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還有天皇
A. 日本為什麼還有天皇,那麼天皇跟安倍誰官大
天皇享有名譽,沒有實權,首相掌握實權,這個不能說誰的官大,無法可比。
日本天皇(日文:てんのう;英文:The Emperor of Japan)是日本皇帝的稱號,相傳為日本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後裔。也是神道教最高領袖,日本國家象徵。從日本神話神武天皇到現在明仁天皇共125代。
日本天皇名稱最早文字記載是日本689年頒布的《飛鳥凈御原令》。而中國開始稱日本元首為天皇約是在清末的同治年間。
日本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近代明治維新後宣稱「萬世一系」並寫入憲法,即日本從古代起沒有改換朝代,始終都是皇室一系。由於年代久遠加上大量神話色彩,難以斷定古代天皇真實性。從崇神天皇開始考古學才能確認其實際存在,自應神天皇開始的歷史之可信度才大為提高。
日本自1185年鐮倉幕府建立至1867奉還大政,天皇權力被架空六百八十二年之久。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逐漸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昭和天皇指揮策劃相繼發動日本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等侵略戰爭,給亞洲及世界各國人民以巨大深重的災難,導致數千萬無辜人民的死亡。
B. 日本為什麼有天皇
天皇
大和國(倭)君主的正式稱呼原本是「大王」(治天下大王)。故中國南朝的正史中稱五位遣使朝貢的倭國君主為倭王,史稱倭五王(贊、珍、濟、興、武)。隋煬帝時,大和的推古天皇派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在國書中有「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之句,是首次在外交場合使用「天皇」一詞。不過,隋書對此類國書的紀錄為「日出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實際上,隋書所記錄的國書為小野妹子所帶去的那份。『日本書紀』中所記下的國書則為第二份。在寒暄辭的大意重復。又,小野妹子雖弄丟了中國所回信的國書,卻沒有受罰。有學者認為依當時外交情況,兩方大使皆有對國書與紀錄進行竄改以達到兩國之妥協點。否則日本用天皇一辭,中國不可能接受其國書。反之,如中國對日本採用對下關系的寫法,日本也不會接受。按『日本書紀』,來日大使裴世清重擬的國書寫作「皇帝問倭皇。」是即大使改竄國書以符合兩國底限。『聖德太子傳歷』稱「天子賜諸侯王書式也。然皇帝之字,天下一耳。而用倭皇字,彼有其禮。」可為佐證。)應當是其後的日本書紀依大寶令規定,將「大王」、「大君」、「皇尊」等名詞一律更正為「天皇」所致。在天智天皇時代遺臣的墓誌中,曾發現寫有「天皇」字樣的木簡,不過也有後世立墓的可能。可以肯定的在日本國內廣泛使用天皇一詞的時間,是天武天皇時期。
編輯本段起源之謎
天皇
日本天皇血脈到底是起源於中國?還是朝鮮?還是亞洲的某個游牧民族?長期以來,由於日本皇室被神化、關於皇室的史料記載充滿斷層,日本皇陵又嚴禁外人進入,天皇的「身世」始終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謎團。期日本天皇到底是日本人還是外國人?日前,部分皇陵的首度開放也許讓人們有了接近真相的機會,天皇身世或將揭開神秘面紗.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秦帆發自東京,日本《讀賣新聞》近日報道,日本將首次向學者開放部分天皇陵,以便對天皇的祖先來源進行研究。本報記者1月10日致電專門負責皇室消息發布的日本宮內廳,查證有關消息,宮內廳負責人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他們還沒有批准考古學會參觀天皇陵。只是說從1月1日起開始受理考古學會的調查申請,但至今考古學會還沒有和宮內廳取得聯系。 據《讀賣新聞》報道,這次共有11座皇陵得以開放,但該報沒有具體透露是哪11座皇陵。被日本媒體明確提及的只有一座,就是日本皇陵中最大的仁德天皇陵(日本第16代天皇)。宮內廳負責人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讀賣新聞》中提到的11處皇陵是兩年前申請的,現在要重新申請才可以開放。
