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融為什麼老是被做空
❶ 30年前日本房價暴跌,數萬人自殺,但日本明白了一個道理,後來怎樣
一九八五年八月,日本東京銀座的JPX股票交易所中,年輕的股票交易員寧村中次,第一天來上班。這一年的寧村中次,剛好三十歲。在早稻田大學取得了金融學碩士學位後,他用了兩年時間,輾轉日本許多大城市,在大大小小的股票交易公司打工。這兩年裡,寧村中次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家交易所里干滿四個月,對此,他的理由非常充分。在他看來,如果不能親自體驗日本各種規模和級別的股票交易和期貨交易市場,就不可能真正領悟當時日本股票市場的實際狀況。正是因為這個緣由,他才頻繁跳槽。一九八五年,在他畢業正好兩年又兩個月之後,他好好為自己選擇了一家企業。在面試的時候,由於他在學歷、能力和工作資歷方面,都滿足了KDK交易所的用人需求,於是,得以被順利僱傭。
八月十五日,寧村中次第一天下班後,坐了將近一個小時的地鐵,來到位於東京郊區自己的家裡。寧村中次在一年前剛剛結了婚,妻子名叫代川美月子,在校期間,主修的是日本語文學專業。當時寧村中次在網上交往筆友,無意間看見美月子寫得一首詩,打動了他,於是,他主動要了美月子的聯系方式,然後寄出了第一封信。美月子後來回憶說:「我收到他信的時候,其實心中並沒有太多感覺。過去的幾年裡,我交往過不少筆友,因此對於陌生人來信的事,基本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當我打開信的時候,卻被他俊秀的字跡和優美的文采深深吸引住了。通過他漂亮的字,我就能夠想像,他是一位多麼優秀的才子。而且,像我們當時這種專修文科專業的學生,對理工科和商科的男生,格外欣賞。在僅僅通信了一個月後,我們在還沒有見面的情況下,就相愛了。」
日本之所以會發生這么大規模和這么徹底的經濟崩盤,主要的幕後,其實還是美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四十五年的重建,以及美國持續不斷地援助,加上日本人民自己的努力,日本經濟在戰後短短幾十年內,就得以飛速發展。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依次超越了當時世界經濟總量排名前幾位的國家,例如德國和英國,在一九八八年左右,其經濟總量一下躍居到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日本不同於當時的歐洲國家,那些國家都是美國的小兄弟,因此這種局面,美國是萬萬不能接受的。所以,美國用了很大的力氣,到處滲透日本經濟,最終,終於在九十年代初期,徹底擊垮了日本經濟,保住了美國的地位和利益。
不過,日本這次房地產泡沫事件,最終並沒有將日本這個國家徹底擊垮。經過長達十幾年的發展和恢復,日本經濟才終於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五年之內,慢慢地恢復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那種比較穩定和繁榮的局面。但是,從這次劫難中,日本卻明白了一個道理,並且沿用至今。這個道理就是,日本可以在各個方面,都受制於美國,唯獨只有一個方面,絕對要靠自給自足,這個領域就是經濟。從此以後,只要美國在經濟方面想滲透到日本內部,日本都是一概回絕,再不給美國半點迴旋的餘地了。也正因為如此,日本的經濟後來才沒有再次出現這么大的動盪。
❷ 日本爆發金融大危機是因為什麼
1927年,日本爆發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又稱「昭和金融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經歷了1920年的經濟危機和出兵西伯利亞的慘敗,致使日本經濟在困境中掙扎。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更使日本經濟雪上加霜,成為此次金融大危機的直接導火索。
❸ 關於最近的索羅斯做空日元的事情
83歲的「金融大鱷」索羅斯再次出手,這一次,他的目標不是英鎊,也不是東南亞貨幣,而是一向有避險天堂之稱的日元。
知情人士說,自去年11月以來,索羅斯基金在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和
日本東京三面出擊,通過各種「掩飾」手段悄悄地增持衍生產品以達到做空日元的目的。事實上,掌管240億美元的索羅斯,其旗下基金公司近3個月的賬面利潤已超過10億美元。
同時,這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還透露,索羅斯做空日元,讓公司去年投資報酬率達10%左右,今年以來的報酬率則是5%。截至2月20日18點,美元/日元匯率逼進93.35,過去四個月漲幅接近20%。如果按照其240億美元資產測算,總收益甚至可能接近12億美元。
分享這頓日元貶值盛宴的除了索羅斯外,還有其他基金巨頭,例如David Einhorn領導的綠光資本、Daniel Loeb的Third Point、Kyle Bass的Hayman Capital Management,以及全球宏觀策略基金Caxton Associates、Moore Capital和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但敢於冒險的索羅斯成為最大的贏家。
在上一次狙擊英鎊和東南亞貨幣的行動中,也有不少對沖基金跟著沾光。索羅斯的特點是,喜歡和志同道合者分享勝利的果實。不過這次,暫時還沒有證據顯示前述基金公司與索羅斯聯手。
過去多年,國際金融界的「索羅斯旋風」幾乎席捲世界各地,令各國金融界甚至政界談之色變。從古老的英格蘭銀行,南美洲的墨西哥,到東南亞新興的工業國,甚至連經濟巨獸日本,都未能倖免在索羅斯旋風中敗北。
