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吃多少油
㈠ 膳食金字塔
底部一:全麥食品
新的 健康 飲食金字塔中最底層就是全麥食品了,像全麥麵包、玉米。那我們中國人該吃些什麼全麥食品呢?應該吃糙米,即把稻粒最外層硬殼舂杵掉剩下的米。人們在長期的飲食實踐中發現,這種糙米不但能充飢果腹,而且對人體有極大的營養價值。
原來精米是把稻殼去掉後,對糙米再進行加工,把糙米外層的米糠全弄掉了,胚芽也被研磨掉了,只留下又白又細的胚乳。他只能給人提供澱粉和熱量,含有大量寶貴營養成分的米糠和胚芽被白白拋棄了。
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對糙米的胚芽和米糠進行了化驗和分析,結果發現每10克糙米胚芽中竟含有如此驚人的營養成分:蛋白質3克,脂肪1.2克,B族維生素2.5克,維生素E1.8克,維生素C50毫克,維生素A50毫克,於鹼酸250毫克,鋅20毫克,鎂15毫克,鐵20毫克,磷15毫克.上述這些營養成分恰恰是人體必須的,他們都存在稻米的胚芽和米糠中。
底部二:植物油(不飽和脂肪)
其實,脂肪也分為 健康 和不 健康 的.不 健康 的飽和脂肪被放在了金字塔的頂部,而不飽和脂肪不僅能改善人體膽固醇水平,還能有效防止潛在的心臟猝死和心肌梗死等.不飽和脂肪主要來自各種植物油(包括橄欖、大豆、玉米、向日葵、花生等植物油)以及富含脂肪的魚類,比如三文魚等。
在希臘島上,人們的傳統飲食中包含大量橄欖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和魚類(多不飽和脂肪)。盡管脂肪占據了該地居民日常飲食中攝取熱量的40%以上,但他們的心臟發病率卻比脂肪攝入量僅佔8-10%的日本人低許多。
每天該吃多少油?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入25克食用油。
中部一:蔬菜(大量的)和水果(每日2到3次)
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有效防止心臟病和心絞痛的發生;預防各種癌症;降血壓;減輕被稱作憩室炎的腸道疾病;防治白內障和青光眼,對65歲以上的老人來說,這兩種眼疾是造成老年失明的主要病因。
中部二:魚、禽、蛋(每日1到2次)
這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大量研究證明,吃魚可以減少心臟病的危險。雞肉和火雞的飽和脂肪喊倆感低,也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雞蛋是長期被妖魔化的食物,因為它的膽固醇含量相對較高,實際上,雞蛋是最好的早餐,它比油炸甜麵包圈或者精面麵包圈要好得多。
中部三:堅果和帶殼豆(每日1到3次)
堅果和帶殼豆是植物蛋白、植物纖維、維他命和餓礦物質的最佳來源。帶殼豆包括黑豆、蠶豆、毛豆等干貨。很多堅果含有豐富的 健康 脂肪,比如杏仁、核桃、小胡桃、花生、榛子、松子等可以直接表明該食物有益於心臟。
中部四:奶製品和代用鈣(每日1到2次)
如果你喜歡吃奶製品,可堅持選擇脫脂或者低脂產品。如果你不喜歡奶製品,代用鈣食品是保證每日人體鈣需求量。
喝多少牛奶也是一個問題。以前的食物金字塔推薦人們每天消費2到3份奶製品,這個概念就是,你每天至少要喝上3杯左右的牛奶。營養學家給出的依據是,只有你這樣做,你才能夠獲得每日所需的鈣質,從而預防骨質疏鬆和骨折。然而,其實這是你憑空推想而來。有調查顯示,奶製品消費量很高的國家的人骨折比例也非常高,而大量研究也並未顯示出攝取奶製品真的會對減少骨折有影響。
如果你喜歡吃奶製品,可堅持選擇脫脂或者低脂產品。如果你不喜歡奶製品,代用鈣食品是保證每日人體鈣需求量。
