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從什麼時候發達的
A. 日本經濟從什麼時候開始快速發展的
1956-1972是日本發展的高速時期!日本用了10年來恢復經濟危機給日本留下的創傷!日本的1990-2000年,經濟是蕭條的,從2000年以後逐步恢復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樣子!
B. 日本為什麼從戰後到現在經濟一直很發達
第一,在日本二戰之後。國內經濟蕭條。美國為了扶持在東太平洋的一個據點,所以將自身所有受損的武器郊遊日本維修。同時又大力推動日本的經濟發展,給日本給於經濟上的援助。
第二。日本在意識到自己的國內情況之後,選擇走以科技為主的製造道路。向西方學習各種先進的技術,同時研發自己的核心技術,所以日本現在是世界頂級的製造國家。各種各樣的大品牌。也是由日本那裡流出來的。所以日本牢牢的把握在高端產業這一塊,所以他們的收益一直都是很好。
第三,國內處於經濟蕭條的時候。政府的政策一直都是積極推動日本經濟發展並且放棄軍事化的發展。放棄部隊全面轉向為經濟,所以他們減少了軍事跟國防的開支,全力投往經濟方面。這也使得日本的經濟情況能夠快速飛快速飛針。第四。在日本戰敗之後。美國緩解了日本許多的賠款,以及各種各樣的協議。也使得日本很快,從二戰的陰影中走出來。
第五。日本對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教育十分看重所以日本有大量的人才可以學習各種各樣的先進技術也把握了各種核心技術。所以使他們手握的資金會越來越多。這樣使他們在與各國合作的時候往往都是占據主導地位,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付出更小的成本。
第六,在二戰之後,世界轉變為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日本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得以穩定的發展。
日本的快速發展
C. 日本有何發展史
在我國隋唐時期,日本大概就是小村莊,不值一提。之後就有個大和部落發達了,出現了天皇,之後又出現了三個朝代飛鳥、奈良、平安京,之後就是各地大名崛起,再之後就是近代日本。
D. 日本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
二戰後、
●重視科技。日本一直重視發展科技。80年代,日本又提出了「科技立國」的新戰略。在大力開發尖端科技的同時,日本特別重視將國內外先進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從而推動了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和出口。
●發展教育。日本發展經濟的優勢之一是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因此,日本努力發展國民教育,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同時,日本政府通過「危機意識」的灌輸,使國民自覺地努力工作。長期以來,日本人工作強度之大和每周工作時間之長,是歐美發達國家無法比擬的。
(*^__^*)
E. 日本歷史上什麼時候最強大
1998年,日本經濟達到美國71.9%。世界500強企業有144家是日本的,美國146家,當時世界上最強企業是日本的東芝、索尼和豐田,諾貝爾獎發明專利世界第二,人均GDP、發達程度、福利、世界第一。當時東京地價可以買下整個美國,蘇聯、美國的戰斗機、潛艇的數控機床都是由日本生產,全球有超越80%的產品為日本製造。世界前10企業全是日本企業,世界前30企業有22家是日本的,80、90年代世界首富也是日本人(堤義明),日本文化更是風靡全球,日本的動漫有《灌籃高手》、《名偵探柯南》、《多啦A夢》紅遍全亞州,《龍珠》火遍歐美,日本更是當時亞洲最環保,最宜居的國家,東京是當時世界第一城市,綜合實力在1976年超越紐約,直到2016年紐約才超越東京,日本的製造業從PSP、索尼、液晶電視等,再到豐田和新干線,日本製造業世界第一當之無愧,日本的製造業在戰後僅用了3年時間超越德國和美國,日本的發明在那段時間就像噴泉一樣湧出,我們用的二維碼、三孔插頭、電飯煲、液晶電視、軟盤、卡拉OK都是日本人發明的,但是由於日本和我們長期處於敵對關系,中國生怕讓中國國名知道日本強大的一面,於是讓大家都覺得日本是美國的小弟,搞不過美國,事實上1970年-1990年那段時間,日本很讓美、英、法、德頭疼的
F. 日本是哪年成為世界經濟排名第二的
日本成為世界經濟排名第二,是於1968年超過西德的GDP成為世界第2位。
1、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場軍需激增,日本的經濟從中獲益很多,重工業在經濟地位提高。
2、同時,日本和美國同樣轉換為債權國,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軍需驟冷使依賴外國市場的日本經濟陷入低潮。
3、1923年的關東大震災等也導致銀行信用不佳,1927年發生了昭和金融恐慌,1930年,由於解除黃金出口禁令與世界恐慌等一連串影響,日本經濟惡化。
4、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產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日本遭遇嚴重的通貨膨脹,不過在朝鮮戰爭中,在軍需的提振下日本重工業復甦。
5、1955年開始的神武景氣做為起點後續的岩戶景氣、伊弉諾景氣接續展開,在製造業為龍頭下日本經濟快速成長。
(6)日本從什麼時候發達的擴展閱讀
低成長時代
1、1973年,全球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日本經濟陷入混亂,1974年經濟增長率銳減,戰後以來的經濟高成長宣告終結,主要出口產品由鋼鐵轉為汽車。
2、1970年代後,日本長期維持巨額貿易出超,而美國在貿易上長期赤字,此後,根據1985年簽訂的廣場協議,日元不得不升值而導致經濟不景氣。
3、1980年代後,因為金融環境寬松,景氣持續強勁,導致股票價格和地價大幅攀升,即泡沫經濟。
產業
1、因為日本國內市場大第三產業比較發達,使得加工貿易興盛,所以製造業也比較強。特別是工業技術在世界上屬於高水平,在眾多領域之中,是其他發達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典範,同時也是個威脅。
尤其是汽車、電子學、造船以及鋼鐵等產業在世界大戰之後有很大的成長,擁有多數世界企業。
