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二戰日本戰略有哪些

二戰日本戰略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7-12 08:34:53

1. 二戰時日本對中國派兵路線

二戰(抗戰時期)日軍對中國出兵總體戰略上基本是這樣走的,僅供參考:

  1. 日本發動「9.18事變」占據全東北後,進而向熱河(現東北、內蒙、河北的部分區域)進犯意圖向華北發展的企圖昭然若揭。於是爆發了「長城抗戰」。戰爭結果,中國軍隊戰敗日軍進入河北,並以《塘沽協定》為基礎組織「華北自治」,實際上是在東北建立侵華基地,在河北構築侵華橋頭堡。河北西可沿長城進犯山西陝西,並進入河南、四川直接包抄中國戰略大後方。河北向南可以入山東、蘇北,逐鹿中原。

  2. 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主力兵鋒直指山西和隴海線。

  3. 為了防止日軍走外族入侵中國的經典路線:由晉陝越過秦嶺進入四川,或從河南南下突破襄陽、棗陽重關奪取湖北湖南,從總戰略上奪取中國戰略大後方並由西向東包抄中國,國府利用日本求勝心切以及總兵力不足的特點,決定在上海發動戰爭,引誘日軍主力把重點投向東線與我軍決戰。同時嚴令山西進行激烈抵抗。淞滬會戰、忻口會戰爆發。

  4. 淞滬戰役國軍戰敗,日軍從重兵聚集的華北分出一路南下,同時在上海登陸的部隊北上,夾擊南京,企圖佔領中國國家首府,導致政府投降由此宣告戰爭勝利。於是,爆發了象徵意義的「南京(首都)保衛戰」。國軍退出南京後,在徐州地區進行了重兵聚集。

  5. 「忻口戰役」失敗,日軍緊跟發動攻取山西首府「太原戰役」,中國再次戰敗。日軍大本營決定與國府在徐州進行最後決戰,速戰速決中國戰爭。因此終止了西部挺進轉而進行割據,牽制中國西北重兵集團無法抽調支援中原。

  6. 事實上,國府的意圖從一開始就是收縮兵力、財力、物力於四川做長時間抵抗,以時間換空間。為了爭取最多的時間來運送物資和部署兵力,因此繼南京失陷後立即在徐州地區發動了大規模的戰役,即「徐州會戰」,目的還是吸引日軍在東線與我決戰,爭取時間通過長江運輸線把大量物資充實大後方。日軍發現了這一目的立即命進入山西的日軍主力在開封一線掉頭南下,企圖從河南進入湖北直接經棗陽和襄陽插到武漢背後,截斷國府的收縮部署。由此爆發了「蘭封戰役」。

  7. 「蘭封戰役」國軍失敗不僅對尚未完成部署西北面空空如也的武漢形成巨大威脅,更直接動搖了尚在進行中的徐州會戰計劃,不得已炸毀花園口黃河河道直接堵截了北路南下之敵,以及尾隨追擊徐州會戰後撤部隊。

  8. 自此,國軍長江以北主力撤到了湖北、武漢、大別山地區,而在山東蘇北留下了韓德勤10萬集團軍;長江以南地區在南昌至長沙一線布防,而在皖南留下了顧祝同20萬敵後集團,形成了計劃中的戰略收縮和敵後投子。真正的阻擊日軍前進的「武漢會戰」爆發。

  9. 日軍在武漢會戰中被有力阻擋戰役呈膠著狀態。日軍從上海分兵南下,攻佔廣州這個中國軍援港,直接斷絕了中國戰爭物資的來源。國府只得放棄保衛武漢的計劃,更密集收縮軍隊於長沙進行防禦。同時決定開辟新的國際物資轉運通道 --- 經緬甸港口送到臘戍,在中國修建滇緬公路把物資再從臘戍運往國內。

  10. 日軍經武漢戰役後,正因為資源和兵力不足,放緩了進攻以鞏固後方。同時國府利用日軍想誘降國府的心理,運用間諜戰拖延時間。於是戰爭在湖北湖南中日雙方出現膠著狀態。

  11. 對於四川大門難以攻破,而國府缺糧少彈急需補充的問題,日軍乘勢在南方發動戰役,意圖避實就虛,從南方西進雲南,繞過湖南湖北的長江入川口進入四川。於是爆發了「昆侖關戰役」,以及後來日軍做拼力一搏的「豫湘桂戰役」。但日軍都沒有能夠達到預期的戰略效果,曾短時進入過貴州而最終還是退出了。中國戰場自武漢保衛戰後,一直呈僵持狀態。

