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野口英世在哪裡

日本野口英世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6-28 03:13:42

㈠ 野口英世是干什麼的

譽為「國寶」的日本細菌學家野口英世(Noguchi Hideyo)( 1876~1928) ,不顧高齡,親身到非洲考察「黃熱病」,不幸感染此病身亡。

野口英世先生出生在磐梯山麓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童年時,因不慎跌入地爐,使左手燒傷致殘。後來,在全校師生的資助下接受了手術治療而深受感動,從此立志學醫。1900年,野口先生單身赴美深造,在此期間,他整理了一份關於蛇毒的研究報告而驚動了美國醫學界,以後他的研究血清學、小兒麻痹、狂礦病,防治梅毒等方面都取得顯著的成績,在美國菲勒醫學研究所等地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馳名世界。
野口英世先生在非洲研究黃熱病時,由於傳染上病毒,於1928年5 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遺體運回美國紐約市北郊的一處墓地埋葬。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寫著:「他畢生致力於科學,他為人類而生,為人類而死」。野口英世先生在日本受到了極高的尊重,許多日本人,特別是青少年,紛紛從日本各地趕來參觀英世先生紀念館,將其作為學習的楷模。

㈡ 野口英世的主要成就

野口英世是最先從據信因患梅毒而出現麻痹症狀的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中分離出梅毒病原體的科學家。完善了瓦色曼氏反應的技術和理論;改進了檢驗梅毒的瓦色曼式皮膚試驗。還培養出奧羅亞熱的病原體;另設計出培養過去從未在試管中生長的微生物的方法,成功地培養了梅毒螺旋體;還研究過脊髓灰質炎、沙眼以及黃熱病疫苗和抗血清。
野口英世不顧高齡,親身到非洲考察「黃熱病」,不幸感染此病,於1928年5 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遺體運回美國紐約市北郊的一處墓地埋葬。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寫著:「他畢生致力於科學,他為人類而生,為人類而死」。野口英世先生在日本受到了極高的尊重,許多日本人,特別是青少年,紛紛從日本各地趕來參觀英世先生紀念館,將其作為學習的楷模。

㈢ 野口英世的介紹

野口英世(Noguchi Hideyo,1876-1928),博士,被譽為「國寶」的日本細菌學家、生物學家。主要作品有《蛇毒》《梅毒的實驗診斷》等。

㈣ 關於野口英世的事或感想

野口英世先生出生在磐梯山麓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童年時,因不慎跌入地爐,使左手燒傷致殘。後來,在全校師生的資助下接受了手術治療而深受感動,從此立志學醫。1900年,野口先生單身赴美深造,在此期間,他整理了一份關於蛇毒的研究報告而驚動了美國醫學界,以後他的研究血清學、小兒麻痹、狂礦病,防治梅毒等方面都取得顯著的成績,在美國菲勒醫學研究所等地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馳名世界。

野口英世先生在非洲研究黃熱病時,由於傳染上病毒,於1928年5 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遺體運回美國紐約市北郊的一處墓地埋葬。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寫著:「他畢生致力於科學,他為人類而生,為人類而死」。野口英世先生在日本受到了極高的尊重,許多日本人,特別是青少年,紛紛從日本各地趕來參觀英世先生紀念館,將其作為學習的楷模。

㈤ 野口英世為什麼葬在了美國而不是葬在日本本土

大概他住在美國很多年,所以在美國修了墓地吧。當時,搬運他的遺體到日本是不容易的。還有,他的妻子是美國人。

㈥ [日語] 野口英世は、世界中を

野口英世輾轉於世界對各種疾病的成因及治療對策進行著研究。

下面付上他的簡介,供參考

野口 英世(1876年11月9日—1928年5月21日),是一位日本出生的世界著名醫學家,家鄉在福島縣耶麻郡豬苗代町。他對細菌學有深入的研究,並為了研究黃熱病而前往西非的迦納生活,最後更身染黃熱病而離世,享年51歲。為紀念他對世人的貢獻,日本的1000日圓紙幣印有他的肖像。

