實用性並重,更偏向於藝術性的劍術。其道場位於江戶南八丁堀,名為士學館。流派代表人物為桃井春藏直正。
桃井春藏直正為駿州沼津藩士田中重郎左衛門豐秋的次男,出生於文政八年。本名為田中左右八郎堪助。天保九年,十四歲時來到江戶,於鏡心明智流桃井道場修行劍術,當時的道場師范為桃井春藏直雄。十七歲時,娶直雄次女為妻,入贅桃井家,繼承春藏之名,改名為桃井春藏直正。嘉永二年,春藏直正以二十五歲取得皆傳稱號,並繼承鏡心明智流宗家,為四代目師范。
據天保時代《新撰武術流祖錄》記載,鏡心明智流始祖是安永年間(1772-1781)人,名為桃井八郎左衛門。這位桃井八郎本來出仕柳澤家,後來離開主家開始自己的武藝修行,精通各種武藝。藝成之後,創立鏡心明智流,並於江戶開創桃井道場。
桃井道場代代都是由兒子繼承。比較特殊的是四代目桃井春藏直正,是作為桃井家入贅的女婿以及養子的身份繼承士學館道場的。春藏直正擔任師范時,鏡心明智流迎來了鼎盛時期。桃井道場士學館與千葉周作的玄武館(北辰一刀流)、齋藤彌九郎的練兵館(神道無念流)三雄並立,稱為「江戶三大道場」。三大流派的劍術相比,有「技之千葉」、「力之齋藤」、「位之桃井」的說法。
跟北辰一刀流講究劍技、於攻防之中體現藝術性不同,鏡心明智流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一個「位」字上,即講求形態、姿勢的優美和瀟灑。據說桃井春藏直正本身就是一位美男子(劍豪中的美男子好象還真不少……),因此鏡心明智流的「位」被他發揮到了極致。但是,在幕末這個動盪的時代,光講求藝術性的劍法是無立足之地的。因此,在實用性方面,鏡心明智流也不輸於人。被稱為「劊子手以藏」的岡田以藏,以及土佐藩士武市半平太瑞山也是鏡心明智流的高手。
附 幕末鏡心明智流劍士名錄:
桃井道場師范 三代目桃井春藏直雄、四代目桃井春藏直正
土佐藩 岡田以藏、武市半平太瑞山
佐倉藩 逸見宗助
其他 田口永八朗 等。
劍道.江戶三大道場3--神道無念流
神道無念流是下野國人福井平右衛門於天明年中(1781-1789)創立的劍術流派。
平右衛門最初是學習一円流劍法。傳說他在修行回國途中,參拜信州稻綱權現,並於參拜時突然頓悟,從而創立了新的劍術。因為是在萬念俱空的冥想下,由於神的權現而突然悟得的劍法,因此叫做神道無念流。
在平右衛門的弟子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戶賀崎熊太郎。在劍術有所成後,熊太郎在江戶開設了戶賀崎道場。號稱神道無念流最強劍士的岡田十松便是戶賀崎道場弟子,並在這里取得了師范代稱號。之後,岡田十松從戶賀崎道場獨立,在江戶開設了擊劍館道場。幕末神道無念流的代表人物齋藤彌九郎即是岡田十松的弟子,彌九郎與同門鈴木斧八郎並稱為擊劍館最傑出的門人。
齋藤彌九郎於寬政十年一月十三日出生於越中冰見郡佛生村齋藤信道家,是家中之長男。大名善道,號篤信齋。十五歲來到江戶,入岡田十松神道無念流擊劍館道場修習劍術,不久取得師范代的稱號。
文政九年,在同門江川坦庵的幫助下,彌九郎在江戶飯田町俎橋開設劍術道場--練兵館。天保九年,由於遭受火災,練兵館遷往九段坂上三番町。
