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銀行資產多少
Ⅰ 日本有多少家銀行
難以統計。。
世界十大銀行日本佔了三個(挺厲害的):東京三菱UFJ銀行 -三井住友銀行 -MIZUHO(みずほ)銀行
其他都是些地方銀行。以當地的名字來起名- -
至於你問有多少家這真是一個難以統計的數目,因為日本雖然看起來挺小實際你坐落下去還是很大的,你要一家一家地數到你死了都數不完阿,
Ⅱ 全球最大的銀行有哪些前50位。他們分別資產是多少
2008年全球最賺錢的銀行 The following are the 25 most profitable banks in the world based on their 2008 earnings as per The Banker magazine: Rank Bank 中文名稱 Country Ticker 1 ICBC 中國工商銀行 China 2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中國建設銀行 China 3 Santander Central Hispano 西班牙國際銀行 Spain STD 4 Bank of China 中國銀行 China 5 BBVA 西班牙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 Spain BBV 6 HSBC Holdings 匯豐集團 UK HBC 7 Barclays Bank 英國巴克萊銀行 UK BCS 8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中國農業銀行 China 9 UniCredit 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 Italy 10 Royal Bank of Canada 加拿大皇家銀行 Canada RY 11 Societe Generale 法國興業銀行 France SCGLY 12 Commonwealth Bank Group 澳洲聯邦銀行集團 Australia 13 BNP Paribas 法國巴黎銀行 France BNPQY 14 Dexia 比利時德克夏銀行 Belgium 15 Credit Agricole Group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 France 16 Bank of Communications 中國交通銀行 China 17 Mizuho Financial Group 日本瑞穗金融集團 Japan MFG 18 Standard Chartered 英國渣打銀行 UK 19 Nordea Group 諾底亞集團 Sweden 20 Banco Bradesco 巴西布拉德斯科銀行 Brazil BBD 21 Westpac Banking Corporation 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 Australia WBK 22 Bank of America Corp 美國銀行 US BAC 23 Sberbank 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 Russia 24 Toronto-Dominion Bank 加拿大多倫多道明銀行 Canada TD 25 US Bancorp 美國合眾銀行 US USB Table: Top 100 Aggregates & Worst Losses 目前排前10的銀行,單位是億美元工商銀行 2775 (中國)2,建設銀行 1367.6 (中國)3,中國銀行 1137.3 (中國)4,匯豐銀行 1128 (英國)5,摩根大通 1115.2 (美國)6,富國銀行 915.8 (美國)7,美國銀行 716.5 (美國)8,三凌金融 674.44(日本)9,土生金銀行 530.02 (西班牙)10,花旗銀行 406.5 (美國
Ⅲ 中國與日本銀行體系的區別
職能
日本銀行根據日本銀行法執行以下職能:
發行紙幣現鈔並對其進行管理
執行金融政策
作為政府的銀行的同時,擔任「最後的貸款者」這個銀行的銀行的角色
執行與各國中央銀行和公共機關之間的國際關系業務(包括介入外匯市場)
搜集金融經濟信息並對其進行研究
編輯本段
日本銀行總裁一覽表
代 總裁姓名 就任時間 出生地區
1. 吉原重俊 1882年10月6日 鹿兒島縣
2. 富田鐵之助 1888年2月22日 宮城縣
3. 川田小一郎 1889年9月3日 高知縣
4. 岩崎彌之助 1896年11月11日 高知縣
5. 山本達雄 1898年10月20日 大分縣
6. 松尾臣善 1903年10月20日 兵庫縣
7. 高橋是清 1911年6月1日 東京都
8. 三島彌太郎 1913年2月28日 鹿兒島縣
9. 井上准之助 1919年3月13日 大分縣
10. 市來乙彥 1923年9月5日 鹿兒島縣
