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在日本哪裡
① 韓國日本的首都到底是那
韓國的首都原名「漢城」,之後為了和中國不搭界(有「漢」這個字),改名為「首爾(Seoul)
日本的首都是東京(Tokyo)
② 韓國的首爾到底是原來的哪裡(好象是改過名字的城市)
韓國首都首爾(Seoul,舊譯「漢城」)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也是全國陸、海、空交通樞紐。位於朝鮮半島中部、地處盆地,漢江迂迴穿城而過,距半島西海岸約30公里,距東海岸約185公里,北距平壤約260公里。全市南北最長處為30.3公里,東西最長處為36.78公里,總面積605.5平方公里,人口1027.7萬(2003年)。
(英:Seoul,韓:서울.舊譯「漢城」英:Hansong,韓:한성)
2005年1月,首爾(舊譯「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在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譯名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 。首爾歷史悠久,古時因位於漢江之北,得名「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朝鮮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
首爾全市被海拔500米左右的山和丘陵所環繞,市區的40%是山地和河流。整座城市北部地勢較高。北漢山、道峰山、鷹峰構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東北部有水落山、龍馬峰,南部有官岳山、三聖山、牛眠山等,東南部和西部是百米左右的丘陵,形成了首爾的外廓。城市的西南部為金浦平原。城中部由北嶽山、仁旺山、鞍山等環繞成內廓,中間形成盆地。
韓國第一大江——漢江自東向西穿城而過,把首爾分為南、北兩部分,流經市區的河流長度約41.5公里,寬度為400—1000米,水深達6—10米。江中由沖積而形成的兩個島嶼——汝矣島(約7平方公里)和蠶島上建有韓國最大的汝矣島廣場和全市最高的建築物、63層的國會議事堂及使館區。
首爾作為首都已有近600年的歷史,相傳公元前18年,百濟始祖溫祚王南下在今城址上修築慰禮城定都,後改稱首爾。公元392年—475年高句麗佔領這一地區,將漢江南北地區稱為北漢山州,把現在首爾附近稱為南平壤。7世紀中葉,新羅統一朝鮮後,將此地編入漢山州。高麗成宗(公元960—997年)將此地升格為楊州牧(高麗12牧之一),1068年又將其升格為三小京(西京、東京、南京)之一的南京,成為城市。1104年建成南京新宮,1308年升格為漢陽府。李氏王朝李成桂1393年在此大興土木,1394年遷都此,稱首爾府。1910年日本強占時,改稱京城府。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朝鮮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1949年8月,韓國將首爾定為「首爾特別市」。
首爾的經濟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60年代初,韓國實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扶植大企業,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實現了經濟起飛。此外,首爾還大力發展旅遊業,首爾與日本、東南亞及歐美各國有航線相連,各國遊客可方便地自由來往首爾與歐美各國之間。在國內,首爾同釜山、仁川等主要城市也有高速公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首爾—仁川線是韓國第一條現代化高速公路。首爾—釜山高速公路途經水原、天安、大田、龜尾、大邱和慶州等工業中心城市,標志著韓國在擴建其交通運輸網路使其現代化的努力邁出了重要的一大步。首爾地下鐵路有5條線,鐵路體系總長度達125.7公里,居世界第7位。地下鐵路擁有最先進的設施,售票和收費系統全部實現自動化。
首爾還是韓國的文化、教育中心,設有首爾大學、高麗大學等大專院校34所。
市內保留著許多名勝古跡,主要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德壽宮和秘苑(御花園)等。市區內的濃蔭下,古老的宮殿、廟宇等同直入雲霄的現代建築群交相輝映,顯示了首爾既古老又現代的歷史和時代風貌。
首爾也是遊客購物的理想天地,可以在市中心的新世界、樂天、美都波、東邦廣場等大型百貨商場購買免稅商品,首爾的免稅商品均為統一規定的價格。