「做空」是索羅斯叱吒金融界的殺手鐧,無論是做空英鎊和泰銖,還是日元,他都能豪取數億美元。而縱觀這三次做空的來龍去脈,似乎更能深入了解索羅斯的做空秘技。
做空日元狂攬近12億美元
與之前做空英鎊和泰銖不同,做空日元的手法似乎更加狡猾和老到。
近幾年全球經濟的不景氣,讓索羅斯瞄準了日本這個動盪的肥肉。一位業內投資人士認為日元遭到對沖基金做空的根本原因,還在於其經濟體制內部的病因。
過去的十年間,日本政府大力推銷國債,日本財政收入對於舉債的依賴已經使得日本國債如滾雪球般地越滾越大,幾乎達到收不抵支的情況。
有數據顯示,與歐債危機中心地帶各國債務/GDP接近150%的比值相比,日本的這一數字竟高達200%,但仍能靠著借新錢還舊賬的「龐氏騙局」維持。
於是,「做空日元」成為過去三個月華爾街最熱門的投機交易。據了解,從2012年11月到現在,日元兌美元匯價已經下跌近20%,2013年2月更是創下33個月新低,為1985年來同期表現最差。
索羅斯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掘金機會,不過,主導這次做空的是跟隨他20多年的得意門生斯科特-貝森特。
2012年夏,貝森特正式接掌索羅斯基金。當遭遇9級地震的日本開始大量進口原油時,他便預測日元會貶值並積極尋找機會做空。直到2012年10月,貝森特(Bessent)前往日本調研,在得知「渴望」日元進一步量化寬松的安倍晉三當選首相幾率最大,,同時他發現大量日本資金從澳元高息資產撤回國內後,他感覺時機已經來臨。
為了籌集巨額建倉資金,索羅斯大量拋售股票。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顯示,索羅斯賣出通用汽車與通用電氣的股份。並且其基金在上一季度售出了110萬股LinkedIn、26萬股亞馬遜以及250萬股Groupon的股票。
若大手筆做空日元,必定會引發日本金融監管部門「注意」,貝森特的主要策略是通過日元利差交易放大杠桿融資,大量買進押注日元貶值與日股上漲的衍生品投資組合。一位接近索羅斯基金的人士透露,貝森特主要做空的日元頭寸,集中在執行價格為90-95區間的日元看跌期權,並以杠桿融資買漲日股作為「掩護」。
這也是索羅斯慣用的手法做空外匯市場,做多股票和指數。所以,索羅斯除了增加日元空倉外,還買漲日股,日本股票占該公司內部投資組合的10%。因為索羅斯認為日本解決經濟困局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貨幣貶值,而貨幣貶值會引發另一個現象,就是短暫的股指繁榮,註定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
的確,日經225指數從2012年11月份8619的低點上漲幅度達到33%,這又讓索羅斯大撈一筆。
不過,技高一籌的索羅斯還暗藏一招減持黃金ETF.2012年第四季度,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減持SPDR黃金(1607.60,3.40,0.21%)信託ETF的比例高達55%。因為索羅斯深知一旦各國央行決定聯手抑制日元過度貶值,引發各家銀行提高日元空頭頭寸的保證金額度,從黃金ETF套現的資金能確保索羅斯基金延續做空日元的龐大頭寸。
❹ 日本金融危機是怎麼形成的<關鍵點是什麼>
形成原因是泡沫經濟過於嚴重。
日本人不切實際的追求財富帶來的盈利快感是直接造成20世紀90年代初嚴重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日本政府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把握不當和滯後的調整機制也難逃其責,日本國內的銀行和金融市場鼓勵投機氛圍、發放低息貸款、貸款的審核不力等給日本嚴重的經濟危機帶來強大的推動力。
當利率從持續多年的2%調整到3.25%,當時日本央行行長是主張刺破泡沫的強硬派,又把利率調高到4.25%,人們對日本經濟前景突然感到迷糊和不安,當時許多大經濟炒家紛紛拋售股票,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們都瘋狂的拋售股票,日本股市大跌,股市的跌勢又造成了債券和房地產市場市值嚴重萎縮,作為債權人的銀行強烈要求債務人企業和投機者個人增加保證金或是還清貸款,債務人只能把股票和房地產當作抵押物,抵押物又大幅度的貶值,許多中小型銀行都相繼破產,企業融資形式受到嚴重威脅,很多企業不得不申請破產,日本經濟似乎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這場經濟危機對日本國內帶來最大的危害就是日本金融業幾乎崩潰,一場經濟危機領日本沉睡了20年。
❺ 美國當年是怎樣做空日本經濟的
二戰後,日本靠山寨美國的產業,在汽車,製造領域發展迅速,上世紀80年代,日本一舉躍居世界經濟第二位,其GDP甚至達到了美國的一半,於是,日本買下了好萊塢,買下了洛克菲勒廣場,買下了很多美國地標性的建築,也就是在此時,石原慎太郎甚寫了《日本可以說不》等書籍向世界宣稱日本即將超越美國。而同一時期,由於70年代,美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垮台,導致美元和黃金脫鉤,世界各國都要從美國取回自己的黃金,導致美元一度極其危險,美元指數下跌,因此在1985年,美英德法日在紐約廣場賓館簽署了著名的「廣場協議」,表面目的是讓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貶值」,以增加美國出口來拯救美國經濟,實際上是開始醞釀對日本的金融絞殺。
日本銀行在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的高壓之下,被迫同意在廣場協議簽訂後幾個月內,日元兌美元從250比1升值到149比1,進而再升值到90比1,最高時達到了70比1.
