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不打砸
❶ 日本人當年為什麼沒破壞中國古跡長城,故宮,兵馬俑之類
是有的
中國古跡?(太多廟及古物是破壞分件,後現在還存日國私人中不宣)
長城,(因太舊,自動會壞...)
故宮,(八國時己有日軍搶了,只是沒人出來作證...)
兵馬俑之類(這...較難回你了...有許多流到HK後再給日人秘收了...不便公開)
至於為何不"破壞"(那是滅不滅跡的問題...日人怕引起日本人及世界人的<公憤>吧了)
❷ 7。7事變日本佔領北京後為什麼沒破壞故宮,恭王府等建築
如果日本打贏了,這些就都是它的了。它為什麼要毀了呢?它是想要佔領而不是像倭寇那樣殺人放火搶東西,然後就跑掉。
糾正一下樓上的,故宮銅缸的鍍金是被八國聯軍中的法軍和德軍士兵刮掉鍍金的。日本在1943年戰局開始不利的情況下,在中國佔領區開展大東亞戰爭獻金運動,故宮當時有300多個銅缸和30幾門銅炮被日軍拿走,在天津融化的。
❸ 日軍實施「三光」政策,為何面對喬家大院卻不敢下手
在網上非常流行的義大利送喬致庸國旗的說法肯定是說不通的,而這個說法最早卻來自於一個喬致庸的後人。在一檔綜藝節目之中,這位喬致庸第六代傳人說當年在義和團運動之中,許多外國人被報復性屠殺,剩下的紛紛逃竄回國內。喬致庸就在這個時候救下了七名修女,讓他們免遭屠殺。
在日本人的規劃之中,中國的這些偉大的建築以後都是自己的,他們犯不著跟自己的財產過不去。當年故宮被保護起來,日本人就是為了將來給日本天皇作為辦公和生活的場所。不排除當時已經有日本高官看上了喬家大院,想要在“侵華勝利”之後,舉家搬遷到此處。所以他們並沒有對喬家大院怎麼樣,一方面自私的心理在作怪,另一方面還是懼怕中國民眾的反抗的。
❹ 日本當時為什麼沒有打下中國
1、戰略失誤
在與中國開戰的事情上,大本營和華北駐屯軍以及關東軍還有內閣是有一定的分歧,內閣不希望如此倉促開戰,但是大本營被軍閥世家把持,需要戰爭。
2、准備不足
在戰爭之初,日本華北駐屯軍人數不到五萬,華北中國駐軍超過三十萬,所以戰爭之初,日軍受到小許挫折,華東地區的戰爭讓蔣決心抗戰,死戰到底,中國在淞滬投入兵力最高達八十萬以上,動搖日軍決心,軍心。
3、在各地的大屠殺讓中國人民的憤怒達到頂峰
大本營曾有人提出在中國的佔領區推崇儒家,宣傳亞洲人的亞洲,但各級指揮官拒絕執行,岡村寧次就是這個戰略的推崇者,但卻無法改變日軍內部的狂熱情緒。
4、國際大形式
在日軍佔領武漢以後美國聯合英國和荷蘭等國,拒絕像日軍提供東南亞的橡膠和石油等戰略物資,讓日軍大本營錯誤判斷英美准備對日作戰,戰略重心轉移,特別是在汪精衛等人投敵後,日軍的戰略重心開始南下,國軍也不在進攻,因為三九年冬季反攻以失敗告終,打掉國軍的進取之心,汪投敵讓日軍看到中國整體投降的信號,錯誤判斷。
(4)日本人為什麼不打砸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整體評價: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1、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3、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❺ 抗戰時日本人為什麼不攻打延安
首先,日本人對延安不是完全沒有攻打。延安第一次被日軍空襲是在1938年11月,至1941年10月為止,日軍不斷空襲延安。因有準備,延安所受損失不大。據1946年3月10日《解放日報》的統計,日機共轟炸延安17次,投彈1690枚。損失包括傷亡:傷184人、死214人;毀壞建築:公共房產1176間、石洞5座、民房14452間;另有基督教禮拜堂一座、房室94間;天主教堂房屋75間;牲畜傷亡:197頭;毀壞糧食:34.4萬斤。
其次,與重慶相比,延安所遭受的空襲打擊確實很小。畢竟,一者,重慶是國民政府陪都,人口密集,轟炸重慶能夠對中國之軍心、民心,造成重大打擊。二者,重慶外國使館及外媒雲集,日軍之肆意轟炸,適足以向國際社會傳達「中國政府旦夕不保」之訊息。相比之下,延安缺乏類似戰略目標(八路軍總部設在太行山),且人煙稀少,日軍確無必要如對重慶那般,對其進行大規模空襲。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在華空軍被大批調往東南亞。從1942年開始,日軍對重慶的轟炸逐漸減少,對延安的轟炸也基本停止。
❻ 為什麼日本人8年都沒打垮國軍,而人民解放軍3年就把它給ko了
「真田輝」說的很有道理,要是倭奴不入侵的話某黨的那點殘兵敗將早就讓政府軍全殲滅了。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同樣是很有道理的,關鍵問題是這民心是怎麼得來的!
