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內閣文庫有哪些

日本內閣文庫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0-14 20:12:15

A. 與日本戰國有關的書籍,電影.

《幕府大將軍》 矢川的, 一般書店都有,現在正賣的熱 ,《宛如夢幻》 赤軍全彩, 陝西師大出版社 。
司馬遼太郎的《豐臣家的人們》寫秀吉一族的歷史; 《二軍師》顧名思義,竹中和黑田; 《大和大納言》寫小一郎; 《東洋梟雄》也是寫猴子的大歷史;《關原》三成和烏龜東西軍合戰的大作。
井上靖的《戰國城砦群》,以足輕角度演繹本能寺前後的故事;《鳳林火山》太著名了吧,不羅嗦; 《淀君日記》沒看過,或許是大坂城?
山岡庄八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伊達正宗》都是5星級名作;《德川家康》在日本的評價也相當高。
柴田煉三郎的《豐臣秀吉》,附帶說一下,古龍的文風很像柴田。
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一代傳奇游俠,長7卷。據說還有一部《龍虎八天狗〉,不詳。
山田風太郎的《甲賀忍法帖》,戰國忍者題材最上乘之作;此外他的《忍法帖》系列還有很多。
森村誠一的《人間之劍》,又是一部大歷史。

網路上,赤軍長勝的《烈火疾風》不錯,個人感覺還有《遺夢》、《繁華落盡》、 《猛士之黃昏》不錯,尤其是後者。

另外推薦一下高拙音先生的《龍戰三千里》,相當好的書

電影 序號 年代 劇名 主要人物
1 1963 花の生涯 井伊直弼
2 1964 赤穂浪士 大石內蔵助、堀田隼人
3 1965 太合記 豊臣秀吉、織田信長、ねね
4 1966 源義経 源義経、武蔵坊弁慶
5 1967 三姉妹 むら、るい、雪(栗原小巻)
6 1968 坂本竜馬 坂本竜馬
7 1969 天與地 上杉謙信、武田信玄、乃美
8 1970 樅ノ木は殘った 弁之助、宇乃(吉永小百合)、たよ(栗原小巻)、津多(慶月院)(田中絹代)
9 1971 春の坂道 柳生宗矩、徳川家光、柳生石舟斎
10 1972 新・平家物語 平清盛(仲代達矢)、平時子
11 1973 國盜物語 斎藤道三、織田信長、明智光秀、濃姫(松坂慶子)
12 1974 勝海舟 勝海舟
13 1975 元祿太平記 柳沢吉保、大石內蔵助
14 1976 風、雲、虹、 平將門、藤原純友
15 1977 花神 大村益次郎、お琴
16 1978 黃金の日日 呂宋助左衛門、美緒
17 1979 草燃える 源頼朝、北條政子
18 1980 獅子の時代 平沼銑次、苅谷嘉顕
19 1981 おんな太合記 北政所、豊臣秀吉(西田敏行)
20 1982 峠の群像 大石內蔵助、石野七郎次
21 1983 徳川家康 徳川家康、納屋蕉庵
22 1984 山河燃ゆ 天羽賢治、天羽乙七(三船敏郎)、天羽忠(西田敏行)
23 1984 宮本武蔵 宮本武蔵(役所広司)、お通
24 1985 春の波濤 川上貞奴(松坂慶子)、川上音二郎(中村雅俊)
25 1985 真田太平記 真田信之、真田幸村、真田昌幸
26 1986 いのち 岩田美希、岩田剛造
27 1986 武蔵坊弁慶 武蔵坊弁慶、源義経
28 1987 獨眼竜政宗 伊達政宗、伊達輝宗、義姫、愛姫(後藤久美子)
29 1988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中井貴一)、武田信虎、大井夫人、上杉謙信
30 1989 春日局 春日局、徳川家光
31 1990 宛如飛翔 西郷隆盛(西田敏行)、大久保利通
32 1991 太平記 足利尊氏(真田広之)、赤橋登子(沢口靖子)
33 1992 信長 織田信長、佛洛依斯
34 1993 琉球の風 楊啟泰、楊啟山(渡部篤郎)
35 1993-1994 炎立 藤原経清(渡辺謙)、藤原清衡、藤原泰衡(渡辺謙)、藤原秀衡(渡瀬恆彥)
36 1994 花の亂 日野富子、足利義政
37 1995 八代將軍吉宗 徳川吉宗(西田敏行)、徳川宗春(中井貴一)、久免(黒木瞳)
38 1996 秀吉 秀吉、織田信長、千利休(仲代達矢)、北政所(沢口靖子)
39 1997 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杉の方(松坂慶子)
40 1998 徳川慶喜 徳川慶喜、徳川斉昭
41 1999 元祿繚亂 大石內蔵助、徳川綱吉
42 2000 葵 徳川三代 徳川家康(津川雅彥)、徳川秀忠(西田敏行)、徳川家光
43 2001 北條時宗 北條時宗、北條時頼(渡辺謙)
44 2002 利家與松 前田利家(唐沢壽明)、松(松嶋菜々子)、織田信長(反町隆史)
45 2003 武蔵 宮本武蔵、佐々木小次郎、お通
46 2004 新選組 近藤勇(香取慎吾)、土方歳三、沖田総司
47 2005 義経 源義経(滝沢秀明)、武蔵坊弁慶

