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貴族女子會念什麼
1. 日本女性的名字中「姬」代表什麼意思
姬姓
1、黃帝的姓 [Ji,surname],黃帝長居於姬水,以姬為姓。——《說文》
2、昔少典,取於有嶠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國語·晉語》。按軒轅子二十五人,惟青陽與倉林氏得姓姬。
3、堯立後稷以為大農,姓之曰姬氏。——《史記·三代世表》。按姬姜為古大姓,姬本黃帝裔,故堯賜姓姬也。
4、周人以後稷(黃帝之後)為祖,亦姓姬,又如:姬國(姬姓之國,指周王朝),姬化(周文王姬昌的德化),姬公(周公姬旦,周文王姬昌),姬文(周文王)。
古代稱帝王的妾 [concubine]:
1、毋曰薄姬。——《漢書·文帝紀》。注:「內宮也。」
2、王姬、徐姬、蔡姬。——《史記·齊世家》。索隱:「眾妾之總稱。此名之不正者。」
3、寵姬鄭袖。——《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古代中國對婦人的美稱 [lady]。
妖姬靜女。——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
又如:艷姬;仙姬。
歌女 [professional female singer]。如:歌姬;一代名姬。
美女的代稱 [beauty]。
於是庄王棄其秦姬越女,罷鍾鼓之樂。——《吳越春秋》。
周朝的代稱:周人為姬姓,故以之相代 [Zhou dynasty]。
姬漢舊邦:——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又如:姬周(周朝),姬漢(周朝和漢朝),姬劉(周朝和漢朝),姬姜(春秋時,周王室姓姬,齊國姓姜,二姓常通婚姻,因以「姬姜」為貴族婦女之稱。泛指美女)。
在日語中是公主的意思 。
ひめ[姫] 公主 【讀音: hime】,日本多用於高貴出身的年輕淑女,或者真正的貴族。
2. 日本古代貴族女子的稱謂
宮家
除了皇太子之外,其他皇子在成年或成婚後,會經宮內廳批准建立一個宮家。宮家不同於作為幼年稱號的宮號,譬如秋筱宮文仁親王的宮號是「禮宮」,成年後建秋筱宮。
明治維新時,日本皇室有五個宮家:伏見宮、桂宮、有棲川宮、閑院宮、山階宮。明治天皇時期又新設了十個宮家:久邇宮、賀陽宮、朝香宮、東久邇宮、小松宮、北白川宮、竹田宮、華頂宮、東伏見宮、梨本宮。以上十五個宮家及該宮家成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皆根據新的《皇室典範》均脫離皇籍,並以宮家名為姓氏。
日本現有的宮家均為大正天皇的後代所設,分別是:秋筱宮、常陸宮、三笠宮、桂宮和高圓宮。
3. 求日本所有貴族姓氏
藤原家
五攝政家
近衛家・九條家・二條家・一條家・鷹司家
公家
大納言マデ宣任ノ例多キ舊堂上(中納言任官直後に大納言に上った家)
大臣家 - 嵯峨家(後侯爵)、三條西家、中院家
堂上家 - 飛鳥井家、姉小路家、油小路家、正親町家、勧修寺家、烏丸家、甘露寺家、滋野井家、清水谷家、清閑寺家、園家、中御門家(後侯爵)、庭田家、橋本家、葉室家、東久世家、日野家、広橋家、坊城家、松木家、萬里小路家、室町家、山科家、冷泉家、鷲尾家、柳原家
升爵 - 大原家(大原重明)、沢家(沢宣嘉)、壬生家(壬生基修)
武家
徳川舊御三卿、舊中藩知事(現米五萬石以上)
御三卿 - 清水徳川家(後爵位返上)、田安徳川家、一橋徳川家
大名家 - 備後福山藩阿部家、築後久留米藩有馬家、近江彥根藩井伊家、出羽米沢藩上杉家、築前小倉藩小笠原家、豊前中津藩奧平家、播磨姫路藩酒井家、出羽庄內藩酒井家、若狹小浜藩酒井家、築後柳河藩立花家、伊予宇和島藩伊達家(後侯爵)、陸奧仙台藩伊達家、陸奧弘前藩津軽家、伊勢津藩藤堂家、美濃大垣藩戸田家、豊後岡藩中川家、陸奧盛岡藩南部家、伊予松山藩久松家、下総佐倉藩堀田家、越中富山藩前田家、越前福井藩松平家(後侯爵)、出雲松江藩松平家、上野前橋藩松平家、讃岐高松藩松平家、越後新発田藩溝口家、大和郡山藩柳沢家、対馬厳原藩宗家、肥前平戸藩松浦家