  12. 日軍為了奪取東南亞的石油維持戰爭,以及改變在中國戰場的膠著態勢,他們利用太平洋戰爭進入緬甸再次截斷中國生命通道,接著一路向北直至被怒江所阻。

  13.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終於認識到中國戰場對太平洋戰場的重大意義,主導開辟駝峰航線,從英軍控制的印度把物資送往中國。日軍已經無力逆轉中國戰場的局面。

    自此,日軍在中國國內雖然1943年還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但已經是強弩之末,取得了一些戰果,終因戰略上無法扭轉頹勢,而最終失敗了。

2. 二戰日本戰略思想大神們幫幫忙

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因為日本國土狹小,不利於國民生產發展和軍事擴張。所以走向侵略道路擴大殖民地,不滿足於侵略中國既得利益,妄圖佔領全部亞洲,達到日本所謂「東亞共榮圈」的目的。 三線作戰目的、軍國主義思想。不能說明日本有多強大、有多自信,只能說是它太狂妄、野心過大。最終是自取敗亡、自食其果。

3. 關於二戰日本的戰略

納粹德國的戰略是:先佔領歐洲,再與日本夾擊蘇聯,然後掉頭與義大利搞定北非,並以此為前進基地,渡海攻擊巴西,控制南美,再北上配合日本佔領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行動方式為閃電戰;日本戰略是:先進占韓國、中國,乃至整個東南亞,在戰爭即將結束時突襲太平洋,然後佔領北美洲。義大利戰略是:先控制地中海,再在德國協同下佔領北非。但三國戰略企圖都因國力不足或局部失策而在1941年左右破產。

4. 二戰日本的戰略重心在那裡詳細些!

二戰日本的戰略重心毫無疑問是在中國。

二戰期間,在日本發動大規模侵略擴張之前,其內部曾有一段「北進」還是「南進」的爭論,但無論是南進和北進,其首要條件都必須是先征服中國,然後再以中國為跳板,向周邊輻射。

可對於日本的侵略,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打破了日本速戰速決的痴夢。中日之間的戰爭向長期化發展,是迫使日本採取「北守南進」策略的關鍵因素。

為了盡快達到征服中國的目的,日本不得不進一步擴大戰爭的規模。比如:為了切斷被稱為「中國抗戰生命線」的滇緬公路,日本進兵中南半島。為了應付來自中國戰場的壓力,到1938年底,日本侵華兵力從戰前的17個師團增加到34個師團,5個獨立旅團和1個騎兵團。可在這些兵力中,最終有三分之二都被牢牢粘在了中國戰場。因此,可以說正是由於深陷中國全民抗戰的泥潭,日本在資源上的消耗日益嚴重,戰爭潛力不足明顯暴露。為了獲得急需的資源,維持戰爭,日本只好繼續南下東南亞搶奪石油和橡膠,並以「南進」實現其「以戰養戰」目的。

綜上所述,日本在二戰期間的戰略重心在中國。這既是其戰前的設想,也是其戰爭期間始終被困擾和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5. 二戰時日本提出的聯邦式戰略構想

首先分開來說——德國:德國的擴張計劃遍布歐洲和北亞,但其戰略重心的歐洲。其主要對手是西面的法國,英國,和東面的蘇聯。至於美國那不是它首要考慮的對手。義大利:義大利的擴張計劃主要是南歐和北非,所以它的主要敵人是埃塞爾比亞以及北非最大的殖民者英國。日本:日本的擴張計劃在亞太地區,主要對手是中國和美國。中國是其理想中的戰略後方,而美國是其在亞太地區最大的競爭對手。綜合:三國軸心的主要敵人是英國,蘇聯,美國。英國是老牌霸主,蘇聯是新興社會主義強國,美國是經濟巨人。三國都想通過戰爭改變由這些國家統治的格局,藉以稱霸世界。戰爭的中心不好說,因為二戰的戰場遼闊,且各戰區的利益意圖不同。分開來說,歐洲主要戰場是蘇德戰場,因為德國幾乎把舉國的力量都投入其中,而法國和英國外強中干,並未太多的牽制德國。亞洲地區主要戰場是太平洋地區,因為日本的戰略意圖重心是擊敗美國得到太平洋霸權,這就是這以地區尤為重要。綜合來說,蘇德戰場的重要性強於太平洋戰爭,畢竟德國強於日本太多,況且歐洲是當時世界的經濟政治中心,蘇德戰場決定了歐洲的命運。一旦蘇德戰場崩潰意味著德國將獲取歐洲霸權,以歐洲的經濟基礎,德國會強大的難以想像。