11. 井上准之助 1927年5月10日 大分縣
12. 土方久征 1928年6月12日 三重縣
13. 深井英五 1935年6月4日 群馬縣
14. 池田成彬 1937年2月9日 山形縣
15. 結城豐太郎 1937年7月27日 山形縣
16. 澀澤敬三 1944年3月18日 東京都
17. 新木榮吉 1945年10月9日 石川縣
18. 一萬田尚登 1946年6月1日 大分縣
19. 新木榮吉 1954年12月11日 石川縣
20. 山際正道 1956年11月30日 東京都
21. 宇佐美洵 1964年12月17日 山形縣
22. 佐佐木直 1969年12月17日 山口縣
23. 森永貞一郎 1974年12月17日 宮崎縣
24. 前川春雄 1979年12月17日 東京都
25. 澄田 智 1982年10月6日 群馬縣
26. 三重野康 1989年12月17日 大分縣
27. 松下康雄 1994年12月17日 兵庫縣
28. 速水 優 1998年3月20日 兵庫縣
29. 福井俊彥 2003年3月20日 大阪府
30. 白川方明 2008年4月9日 福岡縣
編輯本段
丑聞
2004年11月25日,該行前橋支店的幾名職員趁上司等管理人員不在的時候,在該年11月1日新發行的紙鈔中,將其中認為具有稀少價值的四枚連碼鈔票取出,並將自己的非連碼替換的事件,在基於民眾告發的內部調查中得以確認。該行職員被處以最高一個星期的停職等的處分,日本銀行也以機構的形式公開道歉。在報道中卻稱這是「非營利目的」「並非盜竊是替換,無金額上的實際損害」,強調這只是一件輕微事件,這缺少站在「金融機關的人在上司背後以個人的目的接觸『公家的錢』」的立場,最終以較輕的懲處收場。
2.獨立性受到置疑
日本政府對日本銀行決策的干涉由來已久,特別是在2000年日本經濟出現走出緊縮的跡象,日本銀行貿然加息導致經濟重新步入衰退的情況下,政府的干涉更加頻繁。2006年8月日本政府甚至違反常規,修改物價指數計算方法以壓低通貨膨脹率,從而降低日本銀行再次加息的必要性。雖然日本政府雖每五年一次例行調整CPI編制方式,但這一次在時機上卻令人懷疑,因為修改時間發生在貨幣政策出現歷史性轉折和CPI年增長率轉為正值後不久。
3.2007年1月18日日本銀行貨幣政策會員會會議前,市場曾普遍預期該次會議上日本銀行將加息25個基點。但是隨著日本政府官員的輪番口頭勸導和派代表出息貨幣政策會議,日本銀行終於屈服,以6:3的投票結果維持利率在0.25%的超低水平不變。
4.在發達國家中,一直信奉政府不能幹預中央銀行的原則,日本銀行也標榜自己具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但這次維持利率不變清楚地表明,日本銀行的獨立性遠遠不及其他西方國家,甚至有淪為政府附庸的嫌疑。
編輯本段
資本過剩
日本經濟持續增長,銀行在國內市場經營前景樂觀,風險承受能力較強,有實力開拓國際市場。1985-1989年,日本年均經濟增長率高達4.1%,通脹率1.2%。央行為刺激經濟,緩解日元升值的影響,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國內儲蓄率16%以上,為同期英美國家的兩倍,但生產性投資飽和,資金嚴重過剩。
經常項目盈餘持續增加,加劇國內資金過剩格局,出現兩個後果:一是國內非生產領域投資增加,資產價格高漲。據有關分析,1985—1990年間日本土地價格增長了2倍以上,新房價格接近居民年收入的10倍,股指增長率31%。這又導致銀行資產規模和市值大增,通過股市融資便利,擴張加快。二是海外投資增加,日本成為最大債權國。1980年代前期以本國政府和非銀行金融中介購買美國國債、房地產等資產為主,後期海外銀行擴張,貸款投資大增。
編輯本段
監管和保護政策
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後,全球貨幣走向自由浮動匯率時代。本國貨幣的國際地位一向被認為是影響跨國銀行競爭力的一個因素。日元匯率隨著日本經濟高增長、外貿聯系增多、匯率體制改革以及美國政府施壓,進入持續升值的軌道。
1970年日元匯率為1美元兌360日元,1988年為135.5日元,升值接近3倍。日本銀行和企業對外投資購買力大增。基於匯率分析,在外匯儲備大增、日元升值和銀行資金過剩的背景下,對外投資收益增幅大於日元升值增幅,日本銀行積極尋求對外擴張,基於利率分析,假設日元資金成本與歐元利率大致相當,企業可隨意獲得兩種貨幣資金,那麼日元銀行的貨幣優勢很小甚至可以說不存在。
1980年代,上述兩個條件都不具備,日元優勢明顯。同時,日元升值尤其1985年以後日元大幅升值,導致日本銀行的資本賬面值大幅增加,國際評級提高,使得銀行可以獲得廉價資金,海外資產快速擴張。這是間接效應。1990年以後,隨著利率自由化,上述兩個條件逐漸成立並發揮作用,日本銀行的日元優勢下降,但日元升值的間接效應仍不容忽視。
