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多立太郎日本人怎麼看
⑴ 2005年5月16日,九十多歲的日本老兵本多立太郎,前來日本當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地方下跪謝罪
我認為這個老兵真正的,從心裡徹底的來懺悔自己過去所做的業障,自己從心裡來講,感覺到對不起中國的老百姓,他她對咱們中國來講傷害的太多了,所以他就千方百計的到中國來懺悔,就從他這一年,咱們也應該原諒她,那個年代也許不是出於他本能的去侵略戰爭,而是迫不得已拉去,當兵的在部隊里,他就得聽一切行動,他的聽上頭的指揮,在那種情況下,她不跟著部隊走,不去跟著人家統一行動,那他肯定也是活不到今天的,為了了卻自己心裡的一樁心事,因為她的罪業罪障,太重,所以在有生之年必須向中國來,謝罪懺悔,說明他是有良知的一個日本公民
⑵ 為什麼日本很少出現內奸
因為日本的文化里有「恥」的觀念,背叛、出賣自己國家或自己所屬團隊的人會受到周圍的人強烈地批判,在戰前的日本社會甚至要求做「內奸」的人剖腹自殺來謝罪。現代日本人做事情還是很注重團隊協作精神,每個人發揮各自的特長,互相協助完成一個項目,要是其中有人偷奸耍滑的話會被別人瞧不起,雖然不至於被要求自殺以謝罪,但以後在團代或公司里會一直抬不起頭,失去生存的空間。
但是,也有一些日本人與「恥」的觀念背道而馳,情願當日本的內奸。比如,以井上靖為代表的日本學者,以本多立太郎、山崎宏為代表的日本老兵,多次帶隊來中國承認日本侵華士兵殘殺中國無辜平民,犯下滔天罪行,指出日本政府隱瞞部分日軍侵華歷史的醜陋面目,並在盧溝橋向中國人下跪以表示謝罪。表面上看,他們是背叛了國家,背叛了日本人,甘當日本的「內奸」,我覺得他們此舉一方面是為了撫慰他們內心的不安,也體現了有良知的日本人還是有的。中國有句古話說:「知恥而後勇」,應該就是這個道理。
先幫你寫這些了,樓主接著展開吧。
⑶ 本多立太郎的經歷
1937年8月23日,日軍第11師團在上海寶山川沙河口登陸後,對上海市寶山區羅涇鎮居民實行「三光政策」,共殺害無辜居民2244人,毀壞房屋10908間。當日是農歷7月18日,後被當地居民稱為「總忌日」。
78歲的金兆其是羅涇村至今仍然在世的惟一倖存者。據金兆其回憶,當時他所在的羅涇村有數十人被日軍殺害,其中包括他的外公和舅舅。
本多立太郎在聽了他的親口講述後說:「我對金老先生的不幸遭遇感到非常悲傷,我一定要把歷史真相告訴下一代。這次到中國以後發現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回國以後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告訴國內的朋友。」
21日下午,本多立太郎還在淞滬抗戰紀念館與市民代表舉行了見面會,並向紀念館贈送了書籍。
本多立太郎1914年出生在日本北海道,1939年5月應招參軍,隸屬日軍第15師團,並於同年8月被派往中國,1941年5月回國。他曾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並在《朝日新聞》擔任過兩年的記者。據悉,本多立太郎多年來一直堅持在日本國內演講,揭露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種種罪行。
91歲的原侵華日軍老兵本多立太郎來到北京,就日本的戰爭罪行向中國人謝罪。60多年前,他用刺刀親手殺死了一名中國戰俘。此後,「感受到了孫子輩的可愛」,他不斷懺悔,希望晚輩們能友好相處…
⑷ 本多立太郎的介紹
本多立太郎,1914年出生於北海道小撙市。1939年5月入伍,曾參加侵華戰爭。2010年病逝,享年96歲。
⑸ 日本老兵來華謝罪,求見一名中國女子,這是為何
2005年5月19日10點45分,一個來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緩步走上因久經風霜而凹凸不平的北京盧溝橋橋面,走到橋中間時,他突然雙膝跪地,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他就是91歲的日本侵華老兵本多立太郎。
除此之外,本多立太郎還前往了淞滬抗戰紀念館,南京博物館,多次發表了自己的演講,向著中國人民謝罪,並表示會將這段歷史告訴下一代,讓他們同樣銘記。
⑹ 一位日軍侵華老兵3次來到中國,長跪在盧溝橋謝罪乞求原諒,結果怎樣了
我作為一名參加過侵華戰爭的老兵,對當年日本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深表歉意,同時希望中日兩國的年輕人能夠成為永遠友好的夥伴,希望戰爭永遠不要再發生。——本多立太郎
引言
大家都知道,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害遠遠不止看到的那些,親人被殺害,家園被摧毀,國家被踐踏……對於我國來說,抗日戰爭中發生過的一切都是十分痛苦的經歷。雖然戰爭的最後,是我國取得了勝利,但是我國在戰爭中犧牲的那些戰士和群眾,卻永遠也看不到勝利的果實了。殘酷的戰爭給大家的心裡留下了很大的傷害,所以在日本一口否決侵華事實時,中國人民都十分憤怒。好在並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泯滅了良知,一位名叫本多立太郎的日本老兵曾經3次來到中國,甚至還長跪在盧溝橋謝罪,乞求獲得中國人民的原諒。這位老兵當年也參加過侵華戰爭,從他的行為中能夠看出來,他是誠心誠意地想要向中國人民表示懺悔。
結語
他曾經說過,作為參加過侵華戰爭的老兵,他希望自己能夠在有生之年給更多的中國青年下跪道歉。同時,本多立太郎表示,日本否認侵華事實的事情不值得提倡。其實他在國內演講時,都會呼籲日本青年正視歷史,承認事實,並且能夠以正確的態度與中國青年進行友好的交流和往來。為了懺悔自己曾經助紂為虐的過錯,本多立太郎甚至表示,在死後將自己的骨灰拿到中國,鋪在地上。他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會被中國人踐踏,只是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夠彌補中國人民,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中國人民的原諒。而他三次來華,甚至長跪在盧溝橋謝罪,也只是為了尋得大家的原諒。
⑺ 本多立太郎,感人啊!
