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房屋怎麼建造
① 每年上萬次地震都屹立不倒,日本的房子為何如此結實
日本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而且日本屬於島國,國土上分布的火山也比較多,因此日本歷史上發生的災害中地震占很大的比例,為了減少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日本也特意對其房屋的結構、建築材料、驗收標准進行了改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房屋的抗震能力。
一、日本的房屋擁有更科學化的結構
日本房屋的結實程度可以抵禦每年數萬次的地震,這和他們獨特的房屋結構有很密切的關系,日本的房屋地基結構基本上都採用耐震、制震、免震結構,我國國內的建築大多都是非常方正的形狀,而且建築直接接觸地面,日本的建築則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特徵,大部分房屋的結構布局都是呈現三角形,同時還會在建築和地面之間填充各種橡膠墊或者可滑動的承重座,這樣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地面震動對建築物本體的破壞力,同時一些高層建築也會加入一些球體,吸收轉移地震釋放的能量,也就是建築學中常見的“阻尼器”,因此日本的房屋看起來更結實。
② 每年上萬次地震都屹立不倒,為啥日本的房子那麼結實
因為日本是個地震多發的國家,為了抗震,減少地震帶來的災害,日本人在房屋建設方面也是挖空心思想盡各種辦法,也只能盡可能把傷害減到最小,但也無法保證絕對的安全。
日本列島位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大陸板塊的交界處,因為這樣的情況,使得日本的地質活動非常頻繁,到處都是火山、溫泉,同樣還有頻繁的地震。每年日本發生的地震在兩萬次上下,但大多數都非常輕微,人無法察覺。真正的有感地震,每年大概有一萬次,平均一天四次,在最近的一百年時間里,日本發生了一百多次五級以上的地震,三級左右的地震,隔三差五就來一次。
要知道,日本的土地是私有的,很多的住宅尤其是咱們平常看到的那種日式一戶建,都是日本人自己找人建設的,到底符不符合法律的標准,只有地震之後才能知道。就現實來說的話,日本相當一部分的房屋都並沒有達到法律要求的抗震等級。
日本獨門獨戶的一戶建,大多以木結構為主,材料輕質,但這種房屋因為在地震的時候就算倒塌也不容易造成太大的傷害,所以還是在日本非常受歡迎。不管什麼地方,都有在地震中屹立不倒的建築,但再怎麼結實的建築,在地震中也不能保證絕對的堅固,日本每次地震同樣是房屋到處倒塌,就連核電站都損壞了,何況普通房屋。
③ 日本為什麼用木頭建房
木造結構的優點
建築成本低
木造住宅,因為主體結構使用木材,構造較輕,所以基礎工程比較簡單,不用花太多時間和工藝。另外,日本建材要加防火處理,木材更容易做相關處理。綜合來看木造房子的建築成本更低。比如,木造房子的建築平米單價約18萬日元(約人民幣1.2萬),鐵骨造房子的建築平米單價約29萬日元(約人民幣1.9萬),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平米單價約32萬日元(約人民幣2.1萬)。建築成本低為大家選擇木造結構的最大原因。
設計的自由度較高,易裝修
木造建築由於基礎構造簡單,只要梁、柱子、地基等主結構符合法律基準,其他的設計可以自由決定。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建築,將來也更容易裝修。
耐火性較好
木造建築的耐火性較好也是優點之一。大家可能都有木材易燃的印象,不過在建築上使用的木材比較粗,發生火災時燃燒到芯部需要較長時間,往往不容易倒塌,所以很多發生火災的木造建築最後會有主結構保存下來。相對鐵骨的導熱性較高,一旦發生火災,鐵骨的溫度急劇上升,容易發生斷裂或倒塌。
調節空氣濕度
木材有較好的調濕效果,可以在空氣乾燥的時期釋放木材中的水分,而在潮濕的季節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尤其在日本這樣海洋性氣候的國家,木材的吸濕性可以很好地防止室內過於潮濕,讓住宅更舒適。
木造結構的缺點
耐震性較差