1980年代,在金融自由化背景下,日本銀行逐漸放鬆管制,如放寬了銀行參與外匯交易業務、海外機構向境內客戶提供歐洲日元貸款等限制,國際業務增加。但是利率管制、分業經營等監管政策維持,迫使一些銀行為規避管制,到海外市場尤其離岸市場設立機構,開展國內限制性業務。實行利率管制,國內利率低於歐美市場利率,為日本銀行在國內融資,在美國放貸,全球配置資源,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日本政府的保護支持,消除了日本銀行國際化的後顧之憂。刺激其實行規模擴張戰略。據統計,1984年日本銀行海外資產3411億美元,1993年達到21810億美元。
紐約、倫敦、瑞士、盧森堡、香港等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各具特色,對外資銀行有較大吸引力(pulleffect),日本銀行進入這些地區設立機構,開展債券交易等業務,形成全球24小時連續交易系統。1980年代,歐美國家銀行業市盈率普遍相對較低,而日本銀行市盈率較高,日元購買力較強,海外收購成本低。
在外資政策上,歐洲市場管制較嚴,日本銀行在歐洲市場收購較少,以新設機構為主;美國市場相對寬松,美國銀行為提高資本充足率,向外資銀行大量出售貸款,使得日本銀行得以合理的價格接手許多美國銀行。美國市場規模大,當時美國銀行法禁止跨州經營、銀行與證券保險混業經營,銀行規模普遍不大,分割於不同城市,不能向客戶提供全面金融服務等,也為日本銀行進入開展相關業務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編輯本段
資源優勢
日本銀行的資源優勢包括規模較大、融資成本低、客戶關系穩定以及日本政府保護等,抓住時機,全面出擊,實現超常規增長。長期以來,日本國內市場開放度不高,監管政策嚴格,政府對銀行提供隱性保護,銀行破產率低,同時銀行與企業相互持股,股權相對穩定,股價波動不大,銀行缺乏市場競爭創新的壓力和動力,國際競爭力不足,但是,由於當時經濟環境大好,日本銀行全球化擴張擁有豐富的資源優勢。
客戶關系優勢
一是客戶關系優勢,即日本銀行與企業相互持股,並實行主銀行制度,關系穩定,企業全球化推動了銀行全球化。所謂主銀行制度(mainbank)就是每個企業都有一個主銀行,該行不僅是企業資金的主要供給者,而且主導企業的經營活動。許多研究表明,日本銀行的國際化符合追隨客戶戰略,企業國際化與銀行國際化相互推動,日本海外企業所需短期資金主要由日本銀行海外機構提供,所需長期資金日本銀行貸款佔25%左右。
資金低成本優勢
二是資金低成本優勢。在國內,由於儲蓄率高,貨幣政策寬松(主要目的是抵消日元升值的負面影響),存款利率水平低於歐美國際市場利率,銀行負債成本較低。在國外,由於銀行規模及市值較大,國際評級較高,融資利率低於英美銀行同業。基於此,許多日本銀行採取廉價擴張政策,與當地銀行競爭,對當地銀行產生了較大沖擊。
規模效率優勢
三是規模效率優勢,即日本銀行規模較大,成本效率較高。資產方面,日本銀行規模較大,資產增長最快。1990年,全球5大銀行均為日本銀行。1985-1989年,日本前11家銀行平均資產增長率達12.6%,高於德國銀行、英國銀行、法國銀行、瑞士銀行、美國銀行等。收入方面,1986-1989年日本銀行年均收入增長率達16%,高於英國銀行、德國銀行、瑞士銀行、法國銀行、美國銀行。經營上,日本銀行以資產和市場份額最大化為目標,實行廉價擴張策略,與其他國家的銀行相比,資產回報率、股本回報率較低,但成本收入比較低、單位人均收支增長率較高、收入增幅大於支出增幅,管理高效。
編輯本段
衰落的根源
自1991年開始,日本銀行被迫調整國際化戰略,從過去的全球出擊轉向對美國市場的重點防禦,有選擇退出。1991年,日本城市銀行海外分行的資產下降了13%,銀行總資產下降了5%,這是二戰以後銀行資產首年下降。1990年代,日本銀行全球化衰退是外部市場條件變化,內部資源優勢削弱的自然結果。但深入分析,日本銀行沒有利用有利時機,提高國際競爭力,片面追求規模最大化,未能成為當地本土化銀行,是其國際化發展不可持續的根源。
在國內市場方面,1990年以後,日本泡沫經濟破滅,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崩潰,經濟一蹶不振,陷入長達十年的衰退和通貨緊縮之中,對銀行經營發展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隨後在美國的壓力下,逐漸放鬆利率管制,實行利率自由化,國內利率與國際市場利率趨於一致,銀行低成本資金優勢消失。日本銀行資本充足率較低,股市泡沫破滅前可以通過股市融資,泡沫破滅以後,銀行不良資產增加,市值嚴重縮水,股市融資困難,只好通過發行次級債補足,資金成本增加,資產負債表擴張能力受限。
總之,隨著市場環境惡化,銀行資源優勢只剩下客戶關系優勢和政府的保護政策,但不足以彌補銀行國際化擴張的成本損失,從而被迫削減海外資產和負債,調整擴張戰略。
編輯本段
全球化發展戰略失誤
銀行全球化發展戰略失誤,以資產規模增長而不是能力提高為目標。首先認識上疏忽,不重視研究海外市場,以為進入國際市場開展業務,與國內市場沒有太大的差別,可以輕易佔領海外市場,獲得規模經濟優勢以及外資銀行在零售業務方面的技術經驗。
