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對漢服有什麼影響

日本對漢服有什麼影響

發布時間: 2022-10-06 15:29:45

『壹』 3歲萌娃給自己做漢服火了,漢服對其他國家有什麼影響

漢服對於朝鮮,韓國,日本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他們的國服,很多都是源於中國漢服,再進行一個本土化創新。

『貳』 日本人怎麼看待漢服

以前在漢服吧看見過帖子,轉的日本人對中國漢服的看法。不過很快被吧務刪了,其實我覺得那是個好帖子。裡面日本人對漢服的看法我還記得,大概就是覺得漢服那麼美麗的東西中國人卻不知道珍惜,不配擁有這么好的東西。說實話,我覺得日本人比中國人還要尊重漢服

『叄』 日本人能大方穿和服,中國人穿漢服為啥會引來異樣目光

一、和服<漢服

事實上,和服和漢服並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在歷史上,日本文化只經歷了兩次大的改革。第一次發生在隋唐的大化革新,第二次發生在19世紀的明治維新。

第一次革新是全盤唐化,而和服也是在這次革新之後,日本從唐學去的服飾文化之一。而從此之後,和服就成為了日本的正裝,從天皇到平民。從此以後,和服並沒有太大變化。

日本有一個特點,不管幕府朝代變遷,天皇總是萬世一系的。而和服被吸收之後隨著天皇的萬世一脈傳承下來,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豐臣秀吉還是德川家康的畫像中,都是正襟危坐的和服。

而在明治維新的時候,雖然全盤西化,但有一樣卻被沒有變化,那就是天皇的萬世一系。

而和服在短暫的被拋棄之後,也隨之保留下來,我們看到一年前即位的德仁天皇的正式服裝中,仍舊有一套和服。

愛好傳統文化的中華民族,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傳統文化中很多因素的復興。這其中就包括漢服。

近年來,在城市的街頭,經常可以見到穿著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們,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喜歡了。

現在,如果你穿上漢服,走在成都的街頭,你將得到的不是異樣的目光,而是羨慕的眼神。

『肆』 為什麼日本和服這么流行,而漢服文化卻如此沒落

是有歷史原因的。明末清初時清軍入關,清政府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採用暴力政策廢除了漢服,使漢族人穿上了滿族的服裝。這就是「剃發易服」「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漢族從此成了沒有民族服裝的民族。直到現在,絕大多數的漢族人仍把滿族服飾或由滿族服飾改良的服飾當做自己的傳統服裝。在日本,和服文化不僅沒有受到破壞,反而得到了很好地傳承和發展。相比之下,在三百年後的現代,漢服雖得以復興,但仍阻力重重。真的希望人人都能夠了解這段歷史,在心底里悅納自己時隔三百年後歸來的民族服裝---漢服。

『伍』 日本的和服受到我國什麼的影響,並吸收了他的

呵呵,,,,明知故問。
和服」、「吳服」跟「著物」是三個最主要的稱呼,基本上這三詞的意思是一樣的,但實際上卻有著不同的來源及解釋。
日本和服可分為王室服制和平民服制。平民中的國民禮服,源自崇尚儒教的德川幕府所考證並製作的四書五經中的儒教衣裳,又被稱為武家著物,包括平民男子冬季禮服紋付羽織袴、浴衣和女子黑留袖、訪問著等。
而王室服制源自江戶時代中期以來有職故實家對受漢唐漢服影響的公家服制的考證,又被稱為公家著物,包括袞衣、束帶、直衣、狩衣、十二單、袿袴、水乾等等。「著物」起初泛指所有日本的衣服,隨著洋服進入日本,日本國學運動興起,本土著物逐漸改稱「和服」。
後來「和服」一詞的詞意逐漸單一化,通常單指具有日本特色的民族服裝。 今日和服主要為女性於特別場合中所穿著的。
和服
和服,從字面上解釋為「和」的服裝(「和」一字源於日本人為大和民族)。這種稱呼源於明治時期,因西方衣服的流入,人們用以將其與日本本地的衣服作分別之故。後來為了將一般的衣物作分別,此字逐漸演變成單指某種日本民族服飾。

吳服
吳服一字的產生,是源於中國三國時期,東吳與日本的商貿活動將紡織品及衣服縫制方法經傳入日本的緣故。在更加精確的層面上,吳服一詞是專指以絲綢為面料的高級和服。而用江戶時代發明的木棉做的和服會用「太物」來稱呼。昔日吳服與和服兩種概念是分別的(因皇室及公家貴族所穿的和服樣式大多不是源自東吳而是源於唐朝,而該類服裝以前亦被稱為「唐服」),但今天這兩種概念已幾乎重疊。現在很多賣和服的商店,招牌上會寫著「吳服屋」(呉服屋),可見兩詞已經基本上同義化。

