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首相為什麼選擇越南
① 越南首府為什麼要選河內
河內,越南首都:
中國統治時其被稱為宋平。
866年,此地被稱為大羅(Đại La),也稱螺城。
1010年相傳李朝開國君主李公蘊親臨大螺,忽見金龍從湖面升起,直沖天際。於是他將京城遷至大螺,並改名升龍(Thăng Long)。
1397年遷都清化後改稱東都(Đông Đô)。
1408年明成祖派兵滅越南,改稱東關(Đông Quan)。
1428年黎利擊退明軍,建立黎朝,改稱東京(Đông Kinh)。
西山朝時期被稱為北城(Bắc Thành)。
1802年阮朝建立,定都於順化。此地改回升龍(或升隆)。
1831年改為河內,沿用至今。
1873年法軍佔領河內,1887年至1889年間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府以此為總督直轄地。
1940年時被日軍佔領,1945年日軍宣布投降後,河內成為越南政府所在地。1946年至1954年時期,此地是越南民主共和國的首都,亦是法軍與越共的戰場。
越戰期間,河內的運輸設施並雖然遭受炸彈轟炸,但影響不大。
1976年7月2日南北兩越統一,河內成為越南首都。
胡志明市:越南直轄市,為越南最大的城市,也是前越南共和國的首都。
胡志明市位於湄公河三角洲地區。起初只是個稱「普利安哥」的小漁村,周圍都是沼澤。高棉人在此居住多個世紀,此地逐漸發展成真臘的港口貿易重鎮。因水網密布,這一帶被稱為「水真臘」。
1623年Chey Chettha國王准許越族難民進入普利安哥,躲避越南南北朝時期北鄭朝、南阮朝的內戰,同時增建房屋供難民居住。但衰弱的柬埔寨王國無法抵擋逐漸增多的難民潮,漸漸地普利安哥變成越南的一部分;亦開始被稱為西貢。
1698年阮朝領導者送一位越南貴族來此統治,正式納入越南的版圖。這位貴族常因發展西貢的功勞被贊賞。
1859年法軍入侵,殖民時期法國人在西貢留下一些著名的建築物。
1954年北越軍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援助下取得奠邊府之役大勝之後,宣告獨立。法國政府將政權移交給阮朝的末代皇帝保大帝,西貢定為南越首都。越南共和國成立後仍將此地作為首都。
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兩越統一。西貢納入北越的軍隊保護之下,在美國此事件被稱為西貢陷落,在越南被稱為西貢解放。
1976年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戰勝的北越為紀念其政權建立者胡志明,將此地更名為胡志明市。西貢這個名字私底下仍廣為流傳,政府則將胡志明市的一區命名為西貢。
1940年,日本進侵越南,美國為了對抗日本的侵略而對胡志明革命勢力提供軍事支持,並承諾戰後支持越南尋求獨立。1945年,日軍宣布投降之際,胡志明在河內宣告獨立並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但美國和法國政府達成秘密協議,繼續讓法國殖民政權統治越南,胡志明轉而向蘇聯尋求支助。1954年,當北越軍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指揮和援助下取得奠邊府之役大勝之後,再次宣告獨立,並立即得到蘇聯和中國更廣泛的支持。為了跟以胡志明為首的北越對抗,法國政府在日內瓦和會(1954年)上宣布將權力移交給阮朝的末代皇帝阮福晪(保大皇帝),並成立名為「越南國」的南越政府而和胡志明領導的北越政府抗衡。阮福晪並且委任了吳廷琰為首相。1955年,吳廷琰在美國的支持下簽署法令廢除皇室,並宣布自立成為「越南共和國」的總統。
受到美國等西方反對共產主義制度的國家支持,以吳廷琰為首的南越政府拒絕在最後期限1955年7月前和北越政府就普選問題進行磋商。南越拒絕遵守巴黎協定,並宣布成立共和國,北越隨即由胡志明宣布建國。為保障南越政府的發展,美國在1960年代對南越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從不間斷,直到1973年南北雙方簽訂停火協議為止。之後,美國從南越撤軍。