在美國房地產泡沫嚴重的情況下,日本銀行繼續參與對大不動產開發商發放的銀團貸款,大力支持日本企業對美國房地產投資和收購,有的甚至直接投資美國房地產,隨著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而遭受巨額損失。1977年到1992年間,大多數日本城市銀行的海外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增長了近乎3倍,達35%。但國際業務利潤占總利潤的比重不過20%左右。而美國、德國和英國銀行的國際業務利潤佔比居1/3和1/2之間。
開拓當地市場完全依靠資金成本優勢,實行廉價競爭策略,與非日本客戶建立了業務關系。但是,除了貸款,其他業務產品較少,不能向海外客戶提供復雜的增值服務,沒有建立起深層次的合作關系。隨著泡沫經濟破滅、銀行低成本資金優勢消失,新客戶流失。Nolle對1983-1992年間日美銀行的盈利能力、效率和信貸質量做了比較分析,發現日本銀行資產回報率、股本回報率很低,客戶授信評級管理水平低,完全依靠低利率政策吸引客戶,沒有發揮成本效率優勢。而美國銀行盡管資金成本相對較高,但是憑著高價值的產品服務和良好的風險管理能力,始終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定收益,體現出較強的競爭發展能力。
編輯本段
人力資源機制缺陷
大家知道,人力資源機制是決定銀行核心競爭力高低的關鍵因素。對外資銀行而言,身處陌生的市場,人力資源管理更加重要,直接決定了銀行經營的成敗和發展潛力。收購當地銀行,外籍員工掌握著大量的信息、知識、經驗和客戶關系,是真正的價值所在。日本銀行對海外機構沿用國內管理機制,不重視本土化經營管理,決定了其不可能在當地市場生根開花,取得成功。首先,對有知識、有能力的當地員工重視不夠,海外機構管理層都是日本人或者日裔美國人,當地員工常常被認為是外來者,被排除在核心管理層之外,積極性不高,歸屬感較差。日本銀行外派員工與當地員工一起工作,但由於沒有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機制,當地員工沒有動力也不願意浪費時間指導日本員工。日本員工獲得有關技術知識困難,能否獲得取決於自身是否機靈,能否向當地員工提供某些可以交換的東西。而來自他國的外資企業都僱用美國人或者講英語的歐洲人,注重本土化,更為當地公眾所接受。
日本銀行對了解海外市場,有一定國際知識經驗的本行外派員工,重視不夠,對他們掌握的技術信息沒有充分利用,轉化為價值增值和新的競爭力。銀行派員到境外培訓,是了解國際市場、更新員工知識結構的重要方式。許多日本銀行也常常派員到境外培訓,但是所看重的往往是培訓的方式。就是說,將培訓作為對優秀員工的一種獎勵,對其他員工的激勵和對外宣傳的招牌,沒有建立國外技術知識信息應用創新機制。此外,國內外市場環境差異較大,國外技術經驗應用空間有限,加上領導不了解、不重視,進一步限制銀行競爭力的提高。
編輯本段
外機構組織管理不力
還有,日本銀行對海外機構組織管理不力,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作用。收購當地機構是銀行獲取並增強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但能否實現預期目的,取決於能否建立有效的組織管理架構,發揮海外機構的特有功能,確保國外技術信息的及時傳遞、合理應用。日本銀行收購銀行從屬於規模最大化目標,機構整合不到位,信息傳遞不暢,管理失控,既不能發揮協同效應,也未能實現獲取國際市場先進技術經驗提高母行競爭力的目標。
Ⅳ 日本有類似中國的銀行理財嗎
日本有類似中國的銀行理財,日本銀行存款是負利率。
一、日本理財具體是怎麼規劃:
流動資金,主要是活期存款、短期存款等流動性很強的貨幣,可以預防突發疾病、傷害、災難等突發事件,必要時可以立即變現。使用預定的資金,主要是定期存款、累計定期存款、國債等。通常用於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需求,如買車買房、孩子上學等。這部分資金的具體額度一般根據具體的生活計劃制定。生利性資金,主要用於未來養老或支付子女長期學費等。這筆錢預計用不了十幾年,所以可以採取長期投資來賺取更高的回報,比如債券和外匯。
二、日本人理財方式:
日本人管理金錢的主要方式是存款。自1995年央行,日本將中央銀行貼現率降至0.5%以來,日本金融機構的存款利率一直低於1%。近年來,日本活期存款利率幾乎為零,一年期存款利率僅為0.02%至0.03%。5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只有0.1%。然而,大多數人仍然把錢存在銀行或郵政儲蓄中。日本銀行的利率多年來一直接近於零。為了避免低利率的弊端,日本人喜歡把外幣存到國外。貨幣堅挺、利率高的國家吸引了很多日本人的存款。
