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諾門罕失敗日本調集哪些師團反撲

諾門罕失敗日本調集哪些師團反撲

發布時間: 2022-07-21 11:37:14

Ⅰ 諾門坎戰役中有著皇軍之花之稱的日軍23師團為何全軍覆沒

諾門坎戰役時,日軍第23師團只是一個警備性質的三單位制師團,下轄第64、71、72聯隊。1個步兵聯隊只有2909人,炮兵聯隊的12門120毫米炮都是第5師團的淘汰貨,3個步兵聯隊都是新建立不久的,到諾門坎戰役爆發前1個月的的1939年4月,第23師團士兵才開始野外戰術科目訓練,武器也低劣,火力比關內正面戰場的二流師團還弱,全師團共1.5萬人。第23師團後來成為主力,也又部分原因是在諾門坎打的不錯,後來才得以升級加強為野戰師團。
而蘇軍8月20日總攻時投入坦克524輛,裝甲車385輛,壓制火炮542門,飛機500架。整個戰役蘇軍有超過7比1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優勢,6比1的火炮數量優勢,3比1的兵力優勢,但傷亡比日軍更大(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死亡9703,日軍戰死7696人,失蹤1021人),蘇軍坦克被擊毀280多輛,裝甲車損失90輛,日軍只損失了30多輛戰車裝甲車。蘇軍前後消耗作戰物資達80000噸,僅炮彈炸彈就消耗了31000噸,而日軍各種物資消耗才2000噸不到。
真實的諾門坎戰役就是,一個擁有近千輛坦克裝甲車的蘇軍1個裝甲集團軍在戰神朱可夫的親自指揮下,消耗掉幾乎半個斯大林格勒大反攻的彈葯量,才勉強擊敗日軍一支只有5個基數彈葯的三流邊境守備師團,最後人員損失還比日軍大,蘇軍還損失坦克裝甲車近400輛,蘇軍一個諾門坎戰役的彈葯消耗幾乎相當於中國八年抗戰的總消耗量。

Ⅱ 諾門罕戰役的事件經過

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在新巴爾虎左旗境內諾門罕布日德地區及蒙古國哈拉哈河中下游兩岸,爆發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滿」蒙邊境戰爭,即日本、偽滿洲國與蘇聯、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事件。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決定首先在諾門罕一帶進攻蒙古人民共和國,佔領其東部的領土哈拉哈地區,作為下步侵入蘇聯遠東地區的跳板,進而實現蓄謀已久的「北進計劃」。5月4日,蒙軍第24國境警備隊由山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東地區放牧。偽興安警備騎兵第3連駐錫林陶拉蓋哨所的一班士兵立即開槍阻截,並上馬追趕,將蒙軍牧馬人和馬群趕回西岸。蒙軍第7國境哨所50餘名騎兵攻佔設在爭議地區的偽滿錫林陶拉蓋哨所。
5月13日晚21時,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搜索隊隊長東八百藏中佐奉命率104名騎兵、90名裝甲兵到達距諾門罕尚有80多公里的甘珠爾廟,派出偵查兵進行作戰准備。關東軍司令部將駐齊齊哈爾的飛行偵察第10戰隊、海拉爾飛行第24戰隊、關東軍汽車隊的運輸汽車100輛,歸23師團指揮、使用。
5月14~15日,東八百藏部隊在5架日機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東的蒙軍742高地攻擊。蒙軍居於劣勢(傷亡30餘名),主動撤向河西。5月17日,東八百藏率部隊返回海拉爾。蘇聯政府依據《蘇蒙互助協定》而介入,立即將第11坦克旅開往哈拉哈河地區,同時命令駐在烏蘭烏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師一部向哈拉哈河集合,並將第57特別軍司令部從烏蘭巴托遷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蘇聯的飛機也不斷在戰事地區集合,並在諾門罕地區飛行偵查。蒙軍騎兵第6師又渡過哈拉哈河,架起浮橋。
1939年5月28日拂曉,由山縣武光大佐負責指揮的第64聯隊一部約1058人、東八百藏中佐搜索隊約200人及偽滿興安騎兵第1、2、8團各一部,分三個方向圍攻蒙軍,結果被蘇蒙軍擊敗,日軍搜索隊戰死115人、失蹤81人,幾乎全軍覆沒,東八百藏本人也被擊斃;而日軍山縣部隊戰死151人、生死不明92人,傷亡率為20%。 6月18日,朱可夫被蘇軍統帥部任命為第57特別軍軍長。朱可夫到達塔木察格布拉格後,開始集結兵力,儲運軍需,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貝斯(今喬巴山)等地開辟野戰軍用機場,蘇戰斗機開始在空中與日機周旋。6月19日,蘇機轟炸阿爾山、甘珠爾廟和阿木古郎附近的日軍集結地,500桶汽油被炸起火。6月20日,第23師團全體出動,小松原帶著2萬人向諾門罕進發。關東軍司令部調第1坦克團和第2飛行集團支援第23師,共有12個步兵營、70輛坦克、180架飛機。
6月21日,日軍第2飛行集團團長嵯峨徹二中將把他的司令部從新京(今長春)遷至海拉爾,調來4個飛行團,集中17個戰斗轟炸、偵察機中隊。6月22日,蘇軍出動150架飛機空襲甘珠爾廟、阿木古郎將軍廟一帶的日軍集結地和野戰機場,日機也傾巢出動。雙方從22~24日,在諾門罕地區上空大戰3天,近60架飛機被打落在草原上。此後,蘇機不斷增多,而且出現新型戰斗機,日軍則逐漸喪失主動權,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6月27日上午3時,137架日機在海拉爾機場起飛,編隊布滿海拉爾上空。6時20分,日軍機群到達塔木察格布拉格機場上空,進行狂轟濫炸,機場頓時黑煙覆蓋。日軍作戰部隊向關東軍司令部報告擊落蘇機99架,擊毀地面飛機25架。
6月下旬,關東軍司令官命令第23師團盡快發動地面攻勢。兵力共計2萬多人、84輛坦克、180架飛機和400輛汽車。7月1日,日軍在小林少將的指揮下,6000人的部隊向哈拉哈河西岸攻擊,中午時攻佔河東岸的謝爾陶拉蓋高地。朱可夫組織150輛坦克、154輛裝甲車、90門大炮和全部飛機及其它部隊,分三路反攻。由於巴音查崗高地周圍全是開闊地,非常有利於飛機和戰車作戰,日軍全部裸露在蘇軍坦克和裝甲車炮的面前。7月3日上午7時,第一批蘇軍轟炸機和殲擊機對日軍進行了轟炸和掃射。同時,蘇蒙軍的大炮猛烈轟擊日軍集群。這兩股火力立即阻止日軍行進,日軍無法開展火力,只顧匆忙地在沙地上挖掘個人掩體。上午9時,蘇軍第11坦克旅的150輛坦克向龜縮在沙丘掩體的日軍開火。7月11日,關東軍司令部命令停止攻勢,進行戰線整頓,決定向諾門罕前線調兵。從內地調來獨立野戰重炮聯隊,從奉天(今沈陽)、北安、齊齊哈爾等地調來反坦克速射炮中隊,給23師團補充武器和兵員,增加飛機和車輛。
關東軍司令部從戰爭一開始,就指示石井部隊擬定在諾門罕地區的細菌戰計劃。7月13日,石井細菌部隊碇常重少佐帶領22名敢死隊員,在哈拉哈河乘2隻膠皮筏順水將22.5公斤傷寒、霍亂、鼠疫、鼻疽等細菌撒入河水中,向蘇蒙軍進行細菌戰。竟有1340名日軍染上傷寒病、赤痢病和霍病,731部隊軍醫和敢死隊員,被細菌傳染而亡命的達40多人。 7月23日,日軍在諾門罕前線各部隊經過半個月的補充和休整後,集中25000名兵員,82門大炮全線發動總攻擊。24日,蘇軍發動反攻,日軍退回原地。25日,關東軍司令部下達「停止進攻,構築陣地」的指示。
8月4日,日軍為實施統一指揮,在海拉爾組建第6軍(轄第23、第8國境警備隊等,司令荻州立兵中將),兵力約2.5萬人。
為早日解決諾門罕地區戰事,蘇軍統帥部決定在塔木察格布拉格的第57特別軍擴編成第1集團軍。這是臨時組織的具有獨立作戰職能的多種合成的大兵團。蘇軍集結第1集團軍(6萬餘人,轄3個步兵師,即第57師、第82師、第152師)、摩托化第36師,機械化第5旅,裝甲第7旅、第8旅、第9旅,坦克第6旅、第7旅、第11旅,空降第212旅、機槍第5旅、炮兵第185團,反坦克炮第37、85營,第63、66、150防空營等其他部隊(另附外蒙騎兵第6師、騎兵第8師等部隊),共計機械化大軍10萬餘人(另外動用鐵路晝夜不停的運送來18000噸炮彈,6500噸炸彈,7000噸燃料,4000噸糧食和4000噸物資、3000輛載重汽車..... 蘇軍一共498輛坦克、346輛裝甲車,542門大炮,515架飛機)。7月15日,朱可夫被任命為集團軍司令員。 蘇軍總參謀部決定總攻時間為8月20日(星期天),因為按照慣例,日軍前沿部隊的軍官有半數要輪流到海拉爾去休假。進攻的命令20日凌晨2點45分傳達到一線連隊,對面日軍陣地一片沉寂,蘇軍反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
8月20日凌晨,蘇蒙軍發起總攻戰役。蘇蒙軍以3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5個裝甲旅,1個機槍旅,1個空降旅以及大量的飛機、大炮,開始舉行大規模的反攻。日軍雖然1輛坦克也沒有,被蘇軍成千噸炮彈猛烈轟炸,還被蘇軍裝甲部隊合圍,但日軍毫無懼色,在陣地上勇敢地和蘇軍激戰。構築在蒙古曠野上的土木機構工事很快被蘇軍的大炮轟成平地,日軍就依託單兵用工兵鐵鍬挖成的簡易單兵掩體作戰。8月24日,日軍竟然還發起了反擊,3000名沒有炮火掩護的日本步兵被阻止在鐵絲網和野戰工事以及大炮面前,隨後蘇軍坦克開始出擊,日軍後退。戰斗到8月26日,日軍第23師團已經被完全合圍了。在蘇軍重炮群、坦克群、航空炸彈的猛烈轟擊下,日軍第23師團損失慘重。此役,蘇軍重創重日軍第23師團搜索隊,全殲第7師團第26聯隊第1大隊,日軍第64聯隊和炮兵第13聯隊被蘇軍大部殲滅,第64聯隊長山縣武光大佐和炮兵第13聯隊長伊勢高秀大佐均被擊斃,23師團第71聯隊長森田徹大佐亦被擊斃,日軍僅有的22門加農炮全部喪失。
8月31日,在被上萬噸炮彈轟擊第11天後,彈盡糧絕的日軍第23師團決定突圍。2000多名第23師團士兵用手榴彈近戰殺出一條路,突出重圍。日軍各部隊亦隨之突圍。8月29日,鑒於日軍在諾門坎地區的不利情況,日軍大本營決定在我國關內戰場調集:第5師團(駐青島),第14師團(駐河南開封、新鄉),野戰重炮兵第9、第10聯隊,速射炮9個中隊,16個野戰高炮隊,1個飛行戰隊,22個汽車中隊到達我國東北,以增強諾門坎地區。同時關東軍司令部調集第2師團10000人、第4師團9800人、第7師團8000人、高炮部隊和國境守備隊主力向諾門坎前進,企圖戰勝蘇軍。但在攻勢發起前的9月3日被日軍大本營阻止。
9月9日,東鄉駐蘇大使向蘇聯提出諾門坎停戰要求。
9月15日,日本駐蘇大使東鄉與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簽訂停戰協定,雙方於9月16日凌晨2時停止一切實際軍事行動。

