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叫玉米叫什麼

日本叫玉米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0-07 00:16:10

Ⅰ 棒子是什麼意思

韓國人的代名詞,清末開始,覬覦東北的日本人開始向東北大規模滲透和殖民,在918淪陷後達到高峰。而要進行殖民最重要的就是移民,尤其初期因為日本在華多數是軍人,日常統治也需要人!但因為路途遙遠和經費等問題,從日本本國不可能調來足夠的人手,所以,日本就從當時早就與日本「合並」的朝鮮半島征調大量朝鮮人來華,這些朝鮮人一直接受所謂「日韓同祖」的教育,來華後大力幫助日本人實行暴虐的統治!尤其朝鮮警察,隨身帶根棒子,稍見國人不順眼,就用棒子一頓毒打。已經無法算清當年多少漢人慘死於朝鮮人的棒下。無奈之餘,國人背後把他們稱做「高麗棒子」!

Ⅱ 到底玉米還是苞米

拉丁名/學名:Zea mays L.
英文名字: Maize ,corn
別名 : 玉米、包穀、包蘆、玉蜀黍、大蜀黍、
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麥、
六穀、 蘆黍、珍珠米、紅顏麥、薏米包,
包穀、粵語稱為粟米,台灣話稱作番麥。

科屬
[編輯本段]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 禾本目 Poales
科: 禾本科 Poaceae
屬: 玉米屬 Zea
種: 玉米 Z. mays

形態
[編輯本段]

玉米的根為須根系,除胚根外,還從莖節上長出節根:從地下節根長出的稱為地下節根,一般4~7層;從地上莖節長出的節根又稱支持根、氣生根,一般2~3層。株高1~4.5米,稈呈圓筒形。全株一般有葉15~22片,葉身寬而長,葉緣常呈波浪形。花為單性,雌雄同株。雄花生於植株的頂端,為圓錐花序;雌花生於植株中部的葉腋內,為肉穗花序。雄穗開花一般比雌花吐絲早3~5天。

分布
[編輯本段]

一年生,草本,禾本科植物。原產於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糧食作物,喜高溫,17世紀時傳入中國,
玉米屬禾本科玉米屬。全世界玉米播種面積僅次於小麥、水稻而居第三位。在我國玉米的播種面積很大,分布也很廣,是我國北方和西南山區及其它旱谷地區人民的主要糧食之一。 山東省萊西市為玉米的重要產區之一.
中國的玉米產量居世界第2位。

特性
[編輯本段]

玉米喜溫,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5~30℃。拔節期日均18℃以上。從抽雄到開花日均26~27℃。
灌漿和成熟需保持在20~24℃;低於16℃或高於25℃,澱粉酶活動受影響,導致子粒灌漿不良。
玉米為短日照作物,日照時數在12小時內,成熟提早。長日照則開花延遲,甚至不能結穗。
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長。
玉米適宜的土壤pH為5~8,以6.5~7.0最適。耐鹽鹼能力差,特別是氯離子對玉米為害大。

營養
[編輯本段]

玉米是谷實類飼料的主體,也是我國主要的能量飼料。玉米的適口性好,沒有使用限制。其營養特性如下:

1.可利用能量高。玉米的代謝能為14.06MJ/kg,高者可達15.06MJ/kg,是谷實類飼料中最高的。這主要由於玉米中粗纖維很少,僅2%;而無氮浸出物高達72%,且消化率可達90%;另一方面,玉米的粗脂肪含量高,在3.5%至4.5%之間。 玉米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又名苞谷、棒子、六穀等。據研究測定,每100克玉米含熱量196千卡,粗纖維1.2克,蛋白質3.8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40.2克,另含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等。玉米中含有較多的粗纖維,比精米、精面高4-10倍。玉米中還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泄。玉米上述的成份與功能,對於減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時的花穗玉米須,有利尿作用,也對減肥有利。
玉米可煮湯代茶飲,也可粉碎後製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餅等。膨化後的玉米花體積很大,食後可消除肥胖人的飢餓感,但食後含熱量很低,也是減肥的代用品之一
2.亞油酸含量較高。玉米的亞油酸含量達到2%,是谷實類飼料中含量最高者。如果玉米在日糧中的配比達50%以上,僅玉米即可滿足豬、雞對亞油酸的需要量(1%)。
3.蛋白質含量偏低,且品質欠佳。玉米的蛋白質含量約為8.6%左右,且氨基酸不平衡,賴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不足。
4.礦物質 礦物質約80%存在於胚部,鈣含量很少,約0.02%;磷約含0.25%,但其中約有63%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單胃動物的利用率很低。其它礦物元素的含量也較低。
5.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中維生素E較多,約為20mg/kg,黃玉米中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維生素D和K幾乎沒有。水溶性維生素中含硫胺素較多,核黃素和煙酸的含量較少,且煙酸是以結合型存在。
6.葉黃素 黃玉米中所含葉黃素平均為22mg/kg,這是黃玉米的特點之一,它對蛋黃、脛、爪等部位著色有重要意義。