兩年後的1975年4月30日,北越軍隊擊敗南越政府,成立「南越南共和國」,翌年兩越在北越領導下統一。1976年,「越南民主共和國」更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這次戰爭總共導致三百八十萬人死亡,其後遺症在戰爭結束之後二十年也未能平息。香港的越南船民直到1997年之後才全部被遣返越南。
可以說,基於這些歷史原因,造就了河內的首都地位。而且多的是最大城市不是首都的例子了。
② 為什麼日本的首相來回換新
本首相更迭頻繁究其根本願意還是由於日本的政治體制不健全造成的。日本首相並不是由選民直選,而是在黨內產生,而黨內又是由最大派閥產生。這就形成了日本政界的「55體制」。依在下個人見解日本首相經常輪換有以下原因。
日本採用議會君主立憲制政體,在國會眾議院擁有過半數席位的黨派可獲單獨組閣權利,該黨派領導人即為內閣總理大臣。現日本自民黨在國會眾議院擁有多數席位,那麼自民黨總裁即為首相。
日本首相的更迭頻繁主要因為「考試」太多,哪一場「考試」沒通過都會有倒台的危險。
在下本人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1.眾議院選舉失利(別說是首相職位連執政黨的地位都保不住,1993年宮澤喜一首相因此倒台,自民黨也喪失了50多年來執政黨地位。)
2.參議院選舉失利,雖然眾議院可以再次通過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票否決參議院,但會使決議的通過耗費很長時間。如果參院由在野黨領導那麼會直接威脅執政黨地位,況且如日本銀行行長等職務必須經兩院同時贊成。(2007年安倍晉三首相的辭職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參院選舉失利。)
3.《日本國憲法》沒有對內閣總理大臣一職的任期作明文規定,但現在執政的自民黨總裁的任期為3年可連任一屆,也就是說日本首相的任期最多為6年。去年安倍首相在任職一年後辭職,那麼接替他的福田首相的任期就是安倍首相未完成的2年。照此推斷,下任首相的任期只有一年,如果他明年謀求連任並在黨總裁選舉中獲勝,並且自民黨在9月的眾院大選中獲勝,那麼他的任期也最多隻有4年。(上任首相的任職對下任首相的任期產生直接影響並有連鎖反映)
4.國會兩院通過不信任案,首相必須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或辭職。(日本首相因此辭職的不多,不過今年義大利總理普羅迪就是因此辭職的。)
5.國會兩院通過問責案,對首相任職內的一些舉措提出質疑(福田首相辭職前,由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就通過了對福田首相的問責案)
6.一些重大決議案未獲國會通過,如財政預算等。(二戰後至93年一直由自民黨控制眾議院,類似案例在下未知)
7.內閣大臣或身邊閣僚出現某種問題(如鈴木善幸、安倍晉三、福田康夫等任內的內閣大臣紛紛出現政治獻金問題,口無遮攔問題,安倍首相任內這樣的問題最嚴重)
8.首相本人出現問題(田中角榮首相因「洛克希德受賄案」而辭職並入獄)
9.國民支持膟過低(安倍首相、福田首相、森喜朗首相等)
10.一些政府決策遭國民嚴重反對(岸信介首相因「舊金山和約」遭民眾嚴重反對而辭職)
11.派閥斗爭嚴重,日本首相並不是國民最喜歡的人和最有才能最有領導能力的人出任,自民黨內一般由實力最大的派閥推舉出黨總裁,這個總裁一般也都是黨內各派閥都能夠接受的人選。不需要黨派間的競爭,而是自民黨內派閥間實力斗爭的產物-即「55體制」(自民黨自55年起執政)。自民黨現今最大派閥為森喜派,福田、安倍、小泉、森喜朗等多位首相均出自該派閥(三木武夫首相、鈴木善幸首相因自身派閥實力較小而辭職,麻生三度競選首相失利也是因此)
12.日本首相的工作壓力很大很繁忙,小泉曾說:「任首相五年間我從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安倍首相曾累出胃病,小淵匯三首相因健康問題辭職2個月後病逝,大平正方首相更是因忙於選舉而突發心臟病死在任上)
13.日本國民較為注重個人魅力,喜歡有特點的領導人(如小泉雖政績不佳特別是外交,但人氣頗高)
14.日本政界領導人背後均有大企業、大財閥支持,如各大財閥之間出現利益沖突也會影響政局動盪。
福田首相辭職原因依在下之愚見有以下幾點:
1.在野黨控制參院阻礙一些決議通過。