早期皇陵身份成謎
天皇
日本歷史對天皇祖先的記載非常模糊,只說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一直到第10代的崇神天皇的身份才有實際文物支持。以至於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歷史學家都認為,日本天皇的祖先根本不是本地人,而是中國人或朝鮮人。 其實,不光學者懷疑,就連日本天皇本人也有所疑問。現任天皇明仁過68歲生日(2001年)時就曾談起自己的先祖,他說:「就我而言,我感覺自己與朝鮮半島有某種親切感。據日本編年史記載,桓武天皇(日本第50代天皇)的母親是古代朝鮮百濟王國一位國王的家族中人。」 日本考古協會的專家和其他一些學者也一直在懇求官方開放部分皇陵,以「驗明正身」。但專門負責打理日本皇室一切事務——當然也包括皇陵的日本宮內廳以擔心打擾已故天皇靈魂安息為由,一直拒絕向公眾開放天皇陵墓。英國《泰晤士報》甚至認為,日本政府嚴禁學者調查天皇皇陵,可能就是怕發掘出天皇是來自中國或朝鮮半島的證據。 而且令日本皇室和宮內廳感到尷尬的是:當初指定某一個陵(主要是指早期天皇陵)就是天皇陵時很匆忙,很多指定有誤,而且修建年代無法確定,還有的無法確定陵內下葬人的真實身份。也就是說,很可能悉心供奉的所謂天皇魂靈實際是屬於某個王公貴族甚至普通人的。繼體天皇(日本第26代天皇)陵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宮內廳在日本歷代天皇陵要覽中認為繼體天皇陵是位於太田茶臼山的古墳,而學者則普遍認為繼體天皇陵墓是位於日本高月市的一座古墳。
嚴格限制考察范圍
經過漫長等待之後,日本宮內廳能夠答應開放,確屬不易。其態度的轉變一方面是因為受到了社會輿論希望知道天皇起源真相的壓力,是民間學者長期與宮內廳交涉的結果;另一方面是因為隨著天皇地位的下降,日本皇室也已經在這個問題上不再固守傳統觀念。 不過,日本宮內廳雖然是「開了口子」,可據《讀賣新聞》報道,日本宮內廳對學者開出了近乎苛刻的限制——進入皇陵的范圍是到墳丘內第一個台階為止!而且每個學術團體只能派一人進入。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這些學者毫無「用武之地」,日本皇陵從建築結構上一般內外都分好幾層,盡管允許參觀的地方應該還離靈柩很遠,但是可以看到陵內牆上的壁畫。那些壁畫很有研究價值,據說曾有一些古陵內的壁畫的天文圖描繪的是朝鮮半島上空。還有一些圖案內是中國古代的天乾地支。 據報道,除了歷史學會外,宮內廳也將向植物學專家開放皇陵考察。據說是因為皇陵前種了很多天皇生前喜愛的植物。
探秘天皇陵
日本的天皇陵園到底有多神秘?讓我們去看個究竟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秦帆發自東京 1月7日,暴風驟起,酷寒。正放長假的日本人都不願出門,大街上冷冷清清。但有一個地方屬於例外——東京都八王子市的昭和天皇陵園。因為這一天是昭和天皇(日本第124代天皇)的駕崩日。每年,陵園都會舉行紀念儀式,皇室家族也會悉數到場。 天皇陵園什麼樣?除了皇族外,什麼樣的人會在這一天去參拜天皇?為了找到答案,筆者於7日一早到達了陵園。
皇家陵園戒備森嚴
陵園不收門票。每個來陵園的人,都在入園前先低下頭,鞠一躬才進入。筆者看到門口的告示牌上寫著「非參拜者不得入內」的字樣。 走進陵園,感到腳下軟軟的,原來園內道路都是用細小的石子鋪成的,輕輕踩在上面,就沙沙作響,和空中呼呼的風聲呼應,給人一種凄涼、孤獨之感。這條「表參道」(中央大道)足有5米寬,400米長,路旁種了約150棵京都北山杉樹,棵棵參天挺拔,像是拱衛皇陵的「士兵」。 據介紹,陵園佔地46萬平方米,共有大正天皇(日本第123代天皇)及皇後,昭和天皇及皇後四座皇陵。順著「表參道」徑直往前走,到了盡頭,路就自然分成兩叉,一條通往大正天皇陵,一條通往昭和天皇陵。因為這天是昭和天皇駕崩紀念日,昭和天皇陵前的警衛明顯比別處多。 大正天皇是昭和天皇的父親,兩座陵離得不遠。陵的外形都是上圓下方,高11米左右。 