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人寫的醫學參考書有哪些

日本人寫的醫學參考書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7-18 22:44:32

❶ 我國古代醫學著作有哪些

你好!!

有如下:

《脈經》
《針灸甲乙經》
《肘後備急方》
《名醫別錄》
《本草經集注》
《劉涓子鬼遺方》
《小品方》

簡介如下:

一、《脈經》
《脈經》全書共十卷,九十七篇,為西晉·王叔和編撰。這是我國醫學史上現存第一部有關脈學的專書,是公元三世紀以前我國有關脈學知識的一次總結。《脈經》開宗明義指出「脈理精微,其體難辯」,「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脈經》正是針對這些難點來進行編撰總結的。
《脈經》雖然是一部綜合前代脈學成就的著作,但由於它篇幅簡練、集中,便於學習,在我國醫學發展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國內外影響極大。如唐代太醫署就把它做為必修課程,日本古代醫學教育仿唐制,當然也不例外。該書著成後,就陸續傳到我國西藏地區,對藏醫學的相關學科起著重大的影響。通過這里,中國脈學又傳入印度,並輾轉傳入阿拉伯國家,對西歐脈學的發展也有所影響。如:古波斯(伊朗)由拉·阿·阿爾哈姆丹(1247~1318)編寫的一部波斯文的醫學網路全書《伊兒汗的中國科學寶藏》(十三世紀~十四世紀初)一書中,就有王叔和的名字,其中脈學方面的內容也與《脈經》相似。中世紀阿拉伯醫聖阿維森納(980~1037)的《醫典》中有關脈學的內容,也多大同小異,可見《脈經》在國內外醫學發展史上影響之深遠。
《舊唐書》載《脈經》二卷,但到宋初本書已瀕於湮沒。至宋林億等校正醫書時,發現此書,予以刪繁補缺。今存版本較早的有天歷三年廣勤書堂刻本。其後歷明清諸代,直至現代,各種刻本、排印本等等,計有數十種之多。其中如清守山閣叢書本較有影響,新中國成立後,有商著印書館鉛印本,人民衛生出版社、上海衛生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等影印本。

二、《針灸甲乙經》
全名有時也稱《黃帝甲乙經》(《隋書·經籍志》)、《黃帝三部針灸經》(《新唐書,藝文志》等),現一般通稱《針灸甲乙經》。各書所載卷數不一,今本多取其自序所述的十二卷。
今本《針灸甲乙經》全書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其內容系擷取《素問》、《鋮經》(即《靈樞》和《明堂孔穴灸治要》這三部書的有關部分的精華,予以整理重編。
卷一至卷六,依次敘述人體的生理功能,包括五臟六腑、營衛氣血、精神魂魄、精氣津液及肢體五官與臟腑功能的關系等;其次是人體經脈、經筋等經絡系統的循環路線、骨度腸度及腸胃所受;再次是人體俞穴,依身體部位分部敘述其位置,主治,書中計敘述俞穴348個(其中單穴49個;雙穴299個)而不是如其所說的365穴,這些穴位是按頭、面、項、胸、腹、臂、股等部位排列的;很便於尋檢。每一穴均有針刺的深度、灸灼的壯數,再次敘述診法、重點介紹脈診的內容。尤其是三部九候;其後介紹針道,針灸禁忌,包括禁穴;最後介紹了病理及生理方面的一些問題,並以陰陽五行學說為綱進行闡釋。
臨床部分也是六卷,依次介紹內科(包括傷寒熱病、中風、雜病)、五官科、婦科、兒科等病症的針灸治療,其中內科共43篇,有外感六淫、內傷七情、五臟病、六腑病、經脈病及五官病等,外科有三篇,主要論述癰疽,至於婦科及兒科,各有一篇各論述20種及10種該科病症。
《針灸甲乙經》的著成,對於我國針灸學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宋、公元6~8世紀,中、朝、日之教學均規定為教授學生的必修課;宋、金、元、明、清重要針灸學著作基本上都是在本書的基礎上的發揮。國外早已有本書英譯本,對國外針灸學的發展也有重要的影響。

