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為什麼德國日本

為什麼德國日本

發布時間: 2022-07-15 06:35:07

1. 為什麼二戰後德國和日本能發展的那麼快

原因一:家底厚
無論是德國還是日本,在二戰時的實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其中德國的軍工技術是無可比擬的,所以在二戰之後,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第一時間想要做的,就是趕緊找到德國軍工技術專家和科學家以及相關資料,並且請到自己國家去。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到了美國,幫助了美國做了很多事,這也足以說明在德國的人才是非常多的。而日本的軍事技術用一個事實就可以證明,那就是航空母艦,要知道,日本在二戰時是有航空母艦參戰的。
原因二:有援助
前面說到第一個原因里,他們具備崛起的必要條件,但是還缺少一件東西,那就是錢。所以這第二個條件,就是錢,這時,一個重要的角色出場了,那就是美國。美國當時給日本和德國都提供了援助,而且一開始給日本的援助還是無償的

2. 二戰前,德國和日本結盟,其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

我們知道二戰是以德意日等軸心國為主發動的全球規模的戰爭。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德國是歐洲國家,而日本是亞洲國家,相隔十萬八千里,為什麼他們會彼此對上眼呢?

要知道,在二戰中日本和德國根本就沒有戰略配合,本來德國還想和日本東西圍剿蘇聯,誰知道日本陷入中國的泥潭不能自拔後,不僅橫掃了東南亞,甚至失心瘋的偷襲了珍珠港。

雖然兩國不怎麼聯系,各自打自己的,甚至還互相給對方找過不少麻煩,不過當時日本可以說是德國非常合適的一個盟友了。

3. 德國和日本為什麼會戰敗,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和日本都戰敗了。
其實德國和日本戰敗的主要原因在於決策者,如果德國和日本的決策者不作出錯誤的決策的話,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鹿死誰手真的很難說。

首先說一下德國。德國在進攻蘇聯的時候,希特勒就作出了錯誤決策,他是急於求成,在寒冷的冬天下令部隊進攻。如果他不在寒冷的冬天下令部隊進攻,而是讓部隊在春天進攻的話,那麼德國和蘇聯誰是最後的勝利者真的很難說了。

德國在蘇聯失利後,喪失了大量軍隊,其軍事力量遭到嚴重的削弱。從此開始走下坡路了。
再來說說日本,日本在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沒有出兵進攻蘇聯,這是一大失誤。如果在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日本出兵進攻蘇聯的話,那麼蘇聯的情況就不妙了。一旦蘇聯被打敗,那麼就不會出現後來的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了。

日本的另外一個錯誤決策是經過美國的珍珠港,激起美國對日宣戰。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的話,美國也不會那麼快對日本宣戰。

4.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軍國主義覆滅,而日本卻依然保留

戰爭能夠給人民帶來痛苦跟災難,對於發起戰爭的法西斯,我們對其深惡痛絕。好在全世界人民齊心協力,戰勝了法西斯。可是二戰之後,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德國跟日本投降後的幾年,德國法西斯勢力被完全消滅,連死灰復燃的機會都沒有。而日本的法西斯,卻被保留了下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兩種不同的局面?

而日本就不同了,發動侵華戰爭跟太平洋戰爭的裕仁天皇戰後依然擔任日本天皇職位,根本就是毫發無損。同時還有很多高級戰犯,逃過了審判,比如發動石井四郎、岸信介戰。當然最具代表的,就是日本的靖國神社被美軍保留下來,這可是法西斯軍國主義的精神象徵。

綜上可見,造成以上現狀,主要在於美國的態度,至於美國為何這么做,其實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因為戰後美國需要在亞洲牽制蘇聯的擴張,日本就成為一個很好的基地。

5. 為什麼德國製造和日本製造質量這么好

二戰後,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現象,是兩個主要戰敗國德國和日本的經濟崛起。德日都是後起工業國,都走了一條自上而下的工業化道路。

德國是19世紀80年代開始的以電氣和化工為標志的「新工業」的引領者,並在20世紀初取代英國,成為世界市場上的頭號貿易強國,「德國製造」開始享譽全球。日本則在明治維新後效仿德國,被稱為「東方的普魯士」。

從深層看,兩國都以製造業製成品出口見長,且其生產體系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兩國經濟中都存在一些大工業聯合體,它們之間相互參股,背後有大銀行的支持。這一產業組織保證相關產業上下游之間的緊密合作,有利於協同創新和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

