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日照有多少日本兵
A. 侵華日軍人數一共多少!
希望對你有幫助: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共計135萬人。
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5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共計173萬人。
日本陸軍在「七七事變」前有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含重組、另組,例如第108、109、114師團)156個師團(不含戰車師團、高射師團),總計173個師團。
其中駐防本土的第1總軍與第2總軍統轄有53個師團,投入中國關內戰場的前後有62個師團(含第56師團),關東軍前後有58個師。總計進入中國戰場的是120個師團。
按當時1個日本滿員師團平均3.5萬人計算,日本前後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為420萬人。
日軍投降時的總數就達到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佔15%;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佔9%。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佔76%。
抗戰結束時,「中國派遣軍」105萬投降,戰期間被消滅的日軍大約為55萬。還有將近100萬的傷員被送回國,所以,日本在二戰期間投入中國的總兵力為260萬以上。
越南北部的日軍屬南方軍序列,按照就近原則投降中國;在台灣的16萬日軍屬日軍"國內軍"第10方面軍序列,主要抗擊美軍登陸.
B. 日本侵華日軍有多少人
有近200萬人。
全國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進行了數次大規模會戰,到武漢會戰結束,基本穩定了戰局。進入相持階段後,又先後與日軍進行了十多次會戰,並派遣遠征軍入緬作戰,沉重打擊了日本速戰亡華的迷夢。
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政府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2)抗日戰爭日照有多少日本兵擴展閱讀:
抗戰時期中日軍事力量對比: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的時候,因為中日之間的實力相差懸殊是非常驚人的。
從經濟基礎角度看,日本每年的工業產值相當於60億美元,中國當年的經濟產值也就13.6億美元,日本當年的鋼產量是580萬噸,而中國當年的鋼產量只有4萬噸。
日本當年煤的產量是5070萬噸,中國是2800萬噸。中國那麼多的煤,只有日本的一半多一點。日本的石油儲備169萬噸,中國的石油只有1.31萬噸。
銅呢,日本是8.7萬噸,中國只有700噸。飛機,日本每年可以造1580架,當年就能造這么多,中國一架也造不了。
大口徑的火炮,日本當年生產了744門,中國連一門也造不了。日本當年造了330輛坦克,中國一輛也造不了。汽車,日本當年造了9500輛,中國也是一輛造不了。
軍艦,日本當年生產的軍艦是52400噸,中國一噸也造不了,也就是說當世界進入這個機械化軍事時代的時候,中國居然不能生產任何一種機械化時代的主戰兵器,坦克、飛機、軍艦、大炮都不能造,那麼無論是經濟形態、技術形態還是軍事形態,日本都已經遙遙領先中國一個時代。
具體到雙方軍事實力的直接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差別就更大。盧溝橋事變以前,中國海軍,中華民國的海軍兩萬五千人,裝備艦船是66艘,分為巡洋艦、輕巡洋艦、運輸艦、練習艦、魚雷艇等等,總噸位只有57608噸。
而日本海軍截止到1937年,它擁有艦船285艘,總排水量達到115萬噸,比中華民國的海軍整整多了110萬噸,日軍的海軍編成是12.7萬人,當時的編成,有4搜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是6.9萬噸,將近7萬噸。
水上飛機母艦2艘,3.1萬噸,戰列艦9艘,27萬多噸。重型巡洋艦12艘,輕型巡洋艦21艘,驅逐艦102艘,潛艇59艘,練習艦1艘,一個練習艦就有1萬噸排水量。
潛水母艦5艘,還有布雷艦、海防艦、炮艦等等,一大批的軍艦還在建造。其中在建造的兩艘戰列艦,就是後來名動天下的「大和」號和「武藏」號。
一艘軍艦的排水量就在7萬噸,也就是說日本一艘軍艦的排水量相當於整個中華民國海軍海軍的噸位,這就是雙方當時海軍的差距。
在抗戰爆發的時候,當時民國空軍能夠投入作戰的飛機,只有200餘架,能執行任務的飛行員只有600多人。
可是日本呢?每年生產飛機是1500多架。戰略後期進入極限動員以後,日本每年能生產飛機一萬到兩萬架。
