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的學校教孩子什麼

日本的學校教孩子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0-08 07:23:51

Ⅰ 日本的教育方式和中國式教育有什麼區別呢

以下就中日的思想教育、能力培養、防災訓練方面加以區別:

1、中日思想教育區別

中國教育受儒家思想教育目標——「成仁」的影響,從幼兒園開始就帶有全面發展孩子德智體美勞的目標,雖然平時也教授生活中基本禮儀,但是更加註重書本知識的習得,「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笨鳥先飛」仍然存在於很多中國家長的理念中。而在日本,讓孩子學會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學校更致力教育孩子基本禮儀與人際關系。

比如,有很多幼兒園就要求孩子帶到學校的包必須由媽媽一針一線親手縫制,孩子中午吃的便當由媽媽准備,從而加強父母對孩子的關心與重視。甚至有些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他們的教育內容就是讓孩子們學會「笑」,學會說「謝謝」等基本禮儀。在日本小學教育中筆頭作業很少,課後作業有時候僅僅是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對父母說一句「我愛你」等,這跟當前中國小學生每天扛著厚重的作業回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中日能力教育區別

日本比中國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日本小學教育中特別設置家庭課和很多實踐課,教學生做便當、種花草、甚至讓孩子自己安裝筆記本電腦,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感悟。同時日本注重的是課下的教育,而不只是在課堂,比如說學生一起參加野餐,合宿,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學生在畢業時都會舉行畢業旅行,與同學們共度美好時光同時培養集體主義意識。而中國秉承著「學而優則仕」的理念,從小學開始就進行壓迫式學習——老師將書本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中,學生靠死記硬背以及題海戰術求得高分。

在當前的中國教育中,學校和家長都過分重視考試,教育充滿了功利性。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經受非常功利的考試,而每一次考試都會被勸戒分數與你的前途與你的命運緊密相聯,尤其是中考和高考。諷刺的是,中國教育就像「賭博」,每次考試來臨,教師與學生就開始猜題估題了,如此教育教學的直接後果是扼殺了學生的天性,遠離善良的本性,走向教條,封閉,走向厭煩,消極,虛浮,不重實際,有的走向反人性的死胡同。日本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鑽研以及創新精神,而中國似乎正在不斷扼殺學生的創造力。

3、中日防災教育區別

另外,日本也很重視防災抗險教育,這與日本多地震火山有著直接關系。日本是個非常善於向別人學習的民族,在學習模仿的過程中,他們既不是全盤拒絕也不是全盤接受,而是巧取精華。日本今日的教育既保留了東方國家重基礎、重訓練的教育傳統,又吸收了西方國家重個性、重自主性的教育傳統。

這種集東西方教育傳統為一體的教育新體制,其優勢和能量是不可低估的。相比較,我國在學習他國的經驗時,常常是只學其表,外在的包裝盡管不斷地翻新,傳統的弊端卻始終難以摒棄。日本的教育啟示我們,東西方兩種教育傳統的互補性融合是教育改革的良好出路。

拓展資料

日本的教育制度與理念

教育制度

日本的第一級至第九級的教育是義務教育。每年學年由4月1日開始,下年3月31日結束。每個學期之間會有假期。日本的小朋友以前星期一至五全日上課,星期六上半日課。不過,這制度由2002年起全面取消。不少老師仍在周末上班,他們亦必須在暑假(通常是8月)工作。

根據法律規定,每個學年最少有210日為上課日,但是大多數公立學校會撥出大約三十日,作為學校節日、運動會和非學術上的儀式(特別是一些鼓勵合作和學校精神的儀式)。扣除這些活動和星期六半日上課的日數後,上課教學的時間每年約有195日。

教育理念

日本人對教育(特別是強制教育)抱有幾個重要信念。他們認為所有學生有能力學習知識,學生的努力、堅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學術上的能力決定了學生的學業成就。這些學習及行為習慣是能夠通過講課及訓練而學回來的。所以,小學及初中學生不是根據他們的能力而編班授課,也不是適應各學生的差異。

日本全國性的學習范圍讓學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強制教育讓學生得到一個同等學習的機會,而各學校的財政分配是相對性相同的。不過,這種制度被評為缺乏彈性、缺乏理解學生的特別需要和興趣。