2003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往中部地區。2004年8月,韓國政府最終確定並正式公布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於韓中部地區的燕歧—公州將成為新的行政首都。韓國政府定於2007年7月在燕歧-公州動工建設新行政首都,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別形成擁有30萬和50萬人口的城市。自2012年至2014年,韓國主要國家行政機關將遷往新行政首都。2004年10月,韓國憲法法院裁決,韓國國會2003年12月通過的《新行政首都特別法》違反憲法。韓國政府制訂的將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往中部地區的計劃將因此被迫停止執行。
2005年1月19日,韓國漢城市市長李明博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李明博解釋說,絕大多數國家都將「Seoul」按照與英文標記相似的發音來稱呼,隨著韓中兩國的往來與交流日益頻繁,「漢城」名稱造成的混亂越來越多。
漢城市經過一年多的意見徵求,確定用新的中文名稱「首爾」取代「漢城」。
韓國為何改稱本國首都「漢城」的中文名字?韓國漢城市市長李明博等韓國官方人員的解釋比較牽強。因為即使改換了「漢城」漢語的名稱為「首爾」,也存在著翻譯上及使用習慣上的混亂問題。況且,漢語中的外國地名也不都是以發音為根據翻譯的,如英國的牛津、劍橋等並非完全是音譯,美國的鹽湖城(SsltLakeCity)、阿肯色州的小石城(LittleRock)等完全是意譯。
「漢城」的稱呼則沿用了韓國古代歷史王朝的用法。1394年,李成桂將都城從開京遷移到了漢陽,正式命名為漢城(Hansung)。這一名稱在漢語中至今已經使用了六百多年。二戰結束以後,韓國將漢城稱為韓國語的「首都」(Sieur),英文音譯為Seoul,但是韓國的書面漢字仍然寫作漢城。因此,可以說,韓國這次改換首都的漢語名稱絕非像表面上解釋的那樣簡單,而是包含深刻的原因和其他方面復雜的考慮。
隨著19世紀末民族主義的崛起,韓國國內就出現了不能正確認識本民族文化和客觀評價中國文化對韓國民族文化影響,而擺脫漢語文化影響的思潮。韓國在二戰以後,民族主義思潮進一步發展,曾以法律規定,以韓國的表音字為專用文字。從1970年起,韓國小學、中學教科書中的漢字被取消,完全使用表音文字。
隨著韓國經濟的崛起,這種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緒進一步發展,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召開之前,韓國政府曾經下令取消所有牌匾上的漢字標記,以強調韓國的民族文化。
只是到了1999年2月,金大中總統才下令部分解除對漢字使用的限制。但對於這種解禁措施,韓國國內也存在著激烈的反對勢力,他們擔心這種措施將導致漢字的泛濫與韓國文字的消亡。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韓國改稱「漢城」的中文名字是本國民族主義在新形勢下的延續和發展的表現。
另外,「漢城」是中國人幾百年前至今一直習慣稱謂的名字。雖然它由韓國古代的先人所起,但現代的韓國人總覺得不是本國的名稱,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的漢朝。對於漢朝,一些韓國人又缺乏正確的歷史觀,認為漢武帝在朝鮮(專題,圖庫)設立的四個郡是對朝鮮半島的侵略。
因此,一些韓國人對這一名稱有不良的心理情結,有意更改譯名。
所以,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韓國官方為這次改名的解釋,僅僅是表面的,這是以國際慣例和便於國際交往來掩蓋更加深層的心理情結,努力擺脫漢字文化對韓國深厚影響的一種嘗試。
對此,我們應該持一種比較平和與理解的態度。朝鮮民族在歷史上深受日本侵略者的奴役之苦,大力弘揚朝鮮本民族的文化,加強自身民族文化的優勢地位,努力擺脫外來文化影響等措施,有可以理解的一面,不應該隨意扣上狹隘的帽子。
但是,另一方面,韓國自身在保持和發揚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對外來文化,特別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也應該採取揚棄的態度,不應該不分好壞一概拒絕。其實,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對朝鮮民族文化的產生、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貢獻作用。
在具體對待這次改名的問題上,韓國有權利更改本國首都的漢語譯名,但是中國以及其他漢語權的國家也有權接受或不接受這個新譯名。接受與不接受,這也是中國與其他漢語國家應有的權利,韓國應當予以尊重。因為對中國等這些國家來說,不僅僅是一個譯法上的問題,而涉及了歷史習慣、經濟費用等多方面的問題。
③ 韓國首都在哪首爾'還是'漢城'.