Ⅲ 1939年風頭正勁的日本為什麼打不贏諾門坎戰爭

在戰役開始之前,日本內部就有海軍和陸軍之間的「南進」和「北進」之爭,海軍要求「南進」進攻東南亞地區,搶占當地的資源;而陸軍要求「北進」進攻蘇聯。海軍之所以要向南進攻,是因為如果向南進攻,明顯將以海軍為主力;而如果進攻蘇聯,就明顯要以陸軍為主,其實就是海軍與陸軍在搶地位和資源了。

▲日本「南進」的結果就是直接把美國拖入了戰爭

但是站在戰略角度來說,「北進」只是與蘇聯開戰,並能夠配合日本的盟友德國。而「南進」則要與美英開戰,直接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拖入戰爭。所以從戰略角度來說,「北進」好於「南進」。

當然,如果日本真的全力支持「北進」計劃,在遠東地區跟蘇聯來一場大規模的局部戰爭,以當時日本的國力來說,還是能夠支撐的,主要就看日本的態度了。

但日本在當時來說由於政治上的問題,由於在戰略物資上的問題,最終還是選擇了「南進」,貫徹了日本一如既往的毛病:戰術上節節勝利,戰略上節節失敗

Ⅳ 諾門坎事件

諾門罕是位於內蒙呼倫貝爾盟與外蒙之間的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舊譯「諾門坎」。1939年5月至9月,日本關東軍、偽滿洲國軍與蘇、蒙軍幾十萬人,在這塊不毛之地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爭。此戰雙方調用了除海軍以外的所有兵種和現役裝備,盡出主力大動干戈,以關東軍慘敗而告終,日本陸軍省被迫承認「諾門罕之戰是日本陸軍自成軍以來首次慘敗」。

不過此役後人提及甚少,諾門罕戰後,蘇聯深陷歐洲戰場,此戰很快被湮沒於浩瀚的衛國戰爭重大戰役中,鮮有提及;日本在國力、軍力強盛之時,盡占天時地利攻擊蘇聯,不料關東軍險些蝕光了老本,自然更不願宣講;偽滿洲國二戰後灰飛煙滅,殘渣餘孽作鳥獸散,也無多少記錄;蒙古雖稱此役為建國後惟一一戰,但宣傳有限、影響不大。因此,諾門罕戰爭世人知之不多,國內有關此戰的研究和公開出版物更不多見。2005年5月山東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國內第一部從日本、蘇聯、中國多角度透析諾門罕戰爭的紀實圖書——《諾門罕,日本第一次戰敗》,某種程度上填補了這個空白。

一根小小的導火索引燃了早已埋好的炸葯——諾門罕戰爭揭開了序幕

諾門罕之戰是在雙方有所准備但都沒准備好的情況下,匆忙打響的。1936年6月,日本《帝國國防方針》把蘇聯列為了第一敵對國,並悄悄著手戰爭准備。8月,日本制定了或北進蘇聯、或南下南洋的《國策基準》,緊接著又與德國簽訂了《德日關於共產國際的協定》。極為亢奮的日本認為有納粹德國在歐洲幫忙,可以放手在遠東大幹一場了,諾門罕處在暴風雨來臨前的短暫平靜之中。

但斯大林並沒有睡著,1938年10月,遠東紅軍第57軍更換完新裝備開入蒙古。作戰對象直指海拉爾的日軍第23師團。這個師團以好戰和擅長進攻而著名,師團長小松原長期為日本駐蘇聯大使館的武官,是日本陸軍中為數不多的「蘇聯通」,關東軍的用心路人皆知。

1939年5月,「滿」蒙在哈拉哈河畔意外地發生了一次小沖突,關東軍將領們聞之欣喜若狂。經過多年精心培育的戰爭種子,終於在「滿」蒙邊境破土而出,關東軍司令部指示23師團立即擴大戰事,出兵諾門罕。諾門罕戰爭的進程如同戰後一個日本老兵形象的回憶:「當時日本就像是一個半大小子,舞舞扎扎地向(哈拉哈河)河畔的俄國彪形大漢頻頻挑釁,最後大漢惱火了,一拳將毛小子揍到河裡。」

第一次諾門罕之戰關東軍吃了個「窩心拳」
開戰伊始,東京認為「大肅反」後的蘇軍已不足為慮,狂妄地宣稱日軍一個師團可以對付蘇軍3個師。關東軍各部隊好戰情緒被激發起來,據戰後日軍心理機構調查表明:「幾乎所有參戰的日本士兵都熱切盼望與蘇軍交手,90%以上的軍官對蘇軍情況一無所知,卻毫無理由地輕視對手。」當時日軍整個處在一種病態的「亢奮」中,蠢蠢欲動。

1939年5月27日,日軍向蘇蒙軍發起攻擊,第23師團騎兵聯隊和重裝甲車部隊雖包抄奇襲蒙軍指揮部得手,但很快被蘇軍坦克包圍,一交手,關東軍便嘗到了蘇軍的厲害,日軍的重裝甲車比鐵皮罐頭厚不了多少,根本不是蘇軍坦克的對手,一會兒便被打成零件狀態;日本騎兵面對蘇軍這些橫沖直撞的「鋼鐵怪獸」束手無策,只好絕望地揮舞著馬刀,砍得裝甲丁當亂響。蘇蒙軍1個噴火坦克連和裝甲車營輕而易舉地全殲了日軍這股快速部隊。正面進攻的日軍也沒好到哪兒去,被蘇軍密集的炮火打得丟盔卸甲、損傷過半,灰溜溜地撤回了海拉爾。

關東軍擦拳摩掌半天,沒想到上來就吃了個窩心拳,小松原中將為輕率出擊感到一陣後怕,只好喪事當成喜事辦,悄悄地咽下了這顆苦果准備再戰。

亞洲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戰——第二次諾門罕之戰

6月20日,第23師團全體出動,小松原帶著2萬多人浩浩盪盪地向諾門罕進發了,同時出動的還有作為戰略預備隊的第7師團主力,這個師團在日軍中牌子硬,名氣大,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雙料王牌,被公認是日軍戰鬥力最強悍的部隊。1939年7月,《紐約時報》這樣評價道:「日本第7師團的士兵們在齊齊哈爾附近塵土飛揚的草原上長期接受高強度訓練,主要集中於三種日軍所重視的技能:刺殺、射擊和沖鋒。他們反復練習肉搏戰,這是一支最精銳的部隊。其官兵據說全來自北海道,那地方被認為盛產頑強和冷靜的武士。」

被譽為「國寶」的第1坦克師團是全日本當時僅有的一個坦克師,從來就沒捨得用過,這次也上了前線;關東軍航空兵主力傾巢出動飛抵海拉爾機場。為了第二次諾門罕之戰,關東軍動了老本。可令東京想不到的是,此刻他們的對手已換成了蘇軍一代名將——坦克戰專家朱可夫!在廣闊的大草原上跟朱可夫玩大兵團作戰,小松原等人就有些小兒科了。

日軍的計劃是步兵主力渡河迂迴包抄,坦克師團正面強攻,但坦克攻擊並不順利,從7月1日起,第1坦克師團的多次沖鋒都無功而返,蘇軍頑強地把守著河東岸陣地。只有7月3日晚,第4坦克聯隊利用大雨掩護和蘇軍的麻痹,奔襲蘇軍第36摩步師重炮陣地僥幸得手。從戰術意義上看,這是一次成功的奇襲,這也是日軍坦克部隊在整個諾門罕戰爭中惟一的一次勝利。

