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展的怎麼樣
Ⅰ 日本經濟發展中的優勢和劣勢各是什麼
一、日本經濟發展中的優勢: 在國內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日本有實力的大企業紛紛搭上經濟全球化快車,加大對外並購、建廠等海外投資力度。 二、日本經濟發展中的劣勢: 1、日本勞動力人口下降、消費市場飽和也是制約經濟發展後勁的重要原因。 據日本總務省最近發表的2018年勞動力狀況調查,現有就業人口5596萬人,比2012年增加435萬人。 但新增就業中四分之三屬於派遣工、鍾點工等臨時就業人員,且多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或婦女,勞動力結構中非正規僱用人員佔到37.9%,這些人工資低、無獎金,甚至還要自己承擔上下班交通費。 2、勞動生產率下降,也是阻礙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 據統計,2017年日本單位時間的勞動生產率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35個成員中排名第20位,在西方七國中排名最後。 (1)日本發展的怎麼樣擴展閱讀: 2018年的日本經濟狀況: 日本內閣府公布了2018年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速報,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實質經濟增長率環比增長0.3%,摺合年增長率為1.4%。 日本經濟界在慶幸2018年夏天自然災害沖擊個人消費的情況得到緩解、內需回升拉動經濟的同時,也對國際經濟形勢前景表現出較大隱憂。 具體看2018年四季度經濟變化情況,內需拉升GDP總量0.6%,特別是佔GDP近60%的個人消費環比增長0.6%,與上一季度0.2%的負增長形成明顯反差,餐飲、住宿、航空、娛樂等服務業恢復明顯,汽車消費等也有所增加,說明2018年夏天自然災害對個人消費的負面影響已經消除。 住宅投資增加1.1%,實現了連續兩個季度增長,民間設備投資增長2.4%,其中製造業的機械設備投資貢獻較大。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學者:從GDP看日本經濟現狀
Ⅱ 為什麼說日本二戰後發展很快
第一,日本戰敗後沒有直接賠款,在美國的堅持下,使盟軍方面尤其是蘇聯的巨額賠款要求沒有得到滿足;
第二,日本戰敗時已經是一個組織程度極為完備的現代化國家,在制度、知識人力、產業技術儲備方面具有遠強過亞洲其他國家的優勢,這就使得日本在戰後重新恢復有組織的社會生產成為可能;
第三,日本在戰前即已開發出較多具有領先優勢的技術,如1930年代後期滿鐵的東亞列車就成為60年代日本新干線乃至現在高鐵技術的起源,更不要說戰爭中拚命投資開發的電子、機械等技術在戰後可以轉為民用;
第四,日本的政府系統在戰前就已經相當成熟,戰敗後接管日本的也是原來的政府人員,當然是親美派的,所以重新恢復到戰前日本政府的運作模式上沒有太大問題,甚至因為被美軍佔領,原本很多需要爭論的話題也無需爭論,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
第五,除了日本以外,整個亞洲地區在50-70年代初期都處於各種動盪中,客觀上使得日本即使是從零開始也沒有什麼對手;
第六,日本在戰爭期間在當地培養的親日勢力是日本在60、70年代開拓東南亞海外市場的最主要積極因素。
第七,美國在60年代起對日本開放了市場和技術,這使得日本企業有動力也有資源去做大做強。當然在1992年以後被美國強力收割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Ⅲ 日本的農業等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農業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為了彌補此缺點日本使用系統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農業成果也就是單位土地產量世界第一,達到糧食自給率50%只用了56000km²;(1400萬英畝)農地。農業在日本是高補助與保護產業,鼓勵小規模耕作,而不是美國的大規模耕作。尤其稻米是高保護產業,訂定了超高490%關稅阻擋外國米1988年之前還限制進口配額7.2%總消耗量以下。新規則公布後關稅更提高到778%。但是小麥、黃豆之類還是和外國購買,日本也是歐盟最大的糧食出口對象。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國於1989年還曾創下1190萬噸漁獲,從1973年石油危機後,深海魚在日本不受歡迎。淺海魚佔50%總量養殖魚則佔33%以上,最受歡迎的有沙丁魚、金槍魚、螃蟹、牡蠣、秋刀魚、鮪魚和日本鰤魚。日本至今依然有世界最大漁船船隊和全球15%的漁獲量佔有率。
外貿
外貿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日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確立了貿易立國的發展方針。「入關」後,日本開始取得和其他締約方同樣的平等地位。按照關貿總協定中的最惠國待遇的基本原則,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進行自由貿易,為日本對外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創造了有利的國際市場條件。此後,日本對外貿易迅速增長,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亞洲國家和歐盟國家。