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宋曜變天目值多少錢
『壹』 曜變天目真的值60億嗎曜變天目為什麼這么貴
曜變天目可以價值60億,曜變天目這么貴是因為01.技藝的特殊,幾乎無法復制。02.品相完好。03.物以稀為貴。
曜變天目在1918年以16.7萬日元被賣出,相當於是十六億八千萬日元被傳入了三菱社長岩崎家。由於岩崎家的人認為這個茶碗是天下至寶,因此一直珍藏著這個茶碗。現在更是成了日本的國寶級珍品,自然不可能會轉賣。所以說價值60億並沒有問題,價值60億並不是說就能賣60億。
3.物依稀為貴,根據記載全世界只有4個,很有價值。
『貳』 曜變天目的曜變天目擴展
正解油滴天目
油滴天目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近代光復也是市場最熱門的產品,被茶和瓷器的同行業譽為最高端的瓷器,那麼究竟油滴天目和曜變天目等等天目和建盞有什麼關系呢?
早在宋代時間,宋點茶和鬥茶風氣盛行,人人神安襟闊。在告別真正意義上的官窯,歷史上唯一用皇帝姓氏命名的窯---柴窯。五代十國的皇帝柴榮的瓷器,被史上稱為最嚴格意義上的官窯皇帝用窯。鼎盛的柴窯現卻世不一見,隨著柴窯天青色滋潤漸漸隱去,宋延續了極致的單色審美,於是官哥汝定的單色釉的美和鈞窯窯變的萬千美,已經不能滿足極度富足的宋人們。宋人們對瓷器的要求推向了最高峰,於是釉下分離----自然變化出如天界美麗的斑紋的—「油滴天目」出現了。
產於福建建陽當地人簡稱建盞,當時的建盞「油滴天目」因為盞的器型呈現斗笠狀大開口沿,無論在鬥茶陽光直射下,還是茶影倒映,油滴天目里的斑紋如皓月星空爭先鬥彩。那時候人們就把好的建盞稱為天目,而「油滴天目」恰好是裡面最常見的品種。「油滴天目」里不可多得的是萬里挑一的偶然形成的品種是---「曜變天目」。
由於保留和傳承的原因,台灣,日本,韓國等稱呼油滴天目較為常見,而大陸受想行識較晚,仍大部分人依照傳統古時取名時的典故叫法:鷓鴣天目,(因為斑紋非常形似鷓鴣鳥身上的羽毛斑紋)都不相矛盾
目前建陽保持在燒的是兔毫天目技術是比較成熟的,市場上也比較能普遍見到,但由於私營企業較多,大部分燒制的工廠或者個體作坊,將燒制出來的建盞分三六九等的價格在發售,導致目前市場價格較為混亂,次品幾十塊一個成色較好的幾百上千也能常常見到。而按道理油滴天目是官窯御用,質量要求是十分嚴格的,稍有瑕疵都應敲碎不得流通。所以導致目前市場兩極分化,保持傳統的建盞的價格魚龍混雜,大批量的庫存出現,德化,潮州,建陽等地大批量的生產顯得無人問津。而好的「油滴天目」「曜變天目」少則幾千,動則幾萬幾十萬的卻還不易得到一二。據日本左岸君台記載:曜變天目乃無上品值萬品絹。(絹是絲綢意思形容一個好的曜變天目價值連城),油滴天目值五千匹絹,兔毫值三千匹絹來劃分其中的精貴,和體現燒造的困難程度。在1951年從浙江天目山帶回的曜變天目被日本定為國寶。
其實早在古代,先人更喜歡紅色!紅代表喜慶!流動的紅天目也極難燒制,先人很聰明油滴天目里有精品的「遺龍珠」和「柿紅天目」未被日本人學去。至今隨著大陸的文化產業的大投入也慢慢浮出水面了,市面上能見的好的紅天目了。筆者有見過,有的新人將「柿紅天目」運用在結婚的喜宴上的交杯盞,美名囍器。其實中國人喜紅,紅天目更顯富貴是很多成功女士的身份新象徵,而曜變天目和鷓鴣天目更受成熟成功低調的男士喜歡。
總之,遇到好的油滴天目就收一隻吧,好的曜變天目更是可遇不可求。無論是自用還是飲茶健康品飲樂趣感受大宋文化精髓都不錯。
