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天皇在哪裡
① 日本天皇府在哪
皇居是天皇平時居住的場所。現在所說的皇居是指曾命名為「宮城」的東京江戶城舊址一代,是江戶時代太田道灌所建造,「宮城」這個名字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廢止,並改名為「皇居」,英文名 是:The Imperial Palace。皇居由「御所」(天皇居住的地方)、「宮殿」(各種公共儀式及政務的舉行場所)和宮內廳(日本的一個行政機關)等組成。
② 日本天皇住在哪他有自己的宮殿嗎
皇宮位於東京的中心地區,也稱皇居,它佔地約17公頃,是日本天皇及其家庭成員居住的宮殿。
整個皇宮被護城河環繞。皇宮分為皇居、外苑、東苑以及北之丸公園等幾個區域。皇宮的大部分(包括宮殿本身),隱蔽在厚厚的石牆、古老的樹木和江戶時期的護城河內,一般不對外開放。
皇宮正殿是宮殿的中心部位,皇室的主要活動和外交禮儀活動都在正殿的「松之閣」舉行。
東苑及北之丸公園則經常向公眾開放。旅客可以經大手門、平川門和北羽橋門進入。在皇居東御苑的內部是防禦工事的遺址——幕府城堡,還是最初的城堡觀望台。
外苑位於是宮殿東南方的一座花園,有大片的綠地,還有經過精心雕琢的柏樹。
皇宮南面為皇宮廣場。皇宮廣場鋪滿礫石,並有大片草坪與樹木。站在皇宮廣場即可看見外苑的宮牆以及皇宮著名的景點——二重橋。二重橋是通向皇宮的特別通道。在新年和天皇生日時,公眾可通過二重橋進入皇宮並接受天皇的問候。二重橋後面是伏見矢倉,它是原江戶城堡的一個觀望角樓。
③ 日本天皇埋葬在哪裡
在明治之前,關於天皇的葬禮沒有一個完整的制度,但從聖武天皇至孝明天皇的1100年間,天皇的葬禮大致以佛教儀式進行,在聖武天皇以前可能是日本古代習俗與中國儀式相混合,明治以後則是以神道儀式舉行葬禮。
至於入葬方式,最早時進行土葬,持統女皇死後第一次使用了火葬,此後除極個別的外(醍醐天皇、村上天皇使用土葬),直到江戶時代初期,歷代天皇都是使用火葬。從後光明天皇開始,改為火葬和土葬相結合的形式,至孝明天皇時又改為完全的土葬。而且在採用佛教葬儀後,一般都選定寺院附近舉行儀式。從北朝的後光嚴天皇開始,除後花園天皇外,都在泉涌寺進行。明治天皇的葬儀在東京青山練兵場進行,大正天皇和昭和天皇的葬儀在東京新宿御苑舉行。
日本第88代天皇後嵯峨天皇時期,民不聊生,朝廷完全受到幕府的節制和擺布,後嵯峨天皇即位時連禮服都無錢置辦,人民鋌而走險,不僅潛入天皇起居室搶走天皇的衣服,甚至將鳥羽天皇陵、天武天皇陵都盜掘了,墓中的金銀財寶被搶奪一空,持統女皇的骨灰被棄散在路旁的草叢中,裝骨灰的銀盒被搶走,百姓們大開天武陵時,只見瑪瑙為室,金銅制門,遺骨系著銀帶,裝飾著五顏六色的寶石,琥珀項珠置放在一旁。
關於天皇陵墓的形式,最初是前方後圓墳,景行、崇神、成務天皇陵以及神功皇後陵為其代表,陵墓長度約為200至300米。此後這類墳墓完全由人工建造,規模更大。仁德、應神、履中三位天皇的陵墓分別長480、418和364米,堪為世界古代帝王墳墓之首(據考古學家推測,除應神天皇陵外,其他古代天皇的陵墓都可能被盜)。在此以後是方形墳或圓形墳。持統天皇開始火葬後,陵墓形式也有很大變化。持統女皇的遺詔上說,她要喪葬時諸事儉省,無需厚葬,於是,她被火化後與其丈夫天武天皇合葬一處。元明女皇則在火葬處蓋土、植樹、建碑為陵而沒有營造以前歷代天皇那種大規模的陵墓。此後的天皇,除光仁、桓武兩人營造了墳丘外,都繼承了這種薄葬精神。但從後一條天皇開始,陵制又發生了變化。後一條天皇陵上建起了菩提樹園三昧堂,此後一般都要在陵地建造佛堂、佛塔,直至仁孝天皇陵延續了700多年。期間從後深草天皇至後陽成天皇的24代天皇中有12代的遺骨安放在深草法花堂,俗稱十二帝陵。此後從後水尾天皇至仁孝天皇的13代天皇都葬於京都東山泉涌寺內,孝明天皇陵則是位於泉涌寺後山的圓形陵墓。明治天皇陵位於京都伏見的桃山。大正天皇和昭和天皇的陵墓則位於東京西部的武藏,昭和天皇陵為上圓下方型墳墓,下方邊長27米,上圓直徑16.5米,墓高8.6米。這個密林之中的、緊傍大正天皇陵和貞明皇後陵的靜謐的墓地,就成了87歲的昭和天皇的歸宿。
④ 日本現在還有天皇嗎
有天皇。
二戰後期日本以無條件投降為條件,使天皇作為象徵性國家元首保留了下來。1946年,美國迫使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否定其人間「神」的地位,承認其不再具有神性,但是日本人民的心裡還是認為天皇是神。
依照《日本國憲法》,天皇如今主要職責為任命內閣總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外交事務活動和國家儀典等。日本皇室家徽為「十六瓣八重表菊紋」。
