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二戰日本天皇講的什麼

二戰日本天皇講的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11 19:22:33

㈠ 二戰中的日本天皇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個合格的國家領袖還是個瘋狂的賭徒

那時候的天皇早就淪為一個象徵了,權力或許有一點,但不足以控制整個國家的進程,更多的是軍部的高官控制著戰爭的進程,因為首先天皇不了解事實,很多時候他得到的信息都是被修改過得,再者他不會打仗,當開戰之後一切都由將領來決定,試想你作為一個外行,一個職業軍人告訴你這仗該怎麼打,你會不聽?最後,天皇本身也是個犧牲品,很多罪案都是他背了黑鍋,實際上大部分都不是他做的決定,他只是象徵性的同意而已

㈡ 日本天皇在二戰宣布開戰前說了什麼,讓他免上軍事法庭

美國鬼子太卑鄙了

㈢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天皇是怎麼死的

昭和天皇並沒有被處死,相反活了88歲,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腸癌死於東京。

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日本天皇為昭和天皇。二戰後,美國為順應日本民意,以及基於其亞洲戰略的考慮,允許天皇作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保留下來。

眾所周知,日本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三大軸心國之一,而在二戰的中國戰場上日本軍隊更是對中國人民犯下令人發指的滔天罪行。而挑起戰爭的罪魁禍首-昭和天皇卻因為美國的干涉,免於審判,但其對於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責永遠無法抹去。

(3)二戰日本天皇講的什麼擴展閱讀: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終戰詔書》的播出向日本民眾乃至世界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投降後,日本國內部分民眾、一些受害國、國際仲裁機構乃至裕仁本人都認為天皇對戰爭應負起責任。

日本國內一些進步群眾團體的領袖以及部分深受戰爭創傷的同盟國唿吁:裕仁作為戰爭期間的國家元首是發動戰爭的元兇,理應作為頭號戰犯接受國際法庭的審判與懲罰;並再三提出應廢除日本天皇制,改變日本現存的政治體制。

為清演算法西斯餘孽,重建世界和平與公正,戰後在東京設立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澳大利亞法官威廉·維著作為軍事法庭的審判長也認為:「如果不審理天皇,戰犯一個也不能處以死刑。為了維護法律的公正,他應在國內或國外受到拘禁。」

甚至裕仁本人也感到理虧,難以面對憤怒的世人,他覺得應理所當然地負起戰爭的所有責任。

1945年9月27日上午9時,裕仁頭戴大禮帽,身穿燕尾服,親自正式地晉見了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當時這位聲名顯赫的將軍是盟軍駐日本佔領軍的最高官員。

在這次具有特殊意義的會見中,裕仁表現得體、態度坦然,勇敢地承認「對於日本政府的每一個政治決定和軍事行動……我是惟一的責任者」。

也正因如此,裕仁天皇給麥克阿瑟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若干年後這位上將回憶起裕仁時曾說:「在當時,我感到我面對著日本第一個當之無愧的有素養的人。」

作為盟軍駐日佔領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指示裕仁否定日本註定統治世界的「大東亞」觀點,維護世界和平,肅清國內黷武精神,另外否定天皇的神聖性,天皇由神回歸為人。裕仁都一一照辦。

㈣ 二戰之後,失去所有權力、淪為吉祥物的日本天皇,每天都干什麼

自1947年開始施行的《日本國憲法》,z戰敗後的日本雖然把天皇制保留了下來,但是,天皇在日本政治中的地位已發生明顯改變。天皇不再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在位天皇不能主宰國政,也無法處理任何國家事務。原本高高在上的天皇,成為了這個國家象徵性的君主代表。既然天皇無法從政,也沒有實權,那麼,日本天皇在沒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同時,每天又在幹些什麼呢?

