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沒有得過奧數冠軍
A. 日本的很多東西為什麼都要比我們國家的好
因為日本曾經剝削過中國,特別甲午一戰,區區一個日本,奪下了大清帝國2億(當時清朝每年才6000萬)白銀。藉此一舉成為亞洲第一,然後依然借著這優勢剝削過中國,朝鮮,韓國,台灣半個世紀
說白了,他們是靠剝削他國人民發家致富的。
所以說,別看這群王八羔子人模狗樣,其實骨子裡跟畜生沒太大區別。
我也沒說樓主崇洋媚外,我更沒說因為人家剝削過我們,就要無視人家剝削人的技術啊。我只不過是在強調:小日本之所以比我們強,不是因為人家生下來就比我們強,而是因為,人家做過一些壓榨他人的事,才暫時性稍微強中國那麼一點點而已。
我氣的是國人太愚笨了,既然不打算壓榨別人,那也至少要有不被別人壓榨的本事吧?否則話,不就跟奴隸一樣下賤了么?
話說,看到那些廉價中國製造,和奧數冠軍,我就的覺得一陣悲哀,感到中國人最厲害的地方就是,總是喜歡將他們的子孫變的和他們一樣充滿奴性——同時常常責罵他們的子孫做不好奴隸,好像做奴隸是種光榮似的——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痛其不值,恨其不明。最後只好仰天長嘆:此不愧謂之中國人也!
B. 外國人的數學有多差,竟讓我們國家的團隊蟬聯數學奧賽冠軍
外國人的數學在國人的印象之中似乎比較差,或者說特別差,其實我們對國外的這個數學的理解有點偏差,數學可以簡單分為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國外的初等數學確實不怎麼樣,但是要說高等數學,大部分國內的學校的學生都比不上人家。
初等數學你可能學的挺好的,無論是解個一元二次方程組,還是說進行快速的運算,你似乎覺得自己都挺優秀的,但是你跟國外的學生同等級的吧,不是說一個特別優秀的學校的學生比比高等數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人家可能小的時候就接觸了,我們到了大學才剛剛學習,你就算初等數學學的再好,你的速算能力很好,你快得過超級計算機嗎?真正進行物理學研究的時候,你覺得用得到這些數學嗎?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這事應用最多的數學,但是數學競賽只是考一些,思維這方面雖然有涉及,但是不是主體。
C. 日本第一頭腦王是真的么,怎麼厲害的都讓人感覺到假了
我個人比較傾向於「事先給過范圍」這種說法。
必須肯定的是,這幫人絕對是屬於天才級別的。這個沒什麼好演戲的,什麼數學奧賽冠軍啊,模考第一啊之類的,都已經有網友網路到了。節目組這點信譽度肯定是要的。而且,按說東大和京大應該是比清華和北大略好一點點,所以裡面的佼佼者肯定是相當出色的。
當然,那個搶答的速度的確讓人驚嘆,所以我覺得應該是像平常的競賽那樣,事先給個范圍讓他們准備,所以答題的時候就有一個方向性。當然,這也是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和知識儲備量。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沒什麼好懷疑的。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做不到,就懷疑其他人的能力,因為有些人的學習能力就是很強,記憶力就是很好,那些過目不忘的例子身邊比比皆是。
另外,建議樓主把整個決賽看完整,後面的也很精彩。
D. 中國奧數十分厲害,為何卻很少出現頂尖的數學家
首先在我看來,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
我們先來看看我國參加國際奧數比賽(IMO)的戰績,你就會覺得中國隊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夢之隊。
教育從來都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雖然因材施教基本上不可能實現,但是興趣永遠都是最重要的老師。如果僅僅是把奧數當作升學的踏板,全然不顧孩子到底需要什麼。為什麼我們現在熟知的數學大家基本上都是民國時代,或者在改革開放之前。那個時候的人們真的能耐得住枯燥,孤獨的學術研究,現在的人們太難做到了!
如果我國對待數學的態度始終如此,那麼中國永遠都不會有出色的數學家,更不要說是像高斯,歐拉那樣的宗師級別的數學家了。
E. 多年奧數冠軍,為什麼現今中國沒有一個數學家
從提問看,樓主是一個奧數無用論者,心中已有答案,只是在此尋找認同。
我認為,奧數有用無用,是因人而異因事而別。
而且參加奧數比賽者,不一定為了當數學家,或許只是為了興趣。
其實,不是多年奧數冠軍,也不一定能成為數學家。
至於樓主說現今中國沒有數學家,結論的依據是什麼?希望樓主補充問題,說來聽聽。
F. 本屆奧運會日本山田本一為什麼獲得冠軍
日本運動員山田本一沒有奪冠的實力,他奪冠是裁判的原因。沒有裁判幫忙,他是得不到冠軍的;不公正的裁判可恨,日本人奪冠也沒什麼了不起的,鄙視!