喝多少牛奶也是一個問題。以前的食物金字塔推薦人們每天消費2到3份奶製品,這個概念就是,你每天至少要喝上3杯左右的牛奶。營養學家給出的依據是,只有你這樣做,你才能夠獲得每日所需的鈣質,從而預防骨質疏鬆和骨折。然而,其實這是你憑空推想而來。有調查顯示,奶製品消費量很高的國家的人骨折比例也非常高,而大量研究也並未顯示出攝取奶製品真的會對減少骨折有影響。
更重要的是,奶製品決非多多乙善。在數研究中,每天攝取大量奶製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幾率顯著提高,而女性則更容易患上卵巢癌。
就目前的研究來看,一個飲食結構合理的成年人每天攝取相當於一杯的奶製品,對他的 健康 來說已經足夠了。
頂部一:紅肉和奶油(小心使用)
這些食物被放在 健康 飲食金字塔的上層,因為它們含有豐富的飽和脂肪。如果你每天都吃紅肉,如牛羊肉等,每周嘗試幾次魚或者雞肉可以改善你的膽固醇水平。同樣的,你也可以從奶油換到橄欖油。
頂部二:大米、白麵包、土豆、義大利通心粉、甜品(慎用)
這些主食會引起人體血糖的迅速提高,導致體重增加,糖尿病、心臟病和其他慢性病的發生。
每天少許喝點酒,可以降低心臟病的危險。適量是很重要的,酒精是雙刃劍,危害和益處同在。對於男人來說,平衡點是每天喝1到2杯,這可不是指扎啤酒。對女人來說,每天有杯足夠了。
㈡ 日本的食物以清淡為主從哪些方面可以體現
以海里的魚類為主,多吃新鮮的以及生的
1. 飲食清淡少油。和中國最大的飲食不同是日本菜中很少有爆炒的肉和菜,小菜一般都生吃,或者閹成鹹菜(味道很淡,閹的時間也很 短。).實在是要熟吃的小菜也一般是用開水燙一下,再沾點醬油吃。在日本的王姐姐講,很多日本家庭3-6個月才吃一斤油,我是一個月2斤油,中國菜確實油大,而且油溫過高,很多廚師都是等油冒煙了才開始炒菜的,其實油如果冒煙了,就是說明已經有很多有毒的物質揮發出來了,這些有毒的物質都進入菜里,會嚴重影響健康。但是現在年青一代的日本人除開喜歡油炸天婦羅之外,還喜歡上了美國快餐,炸薯條、炸肉排、炸肉餅等,苗條的日本人已經開始慢慢變胖。 2. 每頓菜餚品種多,數量少。很多人認為日本人長壽歸功於吃魚,這種說法有道理,但不全對。法國女性不經常吃魚,而且還吃高脂肪的鵝肝、黃油、牛肉等,但法國女性卻是世界上第二長壽的女性(平均壽命84歲)。法國人喜歡吃,一頓晚飯能吃5個小時,法國菜盤子大,東西卻只有一點點,吃的品種很豐富,而且吃完後沒有撐的不能走路的感覺。法國人說,要長壽,一杯紅葡萄酒,吃七成包。日本的飲食和法國有相同之處,吃的品種很豐富,但是都只有一點點。日本的營養法規定,日本兒童一天要吃36種不同是食物。 3. 日本人吃魚多於吃肉。日本人每人每年平均吃魚一百公斤以上,高於肉類。我們中國人也喜歡吃魚,清蒸鱸魚、糖醋鯉魚、蔥烤鯽魚都是中國人的最愛,中國餐桌上魚類大多是淡水魚和淺海魚。日本人喜歡吃金槍魚、三文魚、鮭魚、鰻魚等深海魚類,這深海魚類含有一種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omega—3,不飽和脂肪酸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壓和心臟病的發病率,而淡水魚和淺海魚沒有這種營養成分。在海鮮上面,我們中國人不比日本人遜色,螃蟹、龍蝦、扇貝我們經常可以吃到,但是營養價值比起深海魚類就差了一些,價格卻比深海魚類貴很多。 4. 日本人偏愛海藻類的食品。我們中國人也喜歡吃海帶、紫菜啊,涼拌,做湯,但是和日本人比起來我們食用海藻類的食品的機會很少。日本人是天天吃海藻,湯里放海藻,壽司的皮是海藻,有些還吃海藻膠囊。