在當時江戶的劍術界,有「技之千葉、位之桃井、力之齋藤」的說法。跟同為江戶三大道場的玄武館(千葉周作 北辰一刀流)、士學館(桃井春藏鏡心明智流)的劍術相比,練兵館的神道無念流更注重格鬥時的實用性和壓倒對方的氣勢與力量。因為齋藤彌九郎的劍術將神道無念流的精髓--「力」發揮得比同流派其他支流還要淋漓盡致,因此練兵館的神道無念流劍術又被稱為「齋藤派無念流」。
在幕末,神道無念流是一個影響力很大,門人弟子眾多的劍術流派。有很多名人劍客出自神道無念流,其中包括維新三傑之一--長州藩桂小五郎。此外,新撰組二番隊長永倉新八,新撰組前局長芹澤鴨也出自神道無念流。
附 幕末神道無念流劍士名錄:
齋藤家
齋藤彌九郎
彌九郎長男齋藤新太郎
彌九郎三男齋藤歡之助
其它
桂小五郎、岡田帶刀(岡田十松利敦)、藤田東湖、武田耕雲齋、江川太郎左衛門、渡邊華山、永倉新八、芹澤鴨、新見錦、平山五郎、平間重助、太田市之進、戶賀崎芳榮、金子健四郎、中村萬五郎、原保太郎、宮本左一郎、百合元升三、橫倉喜三次 等 。
劍道--柳生新陰流
陰流,由戰國初期劍士愛洲移香齋創立。後來的上泉伊勢守信綱在陰流的基礎上開創了新陰流。與以前的劍法的真劍決勝相比,新陰流在練習時採用竹刀,從而避免了無謂的傷害。此外,新陰流最先確立了「初級→上級→免許皆傳」的劍術等級方式,後來的等級制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成的。
上泉信綱創立了新陰流,而將新陰流劍技發揚光大的,則是上泉信綱的弟子柳生石舟齋宗嚴。
柳生家是大和的豪族,柳生宗嚴曾先後仕官於三好長慶及織田信長,後託病辭官而潛心研究劍法。在得到上泉信綱的傳授後,將鹿島新當流與戶田一刀流融合於新陰流劍技中,創立了新陰流的最大的一個分支--柳生新陰流。此後宗嚴之子柳生宗矩及宗矩之子柳生三嚴(柳生十兵衛)將柳生新陰流加以不斷發展和完善,使柳生新陰流成為江戶時代最大的劍術流派之一。柳生宗嚴、柳生宗矩及柳生十兵衛三人則成為戰國末期至江戶初期著名的三劍士,人稱「柳生三天狗」。
柳生家傳兵法書(即劍術書)有《殺人刀》、《活人劍》、《無刀之卷》,以及後來由十兵衛撰寫的《月之抄》。柳生新陰流的真髓在於「無刀取」,即以空手制住對手。與有些流派相比,柳生新陰流不贊成以殺戮來磨煉劍技。在《活人劍》及《無刀之卷》中,都體現了柳生「無刀取」的意義: 「不殺人,我們以不被殺為勝。」
附 資料:
柳生新陰流--資料(一)
陰流派系圖
第一代 愛洲移香齋 --愛洲陰流
第二代 上泉伊勢守信綱--新陰流或神陰流
第三代 上泉常陸介秀胤--上泉流軍法
上泉主水正憲元--會津一刀流
神後伊豆守宗治--神後流
柳生石舟齋宗嚴--柳生新陰流
寶藏院胤榮--寶藏院流槍術
丸目藏人佐長惠--泰舍流
奧山休賀齋公重--神影流
疋田文五郎景兼--疋田陰流
柳生家系
柳生石舟齋宗嚴 → 長男 柳生新次郎嚴勝 → 柳生如雲齋兵庫介利嚴
二男 柳生久齋
三男 柳生德齋
四男 柳生右衛門
五男 柳生又右衛門宗矩(柳生但馬守宗矩)→ →長男 柳生十兵衛(劍豪)
次男 柳生刑部友矩
三男 柳生主膳宗冬
弟子 田宮坊太郎國宗
柳生十兵衛
柳生十兵衛三嚴 慶長十二年--慶安三年(1607-1650)