7月4日,蘇軍將偷渡過河的關東軍步兵主力擊潰後,朱可夫將軍開始騰出手來收拾正面的日軍坦克,蘇軍兩個坦克旅以壓倒一切的氣勢沖入日軍戰車群中。在7平方公里的戰場上,近千輛各型戰車相互廝殺,炮聲隆隆,火光沖天,煙塵彌漫,亞洲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坦克會戰開始了。蘇軍的T-28、T-26、T-130、BT-6、BT-7坦克和BA-6、BA-10裝甲車等各型現役戰車相互配合,簡直把諾門罕當成了新武器實驗場,打得日軍八九式坦克既無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日軍坦克和裝甲車,很快變成了一堆堆冒著黑煙的鋼鐵垃圾。此戰之後,日軍坦克部隊基本癱瘓了。安岡坦克師團的潰敗極大震動了東京,認為造價昂貴的坦克不宜再用。其實有一點不好明說,用士兵組成「肉彈」攻擊簡單、便宜,還能體現日軍的「勇敢」。

朱可夫將軍戰後這樣評價日軍坦克部隊:「坦克非常落後,基本戰術動作也很呆板,死盯著迂迴和側擊這一種辦法,很容易被消滅。」整體上看,日軍坦克部隊在整個二戰期間既無戰術也無技術。

在正面鏖戰的同時,關東軍航空兵出動了三個旅團奔襲了蘇聯的塔木斯克機場,這是亞洲空戰史上第一次大機群成功突襲敵方機場,戰術上達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蘇軍前線飛機損失大半,一時喪失了制空權。不過,蘇軍新型的伊-16戰斗機投入戰斗後,很快奪回了制空權,蘇聯空軍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雙機進攻隊形,首日交鋒便用火箭彈將6架日機打得凌空爆炸。蘇聯空軍英雄斯克巴里欣甚至創造了正面撞毀敵機自己卻安全降落的奇跡,給日軍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多個王牌被陸續擊落後,關東軍的飛機更多時間是呆在地面上了。

這期間,日軍還卑鄙地動用了石井部隊,(即臭名昭著的七三一細菌部隊)秘密向哈拉哈河投放了鼠疫、鼻疽等烈性傳染病菌,由於蘇蒙軍的飲用水來自後方鋪設的輸水管,所幸沒有大的傷亡,日軍雖三令五申不準飲用河水,但還是有不少士兵在極度乾渴下偷偷喝了河水,成了細菌戰的犧牲品。戰後日本關東軍軍醫部統計,整個作戰期間前線共有1173人因病因不明死亡,關東軍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肉彈」沒頂住炮彈——第三次諾門罕之戰

第二次諾門罕之戰打響不到半個月,關東軍損兵折將已近萬人,坦克、裝甲車、飛機、野戰炮等技術兵器損毀過半,日軍隱隱感到蘇軍並不像東京所想的那麼好對付,於是破釜沉舟,決定動用珍藏的遠程重炮部隊。7月15日,關東軍駐滿洲各地的炮兵聯隊紛紛忙碌起來(包括駐旅順的守備炮兵),重型履帶牽引車吭吭哧哧地將一門門炮管碩長的加農炮從洞庫中拖拽出來,關東軍拿出了全部家底。

7月23日,日軍大口徑火炮一起開了火,整個諾門罕戰場火光沖天,如此大規模、長時間的炮擊,據記載為日本陸軍史上首次,關東軍這次要砸鍋賣鐵拚老命了。不過日本炮兵從未受過超遠程射擊訓練,也從未經歷過飽和射擊,雖打得熱火朝天,但前沿傳回消息說效果並不好,精度尤為不夠。戰至中午,炮群一口氣打出了近萬發炮彈,這種消耗在日軍戰史上是驚人的,照這樣打下去要不了幾天關東軍就得破產。更令關東軍惱火的是重炮相繼發生故障,多門重炮炮架折斷,炮身過熱、膛炸、炮管燒蝕等事故層出不窮。

下午,轉移到新陣地上的蘇軍炮群開始反擊,大量炮彈發出令人恐懼的呼嘯聲,暴風驟雨般砸在了日軍炮兵陣地上,陣地頓時成了一片火海。面對蘇軍排山倒海般的打擊,日軍還擊的火力近乎於呻吟,步兵甚至請求旁邊的炮兵千萬不要還擊,以免招來更猛烈的打擊。日軍記載:「蘇軍的還擊遠遠超出預料,密度之大、持續時間之長是從未見過的,陣地被黑雲一般的煙塵覆蓋,能見度只有兩三米,濃煙遮住了視線,到處是傷員、屍體和損毀的兵器,無一處完好的炮位。」炮戰延續了三天,日軍已毫無還手之力,驕橫的日軍垂下了頭,炮兵決戰又輸了。

既然空、坦、炮方面接連失敗,日軍只好又回到步兵「豬突沖鋒」——即像野豬一樣不顧一切低頭猛沖的老路子上,這是日俄戰爭時的老套路。入夜後,數萬名日本步兵一起沖出了掩體,端著刺刀吶喊著發起了集團沖鋒。一時間日軍歇斯底里的叫喊聲響徹了整個諾門罕夜空,令人毛骨悚然。月光下,幾萬把閃亮的刺刀明晃晃地折射出一股兇殘的殺氣,關東軍的眼睛都紅了。

當日軍沖到蘇軍陣地前沿時,蘇軍突然打開了車載探照燈,幾千發照明彈也先後升空,暴露在強光下的日軍還沒明白過來怎麼一回事,就成片成片地被打倒了。在指揮官帶領下,日軍繼續不顧死活地沖鋒。多年的軍國主義教育和受「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使日軍普遍有一種亡命徒似的作風,但亡命徒式的勇敢並不能改變其失敗的命運。據戰後統計,關東軍連續幾次大規模夜襲作戰,共傷亡5000多人;蘇軍僅陣亡263人,防線後縮2—3公里。觀戰的德國武官目睹了日軍這些瘋狂的舉動後,瞠目結舌,給國內發回的報告中稱日軍的戰術水平至多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

橫掃千軍如卷席——朱可夫的反擊

諾門罕的戰事持續了3個多月,日軍雖一再受挫,卻絲毫沒有退意,一切跡象表明,繼續防禦無法遏止日軍的瘋狂意圖,連續的勝利使蘇軍士氣高漲,該大反攻了。蘇軍總參謀部決定總攻時間為8月20日(星期天),因為按照慣例,日軍前沿部隊的軍官有半數要輪流到海拉爾去休假。進攻的命令20日凌晨2點45分傳達到一線連隊,對面日軍陣地一片沉寂,蘇軍反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

總攻第二天,蘇軍兩翼包抄的裝甲部隊順利會師,完成了對日軍的分割包圍。同時,強大的炮火和密集的轟炸將日軍所有前沿炮兵陣地、觀測所、通訊站完全摧毀。第203傘兵旅突襲敵後,成功地切斷了日軍的補給線,日軍已成瓮中之鱉。東京不肯認輸,怎麼也不願相信堂堂的「大日本皇軍」會失敗,命令部隊立刻反擊,不能坐以待斃。(從總體上說,日本軍隊的作風二戰時期應該算頑強的。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幾乎沒有成建制繳槍的部隊,這是日軍惟一可以標榜的一點資本。)

8月24日凌晨,反攻部隊紛紛從坍塌的工事中爬了出來,等日軍完全脫離了陣地之後,蘇軍的炮火鋪天蓋地般打了過去,無處躲藏的日軍傷亡慘重。一天的反擊中,日軍僅僅前進了不足兩公里,但傷亡卻是可怕的。有些地方屍體多得摞在了一起,讓人無處下腳。日本戰史記載:左翼進攻部隊只剩下7名軍官和87名士兵,旅團長小林少將右腿被打斷,險些讓人踩死;右翼進攻部隊中了蘇軍埋伏,森田徹大佐率隊沖鋒被打成了「篩子」。關東軍的瘋狂反擊失敗後,防線全線崩潰,蘇軍追擊到將軍廟一線停了下來,殲滅關東軍主力目的已基本達到,斯大林不想在遠東引發蘇日大戰。

諾門罕前線的日軍最後僅剩下400餘人,整建制跑出來的只有騎兵聯隊百十人。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辭職,前線總指揮小松原切腹自殺,參謀長岡本雙腿被打斷,後來這位大佐在海拉爾醫院治療時,不知怎麼惹惱了傷兵,被人用刀活活地砍死在病床上。整個諾門罕戰爭期間日軍損失了近50000人,步兵第23師團、第7師團、第8國境守備隊(旅團)、第1獨立守備隊(旅團)和第1坦克師團幾乎損失殆盡,11個特種兵聯隊徹底喪失了戰鬥力。高級軍官的傷亡也是空前的,日本報紙哀嘆:「大量高級軍官如此集中的傷亡是日俄戰爭後從未有過的」。

9月3日,關東軍停止了一切戰斗行動。東京肯罷戰的原因一方面是前線已無可用之兵,一方面緣自《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消息傳來,無疑給日軍當頭一棒。簽約前德國根本沒打算跟日本通氣,希特勒從心裡瞧不起這個彈丸小國。當初《反共協定》簽訂後,日本一直追在德國屁股後面要求再搞個軍事同盟,而希特勒則哼哼唧唧,始終不予明確答復,日本首相為此曾先後與德國進行了70多次磋商而未果,沒想到德國卻悄悄地先與他們共同的敵人蘇聯簽訂了和平條約,弄得日本狼狽不堪。日本政府顏面盡失,內閣只好宣布總辭職。在這次戰爭中,日本不僅軍事上一敗塗地,政治上也輸得精光,成了國際舞台上一個令人恥笑的跳樑小丑。不久,「南進」派漸占上風,東京重新調整國策。日本從此將目光移向了太平洋和東南亞,准備與美、英分羹。

