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國內應該學習日本發展什麼

國內應該學習日本發展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08 06:11:52

❶ 我們中國應該從二戰後日本經濟迅速崛起中學到什麼

日本的崛起對我們的影響有哪些?

對此我認為日本的崛起對我們的印象應該分為兩部分,那就是二戰前的日本大國崛起,以及二戰後的日本經濟崛起。

也就是說日本崛起進程也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近代明治維新之後的崛起,以及在二戰敗後在美國的扶持之下的經濟崛起。

那我們就具體講一下,都對我們國家有哪些影響?

1、近代歷史上的日本的崛起,是我們的血淚史。

日本近代歷史上的崛起的開始,可以從1868年的明治維新算起,此前日本大名們的倒幕運動,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統治,把權力還政於天皇,日本的天皇從此以後變成世俗意義上的統治者,而不是單純的神。

而明治維新又開啟了日本向歐洲學習先進技術和制度的步伐,可以說這時期的日本,即好學又有非常能隱忍,日本全體國民都憋住一把勁兒,那就是趕緊攢錢,積蓄力量讓日本實現了強國強軍。甚至天皇都每天只吃一頓飯,就是為了節省開支,捐給國家買軍艦,從而也帶動了全體國民的捐資捐物的熱情。

20多年磨一劍,在1894年,日本發動了甲午戰爭,打敗了當時的亞洲第一強國——「大清」,直接把這個東方的天朝上國按在地上摩擦,而且從大清朝手中獲得了台灣島和2.3億兩賠款,以及朝鮮的控制權,賺的盆滿缽滿。甲午戰爭勝利表明,日本明治維新道路是正確的,崛起勢不可擋。

10年之後(1904年),日本在我國東北地區,與沙俄發生了戰爭,而且也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獲得了南滿鐵路、旅順大連港的控制權,甚至還割走了俄國南庫葉島地區,可以說這一次戰爭讓日本正式擠進世界強國之列。

上述簡短的歷史就可以看出,日本在近代是完全踩著我國的石屍骨上位的,日本崛起每一步,都是我們的血淚史。後來的日本更是變本加厲,人心不足蛇吞象,要吞並我國,所以才之後有了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

最終我國進入全面的抗戰時期,而日本則在1945年徹底敗亡,被反法西斯同盟國打回了原形。

看似說得輕飄飄的歷史,事實上這一個時期是我們歷史上的最灰暗的時刻,整個抗日戰爭時期,我們付出了3500萬人的傷亡的代價,才把日本人趕走。

可以說近代時期的日本,它的崛起就是建立在我國的衰落的基礎上的,中國的國運被打斷了,直到1949年之後我們才真正的站起來,中日之間也有巨大的族仇恨,直至今日。

2、二戰後的日本經濟崛起,對我們影響是偏正面的。

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全境被美國佔領,隨後世界進入美蘇冷戰時期,日本地理位置卻重要起來,它是對抗蘇聯在亞洲擴張的陣地,美國開啟了對日本的扶持。而日本人也非常的努力,抓住了機遇,用了20年的時間,再次實現了經濟復興。

在上個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全面崛起,在資本主義陣營中,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強國。這時的日本雖然經濟崛起了,但是其他方面被美國嚴厲控制地,所以它沒有原來的武力基礎。

中日兩國在1972年進了邦交正常化。我國在1978年之後也開啟了改革開放,這個時期的中日兩國的關系相對比較友好,我們的總設計師還多次到日本訪問,並參觀了松下等大型公司,我們也引進了日本公司先進的管理制度。

而在改革開放之中,日本也對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對我國進行長期穩定的日元低息貸款,累計超過3萬億日元(324億美元),時間跨度近30年(1979~2007年)。

可以說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中,最重要的一筆貸款,我國很多大型項目建設都離不開此項資金的支持。當然日本也沒有虧到,我國很多經濟建設的項目也交給了日本公司承建,同時日本也獲得了我國的市場發展紅利,可以說日元低息貸款項目是互惠互利的。