飼用價值
[編輯本段]

1.雞 玉米是雞最重要的飼料原料,其能值高,最適於肉用仔雞的肥育用,而且黃玉米對蛋黃、爪、皮膚等有良好的著色效果。在雞的配合飼料中,玉米的用量高達50%~70%。
2.豬 玉米養豬的效果也很好,但要避免過量使用,以防熱能太高而使背膘厚度增加。由於玉米中缺少賴氨酸,所以任何體重的豬日糧中均應添加賴氨酸。
3.反芻動物 玉米適口性好,能量高,可大量用於牛的混合精料中,但最好與其它體積大的糠麩類飼料並用,以防積食和引起膨脹。

高賴氨酸玉米

為解決玉米蛋白質品質差的問題,各國育種工作者都致力於培育高賴氨酸玉米品種。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育成了奧帕克2號(Opaque-2)和弗洛里-2號(Floury-2)等高賴氨酸玉米品種,其籽粒中賴氨酸含量在0.5%以上,色氨酸含量在0.2%以上。我國也曾引種試種,均因產量低,籽粒容重小及價格等問題而未能大面積推廣。不過,國內外的大量試驗證明,高賴氨酸玉米可以全部或部分代替豆餅,是解決必需氨基酸供應不足的重要途徑

類型
[編輯本段]

玉米籽粒根據其形態、胚乳的結構以及穎殼的有無可分為以下9種類型。

1.硬粒型 也稱燧石型。籽粒多為方圓形,頂部及四周胚乳都是角質,僅中心近胚部分為粉質,故外表半透明有光澤、堅硬飽滿。粒色多為黃色,間或有由、紅、紫等色。籽粒品質好,是我國長期以來栽培較多的類型,主要作食糧用。

2.馬齒形 又叫馬牙型。籽粒扁平呈長方形,由於粉質的頂部比兩側角質乾燥得快,所以頂部的中間下凹,形似馬齒,故名。籽粒表皮皺紋粗糙不透明,多為黃、白色,少數呈紫或紅色、食用品質較差。它是世界上及我國栽培最多的一種類型,適宜製造澱粉和酒精或作飼料。

3.半馬齒型 也叫中間型。它是由硬粒型和馬齒型玉米雜交而來。籽粒頂端凹陷較馬齒型淺,有的不凹陷僅呈白色斑點狀。頂部的粉質胚乳較馬齒型少但比硬粒型多,品質較馬齒型好,在我國栽培較多。

4.粉質型 又名軟質型。胚乳全部為粉質,籽粒乳白色,無光澤。只能作為製取澱粉的原料,在我國很少栽培。

5.甜質型 亦稱甜玉米。胚乳多為角質,含糖分多,含澱粉較低,因成熟時水分蒸發使籽粒表面皺縮,呈半透明狀。多做蔬菜用,我國種植還不多。

6.甜粉型 籽粒上半部為角質胚乳;下半部為粉質胚乳。我國很少栽培。

7.蠟質型 又名糯質型。籽粒胚乳全部為角質但不透明而且蠟狀,胚乳幾乎全部由支鏈澱粉所組成。食性似糯米,粘柔適口。我國只有零星栽培。

8.爆裂型 籽粒較小,米粒形或珍珠形,胚乳幾乎全部是角質,質地堅硬透明,種皮多為白色或紅色。尤其適宜加工爆米花等膨化食品。我國有零星栽培。

9.有稃型 籽粒被較長的稃殼包裹,子粒堅硬,難脫粒,是一種原始類型,無栽培價值。

B.。我國玉米質量的國家標准,根據玉米的粒色和粒質分為四類:

黃玉米:種皮為黃色,包括略帶紅色的黃玉米。美國標准中規定黃玉米中其他顏色玉米含量不超過5.0%。
白玉米:種皮為白色,包括略帶淡黃色或粉紅色的玉米。美國標准中將淡黃色表述為淺稻草色,並規定白玉米中其他顏色玉米含量不超過2.0%。
糯玉米:富含粘性的玉米。
雜玉米:以上三類玉米中混有本類以外的玉米超過5.0%的玉米。我國國家標准中定義為混入本類以外玉米超過5.0%的玉米。美國標准中表述為顏色既不能滿足黃玉米的顏色要求,也不符合白玉米的顏色要求,並含有白頂黃玉米。

按品質分類

常規玉米:最普通最普遍種植的玉米。
特用玉米:指的是除常規玉米以外的各種類型玉米。傳統的特用玉米有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新近發展起來的特用玉米有優質蛋白玉米(高賴氨酸玉米)、高油玉米和高直鏈澱粉玉米等。由於特用玉米比普通玉米具有更高的技術含量和更大的經濟價值,國外把它們稱之為「高值玉米」。

甜玉米
通常分為普通甜玉米、加強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甜玉米對生產技術和採收期的要求比較嚴格,且貨架壽命短。我國現在已經掌握了全套育種技術並積累了一些種質資源,國內育成的各種甜玉米類型基本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糯玉米
它的生產技術比甜玉米簡單得多,與普通玉米相比幾乎沒有什麼特殊要求,採收期比較靈活,貨架壽命也比較長,不需要特殊的貯藏、加工條件。糯玉米除鮮食外,還是澱粉加工業的重要原料。我國的糯玉米育種和生產發展非常快。

高油玉米
含油量較高,特別是其中亞油酸和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達到80%,具有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軟化血管的作用。此外,高油玉米比普通玉米蛋白質高10-12%,賴氨酸高20%,維生素含量也較高,是糧、飼、油三兼顧的多功能玉米。
優質蛋白玉米(高賴氨酸玉米)。產量不低於普通玉米,而全籽粒賴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80-100%,在我國的一些地區,已經實現了高產優質的結合。

紫玉米
是一種非常珍稀的玉米品種,為我國特產,因顆粒形似珍珠,有「黑珍珠」之稱。紫玉米的品質雖優良特異,但棒小,粒少,畝產只有50公斤左右。
其他特用玉米和品種改良玉米。包括高澱粉專用玉米、青貯玉米、食用玉米雜交品種等。

玉米種植及利用史
[編輯本段]

一、種植史
據考證,玉米原產於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種植玉米。由於玉米適合旱地種植,因此西歐殖民者侵入美洲後將玉米種子帶回歐洲,之後在亞洲和歐洲被廣泛種植。大約在十六世紀中期,中國開始引進玉米,十八世紀又傳到印度。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種植,其中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玉米種植面積最大。

二、利用史

1、玉米利用概述

就玉米利用而言,大體經歷了作為人類口糧、牲畜飼料和工業生產原料的三個階段。
口糧消費占玉米總消費的比重大約在5%左右,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比例有逐步降低的趨勢。玉米是三大糧食品種之一,為解決人類的溫飽問題起到很大作用。時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全世界各國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在「玉米的故鄉」墨西哥,「國菜」玉米餅的年消耗量達到1200萬噸之多,人們無論貧富貴賤都非常喜歡食用;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玉米也被作為補充人體所必需的鐵、鎂等礦物質的來源為人們廣泛食用;在某些貧困國家和地區,玉米依然是人們廉價的裹腹之物。
飼料消費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費渠道,約占消費總量的70%左右。該項消費可以看作是生活水平和人口數量隨時間變化的一個函數: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初期,恩格爾系數較高,人們對肉、蛋、禽、奶的強勁需求拉動了畜牧業和飼料業的大發展,導致飼用玉米需求大幅度增加,成為玉米增產的主要動力;在生活達到一定水平後,恩格爾系數下降,對肉、蛋、禽、奶等的需求將保持平穩,此時飼用玉米消費將僅與人口數量成正比。
作為工業原料使用也是玉米消費的主要渠道。玉米不僅是「飼料之王」,而且還是糧食作物中用途最廣,可開發產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業原料。以玉米為原料生產澱粉,可得到化學成份最佳,成本最低的產品,附加值超過玉米原值幾十倍,廣泛用於造紙、食品、紡織、醫葯等行業。以玉米澱粉為原料生產的酒精是一種清潔的「綠色」燃料,有可能在21世紀取代傳統燃料而被廣泛使用。
庫存亦是玉米需求的一種形式。處於糧食安全的考慮,各國總要儲備一些糧食。世界玉米庫存量一般占消費量比重的20%左右。近年來我國玉米庫存約600~700萬噸。