筆者赴日本探究,據資深的日本茶人口述,日本人為了紀念緬懷700多年前日本的僧人從浙江天目山啟程帶回來的三隻油滴天目和曜變天目,現在都習慣將建盞的器型都稱為天目,天目在他們心中不僅僅色彩神秘的國寶,還是器型的表達是一種尊重,所以當你走在日本茶與瓷器的街頭時候,有人拿個柴燒碗狀說這是黑崗天目時你不必感到驚訝,也不用感到奇怪,他們甚至用黃金打造出來的建盞器型也稱為;黃金天目。
目前建陽德化等地作坊生產的建盞大部分採用釉上點彩摸起來有粗糙感。好的油滴天目大部分是釉下分離的斑紋,顯微鏡下變化萬千,用肉眼看上去深邃的美,倒入茶湯呈3D浮上來效果尤佳。
『叄』 一件價值上萬億,目前僅存三件半,曜變天目究竟是什麼
此物為南宋時期的瓷器,出自於福建地區燒制,目前全世界只有三件完整的在日本收藏,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日本列為國寶,每七年才開放展出一次,在原產地的中國,卻沒有一件完整的,只有在前些年在浙江出土一件殘品,損壞挺嚴重的,只能算是半件。
曜變天目這個名字是日本起的,在我們國家並不是這樣稱呼,為什麼這些寶貝會在日本,很多人內心在想是不是在滿清晚期到抗戰時期流落到日本去的呢,這個東西在日本被稱為國寶,同樣如果在我們國家一樣被稱為國寶級別的東西,只是現在在日本我們只能看著沒有辦法。
當然三隻裡面有一個盞在1924年的時候,購買花了14萬日元,這些錢在當時的日本可以購買1200多套房子,這也是一碗值千房的說法來源,還有一個價值40公斤黃金,這個也是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價格,足以說明了這個東西在日本的貴重程度,直到現在都沒有辦法完全燒制,現在市場上流傳的跟宋代燒制的差的太多,現在科技都沒有辦法搞清楚怎麼燒出來的。
『肆』 曜變天目的燒制技術為何失傳,現在還能燒出曜變天目嗎
曜變天目因為在明代的時候被廢止了抹茶,從而導致茶具沒有了依託,因此逐漸的曜變天目燒制技術也就消失了。不過如今的技術是能夠燒制出曜變天目的,在二零一三年的時候成功復原了陸金喜。
當時曜變天目的燒制技術最厲害的是在宋朝時期,那時候這項技術是最為成熟的。然而後來因為明代廢除了抹茶,導致這項技術逐漸沒落,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在二零一二年的時候。其實曜變天目還是非常難燒制出來的,不過二零一三年還是成功的還原了陸金喜。而這項技術如此珍貴,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重新掌握這項技術,至於最終這項技術能夠還原道哪一個程度還是不得而知的,不過如果想要恢復到宋代那時的技術,其實還是很有可能的。
『伍』 曜變天目的天目茶碗
「曜變天目」碗
據史料記載,在日本鐮倉時代(十二世紀末到十四世紀),到我國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學的日本僧侶們,曾帶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這個名稱由此得名。宋代曜變天目茶碗具有兩大特點:一是有圓形斑點,二是斑點周圍閃耀著藍色光彩,無比奇特
天目陶瓷難以燒制,關鍵在於爐溫難以控制,溫度稍有偏差,極有可能燒制失敗,而且燒制的作品由於溫度的細微變化,形成的圖案也千變萬化,每件都堪稱為「孤品」。天目瓷器中以曜變、油滴、兔毫最為名貴,而曜變又居於諸名瓷之首。據有關資料記載,曜變天目在中國早已失傳,目前僅在日本存有四隻宋代天目茶碗。