參考鏈接網路 日本教育

Ⅱ 日本教育的特點

小學四年級之前基本上沒有考試;開學季在4月1日開學;給食教育,向所有的中小學師生提供統一的午餐,並在教室里吃;修學旅行,根據學習內容不同被細分成若干類別;書法教育很普及;校服地域特色明顯。

1.小學無考試

在日本的公立小學中,學生在升入四年級之前基本上沒有考試,只有一些小的單元測試,他們的教育目的不是「一開始就用考試來判定孩子們的知識、記憶和考試能力」。

2.不同於別國的4月1日開學季

雖然全世界大多數學校都是在9月左右開始新學年,但在日本一定是櫻花爛漫的4月。

據記載,當時高等師范學校上書文部省列舉了選擇4月為新學年的四條理由:

(1)9月開學制使得畢業考試總是設在炎熱的夏季舉行,對學習不利。

(2)9月開始的學年同四月開始的會計年度不一致,導致學校財政處理十分不便。

(3)地方小學是4月開學,而高等師范附屬小學隨大學在九月開學,因管理需要應該統一。

(4)徵兵令規定每年9月到來年4月為申報期間,即9月被學校錄取的青年在來年4月可能就會被應征入伍。

所以,後來日本就開始慢慢實行4月為新學年。4月是櫻花開放的季節,也是萬物復甦出芽的春天。

另外,日本學校學年分為3個學期,一般情況是:4月—7月,9月-—12月和1—3月(各個學校有所差異)。所以他們一年有暑假、寒假、春假三個假期。

3.獨特的「給食教育」

為了確保學生吃到健康和均衡的膳食,日本幾乎所有的中小學都以標准化菜單向全校師生提供統一的午餐,並在教室里吃。

「給食」並不僅僅是簡單的吃飽喝足,各所學校配備有專業營養師,每月底學校向家長們派發下月每天午餐的食譜,為了讓家長放心,也有利於家庭的晚餐計劃。

每到午餐時間,校園里熱鬧非常,學生輪流值勤,輪到的孩子穿上規定服裝,給大家分發食物。全體吃完後一起收拾碗筷、打掃衛生。

4.讓人羨慕的修學旅行

日本的修學旅行因學習的內容不同被細分成若干類別。比如歷史學習,主要通過參觀歷史遺跡,學習歷史知識。這種旅行多去京都、奈良和東京等地,還有體驗大自然的森林修學旅行和農業修學旅行等。

5.日本書法教育的普及

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書法深刻影響了日本的文化氛圍。在日本,中小學校都會開設書法課,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書法,直到初中畢業,而且大學也有書法專業,業余的書法教育也遍及全國。

6.校服地域特色明顯

大家應該都知道,論校服的普及和設計水準,日本可以排在首位。日本人潛意識里非常注重統一制服所帶來的社會認同感,其中校服不僅體現學校校風和地域特色,還能消除學生之間的社會障礙。

另外,日本校服的設計非常與時俱進,緊跟時尚潮流並對校服改進,這也是學生們認同校服的原因之一。

Ⅲ 日本小學教育,有什麼做得好的地方

其實很多日本人都給大家心目中留下了很有素質並且很懂禮貌的印象,這也得益於他們良好的小學教育。那麼既然日本的教育小學教育聞名於世界,那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它到底有哪些方面做得很好。

其實日本的教育,是很注重於分數,他們更注重於團結和分享精神,他們通常通過集體活動或者日常活動讓學生們懂得合作的意義,而且懂得要學會承擔責任,這也是日本學校教育中值得學習的優點

Ⅳ 從小是哪種教育的日本,讓綜合素質能排在世界前列

雖然因為早幾年的事,我國很多人都不待見日本人,和對方都站在了對立面,但是隨著時代的逐漸發展,我國和日本的關系也是越發的好了起來。

聯姻的事例也越來越多。如今就總的綜合素質來說,日本人的綜合素質也還是可以名列前茅的,從日本人從小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就可以看出他們能夠超前的原因。



同時,日本很多學校為了讓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會讓孩子進行對某個小生命進行培育,比如說種朵花養個小寵物,讓孩子精心照料與其養出感情,再讓孩子親手扼殺這個生命,讓孩子對世間萬物都始終保持著一顆敬畏的心。

當孩子獲得了別人的幫助之後,日本的家長也會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要對對方說謝謝。在日本的學校里,學生午餐之後,老師們都會安排特定的人員上台引導著大家對做這頓飯的廚師和幫手們進行鄭重的感謝。