G. 天才 奧數冠軍的故事
我找的不全是奧數冠軍的故事,但都是數學名家的故事.
劉徽
中國魏晉間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者之一.劉徽公元263年注 《九章算術》.他全面證明了《九章算術》的方法和公式,指出並糾正了其中的錯誤,在數學方法和數學理論上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劉徽創造性的運用極限思想證明了圓面積公式及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方法.
他用割圓術,從直徑為2尺的圓內接正六邊形開始割圓,依次得正12邊形、正24邊形……,割得越細,正多邊形面積和圓面積之差越小,用他的原話說是「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他計算了3072邊形面積並驗證了這個值.劉徽提出的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奠定了此後千餘年中國圓周率計算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劉徽在數學上的貢獻極多,在開方不盡的問題中提出「求徽數」的思想,這方法與後來求無理根的近似值的方法一致,它不僅是圓周率精確計算的必要條件,而且促進了十進小數的產生;在線性方程組解法中,他創造了比直除法更簡便的互乘相消法,與現今解法基本一致;並在中國數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不定方程問題」;他還建立了等差級數前n項和公式;提出並定義了許多數學概念:如冪(面積);方程(線性方程組);正負數等等.劉徽還提出了許多公認正確的判斷作為證明的前提.他的大多數推理、證明都合乎邏輯,十分嚴謹,從而把《九章算術》及他自己提出的解法、公式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礎之上.雖然劉徽沒有寫出自成體系的著作,但他注《九章算術》所運用的數學知識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包括概念和判斷、並以數學證明為其聯系紐帶的理論體系.
祖沖之
祖沖之(429-500) 南朝宋齊間科學家,字文遠,范陽遒(今河北淶水)人。博學多才,尤其對天文、數學有相當高的造詣。他廣泛搜集、閱讀關於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文獻。經常「親量圭尺,躬察儀漏,目盡毫釐,心窮籌策」,進行精確的測量和仔細的推算。通過艱苦的努力,他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將圓周率(Л)值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他提出約率22/7和密率355/113,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歐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張叫它「祖率」。他將自己的數學研究和成果匯集成一部著作,名為《綴術》,唐朝國學曾經將此書定為數學課本。他編制的《大明歷》,第一次將「歲差」引進歷法。提出在391年中設置144個閏月。推算出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81481日,誤差只有50秒左右。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傑出的機械專家。他重新造出早已失傳的指南車、千里船等巧妙機械多種。此外,他對音樂也有研究。著作有《釋論語》、《釋孝經》、《易義》、《老子義》、《莊子義》及小說《述異記》等,均早已遺失。
華羅庚
華羅庚(1910~1985),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金壇,1985年6月12日卒於日本東京。
1924年金壇中學初中畢業,後刻苦自學。1930年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數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全國數學競賽委員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副主任、副院長、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任一至六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與教授工作並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今仍是最佳紀錄。
在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調和分析、復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在發展數學教育和科學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並有專著和科普性著作數十種。
最偉大的三位(或四位)數學家
高斯
高斯(C.F.Gauss,1777.4.30-1855.2.23)是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出生於德國布倫茲維克的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格爾恰爾德·迪德里赫先後當過護堤工、泥瓦匠和園丁,第一個妻子和他生活了10多年後因病去世,沒有為他留下孩子。迪德里赫後來娶了羅捷雅,第二年他們的孩子高斯出生了,這是他們唯一的孩子。父親對高斯要求極為嚴厲,甚至有些過份,常常喜歡憑自己的經驗為年幼的高斯規劃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親,並且秉承了其父誠實、謹慎的性格。1806年迪德里赫逝世,此時高斯已經做出了許多劃時代的成就。
在成長過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於母親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歲那年死於肺結核,留下了兩個孩子:高斯的母親羅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為人熱情而又聰明能幹投身於紡織貿易頗有成就。他發現姐姐的兒子聰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動活潑的方式開發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後,已成年並成就顯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對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產的思想,不無傷感地說,舅舅去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於弗利德里希慧眼識英才,經常勸導姐夫讓孩子向學者方面發展,才使得高斯沒有成為園丁或者泥瓦匠。