6. 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推行什麼戰略

①日本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進一步廢除了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後因素,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②美國對日本的扶植
.③實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全力進行經濟建設.
④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調整國內產業結構,促進出口.例如,60年代末,日本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國之一,並大量出口.當時,日本生產的纖維和黑白電視機出口美國,超過美國該產品進口數的1/10,從而引起美日貿易摩擦.課文中的插圖《60年代末日本的電視機工廠》反映了60年代末日本大量生產電視機的情況
,⑤積極發展教育,培養人才.1950年,日本的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率就已經達到99%;1970年,高中學生考進大學的已達23.6%.教育的發展,為經濟現代化提供了高素質的人才
.⑥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的大批軍事及後勤物資訂貨,進一步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使日本經濟迅速活躍起來.

7.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一直實行的戰略是

以戰養戰,在佔領區四處搜刮,不過這是日本一直發動對外侵略的戰略。自殺進攻,日本陸軍、海軍爭相開發自殺進攻武器,組建自殺部隊;如神風特工隊、潛龍特工隊,各種XX挺身隊等。

8. 二戰中,日本軍隊的戰略方針意圖是什麼

關於日本軍隊的戰略方針意圖,毛澤東說得更明確。這就是:「淶源、靈丘為敵必爭之地。阜平、五台、盂縣如無南北公路,或可暫時不被敵占;如有南北公路,敵有出一支向南切斷正太路之可能。不論如何,恆山山脈必為敵軍奪取冀察晉3省之戰略中樞,向此中樞出動主力,此點已為渾源、蔚縣、廣靈之被占所證明。」

9. 關於二戰日本海軍戰略

偷襲珍珠港時日本海軍艦載機發揮了很大作用?
這是自然,歷史已經證明。
難道日本沒有意識到航母在海戰中作用嗎?
大船巨炮主義是當時的主流,以當時海軍戰備頂峰的30年代的技術來看,航母艦載機無法擊沉戰列艦,這也是大船巨炮主義的最有利支持,即使有山本五十六那樣高瞻遠矚的軍事家必定是少數,雖然他說服海軍部增加了對航母和艦載機的投入,也無法動搖海軍內既定發展「八八艦隊」策略。
到了四十年代初的時候,空投魚雷技術迅速發展。1940年11月英國地中海艦隊用航母突襲義大利軍港塔蘭托,採用空投魚雷的方式,一舉擊沉3艘義大利戰列艦,這才為新式戰術奠定了實戰證明,在這以後,海空戰術才能正式和主流的大船巨炮主義叫板。當時已經在太平洋戰爭開戰的邊緣,而戰艦的造艦計劃往往要好幾年才能實行,當時大和號已經入役,武藏號已經下水,而日本工業能力有限,在大船巨炮上耗費了大量資源的日本,已經無力大規模建設航母艦隊了,當然後來還是很重視的,比如大和級的三號信濃號就被改進為航母。

10. 二戰日本的作戰政策

最先是在我國東北和蒙古集結兵力,也和蘇聯打過幾仗,後來都失利,就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後來,主戰略就變成進犯東南亞,並鼓吹「大東亞共榮圈」。
如果當年日本在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不去打東南亞,而是在蘇聯背部進攻,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就難以想像,起碼推遲了美國參戰的時間。不過歷史沒有如果啊,當年小日本就是軍隊補給困難,才下定決心打東南亞,去惹美國,只是西伯利亞的資源和戰略位置不及東南亞吧。

那位『小車愛晚雨音』不懂歷史啊,當時日本就是打過蘇聯,雖說不是大型戰爭,嘿嘿,進犯中國開始也是以小沖突為借口啊,只不過當時的蘇聯軍隊沒有當時中國那麼差,而日本陸軍裝備也相對較為落後(不過當時日海軍還是挺強的),打幾仗都失利了,也確實因此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德國也比蘇聯小啊,不也直接打蘇聯了嗎?不也席捲幾乎整個歐洲嗎?要不是希特勒被勝利沖昏腦袋,獨攬大權,也不聽下屬的意見,假設沒有在幾次對蘇重要戰役決策上的失誤,再加上日本在背後的進攻,真是這樣的話侵蘇戰爭結局難說啊,當時蘇聯在戰爭開頭可是傷亡慘重啊,有時勝敗只是一線之間,就看指揮者的智慧和運氣了。說到供給,軸心國失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供給,美國本土沒有戰火,生產力軸心國怎麼能比?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6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7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