三、《肘後備急方》
本書原名《肘後救卒》,計三卷,東晉葛洪所著。今本《肘後備急方》共八卷,其內容主要是一些常見的病證的簡便療法,包括內服方劑、外用、推拿按摩、灸法、正骨等一些十分實用的內容。這部書雖號「肘後」,但卻包含相當多寶貴的醫學史料實用的方劑方法,有不少醫學史上的重要發明發現,對今天的醫療實踐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他所描繪的「虜瘡」即天花,是外界傳入,並非我國固有,具有重要的醫學史價值。
書中還提到射工、沙虱、馬鼻疽等多種傳染病,論者認為所謂射工是對一種血吸蟲病的得病描述。而沙虱所描述的是恙蟲病,山有人認為這是血吸蟲病的得病過程。更可寶貴的是書中還指出這種沙虱鑽入皮肉後。如果以針挑取蟲子,正如疥蟲,著爪上映光方見行動也。這可證明當時已經認識疥蟲,它用疥蟲的大小,檢得方法來比喻沙虱,十分恰當。總之,《肘後備急方》一書,對古代幾種傳染病作了細致的描述在世界傳染病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肘後備急方》中專有一節討論「猘犬所咬毒」的處理。書中首先認識到猘犬(亦即狂犬)咬人的嚴重性,指出其潛伏朗和病程經過。提出治療狂犬病的方法計約二十種,其中有「仍殺咬犬,取腦傅之,便不復發」之法。這方法的寶貴之處在於它是以該狂犬的腦組織來敷貼傷口以預防狂犬病之發作,是一種免疫治療的思想萌芽。狂犬病毒原是親神經組織的病毒,在狂犬的腦組織中大量繁殖。用這種組織來治療狂犬病,如果說是在「以毒攻毒」的思想的影響下提出的,它也符合現代免疫治療的基本原理。
《肘後備急方》雖然都是一些簡便易得的治療方法,而這一部著作及其所宣揚的治療思想,似乎與一向認為正統的「辯證論治」的思想不相協調,因而使一些後代「正統」醫家認為不足輕重,甚至不值一提,不能登大雅之堂。然而,正是這些簡便易得的治療方法、方劑中涵有寶貴精華,應予以重視。如以青蒿治療瘧疾「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這也是長期經驗積累所得的珍貴結論。現代研究證明,青蒿中含有抗瘧作用十分明顯的青蒿素,是一種不耐熱的化學成分,因而雖然中葯一般都用煎劑,葛洪強調要生服其汁。青蒿素的分離研究導致了現代抗瘧史上的一大重要發現,(青蒿抗瘧的研究,載《中國中醫研究院三十年論文選》,中醫古籍出版社,1985)。又如書中有關腳弱病的記述,可以認為是最早的腳氣病的歷史,尤其是心臟型腳氣病的描述以及含有足夠的維生素乙來治療腳氣病等。

四、《名醫別錄》
原書早佚,但其有關內容仍可從後世的《大觀本草》、《政和本草》中窺知。陶弘景《本草經集注》的內容,365種系陶弘景錄自《名醫別錄》。
《名醫別錄》原書的收葯數目,應該在730種以上,因為這一數目是陶弘景在編錄成二部獨立的著作時篩選出來的,當時可能摒棄了一部分主觀上認為不用的葯物。從葯物的分類方法來看,仍然是《本草經》那種三品分類法,即按葯物的治療作用粗分上、中、下三品,同時在每一品之下,又粗略地將植物、礦物、動物等類葯大致做了歸類。
對每一種葯,本書都載有其正名、性味、主治、別名(或一名)、用法、用量、葯物形態、產地採集炮製法及七情畏惡等項目。這基本上與《本草經》是相同的。在《名醫別錄》中,個別葯味之後己附有方劑,如說」露蜂房,合亂發、蛇皮三味合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二,治諸惡疽、附骨癰,根在臟腑,歷節腫出,丁腫惡脈諸毒皆差,」這是本草著作中最早附有方劑的體例,為後世本草附方開創一個良好的實用開端。此外,《名醫別錄》中記載的葯物主治功效,有一些已經超過《本草經》,如桂可發汗,百部根可止咳等等,都是《本經》所無,故此書對於研究漢魏六朝的本草學有較重要的實用價值。