在數學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樣很幸運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親。羅捷雅直到34歲才出嫁,生下高斯時已有35歲了。他性格堅強、聰明賢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來,就對一切現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決心弄個水落石出,這已經超出了一個孩子能被許可的范圍。當丈夫為此訓斥孩子時,他總是支持高斯,堅決反對頑固的丈夫想把兒子變得跟他一樣無知。
羅捷雅真誠地希望兒子能幹出一番偉大的事業,對高斯的才華極為珍視。然而,他也不敢輕易地讓兒子投入當時尚不能養家糊口的數學研究中。在高斯19歲那年,盡管他已做出了許多偉大的數學成就,但她仍向數學界的朋友W.波爾約(W.Bolyai,非歐幾何創立者之一J.波爾約之父)問道:高斯將來會有出息嗎?W.波爾約說她的兒子將是"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為此她激動得熱淚盈眶。
7歲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學了。頭兩年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歲,他進入了學習數學的班次,這是一個首次創辦的班,孩子們在這之前都沒有聽說過算術這么一門課程。數學教師是布特納(Buttner),他對高斯的成長也起了一定作用。
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的一則故事說,高斯10歲時算出布特納給學生們出的將1到100的所有整數加起來的算術題,布特納剛敘述完題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確答案。不過,這很可能是一個不真實的傳說。據對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數學史家E·T·貝爾(E.T.Bell)考證,布特納當時給孩子們出的是一道更難的加法題:81297+81495+81693+…+100899。
當然,這也是一個等差數列的求和問題(公差為198,項數為100)。當布特納剛一寫完時,高斯也算完並把寫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貝爾寫道,高斯晚年經常喜歡向人們談論這件事,說當時只有他寫的答案是正確的,而其他的孩子們都錯了。高斯沒有明確地講過,他是用什麼方法那麼快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數學史家們傾向於認為,高斯當時已掌握了等差數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僅10歲的孩子,能獨立發現這一數學方法實屬很不平常。貝爾根據高斯本人晚年的說法而敘述的史實,應該是比較可信的。而且,這更能反映高斯從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質的數學方法這一特點。
高斯的計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獨到的數學方法、非同一般的創造力,使布特納對他刮目相看。他特意從漢堡買了最好的算術書送給高斯,說:"你已經超過了我,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你了。"接著,高斯與布特納的助手巴特爾斯(J.M.Bartels)建立了真誠的友誼,直到巴特爾斯逝世。他們一起學習,互相幫助,高斯由此開始了真正的數學研究。
1788年,11歲的高斯進入了文科學校,他在新的學校里,所有的功課都極好,特別是古典文學、數學尤為突出。經過巴特爾斯等人的引薦,布倫茲維克公爵召見了14歲的高斯。這位朴實、聰明但家境貧寒的孩子贏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願意作高斯的資助人,讓他繼續學習。
布倫茲維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過程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如此,這種作用實際上反映了歐洲近代科學發展的一種模式,表明在科學研究社會化以前,私人的資助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高斯正處於私人資助科學研究與科學研究社會化的轉變時期。
1792年,高斯進入布倫茲維克的卡羅琳學院繼續學習。1795年,公爵又為他支付各種費用,送他入德國著名的哥丁根大家,這樣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奮地學習和開始進行創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論文,回到家鄉布倫茲維克,正當他為自己的前途、生計擔憂而病倒時—雖然他的博士論文順利通過了,已被授予博士學位,同時獲得了講師職位,但他沒有能成功地吸引學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為高斯付諸了長篇博士論文的印刷費用,送給他一幢公寓,又為他印刷了《算術研究》,使該書得以在1801年問世;還負擔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費用。所有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動。他在博士論文和《算術研究》中,寫下了情真意切的獻詞:"獻給大公","你的仁慈,將我從所有煩惱中解放出來,使我能從事這種獨特的研究"。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崙統帥的法軍時不幸陣亡,這給高斯以沉重打擊。他悲痛欲絕,長時間對法國人有一種深深的敵意。大公的去世給高斯帶來了經濟上的拮據,德國處於法軍奴役下的不幸,以及第一個妻子的逝世,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剛強的漢子,從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況,也不讓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們只是在19世紀整理他的未公布於眾的數學手稿時才得知他那時的心態。在一篇討論橢圓函數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細微的鉛筆字:"對我來說,死去也比這樣的生活更好受些。"