藻類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礦物質和維生素,能夠幫助促進體內的熱量代謝,從而使皮膚保持水嫩、潤滑;海藻富含碘元素,能使甲狀腺功能保持正常;海藻中含量較高的亞麻酸也有助於代謝人體內多餘的脂肪,從而達到減肥效果,因此日本女孩子大多數很苗條。 5. 日本人過年吃蕎麥、我們過年吃餃子。蕎麥代表著喜慶,像結婚、搬家等喜慶日子也吃蕎麥面條。我問過幾個中國人,你多久沒有吃過蕎麥面條了?大多數的人回到,還是小時候吃過,長大了就沒吃過。其實在五穀中,蕎麥是最有營養的,蕎麥含有相當豐富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豐富的植物纖維素等營養成分,比一般 精製大米的高出10倍。經常食用蕎麥面的人不易發胖,還有預防便秘、降低人體血脂和膽固醇、軟化血管、保護視力、防癌和預防腦血管出血的作用。 6. 常吃芥末和薑片。我們在吃壽司的時候,餐館總會送上一些芥末和粉紅色的腌薑片,不要小瞧這兩樣小東西,這可是健康之寶。我們中國菜里很少用到芥末,就是在吃生龍蝦的時候放些芥末,但是有誰能天天吃得起龍蝦呢?日本人每天都要吃芥末,和醬油拌了沾壽司,或者用來拌沙拉。芥末具有很高的解毒功能,能解魚蟹之毒,故生食三文魚等生鮮食品經常會配上芥末。芥末嗆鼻的主要成分是異硫氰酸鹽。這種成分不但可預防蛀牙,而且對預防癌症、防止血管凝塊、輔助治療氣喘等似乎也有一定的效果。芥末還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心臟病,減少血液黏稠度等功效。姜我們中國人也經常使用,炒菜都回放些姜絲,姜具有促進血行、驅散寒邪的作用。著涼、感冒時不妨熬些姜湯,能起到很好的預防、治療作用。吃薑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薑可除「老年斑」。 7. 日本清酒喝不醉。提起酒我們中國可是酒文化大國,酒桌上勸來勸去,60度酒精含量的白酒一杯一杯的干,醉了之後丑態百出,大醉之後簡直就象大病了一場,會一連幾天頭痛,身體不適,精神萎靡。日本人比中國人好不到哪裡去,也是喝的大醉,可是第二天起來沒有任何的不適,因此人們說日本的清酒喝不醉。酒的生產方法通常有三種,發酵、蒸餾、配製。中國的白酒屬於蒸餾酒類,酒精含量60度左右,內含品質就是酒精、水、味道素,少喝活血健身,多喝宜醉、傷肝、傷胃。日本清酒是發酵酒,酒中含有18種氨基酸和蛋白酶等多種營養成分,這種酒飲後既滿足了人們飲酒嗜好,還具有恢復和滋補人體細胞的作用。因此清就被譽為「世界低度養生酒之冠」。現在很多女性用清酒美容,具體做法是將清酒稀釋加上雞蛋清、麵粉拌勻後塗在臉上,皮膚會白皙,細嫩,大家不妨試一試。 8. 妙用檸檬。我們去日本餐館吃生魚片的時候,餐館都回送些切成塊狀的檸檬,把新鮮的檸檬汁擠在魚肉上,不僅去腥,還非常有營養。我個人很少用檸檬,以前從來都沒有見過,也不知道怎麼用。其實新鮮的檸檬可以和任何海鮮搭配,也可以拌沙拉,日本人用檸檬代替鹽。西餐不僅用檸檬水提味,還用檸檬皮來拌沙拉。檸檬酸汁有很強的殺菌作用,檸檬汁在15分鍾內可把活海生貝殼內所有的細菌殺死。常吃檸檬能防治腎結石、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和心肌梗死。鮮檸檬維生素含量極為豐富,是美容的天然佳品,能防止和消除皮膚色素沉著,具有美白作用。 9. 常吃蔬菜和豆製品,每天一杯牛奶。蔬菜和豆製品我們中國人做的很好,幾乎每餐都有蔬菜和豆製品,此處不再啰嗦。關於牛奶要講講,二戰前,日本人普遍身材矮小,男人1.6米,女人1.5米;二戰後,日本政府提出了"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的口號,現在男女身 高已經分別達到170.8厘米和157.8厘米。目前,世界年人均牛奶消費量約為100公斤,其中日本和韓國約為120公斤,歐美發達國家約為250公斤,中國為21.7公斤。以前是沒有條件喝牛奶,現在又條件了,可是牛奶里都是抗生素反倒不敢喝了。喝牛奶是可以補鈣,但是也是因人而異,有些人一喝牛奶就胃痛、拉肚子,這種人就不要喝牛奶了。牛奶也不要多喝,一天一杯就可以。