2、世界玉米利用現狀

玉米利用總的情況是在工業發達國家用作飼料的比例大,而在發展中國家用作口糧的比例大。
隨著全世界畜牧業的大發展,飼料工業得以迅速發展,全世界飼料用玉米需求呈現增長趨勢。在發展中國家表現為工業飼料消耗玉米增加,同時採用傳統方式喂飼畜禽的飼料玉米消耗亦在增加。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表現為大量的玉米原糧被加工為工業飼料。
從全世界耗用玉米趨勢看,近15年來,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其用作飼料的玉米都逐年增加,用作口糧的數量在減少,用作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在增加。以我國為例:90年代前期,飼料工業和畜牧業迅速發展,1993年,飼用玉米消費量達到6200萬噸,占玉米總消費量的67%,1995年該項指標迅速達到77%,玉米總消費增量幾乎全部由飼用玉米消費增量體現。
80年代全世界用作工業飼料的玉米2.64億噸,用作口糧的玉米0.66億噸,用作工業原料的玉米0.44億噸。進入90年代,上述三個指標分別為3.52億噸、0.59億噸、0.56億噸。
1996年美國生產工業飼料耗用玉米12700萬噸,占玉米總產量的53%。歐洲地區消費飼料玉米6600萬噸,中國生產工業飼料耗用玉米3498萬噸,日本消費玉米1662萬噸,巴西生產飼料耗用玉米1520萬噸,法國飼料用玉米1326萬噸,韓國飼料用玉米852萬噸。
美國的玉米產量佔全世界總產量的40%。縱觀幾十年來美國的玉米市場消費趨勢可見,50年代美國的玉米產品用作飼料的佔85.7%,工業原料、食品佔8.08%,出口佔5.17%;60年代飼料用玉米佔81.76%,工業原料、食品佔8.23%,出口佔12.38%;70年代飼料佔66.02%,工業原料、食品佔8.77%,出口佔25.21%;80年代至90年代初,用作飼料的玉米佔59.36%(12237萬噸),用作工業原料、食品佔11.65%(2401萬噸),出口占 28.63%(5902萬噸)。由此可見,在美國雖然用作飼料的玉米比例在下降,但飼料仍是消耗玉米最多的產業,出口量增加迅速,用作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消費量較為穩定。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畜牧業的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工業的發展,玉米已成為糧食、飼料、工業原料和出口商品的多用途作物。
我國的玉米消費是80年代口糧比例佔38%,消費玉米2588萬噸,飼料用玉米佔48%(工業飼料和傳統飼料),消耗玉米3269萬噸,出口佔11%,出口玉米749萬噸,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佔3%,耗用玉米205萬噸左右。
進入90年代,人們直接消費的玉米比重在下降。全國口糧消費玉米大約占玉米總產量的19%,消費玉米量約為1870萬噸;玉米作為飼料消費在我國有兩種情況。一是加工生產成配合飼料。我國近年配合飼料產量約4800萬噸,按60%比率折算,年消耗玉米2880萬噸。二是傳統的把玉米直接用於飼料的消費。在農村中,主要是把玉米直接作飼料喂飼大牲畜、豬和家禽。據專家估計,這種傳統的飼喂方式每年估計消耗玉米3500萬噸左右,這兩項每年消費玉米約6380萬噸,占玉米總產量的68%。
玉米是重要的工業原料,也可加工成精製的玉米食品。我國目前用於工業原料和食品工業的玉米大約占玉米總產量的5%左右,年消耗玉米250萬噸左右。我國1990~1994年平均出口玉米820萬噸,占玉米總產量的8%左右。1995年之後又轉向大量進口玉米。近10年來,我國玉米消費趨勢是用於生產配合飼料的玉米數量猛增,用於口糧的玉米逐年減少,用作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增長緩慢,從玉米出口國變為玉米進口國家。