慷慨、仁慈的資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必須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由於高斯在天文學、數學方面的傑出工作,他的名聲從1802年起就已開始傳遍歐洲。彼得堡科學院不斷暗示他,自從1783年歐拉去世後,歐拉在彼得堡科學院的位置一直在等待著象高斯這樣的天才。公爵在世時堅決勸阻高斯去俄國,他甚至願意給高斯增加薪金,為他建立天文台。現在,高斯又在他的生活中面臨著新的選擇。
為了不使德國失去最偉大的天才,德國著名學者洪堡(B.A.Von Humboldt)聯合其他學者和政界人物,為高斯爭取到了享有特權的哥丁根大學數學和天文學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長的職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職,全家遷居於此。從這時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參加科學會議以外,他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適的生活環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發揮其天才,而且為哥丁根數學學派的創立、德國成為世界科學中心和數學中心創造了條件。同時,這也標志著科學研究社會化的一個良好開端。
高斯的學術地位,歷來為人們推崇得很高。他有"數學王子"、"數學家之王"的美稱、被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三位(或四位)數學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頓、高斯或加上歐拉)。人們還稱贊高斯是"人類的驕傲"。天才、早熟、高產、創造力不衰、……,人類智力領域的幾乎所有褒獎之詞,對於高斯都不過份。
高斯的研究領域,遍及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各個領域,並且開辟了許多新的數學領域,從最抽象的代數數論到內蘊幾何學,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從研究風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體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紀之交的中堅人物。如果我們把18世紀的數學家想像為一系列的高山峻嶺,那麼最後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巔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紀的數學家想像為一條條江河,那麼其源頭就是高斯。
雖然數學研究、科學工作在18世紀末仍然沒有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但高斯依然生逢其時,因為在他快步入而立之年之際,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各國政府都開始重視科學研究。隨著拿破崙對法國科學家、科學研究的重視,俄國的沙皇以及歐洲的許多君主也開始對科學家、科學研究刮目相看,科學研究的社會化進程不斷加快,科學的地位不斷提高。作為當時最偉大的科學家,高斯獲得了不少的榮譽,許多世界著名的科學泰斗都把高斯當作自己的老師。
1802年,高斯被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選為通訊院士、喀山大學教授;1877年丹麥政府任命他為科學顧問,德國漢諾威政府也聘請他擔任政府科學顧問。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學者的一生。他始終保持著農家的儉朴,使人難以想像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他先後結過兩次婚,幾個孩子曾使他頗為惱火。不過,這些對他的科學創造影響不太大。在獲得崇高聲譽、德國數學開始主宰世界之時,一代天驕走完了生命旅程。
牛頓
伊薩克·牛頓,於1642年的聖誕節出生於英格蘭林肯州活爾斯索浦。父親在他出生前3個月就去世了,母親改嫁後 他只得由外祖母和舅舅撫養。幼年的牛頓,學習平平,但卻非常喜歡手工製作。同時他還對繪畫有著非凡的才華。
牛頓12歲開始上中學,這時他的愛好由手工製作發展到愛搞機械小製作。他從小製作中體會到學好功課,特別是學好數學,對動手搞好製作大有益處。於是牛頓在學習加倍努力,成績大進。
牛頓15歲時,由於家庭原因,被迫輟學務農。非常渴求知識的牛頓,仍然抓緊一切時間學習、苦讀。牛頓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感動了牛頓的舅舅。終於在舅舅的資助之下又回到學校復讀。
1661年,19歲的牛頓,考入了著名的劍橋大學。在學習期間,牛頓的第一任教授伊薩克?巴魯獨具慧眼,發現了牛頓具有深邃的觀察力、敏銳的理解力,於是將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傳授給了牛頓,並把他引向近代自然科學的研究。1664年經考試牛頓選為巴魯的助手。1665年,牛頓大學畢業,獲得學士學位。正准備留校繼續深造的時候,嚴重的鼠疫席捲英國,劍橋大學被迫關閉了。牛頓兩次回到故鄉避災,而這恰恰是牛頓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牛頓在家鄉安靜的環境里,專心致志地思考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問題,思想火山積聚多年的活力,終於爆發了,智慧的洪流,滾滾奔騰。短短的18個月,他就孕育成形了:流數術(微積分)、萬有引力定律和光學分析的基本思想。牛頓於1684年通過計算徹底解決了1666年發現的萬有引力。1687年,他45歲時完成了人類科學史上少有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繼承了開普勒、伽里略,用數學方法建立起完整的經典力學體系,轟動了全世界。
牛頓的數學貢獻,最突出的有三項,即做為特殊形式的微積分的「流數術」,二項式定理及「廣義的算術」(代數學)。
牛頓為了解決運動問題,創立了一種和物理概念直接聯系的數學理論,即牛頓稱之為「流數術」的理論,這實際上就是微積分理論。牛頓在1665年5月20日的一份手稿中提到「流數術」,因此牛頓始創微積分的時間來說比現代微積分的創始人德國的數學家萊布尼茨大約早10年,但從正式公開發表的時間說牛頓卻比萊布尼茨要晚。事實上,他們二人是各自獨立地建立了微積分。只不過牛頓的「流數術」還存在著一些缺陷。
牛頓開始對二項式的研究是在從劍橋大學回故鄉避鼠疫的前夕。他在前人瓦里士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負指數的含義。牛頓研究得出的二項式級數展開式是研究級數論、函數論、數學分析、方程理論的有力工具。
歐拉
歐拉(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 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爾城,13歲就進巴塞爾大學讀書,得到當時最有名的數學家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導.