收視率最高的是《獨眼竜政宗》,最低的是《花の亂》。

大河劇的黃金時代是1987-1989年,《獨眼竜政宗》、《武田信玄》和《春日局》三部是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三部大河劇。

2006年預定拍攝的《功名》,演繹山內一豐和千代的故事。
評價最好的是《武田信玄》,利家與松也很不錯,爭議最大的是去年的新選組

B. 誰知道日本 國立公文書館 的一下情況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

Nippon Kokuritsu K�bunshokan

日本國家級檔案館之一。隸屬總理府。負責管理國家行政檔案和其他文書檔案、圖書和古代文獻資料,並提供借閱、進行調研和從事檔案外事活動。1971年 7月成立,館址東京都千代田區北之丸公園。

該館建築面積11550平方米,地上4層,地下5層。地下面積占總面積的80%,大多為庫房,安裝有自動化調控和監測設備等,館藏總量按排架長度為4 萬米,其中檔案1003萬卷,圖書資料53萬冊,全部採用電動密集架。

館內機構分庶務科、公文書科和內閣文庫 3部分。庶務科為行政管理機構,負責掌管人事、文書處理、印信、財務、房屋設備及其他行政工作。公文書科是核心部分,負責檔案的接收、收集、整理、編目、保管、借閱、陳列、調研和編印參考資料、目錄、年報等業務工作。內閣文庫是日本總理府的圖書資料保管和史料編纂業務中心,明治十八年(1885)實行內閣制時即已成立,後與內閣檔案一起歸由總理府掌管,國立公文書館一成立就成為它的組成部分。 內閣文庫藏有 1603年以來的和、漢古籍,明治政府的地方誌資料,西歐圖書資料和文獻譯本,各省廳刊物及近代政治、行政區劃等資料。

該館圖書實行開架閱覽,檔案除有保密或特殊限制者外均對外開放,計有總理府檔案41944卷,459袋, 408件;其他省、廳的檔案8091卷。凡年滿20周歲者 (包括外籍人)為了學術研究,均可申請辦理有效期為一年的閱覽許可證。復制要經館長批准並交費,並辦理查詢、借出等業務。僅1987年就接待查檔者1683人次,提供檔案11534卷冊,借閱歷史圖書資料4970人次,70817冊。該館每年春秋兩季定期舉辦各種檔案展覽,公布檔案史料,如民政前期國政資料展、明治後期國政資料展、大正年間國政資料展,紀念內閣制度建立90周年國政資料展、日本及國外檔案情況展、內閣文庫所藏貴重資料展等。該館還出版有《國立公文書館年報》,報告一年的工作情況;《北之丸》研究報告雜志,報道館務成果、館藏檔案內容等。1972年 8月該館成為國際檔案理事會會員國,積極開展國際檔案交流活動。

--------------------------------------------------------------------------------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
National Archives,Japan
日本國家級檔案館。隸屬總理府。負責管理國家行政檔案和其他文書檔案、圖書和古代文獻資料,並提供借閱、進行調研和從事檔案外事活動 。1971 年7月成立,館址在東京都千代田區北之丸公園。建築面積11550 平方米,庫房安裝有自動化調控和監測設備等 。館藏總量按排架長度為 4萬米,其中檔案1003 萬卷,圖書資料 53 萬冊,全部採用電動密集架保存。館內設庶務科、公文書科和內閣文庫。館藏檔案對外開放,圖書實行開架閱覽。該館每年春秋兩季定期舉辦各種檔案展覽,還編輯出版有《國立公文書館年報》和《北之丸》雜志。1972年該館成為國際檔案理事會會員國。