「這是一場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戰爭」,1939年7月20日,《紐約時報》的社論這樣評價蘇聯紅軍和日本軍隊在蒙古草原上的這場苦鬥,時報不屑一顧地嘲諷道「(他們)在人們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裡發泄著憤怒」。直到兩年後日本人的炸彈劈頭蓋腦地扔到了珍珠港,美國人才明白過來,恰恰是他們認為無關緊要的一戰改變了日本的作戰對象,恰恰是他們根本瞧不起的這個彈丸小國給了他們致命一擊!美國人為自己的驕傲和輕心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麻省理工學院的洛倫茲教授曾說過:「亞洲腹地的一隻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許幾周後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場風暴。」在軍事和政治領域,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起因可能微乎其微,但產生的「蝴蝶效應」卻令人瞠目。諾門罕戰爭便是典型的一例,當初誰能料到亞洲腹地一場不起眼的邊境沖突,會為軸心國的最終失敗埋下伏筆。

從政治意義上看,此戰不僅沉重打擊了日本軍國主義二戰初期囂張的侵略氣焰,而且使日本被迫將「北進」侵蘇的國策改為「南下」襲美,蘇聯從而避免了與德、日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力量打擊德國法西斯。在莫斯科戰役中,蘇、德雙方當時拚得燈盡油枯,幸虧關鍵時刻蘇聯抽空了遠東邊境的二十個亞洲師調往歐洲,才給了德軍致命一擊,扭轉了歐洲戰場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形勢,沒有諾門罕之戰,斯大林絕不敢冒此奇險。另外,諾門罕戰爭期間,正值我國抗戰進入最艱苦的時期,此戰使日軍向關內增兵計劃一時無法實現,有力支援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諾門罕戰爭後,一貫驕狂的日軍對蘇軍產生了心理障礙,日本基本死了與蘇聯再戰之心,東京最終決定調轉槍口襲擊英美,不久日軍便奇襲珍珠港,將隔岸觀火的美國拖下了水,使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最終日本兵敗亞太戰場。可以說,諾門罕戰爭是二戰早期最精彩的一個伏筆。

從軍事角度上看,蘇聯通過此戰檢驗了陸、空軍的各種新裝備,鍛煉了「大清洗」後新提拔的年輕軍官,也提升了曾一蹶不振的士氣。特別是發掘了一代名將朱可夫,為即將到來的衛國戰爭儲備好了帥才(朱可夫後來參與指揮了蘇德戰場幾乎所有重大戰役,每每都能化險為夷,被譽為「蘇德戰場上的消防隊員」,而朱可夫的成名之戰就是諾門罕戰爭)。蘇軍還在此役中首次實施了空降作戰,首次使用了「進攻防禦」和「夜間強光照明」的戰術,首次採取了電子干擾戰和心理戰,後勤部門還創造了超遠距離連續補給的世界奇跡。所有這一切都在後來的衛國戰爭中得以廣泛採用,給德國法西斯以沉重打擊。

Ⅳ 諾門罕的事件經過

1939年5月11日,約七至九十名蒙古騎兵在哈拉哈河以東、諾門罕附近的地區(今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西南部,阿爾山以西)放牧。日本及偽滿洲國認為滿、蒙邊境應該在哈拉哈河,該地為偽滿洲國國土,而蘇、蒙則認為邊界在河東約十六公里,諾門罕的東面,該地為蒙古國國土。蒙古騎兵被偽滿洲國騎兵驅逐。兩天後蒙古騎兵帶同援兵到達,再次在該地駐扎,偽滿洲國兵未能將其驅趕。
此時日本關東軍決定干涉。5月13日或5月14日,隸屬關東軍小松原師團的捜索隊長東八百蔵中佐指揮約300偽滿洲國士兵出動,15日成功驅趕蒙古騎兵。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指示紅軍最高指揮部(Stavka)下准備反攻計劃,並決定由朱可夫負責指揮。5月28日至5月29日,蘇、蒙軍隊在裝甲兵支持下,以優勢兵力擊敗日軍。東八百藏中佐之捜索隊軍力減損63%:8名軍官和97名士兵被殺,1名軍官和33名士兵負傷。
之後的整個六月,蘇聯向諾門罕附近,哈拉哈河兩岸增兵,並攻擊偽滿洲國士兵。
六月底,日軍發動反攻。6月30日小松原師團下達進攻命令,從北面分兩路進攻哈拉哈河以東的蘇軍。中部分兵力在7月1日渡過哈拉哈河,在河的西岸意圖阻隔蘇軍的援兵,及切斷河東蘇軍的退路。但河西的日軍攻勢受阻。朱可夫集合約二百輛坦克及三百輛裝甲車,以裝甲兵反攻。7月3日,日軍撤回河的東岸。而河東的日軍亦未能將蘇軍擊退。雙方從後方增調炮兵增援。日軍在七月底的一次反攻仍然未能將蘇軍驅離河東。雙方在夏天一直維持對峙局面。
八月中,蘇軍在朱可夫的指揮下,在三十公里長的前線發動主力進攻。蘇軍投入總兵力約五萬七千人,配合炮擊及空軍支持。北翼最先以機械化步兵進攻,吸引日軍增援。中部則以步兵牽制日軍主力。南翼集中一個步兵師、一個裝甲旅,約一萬人及三百輛坦克,配合火炮、空軍快速向北迂迴,從側翼包圍河東的日軍。8月20日,蘇軍渡河。
日軍的作戰策略則是以前線部隊阻擋敵軍進攻,等待蘇軍的進攻力減弱後,以援軍從側麵包圍蘇軍。但是蘇聯閃電戰式的立體機動作戰,特別是大量投入的裝甲兵,令前線的日軍快速潰敗。8月24日,蘇軍南北兩翼在諾門罕合圍。兩個日本關東軍師團(第七師及第二十三師)的主力被包圍。8月27日,日軍試圖突圍失敗。朱可夫在日軍拒絕投降後,以火炮及空軍集中殲擊被圍的日軍。

Ⅵ 諾門坎戰役中,日軍敗得有多慘

一九三九年七月初,一個師團加一個戰車團,都進攻失敗;七月中下旬,日軍一個師團加一個野戰重炮兵旅團,再次進攻失敗;八月下旬,日軍一個加強師團和野戰重炮兵旅團防禦失敗,部隊基本全軍覆沒

發現跟蘇聯打打不贏的日本,決定轉戰太平洋,於是有了後來的偷襲珍珠港,不得不說日本還真是自不量力,最終導致日本法西斯全軍覆沒。日本史學家稱之為日本陸軍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

Ⅶ 諾門罕之戰詳情

諾門罕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及蘇聯在遠東發生的一場戰爭。日本稱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稱為第1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1次諾門罕事件;此後至9月16日停火為止,稱為第2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2次諾門罕事件。
戰事在1939年在當時的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生。日、俄雙方的軍隊分別代表「滿洲國」及「蒙古國」交戰,但日、俄雙方並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戰事以日本關東軍大敗結束。日、俄雙方此後在二次大戰中一直維持和平狀態,直至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後,蘇聯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戰並發動入侵滿洲國的八月風暴行動為止。
背景
由於地緣政治上的沖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開戰。兩國在1904年在中國的東北爆發全面的日俄戰爭,結果日本戰勝,中國的東北落入日本的勢力范圍,俄國亦被迫把庫頁島南部割讓與日本。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全面佔領中國東三省,之後在1932年成立聽命日本的滿洲國。中國的外蒙古則在蘇聯的支持下,於1921年宣布獨立,成立聽命於蘇聯的蒙古人民共和國。滿洲國與蒙古國為鄰,並分別有日本及蘇聯的駐軍。雙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邊境糾紛。1938年7月,日、俄兩軍在中、蘇、朝交界的張鼓峰便因為邊界糾紛發生武裝沖突,結果一個月後的8月10日雙方議和停戦協定。
事件經過
1939年5月11日,約七至九十名蒙古騎兵在哈拉哈河以東、諾門罕附近的地區(今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西南部,阿爾山以西)放牧。日本及滿洲認為滿、蒙邊境應該在哈拉哈河,該地為滿洲國國土,而蘇、蒙則認為邊界在河東約十六公里,諾門罕的東面,該地為蒙古國國土。蒙古騎兵被滿洲騎兵驅逐。兩天後蒙古騎兵帶同援兵到達,再次在該地駐扎,滿洲兵未能將其驅趕。
此時日本關東軍決定干涉。5月13日或5月14日,隸屬關東軍小松原師團的捜索隊長東八百蔵中佐指揮約300滿洲國士兵出動,15日成功驅趕蒙古騎兵。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指示紅軍最高指揮部(Stavka)下准備反功計劃,並決定由朱可夫負責指揮。5月28日至5月29日,蘇、蒙軍隊在裝甲兵支持下,以優勢兵力擊敗日軍。東中校之捜索隊軍力減損63%:8名軍官和97名士兵被殺,1名軍官和33名士兵負傷。
之後的整個六月,蘇聯向諾門罕附近,哈拉哈河兩岸增兵,並攻擊滿洲國士兵。
六月底,日軍發動反攻。6月30日小松原師團下達進攻命令,從北面分兩路進攻哈拉哈河以東的蘇軍。當中部分兵力更在7月1日渡過哈拉哈河,在河的西岸意圖阻隔蘇軍的援兵,及切斷河東蘇軍的退路。但河西的日軍攻勢受阻。朱可夫集合約二百輛坦克及三百輛裝甲車,以裝甲兵反攻。7月3日,日軍撤回河的東岸。而河東的日軍亦未能將蘇軍擊退。雙方從後方增調炮兵增援。日軍在七月底的一次反攻仍然未能將蘇軍驅離河東。雙方在夏天一直維持爭持局面,
八月中,蘇軍在朱可夫的指揮下,在三十公里長的前線發動主力進攻。蘇軍投入總兵力約五萬七千人,配合炮擊及空軍支持。北翼最先以機械化步兵進攻,吸引日軍增援。中部則以步兵牽制日軍主力。南翼集中一個步兵師、一個裝甲旅,約一萬人及三百部坦克,配合火炮、空軍快速向北迂迴,從側翼包圍河東的日軍。8月20日,蘇軍渡河。
日軍的作戰策略則是以前線部隊阻擋敵軍進攻,等待蘇軍的進攻力減弱後,以援軍從側麵包圍蘇軍。但是蘇聯閃電戰式的立體機動作戰,特別是大量投入的裝甲兵,令前線的日軍快速潰敗。8月24日,蘇軍南北兩翼在諾門罕合圍。兩個日本關東軍師團(第七師及第二十三師)的主力被包圍。8月27日,日軍試圖突圍失敗。朱可夫在日軍拒絕投降後,以火炮及空軍集中殲擊被圍的日軍。
結果
1939年8月中,歐洲形勢急劇變化。蘇、日兩方亦在八月底後加緊外交談判。蘇軍雖然在遠東取得戰役的勝利,但無意擴大戰果。雙方於9月16日停火,事件最後以日本退讓,承認現存邊界結束沖突。1940年6月9日,蘇、日兩方正式締結協議。
傷亡
在四個月的戰事中,三萬名參戰的日軍中約八千人死亡,九千人受傷(蘇方資料為日軍、偽滿軍共損失約6.1萬人)。蘇軍投入約五萬七千名步兵、五百輛坦克及三百五十輛裝甲車;官方宣布人員損失為九千人傷亡。但據1991年蘇聯解體後解密的檔案顯示,蘇軍真正死亡人數約為七千人,超過一千人失蹤,另外一萬六千人受傷。
對第二次大戰的影響
相對於二次大戰其它戰役,諾門罕是一場不為經傳的戰事。但是它對二次大戰的局勢發展卻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戰事發生前,日本東京當局仍為「北進」及「南進」的策略而爭論。北進計劃是以陸軍向蘇聯西伯利亞發動攻勢,目標是進攻至貝加爾湖一帶。而南進計劃則是以海軍為主,奪取東南亞資源(特別是荷屬印度尼西亞的石油)。諾門罕戰役的失敗,說明蘇聯紅軍的實力對日本陸軍來說仍然是相當強大。在一定程度上,諾門罕戰役導致日本改為傾向採用南進的戰略目標;最終引致兩年後日本偷襲珍珠港、向美國宣戰和最後的戰敗。
諾門罕戰役中,朱可夫指揮裝甲部隊以機動戰首獲大捷,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嘉獎。蘇聯政府得到包括間諜理查德•左爾格的情報得知日方的南進,因此應該不會即時對西伯利亞發動另一次攻勢。蘇軍於是被調往歐洲;在1941年12月,朱可夫再指揮西伯利亞部隊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成功發動反攻擊敗德軍。