曾失傳宋代曜變天目茶碗 被日本陶藝家復原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朱樂耕透露,實際上目前中國福建有人正在研究恢復曜變天目瓷,但是目前的工藝還是和中國古代存在差異。
民間至少存有一至兩件
雖然公開的資料上沒有完整的曜變天目瓷的記載,但是李知宴透露,他曾在中國某位藏家家裡看到過,也就是說實際上民間至少存有一至兩件。
『陸』 「曜變天目」燒制技術為何失傳現在還有「曜變天目」嗎
“曜變天目”燒制技術之所以會失傳或許是因為其中存在著不可抗拒的因素,從而讓技術沒落。知道“曜變天目”的人應該都知道其燒制技術是非常厲害的,而在世界上就只有四件“曜變天目”,其中在中國的一件有破損,而另外三件就在日本。據說它的價值是在六十億左右,可謂是價值連城。如今“曜變天目”燒制技術似乎已經失傳了,不過以現在的技術其實是能夠燒出“曜變天目”的。
“曜變天目”的沒落實在是非常的可惜,曾經的寶物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就這么沒落掉。不過相信在未來這項技術很有可能就會重新達到高潮。
『柒』 曜變天目的曜變天目
《世界茶經》里曾經這么描述油滴天目
唐人祥油滴天目一種聽的到 看的到 感覺的到的茶器
從他的美麗變幻的色彩中你能感受到它在入窯時烈火燃燒時的響聲
可以感受到釉水與火焰交融而產生的美麗斑紋……
唐人祥油滴天目
茶中重器
瓷中瑰寶
價值城池
藝術與實用
瓷與火的碰撞
千古的密碼
星空浩瀚莫測的結晶
大師的心血
唐物的歷史展現的責任促成我們不斷的堅持研製
上萬次試燒的失敗
成品甚至不到百分之一
都沒有讓我們停止了腳步
我們用心做的油滴天目
稀有在她的件件唯一藝術價值上
稀有在她每件天然形成的斑紋奇美無比
燒制曲線變幻
稀有在她的工藝難度極高
堪稱前無古人後少有來者
稀有在她的結晶體在顯微鏡下如同宇宙的浩瀚也似星球表面的神秘
稀有在作為 為了今天收藏昨天
為了明天收藏今天的價值樹立了當代歷史標准典範
稀有在她的健康可用來飲水飲茶
釋放微量有益鐵元素軟化茶湯激發茶香促進身體吸收
如果配以古時只有皇家所用的鋦銀鑲嵌
頓顯傲中帶雅
曼妙萬生
銀器盡顯富貴平安吉祥萬福
一盞乾坤 天合之作悄然在手--- 失傳800年黑天目釉重出江湖 彷彿只有傳說 ---黝深的黑碗
像是蒼穹與眨個不停的星.棒 滲進幾萬光年的能量
碗中茶沫輕如銀河 飄然似霧 輕吻
霎時滋味舌頭回 溫暖原來自千年前的焰
詭異的火口變異已然不是一個愛茶愛瓷人的收藏級別了
這種屬於孤品中的極品極品中的孤品 唯一中的唯一
好象它們在訴求什麼而變化 好象為了機智而生 他們離捶碎只有一步之遙
今天 他們不但成功了還成為經典 涅幋
手握方圓 他們的成功好像也似乎也在證明了你的成功
萬里挑一 極致完美 黑油滴天目完成了千秋百代來陶瓷人的夢匠的心願
黑油滴天目茶具施有黑褐色釉或黑褐底色上由於析晶呈現花紋的黑釉瓷器
黑油滴釉的特徵是黑釉上有赤鐵礦和磁鐵礦小型晶體形成的斑點
閃出金色或銀色的光芒 由於其斑點在釉上分布似油滴飛濺 因而得名
唐人祥黑油滴天目釉因製作技術之獨特奧妙
成為近代陶瓷業界所追求的目標 曜變黑油滴穩重、美觀
且富於變化而成為陶瓷業中的藝術珍品 目前傳世佳作並不多見 失傳800年藍天目釉重出江湖
——黝深的茶碗 猶如深藏釉下的藍色妖姬
像是蒼穹與眨個不停的星 棒 滲進幾萬光年的能量
碗中茶沫輕如銀河 飄然似霧 輕吻
「霎時滋味舌頭回」溫暖原來自千年前的焰
詭異的火口變異已然不是一個愛茶愛瓷人的收藏級別了
這種屬於孤品中的極品 極品中的孤品,唯一中的唯一
好象它們在訴求什麼而變化,好象為了機智而生
火口變異 常常一將功成萬骨枯 成千上萬分之一的成品率