事實上,日本人不喜歡理財。日本銀行曾經統計過家庭資產的構成。在日本,現金與所有資產的比率高達52%,而在美國,現金的比率只有13%,日本是美國的4倍。然而,日本的家族股票和投資信託的持有率只有美國的1/3;簡而言之,在日本,一半以上的家庭資產是存款,30%是保險和養老金投資,股票交易的比例不到10%,房地產投資的比例更低。在中國,把錢存入銀行賺取的利息相當不錯,但在日本就不一樣了,銀行存款的利率接近0,實際上是0.05,也就是說你存了100萬日元,一年後再從ATM取出來。交了取款費後,也可以倒貼錢。
Ⅳ 日本的發行銀行卡的機構是
日本的發行銀行卡的機構是銀行。
日本的銀行:日本銀行、城市銀行、三菱銀行、日本郵政、三井住友銀行
1、日本銀行
日本銀行(Bank of Japan),是日本的中央銀行,在日本經常被簡稱為日銀。日本銀行本店,位於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日本銀行的代表者是該行的總裁。現任總裁為2013年3月20日上任的黑田東彥。
2、城市銀行
城市銀行。如日本以大城市為基礎的全國性商業銀行。與日本的地方銀行比較,實力雄厚,分支機構眾多,有強大的政治背景,貸款對象偏重於大企業,總行一般設在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
3、三菱銀行
三菱銀行是日本大商業銀行。三菱企業集團的核心。前身為1880年成立的三菱兌換店,1895年為三菱合資公司的銀行部。1919年8月獨立,改稱現名。20年代日本金融危機中,該行陸續吞並了森村、金原、東京中野等銀行,1943年與第百銀行合並,1948年10月改稱千代田銀行,1953年7月又恢復原名。
4、日本郵政
日本郵政(Japan Post)始於1871年,日本郵政公社的日本郵政業務分為郵政、儲蓄、簡易保險三大類。三大業務分設會計,實行獨立核算。日本郵政過去是典型的國營體制,在近年進行了兩次改革。2001年1月,由原來的郵政省、總務廳和自治省組建成總務省。
5、三井住友銀行
三井住友銀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 略稱:SMBC)總部位於東京都。商標千代田區有樂町,成立於2001年4月1日,是由住友集團的中核銀行住友銀行與三井集團的櫻花銀行合並而成,總資產達100萬億日元的三井住友銀行系日本三井財團和住友財團的核心企業,是日本第三大商業銀行、世界十大商業銀行之一。
Ⅵ 有誰知道日本北海道銀行我要較詳細的資料
成立時間 昭和26年3月
總行所在地 日本國北海道札幌市中央區大道西4區1號
支行數量 支行數134間(總、分行125間、辦事處9間)
ATM櫃員機318處
員工 1762人
總資產 3兆7389億日元
貸出款 2兆5394億日元
存款 3兆3833億日元
資本金 935億日元
已認購股票數 普通股 374355千股
第一次第一種優先股 79000千股
第一次第二種優先股 107432千股
自有資產比率(國內基本(個體)7.28% (集體)7.27%)
總的來說北海道銀行是一家日本的地區性銀行(相對於全國性的瑞穗銀行、東京三菱銀行而言)。在日本東北部特別是北海道地區勢力較強。
網址:http://www.hokkaidobank.co.jp/
個人沒有聽說北海道銀行在中國有直接業務。可能在中國東北地區有辦事處吧。這不太清楚。
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北海道銀行並不是北海道拓殖銀行,後者已於1997年金融危機時破產倒閉了。現在大部分資產被賣給了北洋銀行,北洋銀行和中國有各種業務往來。
Ⅶ 世界著名銀行
1、美國花旗集團
以該銀行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擠入美國十大財團的行列。花旗集團目前是全球公認的最成功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不僅是因其在全球金融服務業盈利與成長速度最高的企業中連續占據領先地位,更由於它是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金融服務連鎖公司。
花旗財團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於全球雇有27萬名雇員,為逾100多個國家約二億消費者、企業、政府及機構提供品種繁多的金融產品及服務。
2、瑞士聯合銀行
瑞士聯合銀行是著名的,是世界領先的,在私人服務方面也居於領先地位,為四百多萬個人和企業提供服務。瑞士銀行集團的總資產達到9913億美元,員工總數27611人,有分行357家,分布在全球50多個國家。
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是現今瑞士最大的銀行,也是全球屈指可數的金融機構之一。在瑞士國內,瑞士聯合銀行的資產和負債均接近瑞士整個銀行業資產和負債的40%,雇員數占銀行雇員總數的30%以上。在國際上,瑞士銀行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銀行,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商,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商。