當時的政府確實沒有和侵略者進行對抗,不對抗的原因就是為了先解決內部問題、消滅還處於萌芽狀態的國內非法政權,否則自己就會首尾不得相顧、完全陷入被動局面。這個非法政權也深知這個道理,於是便一邊逃亡一邊散布「政府不抵抗」的謠言——兩個「不抵抗」的含義完全不同,以此博得群眾(特別是沒有文化知識的廣大農民群眾)的好感和認同。
政府軍迫於輿論壓力不得已在名義上暫時收編了非法政權的散兵游勇,於是非法武裝就成了政府軍的戰斗序列——一個編制三萬人的集團軍。
想想看,一支區區三萬人的部隊怎麼可能成為抵抗侵略的中堅力量?真要讓這些沒裝備沒飯吃的土包子去和虎狼之徒的倭奴較量的話,他們早就連渣都不剩了!他們不可能有所作為,只能躲在後方窯洞理隔岸觀火、看政府軍和倭奴拼得你死我活。
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倒也罷了,問題是他們在隔岸觀火的同時還在不停的繼續散布謠言、拆政府的台,以此來壯大自己的力量。三人為虎、眾口鑠金,更何況是長達八年的「眾口」。
八年裡前線的政府軍傷亡無數,新征來的多半沒用——訓練沒跟上,很多新兵在入伍前就已經對政府恨之入骨(早就受了非法政權的蠱惑),於是政府軍的戰鬥力迅速下降了。
八年裡後方的那個集團軍不停的壯大,從區區三萬人馬的所謂「部隊」變成了過大江的「百萬雄師」。
你說誰輸誰贏呢?
❼ 日本人攻打山西的時候,為什麼不敢毀壞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厲害的不止是他那精美的建築,更是他那無人能及的商業傳奇。他經歷很多次戰亂,但是最終也是完好無損的保留下來了,如今已是五A級景區和愛國教育基地,更被國家劃為重點保護對象。
日本人在山西進行掃盪的時候,來到喬家,看到客廳里掛的國旗,就覺得這個地方應該是自己的盟國義大利人住的地方,於是,趕緊撤離了,沒有進行絲毫破壞。喬家憑借這個國旗,僥幸躲過了一劫,但是,出於安全考慮,他們還是離開了這里,到外面去發展。後來,喬家大院成為政府駐地,一直到現在都是公家的地方。喬家大院現在已經成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喬家後人已經傳了9代,大多在北京居住,大部分都是當官的,直到現在,他們還是秉持最初的那些規矩。後來呢,喬家大院還因此登上了電視,也就是我們從電視劇《喬家大院》看到的那個樣子。
❽ 侵華日軍為什麼沒有破壞故宮
奉行三光政策的日軍,對於故宮還有中國孔廟的態度絕對是特殊的,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就是韓國的故宮了。韓國的景福宮之中的大多數建築,在日本人侵略的時候被大量拆除以示侮辱。今天我們看到的故宮建築群是後來韓國人重新修復的,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歷史價值。
還有一點就是當時的日本人對於全面佔領中國信心十足,他們覺得故宮早晚都是他們的囊中之物,甚至有計劃將故宮改造為未來天皇居住和辦公的場所。在看到巍峨的故宮的時候,他們已經將它視為自己的財產,肯定不會隨意破壞的。況且那個時候故宮幾乎已經是一座空城,故宮之內大部分的文物已經被蔣介石下令轉移。早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故宮的文物分多批次運送到南京。後來南京失陷之前,這些文物又再次遷移到了重慶四川等地。就連蔣介石去往台灣時,都將這些文物一同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