3、我國玉米利用新趨勢

8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重視並發展玉米深加工工業,先後引進技術和設備,興建了一批生產規模在10萬噸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吉林省實施了「百萬噸玉米深加工工程」,把玉米深加工工業作為支柱產業。吉發集團與港商合資建立的一個公司年加工玉米能力已達到40萬噸,成為亞洲最大的玉米加工企業。盡管我國玉米深加工工業已取得初步進展,但比照世界先進國家,仍有很大差距。以吉林省為例:1979年到1998年,吉林省糧食加工轉化量由159萬噸增長到600萬噸(包括禽畜過腹和飼料加工用糧440萬噸),年均增長23萬噸,同期,吉林省玉米主產量卻由903萬噸增長到2506萬噸,年均增長84萬噸。二者比較,前者只是後者的28%,產量遠大於耗量。與美國等國的玉米深加工產品已達4000多種,產值上千億美元相比,差距明顯。而我國變性澱粉、果葡糖漿等生產剛剛起步,酒精產量也不高,玉米深加工前景十分廣闊。

葯用
[編輯本段]

菜譜名稱 《中國益壽食譜》之益壽食物--玉蜀黍(玉米)
所屬類型 健康菜譜
味甘性平。具有調中開胃,益肺寧心,清濕熱,利肝膽,延緩衰老等功能。

現代研究證實,玉米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協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並防止其沉積於血管壁。因此,玉米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維生素E還可促進人體細胞分裂,延緩衰老。玉米中還含有一種長壽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參與下,生成谷光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復青春,延緩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鎂有防癌抗癌作用,硒能加速體內過氧化物的分解,使惡性腫瘤得不到分子氧的供應而受到抑制。鎂一方面也能抑制癌細胞的發展,另一方面能促使體內廢物排出體外,這對防癌也有重要意義。其含有的谷氨酸有一定健腦功能。
德國營養保健協會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
可預防心臟病和癌症,在這項持續一年的研究中,專家們對玉米、稻米、小麥等多種主食,進行了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的各項指標對比。結果發現,玉米中的維生素含量非常高,為稻米、小麥的5—10倍。
同時,玉米中含有大量的營養保健物質也讓專家們感到驚喜。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外,玉米中還含有核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這些物質對預防心臟病、癌症等疾病有很大的好處。
研究還顯示,特種玉米的營養價值要高於普通玉米。比如,甜玉米的蛋白質、植物油及維生素含量就比普通玉米高1—2倍;「生命元素」硒的含量則高8—10倍;其所含有的17種氨基酸中,有13種高於普通玉米。此外,鮮玉米的水分、活性物、維生素等各種營養成分也比老熟玉米高很多,因為在貯存過程中,玉米的營養物質含量會快速下降。

玉米是粗糧中的保健佳品,對人體的健康頗為有利。
玉米中的維生素B6、煙酸等成分,具有刺激胃腸蠕動、加速烘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腸炎、腸癌等。
每100克玉米中含:蛋白質85克,脂肪4.3克,糖類72.2克,能量1398.4千焦,鈣22毫克,磷120毫克,鐵1.6毫克,維生素B1B2,維生素E,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煙酸和微量元素硒、鎂等;其胚芽含52%不飽和脂肪酸,是精米精面的4—5倍;玉米油富含維生素 E、維生素 A、卵磷脂及鎂等含亞油酸高達 50%。
玉米富含維生素C等,有長壽、美容作用。玉米胚尖所含的營養物質有增強人體新陳代謝、調整神經系統功能。能起到使皮膚細嫩光滑,抑制、延緩皺紋產生作用。玉米有調中開胃及降血脂、降低血清膽固醇的功效。中美洲印第安人不易患高血壓與他們主要食用玉米有關。
吃玉米時應把玉米粒的胚尖全部吃進,因為玉米的許多營養都集中在這里。玉米熟吃更佳,烹調盡管使玉米損失了部分維生素C,卻獲得了更有營養價值的更高的抗氧化劑活性。