Ⅷ 諾門罕戰役中日軍真的不堪一擊嗎

因為精銳早就調走了。日本本土都告急了,日本和蘇聯的互不侵犯條約還有一年的有效期,曾經駐守的部隊都調往本土和東南亞戰區。而且日本以為蘇聯會在一年後再發動進攻,所以並沒有組織好防線,等到日本發現蘇聯在大規模調兵已經來不及了。。。==========================================4月5日時,蘇聯正式宣布將不再續簽諾門罕戰役後、於1941年時所簽署長達5年的《日蘇中立條約》。在法律上的觀點來看,蘇聯宣布不再績約《日蘇中立條約》後其仍然有長達1年的有效時間,也意味著蘇聯在1946年4月5日以前仍然必須抱持中立態度。蘇聯外交部長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以及蘇聯駐東京大使雅科夫·馬里克(Yakov Malik)則多次對日本政府保證說:「在這段期間條約的效力仍然沒有結束。。

Ⅸ 諾敏汗戰役

諾門罕戰役,起因於侵華日軍和外蒙軍為諾門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這塊呈三角形地區的歸屬問題,最後引起戰役。戰役結果以日本關東軍的慘敗而告終。

戰場
【概述】
諾門罕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又叫諾門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及蘇聯在遠東發生的一場戰爭。日本稱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稱為第1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1次諾門罕事件;此後至9月16日停火為止,稱為第2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2次諾門罕事件。
戰事於1939年在當時的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生。日、俄雙方的軍隊分別代表「偽滿洲國」及「蒙古國」交戰(以蘇聯朱可夫元帥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喬巴山元帥為領導的蘇蒙聯軍),但日、俄雙方並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戰事以日本關東軍大敗結束。日、俄雙方此後在二次大戰中一直維持和平狀態,直至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後,蘇聯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戰並攻擊偽滿洲國的八月風暴行動為止。
諾門罕戰役使東北關東軍向東侵略的企圖徹底落空,進而促使日軍不得不放棄「北進政策」而選擇「南進政策」,進攻太平洋諸島,偷襲珍珠港,最終導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滅。此次戰役不亞於歐洲戰場上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拯救了蘇聯和蒙古(俄蒙聯軍的勝利保證了蒙古國的獨立),也拖慢了日軍侵華的速度。[6]日本史學家稱這場戰爭為「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7]這是蒙古國歷史上重要的戰役之一,蒙古國為戰爭爆發70周年作紀念活動。
【背景】
由於地緣政治上的沖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開戰。兩國在1904年在中國的東北爆發全面的日俄諾門罕戰役遺址陳列館戰爭,結果日本戰勝,中國的東北落入日本的勢力范圍,俄國亦被迫把庫頁島南部割讓與日本。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全面佔領中國東三省,之後在1932年成立聽命日本的滿洲國。中國的外蒙古則在蘇聯的支持下,於1921年宣布獨立,成立聽命於蘇聯的蒙古人民共和國。滿洲國與蒙古國為鄰,並分別有日本及蘇聯的駐軍。雙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邊境糾紛。
1935年起,日本關東軍駐海拉爾的部隊以及興安騎兵部隊,便以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為借口,不斷在中蒙邊界地帶進行挑釁,以試探蘇聯和蒙古的軍事實力。從1935年1月至1938年10月,共發生多次軍事沖突,規模逐步升級。1936年3月30日,日本關東軍澀各支隊1500人乘汽車50輛、裝甲車12輛、坦克4輛,入侵蒙古境內阿達格多蘭地區,被蘇蒙軍隊擊潰。同年3月12日蘇蒙簽訂互助協定,不斷加強邊防。1938年7月,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開進海拉爾。同年10月,蘇蒙遠東軍第57特別軍開進蒙古駐防,雙方議和停戰協定。
【事件經過】

第一階段

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在新左旗境內諾門罕布日德地區及蒙古國哈拉哈河中下游兩岸,爆發了一場震諾門坎戰役地圖驚世界的「滿」蒙邊境戰爭,即日本、偽滿洲國與蘇聯、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事件。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決定首先在諾門罕一帶進攻蒙古人民共和國,佔領其東部的領土哈拉哈地區,作為下步侵入蘇聯遠東地區的跳板,進而實現蓄謀已久的「北進計劃」。5月4日,蒙軍第24國境警備隊由山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東地區放牧。偽興安警備騎兵第3連駐錫林陶拉蓋哨所的一班士兵立即開槍阻截,並上馬追趕,將蒙軍牧馬人和馬群趕回西岸。蒙軍第7國境哨所50餘名騎兵攻佔設在爭議地區的偽滿錫林陶拉蓋哨所。
5月13日晚21時,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騎兵聯隊長東八百藏中佐奉命率600多名騎兵、裝甲軍隊到達距諾門罕尚有80多公里的甘珠爾廟,派出偵查兵進行作戰准備。關東軍司令部將駐齊齊哈爾的飛行偵察第10戰隊、海拉爾飛行第24戰隊、關東軍汽車隊的運輸汽車100輛,歸23師團指揮、使用。
5月14~15日,東八百藏聯隊在5架日機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東的蒙軍742高地攻擊。蒙軍居於劣勢(傷亡30餘名),主動撤向河西。5月17日,東八百藏率部隊返回海拉爾。蘇聯政府依據《蘇蒙互助協定》而介入,立即將第11坦克旅開往哈拉哈河地區,同時命令駐在烏蘭烏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師一部向哈拉哈河集合,並將第57特別軍司令部從烏蘭巴托遷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蘇聯的飛機也不斷在戰事地區集合,並在諾門罕地區飛行偵查。蒙軍騎兵第6師又渡過哈拉哈河,架起浮橋。
1939年5月28日拂曉,由縣武光大佐負責指揮的第64聯隊、東八百藏中佐聯隊及偽滿興安騎兵第1、2、8團各一部,分三個方向圍攻蒙軍,結果被蘇蒙軍擊敗,全軍覆沒,東八百藏本人被擊斃。