韓國首都首爾(Seoul,舊譯「漢城」)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也是全國陸、海、空交通樞紐。位於朝鮮半島中部、地處盆地,漢江迂迴穿城而過,距半島西海岸約30公里,距東海岸約185公里,北距平壤約260公里。全市南北最長處為30.3公里,東西最長處為36.78公里,總面積605.5平方公里,人口1027.7萬(2003年)。
2005年1月,首爾(舊譯「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在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譯名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 。首爾歷史悠久,古時因位於漢江之北,得名「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朝鮮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
④ 首爾在哪兒
首爾(서울)是韓國的首都,大中華地區過去稱之為漢城。2005年1月18日,首爾市議會正式通過把中文名稱定為首爾。
城市名稱問題
大中華地區過去一直沿用這個城市在李氏朝鮮時的舊稱"漢城",但是其他語言都翻譯成"SEOUL"或類似的發音。這使日常溝通出現不少混亂,因為首爾市內有不少建築物分別使用"首爾"或"漢城"為名稱,但翻譯成中文之後,這些地方名稱會變得很相似。一個例子是:首爾市內同時有"漢城大學"及"首爾大學",但由於兩者的漢譯都變成了"漢城大學",使後者被逼在其中文名稱加上"國立"二字。但其實,首爾大學在韓國的知名度比漢城大學高很多。
韓國政府從1992年起就一直在進行"서울"的中文名稱的制訂工作,擬訂的對應中文包括"首爾"和"首午爾"。2005年1月18日,서울市議會通過使用與"SEOUL"發音相近的"首爾"作為這個城市的中文名稱,並要求韓國政府公文、出版物、網站、機場和車站、公路路標的中文版本都使用"首爾"來代替"漢城"。但是迄今為止,在中文裡使用最多的還是具有500餘年歷史的"漢城"這個名稱,"首爾"的名稱對於大多數中文使用者來說還是很陌生的。
歷史
首爾(서울)又稱南京(남경)、漢陽(한양)、漢城(한성)、京城(경성)。自獨立以後,改稱為Seoul(首爾),就是韓語"首都"的意思。
今天的首爾東南在古代曾經是百濟王國的都城。百濟亡國之後被新羅佔領,名字由漢城改名漢山州、漢陽郡。在高麗時期,漢陽是王京(開京)之外的"小三京"之一,為南京(另外兩京是東京慶州和西京平壤)。
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鮮之後,覺得高麗的王京(今朝鮮開城)王氣已經十分薄弱,於是由權仲和、鄭道傳等人擇定佳地,在1392年開始在漢江之北的漢陽營建新都。這里山環水抱,北有北漢山、北嶽山,東有洛山和龍馬山,西有仁王山,南有南山和漢江以南的冠岳山,漢江自東向西環抱城南,呈龍、砂、水、穴"山水襟帶"的上好風水格局。城內大興土木,營建宮殿、宗廟、社稷、衙署、道路,1394年,李成桂將都城從開京遷移到了漢陽,正式命名為漢城(Hansung,한성)。在朝鮮時期,漢城又稱"都城"。日據時期,將漢城的名字改為京城(Kyeongseong,경성;Keijo,けいじやう),其地位也由朝鮮中央直隸府降低到了京畿道的一個郡。韓國獨立後,於1945年將漢城的名字改為Seo-Ul(Seoul)。
需要說明的是,Seoul在朝鮮語中是"首都"的意思。高句麗的Seoul是平壤,新羅的Seoul是慶州,高麗的Seoul是開京(開城),朝鮮王朝的Seoul是漢城。直到韓國光復之後,才將Seoul作為特指大韓民國首都的固定專有名詞。