★玉米發霉後能產生至癌物,所以發霉玉米絕對不能食用。

玉米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又名苞谷、棒子、六穀等。據研究測定,每100克玉米含熱量196千卡,粗纖維1.2克,蛋白質3.8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40.2克,另含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等。玉米中含有較多的粗纖維,比精米、精面高4-10倍。
常吃玉米(主食)會導致營養不良,不利健康,若把它當點心食用,由於玉米是粗糧,自然有助於腸胃蠕動,有益健康,至於減肥,那肯定是效果甚微的了。

種植技術、病害
[編輯本段]

種植
玉米是高產作物,需肥量較大,必須合理施肥才能滿足玉米在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要。據試驗,生產100公斤玉米籽實,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鉀2.1公斤。若畝產500公斤玉米,畝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銨50公斤,過磷酸鈣31公斤,硫酸鉀13公斤。
玉米生長的三個階段,需肥數量比例不同,苗期占需肥總量的2%,穗期佔85%,粒期佔13%。玉米從拔節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時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種肥、追肥結合;氮肥、磷肥、鉀肥結合;農肥、化肥、生物菌肥結合。底肥要施足,這是基礎,一般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鉀肥5.5公斤做底肥。
在底肥、種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條件較差,種植晚熟品種的地塊,可在玉米6~7葉期,進行追肥,畝追尿素15公斤左右,深追15厘米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種肥施入水平高的地塊,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
玉米追肥要及早進行,方法一是前邊追肥,後邊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結合;二是用鎬刨坑,深追15厘米以上;追肥時,要化肥和生物肥相結合,促進根系良好發育,一般情況下,畝追尿素10~15公斤,加生物菌肥1公斤,能促進玉米提早成熟。
在抽穗期灌漿期,畝用0.25公斤磷酸二氫鉀和0.5公斤尿素,兌水5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可防禿尖、缺粒,增加產量,提高質量。有機食品玉米,不能用化肥最好用發酵好的有機肥,做底肥,追肥用餅肥,肥效平穩而持久,效果好於化肥,而且後勁長,但追肥時,餅肥與作物幼苗保持適當距離,以免餅肥發酵時產生的熱量灼燒幼苗。

病害
有30多種,主要有大、小斑病,絲黑穗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莖腐病等。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和加強管理預防之。蟲害有玉米螟、地老虎、螻蛄、紅蜘蛛、高粱條螟和粘蟲等。採用葯劑防治。

防治

播種期:以防治地下害蟲及種子傳播的病害為主。①實行輪作倒茬,避免連作。清潔田園,減少初侵染源。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②採用種子包衣或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克加細土25-30公斤拌勻後順壟條施,或用3%辛硫磷顆粒劑4公斤對細砂混合後條施防治地下害蟲。③用50%粉銹寧粉劑1公斤加水5公斤拌種60公斤,或用25%粉銹寧按0.3%劑量拌種,防治黑穗病和全蝕病。
苗期:以防治玉米蚜、蛀莖夜蛾、旋心蟲、缺鋅症為主。①結合間定苗拔除田間雜草,及時將雜草、病株集中燒毀,減少蟲源。加強水肥管理,促進幼苗早發。②用40%樂果乳油或40%氧化樂果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玉米蚜兼治灰飛虱。③局部發生蛀莖夜蛾、旋心蟲的地塊,用40%樂果乳油500倍液或90%敵百蟲300倍液或50%敵敵畏400倍液灌根。④每畝用0.2%-0.3%硫酸鋅溶液25-30公斤在衩?-5葉期葉面噴霧防治缺鋅症,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心葉期和穗期:以防治玉米螟、粘蟲、紋枯病、葉斑病為主,兼治條螟、玉米蚜、薊馬。①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②大喇叭口期用殺螟靈1號顆粒劑或1%1605顆粒劑、0.3%辛硫磷顆粒劑防治玉米螟。③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50%敵敵畏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40%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粘蟲。④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防治紋枯病和葉斑病,也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對病部噴霧或塗莖防治紋枯病。
灌漿成熟期:以防止發生青枯病、全蝕病和早衰為主。主要通過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保證單株營養面積,加強田間管理,改善玉米群體的通風透光條件等農業栽培措施來防止。