C. 二刻拍案驚奇的版本情況

凌濛初的《二刻拍案驚奇》成書於1632年(崇楨五年),與其1628年(明崇楨元年)刊行的《初刻拍案驚奇》一樣,由尚友堂刊行,二書合稱「二拍」。《二刻拍案驚奇》版本系統有兩種:
一種為日本內閣文庫藏崇禎五年尚友堂刊本,該本是尚友堂部分原版的重印本,四十卷。 另一種為法國巴黎圖書館藏三十卷本。鄭振鐸1931年(民國二十年)為《明清二代的平話集》所寫跋文將此本稱為「別本」,並說:「未知編者,明末清初坊本。這部書世間流傳絕少,我偶然的在巴黎國家圖書館中見到了它。」
這兩個版本,清末董康《書舶庸譚》有作了論述。兩相比較,巴黎圖書館藏本《二刻拍案驚奇》並無《宋公明鬧元宵雜劇》。孫楷第《日本東京大連圖書館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緣起》稱,內閣文庫藏《二刻拍案驚奇》「已為唯一無二孤本」。內閣藏本《宋公明鬧元宵雜劇》雖然不是尚友堂原刊本,卻自然是現存的孤本了。董氏之前亦未見任何著錄,傅惜華《明代雜劇全目》和庄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雖然都已著錄了該劇,但都晚於董氏的《書舶庸譚》。
今版有:《二刻拍案驚奇》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印行。其底本為王古魯1947年從日本手抄交商務印書館,因文字猥褻而被擱置,其中插入從日本攝回影印的圖像若干,首圖便有「內閣文庫」鈐記。《二刻拍案驚奇》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二刻拍案驚奇》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二刻拍案驚奇》王根林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二刻拍案驚奇》華夏出版社2008年版;《二刻拍案驚奇》中國盲文出版社2002年版;《二刻拍案驚奇》嶽麓書社2003年版;《二刻拍案驚奇(插圖本)》時代文藝出版社2006年;《二刻拍案驚奇》張弦生校點,台海出版社1998年版;等。

D. 三言二拍那個出版社的版本最好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印刷質量還不錯。這個版本貌似是根據日本皇室收藏影印本出版的,據說原版在國內已失傳。

今存版本,有金閶葉敬池本,藏於日本內閣文庫。近代有人傳抄葉敬池本,1921年上海生活書店世界文庫根據傳抄本排印成鉛印本,鄭振鐸校注。1956年,顧學頡以世界文庫本為底本,參考衍慶堂本(只剩39卷)和《今古奇觀》加以修訂,並刪節了其所謂的「個別色情描繪的字句」,而且刪去了第二十三卷,重作注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新本;數年後,顧學頡注釋本改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個版本有被香港中華書局及台北里仁書局翻印出版。

1955年,現代的李田意至日本將《三言二拍》拍攝成膠卷。1958年,台北世界書局將《三言》的膠卷直接影印出版;三民書局據此出版鉛印本,沒有刪節。

今日所說的《喻世明言》指的是原《古今小說》四十卷本。今存版本,有藏於日本尊經閣的天許齋《古今小說》原刻本與藏於日本內閣文庫的天許齋《古今小說》復刻本,但都殘缺。現代的王古魯對此兩版本予以拍攝成膠卷,互相補充,拼成較完整的版本,1947年由商務印書館涵芬樓根據膠卷排印成鉛印版,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重印。1958年許政揚以重印本為底本,參考《清平山堂話本》和《今古奇觀》加以修訂,並刪節了其所謂的「庸俗」和「低級趣味」的內容,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新本。[3]這個版本有被香港中華書局及台北里仁書局翻印

E. 郭之奇的著述名錄

郭氏「學博才富」,「沉酣載籍,以成一家之言,尤邃於聲律」。著述甚多,所遺作品有:
《宛在堂文集》34卷。(明崇禎刊本,16冊。日本《內閣文庫漢籍分類書目》著錄。)
《宛在堂詩集》6卷。(清初刊本。該集為郭氏手訂。詩作起於天啟7年(1627),終於永曆15年(1661),含詩2840首。另有少量詞、賦等。分《馬上集》、《素得集》、《陋吟集》等18集。)
1627—1630年(21—24歲),作《馬上》集;
1631年(25歲),作《舟中》;
1632年(26歲),作《遂初》;
1633—1636年(27—30歲),作《感遇》、《騑懷》、《立言》、《秋思》諸集;
1637—1639年(31—33歲),作詩不過半百,附於《秋思》之末;
1640年(34歲),作《出谷》;
1641—1644年(35—38歲),作《閩辭》;
1645—1648年(39—42歲),作《素得》;
1648—1650年(42—44歲),作《復旦》;
1651—1661年春(45—55歲),作《海上》、《所思》、《徂東》、《稽古》、《瞻雲》、《陋吟》、《巢居》諸集。
《稽古篇》55卷。(此書仿《漢書》體例,論次自上古至秦之物,嚴褒貶之義,自比《春秋》。書成於永曆12年(1658),時佐桂王(永曆帝)遁跡交距山中,故又名《交山遺史》。之奇殉難後,由其子校刊。)
《唐詩大觀》5卷,10冊。今存。
《古詩唐詩大觀評語》抄本,7冊。(該書選古詩4家,唐詩78家,略加評品。)
《新定道德經》。
《輯志副指》。(收入34卷之《宛在堂文集》)
《(崇禎)揭陽縣志》。(有抄本,殘)