首爾城牆長18公里,有八門,包括四大門和四小門。它們的名字分別是:崇禮門(南大門)、興仁之門(東大門)、敦義門(西大門)、肅靖門(北大門);惠化門(東小門)、昭德門(西小門)、光熙門(水口門)和彰義門(北小門)。城內有5部52坊,李朝前期漢城的人口為11—12萬。壬辰倭亂之後漢城的人口曾經減少到4萬以下。漢城城外為四軍門防禦區。環繞漢城的四山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在城內偏西,營建了李朝的正宮——景福宮。景福宮東南為宗廟,西方為社稷,這是和周禮"左祖右社"的規制相吻合的。城內中心部分,為網格狀區域分隔和道路劃分,但是城內大部分地區的道路都是迂迴曲折的,而且有很多死胡同。這是和中國的都城不同的。城外曾經有迎接中國使者的"迎恩門",韓國獨立後改名獨立門。城中還有招待中國使臣的慕華館。城東有文廟(現成均館),祭祀孔子,城東南有朝鮮王朝中期修建的武廟,祭祀關羽。此外,在城內的小公洞還有朝鮮王室祭天的地方——圜丘壇。用於祭祀土地的方壇則在社稷壇內,這和中國的規制有些區別。祭祀神農氏和後稷氏的先農壇在東大門外的龍頭洞。經過100多年的精心建設,漢城成為一座壯觀恢弘的東方王都。
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壬辰戰爭爆發。5月2日,留都大將金命元向北逃竄,加藤清正率領日本軍隊度過漢江攻佔漢城。日軍入城前後,漢城遭到很大的破壞。城中宮殿、宗廟、社稷、衙署、城門全部被焚毀。李朝宣祖國王返京後,將宗廟和宮殿擇要修復。之後漢城又經歷了清軍的兩次入侵。清將阿敏(四大貝勒之一)羨慕朝鮮宮殿城闕壯麗,不願返回滿洲苦寒之地,被皇太極疑有異圖而猜忌。隨著清朝剿滅南明勢力,日本德川幕府頒布鎖國令,東亞的政局平定,漢城得以回復昔日的繁榮。在英祖、正祖年間,漢城的人口已經發展到了30多萬。正祖曾經計劃把首都遷到南方新營建的水原城,但是最終由於條件的限制,最終沒有實現遷都計劃。
朝鮮在1896年的"甲午更張"之後,擬訂了一個皇都振興計劃。迎恩門被改名獨立門,在城內修築了道路、交通、照明設施和新的政府辦公機構。1899年修建了明洞聖堂。1900年,在德壽宮內修建了韓國最早的西洋式建築。1907年拆除了漢城南部和西部的城垣。日本吞並朝鮮後,對漢城的市政建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更。日本對李朝原有的歷史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首先在景福宮內興建了朝鮮總督府的附屬建築群。其次在1911年2月,由朝鮮總督府管轄圜丘壇,1913年將其拆毀,在該地建立朝鮮總督府鐵路飯店(現朝鮮飯店)。再次,日本在漢城市內興建了一批行政建築。1922年將社稷壇改為公園,1925年修建了漢城火車站,在漢城南山興建了"朝鮮神宮"。
在韓戰中,漢城再次遭到交戰雙方毀滅性的摧毀。昔日繁華的市區成為一片廢墟。光化門和政府大樓(前朝鮮總督府)被完全摧毀,市政設施全部被破壞。隨著戰爭的結束,漢城又在廢墟中重新站立了起來。在1988年奧運會後,漢城已經發展成為擁有一千多萬人口的世界超級大都市。
⑤ 日本的首爾是
東京。
⑥ 韓國的首都是哪裡
首爾(Seoul,舊譯「漢城」),人口1250萬(2017年)。
2003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行政首都從首爾(舊譯「漢城」)遷往中部地區。2004年8月,韓國政府最終確定並正式公布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於韓中部地區的燕歧—公州將成為新的行政首都。韓國政府定於2007年7月在燕歧-公州動工建設新行政首都,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別形成擁有30萬和50萬人口的城市。自2012年至2014年,韓國主要國家行政機關將遷往新行政首都。
2004年10月,韓國憲法法院裁決,韓國國會2003年12月通過的《新行政首都特別法》違反憲法。韓國政府制訂的將行政首都從首爾(舊譯「漢城」)遷往中部地區的計劃將因此被迫停止執行。
2005年1月,首爾(舊譯「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在漢城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首爾歷史悠久,古時因位於漢江之北,得名「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韓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
⑦ 韓國的首都是哪裡