他們離捶碎只有一步之遙
今天 他們不但成功了還成為經典 涅幋
手握方圓 他們的成功好像也似乎也在證明了你的成功
他們和你一樣代表了一個時代 藍油滴天目了唱響了天目恆久遠
一盞永流傳歷代千秋藏品的歌 唐人祥曜變大師斑天目盞在陽光下會產生莫測變幻
在陽光下每個斑體都有若隱若現的黃金翅膀
曜變大師斑天目神奇的作品體中帶有瞳孔的天眼
顯微鏡下猶如宇宙浩瀚、無盡遐想……
曜變天目的工藝極其難 已失傳七百多年 大師斑形成過程
沒有生成氧氣泡 但它是另一種復雜窯變 叫液相分離再結晶
就是釉里液相分離 玻璃相硅酸、鐵分離後 鐵較富集而結晶
鷓鴣斑和大師斑有一個相同原理 就是釉里因某些原因富集在一起而結晶
鷓鴣斑是通過氧氣泡破裂後局部較富集而形成結晶膜
大師斑更多是通過液相分離使釉里的鐵較集中在釉的某一層並富集 因而產生結晶花
所以大師斑若打破 便可看到釉是分為幾層的
富有鐵含量泡茶飲水之時釋放的微分子對人極其有利
這些都是做為陶瓷大師一生夢寐以求孜孜不倦的最高追求
所以我們給予她最高的榮譽 ---油滴天目曜變大師斑 鋦 是我國獨有的古老手工藝 金銀加工的古老的技法
唐人祥油滴天目考慮長遠的歷史
採用皇宮御用的鋦銀手法鑲嵌吉祥銀物
更多體現在品味生活和遵循自然規律
藝術器形實用且與財富的同時表現
許多藏家做傳家之寶代代相傳
天目恆久遠一盞永流傳!!
曜變一詞原意為「窯變」、「容變」,十五世紀前後,人們開始用含有「星」「輝」之意的「曜」字來命名。據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介紹,「『曜變天目』是中國宋代陶藝家所創燒的一種釉面極具特色的陶瓷產物,經過精心細研而燒成,極為寶貴,諸多的元素和適合的溫度使其呈現出斑駁燦爛的色彩。
曜變天目目前只有在日本上市,我國目前一直沒有收藏記錄,一直到2012年唐人祥的油滴曜變天目,後來才出現了藍曜變、黑曜變以及遺龍珠三種,是非常的稀世珍貴;中國古代最為成功的幾件『曜變天目』,在當時作為中日文化技術交流的使者到了鄰國日本,這些極富光彩炫目的寶物被日本人視為『國寶』,至今仍被世人關注與青睞。」宋代的天目茶碗由於燒制時黑釉產生「鷓鴣斑」、「油滴」、「兔毫」紋等,因而自古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睞,歷代留下了很多贊美的詩句。而天目碗中,尤以曜變最美,但即便是在世界范圍內,曜變茶碗的數量也極少。就目前所知,日本成為了世間僅存三隻宋代曜變天目碗的收藏國。
據耿寶昌介紹,「日本人對『曜變天目』情有獨鍾,有不少積極者為了燒制出魅力神奇的『曜變天目』苦心孤詣,百折不撓。然而,得以取得成功者卻是鳳毛麟角。」林恭助在眾多探索者中脫穎而出,其作品做到了對「曜變天目」碗的再現。「他所研製再現的作品,與建窯窯變茶盞的胎、釉、造型和窯變斑紋有相類之處,同時在器物的形、神、色方面也極為相似。」
天目是古代鐵系黑釉陶瓷的統稱,天目瓷器(建盞)屬中國宋代名瓷之一。建窯始於唐、盛於宋,建盞天目為宋朝時的皇室御用珍品,至今傳世並藏於日本的四隻國寶級建盞「曜變天目」是享譽世界的稀世珍寶。
『捌』 曜變天目茶碗的價值
其實,天目與建盞,在日本茶道文化中是兩種不同的瓷器,《君台觀左右帳記》中即有記載。曜變因為對窯溫、燒造氣氛等條件要求極高,所以極為難得。目前,傳世曜變建盞僅四件,均由日本保留下來。在對建窯的考古發掘中也發掘有曜變盞的殘片。
『玖』 曜變天目茶碗 尋寶曜變天目茶碗 曜變天目茶碗多少錢
曜變天目茶碗,真品完整的市場上一般喊價要超過1000000;不過今年的行情持續低迷,真品最好是不要出手!