當中日進入全面交戰以後,日本的海陸軍航空兵總共有飛機2700架。它還有艦載飛機,大量的艦載飛機。
陸軍戰鬥力差距就更大了。從人口上看,當時我國是四億多人。熟悉戰爭史的讀者都知道,自從拿破崙戰爭以後,各國實行的都是平時少養兵,節省經費,多儲備預備役的兵力。當時中國正好相反。
平時養兵,民國的時候養兵170萬,四億多人的一個國家,養兵170萬。當時國民黨的現役的步兵是182個師,還有46個獨立旅,騎兵9個師,加上還有6個獨立旅、炮兵4個旅等等。
當時中國的預備役,只有150萬人。以當時中國人口數量這么大,可是只有這么少的預備役的部隊,說明動員能力非常差。
那我們再看日本,盧溝橋事變發生的時候,日本的人口為九千萬,日本把它統計的是多少人呢?大概是9000萬人左右,日本當時養的常備軍38萬人,變成17個常備師團,4個混成旅團、4個騎兵旅團,還有5個野戰重炮兵旅團、3個戰車聯隊、16個飛行聯隊,還有一些守備部隊等等。
日本有一個規定,就是凡是17歲到40歲之間的男子必須服兵役,也就是說戰爭一旦發生,它可以動員的參戰的兵力達到一千萬人。
其中受過軍事訓練,可以迅速形成戰鬥力的人,最後達到將近450萬。它前面28萬人,到最後侵華戰爭爆發的時候,迅速補充了幾百萬人。
日本,當時的軍事動員體系,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效率極高。日本可以利用朝鮮到華北的鐵路網,而且它掌握了太平洋,特別是西太平洋的海軍優勢,把兵員運到中國,運到朝鮮,很快就能輸送到中國的腹地。
當時有一個統計,就是它從朝鮮每星期可以運兩到三個師,從朝鮮運到滿洲,每星期運兩個師。在華北戰場,日軍可在開戰的八到十天,由本土直接運來兩到三個師團。
在沿海戰場,日軍第一梯隊用兩到三個師的投入,就要一個星期。而後呢,再續加同樣的兵力,八至十天,非常快。
一個中國將領曾對日本有這樣一個判斷,事實上在後來的戰場發展中,就是這個樣子。它的動員能力甚至還超出了中國政府的預見。
再就是在兵員的訓練上,同樣中國和日本的軍隊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當時中國的士兵大多數都是文盲,黃仁宇寫過《萬曆十五年》,他在抗戰的時候,當排長,據他的記錄,他就發現了基層的軍官,連點名的花名冊都點不了,不認識字。
平時就更談不上研究戰術了,打仗全憑血氣之勇,憑冷兵器時代那種動員,那種激勵士氣的方法。進攻的時候呢,以密集的隊形蜂擁蟻附,像螞蟻、像蜜蜂一樣。可是一旦失敗,就各自逃散,完全沒有戰術。
單就射擊訓練來看,當時一發子彈的價值,在中國相當於7斤半大米,或者是35個雞蛋。所以平時,由於這個東西如此昂貴,軍隊在訓練當中,捨不得打子彈,一發子彈射出,七斤半大米就沒有了,只能是空槍射擊,這就導致後來軍事訓練素質非常低下,槍法不準,在戰場上就體現出來了。
由於中國連續失去了兩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機遇,以至於抗日戰爭,乃至 戰爭中的中國軍隊,只能是以農業時代的生產力和戰鬥力,對抗工業時代的生產力和戰鬥力。
而不得不承受戰場上人員慘重的損失。當然,這場戰爭中國取得了勝利,這種勝利主要是精神的勝利、信仰的勝利、民族團結的勝利和東方智慧的勝利,而不是憑借我們自己強大的工業力量和技術力量,而不是直接的物質上的軍事實力。
因為歷史的欠賬,一再錯失社會變革和軍事變革的機遇,在清朝付出累累白銀和山河破碎的代價之後,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又付出了累累的白骨。這是我們永遠應該銘記的教訓。
工業基礎薄弱,人口軍事訓練基礎差,經濟力量弱小,好多年輕的戰士連飯都吃不飽,就要上戰場,凇滬會戰中,國軍經常是上去一個師,基本被打光,然後再補一個師,可以說是人肉盾牌。
中日戰爭中,中國的優勢是人多,幅員廣闊,地大物博。能夠經得起時間換空間的戰略部署,縱深比較長,日本拖得越久越對他不利。
再就是中國人用血肉之軀抵抗敵人的機槍大炮,前仆後繼,英勇無畏的精神,也出乎了日本人的預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C.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陸軍一個軍有多少人
二戰期間,日陸軍一個軍的編制大約有10萬人左右。
自1937年8月26日,日軍組建第1軍開始,先後在中國戰場組建了10多個軍級戰斗單位(除了第1軍外,還有第2、3、4、5、6、10、11、12、13軍等)。以人們最熟悉的日第11軍為例,此軍算得上是當時日軍頭等主力,下轄第3、6、13,三個常設精銳師團,總兵力在10萬人以上(鼎盛時期一度達到15萬)。
但到了二戰後期,隨著日軍某些精銳部隊陸續撤離中國(被調往太平洋戰場),日軍的軍級單位只能編制一些獨立混成旅團和警備三單位制師團來湊數。到了最後,除了3、13等主力師團外,其他部隊多為由獨立混成旅團升級成的兩旅團制師團,戰鬥力更加大不如前。
D. 抗日戰爭時日本軍隊人數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的軍銜制:
1.師團編制:
指揮官為:
中將
11340人
轄:
步兵2個旅團、炮兵1個聯隊、騎兵1個聯隊、輜重1個大隊、彈葯縱列1個大隊、軍樂隊;戰時:增加大小橋梁縱列各1個大隊、野戰衛生部
2、旅團編制:
指揮官為:
少將
5690人
轄:
2—4個聯隊,包括騎、工、炮及其他兵種
3、人員計算:
(一)分隊:
(二)小隊:(排)三至四個分隊;騎兵為50人;步兵為70人;指揮官為:中、少尉
(三)中隊:(連)三至四個小隊;騎兵為150—200人;步兵為210—280人;210人為:大尉指揮官
(四)大隊:(營)二至四個中隊;騎兵為300—600人、400—800人;步兵為420—840人、560—1120人;630人為中佐、少佐指揮官
(五)聯隊:(團)三個大隊;騎兵為900—1800人、1200—2400人;步兵為1200—2400人、1680—3360人;1890人為大佐指揮官
E. 抗日戰爭日本在中國有多少軍隊
200萬(1937~1940年)、130萬(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100萬(1945年投降時)
1937年,日本總人口7063萬,其中役齡男子1693萬,可供徵兵的人數約占役齡男子的56、2%,約1000萬,當時日軍的總兵力是108、4萬,到了1942年擴充到720餘萬。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日軍在中國總兵力基本保持在200萬,1941年,日本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美國等26個國家對日宣戰,日本把主要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到了1945年投降的時候,日本在中國兵力只有100多萬。
1941年底,日本的總兵力已達到240萬人,其中海軍約30萬人,海軍的一部分力量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一部分被拴在了中國戰場,而其210萬陸軍除40萬留在本土之外,有130萬在中國戰場上疲於奔命,能夠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的陸軍兵力僅有40萬人。就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盟軍作戰最激烈、最危險的日子裡,日陸軍總兵力的2/3以上,被死死地「釘」在了中國戰場動不得,使其「南進」計劃一拖再拖,從而使太平洋戰場上的盟軍渡過了最危險的時期。
F. 二戰時,中日戰爭日本投入了多少兵力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抗戰八年中,中國空軍共擊落日機1543架,擊傷330架,出動轟炸、驅逐、偵察、運輸等飛機計18500架次,作戰達4027次。早期除了一些山地作戰,日本軍隊對空軍依賴性不大,他們的陸軍裝備大炮火力足以確保他們的進攻。
但中後期俄國和美國相繼逐漸志願軍來華參戰,對制空權要求提高了,而且陸軍無法在取得突破能力,所以加強了一些空軍力量,用於爭奪制空權和轟炸重要城市。到了後期南洋戰事趨緊,日本空軍幾乎被抽調干凈了,導致被美國志願兵轟炸的很慘。
日本一共只生產了2000輛用機槍就能打破的坦克,直接用在中國戰場大概是500左右。
(6)抗日戰爭日照有多少日本兵擴展閱讀
抗戰爆發時,中國海軍有各類艦艇74艘,主要為一些輕巡洋艦、炮艦和魚雷艇,艦船總噸位不足6萬噸,最大艦艇僅3000噸,大部分是百噸級小艇。而日本海軍的艦船噸位高達116萬噸,擁有航空母艦和萬噸級戰列艦。中日海軍實力懸殊,無法在海上拒敵,只是退守海防。
1937年8月12日,為了建立江陰封鎖線,中國海軍在江陰鑿沉了40餘艘軍艦與商輪;10月25日,中國海軍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在江陰被日本航母全數擊沉。同年底,第三艦隊的「鎮海」、「永翔」等12艘艦船也分別沉塞於青島和劉公島的水道上。中國艦隊幾乎全部覆滅。
據日本方面的資料來看,民國海軍在抗戰期間布設的水雷,重創了日本海軍,日軍損失60餘艘大中小型艦船。
G. 侵華日軍一共有多少人
近200萬。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
另一說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
(7)抗日戰爭日照有多少日本兵擴展閱讀:
侵華日軍的暴行:
1、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是對日軍侵佔南京後所犯屠殺、姦淫、縱火、劫掠等暴行的統稱,是日軍侵華暴行中最野蠻、最兇殘的典型事件。