昭和天皇陵內,存放著天皇的靈柩,一般人不準進入陵內半步。天皇陵前,立著牌坊,下面還有3級台階。在牌坊和台階之間,有一層鐵圍欄。一名參拜者剛踏上圍欄下的台階,旁邊的警衛就立刻上前制止:「不能上去!」日本皇室發布新版「全家福」 皇族可入陵園神秘處 在昭和天皇陵前,搭了很多臨時帳篷。據警衛說,是為當天來參拜的皇室成員搭建的。皇室成員是可以進入皇陵內部的,他們進去一呆就是一個多小時,到底在裡面能看到什麼,讓人不禁充滿好奇。 筆者參觀完四座陵墓,走到門口不遠處時,被警衛呵斥,「快點出去,有車進來!」原來是皇太子一家的車要來了。筆者剛走出去,警衛們就把住了門兩側,「皇室成員在裡面,現在不得入內。」警衛說。 皇室絕對是這場祭祀活動的主角。一位知情人介紹說,入口處的大廣場,平時是停車場,但今天因為皇室成員來,所以不讓停車。如果天皇來的話,因為是乘直升機,這里乾脆就變成臨時的「御用停機場」。
天皇在百姓眼中不再是神
在當天的參拜者中,幾乎沒有年輕人的身影。 「除了一些老年人和右翼人士外,現在多數國民對天皇的態度有了很大變化。」神山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果然,除了少數像神山女士這樣的普通人外,人群中絕大多數都是右翼團體的成員。他們有一身典型的「右翼行頭」:從頭到腳一身黑,有的頭上緊綳「天皇萬歲」的綳帶,身披「天皇崇拜」的宣傳標語,手舉「日本人要團結在天皇周圍」的標志牌。知情人告訴筆者,一般的參拜者並不需要這身「全黑行頭」,只需穿普通衣服來參拜就可以。 神山女士對右翼的印象很不好,「那些人太可怕了,我覺得他們是來搗亂,破壞氣氛的。他們把天皇捧成『神』,而我沒有他們那麼崇拜天皇,只是覺得現在的皇室成員們舉止優雅,有日本傳統美,比以前更容易親近。」
「歷史」不如說是「神話」
「19世紀,明治政府根據傳說和部分日本史料,認定其中的部分古墳為古代天皇陵墓。」中國研究日本古代史的權威、天津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教授王金林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說。但是,由於有關古代日本的史料極其缺乏,這些陵墓究竟是不是仁德天皇或者其它天皇的,其實也很難確定。 「大和政權時期,日本的天皇貴族以及豪門大戶,普遍以為自己建造高大的墳墓為榮。」王海燕認為,現在被稱為「天皇皇陵」的不排除是「豪門大戶」陵墓的可能,因為當時的天皇權力並不集中,需要依靠大的氏族的力量鞏固政權。 現有的《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等書籍的一部分內容,與其說是史書,「不如說是當年日本皇室為了給自己增加道義基礎而編纂的神話集,」王海燕解釋說,特別是第十五代天皇之前的十多位天皇,其相關記載都很難作為歷史來看待。 目前,日本官方已經為8世紀前的絕大部分天皇分別認定了陵墓,比如奈良縣的一座古墳就被認定為神武天皇的陵墓。打開這些「天皇陵墓」後,如果其中的遺體年齡與既有的說法對不上,將會對日本皇室的正統性構成極大的挑戰。
C. 日本為什麼會有天皇
天皇不是日本首相……
天皇是日本國君主的稱號,日本國家元首和國家的象徵。由於被認為不同於普通的日本人(在神道教中,天皇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天皇與其家族沒有姓,日本憲法也未賦予其公民權。雖然裕仁以後的日本天皇已宣布完全放棄歷史上其被賦予的「神性」,多數日本人仍認為天皇代表著「國家」、「父母」。換句話說,天皇的意義與日本幾乎等同,在日本國民心中有重大意義。在中國道教中,是最高的神只,表示北極星。天武天皇因喜歡道教而使用天皇作為君主的尊號。
在日本,天皇不是實際的統治者,而只是一個象徵。天皇的隔絕塵世,一來不妨礙重臣掌握實權,控制朝政;二來無實權就不會犯什麼大錯,也不會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這樣有利於維護天皇制的長久性和國民對天皇的精神信仰。久而久之天皇也就被神化為日本統一與永存的超凡脫俗的象徵,近乎宗教信仰。
D. 為什麼日本現在還有天皇
二戰結束後,美國為了更好控制日本,只讓天皇承認自己不是神,並未廢除天皇制度。因為天皇在日本人的心中地位非常崇高,天皇制度有幾千年歷史。
E. 日本為啥有天皇英國為啥有女皇