Ⅳ 日本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日本的孩子,一年四季都穿短褲短裙,上學時,日本媽媽在孩子後面喊:「少穿點!」,而中國的媽媽總是在後面喊:「多穿點!」,久而久之,孩子們都鍛煉出了抗寒的能力,很少再有發燒感冒的情況出現。日本這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國家,在整體的兒童教育方面,投入得更多,做得更細致,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注意和借鑒的地方。

1、無處不在的禮儀教育

國外曾有個關於日本幼兒園的視頻,記錄得是一家極其普通的日本幼兒園的日常。

孩子們被父母送到幼兒園後,孩子們第一件事就要自覺的換上室內鞋。

孩子們需要自己把自己的物品擺放進自己的櫃子,也不需要老師或者其他小朋友的幫忙。



每個孩子從一個居室到另一個居室的時候,都會感謝照顧他們的人。

帶領孩子們離開的老師會先溫和的做示範:「好,大家注意,我們來問候老師吧。」

然後孩子們會一起鞠躬,說:「謝謝!」

而這個房間的老師,以及比他們年齡大一點點的孩子們,則會起身熱情的響應:「不用謝!」

在日本幼兒園,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教會每個孩子微笑以及說感謝。

所以我們會發現,每一個小細節里,都藏著對孩子們禮儀的教育。

比如要如何保持自己的干凈整潔;比如怎樣才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怎樣對老師和同伴表達謝謝;比如怎樣跟老師和同伴問好……

孩子們會習慣於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知道要去考慮他人的感受,之後長大也會成為一個優雅大方,彬彬有禮的人。



2、界限分明的自立教育

不給別人添麻煩也是日本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教育要獨立自主,不要依靠他人。

日本街頭經常看見的一幕,是小孩子自己拿著書包和相關的東西,大人即使接送,也只是空著手在一旁陪伴。

而且大部分家庭都要求孩子幫忙做家務勞動,讓孩子自己整理收拾自己的房間和身邊的東西等等。

關於這樣做的原因,日本親子教育專家菅原裕子的解釋是:

這種看起來有些「狠心」的做法,讓日本的孩子從小養成了自己整理房間、處理自己的事情、以及獨立生活的能力。

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在每一件點滴的小事中積累起來的素養,會讓一個人無論輸贏成敗,都保持一份對生活的堅持和體面。

3、全員參與的合作、感恩教育

提到日本教育,有一個詞是一定要提到的,就是」食育「。

在每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被給予食物、食品相關知識的教育。

在孩子剛剛會說話,能簡單交流的時候,父母和育兒師就會有意識的給孩子們灌輸關於食物來源、製作、營養價值、應該怎樣吃和吃多少的知識。

等孩子們上學了,每天都會在學校吃午餐,而學校則會更進一步的把食育的教育傳遞給孩子們。



4、堅定自然的抗挫折教育

抗挫折教育並不是說要認為的給孩子製造挫折,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日本的抗挫折教育更多的是通過讓孩子勇敢嘗試失敗,並鼓勵孩子一步步走線成功來體現的。

比較典型的是讓孩子參加各類的體育活動。老師通常會給孩子們設定一個努力就可以達到的目標,只要孩子這次比上一次的成績好,就能夠得到老師的鼓勵。

網上有段日本幼兒園小朋友跳箱子的視頻,一名叫做凌的男孩,因為家庭的原因需要轉學,因此幼兒園提前為他舉辦了一個人的畢業典禮。

老師為他頒發完畢業證書之後,還為他准備了一個挑戰——10段跳箱。

其實,凌很不擅長體育運動,對跳箱也很恐懼,經常失敗,還為此哭過。

但是面對這次的挑戰,他還是認真做准備動作,開始嘗試。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失敗;第三次,還是失敗……

在經歷過好多次失敗後,凌開始哭泣,並且打算放棄。

這時候老師對小朋友們說:「來,大家一起把力量借給凌吧!」

於是,小朋友們有序地圍成一個圈,大聲地喊著「你能行!你能行!你能行!」

接下來,奇跡真的出現了,當凌再次鼓起勇氣去嘗試的時候,准確的踩到了踏板上,然後真的跳過了10級的箱子!