五、《本草經集注》
梁陶弘景撰,是根據《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的內容各365種,共730種編撰而成,也是本時期本草發展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本草經集注》存有兩種殘卷,一是出土於敦煌石窟的殘卷,一是出土於吐魯番的殘卷。
敦煌本殘卷只存一卷,也即「序錄」部分,原卷長十七米,正背兩面均書寫。1908年日本人桔瑞超及吉川小一郎受龍谷光瑞之命,在中亞細亞進行探險時,由敦煌攜往日本。此卷正面及背面小部分為其他文獻內容,背面有720行屬《本草經集注》的序錄,但缺卷首。據文字內容最末兩行寫有「開元六年九月十一日尉遲盧麟於都寫本草一卷。辰時寫了記」的記錄,羅振玉氏認為此段文字與原文書法不同而認為應是六朝時的作品。此殘卷1955年群聯出版社有影印本。
吐魯番出土的殘卷為一28.5×27厘米的殘片,卷上只有燕屎、天鼠屎的全文,及豚卵後半部的注文,還有鼴(鼠泉)的前部正文,應是《本草經集注》中獸類葯的部份內容。
此兩件一在日本龍谷大學(一說在英國倫敦博物館),一在德國普魯士學院。

六、《劉涓子鬼遺方》
《劉涓子鬼遺方》據說是晉末的劉涓子在丹陽郊外巧遇「黃父鬼」時所遺留的一部外科方面的專著,又稱《神仙遺論》。據《隋書·經籍志》所載為十卷,今本則只存五卷,後劉涓子後人傳與北齊龔慶宣而傳世,原書又你《癰疽方》,經龔慶宣整理後,成今本《劉涓子鬼遺方》。
有關外科癰疽方面的認識,魏晉以後,服石之風漸盛,癰疽的發病率大增。客觀上要求提高對癰疽病的認識和改進治療,《鬼遺方》正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基本上是一部癰疽證的專著。此外,還涉及金瘡、瘀血、外傷治療,包括止痛止血,取出箭鏃等等,全書計載方140餘首,其中治療金瘡外傷跌仆的方子共計34首;對癰疽的辨證論冶,尤其詳盡,可稱為現存我國最早的一部外症癰疽及金瘡方面的專著。
書中對癰與疽首先從病機和症象方面作了明確的鑒別,對癰疽等證的辨膿,已經十分精細。除辨別成膿與否以外,還特別指出發病部位與愈後的關系,說明嚴重癰疽症引發全身性感染的預後嚴重。
《鬼遺方》在治療癰疽外證、石發中毒,都有較詳細的論述,它是根據癰疽的不同情況而給予辨證治療提出了許多解毒的治療方法。如對鍾乳石中毒,書中用「雄雞肘上血一合,將鐵粉湯一茶碗調服之」。又如丹砂發,書中用「黑鉛、黃芪、防風、伏龍肝各半兩,水一升,煎半茶碗去滓服之」。
《劉涓子鬼遺方》代表著我國南北朝時期外科的發展水平。
本書現存最早版本為北京圖書館所藏之宋代刻本,新疆吐魯番曾出土本書殘卷二頁。清代也有若干刻本,人民衛主出版社1956年出版仿宋刻影印本。