同鐵骨結構或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相比,木造建築有不易耐震的傾向。不過根據日本現行的建築基準法,所有的住宅無關結構都必須滿足6級強地震不會倒塌的耐震基準,所以可以說木造建築也具有充分的耐震性。近年來也有一些新的制震裝置可以強化建築的耐震性能。
隔音性較弱
由於木材的隔音性能較差,木造建築有聲音易穿透的缺點。如果在寬闊的道路旁邊,或在家中演奏樂器的情況下,可以在牆壁或窗戶部分加上隔音材料,提高木造建築的隔音效果。
綜合上述木造建築的優點和缺點,一般家庭型一戶建住宅及小型整棟公寓都會選擇性價比較高的木造結構,既沒有多餘的費用支出,也保證了基本的需求。
④ 為什麼日本的房子還用木材建造的
1、日本人用木材建房是基於從國外進口木材的基礎上的,日本人本國的森林保護做的相當好,森林覆蓋率是全球前列。既然木材從國外進口,所以砍伐森林給本國造成的損壞就會很小。而且日本的房屋只有一小部分是木結構的,那是因為日本的傳統文化。日本的城市是完全使用鋼筋混凝土的。
2、木材是否是可再生資源要看如何使用森林。原始森林和其他未被人類開發過的土地是無法再生的,人類的活動只會讓這些土地帶來毀滅。所謂的木材可再生是指的工業用林,中國南方有一些人工造林的木材就是用於工業加工的。
⑤ 日本傳統房屋結構介紹
日本的傳統房屋都是由木頭建造的,在地基上鋪上泥土沙子,房子建造時還要在距離地面1米,屋裡只有榻榻米
⑥ 為什麼日本房子是木頭做的
傳統日本建築的最明顯特徵是使用木材。對於地震多發的古代日本而言,石頭建築不是一種選擇,因此木材是選擇的材料。為了表達這種崇敬,古代建築師開發出了不使用釘子來架設木結構的方法。木材在日本很少塗漆; 它是裸露的,所以它的顆粒可以被欣賞。房屋內部採用滑動紙門建造,可拆卸和重新布置,在家中創造完全不同的布局。這種形式和自然的欣賞直至今日影響著日本的建築。建築材料的形式和誠實使用的簡單表現,例如開放式天花板和裸露的混凝土牆,現在已成為全世界現代建築的主要內容,但這些原則已成為日本佛教和神道美學的一部分已有幾個世紀。
⑦ 日本傳統房屋的結構
日本式房屋的特點之一——靈活無礙的自由空間。日本式房屋的結構很簡單,幾乎僅由地板,柱子和屋頂3部分組成,講究一點的,在延伸的屋檐下有條走廊,供納涼或小憩。房間內部被拉門隔開,方便拉上和開啟,這讓看起來很狹小的日本式房屋顯得很寬敞。 特點之二——陳設簡單。日本式房屋均鋪有高出地面數十厘米的地板,以便使屋內東暖夏涼,也避免事內潮濕。日本式房間的地板上都鋪有俗稱塌塌米的草墊。塌塌米是用稻草製作的厚草墊子,上面縫有細席子,長約180厘米,寬為90厘米,做工極為精細。寢室白天表面上幾乎空無一物,只是在一邊設有壁櫥,放置衣服和被褥等物。 特點之三——適合日本人低坐的生活習慣。盡管衣櫃,椅子,高腳餐桌等西洋傢具已經進入了日本人的生活,但日本人仍然拖鞋走進日本式房間,坐在坐墊上休息,或是圍著矮桌用膳最符合日本人的體型很生活方式。 不同經濟層次的日本人居住在不同類別的房屋裡。雖說當今日本建造了大量有十幾層之高的設備齊全的高級公寓,但每個日本人夢寐以求的仍是購買一塊地皮,建造一座日本式房屋。日本人愛用「貓之額」來形容自己住宅的狹小,但言談之中仍掩飾不了他們為自己能擁有一幢獨立的日本式房屋而感到驕傲的喜悅之情。
⑧ 日本發生7.1級地震,他們的房屋是如何抗震的
日本房屋有如此的抗震能力,首先歸功於日本嚴格的《建築基準法》及配套法規體制。如果只有技術,不去實施那也是枉然。《建築基準法》的前身是1919年《市街地建築物法》。日本建設部於1949年開始修定建築法,1950年誕生了《建築基準法》。其後,每發生一次大地震,日本都會組織力量進行建築抗震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提出對《建築基準法》的修改意見。1995阪神地震後,經過修訂的《建築基準法》規定,高層建築必須能夠抵禦里氏7級以上的強烈地震,100年以上的建築壽命。日本的一個建築工程,要從政府部門獲得開工許可,除了要上交設計圖紙、施工圖紙等文件外,還必須提交建築抗震報告書。
日本的學校向來都是所有建築里最堅強的之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學校不能倒。 加固學校對政府來說是“有錢要干,沒錢借錢也要干”的事。在出現巨大財政赤字的情況下,政府依然撥出巨款來改建校舍。在熊本地震中當地的政府大樓早就被鑒定為“無法抵抗烈度6級以上的地震”,但遲遲沒有重修,因為財政緊缺,錢都拿去給學校加固防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