『拾』 天價建盞的歷史成因
南宋 建窯油滴天目茶盞
湯米
9月15日,佳士得紐約亞洲藝術周推出了「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二)」專場,此次拍賣呈獻日本資深藏家臨宇山人珍藏的中國瓷器,從河北定窯及浙江龍泉窯的釉器,到憑鮮明圖案和精巧造工而著稱的磁州窯系瓷器,均有涵蓋。拍賣珍品充分展現出藏家所傾注的心血、其獨到的收藏眼光以及卓著的鑒藏品位。
臨宇山人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瓷器,起初20年他以搜集經典時期的瓷器為主,至1990年代中期專注於宋瓷收藏。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他開始全力收藏該時期的作品。相比山中商會小山田富士、不言堂坂本五郎、壺中居廣田不孤齋、龍泉堂等知名的重要日本宋磁收藏,臨宇山人起初並不顯得突出。良好的機緣,質朴認真的態度以及對宋瓷的痴迷,讓臨宇山人在收藏界開始嶄露頭角。可以說他的珍藏是成熟的古董商與收藏家互相砥礪的心血結晶。正是基於對臨宇山人珍藏的肯定,才有「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二)」專場。臨宇山人收藏的宋元瓷器計有300多件,在佳士得分三場釋出。
去年12月份,香港佳士得2015秋拍「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一)」專場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槌,共推出36件珍貴瓷器拍品。其實早在2012年,佳士得就從眾多精品中選出50件珍品,舉辦了「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宋磁展」,做足了充分的准備,提早3年的預熱,使得「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一)」專場最終實現總成交額48,626,250港元。其中,元末明初鈞窯天藍釉菱花口盆托與北宋定窯劃花蓮紋洗均以508萬港元成交,成為全場最高價的拍品。同為元末明初時期鈞窯天藍釉的出戟尊以460萬港元成交。
紐約佳士得這個「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二)」專場拍賣會,臨宇山人珍藏——日本的中國宋代瓷器收藏,可謂印證日本對中國瓷器悠久的珍視之情。這段歷史歷時逾1200年,啟發了日本文化生活的諸多范疇。本場所展示的藏品,正說明一直吸引及啟發著臨宇山人的,乃10至13世紀的中國陶瓷瑰寶。本場呈獻28件拍品,除已知的建窯油滴天目盞之外,北方的鈞窯、定窯、磁州窯及南方的龍泉、越窯、影青、吉州,均有佳品呈現,其中甚至有2件器物曾為日本國家登記的重要美術品。
而萬眾矚目的建窯油滴天目盞更是在拍賣中不負眾望,以估價150-250萬美元上拍,最終經過激烈爭奪以1030萬美元落錘,加上傭金共計1170.3萬美元,以當日匯率摺合約7807萬元人民幣,從而刷新了建窯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而臨宇山人珍藏專場總成交額創下了1840.6萬美元的高價(摺合人民幣約1.22億元)。
一直以來,建盞都是日本及中國藏家所鍾愛的收藏品種。自從茶藝傳到日本,存世量少且精美的建盞長期以來便是日本上層階級珍藏的寶物,據悉,日本國寶之一——曜變天目盞(靜嘉堂藏),三菱彌之助舊藏,購自大正年間(1912-1926年間)。耗資之巨,令人乍舌。大正年間一日幣等於一塊大洋。120日幣可以在東京購買一處小別墅。能擁有100日幣資產便可稱得上富有階級。而這只曜變天目盞在當時的成交價格是167000日元(相當於1500套別墅價格之總和)。可見日本人對於這一藝術品類的熱愛,而也有消息稱此次佳士得拍出的這件刷紀錄的建盞油滴盞買主也是日本人。