天皇出席活動

最後,日本天皇每年的海外出訪,以及給外國元首發送賀電函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任務。據統計,裕仁天皇在位30年間,他與皇後累計出訪國家共達28個,這就意味著他每年都要出國訪問一次。以上這些,基本上就是天皇每日每年的工作職責。在享受錦衣玉食與崇高的同時,天皇的工作並非並不輕松,除了沒有政治實權以外,他們的工作量與國家元首相當,由此可見,即便是淪為吉祥物,天皇的位置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㈤ 日本天皇二戰結束後編的謊話是怎麼說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終戰詔書》的播出向日本民眾乃至世界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投降後,日本國內部分民眾、一些受害國、國際仲裁機構乃至裕仁本人都認為天皇對戰爭應負起責任。日本國內一些進步群眾團體的領袖以及部分深受戰爭創傷的同盟國呼籲:裕仁作為戰爭期間的國家元首是發動戰爭的元兇,理應作為頭號戰犯接受國際法庭的審判與懲罰;並再三提出應廢除日本天皇制,改變日本現存的政治體制。為清演算法西斯餘孽,重建世界和平與公正,戰後在東京設立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澳大利亞法官威廉·維著作為軍事法庭的審判長也認為:「如果不審理天皇,戰犯一個也不能處以死刑。為了維護法律的公正,他應在國內或國外受到拘禁。」甚至裕仁本人也感到理虧,難以面對憤怒的世人,他覺得應理所當然地負起戰爭的所有責任。

於是,一個歷史性的會面便決定了裕仁天皇的命運,世界歷史也添上了幾許神秘的色彩。1945年9月27日上午9時,裕仁頭戴大禮帽,身穿燕尾服,親自正式地晉見了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當時這位聲名顯赫的將軍是盟軍駐日本佔領軍的最高官員。在這次具有特殊意義的會見中,裕仁表現得體、態度坦然,勇敢地承認「對於日本政府的每一個政治決定和軍事行動……我是惟一的責任者」。也正因如此,裕仁天皇給麥克阿瑟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若干年後這位上將回憶起裕仁時曾說:「在當時,我感到我面對著日本第一個當之無愧的有素養的人。」作為盟軍駐日佔領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指示裕仁否定日本註定統治世界的「大東亞」觀點,維護世界和平,肅清國內黷武精神,另外否定天皇的神聖性,天皇由神回歸為人。裕仁都一一照辦。

在通盤考慮美國國家利益和盟軍面臨的形勢後,麥克阿瑟在向總統杜魯門的匯報中聲稱,「不能把日本昭和天皇作為戰犯逮捕」。因為基於長久以來天皇在日本的特殊地位及對日本民眾的影響,保留天皇有利於幫助盟國佔領控制日本。根據麥克阿瑟的建議,並考慮到政治上的需要,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員以表決的形式作出了裁決:凡涉及到日本天皇的各類起訴,均不予受理。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美國基於國家利益及全球戰略的考慮而給日本天皇的一塊「免死牌」。

第二年4月3日,遠東委員會決定對天皇不予起訴。 6月18日,遠東審判首席檢查官基南在華盛頓宣布對天皇不以戰犯論處。 與華盛頓相呼應的遠東審判日本辯護團一致通過決議:「不追究天皇及皇室。」

歷史就這樣給我們開了個玩笑,當東條英機等7名日本甲級戰犯接受絞刑之時,戰爭中日本的最高領袖裕仁天皇卻安然無恙,這是歷史的錯誤還是天意? 看次《東京審判》,這個問題你應該就會有一定見解,直觀生動。日本天皇和當時首相以及內閣和軍事高官並不是沒有沖突,權衡利弊,只能委屈求全,當然他也有過錯,只不過和戰犯比,他只不過是個傀儡,把他判刑得罪的是大部分日本群眾(日本群眾到現在也是很尊敬天皇的),那就有可能積攢民族仇恨,讓日本後代們產生報復心理,引發下一次大規模戰爭,得不償失。饒了他利大於弊。