升爵 - 肥前大村藩大村家、石見津和野藩亀井家、信濃松代藩真田家、日向佐土原藩島津家、信濃龍岡藩大給家
その他
僧侶(世襲門跡家) - 大谷家(東本願寺)、大谷家(西本願寺)
新華族
國家ニ勲功アル者
勲功者 - 伊藤家(後公爵)、井上家(後侯爵)、大木家、大山家(後公爵)、川村家、黒田家、佐佐木家(後侯爵)、副島家、寺島家、広沢家、松方家(後公爵)、山県家(後公爵)、山田家、吉井家
追加 - 板垣退助、大隈家(後侯爵)、勝家、後藤家、伊地知家、小松家、東郷家(後侯爵)
升爵 - 樺山家、野津家(後侯爵)、陸奧家、土方家、佐野家、林家、伊東家、奧家、黒木家、小村家(後侯爵)、佐久間家、乃木家、山本家、香川家、田中家、児玉家、桂家(後公爵)、林家、寺內家、渡辺家、長谷川家、內田家、珍田家、伊東家、平田家、牧野家、加藤家、清浦家、後藤家、金子家
4. 日本女人的名字里,山奈子、美子、由子,為什麼多數都帶個「子」字
這是因為在日本文化當中,“子”這個字有“小姑娘”的意思,也就是說名字後面加個子,可以代表這是個女孩子。如果熟悉日本文化或者追日本明星的人可能會發現,大多數日本女性的名字都是以“子”這個子結尾的,這件事情在我們看來可能會有點奇怪,但是這卻是日本人在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的一個傳統。
其實這個設計還是十分方便的,這樣單單看到名字還沒有見到人的時候,就可以立刻得知對方的身份。但是有些事務一旦開始普及,就會變得泛濫,所以近些年來名字後面加上“子”的人反而少了一些。
5. 請問日本女子的名字最後通常會有一個"子"字
日本女人名字末尾常見「子」這個字。據說,這個「子」是古時宮廷貴族社會喜好為女子取的名字。明治維新以後,一般庶民才流行開來;昭和時代以後,日本過半數女子都是某某「子」。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為什麼會衍生這種風俗?因為平安時代(794-1192)盛行陰陽五行,謂女性是「陰」,「陰」又是「穴」,是四次元冥府,創造萬物的根源世界。而這個「陰」,方位是「子」,以時間觀念來講,「子」是一天的結束,也是一天的開始。所有嶄新事物均自此四次元世界創出,而「子」的中心存在正是女子。 有些中國人認為在網路上取昵稱為某某「子」的同胞,是一種令人唾棄的崇日心理。其實也不必這么小心眼,翻翻統計,日本女子的名字排行榜,在明治末年大正初年(1912),第一名是「千代」(chiyo),翌年以後才讓位給「正子」(masako)、「靜子」(sizuko)、「文子」(ayako)、「幸子」(sachiko)、「久子」(hisako)、「和子」(kazuko)等「子」族。 這些「子」族持續到昭和時代末期,昭和55年(1980)開始,榮登排行榜前十位的是「美咲」(misaki)、「惠」(megumi)、「愛」(ai)、「彩」(aya)、「舞」(mai)、「瞳」(hitomi)、「楓」(kaede)、「萌」(moe)等單字名。其中「愛」連登寶座有八年之久,「美咲」持續了六年之久。 1998年的排行榜前十名是「萌」、「美咲」、「優花」(yuka)、「舞」、「彩乃」(ayano)、「葵」(aoi)、「七海」(nanami)、「玲奈」(reina)、「明日香」(asuka)、「未來」(mirai)。 2006年呢?似乎變化不大,排行前十名是「陽菜」(hina)(發音跟「雛」一樣,也就是女兒節時裝飾的那個帝姬偶人之意)、「美羽」(miu)、「美咲」、「SAKURA」(「櫻花」之平假名)、愛、葵、七海、真央(mao)、優衣(yui),第十名則分別為「愛美」(manami)、「杏」(an)、「結菜」(yuna)、「優奈」(yuna)。 或許有些中國人會奇怪,怎麼取這么俗氣的名字?這些名字都要用日本音來念,才能理解字義中的豪爽與隱含在內的父母期待。