由於事先知道日元會大幅升值,大量外資湧入日本,由於日元升值,日本出口業瀕臨崩潰,大量資金進入了股市和樓市,於是一夜之間,日本股市樓市暴漲,甚至達到了東京一個區域內的房價超過了全美的房價總和。而在1989年12月29日,日經指數甚至達到了38915的高點。
同一時期,美國的第二金融殺手鐧也布局日本,這就是股指期貨。所謂股指期貨就是對賭股票是漲還是跌,而日本當時所有人都沖昏了頭,認為股票不可能跌,而美國則在日本大肆兜售股指期貨來做空日本。
等到一切都已就緒,1990年1月12日,美國交易所突然出現「日經指數認證沽權證」,且讓其在一個月不到就全面崩潰,於是,日本開始了長達14年的房地產下跌,股市下跌,甚至到了今天,日本都還沒有恢復。
於是這里有一筆賬可以好好算算。由於參與國事先知道該協議內容,並且把大量的美金進入日本,例如有100萬美金,那麼,可以等值的兌換25000萬日元,這些日元在日本股市中暴漲了很多倍,假設達到了100000萬日元,此時,開始拋售股票,兌換成現金並購買股指期貨做空日本,再次獲利,達到了200000萬日元,此時日本金融已經崩潰,這些外資開始逃離日本,要把日元兌換成美金,而此時的匯率卻是70比1,因此日本政府需要拿2857萬的美金進行回購。而這才是區區100萬美金短期內的獲利。
❻ 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麼
原因:
日本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
為什麼日本政府長期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再一次回到日本泡沫經濟的起點--1985年。在日本歷史上,1985年是一個極具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本發生了許多足以影響日本歷史、改變日本命運的大事。
戰後,日本的經濟和金融都有著濃厚的「封閉」和「管制」色彩。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了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20世紀80年代,這一進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揭開了日本經濟、金融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序幕。
日本政治國際化進程加速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從一個「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而日美關系將成為「政治大國」的基石。在1985年的「廣場會議」和1986年的「盧浮宮會議」中,日本均成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
日本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從1980年起,國際社會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改變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1985年的日本《經濟白皮書》指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日本必須擴大內需,以緩和與國際社會的關系。
直接原因:
是日本宏觀政策的失誤。根本原因是日本投資循環經過一圈虛擬經濟後,沒有衍生更多的微利微本新行業,反專於一個不斷吹大的泡沫行業。廣場協議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6)日本金融為什麼老是被做空擴展閱讀:
判斷方法
如何辨別何為泡沫,何為正常的經濟快速發展?同時,在判斷出現差錯,出台了錯誤政策的情況下,哪個對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造成的危害大?對於這個問題速水優認為:「實際上,在泡沫擴大的過程中,是否是泡沫的判斷真的是非常的困難。其中的一個理由是,我們無法否定這是經濟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可能性。
比方說,在當時東京地價暴漲時,人們所舉的一個在當時很難分辨的,似乎理所當然的理由是:東京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的提升。
必然的,中央銀行總是面對著兩個不同的風險,……一個是,在經濟正要獲得飛躍性的發展時,如果錯誤地採取緊縮政策,就可能剝奪一個大好的成長機會;另一個是,把只不過是虛幻的生產效率的提高誤以為是真實的,放任泡沫的擴大。
中央銀行在進行政策判斷時,不能光注意哪個風險的概率高,還要關注在政策判斷出現失誤的情況下,哪個造成的社會經濟成本高這一問題的評價。泡沫經濟時期的經驗顯示了.
對於把只不過是虛幻的生產效率的提高當成是真實的這一錯誤,從長遠來看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了沉重打擊這一點,當時的日本銀行的認識是不足的。」
在速水優看來,放任泡沫的擴大所造成的損失,遠比錯誤地採取緊縮政策而給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要大。事實也確實如此。進入80年代後,支撐日本戰後30多年高速發展的政治經濟體制都漸漸地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了,而這時出現的日元升值在客觀上加劇了這一點。
日本當時應利用這一危機進行政治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可是當時的政策制定者卻只顧眼前的經濟繁榮,從而放任泡沫經濟的形成與擴大。結果該改革的沒改革,該調整的沒調整,不僅白白浪費了4、5年的大好時光,而且給以後的經濟體制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帶來了巨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