3,美國銀行
美國銀行為環球首要的金融服務機構之一,創建於1968年10月7日,總部設在舊金山。該行所擁有的資產和存款,長期來在美國商業銀行中均占第一位,直到1980年才被花旗銀行超過,退居第二位。目前 總資產2.2萬億美元。
致力提供一應俱全的個人及商業銀行服務,服務遍及美國21州、哥倫比亞特區及全球30個國家,為多達3300萬個家庭及250個商業客戶提供最優質完善的銀行服務。在美國,美國銀行設有超個5800家分行及逾16000部自動櫃員機,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服務。
4、日本東京三菱銀行
新的東京三菱聯合銀行是由東京三菱銀行和日本聯合銀行合並組成,這兩家此前分別是日本國內的第三和第四大銀行。針對日聯銀行的兼並,東京三菱銀行和另一日本銀行業巨頭——三井住友銀行展開了激烈爭奪,最終憑借著自身雄厚的實力和良好的財務狀況,東京三菱最終如願。
2005年2月18日,東京三菱金融集團與日聯財團正式簽署了合並協議,宣布將組建「三菱UFJ金融集團」,簡稱MUFG,日聯銀行與東京三菱銀行合並後總資產額可望達到1.7萬億美元,成為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團。新銀行組建後將大大超過瑞穗銀行、三井住友銀行等國內競爭對手。
5、美國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集團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現時的摩根大通於2000年由大通曼哈頓銀行及J.P.摩根公司合並而成,並於2004年與2008年分別收購芝加哥第一銀行和美國著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和華盛頓互惠銀行。
2011年10月,摩根大通的資產規模更超越美國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摩根大通的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包括投資銀行,金融交易處理,投資管理,商業金融服務,個人銀行等。總資產2.5萬億美元。
Ⅷ 日本阪和銀行
株式會社阪和銀行(はんわぎんこう)は、かつて営業していた日本の第二地方銀行である。和歌山県(本店を含め32店舗)をはじめ、大阪府(19店舗)、兵庫県、東京都(各1店舗)に支店があった。1996年11月21日に経営破綻。破綻前の本店は和歌山市八番丁に存在した。銀行コードは、「0559」を使用していた。
なお、舊阪和銀本店の跡地は、現在、和歌山市消防本部・和歌山市中消防署の合同庁舎となっている。
沿革
1925年 紀南無盡株式會社が、和歌山県田辺市において設立される。以後、1926年までに、新宮無盡株式會社・福徳無盡株式會社が順次設立される。
1941年 同年8月までに、上記3社が順次合並を行い、興紀無盡株式會社となる。
1951年10月 相互銀行法の施行に伴い、相互銀行に業態転換。株式會社興紀相互銀行に商號変更。
1989年2月 第二地方銀行化。株式會社阪和銀行と商號変更。
1989年12月1日 大阪證券取引所第2部市場に上場(使用していた證券コード:8557)。
1993年8月5日 阪和銀行副頭取射殺事件。
1995年3月 系列のノンバンク會社2社を清算。本體である阪和銀は無配に陥る。
1995年7月7日 最後の頭取となる新居 健(しんきょ たけし)が、當時の大蔵省(現在の財務省)から就任し、経営再建を任ぜられる。
1996年11月21日 中間決算の発表が出來ず、そのまま経営破綻。大蔵省より、銀行法第26條に基づき、預金の払戻し以外の業務の停止命令を受ける(日本の銀行としては戦後初めての事態)。
1997年4月9日 破綻後、救済金融機関が現れなかったので、阪和銀の預金払戻しのための銀行として「紀伊預金管理銀行」(きいよきんかんりぎんこう)を設立。
1997年11月3日 1992年當時の頭取であった橋本竹治ら5人が、不正融資の疑い(商法の特別背任容疑)で逮捕される。
1998年1月26日 紀伊預金管理銀行に阪和銀の営業を譲渡。同日、阪和銀行は解散。
2002年3月31日 紀伊預金管理銀行が解散。払戻し請求の無かった預金は、和歌山地方法務局に供托された。
2003年1月31日 第5期臨時清算総會により清算完了。(なお、この時點まで阪和銀行株券は名義書換が可能であり、年1回株主総會も開催されていた)
金融危機是羊群效應。山坡上一群羊在安靜的吃草。忽然有一隻羊感覺到有危險的信號。它可能是確實看到了草叢中餓狼貪婪的眼睛,也可能純粹是出於莫名的恐懼。這只羊突然發足狂奔,其他羊也隨著它倉皇而逃,轉瞬間,山坡上只剩下盪起的灰塵。