歐拉淵博的知識,無窮無盡的創作精力和空前豐富的著作,都是令人驚嘆不已的!他從19歲開始發表論文,直到76歲,半個多世紀寫下了浩如煙海的書籍和論文.到今幾乎每一個數學領域都可以看到歐拉的名字,從初等幾何的歐拉線,多面體的歐拉定理,立體解析幾何的歐拉變換公式,四次方程的歐拉解法到數論中的歐拉函數,微分方程的歐拉方程,級數論的歐拉常數,變分學的歐拉方程,復變函數的歐拉公式等等,數也數不清.他對數學分析的貢獻更獨具匠心,《無窮小分析引論》一書便是他劃時代的代表作,當時數學家們稱他為"分析學的化身".
歐拉是科學史上最多產的一位傑出的數學家,據統計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寫下了886本書籍和論文,其中分析、代數、數論佔40%,幾何佔18%,物理和力學佔28%,天文學佔11%,彈道學、航海學、建築學等佔3%,彼得堡科學院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
歐拉著作的驚人多產並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環境中工作,他常常抱著孩子在膝上完成論文,也不顧孩子在旁邊喧嘩.他那頑強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學精神,使他在雙目失明以後, 也沒有停止對數學的研究,在失明後的17年間,他還口述了幾本書和400篇左右的論文.19世紀偉大數學家高斯曾說:"研究歐拉的著作永遠是了解數學的最好方法."
歐拉的父親保羅·歐拉(Paul Euler)也是一個數學家,原希望小歐拉學神學,同時教他一點教學.由於小歐拉的才人和異常勤奮的精神,又受到約翰·伯努利的賞識和特殊指導,當他在19歲時寫了一篇關於船桅的論文,獲得巴黎科學院的獎的獎金後,他的父親就不再反對他攻讀數學了.
1725年約翰·伯努利的兒子丹尼爾·伯努利赴俄國,並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薦了歐拉,這樣,在1727年5月17日歐拉來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僅26歲的歐拉擔任了彼得堡科學院數學教授.1735年,歐拉解決了一個天文學的難題(計算慧星軌道),這個問題經幾個著名數學家幾個月的努力才得到解決,而歐拉卻用自己發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過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並且不幸右眼失明了,這時他才28歲.1741年歐拉應普魯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請,到柏林擔任科學院物理數學所所長,直到1766年,後來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誠懇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沒有多久,左眼視力衰退,最後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來,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災殃及歐拉住宅,帶病而失明的64歲的歐拉被圍困在大火中,雖然他被別人從火海中救了出來,但他的書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為灰燼了.
沉重的打擊,仍然沒有使歐拉倒下,他發誓要把損失奪回來.在他完全失明之前,還能朦朧地看見東西,他抓緊這最後的時刻,在一塊大黑板上疾書他發現的公式,然後口述其內容,由他的學生特別是大兒子A·歐拉(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筆錄.歐拉完全失明以後,仍然以驚人的毅力與黑暗搏鬥,憑著記憶和心算進行研究,直到逝世,竟達17年之久.
歐拉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見的,他能夠復述年青時代筆記的內容,心算並不限於簡單的運算,高等數學一樣可以用心算去完成.有一個例子足以說明他的本領,歐拉的兩個學生把一個復雜的收斂級數的17項加起來,算到第50位數字,兩人相差一個單位,歐拉為了確定究竟誰對,用心算進行全部運算,最後把錯誤找了出來.歐拉在失明的17年中;還解決了使牛頓頭痛的月離問題和很多復雜的分析問題.