七、《小品方》
《小品方》又稱《經方小品》,是本時期一部重要著作。作者陳延之,生平失考。據學者考證約著成於公元五世紀下半葉之南朝宋齊間。
《小品方》,其具體內容在宋代已佚,1985年從日本尊經閣文庫《圖書分類目錄》醫學部中發現此書殘卷,其內容包括序、總目及卷一,使《小品方》恢復其全貌的可能性大大加強了。根據總目得知,全書共十二卷,除卷首有序文、全書參考書目,全書日錄外,其內容為:第一卷包括用葯合葯法、調三焦諸方27首及治胸痹等八種病證諸方,從第二卷至第五卷為治療各種雜病方,第六卷為治傷寒溫熱病方,第七、八卷分別為女子眾病及少小百病方,第九卷治服石諸證方,第十卷為外科瘡瘍折傷等方,第十一卷為本草,第十二卷則為灸法要穴。
《小品方》內容豐富,可謂唐以前的一部包羅廣泛的小網路全書,在當時具有相當影響,被視為與《傷寒淪》具有同樣重要意義的經典作品。同時又是一部門徑書,所謂「童幼始學治病者,亦應先習此《小品》,以為入門」。正由於此,在本書散佚之前,影響極大,唐太醫署規定《小品方》為學生心修課程。後來仿效唐制的日本的《大寶律令》及《延熹式》十分重視把本書作為教科書,要求學習時間長達300天,《千金方》、《外台秘要》以及《醫心方》所引該書不少佚文中有不少獨創性的治療方法。如《外台》引書卷十所載的既簡易而又是科學的測定井冢內有否毒氣的方法,是防止中毒的有效措施。又如《醫心方》所引的「療自縊方」,其方法極為詳盡,較張仲景《今匱要略》中所述者,已有所發展。
《小品方》自宋末後,就已亡佚,其佚文散見於後世增補之《肘後備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及《諸病源侯論》,此外,日本的《醫心方》及朝鮮的《東醫寶鑒》也錄有一些佚文。近代在日本發現本書的殘卷。現有輯佚本,於1983年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

❷ 有沒有人知道有一個日本兒科醫生寫的關於兒童成長的書

定本育兒網路(精裝)
作者:(日)松田道雄 譯者:王少麗
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qid=1247462561&ref=SR&sr=13-1&uid=480-4057594-3795815&prodid=zhbk007203

是日本人寫得,翻譯的人是女的。這是日本最著名的育兒書。

定本育兒網路》一書從嬰兒誕生前一直寫到孩子上小學,共分651章。以孩子的年齡段為單元劃分,各部分相互獨立,內容包括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喂養方法,環境,異常情況,集體保育等,詳細解答了育兒時遇到的各種問題,細致入微,全面周到,父母只需閱讀孩子同年齡段的部分即可,使用方便,實用性強。
《定本育兒網路》致力於梳理育兒理念,示人給嬰兒愛而不僅僅是喂養;從孩子立場出發,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松田老人育兒理念中最精華的部分。松田老人強調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強調尊重孩子的選擇權利;教育孩子,注重創造力的培養;以讀者為中心,從父母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尤其是松田老人為了支援焦慮的母親們,專門設立了「孩子的疾病」篇,更為重要。孩子生了病看醫生是理所當然的事,任何育兒書籍都不可能成為醫生的代用品。遺憾的是醫生們太忙了,無暇向母親們詳細解說、解釋病情。「孩子的疾病」篇即擔負起了替醫生向病人說明病情這一角色,這樣使患兒父母在理解了病情的基礎上接受治療,避免了以病患無知為前提的盲目治療,也避免了從醫院經營的角度出發無視患者立場、漠視患者痛苦的治療。

作者松田道雄,窮其畢生的精力,不斷吸收現代醫學科學知識及幾代母親的育兒經驗,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和充實《育兒網路》,使其在日本成為家喻戶曉的一部名著,被作為禮物贈給即將當媽媽的人;在泰國、韓國、中國等東方國家廣為流傳,據不完全統計,自它面世以來,擁有的讀者已逾千萬。

另外,曾經有讀者問,這本書是定本育兒網路嗎?還是只是育兒網路?為什麼封面上沒有「定本」兩個字呢?我們這里的這本書確實是定本育兒網路,是第三次,也就是最後一次的修訂本,是最完整的那個版本。有些印次封面上沒有「定本」兩個字,但是書脊上是有「定本」兩個字的。