2、技術貿易對於技術的依存性,從進口過量到輸出過量有長期性的變化傾向,工業用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的附加價值很高,到處都能看到獨自的技術開發成果。
例如日本對於工業用機器人的生產量約佔世界的七成,以及世界上所使用的工業用機器人約有六成都是在日本運作。
3、日本的工業界幾乎都是機械化,而且可以說是效率非常高的產業,此外,家庭用機器人這個概念也是由日本所提出來的。
G. 日本實現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蘇聯,成為西方第二經濟大國是在哪一年
1968年,日本經濟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二戰後的日本工業基礎設施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在其後20年間,日本的經濟年均增長率達8%,第一個從戰後的「發展中國家」一躍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日本經濟再次遭遇重創,除2010年外,其餘年份名義GDP增長率都小於1%,並且GDP增長率多年出現負增長。
(7)日本從什麼時候發達的擴展閱讀:
日本戰後70年的經濟增長主要分為三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到70年代前半期的高速成長,70年代前半期到90年代前半期的穩定成長,以及90年代之後股票等泡沫崩潰的「失去的20年」,日本陷入被稱為通貨緊縮的低速增長。
而日本經濟實現高速增長的起點是1956年。當時已超過了戰前的經濟規模,日本政府的經濟白皮書中也記錄到「已經不是戰後」。冰箱、洗衣機和黑白電視銷量驚人,豐富的勞動力對生產和流通構成支撐。
但在經濟迅猛增長的背後,扭曲也出現擴大。大氣和水污染日益嚴重,由於增發國債,日本政府的債務出現膨脹。20世紀90年代之後,日本經濟經常陷入負增長。經濟刺激的資金和債務不斷增長,遠遠超過稅收收入,加劇了財政的惡化。
H. 日本是什麼時候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大國
1968年,日本超過當時的西德,在資本主義世界中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大國。
二戰後的日本工業基礎設施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在其後20年間,日本的經濟年均增長率達8%,第一個從戰後的「發展中國家」一躍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60年代,日本工業競爭力穩步提高,年均出口增長率高達18.4%。在60年代中期之後,除1973年石油危機後的2年,日本的經常項目每年均為順差。
在1985年的「廣場協議」之後,日元迅速升值,由此引發的出口產品的價格增長削弱了日本出口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1998年的日本經濟出現負增長。
(8)日本從什麼時候發達的擴展閱讀:
日本的農業
2000年,日本平均每一農戶的耕地面積為1.24公頃, 2004年日本兼業農戶數占經營性農戶總數的79.6%。2000—2004年日本農業生產法人數量從5889個上升至7383個。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為了彌補此缺點日本使用系統化耕作零碎地。
農業在日本是高補助與保護產業,鼓勵小規模耕作。2005年日本農產品自給率只有40%,其餘農產品依靠大量進口來滿足國內消費需求。1990—2003年日本穀物自給率由30%降至27%,其中食用穀物的自給率由67%降至60%。
2003年日本豆類、油脂類、砂糖類、水果類、水海類和肉類產品的自給率分別只有6%、13%、35%、44%、50%和54%,日本是歐盟最大的糧食出口對象。
I.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強到什麼程度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規模超過美國蘇聯。日本人均GDP全世界第三,和盧森堡瑞士同級別,而且日本GDP達到了美國的70%,理論上東京地價可以買下整個美國。
70年代時期,當中國工人還在拿著最高80塊錢的薪資,日本人就已經實現了月入過萬,揣著大把鈔票滿世界度假。到了80年代初期中國人均GDP只有205美元時,日本已經達到了9000美元。
到了80年代末中國GDP上升至770美元,此時日本卻達到了恐怖的33000美元,這就是令所有人都羨慕不已的泡沫經濟時代。
形成原因:
日本從1955-1985年,完成了經濟起飛,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手中有了錢的日本企業和居民信奉「土地神話「,日本是一個島國,山地多,平原少。土地成為日本的稀缺資源。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和城市佔地不斷增加。
同時,由於基礎設施建設等對土地投資的增加,地價特別是城市房地產價格具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然而,日本人將這種趨勢絕對化了,認為地價只會上升,不會下降,以至把房地產投資作為一種資產保值和增值的方式。
他們開始製造土地泡沫,從80年代後半期開始,日本地價飛漲,投機者以升值了的土地作抵押,可以從銀行取得更多的貸款,然後再去尋求新的投機機會,於是有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有限的土地,造成房地產價格的進一步上升。
日本的銀行業是「土地神話」的忠實信奉者。80年代後半期,由於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的發展,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加劇,銀行的籌資成本趨於上升。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把房地產作為尋求高回報率的途徑,對房地產業的融資大幅度增加。
若以1985年3月為基期,到1991年3月,銀行業的貸款量增加了60.6%,而同期對房地產貸款的增加量卻高達150.6%。
銀行對房地產業的貸款余額由1985年3月 17.1萬億日元增加到1991年3月的42.8萬億日元,同期的房地產貸款在銀行全部貸款余額中的比重由7.2%上升到11.3%。進入90年代,「土地神話」同泡沫經濟一起破滅,以土地為抵押的貸款項目便成了難以消化的不良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