對沖基金可能是感覺最為敏銳的那隻羊。但是如果只有對沖基金這一隻羊,羊群效應就無從談起,金融危機也不會發生。盡管在東亞金融危機中對沖基金受到很多指責,比如1997年9月在香港召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議上,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就公開指責索羅斯,他甚至說金融危機是猶太人的陰謀,因為像索羅斯這樣的猶太人不願意看到穆斯林的進步,所以蓄意發起貨幣投機。Eichengreen和Mathieson 1998年發表了一份關於對沖基金和金融危機的報告,他們指出,對沖基金的規模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如共同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相比要小得多。當時,對沖基金的規模估計為1500億美元,但是養老基金的規模是13萬億美元,共同基金的規模也有7萬億美元。在東亞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倉皇而逃,也不是所有的投資者在第一時間就同時撤出。最早撤出泰國的不是機構投資者,而是商業銀行。從1994年到1996年,商業銀行和股權投資者在流入東亞的資本中佔大多數。從1996年到1997年第3季度,歐元債券的投資者和非銀行貸款人仍然為東亞提供資金,但是商業銀行的股權投資者已經撤離,到1997年第三季度之後,私人投資全線撤退,國際貨幣基金貸款等官方的資本代替私人資本,為東亞提供融資。所以,導致東亞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是商業銀行的撤資。
在商業銀行撤資的狂潮中,首當其沖的是日本的商業銀行。根據倫敦經濟學院Michael King的研究, 1997年年中到1998年年中這一時期東亞的資本外逃中,有大約1/3是日本資本外逃,其規模大約為230億美元。日本的商業銀行從泰國撤出了120億美元的貸款,從韓國撤出了80億美元的貸款,從印度尼西亞撤出了40億美元的貸款。日本的商業銀行早在泰國金融危機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撤資。1997年3月,泰國發生擠提和金融銀行股暴跌事件,幾天內存在問題的金融公司的8 億美元存款被公眾提出,日本的商業銀行立即對此做出反應,在隨後的半年之內撤出了46億美元的貸款。
為什麼日本的商業銀行會如此著急的撤回貸款?主要的原因在於日本的商業銀行從1990年日本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泡沫崩潰,以及1995年日本金融危機之後,越來越像驚弓之鳥,對任何可能導致不良債權增加的風波都非常敏感。
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由於國內經濟不景氣,日本的銀行開始增加對外貸款。大量貸款給了日本公司在東亞地區的分支機構。日本的商業銀行對東亞的貸款達到2750億美元,占該地區跨國貸款的1/3。日本的商業銀行提供了泰國海外借款的54%,印度尼西亞海外貸款的39%,馬來西亞海外貸款的36%。但是,20世紀90年代之後,日本金融業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困難。1990年股票市場價格持續下降之後,一方面不良資產增加,另一方面自有資本比例急劇下降。1995年日本爆發了金融危機,東京協和和安全兩家信用社發生擠兌。緊接著,宇宙信用社、兵庫銀行、太平洋銀行、阪和銀行業先後破產。在日本影響深遠的住宅專門金融公司(即住專)在1993年前後不良資產大量增加,被迫進行清算。與此同時,日本銀行還面臨著加入巴塞爾協議的壓力,如果哪家銀行不能按照巴塞爾的要求將資本金充足率提高到8%以上,就不能再涉足利潤豐厚的國際市場業務。在這種壓力之下,日本的商業銀行不得不撤回在海外的貸款,以減少不良債權的比例。在這一時期,日元匯率的大起大落也給日本商業銀行的經營帶來了影響,當日元升值的時候,日本的商業銀行能夠從海外貸款中得到意外的利潤,但是當日元貶值的時候,它們所從事的套利交易又變得賠本了。
在國內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低迷的背景下日本銀行的資產不斷縮水,在巴塞爾協議的壓力下日本的商業銀行不得不壓縮貸款規模,頻繁波動的日元匯率令日本的商業銀行難以控制風險,而且經歷過1990年日本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泡沫的崩潰之後,日本的商業銀行對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風險更加警惕,所以,當1997年初東亞國家如泰國和韓國出現了房地產市場過熱、公司破產和金融機構的擠兌風波之後,日本的商業銀行是逃得最快的。事實上,這可能從一個角度解釋為什麼東亞金融危機首先發生在泰國,而不是韓國,畢竟,在1997年年初,韓國所暴露的問題更加引人注目。1997年1月,韓國的第二大鋼鐵企業韓寶鋼鐵公司宣告破產。調查證實,韓寶破產案涉及了韓國政界、金融界和企業界的數十名要人,在被捕判刑者中甚至包括總統金泳三的次子金賢哲。1997年3月另外一家韓國財團三美集團的旗艦企業三美鋼廠宣布破產,這些事件在國際上的震動都相當大。但是,韓國和泰國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從日本商業銀行的借款只佔其海外借款的25%,而泰國從日本的借款占其海外借款的50%。誰和日本靠的最近,誰就先遭到了遺棄。