當然日本的日元低息貸款項目,不僅我國有,其他亞洲國家也有,大多數都是日本當年侵略過的國家。所以才有了另一層隱晦的含義,那就是賠款替代性質。

那無論怎麼說,在我國的改革開放之後,日本對我們的影響是偏正面的,至少在經濟方面給我們提供了不少的幫助。

❷ 學習日本歷史和明治維新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學習日本「明治維新」有感
讀日本史是為了更好的理解為何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中國與日本都經歷了變革,然而中國卻不敵日本,一再輸給日本,使中華民族遭受了奇恥大辱,從而吸取教訓,不要在競爭激烈的21世紀重蹈覆轍。同時感慨於日本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撓,從廢墟上重建家園居然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又成為世界大國.
從明治維新的開過功臣說起,吉田松陰的弟子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他們中好多人後來成為明治政府的開國元勛,在改革的過程中亦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有高杉晉作,木戶孝允,伊藤博文等。這些人繼承了吉田松陰的改革精神,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改革意識,並一直堅持下去。這些人都接受了近代思想的熏陶,為了挽救民族危機而奔走呼號,尤其是高杉晉作創建了自己的軍隊,對他誓死效忠,在戊辰戰爭中英勇戰斗,前仆後繼。 再從明治維新的政策上來說,主要是三大政策: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富國強兵。這三大政策表明了明治政府改革的全面性和側重性,首先從經濟領域進而在文化領域,當然富國強兵是與殖產興業幾乎同時進行的,更多的是側重與軍事工業的發展。為何會是這樣呢?因為他必須先解決國家的獨立,而要實現獨立就必須發展自己的近代化工業,這樣軍事工業無疑排在了第一位。為發展經濟實行了國家強制性的資本原始積累策略,扶植私營企業,依靠全民建設來達到最終的強大。民力無限的作用終於爆發了,以至於日本的教育都是以私立教育為主。 日本有向國外學習的優良傳統,在大化改新時向中國學習,取得了封建化的巨大成果,大量吸取華夏文明,從而創造了自己的文化。近代時日本主要向英國和德國學習,有選擇地學習是明治維新的主要特色。
日本改革的全面展開使得日本引進了兩次工業革命的大量成果,仿照西方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建立自己的科研和教育體制,使得日本的教育和科研取得了獨立的地位。 日本加強上層建築的建設,中央領導機制下各機構團結一致,協作進取。 日本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後塵,大力對外殖民擴張,尤其是對東南亞和東亞中國、朝鮮的侵略,取得了資本主義發展所必須的資金和市場。 日本文化建設採取了積極的入世態度,脫亞入歐的戰略策略,使得日本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力圖與國際接軌,並趕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大好時機。 日本的留學生與強烈的愛國精神,他們在學成後歸國大力傳播資本主義先進文化,用自己的辛勤成果培養日本的學生,而不是一味的只引進不創新。日本國內教育機構逐漸用自己的人才取代外國人,以擺脫外國的控制。