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正因為我知道日本女子名字的變遷,所以偶爾看到有人提及「某某子」網路昵稱跟崇日心理的留言時,總會偷偷苦笑。孔子、莊子、老子等聖賢,可能也會在地下搖頭嘆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唉,孺子真是不可教也。(以上這段純粹用「子」字小小玩一下文字游戲而已,並無冒犯古盛先賢的意思) 日語中有個名詞:「言靈」(kotodama),意思是,語言或文字具有其不可思議的靈力。 因此比起其他民族的語言,日語非常曖昧,日本人說話時也通常含糊其詞,不像其他民族那般直接說「YES」或「NO」,總是會繞一圈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日本是東方邊陲島國,除了戰國時代和明治維新以後,長年來一直處於和平狀態(講白一點,就是沒人理睬的宅族啦),所以日本人之間即便說話「含糊其詞」也能溝通。 又,大和族人通常認為「咒人者,必自咒;祝人者,必自祝」,也就是佛教用詞中的「口業」,而名字正是「咒」的一種,不喜歡自己的名字,相當於否定自己的人生。 此觀念可回溯到日本現存最古和歌集《萬葉集》第13卷第3254首:大和國,言靈國也,所言神必助,祝您早歸返。 這是一首餞別和歌,意思是:說出口的話,必有神力,我祝福你平安歸來,那麼神也一定會保佑你平安歸來。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正因為日本人認為「言靈」力量非常大,因此不敢直話直說,也不敢隨便當場說「YES」或「NO」,更不敢口快與人約定任何事。
6. 日本女人的名字里,為啥多數都要帶個「子」字
之所以日本女人的名字里帶個“子”,是因為他們那邊有傳統,不像我們這里一般是不會把“子”放在姓名之中,在我們這里好像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名字中才會帶有這個字吧,就像老子,孔子等。
我覺得名字這個東西是很重要的,作為他們的父母之所以起帶“子”和帶“郎”這兩個字,除了是因為流傳下來的傳統之外,也更能夠顯示他們的那邊的個性,就像被外人聽到名字基本就會判斷出來這個人是日本的。這個字彰顯了他們名字的特點,能夠讓人們更好的判斷罷了。
7. 日本的貴族姓氏有哪些
櫻木 高喬 深田 酒井 高田 廣末 高 河口 華原 井上 桜庭 木村 土屋
一、姓的起源
古代日本人沒有姓,只有名。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統治階級中間首先出現了氏和姓。氏是日本古代國家中的一種政治組織。每個氏都有自己的名稱,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據該氏族在朝廷中擔任的職務或該氏族居住、管轄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門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稱為忌部氏,而出雲氏、近江氏則是統治出雲、近江地方的氏族。日本古代的「性」是賜與氏的稱號,以表示該氏的社會政治地位。姓有幾十種,它類似爵位,是世襲的。各姓之間等級分明。例如:臣、連、君、直等。除氏、性以外,公元九、十世紀時還出現了一種新的稱號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個家族從氏族本家分離出去後的新姓。要言之,古代日本人的姓有氏、姓、苗宇三個部分,分別表示一定的意義。一個古代貴族的姓名寫出來往往很長,如「藤原朝臣九條兼實」。其中: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條是苗字,兼實是名。後來,新的苗字大量增加,氏、姓、苗字逐漸台為一體,統稱為苗字:在今天的日文中,苗字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姓的意思.