㈥ 二戰中日本天皇叫什麼名字

二戰中的日本天皇叫做昭和天皇、名字叫做裕仁。

昭和天皇名裕仁,稱號迪宮,為日本第124代天皇,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天皇,執政長達63年。

在日本,天皇是沒有姓氏和戶籍,日本的皇室的稱呼都採用的是宮號+名字的方式。比如日本皇太子的女兒被稱為敬宮愛子內親王。其中敬宮是宮號,愛子是名字,內親王是爵位。因此昭和天皇裕仁就只叫裕仁。

(6)二戰日本天皇講的什麼擴展閱讀:

昭和二十年8月14日早上,最後一次的御前會議上,裕仁特別穿上了陸軍元帥服,左胸佩帶象徵皇室的菊花勛章,無可奈何地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

作為決心停戰的理由,天皇在獨白錄中舉出以下兩條。第一,如果這樣下去,日本民族就會以滅亡而告終,就不能保護赤子了。

第二,在捍衛國體這一點上,木戶也與他的意見相同,如果敵人在伊勢灣附近登陸,那麼伊勢、熱田兩神宮就會立即在敵人的控制下,來不及轉移神器,也就沒有確保它們的希望了,這樣就很難捍衛國體了。

所以,當時他想,即使犧牲,也一定要講和。也就是說,估計守住三種神器中的伊勢神宮的八咫鏡和熱田神宮草剃劍無望,是決心停戰的理由。

其中無條件投降暗含一個條件,不廢除天皇。他對堅決反對投降的前侍從官、現陸軍大臣阿南惟幾說:你放心,我有把握保持國體。

結果阿南只能去自殺。之後,NHK錄制了裕仁的投降公告。整個錄音為30分鍾,地點是皇宮的進口大廳。裕仁念錯多處,直到第三遍才勉強合格。

次日,又發生了一幕極端分子搶奪錄音的鬧劇。但是其所謂的御音放送的投降詔書錄音還是得以播出,使用大量漢語文言的《終戰詔書》使很多日本平民無法具體理解廣播的內容。

他隻字未提投降或日本打輸了這場戰爭,他只是說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要求臣民忍受難以忍受的現實。由於首次聽到鶴聲,許多人都放聲哭了起來。

㈦ 日本天皇是怎樣的存在

可有可無,但又必不可少!

日本天皇現在的作用僅有國家象徵的意義,與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極為相似。與眾多歷經這種封建帝王制的很多國家一樣,日本天皇自然也是被認為是神的旨義,皇室的血脈凌駕於尋常人,就拿剛剛退位的明仁天皇來說,自己心臟病犯了,做個手術連輸血都沒的輸,因為在日本有觀念不能讓任何人的血液進入天皇體內,否則就是天大的褻瀆。

就是這樣一個誰都能騎在自己頭上的身份,維持兩千餘年,是人類史上最漫長的君主制度。但是他們無法擺脫這個身份,在二戰日本戰敗後,當時的日本天皇裕仁發表宣言《人間宣言》,表示日本天皇與普通人一樣,並無一二,打破了日本天皇的神格。但即使是這樣,天皇還是存在,日本天皇與日本是不可分割的,這是他們的歷史,日本人選擇相信歷史,而日本天皇無法抉擇,這是他們無法擺脫的宿命。

㈧ 1945年8月14日二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詔書的隱藏含義有哪些

在《詔書》的開始,便自稱「朕」,你稱「爾等忠臣良民」,尊卑分明,慣例依舊,純屬日本國內的特殊公文形式,就是專為天皇發號施令准備的格式之一。《詔書》的頒布和錄音廣播,都是日本國內的事情,並沒有當做外交公文送達中、美、英、蘇四國。