柳生宗矩的長男。據說在小十兵衛跟父親練劍時,因為劍勢過於凌厲,使宗矩不由自主痛下殺手,打傷了十兵衛的右眼,於是就有了現在大家所熟悉的獨眼十兵衛(幸好當時用的是竹刀,否則一代劍豪的苗子就此夭折)。元和二年,十兵衛跟隨父親謁見將軍秀忠。十三歲時當了三代將軍家光的小姓(即隨從)。後來又擔當了家光的劍術老師。傳說一天夜裡,家光認為自己的劍術已經很不錯了
⑽ 看了中國短兵和日本劍道的對抗之後,發現中國的劍術好像比日本劍道差了好多,無論是技術的
那麼你先要理解劍的3種進化模式 分別是中國劍寓意是劍走偏鋒以奇制勝 日本劍寓意力劈山河
以求一擊必殺 歐洲劍(刺劍)寓意以快制勝以求一點突破 3種劍的特點造成了3種劍道的不同 所以沒什麼優劣之分 也各有缺點 日本劍的缺點是 那一把根本沒法硬砍得刀去砍 這是一個很坑爹的問題 真正地日本刀是不可以對刀的 應為他的很脆很容易斷的 你想一下就知道日本刀要快又要鋒利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天下名刀還是可以喝別人對砍的··不過一般的情況下 日本刀對刀是很容易崩刃的 所以日本劍道拿竹刀是坑你的··實際上一對刀 就會斷的·如果你不信你可以想下普通人都能打30~40KG的力量 2個人接近80KG的力打到哪薄薄的劍刃上不斷算好(可能你有疑問是可能1次對刀到不斷 多打幾次就什麼都斷了) 所以他是坑你的··日本劍道有些地方時不合理的··高手對決是把刀的兩面和對方碰撞的所以是非常難看和別扭的事情··· 所以你看的是日本劍道表演 而非日本真劍道 說白了就SHOW··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所以日本劍道不算最強 看過日本刀劍道各派之間的對決最後贏的是 小太刀(日本的短劍哦) 坑把呵呵 還有日本刀是很別扭的東西因為說白了劍的主要殺傷力是刺劈為輔 但日本刀非刀非劍 說刀他的刀背太短容易斷(刀背厚的叫斧) 說劍他有不太能刺 非主流哦 所以你說強呢他有不是很強說弱呢又不好說 就是蛋疼啊··日本刀除了華美的造型外找不到什麼特點 =。= 劈砍比不過大刀的能力 就不說什麼偃月刀了 又不能能刺(在兵器中刺得威力是最大的因為大多是有甲的劈砍的傷害是有限的) 所以結論是日本刀的出現只不過是因為當時他們的輕足是用長矛的 近身能力很差 又沒有其他剋制長矛中型決戰武器 所以日本刀就被神化了··日本劍道也被神化了 說白了就是一種中型偏向與劈的普通兵器之一 兵器特點就決定了他的技術的極限 所以他只不過是比較華美 擊劍他的傷害是最大的 你看擊劍比賽沒得一分就是他要死一次(不是即時死亡的那種) 就算刺中了手腳會流血和降低移動手的動作就沒那麼靈敏 那麼下一刺就要你的頭和軀干咯 呵呵不是為什麼日本的戰國最強是用矛(蜻蜓徹)的日本刀一般沒事才用用 有事還是那小太刀安全點 近身一刺就掛了 妥妥的 所以別被日本劍道所坑了 都是假的··騙人的 人家只不過要有人想去做武士 就像歐洲人要別人想去做騎士一樣 就好宗教一樣的要人去信他而已 中國刀劍就不一樣都是玩玩的可學可不學 所以日本劍道基本都是誇大的成分比較多 實戰 一般一般而已 別聽他們胡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