在既有氏、性又有苗字的貴族統治階級當中,天皇是一個例外。歷史上的日本天皇都沒有姓,只有名。在古代,天皇被認為是天神的後代,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因而也就沒必要有性。不僅是天皇,就連皇後和天壘的子女也都沒有姓(天皇的女兒長大出嫁以後,可以姓丈夫的姓)。
氏、姓和苗字是權勢的象徵,因此在名前面冠以這些稱號是當時日本統治階級的特權。而廣大勞動人民一直沒有姓,只有名。明治維新(1868年)
以後,日本廢除了封建的等級別度,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決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給自己取姓。但是由予長期形成的習慣,許多人還不敢結自己取勝。為此,日本政府於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規定:所有的國民都必須有姓。從這時起,日本家家戶戶才都有了姓,子承父性,妻隨天性,世代相承,一直延續到今天。
二、姓的含義
日本人是世界上姓最多的民族。據統計,目前日本的姓約有十一萬左右,其中最常見的有四百多個。
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義。以地名為姓是一大特徵。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腳下,便以「山下」或「山本」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邊,便稱「田邊」。日本人的姓有許多是以「村」字結尾的,如:西村、岡村、森材、
木村等,這些姓最初都是來源於地名或村名。此外,還有許多性是表示大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相思想意識的。上至日月星民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住所到宗教信仰,幾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為島嶼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宮殿前的廣場,白鳥、小熊是動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橋、烏居表示建築物;小野寺、西園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則是古時從中國經由朝鮮到日本定居的歸化人(即移民)的姓。
日本女子出嫁後要隨夫姓(男子入贅則隨妻姓)。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松崎君代結婚後隨夫姓改為「栗本君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新的民
法規定:夫妻雙方可以根據婚前所定,或隨夫姓,或隨妻姓。但大多數日本女子婚後仍照日本的習慣隨夫姓。
三、名的含義
日本人的名也同樣具有一定的含義。例如:人名中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表示倫理道德;良、吉、喜、嘉等表示吉慶;龜、鶴、松、千代等表示長壽;君代等表示遠久,廣、博、浩、洋等表示智慧。有些表示死亡、疾病、邪惡含義的字,如:瘦、飢、瘦、苦、怪、邪等是人們所忌諱的,一般不用作名。
有些名具有特定的含義,如:山本五十六,「五十六」是因出生時其父年五十六歲而得名。日本男子的名多表示威武、英侵、忠信等內容。如:黑田俊雄、奧野高廣、和田英松等。此外,以排行為名也是男子名的一個特徵。如:羽仁五郎、城山三郎、新田次郎(即次子)。男名的用字很廣,一般來說,目前以郎、雄、男、夫等字結尾的名較多,如:小林秀賴、三本武夫、岸俊男。明治維新以前,有許多男子叫「兵衛」或「左(右)衛門」。這類名起源於古代。公元八世紀時,天皇朝廷內設立了五個負責保衛天皇和宮廷的軍事機構,即衛門府、左右兵衛府和左右衛士府,台稱五衛府。那些最早叫「兵衛」或「左(右)衛門」的人多半是在各府中服役的軍士,有的則是這些軍士的直系親屬。不過,這些陳舊的名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
回答者:zyuc527 - 舉人 四級 4-29 19:36
日本,在世界上可以說文化上是個特殊的國家,並且從古到今(明治維新以前),全國人普遍是無姓有名。而由國家下令讓全國人一齊取姓,也是從明智維新開始。