有點印象,記不太清了……
就記得還有個日本老兵70多歲了還在日本到處演講,說出真相,那時候看到還覺得蠻感人的,不過應該也是自己良心上過不去吧……
⑻ 讓侵略者放下屠刀的中國姑娘是誰
年8月,戰爭的硝煙彌漫中國大地,在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和屠刀下,中國人民飽嘗著血痛。
江蘇金壇市中山公園(今華羅庚公園)。一個周日,只有17歲的她帶著弟弟來玩皮球。突然皮球滾到附近長椅上正在看書的一名日本軍人腳下,日本軍人揀起皮球遞給她的弟弟。只有5歲的弟弟接過皮球,禮貌地說道:」謝謝!「不遠處的她聽到弟弟在和日本軍人說話,異常憤怒,厲聲對弟弟叫喊道:」不許和日本人在一起!「然後,她帶著弟弟離開了公園。那以後的每個周末,她帶弟弟去公園玩的時候,只要看到那名日本軍人,就遠遠地躲開。
有時候因為功課忙,弟弟就由爸爸媽媽帶著到公園玩。不久,她發現,父母、弟弟和那名日本軍人漸漸熟悉了。1940年3月的一個周日,她和家人一同到郊外顧龍山塔遊玩,在父母的邀請下,那名日本軍人也參加了。她雖然對這名日本軍人充滿憤恨,但因為對父母的尊重,她強迫自己保持了冷靜和沉默。遊玩中,父親讓能歌善舞的她給大家唱一首歌,想到父親讓自己給這名日本軍人唱歌,她勃然大怒,說道:」我會唱歌獻給殉國的勇士,但我絕不會給日本人唱。「說完,滿心悲傷的她跑向山間的桃林。
正是桃花燦爛的季節,漫山的桃花卻無法讓她感覺到一絲明媚。當她在一棵桃樹下停下來的時候,那名日本軍人居然追了過來,她怒視著日本軍人,身體因為憤怒而劇烈地顫抖著。這時候,日本軍人對她說道:」我相信,你唱起祖國光復之歌的日子一定會到來,而且,我也希望這一天更早地到來。「說完,日本軍人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轉身離開。她愣怔在那裡,那名日本軍人眼裡的愧疚和懺悔在眼前閃耀,她終於意識到,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嗜好血腥,不是所有的日本軍人都毫無人性。那以後,她漸漸地默認了家人和這名日本軍人交往。
這年的5月,這名日本軍人所在部隊接到了出征的命令。這名日本軍人全副武裝,穿著皮靴,跟隨著隊伍向前走著。多日來的交往已經讓她對這名日本軍人有了新的認識,甚至有了幾分喜愛。就要分別,或許一生都不能再相見,心底的關切和牽掛油然而生,她寫了個紙條,讓弟弟給那名日本軍人送去,紙條上只有13個字:」願君,不事殺戮;願君,不戰死疆場。「這名日本軍人踏著金壇的石板路一步一回頭地走遠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中的日本軍人叫本多立太郎。
時光流轉,世事變幻。2005年5月24日,91歲的本多立太郎來到中國向當年被日本軍國主義戰火蹂躪的中國人民跪地」謝罪「的時候,講述起這個故事。本多立太郎的」謝罪「之旅的最後一站是金壇市,他期望著能尋找到當年那個讓他放下屠刀,下決心永不殺人的,美麗而剛強的金壇女孩。他說:」自認識那個剛強的中國女孩以後,沒有再有意殺過人。「因為無名無姓,因為隔著半個多世紀的歲月,本多立太郎最後沒能尋找到當年讓他人性復活的中國女孩,他說道:」很遺憾沒有找到,但那個中國女孩,和她的剛強會讓我一直銘記下去。「
⑼ 我眼中的歷史
北京,大概沒有哪座橋象盧溝橋那麼有名。單單「盧溝曉月」四個字,就構成了燕京八景之一。望柱上活靈活現的498隻石獅更是讓盧溝橋馳名中外。義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稱贊「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落日盧溝橋上柳,送人幾度出京華。」盧溝橋曾是出入京都,迎送客人的主要門戶。然而,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上一聲劃破月空的槍聲,讓盧溝橋,這個數百年來以「曉月」聞名的地方,淪為了一個血雨腥風,炮火紛飛的戰場。
00盡管事先已知道永定河水已經乾涸,盧溝橋不復往日的風姿。但當古老的盧溝橋突然屹立在我的視野內時,我的心還是震撼了。這是一座怎樣的橋啊,橋下已沒有汨汨的流水聲,河床上長滿了荒草。古色古香的石橋上,隨身可見彈痕斑斑。曾經作為石橋驕傲象徵的石獅,滿目瘡痍,卻依然將頭顱倔強地伸向藍天。撫摸著石獅,我的腳步無法輕松走過。盧溝橋上連綿的烽火,呼嘯的槍聲雖已被和平的翅膀帶走了,戰爭的雲煙在風塵歲月中也已化作了記憶深處一抹淡淡的回望,但"盧溝橋事變"卻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00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盧溝橋畔中國守軍防區內進行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日軍借口失蹤一名士兵,無理要求進入中國軍隊防守的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日軍遂向位於橋東的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攻擊,並企圖強奪盧溝橋。這就是「盧溝橋事變」。