第二階段

6月18日,朱可夫被蘇軍統帥部任命為第57特別軍軍長。朱可夫到達塔木察格布拉格後,開始集結兵力,儲運軍需,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貝斯(今喬巴山)等地開辟野戰軍用機場,蘇戰斗機開始在空中與日機周旋。6月19日,蘇機轟炸阿爾山、甘珠爾廟和阿木古郎附近的日軍集結地,500桶汽油被炸起火。6月20日,第23師團全體出動,小松原帶著2萬多人向諾門罕進發,同時出動的還有作為戰略預備隊的第7師團主力。日軍吸取了上次沒有裝甲兵力的教訓,派出了裝甲部隊,增強了炮火支援。關東軍司令部調第1坦克師和第2飛行集團支援第23師,共有12個步兵營、70輛坦克、180架飛機。
6月21日,日軍第2飛行集團團長嵯峨徹二中將把他的司令部從新京(今長春)遷至海拉爾,調來4個飛行團,集中17個戰斗轟炸、偵察機中隊。6月22日,蘇軍出動150架飛機空襲甘珠爾廟、阿木古郎將軍廟一帶的日軍集結地和野戰機場,日機也傾巢出動。雙方從22~24日,在諾門罕地區上空大戰3天,近60架飛機被打落在草原上。此後,蘇機不斷增多,而且出現新型戰斗機,日軍則逐漸喪失主動權,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6月27日上午3時,137架日機在海拉爾機場起飛,編隊布滿海拉爾上空。6時20分,日軍機群到達塔木察格布拉格機場上空,進行狂轟濫炸,機場頓時黑煙覆蓋。日軍作戰部隊向關東軍司令部報告擊落蘇機99架,擊毀地面飛機25架。
6月下旬,關東軍司令官命令第23師團盡快發動地面攻勢。兵力共計3.6萬人、182輛坦克、112門各種火炮、180架飛機和400輛汽車。7月1日,日軍在小林少將的指揮下,1.5萬人的部隊向哈拉哈河西岸攻擊,中午時攻佔河東岸的謝爾陶拉蓋高地。朱可夫組織150輛坦克、154輛裝甲車、90門大炮和全部飛機及其它部隊,分三路反攻。由於巴音查崗高地周圍全是開闊地,非常有利於飛機和戰車作戰,日軍全部裸露在蘇軍坦克和裝甲車炮的面前。7月3日上午7時,第一批蘇軍轟炸機和殲擊機對日軍進行了轟炸和掃射。同時,蘇蒙軍的大炮猛烈轟擊日軍集群。這兩股火力立即阻止日軍行進,日軍無法開展火力,只顧匆忙地在沙地上挖拙個人掩體。上午9時,蘇軍第11坦克旅的150輛坦克向龜縮在沙丘掩體的日軍開火。此次關東軍損兵3000人,折將40(大約少將以下40名軍官陣亡)人。7月11日,關東軍司令部命令停止攻勢,進行戰線整頓,決定向諾門罕前線調兵。從旅順要塞調野戰重炮第3旅團,從內地調來獨立野戰重炮聯隊,從奉天(今沈陽)、北安、齊齊哈爾等地調來反坦克速射炮中隊,給23師團補充武器和兵員,增加飛機和車輛。
關東軍司令部從戰爭一開始,就指示石井部隊擬定在諾門罕地區的細菌戰計劃。7月13日,石井細菌部隊碇長少佐帶領22名敢死隊員,在哈拉哈河乘2隻膠皮般頂水將22.5公斤傷寒、霍亂、鼠疫、鼻疽等細菌撒入河水裡,向蘇蒙軍進行細菌戰。竟有1340名日軍染上傷寒病、赤痢病和霍病,731部隊軍醫和敢死隊員,被細菌傳染而亡命的達40多人。

第三階段

7月23日,日軍在諾門罕前線各部隊經過半個月的補充和休整後,集中8萬兵員,近200門各種大炮和大量對付坦克的速射炮,全線發動總攻擊。24日,蘇軍發動反攻,日軍退回原地。25日,關東軍司令部下達「停止進攻,構築陣地」的指示。
8月4日,日軍為實施統一指揮,在海拉爾組建第6集團軍(轄第23、第7步兵師和第8國境警備隊,司令荻州立兵中將),兵力約5.9萬人
為早日解決諾門罕地區戰事,蘇軍統帥部決定在塔木察格布拉格的第57特別軍擴編成第1集團軍。這是臨時組織的具有獨立作戰職能的多種合成的大兵團。7月15日,朱可夫被任命為集團軍司令員。

第四階段

蘇軍總參謀部決定總攻時間為8月20日(星期天),因為按照慣例,日軍前沿部隊的軍官有半數要輪流到海拉爾去休假。進攻的命令20日凌晨2點45分傳達到一線連隊,對面日軍陣地一片沉寂,蘇軍反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
8月20日凌晨,蘇蒙軍發起總攻戰役。日軍第6軍前線各部隊不少將校級軍官到海拉爾休假。日軍的防禦設施只完成全部工程的三分之一。上午5時45分,蘇蒙軍開始炮擊日軍陣地,150架轟炸機和100架戰斗機向日軍轟炸掃射。日軍綿延40公里的前沿陣地,籠罩在濃烈的煙火之中,日軍的觀察所、通訊聯系及炮兵陣地全被摧毀。8時45分,蘇蒙軍分為3個集群,從南路、北路和中央3個方面向日軍陣地發起猛攻。
8月23日,日軍第6軍組織反攻,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全線潰敗。為此,日本參謀部決定從本土抽調第5師團開赴滿洲里,增加關東軍的防衛力量。關東軍在8月底集結4個師團在諾門罕地區,並命第6軍制定新攻擊的作戰計劃,准備與蘇軍決戰。8月24日,蘇軍南北兩翼在諾門罕合圍。兩個日本關東軍師團(第七師及第二十三師)的主力被包圍。8月27日,日軍試圖突圍失敗。朱可夫在日軍拒絕投降後,以火炮及空軍集中殲擊被圍的日軍。9月9日,日軍第6軍各師團已在戰場集結完畢。
9月15日,日本駐蘇大使東鄉與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簽訂停戰協定,雙方於9月16日凌晨2時停止一切實際軍事行動。
【戰役結果】
1939年8月中,歐洲形勢急劇變化。蘇、日兩方亦在八月底後加緊外交談判。蘇軍雖然在遠東取得戰役的勝利,但無意擴大戰果。雙方於9月16日停火,事件最後以日本退讓,承認現存邊界結束沖突。1940年6月9日,蘇、日兩方正式締結協議。
諾門罕之戰,歷時135天。雙方投入戰場兵員20餘萬人,大炮500餘門,飛機900架,坦克、裝甲車上千輛,死亡6萬餘人。
【傷亡】
蘇聯方面:在四個月的戰事中,三萬名參戰的日軍中約八千人死亡,九千人受傷。蘇軍投入約五萬七千名步兵、五百輛坦克及三百五十輛裝甲車;官方宣布人員損失為九千人傷亡。但據1991年蘇聯解體後解密的檔案顯示,蘇軍真正死亡人數約為七千人,超過一千人失蹤,另外一萬六千人受傷。
日軍方面,戰後,第6軍的軍醫部公布了日軍的陣亡人數為7696人,負傷人數為8647人,下落不明的人數為1021人,出動兵力總數為 58925人。這個數字咋一看不覺得有什麼不對,但稍一推敲就可以發現其中是有一些疑問的:負傷的人數與陣亡的人數太接近了,如果將陣亡人數加上失蹤人數,兩者幾乎相等,而且陣亡失蹤人數比負傷的人數還多,這在戰爭中應該是比較少見的,除非負傷者都有刻意自殺的動機,否側負傷人數應比死亡人數大得多才是。緊接著日本陸軍當局發表了一個籠統的傷亡數字,將陣亡和負傷的人數一並發表為傷亡18000人,大概還是將第6軍的上報的傷亡人數簡單相加,然後發表出來的,這個數字的可信度有多少,也就非常明白了。
1966年10月12日,在日本的靖國神社舉行了一場「諾門罕事件戰沒者慰靈祭」的活動,第二天,報紙上發表了這一次活動公布的戰死人數為18000人,日本歷史學家五味川純平在他1975年發表的著作《諾門罕》中有這樣的評論:「對熱衷於打了敗仗就又遮又蓋企圖掩人耳目的軍政當局來說,有必要把數字過小發表,但是對靖國神社來說,卻完全沒有必要把數字過大發表。」
國際上比較公認的是日本損失了近50000人(死亡的以及喪失戰斗能力的,步兵第23師團、第7師團、第8郭敬守備隊、第一獨立守備隊和第1坦克師團幾乎全軍殆盡,11個特種兵連隊徹底喪失了戰鬥力。高級軍官的傷亡也是空前的,日本報紙哀嘆:「大量高級軍官如此集中的傷亡是日俄戰爭後從未有過的。」
諾門罕前線日軍最後只剩下400人,整建制跑出來的只有騎兵聯隊百十人。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辭職,前線總指揮小松原切腹自殺,參謀長岡本雙腿被斬斷。這場戰爭讓日本的優秀指揮官損失殆盡。而最讓日本人傷心的莫過於觀戰的德國軍官在給國內發回的報告中稱日軍的戰術水平至多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
【對二戰的影響】
相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它戰役,諾門罕是一場不為經傳的戰事。但是它對二次大戰的局勢發展卻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戰事發生前,日本東京當局仍為「北進」及「南進」的策略而爭論。北進計劃是以陸軍向蘇聯西伯利亞發動攻勢,目標是進攻至貝加爾湖一帶。而南進計劃則是以海軍為主,奪取東南亞資源(特別是荷屬印度尼西亞的石油)。諾門罕戰役的失敗,說明蘇聯紅軍的實力對日本陸軍來說仍然是相當強大。在一定程度上,諾門罕戰役導致日本改為傾向採用南進的戰略目標,最終引致兩年後日本偷襲珍珠港、向美國宣戰和最後的戰敗。
諾門罕戰役中,朱可夫指揮裝甲部隊以機動戰首獲大捷,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嘉獎。蘇聯政府得到包括間諜理查德·左爾格的情報得知日方的南進,因此應該不會即時對西伯利亞發動另一次攻勢。蘇軍於是被調往歐洲;在1941年12月,朱可夫再指揮西伯利亞部隊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成功發動反攻擊敗德軍。
從政治意義上看,此戰不僅沉重打擊了日本軍國主義二戰初期囂張的侵略氣焰,而且使日本被迫將「北進」侵蘇的國策改為「南下」襲美,蘇聯從而避免了與德、日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力量打擊德國法西斯。在莫斯科戰役中,蘇、德雙方當時拚得燈盡油枯,幸虧關鍵時刻蘇聯抽空了遠東邊境的二十個亞洲師調往歐洲,才給了德軍致命一擊,扭轉了歐洲戰場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形勢,沒有諾門罕之戰,斯大林絕不敢冒此奇險。另外,諾門罕戰爭期間,正值我國抗戰進入最艱苦的時期,此戰使日軍向關內增兵計劃一時無法實現,有力支援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諾門罕戰爭後,一貫驕狂的日軍對蘇軍產生了心理障礙,日本基本死了與蘇聯再戰之心,東京最終決定調轉槍口襲擊英美,不久日軍便奇襲珍珠港,將隔岸觀火的美國拖下了水,使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最終日本兵敗亞太戰場。可以說,諾門罕戰爭是二戰早期最精彩的一個伏筆。
從軍事角度上看,蘇聯通過此戰檢驗了陸、空軍的各種新裝備,鍛煉了「大清洗」後新提拔的年輕軍官,也提升了曾一蹶不振的士氣。特別是發掘了一代名將朱可夫,為即將到來的衛國戰爭儲備好了帥才(朱可夫後來參與指揮了蘇德戰場幾乎所有重大戰役,每每都能化險為夷,被譽為「蘇德戰場上的消防隊員」,而朱可夫的成名之戰就是諾門罕戰爭)。蘇軍還在此役中首次實施了空降作戰,首次使用了「進攻防禦」和「夜間強光照明」的戰術,首次採取了電子干擾戰和心理戰,後勤部門還創造了超遠距離連續補給的世界奇跡。所有這一切都在後來的衛國戰爭中得以廣泛採用,給德國法西斯以沉重打擊。