《詔書》中通篇沒有一個類似於「降」、「敗」之類的詞語,分明貫通一個用詞原則:諱言「降」字。對投降之事,以只可意會,不可明言的態度處理,極精簡而淡化地講了一句:「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接受其聯合宣言。」投降內容成了隱含的潛台詞。《詔書》不說「投降」,連「戰敗」也不說,只說採取非常措施,「收拾時局」。《詔書》這種態度至少反映出兩層意圖:一是維護天皇的面子,因為日本有「生不受俘虜」的聖諭律令;二是以「內外有別」,兩副面孔的態度,以外交照會向中、美、英、蘇宣告無條件投降;同時以《詔書》向日本軍隊和國民做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層意圖尤為重要。

在《詔書》中,通篇對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沒有半點悔意,反倒仍在頌揚日本法西斯侵略暴行,把侵略目的辯護為「求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解放東亞」。這些詔告,正被今天日本右翼勢力重復鼓吹。

面對已經戰敗的局勢,日本人的心中是何等地不願接受,在《詔書》中沒有任何承認戰敗的文字。本來草稿中先寫的一句「戰勢日非」,定稿時還根據陸相阿南的執拗主張作了修改,改成「戰局未能好轉」。

從《詔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死不認輸的邏輯是:之所以現在投降,並非因為日本現在已經戰敗,而是因為預見到「如仍繼續交戰,不僅終將招致我民族之滅亡,且將破壞人類之文明」。明明是日本戰敗,明明是日本破壞人類文明在先,遭到世界人們共同討伐、欲毀滅之在後,反而顛倒黑白說成日皇是為了挽救人類之文明而接受聯合公告,似乎是一份在沒有失敗的情況下接受公告的「文告」,連日本也有學者以批判態度指出這份詔書通篇找不出一句「敗了」的話。

更有甚者,《詔書》繼續頑固地仇視和輕蔑中國。《詔書》中寫道:「自交戰以來已閱四載」。什麼意思呢?就是日本根本不承認「九一八」以來的14年中日戰爭,也不承認「七七事變」以來的8年中日戰爭,而只承認「向美英兩國宣戰」以來這短短的4年。此種說法的意思是詔告日本國民,所謂「收拾時局」,就是收拾向美英兩國宣戰以來的4年戰爭的時局。

日本早就公開否認有抗日的中國政府和中國軍隊。自佔領南京以後,日本就宣布不再將中國國民政府作為對等的對手,說中國國民政府已成為「地方政府」,尤其在扶持汪精衛偽政權登台以後,所有官方文書、大本營軍令,都把南京汪偽傀儡政府稱為「中國政府」,把偽軍稱為「中國軍隊」,而離間分化地把中國抗日軍隊稱為「重慶軍」、「蔣系軍」、「延安軍」、「中共軍」。這等於說,抗日的中國已經滅亡了,只有與日本親善的汪偽「中國政府」存在,日軍只是在與抗日的地方軍隊作戰。顯而易見,就是在戰敗投降之時,以《詔書》形式公布出來的日本對我國之心態,依然是傲慢和輕視。日本這種欲亡我中國而不能,便閉目囈語以自欺的心態,在《詔書》中暴露無遺。

《詔書》還大念「忍」字經,對於因發動侵略戰爭而給其他國家人民造成的劫難,沒有一絲一毫的罪己自責,反而為被迫放下屠刀後的處境,大講「忍其所難忍」。「忍」什麼呢!忍,就是心中不服,無奈之選擇,說白了,就是不得不如此,而並不是覺得應該如此。日本至今未能效學德國有所反省,公開道歉,《詔書》中的「忍」字經是起著很大的作用的。