解析:《斯波克育兒經》與《定本育兒網路》的區別
兩本書側重點不同,內容也不重復,而育兒觀念因為東西方的差異,也有不同。
育兒網路的編排是按照月齡講述了父母必須常識,兒童發展特點,養育要點,注意事項,本月可能患的疾病等,每個主題都有一個編號,當有重復內容或參見其它主題時,就給出相關主題的編號。特別適合孕期媽媽,遇到問題可以對著目錄翻書,尤其是書中不光寫了什麼時候給孩子吃什麼、玩什麼、注意什麼、會有哪些異常和類似異常的正常,還經常給一些其它方面的建議,比如專門有一節寫跟鄰居的關系(書中其它地方也有),說應該堅信自己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了解和熟悉孩子。他在分析各種異常情況時,經常會考慮各種不同環境。說到某些謬誤時,會分析產生這種謬誤的原因。
而斯波克對於西方的育兒理念闡述更多一些,心理培養方面略勝一疇 。
另外,斯波克的印刷很精美,而育兒網路的印刷質量更象是一本現代漢語詞典。

作者簡介
松田道雄教授1908年生於日本茨城縣,1932年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小兒科專業,卒於1998年6月。一生主要著作有《我是嬰兒》、《我兩歲》、《老人和孩子》、《發揮你們的天賦》、《幸運的醫生》、《日本知識分子的思想》等。
王少麗,女,中國吉林省人,生於1962年9月。1984年長春中醫學院中醫系學士,2001年長春中醫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碩士。曾經多次赴日研修學習,包括:日本富山縣黑部市民病院內科研修,{竹+世}川醫學獎學金制度研究者日本東京順天堂大學研究生,以及{竹+世}川醫學獎學金制度特別研究者日本茨城大學外國人共同研究者。

媒體推薦
譯者的話
1999年深秋,我到重慶去參加一次全國學術會議,與華夏出版社醫學科學部主任陳玉琢先生不期而遇。參加會議的還有一些日本學者,就一些學術問題大家進行了交流。回到單位後不久,接到了陳先生邀請翻譯《育兒網路》這都80多萬 字巨著的信函。作為從事醫學專業工作的女性,一位母親,能在育兒方面作一些事情我感到很高興,但同時我也感到了壓力。事情明擺著,一位剛剛辭世不久的飽經世紀滄桑的老人畢生心血的結晶,30多年采多次修訂再版,在日本家喻戶曉的一部名著,由我這樣一個只養育過一個孩子,幾乎沒有經受過育兒方面的真正考驗的人來主持承擔翻譯任務,其間的困難可想而知。
當真正地接觸到這本書時,我切實感到了震憾。松田道雄先生的人格魅力強烈地吸引了我。他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和充實《育兒網路》,把新的育兒經驗和育兒理念不斷地注入本書,尤其是他對東方民族的生理特點和風俗習慣的深入研究;對現代職業女性育兒方面遇到的問題所作的精闢分析;對傳統育兒方法與現代育兒意識沖突的得當處理;對常見小兒疾病的處理方法通俗准確的講述,使我一邊讀一邊感嘆:如果初為人母時,有這本書該多好啊!那會少遭受多少擔驚受怕的折磨呀!孩子會少受多少不該受的委屈呀!……
松田老人的育兒理念中,有一點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強調尊重孩子的選擇權利,從飲食嗜好到技藝學習,主張依順孩子的興趣愛好,充分發揮孩子的天賦,這種充滿人性、培養個性的主張,對於我們這些動輒糾正限制孩子,甚至包辦代替的為人母、為人父者,不是一劑良葯嗎?
松田道雄先生1908年生於日本茨城縣,1932年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專業是小兒科學,卒於1998年6月。一生主要著作有《我是嬰兒》、《我兩歲》、《老人和孩子》、《發揮你們的天賦》、《幸運的醫生》、《日本知識分子的思想》等。《育兒網路》於1967年11月初版,1980年9月全面修訂後新版發行,1987年9月以《最新·育兒網路》之名發行,1999年3月以《定本·育兒網路》名稱發
行。這次翻譯的是1999年的《定本·育兒網路》。
與我共同翻譯這部《定本·育兒網路》的還有6位分別在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中醫學院、東北師范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工作的同仁,7人中有5名博士,分別為兒科學博士、心理學博士、兒童學前教育學博士,另外2名是醫學碩士。年齡都在35歲至40歲之間,有6位孩子母親,1位孩子父親。我們7人之中有5名是衛生部公派的世川醫學獎學金歸國留學生,兩名是其他項目獎學金歸國留學生,都有一段在日本學習生活的經歷,也算是一種同窗之誼吧!
我們7個人的兒科臨床和育兒經驗加在一起也不見得能趕上松田道雄先生。要把這部融進他畢生情感、體驗、哲理的著作纖毫不爽地譯成中文,傳遞給中國母親們,實在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尤其是日本語有許多表達方式迥異於中文,可意會而不可言傳之處,須仔細體察品味。這方面我們雖然都有較長時間的口譯、筆譯經歷,但在遣詞造句上還是費了許多工夫,反復推敲,不敢懈怠。
當然,我們雖作了多方的努力,但還是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因此,還請母親們和本書的讀者能提出好的建議,以利於我們今後改進。
在本書的翻譯過程中,得到了各方面專家的支持和幫助,在此深表感謝。
現在,厚厚的書稿即將付梓,感慨良多,惟願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讓受惠於這本《定本·育兒網路》的孩子們在和平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王少麗
2002年4月