著物
著物,於日文字面上意為「著る物」,以語體中文來解釋的是「穿著的東西」。初此詞是單指「衣服」這種東西,亦因為日本文化本位的緣故,因此日本人會將其民族所穿的衣服以著物著稱。這種稱呼一直維持到明治時代,因明治維新活動將洋服帶進日本之前。後來因為洋服的流入,穿著洋服的人增多,為了區別日本人就將其民族的衣服改稱為「和服」,由外地(普遍是指西方)傳入的衣服則為「洋服」。現今著物有著兩個解釋,其一就是直指「和服」這種由東吳時期傳入的民族服飾,其二就是指一切所穿著的衣服。

和服由來
和服最早期因中日文化交流而深受古代中國的漢服影響,尤其是日本歷史上的古墳時代(相當於中國晉朝及南北朝時期)。但到了平安時代(相當於唐末宋初),由於中日因雙方內外條件變化而暫時中斷交流,日本文化進入了一個高度本土化發展的時期(也是一段自我孤立時期),和服的構造也因而更具有其本地色彩。
日本平民和服受東吳傳來的編制縫紉風格影響較深,故稱為「吳服」。而貴族的服裝則受之後的唐朝影響更深,稱為「唐服」。從鐮倉時代起貴族和武士逐漸開始在家裡穿著吳服,從室町時代開始上層貴族也開始穿著吳服。江戶時代起吳服的樣式和今天的和服已相差無幾。今天,平民在節日、慶典上多穿著吳服,即一般意義上的和服,而皇族禮服仍以唐服為主,偶爾穿著吳服,禮服中最華麗的是十二單。

『陸』 日本的漢服,是怎樣從唐朝傳過去的

日本的和服其實就是源自於唐朝時期的唐服,日本人將其稱之為吳服,其意思就是表明這是來源於中國吳越地區的服飾。與此同時,在韓國的服飾上其實也能夠看到中國服飾的影子。他們都是當初一起在中國學習交流的時候,模仿到了當時那個朝代的服裝特色。中國的文化也影響到了當時周邊的諸多小國家。

『柒』 我國古代漢服和日本和服有聯系嗎

和服最早期因中日文化交流而深受古代中國的漢服影響,尤其是日本歷史上的古墳時代(相當於中國晉朝及南北朝時期)。但到了平安時代(相當於唐末宋初),由於中日因雙方內外條件變化而暫時中斷交流,日本文化進入了一個高度本土化發展的時期(也是一段自我孤立時期),和服的構造也因而更具有其本地色彩。
日本平民和服受東吳傳來的編制縫紉風格影響較深,故稱為「吳服」。而貴族的服裝則受之後的唐朝影響更深,稱為「唐服」。從鐮倉時代起貴族和武士逐漸開始在家裡穿著吳服,從室町時代開始上層貴族也開始穿著吳服。江戶時代起吳服的樣式和今天的和服已相差無幾。今天,平民在節日、慶典上多穿著吳服,即一般意義上的和服,而皇族禮服仍以唐服為主,偶爾穿著吳服,禮服中最華麗的是十二單。吳服(ごふく)一字的產生,是源於中國三國時期,東吳與日本的商貿活動將紡織品及衣服縫制方法經傳入日本的緣故。在更加精確的層面上,吳服一詞是專指以絲綢為面料的高級和服,而用棉布做的和服會用「太物」來稱呼。昔日吳服與和服兩種概念是分別的(因貴族所穿的和服樣式大多不是源自東吳而是源於唐朝,而該類服裝以前亦被稱為「唐服」),但今天這兩種概念已幾乎重疊。現在很多賣和服的商店,招牌上會寫著「吳服屋」(呉服屋),可見兩詞已經基本上同義化。

『捌』 為什麼日本人可大方穿和服,中國人穿漢服就會受到詬病

因為文化認同感的問題。

日本

  1. 日本奈良時代(約公元8世紀)從唐朝引入服裝後,從平安時代(約公元9世紀以後)到明治時代(公元19世紀),服裝樣式漸漸發展為現在大家所看到和服;

  2. 和服雖然有1000多年的歷史,但在日本從來沒有中斷過;

  3. 二戰後受美國文化影響,穿和服的人漸漸變少(貴、不便於工作),但所有的日本人都認為和服是他們的傳統服飾,相應的服裝工藝也都一路傳承下來。

中國

  1. 漢服定型於周朝時期,是漢族的傳統服飾,但現在中國有56個民族,漢族以外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服裝,對漢服沒有特殊情感;

  2. 中國在古代有強烈的「中華正統」思想,即認為漢族領導時期才是中華的正統,其他民族皆為蠻夷;這種具有排他性(甚至歧視性)的文化,對漢族以外的民族是一種傷害,所以會讓他們對「漢服」有警戒心;

  3. 中國清朝時期由滿族統治,由於「剃發易服」的政策,漢族的服裝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漢服也因此絕跡(至今約400年)。

『玖』 如何看待國內對漢服和日本對和服的不同態度

國內對於漢服其實並不是非常看重的,他們更加喜歡一些現代的衣服,而日本則不同,他們對於和服非常看重,會在很多重要的場合都會穿和服,這主要是雙方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不同所導致的,而且中國人和日本人對於新事物的接受態度也有點影響。在我看來這兩種態度其實並沒有什麼好與不好。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5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6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