建盞固然一直受到廣大日本和中國藏家的追捧與熱愛,但絕不是任何一件建盞都能賣到幾千萬,此前建窯瓷器的最高紀錄是在2011年倫敦賣出的,約合1200萬元。而一般普通的建盞,從幾百、幾十、幾千甚至幾萬都是有的,那麼這只建窯盞到底是好在了哪裡,為什麼能賣出如此高價。
與國寶油滴盞同屬「安宅舊藏」
日本有4隻建盞定為國寶,3隻是曜變盞,1隻是油滴盞。那隻大名鼎鼎的國寶油滴盞,曾經為豐臣秀吉的外甥所有,後收入著名的「安宅收藏」,最終被捐贈給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本次紐約佳士得拍賣的這只油滴盞,主要來源為黑田家——安宅收藏。黑田家先祖是日本戰國時代(約為500年前)的將領,曾為豐臣秀吉效力,與日本茶聖千利休是好友。「安宅收藏」,指的是前日本大公司安宅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社長安宅英一(1901-1994)曾經的私人收藏。即使不熟悉安宅英一的名字,也能從國寶油滴盞看出「安宅收藏」的分量。兩段主要傳承都表現出該盞是真正的傳世名品,具有尊貴背景。
博物館級重器 重要美術品
這樣的傳承和該盞本身的品質,自然引起日本政府的重視。1935年,日本政府將其認定為「重要美術品」,納入國家保護范圍,本來是絕不允許流出日本國外的。後來日本的文物保護法律修改,允許一些文物注銷舊有認定。2015年,該盞的「重要美術品」認定注銷,才得以在海外流通,出現在紐約佳士得拍場上。如此地位的文物出現在拍場上的可能性,比其他未曾列入國家保護文物行列的拍品要小很多。
這只盞不但背景尊貴、被日本官方定為重要文物,還被日本陶瓷學名家小山富士夫收錄進業界知名的陶瓷學專著。
建盞高價是大勢所趨
7800萬的建盞也許會讓一些剛接觸建盞的朋友咋舌,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大勢所趨,這只油滴盞能刷新紀錄,不僅因為傳承尊貴、品質出眾、重要美術品流出等因素,還因為建盞的價值長期以來,本就沒有得到足夠的認知,隨著人們認知的逐漸深入,價格趨勢也在走高,未形成穩態。
建盞,是宋代第一茶器,黑釉瓷藝術的巔峰,宋徽宗曾經為其背書。本身就是為世人所重的名瓷。但是基於一些歷史文化上的原因,市場對宋瓷的認知,多止於5大名窯,對建盞處於摸索階段。常常是國外市場在帶動國內市場。宋代建窯所燒油滴盞,本來產量就很少,存世的完整器更加罕見,文化價值、收藏價值都毋庸置疑。兔毫盞中品質高者也是如此。曜變盞則早在100年前就有1億的私人轉讓紀錄。如今已知的3隻曜變盞都已經被列為日本國寶,不可能流入市場。然而建盞的價值,沒有在拍場上以具體數字直觀展現,圈外人不易體會到。正是一次次的拍賣,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建盞的珍貴,才令建盞價格一路走高。
本次拍出的這只油滴盞,品質之高、傳承之尊,雖然以後很難再有,但是其他宋代建盞等,也會水漲船高。這是一個認知更新的過程。這只7800萬的建盞,不但刷新了建盞拍賣價的世界紀錄,也會刷新很多人對建盞的認知。
建窯窯址
建窯是中國宋代名窯之一,在世界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古窯遺址位於閩北建陽市水吉鎮,遺址總面積有10餘萬平方米。建窯以燒造黑釉茶碗(俗稱建盞)著稱於世。其名貴品種有兔毫、油滴和曜變。
宋代時期,隨著品茶方式由「煎飲」到「點飲」的轉變,鬥茶習俗已在閩北民間興起,「鬥茶」又稱「茗戰」,即以戰斗的姿態決出勝負。鬥茶不僅僅是決出茶的品質的優劣,實質上是一種追求精神愉悅的藝術化茶事活動。在鬥茶藝術不斷向更高境界推進的過程中,茶具的品質也須不斷提高,才能適應需求。