❸ 一個日本人寫的《健康大全》

幫你搜了一下,好像沒有,建議你去新華書店買一套《不生病的智慧》,我買的時候是一套4本,現在不知道是不是5本了,上面有很多知識和飲食方面的東西。

1 胃癌食療方及一日食譜
(1)蔗姜飲:甘蔗、生薑各適量。取甘蔗壓汁半杯,生薑汁1匙和勻燉即成。每周2次,燉溫後服用,具有和中健胃作用,適宜胃癌初期用。

(2)紅糖煲豆腐:豆腐100克,紅糖60克,清水1碗。紅糖用清水沖開,加入豆腐,煮10分鍾後即成。經常服食,具有和胃止血,吐血明顯者可選用此食療方治療。

(3)陳皮紅棗飲:桔子皮1塊,紅棗3枚。紅棗去核與桔子皮共煎水即成。每日1次,此食療方行氣健脾,降逆止嘔、適用於虛寒嘔吐。

(4)萊菔粥:萊菔子30克,粳米適量。先將萊菔子炒熟後,與粳米共煮成粥。每日1次,早餐服食,此葯方消積除脹,腹脹明顯者可選用。 (5)陳皮瘦肉粥:陳皮9克,烏賊魚骨12克,豬瘦肉50克,粳米適量。用陳皮、魚骨與米煮粥,煮熟後去陳皮和烏賊骨,加入瘦肉片再煮,食鹽少許調味食用。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此食療粥降逆止嘔,健脾順氣,腹脹者可首選此膳。

(6)萵苣大棗餅:萵苣250克,大棗250克,麵粉500克。將萵苣切碎,大棗煮熟去核,與麵粉混和後做餅即成。當點心服用,健脾益胃,燥濕利水;大便稀薄或腹瀉可選用。

(7)芡實六珍糕:芡實、山葯、茯苓、蓮肉、薏米仁、扁豆各30克,米粉500克。將上述全部加工成粉末與米粉合勻即成。每日2次或3次,每次6克,加糖調味,開水沖服,也可做糕點食用,此方健脾,止瀉效果良好。