兩國都致力於建立嚴格的工業標准與質量保證體系。1960年—1980年,德日在汽車、家用電器等領域的國際競爭中,全面戰勝生產標准化大眾產品的美國,而日本企業依靠瘦身管理和靈活的員工作業協調在生產高質量系列消費品方面則更勝一籌。

德國製造已成為全球市場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同時成就了德國「雙高」(高使用價值和高技術含量)產品出口大國的地位。德國製造像老字型大小品牌一樣,經過百年錘煉,成色始終不變。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已經成為德國企業的一種潛意識,是不必過多外來約束而自動履行的行為。

德國製造的優勢不在於價格,而在於質量、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及良好的售後服務等因素。

青島流傳著一個故事:2000年,德國商人亨利安到青島投資生產大型齒輪。2010年6月,亨利安80歲的父親來到青島,當父子兩人走到江蘇路基督教堂時,看到教堂鍾表正常運轉,80歲的德國老人很激動。原來,這座鍾是德國100多年前就很有名的鍾表製造商J.F.WEULE生產的。這家鍾表製造商所用的齒輪全部由亨利安家供應。

亨利安說:「根據目前的使用情況,這些齒輪沒有任何問題,還能再用上300年,真要維修時,恐怕是我的曾孫一代了。」

的確,德國製造已經成為高質量、高技術和高品質的代名詞,得到全世界的認可。是什麼讓德國製造擁有堅如磐石的質量保證?又是什麼讓德國人在經歷歲月打磨後仍保持著最初的品質追求?

文化傳承

德語「職業」有「天職」的意思

德國的傳統哲學深深地影響了德國的企業行為——追求完美

在民族文化的不斷傳承中,造就了德國人最核心的「理性嚴謹」的精神文化

細心的人會發現,「質量一流」、「品質保證」之類的宣傳語很少出現在德國產品介紹中。因為,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已經成為德國企業的一種潛意識。

企業文化是亞文化,與國家的傳統社會文化密切相關。可以說,德國的企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縮影。

從宗教層面上來看,德語「職業」一詞,就有「天職」的意思。這意味著德國人把對上帝的忠誠移植到了對職業和工作的盡心盡力中。反映在企業經營上,企業運作不單純是追求經濟利益,而遵守企業道德和製造高質量產品是企業與生俱來的義務。

德國人有著嚴謹、冷靜而內斂的民族性格,樂於遵守自己制定的各種規章和制度,並引以為豪。在德國,人們視遵紀守法為最高倫理原則,普遍存在著求穩怕亂、安於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這一心理的形成有一定的歷史淵源,與德國經典哲學文化傳統有著直接關系。

18世紀後,德意志在人類文明的創造上讓世界驚嘆。在思想藝術體繫上,出現了康德、萊布尼茨、馬爾庫塞、叔本華、尼采、費爾巴哈、黑格爾等龐大而偉大的哲學家群體。德國的傳統哲學深深地影響了德國的企業行為——追求完美。

這種完美的哲學追求由三個部分組成:探求事物的本質、確定長期戰略、適應外部環境。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等,在現今的企業中仍不斷應用。

在民族文化的不斷傳承中,造就了德國人最核心的「理性嚴謹」的精神文化。嚴謹、保守、思變、自省深深地根治於德國的民族性格特徵中,就像是德國本民族的語言,復雜而精確,語法和詞彙不能出現絲毫的模糊一樣,界線分明,黑白分明。這種一絲不苟的性格特質成就了德國製造的不朽傳奇。

6. 二戰結束後,德國和日本為什麼會崛起這么快呢

德國和日本在二戰後的迅速復興是有目共睹的,作為二戰的戰敗國,無論德國還是日本,在二戰後都遭到了同盟國的嚴厲清算。但為何兩國都能迅速復興和崛起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底子好還是運氣佳?為何二戰後德國和日本僅用20年便迅速崛起?

更有意思的是,雖然美軍對日本的各大中城市進行了狂轟濫炸,但日本長期以來實行小作坊式的發展模式,原材料及零配件都在鄉村地區完成,這也使得日本保留了相當的工業基礎。

2、運氣好

雖然二戰時期的美國對德日法西斯恨之入骨,但二戰後的美國卻成了德日兩國最親切的大哥。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極爭霸的格局隨即形成,因被美蘇英法四國分割佔領,德國成為歐洲地區美蘇爭霸的最前沿。

