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安全通道在哪裡
⑴ 世界上最長的遂道是
1994年5月6日
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
舉世矚目的連接英國和法國的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定於1994年5月6日舉行隆重的通車典禮,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法國總統密特朗為之剪綵。
從此,隔斷英倫三島與歐洲大陸的天塹變通途,人們只要坐上被稱為「歐洲之星」的高速列車,穿越海底隧道,連接倫敦、巴黎、布魯塞爾僅需3個小時。
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的正式名稱是「歐洲隧道」。它橫穿英吉利海峽最窄處,西起英國東南部港口城市多佛爾附近的福克斯通,東至法國北部港口城市加來,全長50。5公里,其中海底部分長37公里。整個隧道由兩條直徑為7。6米的火車隧道和一條直徑為4。8米的服務隧道組成。兩條火車隧道之間相距30米,服務隧道平卧間。火車隧道與服務隧道間每隔375米有一橫向通道,用於隧道維修,和在發生事故時緊急疏散乘客。
英法海底隧道工程是由英法10家大建築公司組成的TML財團承建的,高達150億美元的工程總投資是向210家銀行貸款和發行股票籌集起來的。這項工程1987年12月正式動工。由於工程難度大,整整花了六年半時間才得以正式竣工,比預定完工時間晚了1年,工程總投資也超出預算1倍。它目前不僅是歐洲的最大建築工程,也是世界上耗資最多的工程之一。
這條海底隧道現由歐洲隧道公司負責經營管理。正式投入使用後3年內,它將承擔起英法兩國跨海峽客運量的一半和貨運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高峰時,兩條鐵路可同時運送兩萬名乘客,每隔幾分鍾就有一趟高速列車通過,穿越海峽時間僅需35分鍾,旅客列車分投一、二等車廂,一等車廂備有電話和桌子,並免費供餐一頓。列車服務員可用兩種以上語言為乘客服務。
為使隧道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通道,歐洲隧道公司除在列車行駛速度和服務方面作出努力外,還在安全方面採取了措施。該公司在隧道內安裝了大量先進的安全裝置,僅用於隧道運營管理的控制和信息交流系統就有3套。此外,還備有自動滅火裝置、防震系統、修建了防彈牆、安全通道,甚至設置了動物捕捉器,以對付因迷路而闖入隧道的動物。隧道每隔1.75公里就安置一個監測器,隨時測定溫度、煙塵及一氧化碳的含量。
⑵ 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
青函海底隧道(Seikan Tunnel )
長久以來,日本本州的青森與北海道的函館兩地隔海相望,中間橫著水深流急的津輕海峽。兩地的旅客往返和貨運,除了飛機以外,就只能靠海上輪渡。從青森到海峽對岸的函館,海上航行要4.5小時,到了台風季節,每年至少要中斷海運80次。於是,人們迫切希望海峽兩岸除飛機和輪渡之外,再能有更經濟、更方便的交通把兩岸聯系起來。青函隧道工程的設想也就應運而生。
1964年5月,青函隧道開始挖調查坑道。
經過7年的各種海底科學考察,專家們才最終選定了安全的隧道位置,並於1971年4月正式動工開挖主坑道。經過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27日,南起青森縣今別町濱名,北至北海道知內町湯里,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的先導坑道終於打通了。1988年3月13日,青函隧道正式通車,從而結束了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只靠海上運輸的歷史。3月13日清晨,首班電氣化列車滿載乘客從青森站和函館站相對發出。電車從海底通過津輕海峽只用了大約30分鍾。
青函隧道由3條隧道組成。主隧道全長 53.9千米,其中海底部分23.3千米,陸上部分本州一側為13.6千米,北海道一側為17千米。主坑道寬11.9米,高9米,斷面80平方米。除主隧道外,還有兩條輔助坑道:一是調查海底地質用的先導坑道;二是搬運器材和運出砂石的作業坑道。這兩條坑道高4米、寬5米,均處在海底。現在,先導坑道用於換氣和排水。漏到隧道的海水會被引到先導坑道的水槽,然後再用高壓泵排出地面。作業坑道則用作列車修理和軌道維修的場所。
青函隧道是一條十分重要的通道,目前日本鐵路當局打算在隧道里鋪設具有大容量的光纖通訊電纜、高壓輸電線、天然氣管道等,以對隧道加以綜合利用,提高經濟效益。