2.日本國內經濟蕭條,通貨膨脹嚴重,政府無得力措施。
3.政府官員腐敗問題嚴重,說話言辭方面欠妥,丑聞頻出。
4.參議院通過對福田首相的問責案。
6.政府財政拮據不得不加大稅收,引起國民不滿。
7.民眾認為福利過低(當然,日本的福利要比中國高出幾十倍)
當然還有一條在下認為,福田首相已72歲高齡不適合任首相一職。他在上任伊始曾說:「我年事已高不適合出任內閣總理一職,但現今黨和國家處於為難當中,我必須肩負起這個責任。」
日本的「短命」首相有很多,只是前幾年小泉的任職時間長了一些,如前首相羽田茲,東久爾僅在任一個多月,細川、海部、安倍、福田等在職一年,小淵、森喜朗、橋本、村山等在職也不過2年。目前為止:
東久邇稔彥Higashikuni Naruhiko(王室成員,親王爵位)1945年8月17日-1945年10月9日期間任日本國第43任內閣總理大臣,在職僅54天為日本戰後在職時間最短的首相。
佐藤榮作 Sato Eisaku於1964年11 月9日-1970年1月13日任日本國第61、第62、第63任內閣總理大臣,在職2798天3度出任首相一職,為日本戰後在職時間最長的首相。
建議閣下參考以下資料:
《日本首相列傳》《日本政治與外交》《日本國會與政治》《日本外交三十年》《出使東瀛》《首腦外交-中日關系》等
《日本國憲法》全文:http://ke..com/view/447279.htm
有關網站:
日本內閣府官方網www.cao.go.jp
日本國駐華大使館官網www.cn.emb-japan.go.jp
日本政府官網http://nettv.gov-online.go.jp/(有視頻)
日本首相官邸(永田町)官網www.kantei.go.jp
③ 日本為什麼那麼頻繁換首相
究其根本願意還是由於日本的政治體制不健全造成的。日本首相並不是由選民直選,而是在黨內產生,這就形成了日本政界的「55體制」。依在下個人見解日本首相經常輪換有以下原因。 日本採用議會君主立憲制政體,在國會眾議院擁有過半數席位的黨派可獲單獨組閣權利,該黨派領導人即為內閣總理大臣。現日本自民黨在國會眾議院擁有多數席位,那麼自民黨總裁即為首相。 日本首相的更迭頻繁主要因為「考試」太多,哪一場「考試」沒通過都會有倒台的危險。 1.眾議院選舉失利(別說是首相職位連執政黨的地位都保不住,1993年宮澤喜一首相因此倒台,自民黨也喪失了50多年來執政黨地位。) 2.參議院選舉失利,雖然眾議院可以再次通過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票否決參議院,但會使決議的通過耗費很長時間。如果參院由在野黨領導那麼會直接威脅執政黨地位,況且如日本銀行行長等職務必須經兩院同時贊成。(2007年安倍晉三首相的辭職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參院選舉失利。) 3.《日本國憲法》沒有對內閣總理大臣一職的任期作明文規定,但現在執政的自民黨總裁的任期為3年可連任一屆,也就是說日本首相的任期最多為6年。去年安倍首相在任職一年後辭職,那麼接替他的福田首相的任期就是安倍首相未完成的2年。照此推斷,下任首相的任期只有一年,如果他明年謀求連任並在黨總裁選舉中獲勝,並且自民黨在9月的眾院大選中獲勝,那麼他的任期也最多隻有4年。(上任首相的任職對下任首相的任期產生直接影響並有連鎖反映) 4.國會兩院通過不信任案,首相必須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或辭職。(日本首相因此辭職的不多,不過今年義大利總理普羅迪就是因此辭職的。) 5.國會兩院通過問責案,對首相任職內的一些舉措提出質疑(福田首相辭職前,由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就通過了對福田首相的問責案) 6.一些重大決議案未獲國會通過,如財政預算等。(二戰後至93年一直由自民黨控制眾議院,類似案例在下未知) 7.內閣大臣或身邊閣僚出現某種問題(如鈴木善幸、安倍晉三、福田康夫等任內的內閣大臣紛紛出現政治獻金問題,口無遮攔問題,安倍首相任內這樣的問題最嚴重) 8.首相本人出現問題(田中角榮首相因「洛克希德受賄案」而辭職並入獄) 9.國民支持膟過低(安倍首相、福田首相、竹下首相等) 10.一些政府決策遭國民嚴重反對(岸信介首相因「舊金山和約」遭民眾嚴重反對而辭職) 11.