❸ 日本靠什麼發展經濟,中國應該借鑒哪方面

日本的發展史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要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全面提高人口素質,防止兩極分化,自強不息。中國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借鑒日本的發展經驗 日本擁有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積和極為匱乏的自然資源,卻創造了17%的世界財富。筆者隨團到日本研修和考察,在領略世界經濟大國的富裕、發達和文明程度的同時,切身感受到我們在許多方面需要向日本學習。其中,最讓我們感慨和深思的是日本低起點、快速度的發展史! 19世紀中葉之前,和中國一樣,日本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沒有接觸到歐洲的新興文明。1853年,美國軍艦開進了日本港,日本國門從此被打開。日本政府被迫與西方列強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成為被壓迫的國家和民族。自此,國內矛盾觸發,幕府統治結束,明治維新開始。明治政府推行「富國強兵」政策,迅速提高了日本的綜合國力,也將日本引上了與西方列強為伍、競相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1945年,日本戰敗,整個國家經濟陷入崩潰邊緣。其後,在以美國為主的外力下,日本開始了國家改造和經濟復甦。1960年開始,日本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今天,日本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我們不能否認,日本創造了一個奇跡。考察日本的發展史,結合在日本的見聞和感受,筆者認為以下幾點經驗對中國的發展應當有所啟示。 改革和創新是發展的靈魂 不斷改革和創新,為日本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歷史上,日本曾為中華文明所折服,虛心向中國學習,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國門被西方列強打開後,日本看到了西方文明,又虛心向西方學習。1871年,日本政府派出了100餘人的考察團,赴歐美進行了歷時22個月的考察訪問,對西方各國的政治制度、司法機構、教育體系等進行了詳盡的調查研究。我們參觀日本參議院時,見到大廳里矗立著當年的考察團團長,後來的四任首相、三任樞密院議長的伊藤博文的銅像,日本人民至今沒有忘記他。西方取「經」後,日本開始了深層次、全方位的自我革新,很快走上了發達的資本主義道路。二戰後,日本又開始向美國學習。20世紀50年代,日本派出大批青年赴美留學,多數學生學成後回國。從當今的日本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他們已將東方和西方文化融為一體,善於兼收並蓄,勇於變革創新,虛心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為日本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使日本最終確立了世界經濟大國的地位。 全面提高人口素質是發展的戰略選擇 日本是個非常重視人口素質的國家,總人口1.27億左右,人口密度是我們的2.5倍。在東京等大城市,購物、就餐等生活都需要排隊。日本人無論在車站、超市或其他地方都自覺地排隊,這種意識體現了日本國民的素質。日本把國民教育放在突出地位,把功夫下在提高人的基本素質上,注重人的全面發展,構建以人為本的社會體系。日本的教育制度與我國相似,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初中以下為義務教育,入學率為100%,高中升學率為96%,大學升學率為50%。20世紀80年代,日本就提出了終身教育的問題。1990年日本制定實施《終身教育法》,以促進形成學習型社會。日本教師的地位很高,公立學校的教師列入公務員行列,其工資高於政府一般的行政官員。筆者認為,與日本相比,中國人口多確實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但不能把它看成一個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把一切問題都歸於此,怨天尤人;而應當在毫不鬆懈地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同時,下大力氣抓好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的義務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質。 防止兩極分化是日本始終堅持的發展道路 有數據顯示,與美、英、德、法等國比較,日本的犯罪率最低。這與日本注重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有關。日本戰後的飛速發展階段,雖然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但由於國家採取的措施得當,社會沒有形成兩極分化,並逐步消除了城鄉差別和區域差別。據有關機構調查,日本居民認為自己的生活狀況與別人比較處於中檔的比例,其滿意度1958年為72%,1979年為91%,1989年為87.3%。多數日本人認為,自己所處的是一個「平等社會」、「無階層社會」、「同質社會」。日本消除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維護社會公平是日本二戰後始終堅持的發展道路。日本戰後的發展史很注重社會成員收入差距的縮小。日本解決收入差距的途徑主要有:一是建立比較平等的工資體系,企業內部的管理層與普通員工的工資差距較小;二是對農戶、個體戶、中小私營企業的個人所得征稅率較低;三是個人所得稅遞增率高,在日本,你如果擁有1億日元,實際上只有3000萬可以支配。 自強不息是日本的民族精神 忍辱負重、自強不息,已經固化為日本民族的優良品格。許多日本人對軍國主義侵略史已經「淡化」,這已經引起國際公憤;但是,他們對自己戰敗時的慘狀卻記憶猶新。江戶東京博物館內,不僅存有當年東京等地被炸情況的圖片和錄相,還有專門製作的一些場景模型,他們教育後代不要忘記「悲慘的過去」。與日本人交談,提到日本歷史,他們總會滔滔不絕地講述被美軍轟炸的情景。可見,這些已經深深紮根於他們的思想和情感,成為激勵其奮發圖強的精神動力。翻開日本近代史,可以看到這個國家變化發展的軌跡:閉關鎖國導致了民族屈辱,由民族屈辱而富國強兵,富國強兵之後便對外侵略,對外侵略險些造成國家破碎,戰後的日本又在廢墟上再次騰飛。50多年來,日本因戰敗而迎來了和平,被佔領而實現了民主改革,失去了在國際事務的發言權而取得了經濟高速增長的成功。這些變化發展盡管有外力在起作用,但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其面向未來、忍辱負重、自強不息的精神,不能不讓人贊嘆。