日本七鑿青函隧道,不只是方便民用,還有軍事上的考慮。日本的北方四島,二次大戰後一直被原蘇聯(俄羅斯)佔領。如何維護北海道的安全,一直是日本當局十分頭痛的事。一旦有事,津輕海峽被封鎖,北海道將成為孤島。有了這條隧道後,在任何情況下日本都可保證本州和北海道交通暢通,軍需品可源源運往北海道。
為慶祝青函海底隧道開通,日本專門發行了一枚面值500日元的銅鎳合金紀念幣(直徑30毫米、重13克,其中含銅75%、含鎳25%)。該幣發行於1988年8月29日,共發行了2000萬枚。
該幣正面構圖為飛鳥襯托下的海底隧道正面透視景觀,並配以用日文漢字題寫的國號和面值。整個畫面具有很強的裝飾風格。幣背面的主景圖案是標明隧道具體位置的地圖,其周邊環繞著「青函海底隧道開通」、阿拉伯數字面值以及日本紀年等字樣。
⑶ 日本b通道和r通道什麼意思
日本B通道及R通道是指日本於2020年11月在維持現行邊境口岸對策的基礎上,以追加防疫措施為條件而實施的舉措。
B通道及R通道的試用對象范圍:具有中國國籍且在中國國內居住者,以及在中國長期合法僑居的外籍人士(永住者及長期居留許可持有者);乘坐中日直航航班,或經由其他國家及地區但不入境該第三國、直接入境日本的中轉航班人士;入境目的為赴日出差進行業務聯絡、商談、簽訂合同、售後服務、宣傳、市場調查、出席會議、文化交流、自治體交流、體育交流等,在日停留期限在90天以內不計報酬的活動的人士。
⑷ 世界上第一條海底隧道是哪條
日本的青函隧道是世界上第一條海峽海底隧道鐵路,它連接日本本州與北海道兩島,其海底最深處450米,最淺處133米,該隧道全長53千米,隧道直徑11米,隧道海底部分23千米,水深為100米。
長時間以來,日本本州的青森與北海道的函館兩地一直是隔海相望,中間橫著水深流急的津輕海峽。除了飛機以外,兩地的旅客往返和貨運就只能靠海上輪渡。從青森到海峽對岸的函館,海上航行需要4.5小時,到了台風季節,每年中斷海運的次數多達80次。於是,人們迫切希望海峽兩岸除飛機和輪渡之外,能再有把兩岸聯系起來的更為經濟和方便的交通,因此青函隧道工程的設想也就應運而生。
青函隧道於1964年5月開始挖調查坑道。經過專家們7年的各種海底科學考察,安全的隧道位置才最終被選定,並於1971年4月正式動工開挖主坑道。經過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27日,南起青森縣今別町濱名,北至北海道知內町湯里,終於打通了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的先導坑道。青函隧道於1988年3月13日正式通車,從而結束了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只靠海上運輸的歷史。3月13日清晨,首班電氣化列車滿載乘客從青森站和函館站相對發出。電車從海底通過津輕海峽僅僅用了大約30分鍾。
作為一條十分重要的通道,目前日本鐵路當局打算在青函隧道里鋪設具有大容量的光纖通訊電纜、高壓輸電線和天然氣管道等,以綜合利用隧道,提高經濟效益。
日本七鑿青函隧道,不只是方便民用,更是出於軍事上的考慮。二戰後,日本的北方四島一直被蘇聯所佔領。所以如何維護北海道的安全,自然就是日本當局十分頭痛的事。一旦有事,津輕海峽被封鎖,北海道將成為一座孤島。但是有了這條隧道後,在任何情況下日本都可以保證本州和北海道交通暢通,軍需品也可源源不斷地運往北海道。
日本還專門發行了一枚面值500日元的銅鎳合金紀念幣以慶祝青函海底隧道開通。該幣直徑30毫米、重13克,其中含銅75%、含鎳25%,發行於1988年8月29日,一共發行了2000萬枚。該幣以飛鳥襯托下的海底隧道透視景觀為正面構圖,並配以用日文漢字題寫的國號和面值,整個畫面具有很強的裝飾風格。標明隧道具體位置的地圖是該幣背面的主景圖案,該圖案周邊環繞著「青函海底隧道開通」並配以阿拉伯數字面值以及日本紀年等字樣。
⑸ 在日本的留學生回國在羽田機場走哪個通道需要注意什麼回日本在成田機場時走哪個通道呢謝謝大家
可以走人臉識別通道
所謂的人臉識別通道,是通過設置好的照相機拍攝臉部照片與帶有IC晶元的護照照片進行自動匹配,確認是否為本人。相較和審查人員面對面辦理出入境手續,這樣可以縮短手續花費時間。
使用人臉識別自助出入境者,只需3個步驟即可順利過關:
把護照上印有相片及個人資料頁面放到自助入境閘口的掃瞄器上,掃瞄器會讀取護照上的數據。面向閘機的相機拍照,而拍照時需清楚拍到用戶的臉,所以需摘下帽子、眼鏡、口罩,發型及眼鏡亦需簡單整理。通過人臉識別後如果沒有問題,完成審查後閘門將會打開。不過使用人臉識別自助入境閘口則不會在護照貼有出入境貼紙,如想要出入境貼紙就要向附近的職員查詢辦理。
⑹ 日本的生命線在哪裡