所有的老師和同學都在為他歡呼和鼓掌,這個6歲的孩子,完成了一次對自己的超越,也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抗挫折教育。

這種抗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不害怕失敗,而是把失敗看做是走向下一個成功的必經之路。

不可否認,社會和家庭聯手,在生活的各種細節中,著力培養孩子禮貌體貼的性格,獨立自主的習慣、敬天愛人的情懷,百折不撓的勇氣,這份用心,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孩子足夠多的愛和陪伴,也要給孩子足夠好的規則意識和習慣,這些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可見日本的教育,真的很值得我們學習。

Ⅵ 日本的教育被各國稱贊,日本教育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大多數去過日本或者與日本人有過接觸的都有著「素質很好」、「有禮貌懂規矩」的印象。隨著越來越多當代家長對「教育」問題的重視,對於有著高素質教育的日本,他們的教育方式也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那麼日本教育有著哪些可取之處呢?到2014年為止,已有20位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另有2名美籍日裔諾貝爾獎獲得者),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平獎和文學獎。另一方面,你可能看見過別人分享的日本垃圾分類之細或是參觀日本幼兒園時受到的「驚嚇」等等相關文章,感嘆於日本人過硬的國民素質。如果前者能一定程度上代表日本頂尖的科研能力,後者則能多少反映日本基礎素質教育的普及和成功,那麼我們不得不承認,日本的教育存在其過人之處。不如讓我們回到初心「教育是為了什麼」,來探究日本教育到底特別在哪裡。

正如日劇《半澤直樹》里所提到的「日本是由這樣一個個小螺絲支撐起來的。」 我們的社會也是由每一個崗位上的每一個職業人支撐起來的,教育應該做的就是讓每個人懷著驕傲之心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

教育是為了培育有個性有素質的人。

一個人形成思想、樹立三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程度。我們的教育可能疲於應對考試,而忘記了教授知識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育「人」。「飯前要洗手,見到老師同學要打招呼,不要欺負同學,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飯要好好吃覺要好好睡,要有愛心幫助別人。」一個人要是能把幼兒園老師教過的事情養成習慣在做,已經是個相當不錯的人了。而日本國民的高素質,正是得益於他們不斷身體力行在做,以身作則在教,常言謝感恩、排隊守秩序等等已是他們融入骨血的習慣。這也是我們最應該學習的地方。

Ⅶ 日本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出國旅遊,大家雖日本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日本人太有禮貌了!不論是對家人、朋友、陌生人,他們都秉著敬意在對待別人,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培養孩子的自身素質,懂禮貌會感恩,以及獨立生活的能力,責任與承擔。





Ⅷ 日本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是什麼

1、所謂的「臟」與「不臟」

幼兒園會邀請即將入園的小朋友,到幼兒園進行體驗。一是為了讓小朋友之間相互認識,增加彼此的了解;二是為了讓即將入園的小朋友感受幼兒園的快樂。

朋友跟我講,日本的幼兒園里會有一塊,用木樁特意圍出來的沙土地,旁邊放著各種玩具餐具、小鏟子、小水桶之類。老師會主動叫小朋友坐在土地上,和孩子一起認真的玩沙土。小朋友們玩的不亦樂乎,褲子上、鞋子上、衣服上都是土。而朋友的孩子,全程都比較排斥,因為他覺得這些土弄臟了自己的衣服。

我忽然想起自己小時候,看到哪裡有沙土,會興高采烈的跑上去亂踩一通。而此時,父母會馬上制止,因為怕我們把衣服弄臟。每次在外面跟小朋友玩,不小心弄臟了衣服,回家後總會被父母埋怨。臟與不臟,完全在自己怎麼理解,我們只是將成年人世界裡的「臟」,帶到了一個小孩子身上,從而忽略了他們內心的快樂。

2、「集體」與「個人」

在日本的幼兒園里,最先教會孩子的是:什麼是集體!集體,意味著扁平化各種差異的孩子,比如校服要統一、裝書本的袋子統一、毛巾、飯盒、水杯、鞋子等等,都是統一整齊的標准。每個小朋友入園,都要准備擦地板、擦玻璃的抹布;課間的時候,大班的小朋友會帶著小班的朋友一起玩;吃飯的時候,除了要把飯菜吃干凈,桌子也要擦乾凈。

這些細節和小習慣,都在秉持著一個原則:我是集體中的一員,我要為集體著想。記得在網上看過一段日本小朋友的視頻,播放的是一個幼兒園小男孩,挑戰連續10段跳箱。這名小男孩跳了好多次,怎麼都跳不過去,甚至都哭了,可是任然在堅持。