日本財政年度從當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主要進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食品、原材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車、電器、一般機械、化學製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中國大陸、美國、東盟、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德國等。日本對華出口減少,是造成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2年9月份,日本對華出口同比減少14.1%。從口紅到汽車,眾多日本品牌無一倖免。其中,日本汽車對華出口同比減少44.5%,汽車零部件也下降了17.5%。中日貿易對中日局勢的反應最為敏感,最新的貿易數據更是進一步揭示了領土爭端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兩國關系惡化將會重創日本經濟。但日本《朝日新聞》刊發評論文章卻認為,日本對華出口減少將會影響中國的就業,同時,在華企業員工的實際收入也會減少。
2014年,日本海外凈資產增加13%,達到366.9萬億日元(約合3萬億美元)。至此,日本已經連續24年為全球最大債權國。
Ⅳ 如何看待日本以後的發展
日本這個國家自古以來和中國有著較深的淵源,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一直都在模仿中國的行跡。但是自從跨入近代以來,日本現在都在走自己國家的發展道路,向歐美大國走工業化強國,企圖超越中國在亞洲的地位,而日本他們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而現代的日本的發展越來越讓國內外的許多經濟學家擔憂,日本的現狀。那麼日本以後的發展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三、日本的文化體育產業發展潛力高漲。最後,日本現在的發展來說,文化產業也是他們另外的一個手段,比如現在日本的動漫,還有體育運動劍道和圍棋發展潛力無限。
Ⅳ 二戰後50-7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和地位如何
20世紀50-7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是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為提高。
地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1956年-1973年,日本進入其經濟高速發展時期。
1956年,日本進入以趕超先進工業國家為目標、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的歷史新時期。
這一時期,日本實際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10%以上,工業增長率則平均達13.6%。這種長期、持續的高速增長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是罕見的。
在此時期,日本工業生產增長8.6倍,對外貿易從1965年開始出現順差,到1973年8年中增長3.5倍。
這18年時間(即1956年-1973年),日本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成功實現了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遠航」。所謂「經濟奇跡」主要是指日本這一時期的經濟發展。
(5)日本發展的怎麼樣擴展閱讀
二戰後50-70年代,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1、日本經濟崛起的一個最根本原因是調整生產關系,變革落後封建因素之束縛,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
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改革是日本經濟興旺發達的基礎和前提,採取有效的改革措施,鏟除封建殘余勢力,這無疑將會為本國經濟發展打造一片蔚藍的天空,打通迅速前進的道路。正是有效的措施才使生產力越提高,經濟躍居大國之首,這是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根源。
2、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對軍國主義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明治維新後,日本軍國主義在政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使得軍國主義濃厚,正是這股勢力的膨脹,最終釀成了亞洲文明遭到踐踏。日本人民痛定思痛,大肆消除法西斯主義,雖然難動搖其根,殘余猶在,但民主勢力已佔上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軍國主義的抬頭。
3、日本重視科技教育事業,大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根據本國國情,日本政府把目光轉向了科技教育,依靠科技來促進經濟的偉大復興,建立高科技高資本高附加值的新興企業。通過一系列教育事業,培養一批又一批高素質人才,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科技的飛速發展的同時,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加快產品更新換代,使生產率大大提高。在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只有科技才能興國,只有科技才能使國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日本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也正是這樣做的。