其他知識
[編輯本段]

子粒含澱粉73%、蛋白質8.5%、脂肪4.3%左右;含維生素(硫胺素,核黃素)較多。玉米子粒主要供食用和飼用,可燒煮、磨粉或制膨化食品。工業上用制酒精、啤酒、乙醛、醋酸、丙酮、丁醇等。玉米澱粉製成的糖漿無色透明,果糖含量高,可製糖果、糕點、麵包、果醬及飲料。穗軸可制糠醛;莖稈可造紙和隔音板;果穗苞葉可編制手工藝品。子粒可作精飼料。蠟熟期收獲的莖葉、果穗,是牲畜特別是奶牛的良好青貯飼料。飼用時的營養價值和消化率均高於大麥、燕麥和高粱。

由於各種顏色之間的玉米可以相互轉播花粉,風力大時,相鄰的兩塊玉米田間相互授粉以至於產生了一穗多種色彩的玉米。
有時,玉米開花後碰上雨天或大風天,就會影響玉米的受粉,造成了缺粒和果實不飽滿的現象。

二。歌迷群體
[編輯本段]

現如今玉米又有了第二種意思,就是歌手李宇春的歌迷,因為她的名字中有「宇」字,歌迷又有「迷」字,取諧音的意思 ,就是 「玉米」。
玉米創辦了中國首個以歌迷名字命名的基金:玉米愛心基金。把對李宇春的愛廣泛播散。此外玉米以高素質,年齡跨度廣,人數多,對偶像的體貼入微,而聞名。

三。網路語
[編輯本段]
「玉米」這個詞,在網路上,尤其在「域名投資愛好者」群落中,是「域名」的趣稱.他們更喜歡把域名叫做「玉米」,把注域名叫做「煮玉米」。這群專門「煮玉米」的人,自然而然地成了「玉米蟲」了。另外「玉米」一詞在網路中也常指域名。

常見病害
[編輯本段]
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玉米莖腐病、玉米銹病、玉米炭疽病、玉米霉斑病、玉米矮花葉病、玉米普通花葉病、玉米條紋矮縮病

常見蟲害
[編輯本段]
玉米螟、大墊尖翅蝗、亞洲飛蝗、寬須蟻蝗、小翅雛蝗、狹翅雛蝗、西伯利亞蝗、苜蓿夜蛾、小麥皮薊馬、赤須盲蝽、葉蟬類、粟莖跳甲、粟灰螟、甜菜夜蛾

Ⅲ 什麼是棒子

由來之一
第一種來源說法是「高麗棒子」一語來自明清時期朝鮮貢使團的雜役,古代朝鮮為中國的屬國,必須定期派使團向中國皇帝朝拜、進貢,貢使隊伍中由三使臣(正使、副使、書狀官)、軍官、譯官、醫官和雜役等組成。史學家羅繼祖指出「棒子」原為朝鮮人對私生子的稱呼,由於這等人地位低下,故只能在使團中充當雜役,由此傳入中國。
由來之二
清末開始,覬覦東北的日本人開始向東北進行大規模滲透和殖民,這一情況在九一八東北淪陷後更是達到頂
清代文獻記載的「高麗棒子」
峰。而要進行殖民最重要的就是移民,尤其初期日本在華人員多數是軍人,沒有多少人對佔領區進行日常統治和管理。但限於日本本國自然狀況,也因路途遙遠和經費等問題,所以從日本本土不可能調來足夠的移民。於是,日本就從當時早就日韓合並的朝鮮半島征調大量人來華,這些韓國人在接受了所謂「日韓同祖」的教育後,來華後行為相當不端,被當地華人稱為「二鬼子」。但是日本人對朝鮮人並不信任,所以這些朝鮮警察手裡沒有得到日方給予的任何武器,甚至不如中國的警察(警察有一根警棍),這些人就用朝鮮婦女洗衣服的洗衣棒當打人的武器。由於這些人比日本人還凶惡,所以當地老百姓背地叫他們高麗棒子。