建窯在晚唐五代時期是一個生產青釉器的普通窯場,到了五代宋初,改燒釉面無斑紋的黑釉茶盞,為宋代初期建盞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從青釉-醬釉-普通黑釉-建盞這個過程是漸進的,其顯著特點是,坯釉的氧化鐵含量越來越高,釉層越來越厚,使燒制工藝難度加大,生產成本提高,宋代初期建盞的出現,反映出宋代品茶藝術對茶具的講究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
北宋中期,在福建督造貢茶的蔡襄將數十年來的鬥茶習俗進行總結推廣,撰寫了一部茶藝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茶錄》(1054年),《茶錄》充分肯定了建盞的功用和獨秀地位。《茶錄》問世,鬥茶文化推波助瀾在朝野傳播,建盞中的優品成了皇族、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尋的寶物,詩壇巨匠抒發情懷謳歌的極品。建窯由此進入鼎盛時期,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龍窯多達10餘條,並生產底足銘有「供御」「進盞」的建盞進貢朝廷。
到了北宋晚期,精通茶藝的徽宗皇帝趙佶親自撰寫《大觀茶論》,將鬥茶推向頂峰。書中也詳細描述了建盞的功用,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上。當下藏品出手及藏品送拍甄選,壹伍貳,伍陸,貳捌,陸玖零肆。伍女士 致力民間藏品出手渠道建設。取其燠發茶采色也。」趙佶把建盞作為御前隆重賜茶的茶盞,「以惠山泉,建溪異毫盞,烹新貢太平嘉瑞茶,賜蔡京飲之。」這時記載的無錫惠山泉,建窯異毫盞和太平嘉瑞茶(建成甌北苑貢茶)便是名震遐邇的「天下三寶」。北宋末年後,淮河以北被金朝佔領,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狂熱的鬥茶風潮逐漸隱去其魅力四射的光芒。至元初,這座絕代名窯便湮滅在景色秀麗的閩北山丘陵中。
從上述對建窯的敘述中可知,建窯主要有3大名品:兔毫、油滴和曜變。兔毫盞是建窯主產品,它的主要特徵是黑釉表面上分布著雨絲般條紋狀的析晶斑紋,類似兔毛而得名。油滴建盞的主要特徵是釉面花紋為斑點狀,類似水面上漂浮的油花,它也像建窯當地鷓鴣鳥胸部羽毛的黑底白斑被稱為鷓鴣斑。曜變盞的典型特徵就是圓環狀的斑點周圍有一層干涉膜,在強光照射下會呈現蘭、黃、紫等不同色彩,並隨觀賞角色而變。而此次上拍的臨宇山人珍藏便是其中的油滴盞。
宋代鬥茶藝術傳到日本,經過吸收發展的抹茶道,能夠很好地流傳下來。優美而稀少的建盞長期以來是日本上層階級珍藏的寶物,尤其在15世紀達到高潮。《君台觀左右帳記》記載,曜變是建盞之無上神品,世上罕見之物,值萬匹絹。油滴是第二重寶,五千匹絹,兔毫盞,三千匹絹。當今,優秀的建盞大都被日本收藏。僅存於世的3件曜變都被日本藏為國寶。油滴傳世品也僅10餘件,其中一件為日本國寶。我國沒有一件完整的油滴。藏於日本靜嘉堂文庫的曜變被國際陶藝界公認為天下第一名碗並譽為陶瓷藝術的珠峰,但至今無人能復制,這也就可以理解當年為什麼會有1500套別墅總和的高價了。
從記載來看,油滴是僅次於曜變的第二昂貴品種。油滴的存世量本身就非常小,更不要說本次上拍的這件油滴盞無論從保存狀態還是本身的燒造技藝來說都堪稱一流。業內人士評價:本件作品是至今非館藏文物中最完整、品質最為上乘的建窯油滴盞。更有消息稱,不少藏家、買家此次來到紐約就是為此件作品,所以高價本就在情理之中,不過很多業內人士在拍後還是表示:能賣這么高的價錢也是稍有意外的,如今買家對於名品的追逐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