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國民,均可起姓」的決定。但這並沒給日本國民什麼沖擊,全國依然如故。於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頌布了強制性的《苗字必稱令》,規定了「凡國民,必須起姓」。這才轟轟烈烈地興起了全國取姓熱潮。而1875年之前絕大多數人是沒有姓的。可以說,日本人有姓不過只才一百多年的事。
在古代,日本人只有貴族有姓有名,但他們所謂的姓,與我們理解的姓並不一樣。公元四世紀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島南部的許多小國統一成為一個國家,其政治統治的基礎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後來的天皇)為首的,掌握著中央政權的貴族與隸屬於朝廷的小國國王之間建立了有血緣關系的集團,這些集團稱之為「氏」,一個「氏」也就是一個貴族世家。氏的稱呼有的來自官職,有的來自居住地、統治地的地名,有的來自神名,還有的來自技藝。例如,居住出雲國的就叫做「出雲氏」,做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掌握大和朝廷最高權力的大王家,是當時最強大的氏。後來,大王家又對隸屬朝廷的許多氏按與自己的親疏、血緣遠近、功勞勢力大小,分別賜予「姓」。這個「姓」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姓,只是表示地位、門第、職務的稱號,類似爵位。當時的姓約有30個,其中「相臣」、「君」、「直」等賜給皇族及顯要的貴族,是最有勢力姓。由於人口繁衍,一個大的氏又有了許多分支。這些分支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從本家分出的支。例如,藤原是一個大氏,分出之後,居住在近江國的藤原氏,便取「近江」與「藤原」的首字,稱為「近藤」。住地伊勢、遠江、加賀的藤原氏就稱為伊藤、遠藤、加藤。到了明治八年,從來沒有姓的人在取自己的姓的時候,也想沾點「藤」字的光,於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條」等等姓氏就誕生了。由此可知,這時的氏可以表示部分家族血緣關系,但是姓只表示家族的地位尊卑,苗字則表示新的分支,但這時氏、姓、苗字只有貴族才有。到了七世紀中葉,大化革新時期,廢除了世襲的稱號,表示家族地位的姓失去意義,氏與姓混合為一,有一部分成為流傳到現在的姓。這時姓仍然是貴族的專利品,到19世紀,姓也只限於武士、巨商和村裡有權勢的人。這些人向當局申請,經特別許可,才能有姓。能夠「名字帶刀」是一種極大榮譽,所謂「帶刀」就是有姓,一般平民只有名而無姓。(其實帶刀也是姓,是游俠武士的姓,這帶刀和上面帶刀不一樣。)
明治天皇時,政府感覺到沒有姓,編造戶籍,課稅征役,非常不方便,這才號召大家都取姓,可是由於人們長期以來的習慣,並沒有誰想用個什麼姓,至此,政府不得不下達「凡國民,必須取姓」的命令。這時候,人們才匆匆忙忙找起姓來,舉國上下興起一股取姓的熱潮。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橋邊的就姓大橋,家門口長棵松樹的就叫松下;門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於是田中、三木、山田、日光、北風、前部、上方、觀音,這些中國人覺得怪怪的姓一下子涌了出來。
以地名為姓的有「上野」、「田中」、「水原」、「河內」、「上原」、「市原」、「陸前」、「近江屋」、「吉岡屋」、「三河屋」、「肥厚屋」,以職業為姓的有「味香」、「味美」、「那妓男」、「豬飯」、「服部」、「鍛冶」,「古井丸」。有些人以古代武士的名當姓用,像「酒井」、「本多」、「上杉」,這都是古代武士的名。也有的怕官府處罰,「慌不擇姓」,以魚、蔬菜、寺院、職業作姓。鈴木本是神官拿在手中的標志,也成了姓。有點文化的選擇福壽、長命、千年、松竹、朝日等好聽的詞作姓。松、鶴、龜等長壽象徵也成了姓,百、千、萬也成了姓。有的人實在想不出好辦法,只好隨便對付一個,「我孫子」、「我兒子」、「百目鬼」、「豬手」、「犬養」、「鬼頭」、「茄子川」都有了,也有的讓官吏隨便給想出一個的。
1898年,政府制定了戶籍法,每戶的姓這才固定下來,不得任意更改。因為日本人的姓來得突然,來得特殊,它的內涵也與眾不同。世界各國的姓多是表示血緣關系的,而日本的姓卻很少有這個意義,姓一個姓的不一定有血緣關系,不是一個姓的倒可能是叔叔、爺爺。