派閥斗爭嚴重,日本首相並不是國民最喜歡的人和最有才能最有領導能力的人出任,自民黨內一般由實力最大的派閥推舉出黨總裁,這個總裁一般也都是黨內各派閥都能夠接受的人選。自民黨現今最大派閥為森喜派,福田、安倍、小泉、森喜朗等多位首相均出自該派閥(三木武夫首相、竹下登首相因自身派閥實力較小而辭職,麻生三度競選首相失利也是因此) 12.日本首相的工作壓力很大很繁忙,小泉曾說:「任首相五年間我從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安倍首相曾累出胃病,小淵匯三首相因健康問題辭職2個月後病逝,大平正方首相更是因忙於選舉而突發心臟病死在任上) 13.日本國民較為注重個人魅力,喜歡有特點的領導人(如小泉雖政績不佳特別是外交,但人氣頗高) 14.日本政界領導人背後均有大企業、大財閥支持,如各大財閥之間出現利益沖突也會影響政局動盪。 福田首相辭職原因依在下之愚見有以下幾點: 1.在野黨控制參院阻礙一些決議通過。 2.日本國內經濟蕭條,通貨膨脹嚴重,政府無得力措施。 3.政府官員腐敗問題嚴重,說話言辭方面欠妥,丑聞頻出。 4.參議院通過對福田首相的問責案。 6.政府財政拮據不得不加大稅收,引起國民不滿。 7.民眾認為福利過低(當然,日本的福利要比中國高出幾十倍) 當然還有一條在下認為,福田首相已72歲高齡不適合任首相一職。他在上任伊始曾說:「我年事已高不適合出任內閣總理一職,但現今黨和國家處於為難當中,我必須肩負起這個責任。」 大部分中國人關心日本政局走向,無非是關注中日關系今後的發展前景,新首相今後的對華政策。麻生雖然曾公開表示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並主張日本應該擁有核武器等被人們稱為「大嘴麻生」。但他在12日的一次演講中說:「如果我當選將繼續改善對華關系,發展中日友好是一種手段,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我將繼續推動日中戰略互惠關系的發展。」22日他在當選總裁後再次闡述對華關系時表示:「日中友好是發展兩國戰略互惠關系的一種手段,有利於雙方的國家利益。」在競選演講中他也曾說:「以前發表的言論只代表我的個人意見,今後將及時閉嘴。」總之,今後麻生太郎身為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他的一言一行代表著日本的國家整體,他必然會慎重行事。不管他個人對華感情如何,但今後他必然會從國家總體利益出發,畢竟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當然他今後不會向福田首相在任時如此「親華」,但大方向不會有重大調整,只是在一些涉及到國家利益的問題上強硬一些,今後在雙方的談判桌上增加了一些難度。國家關系是由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無論是誰上台都會以國家利益為重,加強中日關系。當然我們希望麻生能夠像福田首相一樣推動中日關系向前發展,在此在下也對福田康夫首相任職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1年間對中日關系有好向前發展做出的積極貢獻表示高度贊賞。今年8月15日前夕有記者問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是否會去參拜靖國神社,他說:「這是每個人自己的權利,但我們應該考錄到自己國家公務員的身份,我在以前任外相期間沒有去參拜過。」今後政策上會有一些調整但總體方向不會改變,無論首相是誰,即便是小泉在任他也會在靖國神社等問題上三思而後行的。雙方和則兩利,敵則兩害,對立甚至戰爭不利於任何一方,只要是頭腦清醒的人都應該認識到這個淺而易見的道理。日本現在內政方面危機重重,誰也不想在外交上再找麻煩。中國現今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加強與中國的友好關系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如果首相有何「過激舉動」那勢必會損害日本的國家利益特別是經濟利益,一些大財閥的在華利益也會受到損害,那些老闆們想必不會讓這些政治家好過吧!中日關系向友好方向發展,這是大勢所趨的歷史必然,並不是某個人所能決定的。中日戰略互惠關系必將不斷向前發展並上升更高層次!