(8)桂圓花生湯:花生連紅衣250克,大棗5枚,桂圓肉12克。大棗去核,與花生、桂圓一起加水煮熟即可。每日1次,養血補脾,貧血明顯者可用此方。

(9)烏梅粥:烏梅2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先將烏梅煎取濃汁去渣,入粳米煮成粥,粥熟後加少許冰糖,再稍煮即可。每日1次,此方有收澀止血作用。

(10)麻仁粥:芝麻、桃仁各20克,粳米80克。用芝麻、桃仁和糯米共同煮粥即成。隔日1次,潤腸通便,大便乾燥秘結者可用此粥。

(11)芝麻粥:芝麻6克,粳米30克,蜂蜜適量。將芝麻炒香待米煮粥即將熟時加放,再加蜂蜜調勻即成。每日1次,此葯膳補血潤腸。

(12)魚肚酥:魚肚(大黃魚、鯉魚、黃唇魚、鰻魚的鰾均可作原料),芝麻油。魚肚用芝麻油炸酥,壓碎即成。每日3次,每次10克,用溫開水送服。此葯膳補腎益精,滋養筋脈,止血、散淤、消腫。

(13)健胃防癌茶:向日葵桿蕊或向日葵盤30克。用上述原料煎湯即成。煎湯代茶,長期飲用,有防癌,抗癌消炎之功效。胃癌術後吻合口有炎症者可選此膳。

胃癌一日食譜舉例

早餐:牛奶(鮮牛奶250克),煮雞蛋(雞蛋50克),蛋糕50克,大米粥(大米50克)

午餐:軟米飯(大米75克),蒸肉餅(豬瘦肉50克),炒細軟胡蘿卜絲(胡蘿卜200克)

加餐:煮果子水(水蜜桃150克),烤饅頭干(麵粉25克)

晚餐:湯面(肉末25克,碎油菜75克,掛面50克),花捲(麵粉75克),清蒸魚(鯉魚100克)

加餐:牛奶(鮮牛奶250克)

全日烹調用油10克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❹ 哪裡能買到日本人醫學生的教材

新華書店

❺ 醫學書有哪些

太多了啊 列舉一下吧
先秦:《神農本草經》神農氏 《皇帝內經》
漢代:馬王堆漢墓醫書 《黃帝內經素問》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張仲景《金匱要略》
唐代:孫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脈經》、皇甫謐《針灸甲乙經》、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葛洪《肘後備急方》、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蘇敬《新修本草》 、王燾《外台秘要》、元丹貢布《四部醫典》、《太平聖惠方》、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北宋:宋慈《洗冤集錄》
回回葯方 忽思慧《飲膳正要》、許國禎《御葯院方》 、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張子和《儒門事親》、朱丹溪《格致余論》、李東垣《脾胃論》、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劉文泰《本草品匯精要》、吳又可《溫疫論》、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吳鞠通《溫病條辨》、王孟英《溫熱經緯》、薛生白《濕熱條辨》、王清任《醫林改錯》、《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聖濟總錄》
近代醫學名著 《古今圖書集成》 可能還有很多吧 就知道這些了~~

中國古代著名醫書簡單介紹

《黃帝內經》 簡稱《內經》,原為18卷。其中9卷名《素問》;另外9卷無書名,漢晉時被稱為《九卷》或《針經》,唐以後被稱為《靈樞》,非一人一時之作,主要部分形成於戰國時期。注重整體觀念,既強調人體本身是一整體,又強調人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解釋生理、病理現象,指導診斷與治療;把陰陽的對立統一看成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產生、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人體在正常情況下陰陽平衡,一旦這種平衡被破壞,就會生病,強調精神與社會因素對人體及疾病的影響及疾病的預防,反對迷信鬼神。全面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學成就,標志著中國醫學發展到理論總結階段。該書在中國醫學有很高地位,後世歷代有所成就醫家,無不重視此書。部分內容曾被譯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對世界醫學的發展亦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神農本草經》 又稱《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非一人一時之作,「神農」為其託名。戰國及秦漢醫葯學家通過對葯學資料不斷搜集整理,最後成書。分為序例(或稱「序錄」)1卷,本文3卷。收載葯物365種,其中植物葯材252種,動物葯67種,礦物葯46種。涉及病證約170多種,包括內、外、婦、兒等科疾病。該書根據功用毒性的不同,將葯物分為上、中、下三品,這是中國葯學史上最早的葯物分類法。該書為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葯物學典籍,所收載的大多數葯物沿用至今,其功效已為長期臨床實踐和現代科學研究所證實。書中提出的葯物學理論和用葯原則大多正確而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該書為中國古代的葯物學理論奠定了基礎,對後世葯物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至今仍為學習中醫葯的重要參考書。