㈦ 誰能提供野口英世的詳細資料

野口英世,在近代日本的醫學界,是最轟動、最使人震憾的風雲人物,這完全是他極不平凡的一生與成就所致。日本人不僅把他當做日本醫界的英雄,甚至把他視為神化人物,給予他偶像般的崇拜。

--貧困的童年攣曲的手--
野口清作後來改名為野口英世於一八七六年生於大雪紛飛磐梯山下翁島村中,一個風景幽美的豬苗代湖,這個湖陪伴他度過無數個自我探索的日子。由於家道中落,父親又不事生產,幼年時,支撐野口家庭生活的是母親--志賀。野口三歲那年,母親把他放在取暖爐旁,到家裡附近的田園工作,野口不幸掉在爐中。由於沒有適當的治療,他的左手由手腕之前漸漸的萎縮變形。在普通小學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後,因為家裡相當貧窮,無力再讀高等小學。由於恩師小林榮先生的幫助,使他解決了升學的困難;另外一個困難,是那隻殘廢的左手。小學四年級時,作文老師給他們自己命題寫作,野口在作文里,把長久以來之中的痛苦徹徹底底的描寫出來,使他對「貧窮、殘廢」的不滿,有了發泄的機會。野口原來不喜歡對人談起家境和父親,尤其是殘廢的手,更是盡量隱瞞。但是愈是想把心事隱藏在心中,心理負擔就愈重,隨著年紀增大,他要隱藏缺點的心意就愈強,有時連別人的有色眼光,他都會沖動的想跳上前去打人。不過這種粗蠻的行動,並不能使他的心情開朗,反而使他更加苦悶。

--自我突破的轉捩點--
野口沒有想到,這一篇作文受到別人的關注,他只是照著事實和自己的感受,坦白的表現出來,為的是使自己的心情能夠比較開朗而已,但他努力要超越痛苦的精神,感動了四周圍的人,因此大家籌設基金會來幫助他,並不只是憐憫他貧窮和殘廢而已。野口終於出發到津若松去找留洋回來的渡部醫師。手術進行非常順利,他的左手終於和正常的手一樣,可以提或抓東西,渡部醫師的確醫術高明,他的喜悅更是無法形容,他從渡部醫師那兒得到的,不僅是手術成功的喜悅,也進而使他決定了此後要走的路。由於高昂的手術費,使得基金會所湊出來的錢仍然不夠,於是野口請求高等小學畢業後到渡部醫師的醫院當葯劑見習生,以償還不足的醫葯費。爾後在那裡工作三年期間,他以拿破崙一天晚上只睡三個鍾頭來當座右銘,於是「拿破崙第二」就成了野口的綽號。他不斷的學習英、法、德和西班牙語,直到能講、能寫,並奠立了良好的醫學知識,他的語言能力也同時成了他打開前途的鑰匙。這期間,野口認識了血協先生,血協先生是渡部醫師的舊友,血協先生對他相當欣賞,並看出他將來必定會不同凡響,於是邀他到東京開展更開闊的生命旅程。一八九六年九月,野口帶著小林老師送他的半個月薪水——十塊錢及渡部醫師饋贈的十塊錢,離開了故鄉,展開他生命旅程中的另一樂章。