④ 現任日本首相
鳩山由紀夫
2009年9月16日,日本民主黨代表鳩山由紀夫在舉行的日本特別國會首相指名選舉中當選為日本新首相。當天下午,日本國會眾參兩院先後召開全體會議,舉行首相指名選舉。在首先舉行的眾議院投票中,鳩山獲得過半數的327票;在隨後進行的參議院投票中,鳩山也獲得過半數的124票。因此當選日本第93任首相。當選首相後,鳩山將立即著手組建新內閣。當晚,在皇宮經天皇的首相任命和閣僚認證儀式後,新內閣將正式上任。另外,前任首相麻生太郎也於當天上午召集臨時內閣會議,宣告辭職。
⑤ 陳仲金的回到越南
1944年1月1日,陳仲金等二人乘坐日本船隻來到了新加坡。根據美國歷史學家Ellen Hammer的說法,法國殖民政府對於陳仲金「已經是完全不存在的威脅」。在僅僅度過一年之後,陳仲金來到曼谷。三個月後,也就是1945年3月30日,陳仲金意外地接到了來自日本人的電話,請他回到西貢探討「歷史問題」。西貢的日軍特務道夫久家大佐(音譯自Captain Michio Kuga)隨即來到曼谷同他談話。
此時正值維希法國政權的垮台和巴黎的解放,這意味著日本不能再同法國殖民政府合作。1945年3月9日,越南在日本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推翻了法國殖民政府,宣布越南脫離法國獨立。日本人在越南建立了越南帝國傀儡政權,扶持保大帝為皇帝。雖然越南帝國名義上是獨立國家,實際上處在日本的軍事佔領之下。日本人要求保大帝任命一位首相並組建內閣。保大帝曾向居住在西貢的吳廷琰寫信,邀請他出任首相,但由於日本人擔心吳廷琰會尋求越南的獨立,因此將該信扣留,這封信最終沒有到達吳廷琰的手裡。
到達西貢後,陳仲金會見了日本駐屯軍(第38軍)指揮官川村將軍和中尉大佐林秀澄。川村告訴他,保大帝邀請他出任新成立的越南帝國的要職。在此期間,陳仲金第一次同吳廷琰會面,發現吳廷琰並未被日本人列入越南帝國要員的名單中。
通過另一位入圍的年輕朋友黃春罕的關系,陳仲金獲准同保大帝見面。4月2日離開西貢,三天後來到順化。4月7日保大帝私下會見陳仲金,最初陳仲金拒絕出任總理職位。他稱自己太老且沒有黨派基礎、缺乏政治經驗。然而,陳仲金為了進一步談判而拖延時間,最終同意在4月16日成立新政府。次日,他提名了內閣十名部長的名單。除了一人拒絕加入內閣外,其他九人在四月底至五月初先後來到首都赴任。
大多數內閣成員曾在法國學校接受教育,被視為並不反對法國的越南民族主義者。陳仲金內閣立即被越南國民黨和越南光復同盟會這兩個民族主義政黨所通過。
⑥ 安倍為什麼突然稱將與一帶一路倡議共存共榮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近變得有點快。
近日,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基本決定,將其本人提出的對外政策「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聯系起來並加以推進,改變該戰略牽制中國的目的,而使其變為中日兩國新的合作基石。
日本共同社18日報道援引了多名政府相關人士透露的消息稱,安倍認為,如果從長遠視野考慮日本的安全保障和經濟利益,與中國改善關系是當務之急。因而,今後日本政府將明確拿出積極與「一帶一路」倡議「共存共榮」的姿態。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對日方向「一帶一路」倡議發表積極言論,展現出參與興趣時回應稱,「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合作平台,中方樂見日本表現出對「一帶一路」合作的積極意願。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束必銓對澎湃新聞表示,安倍之所以作出這一表態,一方面是因為意識到了過去在處理中日關系時,將雙邊的經濟關系過度政治化了,希望通過改善中日經濟關系而進一步平衡中日關系;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特朗普時期的日美關系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安倍希望通過緩和中日關系來對沖風險。加之目前朝鮮半島局勢的緊張,在日朝關系無法穩定的情況下,中日關系的改善將有利於日本的安全局勢。
對沖美日關系不確定性
束必銓還指出,除了改善中日關系迎來了關鍵的時機外,特朗普上台後,給美日關系帶來的不確定性,也進一步影響了中日關系的走向。
今年1月23日,在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第一天入駐白宮上任時,特朗普就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這一舉措使得TPP的積極擁護者日本大失所望。
11月10日,特朗普在越南峴港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了演講,其中呼籲亞太地區的所有國家與美國攜手建立新的合作關系,但特朗普並未在安全問題上有任何展開,反而將話題轉向貿易問題,強調按照公正與互惠原則推進雙邊貿易,對多變貿易架構卻隻字不提,使得日本對此有很深的失落感。