Ⅸ 全球最主要的銀行有哪些
全球銀行業排名情況
按一級資本排名,前7家銀行仍然與上年度一致,但次序發生變化。花旗集團以794億美元的一級資本仍然高居榜首,匯豐集團則以744億美元的一級資本由上年度的第三上升到第二,其次是美國銀行(740億美元)、摩根大通(725億美元)、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639億美元)、法國農業信貸集團(606億美元)、蘇格蘭皇家銀行(486億美元)。
按一級資本排序,北美最大的銀行集團是花旗集團,西歐是匯豐集團,亞洲(日本除外)是中國建設銀行,日本是三菱金融集團,拉美是Bradesco銀行,中東是國民商業銀行,非洲是標准銀行集團,中東歐是Sberbank。
按總資產排序,巴克萊銀行是最大的銀行。其中,北美是花旗集團,西歐是巴克萊銀行,亞洲(日本除外)是中國工商銀行,日本是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拉美是巴西銀行,中東是Hapoalim銀行,非洲是標准銀行集團,中東歐是Sberbank。
西歐最大的三家銀行分別是匯豐集團、農業信貸和蘇格蘭皇家銀行。匯豐集團一級資本由上年度的673億美元增長到744億美元,在西歐占首位,居全球1000家大銀行第二位。在西歐前七大銀行中,英國佔四家,處於主導地位。德國僅有兩家銀行進入西歐前25家大銀行。歐盟25國共有286家銀行進入全球前1000家大銀行,一級資本佔40.7%,資產佔50.7%,利潤佔37.4%,構成全球銀行業的最主要的部分。
在北美洲,花旗集團繼續成為同業之首。2005年度,花旗一級資本744億美元,超出第二名摩根大通5.4億美元;2006年度,花旗一級資本794億美元,仍然超出第二名美國銀行5.4億美元。北美共有207家銀行進入全球前1000家大銀行,其中美國佔197家,加拿大佔10家。2006年度,北美銀行創造1870億美元的利潤,佔全部1000家銀行的29%。美國仍然構成全球第二大銀行業集團。
日本銀行業繼續保持恢復性穩定增長。2006年度實現稅後利潤513億美元,超過了去年的324億美元。目前,日本銀行一級資本318億美元,占前1000家大銀行的11.2%,略高於去年的11.1%;總資產7595億美元,佔11.9%,低於去年的13.2%。總體看,日本銀行贏利能力仍然比不過北美、拉丁美洲和中東的競爭對手。
俄羅斯銀行仍然佔中東歐排名銀行的主導,前25大銀行中,俄羅斯銀行佔17家,而且,隨著該地區銀行不斷被外資並購,該比例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該地區的一些國家,如波蘭、捷克和匈牙利,已成為歐盟25國成員,他們的銀行基本為外資所擁有。
總的來看,與上一年度相比,2006年度全球前1000家大銀行地區分布結構變化不大。美國不變,日本少5家,中東少4家,亞洲多7家,拉丁美洲多4家。
Ⅹ 擁有1億日元資產水平在日本是什麼水平
100000000日元=5603000人民幣
一億對普通日本家庭來說也是一筆巨款了,是一個做普通工作 正常上班族的人的20年的工資。
因為日本很多人都拿不出那麼多現金,雖然他們每個月賺的都不少可是,房貸和車,家裡的家電什麼的還貸一個月都剩不下太多的現金。再說日本很多人都不攢錢的。不過你這10W換成日元也就100W多點不工作根本生活不了多長時間。
日本銀行發行的紙幣面額有10000、5000、1000日元等面額,另有500、100、50、10、5、 1日元鑄幣。1日元等於100分。其中,面額為2000日元的紙幣在市場上流通的數量較少,在絕大多數自動販賣機中不被識別。
1984年11月1日日本銀行發行了10000、5000、1000日元三種新鈔票。過去使用的10000 日元(聖德太子像)、5000日元(聖德太子像)、
1000日元(伊藤博文像)三種鈔票以及500日元(岩倉具視象)硬幣仍繼續流通使用。目前(截止至2019年8月)日本流通日元的紙幣面值包括:1000、5000、10000三種。
(10)日本銀行資產多少擴展閱讀
日本國貨幣發行最早始於8世紀。17世紀(1600年)建立了日本獨自的市制,1600年開始流通日本初期紙幣。1871年5月10日是日元的誕生日。這一天日本在法律上確立了以黃金為基礎的貨幣制度,同時公布了「新貨幣條例」,條例稱:「新錢幣的稱呼以圓作為起源。」
「圓」作為貨幣單位代替了德川時代以來維持下來的「兩」(四進位法)1日元的價值定為1.5克黃金,製造金幣以此為標准,金幣和輔幣都鑄成圓形,採用十進位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