❹ 中國可以借鑒日本的哪些發展經驗

日本的真正發展始於明治維新(即1868)開始

在1世紀,班固所編《漢字•地理志》寫道:「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這段記載概述了原始社會末期的日本部落情況。於3世紀前期,在日本西部地區,組成了一個早期的奴隸制國家——邪馬台國。
邪馬台國有七萬多戶。女王稱「卑彌呼」,卑彌呼女王曾多次派遣權臣到中國訪問,並向魏王奉獻過奴隸和其他物品。魏明帝曾授與她「親魏倭王」的稱號和金印紫綬,並回贈其他珍貴物品。
大和國
3世紀中期以後,在本州中部以大和地方(今奈良縣)為中心興起了另一個更發達的奴隸制國家——大和國。到5世紀,統一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區。大和國的首腦稱「大王」,是奴隸制國家中的最高執政者。

日本的真正發展始於「大化改新」就是指大化二年(646年),大和國實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經濟改革。推翻了以蘇我人鹿為首的大奴隸主貴族集團,奪得了政權;並擁立孝德天皇即位,改年號為「大化」,遷都難波。次年元旦,發布革新詔書,並仿照中國唐朝封建制度,實行政治經濟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古代天皇制的確立和發展
從「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的1200年左右的時間,是日本的封建社會時期。這段時期的歷史,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645年到1192年,第二階段從1192年到1868年。
根據帝都的變遷,第一階段可以分為三個歷史時代。
飛鳥時代(539年~年)由於當時的帝都在飛鳥地方(今奈良市以南20公里)的藤原京,故稱「飛鳥時代」。

奈良時代(710年~794年)
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是從桓武天皇於794年(一說784年)遷都長岡(今京都市)時起,到1192年鐮倉幕府建立為止的時期。
幕府政治
日本封建社會的第二階段,是從1192年源賴朝正式開創鐮倉幕府起,到1868年「明治維新」為止的時期。這是天皇的大權旁落,各地領主依靠一定的武士集團,不執行朝廷政令,獨自進行 根據幕府的發展變化與封建統治者內部的紛爭,這個階段的歷史發展形成了以下幾個時代:
鐮倉時代(1192年~1333年)是源賴朝(1147年~1199年)於1185年推翻平氏,1192年稱「征夷大將軍」正式在鐮地方(今神奈川境內)設置幕府,到1333年北條氏滅亡、鐮倉幕府被推翻為止的時期。
南北朝時代(1336年~1392年)是從鐮倉幕府滅亡到室町幕府初興的時期。上在1270年鐮倉幕府末期,皇室內部就分裂為大覺寺統(龜山天皇系統)和持明院統(後深草天皇系統)兩派。1336年,前者建都吉野(今奈良縣境內),稱南朝;後者建都京都,稱北朝,從而形成了南北兩個天皇並立,彼此對峙紛爭的局面。直到1392年,南朝合並於北朝,這一局面才告結束。
室町時代(1338年~1573年)是足利尊氏(1305年~1358年)於1333年推翻鐮倉幕府,1338年稱「征夷大將軍」,在京都室町地方設立幕府起,到1573年織田信長(1534年~1582年)推翻室町幕府為止的時期。
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1598年)是從織田信長於1573年消滅室町幕府,到1598年豐臣秀吉(1536年~1598年)統一日本全鏡為止的時期。因前者統治中心在近江安土城,後者統治中心在京都的伏見城(桃山),故稱「安土桃山時代」,又叫「織豐時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是在豐臣秀吉死後,織田信長的一部將德川家康(1542年~1616年)於1603年在江戶(今東京)設立幕府,到1867年江戶幕府被倒幕維新派推翻為止的時期。德川家康早年結識田信長,1590年隨豐臣秀吉轉戰各地。豐臣秀吉死後,他於1600年握取實權,並於1603年任「征夷大將軍」,成為江戶幕府的創建者。從此德川幕府的統治延續260多年。故這一時代也叫「德川時代」。

近代(19世紀-戰前)
1853年,佩里叩關後,日本被迫結束閉關鎖國的狀態,處於半殖民地的危險中,人民為了挽救國家,進行了倒幕運動,明治天皇又進行明治維新。日本開始復新受美國逼迫恢復了國際間的交往,天皇重新掌握政權並實行「明治維新」(即1868)。為了趕上各個強國,日本開始破除舊政治體制、殖產新業、富國強兵、文明開化,以工業為中心,對發展產業實行了獎勵政策。自1889年頒發「明治憲法」以後,隨著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確立和中央集權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形成,為了進一步加強統治,自此日本正式的確立了以海洋為戰略的國策的發展路徑。