「特朗普上台之後,對於日本經濟產生了很大的壓力。由於特朗普反對自由貿易、迅速地退出了TPP,主張日美之間簽訂雙邊自貿協定,這與日本的主張相悖,但是中國對自由貿易的支持態度與日本一致,在這方面與日本具有共同利益。」束必銓指出,這可以從經濟上對沖日美同盟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隨著朝鮮半島局勢愈發緊張,日本的安全環境也無法在特朗普領導的美日同盟下得到保障。自上任時期就面臨著「通俄門」困擾的特朗普,其官僚團隊到目前仍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而特朗普政府模糊不定的政策更是讓日本的焦慮與日俱增。
11月29日,朝鮮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火星-15」發射成功,並落入日本海。此前,朝鮮已多次發射的導彈經過日本領土上空,給日本民眾帶來了巨大的恐慌。
「日本之所以希望緩和中日關系,也是為了在應對朝鮮問題上更加有利。如果朝鮮局勢繼續緊張,中日關系又不好,那麼日本的安全環境就會非常糟糕。」束必銓指出,日本認為目前特朗普自身難保,朝鮮又是最大的不確定性,特朗普領導下的日美同盟並不能給日本足夠的安全。在這樣的安全態勢下,希望中日之間的安全關系不要那麼緊張,而在中日關系改善上,日方是可以作出一點努力的。
盡管安倍作出的這一表態,傳達了出了有利中日關系改善的信號,但是這並不代表中日關系改善的速度將大大推進。專家指出,中日之間的矛盾是結構性矛盾,雖然在經濟上,安倍展示出希望和中國合作的意願,但是只要安倍政府對華安全戰略沒有發生變化,中日之間關系的轉圜就應該聽其言、觀其行。
「安倍在對華關系中比較強硬,但是卻又不失靈活,也會根據國際局勢的變化來作出適當的調整。但是無論是從長期還是短期內看,安倍對中國保持警惕還將是主要基調,提出這一主張只是為了避免日本被孤立所作出的靈活調整。」束必銓因此指出,除非日本對中國的安全認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日本在安全戰略上沒有改變對中國的敵視關系,中國對日本的認知也很難發生變化,中國也很難大幅度和日本改善關系。因此,中日關系進一步轉圜的程度,將取決於中日之間在未來進一步的互動。
⑦ 在日本老年人對首相選舉的看法
首相說想把日本建設成有活力,可以放心的國家。但是卻沒有說任何關於日本的將來的理想的狀態,所以有些不滿。
經濟的問題,養老金的問題,失業的問題,高齡化的問題及消費稅的問題是眼下比較緊急的問題。國民大家的關心度比較高。但是請您先解釋您所期待的未來日本是什麼樣子的。現在的世界經濟是不景氣,但是不景氣和景氣又總是循環出現,所以這不是問題。可以把現在這種狀態考慮為「常態」。但是請把100年後的日本將會成為什麼樣的國家,先解釋清楚。
如果說為了達到這樣的理想的國家,消費稅要提高到北歐綜合的20%,國民也會贊成的。如果說到上大學為止的教育全部免費,70歲以上老人的撫養全部國家負擔開支,那麼大家會同意增稅的。煙和酒的增稅也是可以的。如果對閑置的土地課稅,那麼國民就會對土地放手,如果這些土地被用來造福民生的話,也沒有問題。還有,您可知道,現在由於學校的教育是偏重於科學的教育,所以進入社會,畢業生往往不能產生很好的作用。用偏差值對兒童進行評價是沒有用的。這是因為,1+2=3這種答案只有一個的教育在學生時代被通用,但是在社會上卻完全不能適用。正確的答案是3以下。總之在社會上,答案可能是無數個;但是在學校,通常教育告訴大家答案只有一個。在科學的領域,答案只有一個,但是在技術的領域,卻必須要求在無數個答案中,找到最經濟,最能滿足消費者的那個。在歐美3=□+△之類的教育問題是非常普遍的。所以教育學生,一件事的解答有無數個,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日本明確了未來的「理想狀態」,國民也會朝著這個理想狀態努力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就是問題。但是首先對理想的明確是重要的。這樣的話,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就是政府與企業努力的方向,這樣的話,日本全體就會發展。
松下幸之助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讓全體社員出動來賣產品。這樣不僅清空了庫存,也使得生產繼續。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考慮裁員的經營者是沒有智慧的經營者。工作共享及與此相似的,首相要努力增加π(就業率),這才是政治家,經營者的職責和義務。
「不景氣時好,景氣時更好」是松下幸之助的哲學。
本人已經步入老齡的後期了,現在開始在大學里授課。
我想,對學生的教育,一定要使他們滿足國民及消費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