(4)日本人的天皇在哪裡擴展閱讀
日本天皇號稱「萬世一系」,數千年來都由一個家族統治,這對王朝更迭如走馬燈的其他國家來說,簡直是極為「逆天」的現象。拋開對日本這個國家及天皇產生時間的論證,就隋唐至今的世襲情況來看,天皇確系出於同一家族,「萬世一系」的說法雖然誇張,但也有其可信成分。
日本天皇曾長期是「神」,不是人。日本在歷史上是一個神權國家,實行政教合一的體制,天皇被宣揚為創世神天照大神的後裔子孫,日本是其私產,他是代天照大神進行統治。天皇是「神」不是人的觀念深植於日本臣民腦中,成為一條堅定不移的人生信仰,這就好比我們漢族篤信玉皇大帝一樣,都是神權時代的套路。
出於對天神的敬畏,任何想質疑、傷害、取代天皇的言行都被視為「忤逆不道」的大罪,要受到極為嚴重的懲罰。可以說,「神」性就是天皇家族「萬世一系」最大的保護傘,因為沒有任何其他家族敢於取代。
⑤ 日本的天皇指的是什麼位置
唐代以後,中國人按照日本人的自稱,逐漸以日本一詞取代倭作為對日本國的官方稱呼。中國一直以日本國王來稱呼和冊封日本的執政者。一直到宋朝之時,太宗對日本頗有好意,以至北宋歐陽修《新唐書》、元托克托《宋史》等文獻,正式將「天皇」一辭寫入正史。明朝、清朝又再次使用日本國王來稱呼和冊封日本執政者。直到近現代,才使用『』天皇『』一辭。天皇是日本國君主的稱號,日本國家的象徵。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書籍記載於前660年)。由於被認為不同於普通的日本人(在神道教中,天皇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天皇與其家族沒有姓(歷史學上稱其為天皇氏),日本憲法也未賦予其公民權。雖然裕仁以後的日本天皇已宣布完全放棄歷史上其被賦予的「神性」,但多數日本人仍認為天皇代表著「國家」。 日本國君使用天皇稱號大概是在唐朝時期。唐高宗曾使用天皇稱號,與天後武皇後並稱二聖,這可能影響到日本天皇稱號的採用。日本天皇最早文字記載是673—688年前後天武天皇的《飛鳥凈御原令》。中國稱日本元首為天皇大約是在清末的同治時期。在日本的歷史上,出現天皇的稱號以後,還有天皇和皇帝的稱號並用的。這種兩個稱號並用的天皇有43代元明、45代聖武(追謚)、46代孝謙、50代垣武。到了近代明治元年(1868年)後,日本致外國首腦信件、國際條約批准書、宣戰詔書使用的還是皇帝稱號。從1936年以後,對外就完全使用天皇稱號了。
⑥ 日本天皇是哪裡人
天皇當然是日本人
⑦ 東京審判有什麼歷史意義日本天皇當時在哪
當時,世界許多國家都提出天皇的戰爭責任問題,有的國家要求把他列為戰犯審訊,但主導東京審判的美國政府出於維護其戰略利益的需要,表示日本可以保留天皇制,不逮捕、也不起訴天皇。美軍佔領日本後,麥克阿瑟曾與日本天皇裕仁進行了一次秘密會面。雙方對會談內容始終諱莫如深。30年後,裕仁仍如是說:「當時與麥克阿瑟將軍有君子協定,永不透露。」正是由於美國的庇護,最大的戰犯裕仁逃過被逮捕被判決的命運。為保護天皇,甚至皇族也沒有追究。
⑧ 日本天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自明治維新開始,為了強化天皇權力至高無上,日本主流價值觀,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會高歌天皇“萬世一系”,即天皇一脈從未“改朝換代
從這個點出發的話,日本天皇從日本島誕生就開始統治日本,因為天皇在日本傳說中,他是天照大神的後裔,天照大神是神話中的太陽女神,是她給予日本人“文明
⑨ 日本天皇到底是哪來的明仁天皇為何承認自己有韓國血統
日本皇室的形成是在大和時期,在這之前從朝鮮和大陸的移民者一直在進行征服原住民的過程,而天皇則是從移民者中誕生的。此外,明仁天皇的祖先是桓武天皇,而桓武天皇的母親,就是當時從朝鮮半島移民日本的,所以作為後代的明仁天皇確實具有一定的朝鮮血統。
日本的皇室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皇室之一,對於我國古代來說,皇室會隨著朝代的更迭換來換去。但是日本皇室就非常穩定,從誕生以來,一直存在至今。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軍國主義盛行,於是對於日本皇室的純正血統說法盛囂塵上。所以對於天皇具有大陸或者朝鮮的血統的說法矢口否認。直到二戰結束,才漸漸恢復了往日的文化交流自由,於是日本開始正式一些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