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環境是怎麼樣的
① 日本的自然環境有什麼特徵何種原因形成的
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是日本位於亞歐板塊於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日本氣候屬於典型的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原因是日本四面環海,距離夏季風源地近,受夏季風影響明顯。
② 日本的自然環境特點
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 日本位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活動頻繁,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麻煩。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在火山分布地區,景色優美,溫泉資源豐富,成為著名的觀光療養地。 檢舉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8-02 09:05 1、地理位置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端,屬於亞洲,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自東北向西南呈弧狀延伸。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2、面積和地區劃分
日本國土面積為: 377748平方公里
國土的總面積:包括各小島在內,共計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374,74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是活火山,海拔3776米。溫泉遍布全國各地。境內河流流程短水能資源豐富,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與同緯度地區相比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3、地形、地勢
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 日本位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活動頻繁,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麻煩。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因此才有火山地震之邦之說.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在火山分布地區,景色優美,溫泉資源豐富,成為著名的觀光療養地。
4、河流、平原、湖泊
日本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地,向東西兩側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於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風季節,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為此,日本修築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庫,用於防洪。河水廣泛用於生活用水、農業和工業用水、水力發電。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
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
5、海岸線和海洋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 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近年,導致海水升溫的厄爾尼諾現象也對日本產生影響,主要是梅雨持續時間延長,容易形成冷夏和暖冬。
6、地貌地質
從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由於平原較少,日本很多山上都種植農作物,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嚴重的地震則每一個世紀都會發生幾次;近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新舄縣中越地震都是芮氏地震規模6級以上的強震,受到世界各國關注。日本的溫泉很多,並且已經發展成為旅遊景點。
由於日本的島嶼呈北東向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有許多種氣候類型。氣候類型大部分是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的九州島、四國、琉球群島(歸屬存在爭議)有副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的島嶼夏天溫暖,冬天則十分漫長、寒冷,還時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區則冬天比較乾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濕。
日本是島國,又深受黑潮影響,海洋性氣候顯著,櫻花很美。
7、日本氣候
日本深受黑潮、親潮等洋流影響,海洋性氣候明顯,一年四季溫差很小。日本大部分國土屬溫帶氣候,但由於日本的島嶼自西南向東北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全國各地的氣候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可分為六個氣候區,分別是:
北海道氣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響,降雨量較日本其他地方為少。夏季短暫且涼爽;冬季漫長而寒冷。
日本海側氣候:范圍為本州島西部海岸地區。冬季受西伯利亞高氣壓所控制,吹西北風。同時由於暖流對馬海流在冬季通過日本海而帶來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較少,有時因焚風而會出現異常高溫。
中央高地氣候:典型的內陸性氣候。冬寒夏涼。冬季與夏季及晝夜之間溫差很大。降雨量少
太平洋側氣候:包括了本州東海岸、南四國和九州大部分地區。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梅雨強台風多。冬季則降雪較少。
瀨戶內海式氣候:包括了山陽地方、北四國、近畿與九州局部地區。這里天氣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時遭受旱災之苦。
南西諸島氣候:范圍為琉球群島。這里屬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台風吹襲。
③ 日本的自然環境
日本的自然環境特點:
1.是島國,地域狹小,人口稠密
2.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
3.多火山、地震,其中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④ 日本自然環境的特徵是什麼
日本自然環境的特徵:
1、日本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風。
2、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冬季的降雪;6月和7月,沖繩、奄美為5月、6月間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台風。
3、多火山、地震,其中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日本的環境介紹
日本是太平洋的的一個島國,主要由四個島組成,分別是四國島,北海道島,本州島,和九州島四個島組成。日本是典型的群島國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河流眾多,小塊平原沿河流分布。
日本海洋性特徵顯著,日本位於亞歐復大陸東部、制太平洋西北部,由數千個島嶼組成,眾列島呈弧形。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
⑤ 日本的自然環境(地形、河流、氣候)特徵怎樣
日本是東亞國家,太平洋西部,由數千個島嶼組成,被大海包圍,海岸線總長33889公里,處於歐亞大陸板塊,北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及菲律賓板塊,四個板塊的交界處。75%的山地丘陵地帶,小規模的山間盆地和平原地帶,地震,海嘯和火山活動非常活躍,屬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明顯受到季候風乖洋流交匯的影響,全年四季分明。南北狹長的地形森林覆蓋率66%。最長的河流是信農川,全長367公里。流域最廣的河流是利根川。主要河流還有石狩川,天鹽川,北上川,最上川荒川,木曾川,四萬十川等。
⑥ 日本的自然環境是怎麼樣的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
日本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風。全國橫跨緯度達25°,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
日本的自然資源:
日本自然資源貧乏,除煤炭、天然氣、硫磺等極少量礦產資源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但是,日本森林和漁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占日本陸地面積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北海道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盛產700多種魚類。
日本的植物種類繁多。在日本本土生長著約5560種植物(4720種被子植物,40種裸子植物,800種蕨類植物)。約有1950種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為日本本土原生植物,約占日本所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35%。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日本
⑦ 日本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日本陸地面積約37.79萬平方公里。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日本群島地處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次。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其中面積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為世界第26位。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據統計,世界全部里氏規模6級以上的地震中,超過二成都發生在日本。
日本境內河流流程短水能資源豐富,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²。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毫米至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⑧ 日本的自然環境
日本是一個災害頻發的島國,位於亞洲季風區的影響范圍內,覆蓋了從副極地氣候帶到副熱帶氣候帶的氣候類型,有著豐富的植被、食物、居住形態和文化多樣性。
⑨ 日本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日本是位於亞洲最東部的一個島國,它四面環海,孤懸於太平洋之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以及沖繩島、小笠原群島等大小3900個島嶼組成。日本海岸線長,有許多天然良港,境內山多水急,可耕面積不多。受海洋及黑潮的影響,日本具有溫和濕潤的海洋性氣候特徵。它境內多山路,平原少,沒有巍峨險峻的高山,沒有磅礴浩盪的江河,沒有嚴冬酷暑的氣候,溫潤的氣候、年輕的山脈、短淺的河川、充沛的雨量、蔥翠的樹木,養育了生存在這里的日本人民,也逐漸形成了溫文儒雅的日本民族性格與纖巧和諧的民族文化特徵,以及武士道精神。
⑩ 日本的地理環境有哪些特點
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北岸,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3
900多個島嶼組成。面積為37.7萬多千米2,其中四大島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96%,本州島是全國最大的島嶼。
日本的領土呈狹長的弧形,由東北向西南延伸,從北部的北方四島到南方的琉球群島,南北共跨22個緯度,距離約
2
400千米。日本同其它面積相近的國家相比所跨經度和緯度都多,使日本南北的自然環境有較大的差異。日本狹長的領土,使其任何地方距海洋都很少超過
100千米,海岸線總長約
30
0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沿岸海岸曲折,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多優良港灣。海洋對日本的自然環境,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