日本有天皇是日本奴隸制和封建制的需要,天皇作為奴隸主階級和地主階級的最高代表,有利於維護統治。
英國女王這話表述不太好,應該說英國國王,他同樣是地主階級的需要,到後來則是資產階級貴族的總代表。
總而言之,這些都是順應時代潮流和本國國情的需要。
F. 日本為什麼一直保留天皇制度
實際上,從明治維新到二戰結束時,天皇都擁有對日本的絕對統治權,是日本的最高統帥。至於天皇失勢,逐漸淡出權利中心,僅成為象徵性國家元首,則是在二戰後麥克阿瑟佔領日本期間,在他對日本進行改造後的事。戰時的日本天皇,不僅擁有對首相的任免權,還同時擁有可隨時罷免首相,解散內閣的權利,也擁有對外宣戰權,掌握著最高軍權,所以那時裕仁實施的完全是獨裁的實權統治。一個坐擁絕對權利的最高元首,竟然可對本國軍隊對外發動的大規模長時間的野蠻侵略戰爭不負任何責任,竟然可以以「不知情」來推諉歷史罪責,這完全是對二十世紀歷史的一個巨大諷刺,是一個根本就不美麗的歷史謊言。
G. 日本天皇為什麼能一直存在
長編累敘的歷史就不多說了,簡單說說主因吧。日皇即日本的天皇在古代稱為太陽神之子,日本子民自封建社會開始由於一直受統治階級的洗腦式教育,骨子裡都有一種抹不去的跟隨或願受統治的基因,因為相信天皇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能力帶領他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久而久之,在普通日本民眾心裡逐漸潛移默化地存在著對天皇有一種愛戴、敬畏之情。你不得不佩服當時統治階級這種洗腦式的教育。(以前最高統治階級叫「幕府」,直至明治維新後由軍人階級代表上台)。
雖說這種教育方式在當時君權神授的社會對管治有著巨大的幫助作用,可以談得上是儒民思想,但明顯有先天缺陷,與其說是「優質」的教育,不如說是「儒民忽悠」政策,兩次世界大戰尤其是二戰的災難性後果便是明證。雖然日本學習西方並由自明治維新後綜合國力尤其是經濟和軍力迅速得以提升,奈何這種提升在某程度上只能算是本國資本家等控制國家命運的壟斷階級所佔有,普通民眾的思想還是很落後,任何政策只是盲目服從,與英國君主立憲原意的精神大相徑庭。別忘記了,英國進入工業革命前是經過幾百年的思想啟蒙,且是建立在全民參與共同探討的民主基礎上的,所以日本當時實行的制度也只能算作是「畸形」的君主立憲制度——有其名無其實,更像是一種權力象徵,僅是象徵。雖然現在日本天皇與英國皇後均深受子民愛戴,但某程度上始終有著不同的本質之分。
話說回來,中國自古代以來一直不缺先進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等等,遺憾的是,這些人才由於階級的局限性只能服務於當權者,而沒有系統地將之法律化恆常化甚至普及化,簡單說就是人治而不是法治。隨著朝代的更迭,普通老百姓始終沒有真正經過西方所謂的思想啟蒙時期,當封建主義的缺陷暴露後只能通過革命方式推翻一個朝代而後建立一個新朝代,兩千多年來周而復始,人民流離失所,食不果腹,終究難以對皇權有真正的歸屬感,借用著名學者邱震海先生的話,中國人只會革命,不會改良。再者是地理的因素,中國疆土遼闊,毗鄰許多其他國家民族甚至部落,難免時常發生戰爭兼並或霸佔,外族侵略中原並建國的不在少數,例如蒙古,女真等等(古代不算中國人)。朝代更迭頻繁,而且民族眾多,很難形成一種一直貫穿歷史的法治意識形態。第三,中國人自古以來有一種安於現狀的精神,只追求物質的富庶,權利的高尚,這種精神你可以說是褒義也可理解為貶義。無論那個朝代當權者,人民最大的心願是安居樂業,崇尚物質的豐足,所以對文明法治精神觀念很薄弱甚至可以說缺乏得可憐。另外最主要的是,普通民眾不容易相信統治者,更願意相信利益。你看現代的國人在現實社會上出現的信任危機不無歷史因由,這不得不歸咎於儒家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這里並沒有詆毀儒家思想的意思)
英國日本等實行君主立憲的國家雖說是一個國度,但更像一個大家庭,子民願意接受上層的改良, 天皇女皇對於他們來說更像是一種可以依靠的信仰。從某方面說,日本從中國哲學里把儒家法家思想融合西方的科學創新,振興了本國的經濟實力,多少都會實際惠及百姓,提高其生活水平,這也映射出民眾對天皇的另外一種尊重愛慕。
以上評論純粹為意興闌珊,並沒有嚴謹的文章結構,還請諒解。另外,建議你買本書加以研究,名字叫「大國崛起」,其中有不少關於你的問題的論述。感謝閱讀!