【外界評價】
「這是一場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戰爭」,1939年7月20日,《紐約時報》的社論這樣評價蘇聯紅軍和日本軍隊在蒙古草原上的這場苦鬥,時報不屑一顧地嘲諷道「(他們)在人們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裡發泄著憤怒」。直到兩年後日本人的炸彈劈頭蓋腦地扔到了珍珠港,美國人才明白過來,恰恰是他們認為無關緊要的一戰改變了日本的作戰對象,恰恰是他們根本瞧不起的這個彈丸小國給了他們致命一擊。美國人為自己的驕傲和輕心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麻省理工學院的洛倫茲教授曾說過:「亞洲腹地的一隻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許幾周後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場風暴。」在軍事和政治領域,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起因可能微乎其微,但產生的「蝴蝶效應」卻令人瞠目。諾門罕戰役便是典型的一例,當初誰能料到亞洲腹地一場不起眼的邊境沖突,會為軸心國的最終失敗埋下伏筆。

Ⅹ 諾門坎之戰的戰役過程

(1939年5月-6月)
1939年5月11日,外蒙古軍邊防騎兵到哈拉哈河東岸黑龍江境內巡邏,在諾門坎地區哈拉哈河畔與偽滿軍發生武裝沖突,被近退回西岸。然後,外蒙古軍又越過哈拉哈河,並在東岸修築工事。
1939年5月13日,駐防海拉爾的第23師團報告到達關東軍司令部,司令部依據才下發不久的《滿蘇邊境糾紛處理綱要》作出決定,23師團師團長小松原中將,向諾門坎派出師團搜索隊(騎兵中隊、裝甲汽車中隊各一,指揮官東八百藏)和1個步兵大隊(缺2個中隊),
1939年5月15日,東八百藏部在第10飛行隊轟炸機配合下,向諾門坎地區的蒙軍部隊發動"閃電式"的襲擊,蒙軍當即退回哈爾哈河西岸。與此同時,蘇聯依據1936年簽定的《蘇蒙友好互助條約》,出兵蒙古。
1939年5月22日至24日,日陸軍航空兵與蘇遠東空軍交戰,蘇空軍因受大清洗等因素影響素質下降而處於劣勢。
1939年5月28日,第23師團的騎兵聯隊加一個裝甲車中隊(指揮官東八百藏),成功偷襲蒙古軍第6師的師部,師長沙日布陣亡,但隨之遭到附近的蘇軍和蒙古軍余部夾攻,於次日被全殲。
同日,第23師團的步兵第64聯隊(指揮官山縣武光)2000餘人,在第12飛行團的支援下,攻佔742高地,並構建工事。在東八百藏的騎兵聯隊被殲後,蘇蒙聯軍大舉圍攻山縣支隊,使其損失慘重,被迫於1939年5月31日撤回。
1939年6月1日,朱可夫將軍接到莫斯科命令去報道,次日即到達國防人民委員會(國防部),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元帥宣布調令,年輕的朱可夫被委任為第57軍軍長。(集團軍編制)
1939年6月5日,朱可夫到達第57軍的指揮部,聽取了軍區委員會的戰況匯報,6月8日,國防人民委員命令,解除了費克連科第57軍軍長職務,任命朱可夫為該軍軍長。在詳細分析和討論後,朱可夫得出結論:「我駐蒙古的第57特別軍的兵力無力阻止日軍的軍事冒險,特別是如果日軍同時在其他地域和其他方向發動進攻的話,就更無能為力了」,並向國防委員會遞交了份報告簡述蘇蒙聯軍行動計劃:增加兵力堅守哈拉哈河東岸的登陸場,同時准備從縱深進行反突擊的作戰。第二天得到答復,國防人民委員及總參謀長完全同意朱可夫等人對情況的判斷和下一步的行動。朱可夫還要求加強空軍力量,增調不少於3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旅的兵力,並要求加強炮兵和航空兵。國防委員會不久就回復,滿足其要求。增派的空軍力量中,還包括21名駐白俄羅斯空軍飛行員---參加過西班牙內戰經驗豐富,同時送來了新型飛機,即當時十分先進的伊-16和"歐"型飛機。(朱可夫回憶錄)
1939年6月7日,傷亡慘重的第64聯隊接到師團部的命令,撤出戰斗,歸隊的不足400人。
第一階段小結
蘇蒙聯軍方面,蒙古軍一個騎兵師受重創,師部被襲,師長陣亡;日軍第23師團,一個聯隊(師騎兵搜索中隊+裝甲車中隊12輛92式)被全殲,一個聯隊受重創,雙方戰果大致持平,考慮到蒙古軍戰鬥力不強,日軍實質上損失更重點。(參戰的2蒙古騎兵師才5000餘人)
此後第23師團得到大量重型武器補充。 (1939年6月-8月)
1939年6月19日,關東軍司令部收到第23師團的「捷報」,宣稱取得重大戰果,司令部馬上上報給東京大本營。很快收到來自總部的「參字547號電」,對取得的「勝利」表示祝賀,並默許可以擴大戰果。得到授意的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大將,於6月20日向偽滿州國內的關東軍下達了集結令:將第23師團和第7師團的26聯隊+28聯隊的一個加強大隊調往諾門罕,同時將第二飛行集團調到海拉爾,為了對付蘇聯的裝甲部隊,植田謙吉還將當時東北日軍唯一的裝甲部隊:第1戰車師團也調往了諾門罕前線。
1939年6月21日,嵯峨徹二中將率領第二飛行集團總部抵達海拉爾機場,隨後第7、9、12、15飛行旅團先後抵達,完成集結。
1939年6月22日,第二飛行集團的120架戰斗機與蘇聯空軍的150架戰機在哈拉哈河上空遭遇,日軍損失30架,蘇軍40架。(蘇軍簡史上為14:56)
1939年6月27日,日本空軍(指揮官寶藏寺少將)成功空襲遠東蘇軍的3個空軍基地,事後寶藏寺給關東軍總部發了「捷報」:擊落蘇機99架,擊毀地面蘇機25架,共124架。(某資料說實為26架)
遠東軍機場被襲後,蘇聯加速增援前線,蘇炮兵司令沃羅諾夫、裝甲兵司令巴甫洛夫、空軍代理司令鮑爾吉金等都去了哈拉哈河前線視察。西伯利亞空軍被調去支援,坦克,火炮也源源不斷得補充前線。
1939年6月29日,第1裝甲師團到達諾門罕的集結地點,第23師團全部,第7師團所部也都到達集結地點,至此完成了關東軍司令部的部署。
諾門罕前線的日軍兵力大致為4個步兵聯隊,即第23師團的64、71、72和第7師團的第26聯隊,外加第7師團第28聯隊的一個加強大隊;大半個騎兵聯隊,也就是5月被打殘了的東八百藏的師搜索聯隊;2個坦克聯隊,即第1師團的第3、4聯隊;2個炮兵聯隊,即獨 立野炮第1聯隊和野炮第13聯隊;2個工兵聯隊,即工兵23、24聯隊。外加一個飛行師團,一個汽車聯隊。軍備大致有212門火炮,速射炮(反坦克炮)128門、山炮24門、野戰炮36門、九〇式野戰炮24門,飛機180架,坦克82輛,裝甲車26輛,汽車400輛。
1939年7月1日,認為摧毀了蘇遠東空軍的日軍發起了進攻,擊潰了河東岸的蘇蒙駐軍,推進到哈拉哈河,開始准備攻過河去,消滅南岸蘇蒙聯軍,解決有爭議地區的歸屬問題。
日軍諾門罕前線總指揮小松原中將制訂了兩岸夾擊蘇蒙軍的作戰方案:以日軍第7師團的步兵第26、28聯隊為主力,從哈拉哈河上游渡河,進入西岸哈瑪爾達巴山,殲滅蘇蒙軍炮兵陣地,居高臨下以炮轟東岸蘇蒙軍陣地;將軍廟的第23師團和第1戰車師團及滿洲國興安騎兵師(團編制),從正面進攻哈拉哈河東岸的蘇蒙軍,形成夾擊,全殲蘇蒙聯軍。
1939年7月3日凌晨,日軍一部(第26、28聯隊,指揮官小松原)順利偷渡哈勒欣河,強攻巴英查崗山,由於日軍的兵力優勢,加上蒙軍准備不足,日軍上午就佔領了巴英查崗山及其鄰接地區,防守的蒙第6騎兵師撤到巴英查崗山西北地區。但蒙軍第6騎兵師的頑強抵抗,為朱可夫贏得了幾個小時的寶貴時間,朱可夫接報後火速趕到了巴英查崗山地區,連發三道命令:命令炮兵第185團的重炮營派出偵察群並對日軍集結地域發動炮擊;命令位於河東岸用以支援摩托裝甲第9旅的炮兵向巴英查崗山上的日軍炮擊;命令所屬蘇軍飛機接到戰斗警報後全部起飛。(一些機場跑道在27日的日軍空襲中被毀,所以實際只起飛了部分)