1937年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後,為了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達到迅速滅亡中國的目的,公然無視國際法的基本准則,進行了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
2、潘家峪慘案
1941年1月,日軍在冀東豐潤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潘家峪慘案。25日,日軍把全村人趕進潘家大院後用機槍掃射,並投入手榴彈和點燃的玉米秸,全村1300餘人被日軍殺害。
3、潘家峪戴庄慘案
1942年5月1日起,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調集重兵,親自指揮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持續兩個多月殘酷的「五一」大「掃盪」,前後共有5萬多群眾慘遭殺害。
12月4日夜,推行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的日軍遭到八路軍的襲擊。次日,日軍即對冀東灤南縣潘家峪戴庄進行瘋狂報復,除少數村民僥幸逃出魔掌外,留在村裡的1280人全部被殺,1030間房屋全部被毀,製造了潘家峪戴庄慘案。
4、安陽、清豐血案
在河南,1937年11月3日,日軍攻入安陽縣城,屠殺無辜居民2000餘人。12月15日,日軍攻佔清豐縣城後,製造了3天之內殘殺無辜群眾1096人的清豐血案。
5、浚縣、濮縣慘案
1938年3月,日軍在浚縣、濮縣屠殺民眾5500餘人,姦汙婦女1000餘人。4月25日,日軍第二次攻佔長垣縣城,屠殺城鄉居民1700餘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首發 圖揭日本侵華的暴行
H. 日本侵華戰爭出動了多少兵力侵華日軍的兵力數量是多
日本侵華日軍在中國最多時期是230多萬人。即1937年7月--1941年12月。當時日本共有軍隊300餘萬人,除保留必要的留守日本本土約70萬人及少量侵略朝鮮的日軍外,日軍的絕大部分都被日本調來全力進攻中國。1937年中國有軍隊250多萬人,抗日戰爭勝利時中國有軍隊500多萬人。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侵華日軍有約210萬人;參加太平洋侵略戰爭的日軍共40萬人。日軍用40萬人打敗太平洋等東南亞地區的武器裝備比中國先進的多的美軍,英軍,荷軍及東南亞各國軍隊侵佔領土1000多萬平方公里。到1942年6月日本侵略亞洲各國的軍隊共計是250餘萬人其中侵略中國的日軍佔210萬人。後來,日軍連連失敗,大量徵兵連十來歲的少年都徵兵入伍了。到1945年7月日軍有約700萬人。大部分駐守日本本土。 日軍傷亡共260多萬人,其中中國殲滅日軍140多萬人,美軍殲滅90多萬日軍。
I. 日本侵華軍隊一共有多少
給你個數據
二戰時日軍兵力最多的時候是在800萬,如果加上偽日軍,像滿州的那些偽軍,以及東南亞投降後為日本效力的軍隊,接近一千萬的樣子。
在整個侵華戰爭中,中國戰場殲滅日軍155萬餘人,中國軍民共擊斃、擊傷日軍255萬餘人,占日軍在二戰中傷亡人數的89%,日本戰敗後,向中國投降的日軍共128萬餘人,占當時日軍海外投降總兵力的一半
日軍侵華的總兵力,東北地區一百餘萬,關內一百餘萬,大約250萬
這是二戰兩國兵力對比:
1937年「七·七事變」前日中軍事力量相比 陸軍:日本有常備師17個,約38萬人,但可以三倍動員,預備役678.8萬人。中國總兵力210萬人,日中比率為1:5.7。日本陸軍兵力數量上雖少於中國,但其訓練有素,且武器裝備精良。空軍:日本有91個飛行中隊,共2700架飛機。中國有各式飛機600架,其中作戰飛機305架,比率是8:1。海軍:日本有艦艇200餘艘,總噸位190萬噸,名列世界第三位。中國有新舊艦艇66艘,總噸位59034噸,比率為13:1。
J.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隊到底有多少在中國
200萬(1937~1940年)、130萬(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100萬(1945年投降時)
1937年,日本總人口7063萬,其中役齡男子1693萬,可供徵兵的人數約占役齡男子的56、2%,約1000萬,當時日軍的總兵力是108、4萬,到了1942年擴充到720餘萬。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日軍在中國總兵力基本保持在200萬,1941年,日本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美國等26個國家對日宣戰,日本把主要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到了1945年投降的時候,日本在中國兵力只有10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