《傷寒雜病論》 又名《傷寒卒病論》,張仲景著於漢末。書中概括了中醫的四診、八綱、八法,理法、方葯齊備,確立了辯證論治原則;以臟腑論內科雜病,兼及婦、外科疾病,共記載40餘種疾病,對其病因、病機及診斷、治療均有精當論述;載方269首,基本概括了臨床各科的常用方劑,對方劑的君臣佐使及加減變化已有較高要求,所用劑型已有10多種,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系統的方劑學理論知識。該書為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曾有四五百家對《傷寒雜病論》進行探索,留下近千種專著、專論,形成獨特的傷寒學派,自唐宋以來,其影響遠及國外。

《千金翼方》 孫思邈撰於682年,系作者為補充《千金要方》而編集。卷首為「葯錄」,輯錄葯物800餘種,詳論其性味、主治等,其中有些是唐以前未收錄的新葯和外來葯物。書中對內、外各科病證的診治在《千金要方》的基礎上均有增補,並收載了當時醫家秘藏的漢張仲景《傷寒論》內容,選錄《千金要方》所未載的古代方劑2000餘首。中國刻印或影印本近20版次,日本亦有多種刻印本。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又稱《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簡稱《銅人經》或《銅人》。宋王惟一撰。刊於1026年,並刻石於相國寺仁濟殿內。系在作者創制的針灸銅人模型基礎上編撰的。書中手足三陰三陽經脈和督循任穴的循行、主病及其腧穴部位,參考各家學說予以訂正。附經腧穴圖。該書總結了北宋以前針灸腧穴的主要成就,流傳甚廣,對針灸學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1949年後有影印本。

《本草綱目》 明李時珍撰寫於1578年,初刊於1593年。全書載葯1892種,其中植物葯1094種,其餘為礦物及其他葯物,由李時珍新增入的葯物就有374種。書中附有葯物圖1109幅,方劑11096首,其中約有8000多首是李氏自己收集或擬定的。每種葯物分列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項。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的科學資料,也提出了相當科學的葯物分類方法,特別是書中將動物葯按「從賤到貴」的順序排列,記載了動物對生活環境適應的重要資料,說明李時珍具備生物學進化思想。此書曾先後刻印數十次,在中國促進了本草學、生物學研究,在世界上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出現英、法、德、日等多種文字的節譯本或全譯本。其中的一些資料,直接影響達爾文進化論的形成。

《溫熱論》 清葉桂講授,門人顧景文等據筆記整理而成;《續臨證指南》中稱為《外感溫熱篇》;《溫熱經緯》中稱作《葉香岩外感溫熱病篇》;《醫門棒喝》則稱《葉天士溫熱論》。闡明溫病發生、發展規律,歸納為「溫邪上受,首先犯上,逆傳心包」;提出溫病發展的衛、所、營、血四個階段,表示疾病由淺入深的四個層次;敘述辨舌、驗齒、辨斑疹等意義。在溫病學說的發展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現有多種刊本。

❻ 臨床醫學考研參考書哪一版好有幾本哪幾本

鏈接: https://pan..com/s/1XZK8YG12QK4HORfKZ0cNuw

?pwd=c67x 提取碼: c67x


❼ 曾經讀了一本書,是一個日本人寫得。書中提到一本日本醫學養生的書,他學習其中的做法,早晨起來喝一杯

書名唯有青春,最難將息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7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8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