10點45分蘇蒙聯軍的反攻開始,航空兵轟炸浮橋及橋頭陣地,而其重裝甲部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渡河後的日軍沒有想到兵力佔劣勢的蘇軍還敢反擊,雖然配置的反坦克火炮擊毀了上百輛蘇聯裝甲車和坦克,但面對滾滾而來的幾百輛紅軍坦克(150,一說185)和裝甲車的鋼鐵洪流,日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中午,蘇軍突破了日軍防線,裝甲部隊一部在朱可夫的指揮下迂迴到了渡口處的第7師團26聯隊側翼渡口處,一部直插到了第23師團的師部附近,主要為步兵的小松原部頑強抵抗至下午,不得不撤進巴英查崗山。
對岸擔任正面進攻的日軍當然沒閑著(指揮官安岡中將),30分鍾炮火轟擊後,中,輕型坦克87輛,裝甲車37輛,在第23師團步兵聯隊、騎兵聯隊的配合下,分左、右兩線發起進攻。兩道蘇軍步兵防線被突破。這時,朱可夫的裝甲指揮優勢得到良好體現,在第三道防線遭到蘇軍大炮阻攔後,日軍坦克和步兵聯隊被分割,缺乏協同,始終沒能突破蘇蒙聯軍防線。
1939年7月3日夜,第1戰車師團第4旅團在指揮官玉田大佐利率領下,利用大雨成功夜襲蘇軍第36摩托化步兵師的炮兵陣地,擊毀蘇軍122MM 榴彈炮18門,152MM榴彈炮6門,玉田部只損失了一輛坦克(第2中隊指揮官藤喜久中佐陣亡),此戰後來成為偷襲戰的典範,收入各國軍校教材。
1939年7月4日,退守巴英查崗的日軍,組織數次沖鋒都被擊退,至5日下午,蘇聯紅軍終於奪回了巴英查崗山頭,小松原率隊撤回對岸和安岡中將會合。
1939年7月7日,減員嚴重的第23師團得到補充(關東軍司令部從第8國守備隊等抽調2000餘人),第23師團第72旅團組織夜襲分隊,成功佔領對岸蘇軍陣地,但次日凌晨遭到蘇軍坦克和裝甲車群反撲,沒有裝甲戰車和重炮支援的日本步兵很快被趕了回去。
此後朱可夫一面構築河岸工式反登陸,一面安靜的等待後方援兵到來,日軍畢竟在兵力上佔了優勢,蘇軍損失也很慘重,如果不是靠那幾百輛裝甲車和坦克,蘇蒙聯軍恐怕早全軍覆沒了。而對岸日軍則堅挺不已,8、9、10日連續三夜夜襲,都被蘇軍擊退。
1939年7月15日,蘇軍已經秘密著手組織反攻,把第57特別軍改編為第1集團軍,朱可夫任集團軍司令,所屬部隊計有:第36師(摩托師),第57師,第82師,裝甲兵第11坦克旅和第7、8,9摩托裝甲旅,並配屬第212空降兵旅。
1939年7月16日,大本營正式命令關東軍撤兵,已多次拒絕大本營撤兵建議的關東軍司令部頭頭們頭疼不已,但還是決定孤注一擲搏一把,調了直屬重炮部隊等部上去以期扭轉局勢。
1939年7月23日,得到休整和補充的日軍集中了86門重炮(一說72+38門)發射炮彈5,000發試圖壓制蘇軍火力,但得到的是猛烈的還擊,加上對岸蘇軍也沒閑著半個多月來一直修築工事,據說縱深3公里,裝甲兵一直沒占優勢的日軍使上了吃奶的勁,甚至用人 體炸彈攻擊蘇軍坦克,啃了好幾天,依舊沒啃動。(蘇軍第11坦克旅旅長雅可夫少將陣亡)日軍終於認識到與蘇軍的差距,重裝甲,大火炮的重要性,而來自東京大本營的壓力與日俱增,關東軍司令部無奈地下達了:「立即停止進攻,佔領東岸戰線,構築陣地,准備持久戰」的命令。
1939年8月12日,日軍在22架轟炸機,炮兵掩護下、一個加強有裝甲車和坦克的步兵團終於攻佔了岸邊蒙古軍防守的一塊高地,並固守。
之後的日軍再沒氣力反攻了,巨大的傷亡和物資消耗引起大本營的嚴重不滿,極力反對關東軍的偽滿總動員。 (1939年8月-9月)
1939年8月20日,就在關東軍騎虎難下,半死不活時,朱可夫謀劃已久的大反攻拉開了序幕。
朱可夫建立了三個集群,即南部集群、北部集群和中 央集群,計劃 主要為步兵的中 央集群牽制正面的日軍,南、北裝甲機械化集群2翼包抄圍殲。
集群編制如下:南部集群:步兵第57師、坦克第6旅、蒙古騎兵第8師、摩托裝甲第8旅、坦克第11旅的兩個坦克營、一個自行火炮營、防坦克第37營和一個噴火坦克連。北部集群:坦克第11旅、摩托裝甲第7旅、步兵第36師第601團、蒙古騎兵第6師和防坦克第87營。中 央集群:步兵第36師和第82師、步兵機槍第5旅和兩個炮兵團。朱可夫的預備隊是摩托裝甲第9旅和空降兵第212旅。
5點46分,蘇蒙軍首先對日軍的高射炮陣地進行猛烈地炮擊,接著以150架轟炸機和100架戰斗機向日軍轟炸掃射。
8點15分,各種口徑的火炮和迫擊炮向日軍陣地轟擊。
8點30分,空軍第二次向日軍前沿陣地轟炸掃射。
8點45分,空中升起了紅色信號彈,蘇蒙軍部隊在炮火掩護下,渡過哈拉哈河,開始全線總攻。
在蘇空軍、炮兵的強烈壓制 下,一個半小時內日軍炮火無力進行還擊,觀察所、通信聯系及炮兵陣地均被摧毀。但日軍仍很有鬥志,在混亂中頑抗,戰死不降。21日、22日戰斗進行得十分激烈,在大沙地域,蘇聯紅軍遇到了異常頑強的抵抗,為此,朱可夫開始動用戰略預備隊,命令摩托裝甲第9旅投入戰斗,並加強了炮火支援。26日傍晚,蘇軍坦克部隊和摩托化部隊完成了對日軍整個第6集團軍的合圍,隨後開始穿插分割,日軍頑固抵抗,蘇蒙軍仗打得很艱苦。(有些文章說朱可夫連撤2任因傷亡較大而抗命的師長)
1939年8月26日,關東軍司令官植田決定增派第7師團給第6軍,還計劃將第2、第4師團也調往前線。同時令第23師團死守待援。日軍的數次突圍也都被擊退。蘇軍投入了新型坦克和戰斗機,取得戰場制空權,僅24,25日兩天,蘇軍飛機出動了二百一十八架次,進行了十次空戰,擊毀日機七十四架,配合地面部隊成功阻止了日軍的增援。至此,第23師團覆滅已定,日本人輸了這場戰爭。30日第6軍司令萩洲立兵中將向第23師團小松原師團長下達了自行突圍命令,31日,小松原(後切腹自殺)帶領殘部2000餘人突圍而出。
1939年8月30日,東京大本營方面的中島參謀次長來沈陽,向關東軍方面傳達了"諾門坎方面,作戰不應擴大,立刻設法終結"和"關東軍兵力不足,應該立足於長期堅守"的命令.實際上是要關東軍認輸放手,不過措辭相當委婉.然而關東軍極力游說,認為應當"以四個師團全力攻擊,然後再轉入冬季防禦."反過來,中島和隨行人員居然被說服.可在中島回東京的9月1日,德國與蘇聯秘密簽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入侵波蘭,歐洲戰火爆發,大本營的態度再度變為謹慎.中島再次來到關東軍時,已經完全反對原有的攻擊計劃.關東軍司令植田大將幾乎是哀求要東京准許至少發動一次"收容死難將士屍體的進攻,否則就將我解職。集怨已久的大本營順勢接受了辭呈,解除了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陸軍大將、參謀長磯谷廉介陸軍中將職務;一個月內又陸續免去了參謀本部次長中島鐵藏陸軍中將、作戰部長橋本群陸軍中將及參謀本部作戰部長與關東軍司令部作戰部長和所有作戰參謀等將佐的職務。
1939年9月3日,日軍大本營徹底否定了關東軍調動兵力重新發動攻勢的計劃,開始通過外交途徑收拾局面。
1939年9月9日,日本駐蘇大使東鄉茂德同蘇聯外交當局談判停戰問題。蘇聯也由於忙於出兵波蘭而不願再打下去了。
1939年9月16日,簽訂了《蘇日停戰協定》。主要內容是:日滿軍和蘇蒙軍於9月16日上午2時(莫斯科時間)停止一切軍事行動;雙方軍隊停止在9月15日下午1時的控制線上。雙方同意交換戰俘,並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來劃定哈勒欣河地區蒙古國和滿洲之間的邊界。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8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8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2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