歐拉的風格是很高的,拉格朗日是稍後於歐拉的大數學家,從19歲起和歐拉通信,討論等周問題的一般解法,這引起變分法的誕生.等周問題是歐拉多年來苦心考慮的問題,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歐拉的熱烈贊揚,1759年10月2日歐拉在回信中盛稱拉格朗日的成就,並謙虛地壓下自己在這方面較不成熟的作品暫不發表,使年青的拉格朗日的工作得以發表和流傳,並贏得巨大的聲譽.他晚年的時候,歐洲所有的數學家都把他當作老師,著名數學家拉普拉斯(Laplace)曾說過:"歐拉是我們的導師." 歐拉充沛的精力保持到最後一刻,1783年9月18日下午,歐拉為了慶祝他計算氣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請朋友們吃飯,那時天王星剛發現不久,歐拉寫出了計算天王星軌道的要領,還和他的孫子逗笑,喝完茶後,突然疾病發作,煙斗從手中落下,口裡喃喃地說:"我死了",歐拉終於"停止了生命和計算".
歐拉的一生,是為數學發展而奮斗的一生,他那傑出的智慧,頑強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奮斗精神和高尚的科學道德,永遠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歐拉還創設了許多數學符號,例如π(1736年),I(1777年),e(1748年),sin和cos(1748年),tg(1753年),△x(1755年),∑(1755年),f(x)(1734年)等.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義大利半島南端西西里島的敘拉古。父親是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希臘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在這座號稱「智慧之都」的名城裡,阿基米德博閱群書,汲取了許多的知識,並且做了歐幾里得學生埃拉托塞和卡農的門生,鑽研《幾何原本》。
後來阿基米德成為兼數學家與力學家的偉大學者,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其原因在於他通過大量實驗發現了杠桿原理,又用幾何演澤方法推出許多杠桿命題,給出嚴格的證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數學上也有著極為光輝燦爛的成就。盡管阿基米德流傳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來部,但多數是幾何著作,這對於推動數學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著有《砂粒計算》、《圓的度量》、《球與圓柱》、《拋物線求積法》、《論螺線》、《平面的平衡》、《浮體》、《論錐型體與球型體》等。
丹麥數學史家海伯格,於1906年發現了阿基米德給厄拉托塞的信及阿基米德其它一些著作的傳抄本。通過研究發現,這些信件和傳抄本中,蘊含著微積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沒有極限概念,但其思想實質卻伸展到17世紀趨於成熟的無窮小分析領域里去,預告了微積分的誕生。
正因為他的傑出貢獻,美國的E.T.貝爾在《數學人物》上是這樣評價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張開列有史以來三個最偉大的數學家的名單之中,必定會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兩們通常是牛頓和高斯。不過以他們的宏偉業績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來比較,或拿他們影響當代和後世的深邃久遠來比較,還應首推阿基米德。
H. 當年奧數賽中德天才的反差人生:一個成和尚,另一個呢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身在塵世中,每個人都面臨著許多形形色色的選擇。陶淵明放棄為五斗米折腰,選擇重返樊籠里的田園生活,山川菊酒相伴一生;岳飛放棄卑躬屈膝投降苟活,選擇與金朝抗爭到底戎馬一生,成就精忠報國的美名;貝多芬放棄消沉自卑的生活,選擇與命運抗爭到底,創造出命運交響曲的絕響。
正是不同的人生選擇,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人生。而天才們的人生選擇,尤其是少年天才,在聚光燈下就顯得更加引人注目,成為每個人關注的對象。望子成龍成鳳的父母總是津津樂道於少年天才們的學習方法,並前仆後繼地復制他們的成長道路,希望以此來使得自己的孩子也能成為同樣的天才。
但是就算是相似的人生經歷,也會因為某些細小選擇的不同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就像我國曾經的少年數學奧數天才柳智宇,在經歷少年的輝煌過後,與當時同樣參加比賽的德國數學天才少年皮特·舒爾茨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結局,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因此人生本沒有標準的對錯是非之分,看當下的社會,一旦有名人與社會大眾所期待的道路不符,就會出現許多橫加指責的聲音。但無論外界如何非議與譴責,只要無愧於本心,便是最好的安排。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人生里,卻總是在眺望別人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無法變成另一個人的復製品,當再次面臨人生的選擇時,回想這兩位奧賽冠軍的不同人生,我們一定能做出無愧於本心的正確選擇,擁有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