Ⅳ 什麼是苞米

苞米就是玉米 包穀、包蘆、玉茭、苞米、棒子、粟米、玉蜀黍、玉麥、蘆黍玉米與傳統的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相比,玉米具有很強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極好的環境適應性。玉米的營養價值較高,是優良的糧食作物。

Ⅳ 玉米日語怎麼說

玉米日語:とうもろこし

日本的玉米是在16世紀通過葡萄牙人傳播過去的。那之前從中國傳過去的「蜀黍(也就是我們說的高粱,日語發音是もろこし)」這種植物與它很相似,所以稱之為「唐蜀黍(とうもろこし)」。但是もろこし的漢字可以寫作「唐黍」,也可以寫作「蜀黍」。

玉米的物理性狀由粒色、粒形、種皮光澤、粒長、粒寬、百粒重、粒徑、籽粒均勻程度和硬實率等指標組成。玉米籽粒顏色包括種皮、糊粉層(富含蛋白質,也被稱為蛋白質層)以及胚乳三部分。

(5)日本叫玉米叫什麼擴展閱讀

玉米的品種類型很多,按用途分,有糧用飼用品種、菜用品種(包括糯質型、甜質型、玉米筍型)、加工品種(甜玉米、玉米筍)、爆粒型品種(爆米花專用品種)等。

以夏玉米為例,推行「一增四改」技術:根據品種要求合理增加種植密度;改用耐密型品種進行種植;改用免耕精量直播技術,直播玉米密度適宜、群體整齊度好;改粗放用肥為測土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玉米機械化作業。

Ⅵ 韓國叫棒子,哪日本,美國又叫啥

日本 鬼子 小日本美國 大美利堅 米國 山姆大叔

Ⅶ 日語中玉米發音來源

とうもろこし(玉蜀黍)
日本的玉米是在16世紀通過葡萄牙人傳播過去的。那之前從中國傳過去的「蜀黍(也就是我們說的高粱,日語發音是もろこし)」這種植物與它很相似,所以稱之為「唐蜀黍(とうもろこし)」。但是もろこし的漢字可以寫作「唐黍」,也可以寫作「蜀黍」,為了不重復,就把「唐蜀黍」改為「玉蜀黍」了。用玉字是因為在日本玉米有個別名叫「玉黍(たまきび)」,玉黍的意思是玉米金黃色的果實美麗地排列在一起。

Ⅷ 農作物玉米有多少種叫法

很多,各地叫法不大相同。
玉米、玉蜀黍、包穀、苞米、棒子、苞米棒子、暹羅米、苞蘆、玉蜀、玉茭黍、大蜀黍、玉菱、玉麥、稀麥、玉高粱、御米、御麥、玉豆、六穀、蘆黍、珍珠米、紅顏麥、薏米包、金豆、玉谷、粑粑、粵語稱為粟米,閩南語稱作番麥……

Ⅸ 棒子是什麼意思

棒子是北方地區對玉米的俗稱。

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又名苞谷、棒子、玉蜀黍、珍珠米等。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它是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廣泛分布於美國、中國、巴西和其他國家。玉米具有很強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極好的環境適應性,是優良的糧食作物。

(9)日本叫玉米叫什麼擴展閱讀:

玉米自從明代傳入我國後廣受國內各個地區百姓的愛戴。玉米在英文中被稱為maize或corn。corn更多是美國人的叫法,而maize這個更普遍的英文稱呼來自於西班牙語maíz。

該西語詞彙則來源於中美洲加勒比海群島生活的Taíno人對玉米的稱謂mahiz,15世紀末到達加勒比群島的西班牙殖民者繼續沿用了當時土著Taíno人對玉米的稱呼。但是,最早的玉米卻並不起源於加勒比地區,而是在同為中美洲的墨西哥南部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玉米

Ⅹ 玉米的各地叫法,

玉米是大部分地區的稱呼,也有棒子、棒棒、玉茭、玉蜀黍、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5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6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