7. 二戰日本和德國為什麼會結盟

這個問題是有一些歷史的巧合的。
首先我們一般的印象就是德意日都是法西斯政權,都有戰爭訴求,又都是國際棄兒,所以結盟。但其實在同盟發生之前本來的面目並非如此。
最初的希特勒並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而是希望恢復一戰前德國的勢力和威望,他並沒有勇氣去直接對抗英法。所以,希特勒最初的計劃是同英國與中國結盟,然後共同對日開戰,收回一戰時日本奪取的原屬於德國的利益和殖民地,然後登陸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投降。希特勒對此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並且出口中國武器,幫助中國訓練軍隊。原計劃幫助中國訓練60個陸軍師,然後秘密調遣12個德國陸軍師登陸中國一同作戰,之後再藉助英國海軍登陸日本本土,佔領日本後由中英德共同分區佔領十年。當一切開始准備的時候希特勒把計劃遞交給了英國首相鮑德溫,但是鮑德溫熱衷綏靖政策,拒絕了希特勒的計劃。於是這個計劃破產了,德國只能另尋其他途徑。英法顯然是不可能拉攏的,那麼亞洲范圍內,中國和日本德國就只能選擇一個。而相對中國,日本顯然要強大得多,又是法西斯政權,又同樣孤立於國聯之外,最終德國選擇了和日本結盟,於是和中國的蜜月期就結束了。
在英法看希特勒是極端的反共產主義者,所以英法希望禍水東引,讓蘇德開戰進而從中漁利,所以綏靖。但是希特勒最初發動戰爭的原因其實是洗刷德國一戰的恥辱,恢復德國的強大並且實現他個人的報負。所以德國的仇敵中就註定有了英法俄日等等,日本已然結盟,蘇聯在蘇芬戰爭之前在希特勒看來非常強大,並且俄國一戰和德國的仇沒有和英法大。所以希特勒選擇了拉攏蘇聯,斯大林在長期的權衡之後最終也同意的了加入軸心國。但是時德國在歐洲已然取得了很好的戰果,羅馬尼亞等國的加入和蘇芬戰爭中蘇聯糟糕的表現讓希特勒有了更大的野心,即稱霸世界,所以希特勒最終拒絕了蘇聯加入軸心國的計劃。於是有了後來的蘇德戰爭。
所以說呢,二戰從歷史結果看是反法西斯主義的正義戰爭,但那是從結果出發看得。如果你回正向看當時的歷史你就會發現其中有著太多巧合和變數。如果當時英國的首相不是綏靖路線的鮑德溫,而是一個類似丘吉爾一樣的鐵腕人物,那麼中德就會結盟,日本就會被肢解,一切都就是另一番樣子;如果斯大林沒有那麼猶豫而果斷加入軸心國,一切又會是另一番樣子;如果英法不是堅持綏靖政策而是在閃擊波蘭中就全面參戰,一切還會是另一番樣子。很好玩是不是?
最後總結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德國和日本結盟是因為對日戰爭計劃因英國首相鮑德溫的拒絕而破產,在德國不得不重新尋找盟友的條件下結合中國的實力對比和德日的國際形勢、意識形態等等因素而決定的。德日結盟對德國來講可以說是一個次級的選擇,而並不是我們最初感覺的魚找魚,蝦找蝦,法西斯找法西斯。
希望幫到你,還有問題就追問我。
原創回答,完全手打,個人意見,僅供參考,鄙視復制。

8. 德國為什麼閃擊日本

為了二戰。德國閃擊日本主要是攻擊日本的薄弱城市,於1919年與日本達成共和,德國閃擊日本主要是為了和日本達成聯盟,以發起二戰初期。

9. 為什麼德國和日本同樣都是侵略國,唯獨日本對自己的罪行死不承認呢日本政府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

日本之所以形成現在這種情況是美國的庇護(其實美國用原子彈在殺死日本人幾十萬,已經復仇日本偷襲《珍珠港》!)
美國庇護他,主要是為了讓日本成為美國的一條狗。

德國因為沒有人庇護他,所以他認罪很徹底!

10. 德國與日本為什麼要結盟

柏林協定的簽訂,使德國在歐洲有了盟友,但這還遠遠不夠,它還需要在東方能夠牽制蘇聯與英美的日本,構成法西斯同盟的另一翼。德國與日本的結盟嘗試在德意接觸之前就開始了。早在1933年初,希特勒就明確提出了與日本建立密切關系的問題。他認為,除了德國和義大利外,只有日本才是「能夠對抗世界威脅的力量」。他還曾同里賓特洛甫就「是否能夠以這種或那種形式同日本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的問題」進行了討論。此時,日本法西斯通過發動「九•一八」事變走上與世界對抗之路後,在國際上空前孤立,也迫切需要「再次在世界強有力的國家中尋找朋友」,其眼光很快轉向了正在歐洲迅速崛起的德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7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8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