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佔領青島期間住在哪些地方
㈠ 山東半島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佔領青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1)日本佔領青島期間住在哪些地方擴展閱讀:
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3月,德國政府以「曹州教案」為由 ,強迫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 《膠澳租借條約》。根據條約,青島大部分地區淪為德國的殖民地。
1914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對青島港早已垂涎已久的日本軍國主義隨即借口對德宣戰,出動獨立第十八師團和步兵第二十九旅團約5萬人的兵力奪取德國膠澳租借地。
9月18日,日軍獨立第十八師團之一部以數千人的兵力,在嶗山境內仰口灣架起兩座充氣橡皮活動碼頭,登陸靠岸。經王哥庄、劈石口、北宅直逼李村。在李村與獨立第十八師團本部會合,封鎖了德軍陸上退路,使德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在經過激戰後,11月7日,德軍戰敗投降。
㈡ 青島八大關被德國日本侵佔的歷史
青島德國建築
位於山東省膠東半島南部青島市區。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德國殖民者侵佔膠州灣,次年強行租占青島,辟為軍港和商港,後被日本侵佔,1922年我國收回。至今遺存德國建築多在今青島市南區八大關一帶。主要有市南區的德國膠澳總督官邸舊址,它又稱總督樓、石頭樓,位於信號山南麓龍山路26號,這是典型的德國古堡式建築,花崗岩砌築,1905-1908年建,建築面積4083平方米,四層大型花園式住宅建築,氣勢軒昂,陳設富麗。南區還有德國膠澳總督府舊址,位於觀海山南坡,沂水路11號,1903-1906年建,凹字形,磚石混合結構,紅筒瓦頂,講究對稱,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
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
位於山東省膠東半島南部青島市南區南部,分布於縱橫八條以古代關隘命名的馬路旁,因此得名。此地建築最早於20世紀初由德國建築師設計建築,以後,美、俄、日等國建築師及中國建築師陸續設計建造,至20世紀40年代基本完成。形成了300餘棟集20多個國家不同建築風格的別墅建築群。總建築面積14.5萬平方米。建築風格兼有西方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有平面對稱、軸線突出的德式,尖塔坡頂的哥特式,裝飾粗放的西班牙式等。建築群依山傍海,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㈢ 日本人住青島有多少人他們住在什麼地方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