《詔書》逐層深入之後,亮出中心主題:詔告臣民對天皇保持「赤誠」,「維護國體」,「誓必發揚國體之精華」。而且要將此誓言「子孫相傳」。所謂國體之精華是何物?分明指的是天皇統治,是武士道,是日照神道。這一中心主題,就是天皇統治的根本。由於中、美、英、蘇四國8月11日致日本的「復電」中提出「從投降時刻起,天皇及日本政府統治國家的權力隸屬於盟軍司令部」,「日本政府的最終形態,根據波茨坦宣言,將依日本國民自由表示之意志建立」。也就是說,日本天皇在日本投降後,即將被剝奪皇權,暫留皇位,以後前途未定,有待國民選擇,所以,天皇趕緊利用頒布《詔書》的機會,使用「誓必」的重詞,詔告臣民「發揚國體之精華」,其謀劃之深遠,非同一般。

對於如此《詔書》,有學者指出,其實質就是「諱言戰敗,諱言投降,頌揚侵略,輕蔑中國,大念忍經,發誓要發揚天皇國體的『精華』,是一篇十足的「護皇應變詔書」。

㈨ 二戰時期日本的天皇是誰

二戰時期日本的天皇為昭和天皇。事實上,正是由於昭和天皇指揮和策劃日本相繼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侵略和踐踏中國和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十幾個國家,才導致了數千萬無辜人民的死亡。

昭和天皇(日語:ひろひと/英語:Hirohito;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名裕仁,稱號迪宮,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天皇,執政長達63年。

大正十五年(1926年)大正天皇因病逝世,裕仁登基成為日本新一任天皇。

因美國的干涉,昭和天皇在二戰後免除了審判,日本天皇製得到保留。

二戰後昭和天皇在位期間,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促成神武景氣。他對生物分類學有研究,發表有《相模灣產後鰓類圖譜》、《相模灣產海鞘類圖譜》以及《那須植物志》等著作。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腸癌於東京逝世,終年88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號「平成」,昭和時代落下帷幕。

(9)二戰日本天皇講的什麼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險些廢黜

據日本媒體報道,1936年在日本發生的「二·二六事件」中,政變軍人曾想扶持裕仁的胞弟雍仁來取代裕仁。這更佐證了當時日本的實質統治者是「天皇」。

雍仁是日本大正天皇的次子,日本親王。1922年便作為陸軍少尉參加日本陸軍。1935年8月被任命為第八師團的少佐大隊長。他長期以來對日本陸軍中的皇道派(日軍中狂熱的法西斯派系之一)少壯軍官持同情態度,支持皇道派要求推翻民選政府、加速實行國家法西斯化和積極准備對蘇開戰等主張。1936年2月26日凌晨,駐守東京的1400餘名日本軍人突然發難,襲擊被他們稱作「奸臣」的政府要員住宅,內大臣、教育總監、大藏大臣等人遇難,連裕仁天皇的侍衛長鈴木貫太郎也差點被叛軍殺死。

政變當日,任第八師團少佐大隊長的雍仁正准備從駐地乘火車趕往東京。在如此敏感時刻,雍仁的這種舉動顯得非常反常。而且就在同時,政變軍人公然打出了「我們的領袖是秩父宮(即雍仁)」的旗號。

裕仁得知上述消息後,感到事態嚴重,先通過宮內省派東京大學著名的右翼歷史教授、曾給秩父宮講過兩年《日本政治史》的平泉澄前去攔截雍仁。然後立刻命令忠於自己的軍警趕往東京上野火車站。秩父宮一下火車,就在大批軍警「護送」下被帶入了皇宮,與叛軍隔離開來。見情勢如此,秩父宮只好在當天晚上拜謁了哥哥,並做出了服從天皇的保證。不久,「二·二六事件」被平息,軍事法庭以「未經天皇批准而擅自動用皇軍之罪」將17名叛亂軍官判處死刑。

不追究責任

美國與盟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為了有效控制日本,美國決定對日本天皇裕仁不予追究發動戰爭的責任,不予起訴和逮捕。

最後,不但戰爭罪行的日本天皇免於正義的審判,連同23名擔任高級將領的皇族親王也受到保護,全體不被起訴。

參考資料昭和天皇-網路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17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1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09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0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2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0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7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