緊接著,看台上的一群小朋友把他圍在中間,大家一起高喊「你能做到!你能做到!」。小男孩受到鼓舞後,終於一躍而過,可見集體的力量有多強大。

日本人不喜歡通過展現自我的不同,來凸顯自己是很棒的人。會覺得這是一種「特別自我」的體現,是令別人討厭的,他們更願意說「大家都一樣,大家才是最棒的」。

3、不一樣的「健康」態度

日本的父母培養孩子,有一個原則是「七分飽、七分暖」。他們不會讓孩子吃得太飽,也不怕孩子穿的太少,秋天那麼涼的天氣,孩子們就穿個單衣在外面玩水,也不怕孩子受涼感冒。所以,你在日本很少會看到「小胖子」。

孩子生病的時候,父母不會那麼著急,動不動就去醫院打針取葯,他們認為孩子具有很強的自愈能力。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在全世界排第一,這說明日本的衛生條件、醫療條件、生態環境、兒童飲食、體育鍛煉都做的很好。

日本的幼兒園特別干凈,孩子只要進入幼兒園,必須換拖鞋,不讓鞋子上的灰塵進入學校。而且心理輔導老師,會進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因為他們發現孩子很早就有心理問題,所以每個學校都會有一個專職的心理輔導老師。

4、真正的「獨立自主」培養

孩子上幼兒園後,都會有自己的書包,裡面放各種文具。在日本,除了一個大書包,還會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包,用來裝不同的物品。父母來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從來不會幫孩子拎書包,這也是幼兒園安排的,為了鍛煉孩子獨立自主,不依賴家長的能力。

就連皇室的王子上幼兒園,也要自己拿書包,家長不會給孩子任何特權。在幼兒園的食堂里,學姐學長們,會穿上干凈的衣服,代替老師給同伴們打飯。

如果孩子在運動中受傷,家長反而要向老師道歉,覺得孩子給老師添麻煩了,讓孩子在摸爬滾打中自然成長。而且女孩子也要參加足球比賽,不像我們有的家長,認為女孩子就應該琴棋書畫,那些舞刀弄槍、你爭我奪的游戲,都屬於男孩子。

這些孩子,哪怕摔的遍體鱗傷,也會樂在其中,根本不會有什麼「公主病」,早早地就能承受來自外界的很多壓力。

5、不規定孩子的吃飯時間

從小就被教育,吃飯一定要快,一旦誰吃飯很慢,就會被貼上「拖拉」的標簽。很多家長還會想辦法整治孩子:誰要是最後一個吃完,誰就負責洗碗,誰要是第一個吃完,誰就能得到獎勵。幼兒園也是,為了不影響孩子正常上課,往往會給孩子規定一個小時的時間。

但是,日本幼兒園從來不規定,孩子必須在多少時間內吃完飯。因為小朋友腸胃功能較弱,很容易消化不良,細嚼慢咽才的好習慣,應該從小培養。因為孩子吃飯慢,是因為他們咀嚼能力不如成人,很多家長就是因為沒有耐心,所以導致孩子討厭吃飯這件事。

雖然不規定吃飯時間,但是餐桌禮儀很嚴格,比如進餐前會說:「我要開動了」,結束後會說:「謝謝款待」。孩子們從幼兒園開始,就會感恩、珍惜每一份食物的來之不易。

Ⅸ 日本語言學校都教什麼呢

日本語言學校教的話日語是必須要學的,這其中日語一般會根據等級進行劃分,部分學校會根據日語的用途分為求職所用的日語及升學所用日語兩種,日語類課程會在開學前要在報名的時候確認好。
除了常規的日語課程,因為日本語言學校都是上半天課,所以說語言學校有的會根據學生的需求開設其他的課程,比如說升學相關的(大學院升學輔導、EJU考試輔導等)、和特殊專業相關的,比如說藝術類的美術輔導、音樂輔導等等(日本藝術類大學都需要有對應的藝術類基礎知識)。對應有就職需求的語言學校會圍繞著學生畢業後直接就職(比如商務日語)、畢業後就讀專門學校(強化日語達到N2)等不同需求進行培養。
總之日本的語言學校不少有除日語外其他課程,這些課程有的會收費有的是免費的,具體的還是要根據學校的情況來。一般情況下,收費的課程質量會更高一些。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5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6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