日本人姓多數由兩個漢字組成,少的有一個字的,最多的有九個漢字。如:北、池、岸,田中、鈴木,宇都宮、西園寺,敕使河原,勘解由小路等。因此,為了分清哪些是姓,哪些是名,在正式署名場合,要在姓與名中間留出一個字的空來,如,井上清,要寫成「井上 清」,三階堂進,要寫成「三階堂 進」,八木下弘,要寫成「八木下 弘」。日本人的姓有十幾萬個,日本人口才一個億多,平均一個姓只有幾百人。最常見的有40多個,其中鈴木、佐藤、田中、山本、渡邊、高橋、小林、中村、伊藤、齋藤占總人口的10%,有1000多萬。
日本姓這么多,但是天皇卻沒有姓。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誰也叫不出他們的姓來。日本人認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無姓的。天皇無姓,皇子、皇孫、皇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無姓的。一般女子出嫁後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卻仍然用娘家的姓。皇子文仁妻子川島紀子,姓的川島,就是娘家的姓。
日本人姓怪,名也怪,日本男子的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結尾,以表示威武、英俊、忠信。而且多有表示排行的標志,長子叫太郎,二子叫次郎、二郎,排在第11位的就叫餘一郎。也有的把「郎」去掉的,直接是太、一、次、二,用治表示二,用選、藏表示三,用助表示小兒子。長女稱大子,次女稱中子,三女稱三子。小林光一一定是長子,寅次郎一定是次子。過去日本人的男子名多加上「兵衛」、「左衛門」、「右衛門」,這是由軍職變化的名,也有的是為了顯示尚武精神。日本女子的名多以「子」、「美」、「江」、「代」、「枝」結尾,如,川島芳子、山田由美、大關行江、宇野千代、大原富枝,聽起來優雅、柔和。現在青年女子中,約有90%的人用「子」命名。按習慣,女子出嫁後要改用夫姓。現在,越來越多的女子反對夫妻同姓,還成立了「反對夫妻同姓會」,主張婚後仍用自己的姓。把數字用在姓名中,是日本人姓名的又一特色。有姓一丹、二井、三木、四島一味川的,有姓六角、七條、八馬、九鬼、十石的,還有姓四十五、五十鈴、百元、六百田、千家的,甚至有姓百代、萬歲的。在名中用數字表示排行更是常見的,但也有表示出生時間的。如山本五十六,就是因出生時父親是56歲。
日本是注重禮節的國家,過去,孩子出世要舉行命名儀式,而且規定,在孩子出生後的第14天內舉行,通常以第七天為多,日本人叫這天為「御七夜」,是命名的吉日,命名的當天晚上家中要擺上宴席慶祝一番。日本小孩子可以在外人面前直接稱呼父母的名,這在大多數國家是不允許的。
日本人姓名的寫法,通常是先姓後名,譯成西文時,往往改為先名後姓,而且是按照日語原來的讀法以羅馬字拼寫的。自1951年日本政府提出限制人名用生僻漢字以來,日本同姓同名的人越來越多,於是有人主張不用漢字取名,而改用「假名」。但是,現在假名重復率也越來越高了,所以就出現了漢假、平片雜合體,沒有什麼意義,就是為了區別各重名,所以翻譯中,筆者認為,沒什麼必要對那些假名的名字給予特殊區別翻譯,因為日本人自己都沒想那麼多,他們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太多重名。
日本人的姓氏不但是數量多,在其讀音,漢字的寫法上也相當的復雜,讀音相同的姓氏,漢字有幾種甚至是十幾種寫法,而相同的漢字也會出現好幾種讀音。如:ささき就可以寫作佐佐木,佐前,佐崎,佐佐喜,佐佐貴,陵,雀等等。姓為ことう可以寫作後藤,五藤,吳藤,梧藤,梧桐,江藤,牛頭,五島,後島等等,而名字也同樣如此,じゅんこ就可以是純子、順子、敦子、潤子、淳子等等。日本姓復雜得連日本人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讀,聽到名字也弄不清楚漢字如何寫。有調查表明,全日本一天交換的名片高達400萬張,就是說每一秒鍾就有231組人在交換名片。可在日本如果把對方的名字叫錯是非常失禮的事,為了避免弄錯,絕大多數的日本人都在用漢字寫的名字旁邊用假名註明日語的讀音。日本人還習慣稱姓不稱名。如果有人去找叫「佐藤」的人,多半會有好幾個「佐藤」一起答應。有個笑話是說:如果在日本上下班的高峰朝擁擠的人群內丟一顆手雷,炸死10個人,其中就有9個叫佐藤。
8. 日本公主是不是都要叫什麼子
日本女人名字末尾常見「子」這個字。據說,這個「子」是古時宮廷貴族社會喜好為女子取的名字。明治維新以後,一般庶民才流行開來;昭和時代以後,日本過半數女子都是某某「子」。