韓國首都首爾(Seoul,舊譯「漢城」)地處朝鮮半島中部,因位於漢江之北,古稱「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漢城的英文名字按韓國語固有詞發音用SEOUL標記,意為「首都」。2005年,在市政府推動下,漢城的中文譯名由使用了600多年的「漢城」改為SEOUL的諧音「首爾」。
作為韓國首都,首爾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面積僅占韓國總面積的12%,但韓國近5000萬人口中的一半生活在「首都圈」內,韓國7成的國民生產總值也來自「首都圈」。
首爾景福宮的光化門
首爾地勢北高南低,北漢山、道峰山等山脈為首爾構築了一道天然屏障,也為首爾提供了天然的綠地和公園。韓國的第一大河——漢江自東向西穿城而過,把首爾分為江南和江北兩部分。
首爾市政府前的廣場
在位於江北的老城區,至今還保留朝鮮王朝的王宮——景福宮、昌德宮等名勝古跡。古老的宮殿、傳統的民居等與現代化的政府大廈、企業大樓交相輝映,展現出首爾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獨特風貌。
李舜臣銅像
20世紀七十年代,韓國在落後貧窮的基礎上實現了經濟的騰飛,被譽為「漢江奇跡」。以籌備1988年漢城奧運會為契機,韓國對江南地區進行了大規模開發,興建了完善的基礎設施,使江南地區從農田一躍成為韓國最繁華的商業區和最昂貴的住宅區。而奧運會帶來的「奧林匹克效應」,更促使韓國經濟在「漢江奇跡」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飛躍,拉開了韓國經濟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升級轉化的序幕,使韓國經濟出現了連續10年的高速增長。
近年來,隨著韓國影視和流行音樂的興起,「韓流」在世界各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首爾市政府已經將文化產業作為城市未來發展的重點,大力培養影視、娛樂、觀光、時裝等產業,將首爾打造成「亞洲魅力之都」。
⑧ 韓國的首都在哪裡
首爾(原譯漢城)是韓國政治、經濟和社會活動的中心,它集歷史遺產、文化資源和自然風光為一體,成為一座融貫古今、獨具魅力的都市。
首爾有600多年的歷史。市內的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德壽宮、慶熙宮五大故宮和國立中央博物館、國立民俗博物館、曹溪寺、宗廟、大
學路、南山韓村屋、韓國之家、青瓦台以及被譽為國寶第一號的南大門等都是韓國著名的歷史文化景點。
青瓦台是韓國總統府,坐落在首爾市西北部,面向景福宮,背靠北獄山和仁旺山。青瓦台是在古代建築「景武台」的基礎上修建的,並因其建築的藍色琉璃瓦屋頂而得名。
首爾自然風光優美。滔滔漢江水穿城而過,將首爾分為南北兩部分,但20多座橋梁又把漢江南北連成一片。漢江兩岸各具特色的12個江畔公園如同一串五彩項鏈,把首爾裝扮的妖嬈多姿。北漢山國立公園位於首爾北部地區,園內秀麗的自然景觀,茂密的樹林,以及巨大花崗岩石縫中潺潺流淌的清澈溪水彷彿是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吸引著無數遊人前去休閑遊玩。公園也因是全世界單位面積內遊客數量最多而被納入吉尼斯世界大全。
首爾是一個擁有1200多萬人口的現代化大都市。63大廈、韓國綜合貿易中心、樂天世界、奧林匹克公園、蠶室綜合運動場等建築宏偉而現代。首爾大學、高麗大學等幾十所大專院校匯集著韓國的文化和科技精英。首爾是韓國的交通樞紐,同釜山、仁川等國內主要城市有高速公路相通,與日本、東南亞及歐美各國有航線相連。首爾有5條設施先進的地鐵線路。
近年來,首爾市政府一直帶領全市人民積極實施「新千年,新首爾」工程,使其在21世紀中成為一個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⑨ 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的首都,分別在哪。
美國華盛頓,法國巴黎,日本東京,韓國首爾
⑩ 法國的首都是哪裡。德國的首都在哪裡。日本的首都在哪裡。韓國的首都在哪裡。用中文和英文回答
巴黎Paris柏林Berlin東京Tokyo首爾Se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