H. 日本為什麼有了首相還要設天皇,天皇主要管什麼
日本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稱號,據說他是日本神話創世神的後代(這就是日本天皇沒有姓氏的原因)。他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領袖,日本的國家象徵。從神話傳說中的金木皇帝到德仁皇帝,一共126代。
保留皇帝有幾個原因。
1.歷史上,日本天皇長期被幕府將軍架空。日本人早就習慣了皇帝是名義上的頭。保留皇帝不會因為封建皇權而阻礙資本主義,也沒有取消的必要;
2.二戰結束後,美國佔領日本,並持續了很長時間。為了在太平洋一方圍堵和鎮壓蘇聯,美國沒有對日本進行過多的鎮壓,保留戰犯天皇是美國對日本釋放善意的標志。
3.天皇雖然沒有權力,但在日本人心目中地位很高。只有日本的皇族沒有姓氏,因為他們認為皇族是上帝的繼承人,不需要凡人的姓氏。說實話,日本沒人敢大怒廢帝。
總結: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書籍記載於1868年)。由於被偽稱為不同於普通的日本人(在神道教中,天皇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天皇與其家族沒有姓(歷史學上稱其為天皇氏),日本憲法也未賦予其公民權。雖然裕仁以後的日本天皇在美國 的迫使下發表了“人間宣言”,宣布具有“神性”的天皇從此不再具有神性。內閣總理大臣,簡稱總理大臣、總理,通稱首相,是日本內閣的最高首長,也是日本實際的政府首腦,領導各行政機關運作。其產生方式是在國會議員之中擇一提名,再經國會議決指名,在形式上由日本天皇任命。
I. 日本為什麼至今保留著天皇而沒有人推翻
日本屬於君主立憲制國家。所謂君主立憲制,是資本主義國家以世襲的君主為國家元首,君主權力按憲法規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權組織形式。它的產生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地主階級互相妥協的結果。
具體到日本來說,是二戰結束後,美國佔領了日本,為了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他並不主張過分削弱日本,也不想讓日本像德國一樣,變為幾個國家共同佔領。所以美國決定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從而避免產生日本國民對美國的憎恨和抵觸,讓日本成為美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一顆棋子。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至今還保留著濃厚的軍國主義傳統,拒不承認二戰罪行的原因。是因為美國當時的極力維護
作為國家元首的日本天皇只是象徵性的,他的職責多數是禮節性的,如代表國家出訪,簽署法律文件等。實質上是政府(內閣)掌握行政權力,其最高領導人是首相,政府由議會產生並對議會負責
J. 日本為什麼有了首相還要設天皇,天皇主要管什麼呢
日本的天皇的歷史悠久,傳說中天皇是傳世大神天照大神的後裔,從第一代的神武天皇到現在的明仁天皇已經有125代的歷史了,足足有兩千多年,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君主制度的記錄。
曾經的天皇手裡的權利是很大的,作為一國之君,天皇的指令便是最高權利的象徵,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鐮倉幕府時代。天皇的權利被幕藩體製取代,將軍成為了最高統治者。一直演化下來,天皇逐漸變成了沒有實權的一個職位,整個皇族除了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徵,再沒有實際的權利。
歷史上也有天皇和首相相處配合非常默契的情況,當然也有相互像冤家一樣的天皇和內閣大臣的組合,比如安倍晉三和現在的明仁天皇,就是一對死對頭。明仁天皇正在以提前退位這樣的舉動抗議安倍晉三的一些政治活動,也是為了以退為進的表明立場。
因此內閣和天皇是一對相互制約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