為什麼會衍生這種風俗?因為平安時代(794-1192)盛行陰陽五行,謂女性是「陰」,「陰」又是「穴」,是四次元冥府,創造萬物的根源世界。而這個「陰」,方位是「子」,以時間觀念來講,「子」是一天的結束,也是一天的開始。所有嶄新事物均自此四次元世界創出,而「子」的中心存在正是女子。
有些中國人認為在網路上取昵稱為某某「子」的同胞,是一種令人唾棄的崇日心理。其實也不必這么小心眼,翻翻統計,日本女子的名字排行榜,在明治末年大正初年(1912),第一名是「千代」(chiyo),翌年以後才讓位給「正子」(masako)、「靜子」(sizuko)、「文子」(ayako)、「幸子」(sachiko)、「久子」(hisako)、「和子」(kazuko)等「子」族。
這些「子」族持續到昭和時代末期,昭和55年(1980)開始,榮登排行榜前十位的是「美咲」(misaki)、「惠」(megumi)、「愛」(ai)、「彩」(aya)、「舞」(mai)、「瞳」(hitomi)、「楓」(kaede)、「萌」(moe)等單字名。其中「愛」連登寶座有八年之久,「美咲」持續了六年之久。
1998年的排行榜前十名是「萌」、「美咲」、「優花」(yuka)、「舞」、「彩乃」(ayano)、「葵」(aoi)、「七海」(nanami)、「玲奈」(reina)、「明日香」(asuka)、「未來」(mirai)。
2006年呢?似乎變化不大,排行前十名是「陽菜」(hina)(發音跟「雛」一樣,也就是女兒節時裝飾的那個帝姬偶人之意)、「美羽」(miu)、「美咲」、「SAKURA」(「櫻花」之平假名)、愛、葵、七海、真央(mao)、優衣(yui),第十名則分別為「愛美」(manami)、「杏」(an)、「結菜」(yuna)、「優奈」(yuna)。
或許有些中國人會奇怪,怎麼取這么俗氣的名字?這些名字都要用日本音來念,才能理解字義中的豪爽與隱含在內的父母期待。
正因為我知道日本女子名字的變遷,所以偶爾看到有人提及「某某子」網路昵稱跟崇日心理的留言時,總會偷偷苦笑。孔子、莊子、老子等聖賢,可能也會在地下搖頭嘆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唉,孺子真是不可教也。(以上這段純粹用「子」字小小玩一下文字游戲而已,並無冒犯古盛先賢的意思)
至於我自己的名字「美耶」,發音是「miya」,但一般日本人往往無法在第一眼就念出正確發音;而姓氏的「茂呂」,發音是「moro」,這姓氏在日本也很罕見,往往被叫成「sigero」。有時我在電話中報出自己的姓氏「moro」,對方通常會想成是「毛呂」,「毛呂」跟「茂呂」發音一樣,而且前者比較普遍。
據說,我在台灣高雄市出生時,我父親(日本人)他人在遠洋,他本來想為我取名為「miyako」,漢字就是「宮子」或「京子」那類,結果我娘(台灣人)認為這樣不好,說這種名字會馬上拆穿我們是日本人孩子的真正身分,因此去問了在學校做事的某位知識分子,他建議去掉「子」,但留下日本發音的「miya」,於是我的漢字名字就變成「美耶」。
這名字好不好聽?我自己覺得很好聽,無論用中文或用日語念,都很好聽。
日語中有個名詞:「言靈」(kotodama),意思是,語言或文字具有其不可思議的靈力。
因此比起其他民族的語言,日語非常曖昧,日本人說話時也通常含糊其詞,不像其他民族那般直接說「YES」或「NO」,總是會繞一圈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日本是東方邊陲島國,除了戰國時代和明治維新以後,長年來一直處於和平狀態(講白一點,就是沒人理睬的宅族啦),所以日本人之間即便說話「含糊其詞」也能溝通。
又,大和族人通常認為「咒人者,必自咒;祝人者,必自祝」,也就是佛教用詞中的「口業」,而名字正是「咒」的一種,不喜歡自己的名字,相當於否定自己的人生。
此觀念可回溯到日本現存最古和歌集《萬葉集》第13卷第3254首:大和國,言靈國也,所言神必助,祝您早歸返。
這是一首餞別和歌,意思是:說出口的話,必有神力,我祝福你平安歸來,那麼神也一定會保佑你平安歸來。
正因為日本人認為「言靈」力量非常大,因此不敢直話直說,也不敢隨便當場說「YES」或「NO」,更不敢口快與人約定任何事
9. 請教:關於日本古代貴族女子的名字的讀法。
音讀和訓讀。
比如是第一個「璋子」用在名字里必須度(しょうし)沒有渡たまこ的(萬一讀不好,讀成雞蛋不出笑話了?)
兩種讀法什麼時候有的我就不清楚了。
但是確實有兩種讀法。
10. 日本的「女子會」是什麼意思是集會嗎
女子會就是主要以女子為中心在飲食店,酒店,咖啡店等休閑場所舉行集會,聊一些以女性為主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