當代
二戰後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952年4月28日,「舊金山和約」和《日美安全條約》同時生效,盟國對日本的全面軍事佔領宣告結束,盟國佔領機構取消,日本被締約國承認為獨立國家。美國軍隊根據《日美安全條約》繼續駐在日本。美國對日本保持著半佔領地位。正由於朝鮮戰爭,日本獲得了戰後經濟增長的最初動力,並在美國軍事保護下,一心一意地發展經濟。
1959年,池田勇人內閣登台執政。為了穩定政局,緩和國內矛盾,增強日本的經濟實力,池田表示要實行「新政策」,對內要為「國民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福利的增長」而努力,對外要「丟掉從屬於美國的屈從思想」,「對一切國家都採取睦鄰友好政策。」到1971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由1960年的430億美元增加到2184億美元。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1966年超過法國,1967年超過英國,1968年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國」。

日本經濟在1973年受到國際性石油危機的沖擊,增長速度放慢,轉入「穩定增長」時期,但增長率仍然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最高的。
1972年9月25日,日本總理大臣田中角榮和外務大臣大平正芳訪問中國。9月29日,中日兩國總理和外長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本上建立和平等友好關系,結束兩國之間的戰爭狀態,正式恢復邦交。
進入九十年代,日本為泡沫經濟付出長達十年經濟疲軟的代價。這種狀態將持續進入新的世紀。

我本人覺得與其說學習日本,還不如說如何學習中國已經失去的文化!
不過,目前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結高漲,有些地方甚至到了一葉障目的地步,
我覺得學習日本很困難!

❺ 在日本留學學什麼回國發展好

1、IT+日語
日本的IT業始終處在亞洲領先的地位,精通IT技術又懂日語的復合型人才走俏,平均起薪也高於同類的中國企業。
2、機械+日語
日本的機械製造業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小松製作所、三菱重工、日立等是其代表企業。機械+日語的模式進機械製造類日企的中國分公司就職是最合適不過的選擇。
3、汽車+日語
日本的汽車產業,在全球處於中上游水平,技術研發能力及創新力居於領先地位,代表有豐田、本田、日產傳統的「三大」老牌企業。這些汽車企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發達地區均設有中國區分公司及零部件加工廠。有汽車專業背景,又具備日語能力的畢業生,是這些日本車企的首要青睞對象。
4、設計+日語
日本的設計產業在東方文化圈是首屈一指的,與歐美的設計理念比,更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服裝領域里的高田賢三、室內設計領域的橋本夕紀夫、建築設計領域安藤忠雄,每個品類設計的細分領域,均有大師級的人物。隨著中國創意文化產業的逐步崛起,長期內,優秀的設計類會極度缺乏。本科畢業,赴日深造,回國發展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5、經濟+日語
日本的在華投資規模大約有2000多億美元,日資注冊企業23000餘家,行業涉及到中國的各個領域,未來日本企業會在華建立更多的企業。會計、金融等經濟類背景的人才是日企的「必需品」。
6、法律+日語
隨著中日經濟往來的密切,有法律類專業背景的人才也會是硬性需求,無論是去日企從事日常法務工作還是涉及日本企業的官司,懂日語的法律人才都將是搶手貨。

❻ 縱觀日本的發展歷史,有哪些是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鑒的

1,學習精神,日本是最善於學習的民族,誰強學誰,古學中現學西。
2,鑽研精神,日本人做事公認的認真。
3,團結精神,一個日本人一條蟲,十個日本人一條龍。一個中國人一條龍,十個中國人十條蟲。
這也是最重要的,任何時代 中 國人都喜歡分裂。
4,禮儀與傳統的遵循。日本在繼承與發揚方面比中國好很多,不論是傳統文化還是當代的文明。比國內確實更好。
5,重視教育,我們要學習這,真的要學。

❼ 日本足球迅速崛起,有什麼值得中國借鑒的地方

日本足球在短期內迅速崛起,其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借鑒的學習的地方,他們從小就發展足球,在青少年時期就加入了足球的培養,所以才會有後來這么順利的崛起,這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現在中國足球也越來越重視從青少年開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對於中國足球的發展非常有幫助。