--動盪的狂飆時期--
大城市就像一個萬花筒,野口迷失在這繁華的花花世界裡,浪盪了一陣子,把錢都花光了,接下來以借貸過日。在那年十月,他卻通過在東京所舉辦的「醫師開業執照考試」的前期測試,顯示了不平凡的天賦及優異的醫學知識。接下來他卻常向血協先生借錢,也陸續向鄉里的老師、朋友們借錢,他在信中常自我宣傳,並且不忘暗示朋友,幫助有前途、有希望的人是應該的,血協先生在野口懇求下,答應他進入「濟生學堂」准備醫師開業執照考試的後期測試,以取得開業執照的合格證書。在短短六個月中,他又通過了後期的測試而取得合格證書。由於沒有足夠的錢開業,更沒有臨床經驗也沒有機會應聘到大醫院。最後在血協先生的介紹下,到「順天堂醫學研究會雜志」擔任編輯。在十個月中他以英、德、法語寫成醫學文獻及數十篇的臨床實驗報告,可說成就不凡。但是這些成就並沒有改善他的生活,地位也沒有相對提高。最後野口轉到「北里傳染病研究所」,雖然每天認真做實驗,卻沒有什麼新發現,他開始懶散下來,做每一件事都提不起勁來,他深深地厭惡起「清作」這個名字,決定改名為「英世」,希望能因此而開展新的生命旅程。野口接著在橫濱檢疫所服務,他從入境者之中首次發現了黑死病的病患,促使日本醫學界在研究黑死病方面有了長足進步。野口也曾到過中國牛庄從事黑死病的防治,在牛庄時他發揮了語言能力,周旋於英、法、德國人之間,他一心一意嚮往著美國,甚至整日酗酒。最後血協先生為了幫助他,生平第一次借高利貸來幫助他,這種果斷是其他人所做不到的。野口就這樣離開了日本。這是一九○○年十二月的事,這時他並沒有美國大學的入學許可證,也沒有推薦信函,卻滿懷信心。

--遠離日本--
在美國的這段時間,在西蒙博士身邊幫忙,服務於賓州大學的病理學教室,每個月由西蒙博士私下給予八元,在美國的生活就是這樣開始的。野口選擇從實驗診斷學著手,開展了血清學的研究領域,最後發表了毒蛇實驗的成績,終於成為當世的大醫學家。由於傑出表現被民間學術振興財團法人所承認,並提供獎學金,使得他想留學歐洲的夢終於能夠實現。經過老師們一翻討論後,決定留學丹麥哥本哈根國立血清研究所,而不是當時醫學重鎮德國。經過三年,野口英世回到美國洛克斐勒醫學研究所負責血清學的部門。這時的野口想,從今以後,我願將一生奉獻給這個研究,為它鞠躬盡瘁。在研究的過程中,使他能一躍成為世界名人,並流傳到後世的,是梅毒病原體的研究工作,使人類免於性病的危害。後來野口應邀到歐洲旅行演講,從梅毒病原體的純培養開始,到有關螺旋體菌類的研究,以及對梅毒血清診斷的新方法,都有更深涉獵。此行也得到多了許多權威學者的十足肯定與印證,歐洲之行收獲頗豐。野口在美國十五年後,曾因目睹豬苗代湖和老母舊照片,按捺不住思念之情而回國。短暫的回國好像是凱旋的將軍,到處受歡迎,他的成就為日本在國際醫學界立下了不朽的地位。

--非洲青山與死亡海岸--
在國內停留三個月後,野口又回到美國,這時的野口開始反省,如果還循著以往的方法,就會像厚壁擋住他的去路一樣,永遠也沒有辦法突破,宛如愛因斯坦在相對論後,費了三十年的時間終究沒有完成統一場論,這種千山我獨行,無人相送的滋味,實在非一般人所能忍受。然而人類之所以會更進步,也就是因為敢於向那難以超越的巔峰挑戰。

最後他選擇了可怕的對手-濾過性病原體,並且面對黃熱病的挑戰。其艱辛又更甚於面對梅毒病原體有過千百倍,後來他開始擔心起自己的研究方向,覺得自己發現的細身螺旋體,愈看愈不應該是黃熱病的病原體,此時他已無法望盡眼前的高山了,他對自己的信心開始動搖。然而不管心理怎麼想,他畢竟在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二日離開了紐約港,向著遙遠的西非黃金海岸起程,為了是再進一步探究黃熱病,而這一次竟成了一去不回的遠征之旅,因為他也感染了黃熱病。野口死時留下了一句名言-「對我而言,我不懂!」,波瀾萬丈的一生徐徐的落幕,時間是一九二八年五月的一個中午。