這個不是日語版的,但是有一點點中文的介紹~http://www.hkheadline.com/dining/dining_content.asp?contid=21090&srctype=p
㈢ 正常人一天吃多少油為宜
你好,一般來說正常人一天吃油不超過25克為宜,吃太多的油脂容易引起高脂血症。
㈣ 日本人平常吃什麼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傳統的飲食,日本料理就是日本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獨特的飲食方式。
傳統的日本料理,其主要是米飯,副食是蔬菜和魚鮮等。日本人認為:沒有大米,什麼菜都會變的大為遜色,日本人身體所需熱量中有五分之一是從大米中攝取的。日本人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漁業生產很發達。因此,在一百年以前,人們不大吃牲畜類,而主要靠吃魚鮮,這是他們最容易獲得的動物性蛋白源,此外,就是蔬菜,豆類製品等植物性蛋白。
日本料理素以清淡、少油為特點,日本人不喜歡吃高脂肪食物。因此,作菜不用或少用油,以生、烤、煮、以及煎為主。日本人非常喜歡吃胭制物,如醬菜之累,或是醬拌食品。所謂腌製品,是把蔬菜拌上米糠、鹽等作料,經特殊的發酵法加工而成。有澤腌、福神等,這些醬菜對日本人來說幾乎是每天不可缺少的。此外,他們愛吃醬湯、酸梅之類的食品。
日本人的飲食,往往用分食制的辦法。經常吃類似於中國的蓋交飯以及用魚、醋、沿作成的壽司,紫菜卷飯團以及稱之為ちらし的飯等。全家聚在矮腳小桌旁用餐,用筷,飯菜盛器基本上跟中國人一樣,一般的說,日本人的早、中兩餐比較簡單,晚飯則比較講究。許多工人、職員、學生中飯都在外面吃,有的帶上一隻飯盒裝上飯、菜作為一頓午飯了,有的則在工礦企業或街上食堂用膳。戰前,極大多數人外出做工、上學只能帶上一個飯團,內夾點酸梅,就算是一餐,現在這種現象以看不到了。 tO7Ag71]此資料來源於:和 風 日 語 http://www.jpwind.com :j/t8z6
日本的酒,主要是米釀的,度數一般為40度左右,飲時加溫,名酒為『請酒』,現在飲啤酒為多。
大約一百年前開始,日本單一的和食式逐漸產生變化。從中國傳入的中餐和歐洲傳入的西餐越來越成為日本人所喜愛。發展到今天,日本一進入了一個雜食時代。他們在保持和風的同時,不斷吸取新的飲食方式,越來越西洋話。表現在:吃米飯的人大大減少,而吃麵包的人越來越多,1960年前,日本人每人每年吃大米為250斤,1963年為235斤,1976年減到172斤,到1980年,每年每人平均減到160斤,20年中下降36%。據報道,日本現在在吃面方面成風,方便麵的銷量已佔據首位,每年生產方便麵達43億。
隨著飲食的變化,方便食品,冷凍食品的供應量逐那增長,方便食品、冷凍食品不僅為雙職工、獨身職工所利用,也為一般家庭所利用。1981年冷凍食品的生產量達60萬噸。在超級市場,冷凍食品銷售量占很大比例,70年代中期以來,有關烹調、飲食方面的各種刊物、書籍、電視以及廣播節目象雨後春筍般的涌現出來。
日本人認為:『目前日本人的飲食方法大體上是正確的。』現在日本人平均每天的營養攝取量為2500卡,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是恰好,達到最佳狀態。
㈤ 日本人每天吃什麼日本飲食的三大特點你知道嗎
日本人每天吃什麼?