4、明治維新時期經濟的迅速發展,為二戰後經濟的再次崛起奠定了物質基礎。
日本經過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成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在向帝國主義過程中,日本國家政權還與壟斷資本結合在一起,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促進了基礎工業和新興產業的投資,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這一切使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末由最大的債務國家變成債權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號經濟大國奠定了基礎。
5、日本經濟的發展與美國的推動也是密不可分的。
二戰後,日本成為美國的附屬國,但由於美蘇爭霸需要,美國積極地調整戰略,扶植日本經濟,保留了日本的經濟基礎,使之不但未遭破壞,反而坐收漁利。此外朝鮮和越南的軍事訂貨在更大程度上刺激其經濟發展。
Ⅵ 日本的真正經濟實力是怎樣日本和中國差距多大
日本的真正經濟實力是怎樣:
對日本發展的看法和評價不能簡單地被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表象所掩蓋。總體上,日本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高度發達文明的程度。
日本還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國家之一。日本朋友甚至開玩笑說,我們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
日本和中國差距多大:
經濟實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雖然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但中國的國土面積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多,反過來日本的人均GDP是中國的10倍。2010年,日本人均GDP是42150美元,而中國只有4260美元。
日本在世界上的高收入國家中名列前茅,而中國僅排在第120位左右。日本經濟方面的巨大優勢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工業製造,金融實力,技術優勢。這是日本維持世界經濟霸權的三大支柱。
強大的高端工業製造能力。日本三菱綜合研究所的中村裕彥先生說,日本為什麼能夠成為世界上的高端製造大國?因為日本沒有多少資源,能源自給率不到20%,糧食自給率只有28%,要維持日本人的生存,滿足能源和糧食的進口需要,就必須發展具有強大競爭力的製造業,這是日本的生存之道和生命線所在。
日本正是以這種深刻認識和進取精神,牢牢占據世界製造業的高位。工業實力和強大的製造能力成為日本最重要的王牌。工業製造業的高度自動化,使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機械設備和工業機器人製造大國。
世界500強企業中,日本共有68家跨國企業上榜,僅次於美國而居世界第二位。日本產生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公司和品牌,如豐田、三菱、日產、索尼、東芝、松下等,其產品技術含量和質量精益求精,享譽全球。
在日本工作的中國教授告訴我們,日本產品很少有質量問題,更不可能有假冒偽劣,同樣的產品各地價格也相差不多,顧客盡管放心購物。日本製造成為品牌,技術,質量的代名詞。
強大的金融實力。日本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確立了世界金融帝國的地位,後來雖然受到泡沫經濟破裂和金融危機的沖擊,但金融實力依然強大。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2010年,日本的海外凈資產總計為3.07萬億美元,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的55.8%。
強大的技術優勢。永遠保持技術領先優勢,這是日本手中的核心王牌。日本提出「技術立國」戰略,在研發領域始終保持世界至尊地位。日本的研發投入佔全球研發投入總量的20%,而其人口只佔全球的2%。
日本的科研投入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3.4%,其中77%來自企業,而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水平只有2.3%。全球十大發明型企業中,有八家在日本。其專利發明集中在電子,機械,精細化工,納米新材料,能源與環保等高科技行業。在可見的將來,日本的技術領先地位難以動搖。
日本處在現代化的領先地位。訪問日本期間,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日本完善的基礎設施,特別是發達的綜合性立體交通體系。日本全國近1.28億人,居住在面積只有37.78萬平方公里的列島上,而且還主要集中在本州島上,但到處的交通都很通暢,包括東京這個國際化大都市,幾乎看不到長時間堵車的現象。
主要是因為,雖然日本汽車工業發達,居民家庭汽車擁有率很高,但大城市地下鐵路,地上高架輕軌構成了一個立體交通網,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很方便,人們出行首選的是輕軌和地鐵(日本人都叫電車),很少有人會開車上班,甚至一些大公司的經理,政府的高官也都乘坐地鐵。