日本足球的迅速崛起,是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應該學習的,它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其實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發展過程中是有跡可循的,我們應該學習它的政策,學習他們的培育方法,讓我們的足球世界變得更加有優勢,讓中國足球不再被人看扁,逐漸走向世界的舞台,努力發揚光大,讓中國足球在世界能有一席之地。

❽ 中國日本的發展對我們的啟示



日本的發展史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要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全面提高人口素質,防止兩極分化,自強不息。中國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借鑒日本的發展經驗。日本擁有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積和極為匱乏的自然資源,卻創造了17%的世界財富。筆者隨團到日本研修和考察,在領略世界經濟大國的富裕、發達和文明程度的同時,切身感受到我們在許多方面需要向日本學習。
1.改革和創新是發展的靈魂
不斷改革和創新,為日本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2.全面提高人口素質是發展的戰略選擇
日本是個非常重視人口素質的國家,總人口1.27億左右,人口密度是我們的2.5倍。在東京等大城市,購物、就餐等生活都需要排隊。日本人無論在車站、超市或其他地方都自覺地排隊,這種意識體現了日本國民的素質。日本把國民教育放在突出地位,把功夫下在提高人的基本素質上,注重人的全面發展,構建以人為本的社會體系。
3.防止兩極分化是日本始終堅持的發展道路
有數據顯示,與美、英、德、法等國比較,日本的犯罪率最低。這與日本注重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有關。日本戰後的飛速發展階段,雖然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但由於國家採取的措施得當,社會沒有形成兩極分化,並逐步消除了城鄉差別和區域差別。
中國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正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在積極發展自身的同時,需要積極借鑒日本發展中的有益經驗,我們要學會從日本的發展史中獲得重要啟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要吸收日本發展模式中的帶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❾ 為什麼日本文化會是亞洲最強的中國學習了日本哪些文化

中國文化亞洲最強,世界最強,日本學習了不少中國文化,如思想文字茶道等,並根據這創造出了自己的文化,當然中國文化中也有不好的地方,需要我們改進,進行文化建設,發展些好的,豐富些壞的,豐富文化的內容和形式,推動中國文化的發展,中國文化是有很大發展潛力的。

❿ 我們應該向日本學什麼

去年,我去參加在日本舉行的亞洲創新論壇。我提了一個觀點:目前亞洲企業在考慮企業發展模式的時候,對於西方依然有著一種崇拜的心態,基本上是把西方的理念直接拷貝過來?至少到目前,整個東方的思維依然在西方的框架之下很難超越,當然,日本也不例外。 我一直認為「以全球應對全球」是一個國家支撐未來的核心能力。恕我直言,因為文化和語言等帶來的一些障礙,日本企業在高端管理人才整合方面是滯後於歐美企業的,所以我判斷在全球資源整合能力上,日本的大企業在全球諸多行業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日本人會選擇收窄行業,集中資源於那些僅僅靠製造的精細和系統集成能力就可以獨步全球的行業,在這些領域他們會持續有全球的競爭。 我的理解,日本人最大的專長還是在你做出來以後,我能做得更細、更精、更可靠,這是日本企業真正的強項,所以不論是全球知名的大企業,還是眾多的中小企業,它們都能在縫隙市場表現傑出,靠的就是專注和精細。 這是一種特殊背景下形成的很獨特的思維,中國和日本的歷史、資源、經濟結構都不同,當然並不適合套用,但是保持一種亦師亦友的合作確是很有必要的。我認定中國和日本的中小企業合作的空間會是非常巨大的。 日本有很多非常好的中小企業,它們有良好的品質,品牌,產品研發能力,但是他的國內市場萎縮,人口老化減少。這些中小企業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也非常有限,所以在全球化的今天,日本很多中小企業在國內及國外的發展會遇到很大的挑戰。 而對於中國,專注的精細一直是我們許多企業的一個短板。所以,中國的中小企業要從組裝走向製造,從低端走向高端,從低附加值走向高附加值,僅僅靠自主創新、自力更生,我認為難度是非常之大的。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日本人的專注,日本人的創新,他們有這些東西。它沒有我們快速增長的市場,我們有「人口紅利」,至少還會持續十年,中日在中小企業上的互補性是非常之大的。在未來中日中小企業通過各種形式的聯盟聯合而更好地應對國內市場的挑戰,並更有可能聯手應對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我是非常樂觀的!(來源:創業家)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17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1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0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09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4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2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0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7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