日本「海上生命線」的形狀 弧形
波斯灣--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台灣海峽---日本
日本是一個經濟大國,資源小國,礦產資源尤其貧乏,要進行工業生產,就必須進口石油,沿途經過太平洋,馬六甲海峽,印度洋,最後到達中東。馬六甲海峽位於東南亞的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是日本進口石油的必經之地,因此馬六甲海峽就成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世界石油60%產自中東,日本是島國,不像中國或者其他國家可以通過陸路運輸,日本只能通過海運,馬六甲海峽,是太平洋通向印度洋最重要的海運通道,如果不通過馬六甲,繞印度尼西亞的話,海上航行歷程至少增加40%,而且海上風險增加,馬六甲是必不可少的海上路段.
中國現在也在開發和塔吉克等西亞國家的合作,以減少馬六甲航路中斷帶來的風險和沖突,但日本卻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對日本來說馬六甲就是海上生命線.
其他物資也一樣,日本是資源小國,基本都靠進口,除了太平洋東岸的美國,日本基本全部要走馬六甲海運
⑺ 日本青函隧道的修建歷程
青函隧道施工的艱難程度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它經歷了一段艱巨的修建歷程。整個青函隧道是由清路隧道、供應隧道和主隧道三部分組成。清路隧道是為進行地質勘探、設置通風設備並排除海水滲入而修建的,供應隧道則負責清路隧道和主隧道的物質供應,這兩條隧道的直徑均為4米。主隧道直徑有11米,用以鋪設鐵路新干線復線和較窄的普通鐵道。主隧道自1971年動工興建以來,由南北兩支各1800名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組成的挖掘隊同時鑿進。由於挖掘隊是在28℃的氣溫和80%的濕度下工作,條件極為艱苦,每4小時必須輪換一批人員,所以挖掘進度十分緩慢。這么多年過去了,青函隧道仍對日本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日本路當局打算在隧道里鋪設具有大容量的光纖通訊電纜、高壓輸電線、天然氣管道等,以對隧道加以綜合利用,提高經濟效益。
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上建造海底隧道的國家開始增多。海底隧道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不但大大縮短了交通距離,行車不必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而且海底隧道不佔地、不妨礙航行、不影響生態環境,是一種非常安全的全天候的海峽通道。對此,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採用跨海隧道與修建海上橋梁的方式相比,海底隧道具有全天候通行的特點,具有不破壞航運、不影響景觀、不佔地或少拆遷、交通不受大風大霧影響等優點,是一種更好的交通設施。」
⑻ 日本如何避險
如果地震發生時身處室內,應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間房屋裡等安全形落,保護好頭部,一旦震動停止,就要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警惕餘震的再度襲擊,防止更大損失發生,聽從緊急救援人員的指揮疏散。從高樓撤離時應走安全通道,千萬不要坐電梯。應切斷電源、氣源,防止火災等次生災害發生。
如果發生地震時身處室外,應當遠離室外危險物和危險場所。室外危險物包括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吊車等;危險場所如狹窄街道、危舊房屋、危牆、高門臉等。
如果地震發生時身處野外,應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沿著與岩石滾動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順著滾石方嚮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坎下;特別要保護好頭部。
如果地震發生時身處海邊,應盡快向遠離海岸線的高處轉移,避免地震可能產生的海嘯的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