日本人很為他們完善便捷,節能環保的基礎設施自豪,並認為日本在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方面具有向其他國家出口的優勢。日本在城鄉,區域發展方面已達到了比較均衡的狀態。從南到北,沿途所見,各地區發展都很現代化。
日本的農村一樣能夠享受現代化發展的成果,交通便利,服務設施比較完善,生活水平與城市差別不大。與此相對照,中國的城鄉、區域之間還存在著很大差距。特別是中國還處在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大規模流動的階段,僅消化吸收這龐大的農村人口,最終達到城鄉之間的相對均衡,恐怕就需要兩三代人,幾十年的時間,這就充分體現了中國與日本現代化的差距。
Ⅶ 日本的經濟發展現在怎麼樣啊
日本經濟,經過1945年至1955年10年的艱苦努力,從戰後一片廢墟中恢復到戰前水平。 60年代,日本經濟以10%的速度迅猛發展,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時期。70至80年代,日本經濟進入穩定增長期,經濟平均增長速度5%,經濟取得了飛躍發展,迅速跨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並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出現"泡沫經濟",經濟過熱。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經濟進入持續衰退期。1992年度日本經濟增長0.4%,1993年度增長0.5%,1994年度增長0.6%;1995年度和1996年度分別增長3%和3.6%,經濟出現短暫恢復;1997年度負增長0.1%;1998年度負增長1.9%。1999年度,日本GDP為494萬億日元,比上年度增長0.5%,基本實現政府預測的0.6%的增長目標,經濟出現改善跡象,2000年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2%。 其實,我們應該認識到,日本經濟現代化的實現,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既有外部條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首先是美國的扶植政策。這主要表現在:第一,對日本的獨占和政治改造。二戰後,美國單獨佔領日本,長達七年,保證日本領土的完整性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單一性,有利於日本長期穩定發展。美國還對日本進行了以民主、法制為基礎的政治改造。第二、亞洲的兩場局部戰爭為日本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特別是朝鮮戰爭,極大促進日本戰後經濟的復甦步伐。其次,日本政府強有力的國家干預和領導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推動,其主要表現形式是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宏觀管理。第一、政府在經濟發展的各個時期,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通過各種計劃,促進經濟的起飛。第二、政府致力於新產業的培育與開發、指導、調節新型工業的發展。第三、政府確定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制定新經濟政策,實現從「貿易立國」至「技術立國」的轉變。再次,日本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與企業精神也推動了日本經濟的發展。還有一點,就是受日本傳統文化和教育的積極影響。第一、島國文化環境促進了日本的開放。第二、輕思辯重實用的文化心理與有效吸收消化外來先進文化成果。第三、他們拒絕失敗,承認羞辱的態度深深根植於其心理中。第四、日本教育體制是普及型教育體制。綜上所述,二戰後,日本經濟之所以能創造奇跡,是由於其充分結合本國優越的歷史地理文化,並利用有利的國際環境,從而創造更多的優勢來發展自己的結果。 分析好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相信可以對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啟示.中國是應該也是可以發展得更好的! 目前,日本已經擺脫最嚴重的危機,但是由於對美國的出口減少,並且其主要企業對出口的依賴性較強,日本經濟依然陰霾密布。 雖然日本央行將利率保持在較低的0.5%,但是價格上漲也增加了央行的壓力,促使其在周三的一份月度報告中降低對日本經濟前景的預期。 日本央行在報告中指出,「日本的經濟增長放緩主要受能源及原材料價格高企的影響。」 「預計日本經濟暫時將以更加緩慢的速度增長,之後將適度增長。」
Ⅷ 日本高鐵發展的如何和國內比起來有何差距
高鐵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交通工具,高鐵的速度一般來說比火車要快得多,可以有效的提高人們的辦事效率。日本的高鐵,相對於我國的高鐵來說,發展的時間會更早一些。在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日本的高鐵就已經逐漸發展起來,到現在的技術可以說是比較成熟。而我國的高鐵發展時間稍微晚一些,但是後來通過人們的不斷改進和創新,中國高鐵的技術也已經實現了較大的提升。
即使中國高鐵和日本高鐵相比,還有一小點差距,不過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畢竟日本的高鐵技術比中國發展的時間要早幾十年,我國高鐵技術在晚發展幾十年的前提下,已經達到了現在這種程度還是非常不錯的。隨著我國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在未來幾年,我國的高鐵技術很可能就會超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