㈧ 夏目漱石的簡介

夏目漱石(なつめそうせき,NatsumeSouseki) 姓名:夏目漱石 生卒:1867年-1916年 描述:日本作家 籍貫:日本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作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他對個人心理的精確細微的描寫開了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龍之介也曾受他提攜。 生平經歷 本名夏目金之助,生於1867年(慶歷三年)2月9日,東京人。夏目家在江戶地方有龐大勢力,金之助身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於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漸沒落,雙親並不希望這位幺兒的降生,所以出生後一度被寄養在別人家,兩歲時便被過繼為嚴原家的養子,此後因養父母情感不睦以及養父的工作影響而經常遷居。十歲時才總算回到親生父母身邊,然而這樣的幸福日子極其短暫,父兄一向與他不睦,並對他濃厚的文學志向不以為然;其母在他十五歲時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歲時就已離家開始其外宿生涯。這些遭遇相信對於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後的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從幾部帶著濃厚自傳色彩的小說如《少爺》、《三四郎》、《之後》、《道草》等等都可見其端倪。故事裡的主人翁多半有著良好的家世,卻不受父兄所重視,也因此他們往往是孤獨地,很早就意識到要自力更生,但內心裡則無不渴求親情的溫暖。有人說文學是「苦悶的象徵」。作家因自身的遭遇或基於悲天憫人的情懷而意識到真實世界的不完滿,嘔心瀝血發而為文,才有感人的作品問世,但這份感動人心的力量往往來自於苦痛與不幸。重新回顧夏目漱石的生平,便知此言不虛。1874年,七歲,入淺草壽町的戶田學校。夏目自幼喜歡漢學,14歲開始學習中國古籍,少年時曾立志以漢文出世。 1888年考入東京第一高等中學。與同學--後來的俳句運動倡導者正岡子規結為摯友,22歲那年,便以漢文來評論正岡子規的《七草集》詩文集,並以漢詩體作游記《木屑集》。就在這年,首次使用「漱石」為筆名。這個頗具漢學意涵的名字據說其典故取自於中國的《晉書》孫楚傳,相傳孫楚年輕時想體驗隱居生活,便對朋友王濟說要去「漱石枕流」,王濟對曰:「流不能枕,石不能漱。」孫楚於是辯稱:「枕流是為了洗滌耳朵;漱石是為了砥礪齒牙。」這個故事顯現了孫楚的不服輸。金之助以「漱石」為筆名正符合他堅強的意志,但也有另一說法是金之助和孫楚均被視為怪人,故以「漱石」的典故以自喻。從此明確了「以文立身」的人生宗旨。同時他察覺到學習英語成必然的趨勢,唯有精通英語才得以跟上時代潮流、強化國家,躋身為社會菁英份子。 1890年,23歲夏目漱石的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英文科就讀,成績斐然,並不時發表學術論文,因此1893年大學一畢業,他就在校長的推薦下順利進入東京高等師范任教,同時積極參與正岡子規的俳句革新運動。兩年後他辭職到愛媛縣松山中學任教,次年轉入熊本第五高等學校。此後便一直擔任教職到33歲(1900)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國留學兩年。夏目漱石不以在英文的優異表現自滿,相較於明治維新之後時人競以西學為尚的舉動,夏目漱石卻以他原有的漢學及日文基礎,積極創作,發表了不少詩歌、俳句。苦讀的生涯自然也影響身心健康。27歲罹患肺結核,為了養病,赴鎌倉圓覺寺參禪,參禪的生活豐富了日後創作的題材,但他的病情並未十分好轉,再加上神經衰弱,厭世的心情由是萌發。

㈨ 野口英世與731有什麼關系

沒有關系。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17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1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0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09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4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2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0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7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