00盧溝橋一夜之間變成了一葉風雨中飄搖的小舟。偌大的中國,也在一夜之間顫動了。盧溝橋事變的第二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就向全國發表了號召抗戰的宣言:"武裝保衛平津華北!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全中國人民、政府和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驅逐日寇出中國!」在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抗日將士同仇敵愾,發出了「願與盧溝橋共存亡,盧溝橋為吾人之墳墓!」的誓言。盧溝橋的槍聲揭開了中國人民反擊侵略,全民抗戰的序幕。
00一座橋就像一部歷史,承載著過去,連接著未來。盧溝橋在歷史風雲的變幻中,見證著世事滄桑的變化。作為中國紀念抗日戰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盧溝橋,在2005年5月16日的這一天,迎來了一位老人。老人緩步走在因久經風霜而凹凸不平的橋面上。在橋的中間,他突然雙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他以下跪的方式,為自己在60多年前那場戰爭中的罪行向中國人民謝罪。這個人是日本侵華老兵本多立太郎,或者是良心發現或者是一輩子都在忍受良心的煎熬,本多立太郎在91歲高齡的時候,選擇了在日本當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地方——盧溝橋上謝罪。
00"日本侵略過中國,該謝罪的就要謝罪,該賠償的就要賠償。我希望日本青年能夠和中國青年和平相處。作為一個90多歲的老人和一個負有罪責的人,我希望中日之間永不再戰。"本多立太郎——一個孤獨的謝罪者,下跪之後如是說。他的這一跪,不由令人感慨良多。
00是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爭,但沒有哪一場戰爭象上個世紀發端於盧溝橋的這場戰爭那樣慘烈。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承受了3500萬同胞的傷亡、6000億美元的損失。然而,一些患上了歷史「健忘症」的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卻厚顏無恥地說日本是「受害者」,叫囂「日本侵華是因為中國爆發了反日運動」;明明是雙手沾滿中國和亞洲人民鮮血的戰犯,明明給中國人民帶來3500萬人傷亡的空前浩劫,卻偏偏否認東京審判,不顧受害國人民的憤慨之情,再三祭拜那些罪惡的亡靈。日本官方的態度令曾經飽受傷害的中國人民心寒齒冷。好在,有本多立太郎的覺醒,他的覺醒盡管只代表自己,但卻是靈魂對靈魂的拷問,是心靈對心靈的追問,是人間正義對邪惡的戰勝。在本多立太郎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復甦,在盧溝橋布滿彈痕的橋樑上,我們看到了枉圖遮蓋歷史真相者的卑劣和無恥。盧溝橋,一本無字的歷史教科書,它的每一磚每一石里,都真實地記錄著中國人民不畏****,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飄盪著英雄先烈們盪氣回腸的愛國主義歌聲。
00硝煙散盡了,但歷史的雲煙永遠不會散去。肉體的傷痛癒合了,但記憶的傷痛卻永遠不會癒合。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六十年,重新走在這座經歷了風雨的橋上,心裡的愛恨情仇像怒吼的江水翻滾不息。我知道,盧溝橋作為橋的意義,今天算是終結了。然而,在中國人民心中它早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一座橋,它承載的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民族情感。
0有人說沒有水的橋是沒有生命的橋。盧溝橋卻是一個例外。它跨越在歷史長河中,烈士鮮血澆灌的橋樑上,永遠回盪著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鏗鏘腳步聲。盧溝橋,一座通向戰爭祭壇和和平的橋梁。它在平靜地向遊人訴說著那段悲壯時光的同時,一遍遍喚起的是國人對歷史的追憶和為祖國和平大業前赴後繼的執著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