1、魚:深海魚類(如青花魚、大馬哈魚、銀鱈魚、金槍魚)里的DHA能夠改善記憶力和認知功能,EPA則能夠減少血液里的中性脂肪和壞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預防腦中風及老年痴呆。
如同大夥兒孰知,日本受儒教觀念影響很大,尤其是"以和為貴"的觀念不可動搖。日本人尊崇的聖德皇太子就非常高度重視"和",在她組織制訂的十七條我國憲法中第一句話就是"以和為貴"。正是如此,日本人對宰殺大一點的家畜服用,認為無德。
加上日本平原區少,家畜難以喂養,日本人非常少服用牛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為獲知牛肉營養價值使用價值,才慢慢吃豬、牛羊肉。牛肉則在市場中罕見,僅僅在北海道等少數地區才能買到。像中國那般服用鹿、驢、狗、兔子肉的風俗也是少見。這便釀就了日本菜餚少生產加工而吃生鮮食品的特徵。
中國菜注重"色、香、味",日本菜注重"色、形、味"。變了一個"形"字,日本飲食搭配文化的特徵就出來了。日本菜餚雖不講究吃到什麼滋味,但很注重"形",我們都知道日本菜餚是用眼睛吃的東西。也合乎日本的現象。日本路面狹小而人口多,維護、不損害自然風光是從古至今的習俗。
日本人一直實實在在承傳自身先祖留下來的美。在所有飲食搭配環境中,隨處彌漫著含蓄內斂卻仍然令人不可忽視美。而高度重視人類的歷史日本人更是把古人的飲食結構一絲不漏地繼承來。因此,把烹制出的菜餚並作為當然風景里的一束花瓣,用於裝點大眾的生活。
壽司店
有關壽司店的名字、形狀味兒等,就像老外所知道的那般,愛吃的不愛吃另說了,但凡到過日本得人或是對日本感興趣的人,大約都是會從課本上或從其他人交談中對壽司店有一定的了解:壽司店就是將藍鰭金槍魚或者鰹魚等切割成一口可以吃下去小片狀,隨後用把手它攥在米飯團的上邊……
而實際上壽司店擁有讓人出乎意料的歷史文化因素,難以用一兩句話簡單的把他講清楚。而我現在對壽司店的認知已和過去有了很大轉變。
茶道
以"茶道"為例子,大致的說,茶道要以泡茶、飲茶為突破口,用於增進感情且富有表現力,禮貌性的一種與眾不同主題活動。這是日本的文化結晶體,日本文化藝術的典範,也是日本人生活規范和標准,日本人心靈的寄託。
㈥ 日本人吃玉米油嗎
不吃。
一般來說,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油為菜籽油、橄欖油、芝麻油和黃油。
㈦ 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是什麼
如下參考:
輕而低油是典型日本飲食的特點之一。在中國,烹飪時大量使用油,而在日本,幾乎不用油。在日本料理中,油為佛教精進菜,精進菜油是植物油,如菜籽油、菜籽油、大豆油等。
日本人飲食多樣,主食、副食、配菜、水果、甜點,質量較差。看日本人吃飯小碗小碟擺了一桌,眼花繚亂,不嫌麻煩,它講究的是色彩的搭配和擺放的藝術化。
日本料理的季節性很強。以日本人最喜歡的魚為例。春天吃級魚,初夏吃松魚,仲夏吃鰻魚,初秋吃蜻蜓,中秋節吃刀魚,深秋吃經典魚,冬天吃河豚。其他海鮮和新鮮蔬菜也隨季節變化。
日本料理以海鮮和新鮮蔬菜為基礎,輔以肉類。肉類以牛肉為主,其次是雞肉,豬肉以較少。一般來說,日本人的飲食被稱為植物性飲食。日本飲食的「植物性食物系統」的出現始於繩紋時代,當時家禽很少被食用。
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其獨特風味的日本料理的形成與其地理環境和東方傳統文化密不可分。日本盛產海鮮,「日本是魚食國家」,隨著日本漁業生產的蓬勃發展,日本的水產品進口急劇增加,日本人的魚食總量明顯高於其他國家。
㈧ 日本人的一日三餐都吃些什麼
日本人的一日三餐吃的各類非常多了,但是主要的就是:米飯,其次常吃的食物有面條、蔬菜、水果、海鮮產品。其餘的還有成百上千種,說一天一夜也說不完,就不啰嗦了。日本在全球是一個長壽國,人的平均壽命都比較長,這與它們合理、節制的飲食習慣分不開的,他們的飲食類擬中國的東部沿海城市,和中國南方,飲食以清淡為主,不會像中國的重口味,任何食物不會過度烹飪,比如放大量辣椒、重鹽、多油等。
日本島國周邊都是海洋包圍著,所以海鮮產品豐富且便宜,並且農村以種植水稻為主,就是吃大米為主,所以很多日本人覺得如果不吃米飯就不算吃飯,即使是面條也會配上一碗米飯吃,所以一日三餐都有米飯。
而我們中國的主食不僅有米食,還在麵食,北方麵食南方米飯,非常的豐富,但我們的食物一般喜歡追求過度烹飪,比較重口味,比如重油、重鹽、重辣等,就是喜歡有味道,而日本人的食物比較清淡,大部分味道依靠食物本身的味道。
㈨ 日本人一年吃多少油
根據日本國民營養調查(1997)年,日本人均每天植物油攝入量15g,此後20年間沒有太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