F. 《封神榜》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誰

作者是明朝的陳仲琳(或許仲琳)。

G. 六大名著

《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和《封神演義》
曹雪芹 施耐庵 吳承恩 羅貫中 馮夢龍

《封神演義》的作者是誰,歷來眾說紛紜,
其一為許仲琳撰。
據明舒載陽刻本《封神演義》卷二題署「鍾山逸叟許仲琳編輯」,此書明本唯日本內閣文庫藏一部,僅卷二有題署。卷首有邗江李雲翔撰寫序文,序中雲:余友舒沖甫自楚中重資購有鍾伯敬先生批閱《封神》一冊,尚未竟其業,乃托余終其事。余不愧續貂,刪其荒謬,去其鄙俚,而於每回之後,或正詞,或反說,或以嘲謔之語以寫其忠貞俠烈之品,姦邪頑頓之態,於世道人心不無喚醒耳。
由此可知,此書原本為許仲琳撰寫,後經李雲翔加以增刪刻印。許仲琳是南直隸應天府人,始末不詳。
其二為陸西星撰。
據清·無名氏《傳奇匯考》卷七「《順天時》傳奇解題」雲:《封神傳》傳系元時道長陸長庚所作,未知的否?張政烺在《〈封神演義〉漫談》一文中,據此認為陸西星是《封神演義》作者,「元時」乃「明時」之誤。陸長庚名西星,是明代揚州府興化縣人,生於十六世紀後期,《陸仲遠詞稿序》說西星「以諸生讎學使賈禍」,有一定的造反精神。因「九試不遇,遂棄儒服為黃冠」。
明施有為萬曆中選《明廣陵詩》卷二十二收陸西星二十四首,有「出世已無家」之語。張政烺還考證陸西星出家後是呂岩(洞賓)道派人,所以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陸壓道人,影射呂祖。
其三為王世貞撰。
蔣瑞藻在《小說枝談》中雲:俗傳王弇州作《金瓶梅》,為朝廷所知,令進呈御覽。弇州懼,一夜而成《封神演義》,以此代彼,因之頭白。
蔣瑞藻注雲引自「缺名筆記」。此說荒謬,不足為信。
其四為明代某士人所撰。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七「封神傳」中雲:昔有士人罄家所有,嫁其長女者,次女有怨色,士人慰之曰:「無憂貧也」。.. 演為《封神演義》,以稿授女,後其婿梓行之,竟大獲利雲雲。
梁章鉅在《浪跡續談》卷六「封神傳」中仍談此事,並雲這「士人」是「前明一名宿」。
以上四說中前兩說影響較大,但一般刊印《封神演義》還是署名為明人許仲琳。關於陸西星之說也值得重視和研究,張政烺、孫楷第先生對此說有精闢論述,朱一玄先生在《明清小說資料選編》中也對此說頗為重視。

H. 玉嬌梨的創作背景

關於《玉嬌梨》、《平山冷燕》創作出版的時間,學術界一般認為在明末清初,但尚未有足夠材料加以證明。
現今所見《平山冷燕》單行本及《玉嬌梨》、《平山冷燕》合刻本的大多有一篇內容相同的序,在「合刻本」中題為「合刻天花藏才子書序」(以下簡稱「合刻序」),而大連圖書館所藏《平山冷燕》刊本則署為「平山冷燕序」,在《天花藏批評平山冷燕四才子書藏本》中又題為「四才子書序」。弄清這篇序言的最初歸屬,是搞清楚《玉嬌梨》、《平山冷燕》版本情況及出版時間的關鍵。
這篇序言中有一句話頗為費解:「豈必俟諸後世?將見一出而天下皆子雲矣。天下皆子雲,則著書不愧子雲可知已」。這句話是根據《玉嬌梨》小說正文的篇頭詩而說的。詩雲:「更有子雲千載後,生生死死謝知音」。
「子雲」是西漢揚雄的字,「子雲千載」是個典故,作「後世知音」解。如果根據這句篇頭詩以及「子雲千載」這個典故去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難道小說一定要等後世知音們來閱讀嗎?(我們)將看到此書一出版,天下人都是它的知音。如果天下人都是小說的知音,就可以知道寫小說的人不愧是揚子雲一樣的才子了。
既然這篇多種版本都出現的序言必須根據《玉嬌梨》小說正文的篇頭詩的意思才能讀懂,那麼,這篇序言最多隻能作為《玉嬌梨》、《平山冷燕》合刻本的序言,甚至更可能是《玉嬌梨》的序,而「平山冷燕序」則可能是搬用了「合刻序」。
事實上,《平山冷燕》的確是搬用了「合刻序」。這點可以從《平山冷燕》小說的署名情況看出破綻。現今所能見到的《平山冷燕》的最早刊本,是大連圖書館所藏刊本(以下稱「大連本」)。這個刊本沒有署名。一般小說都會署名,即便是作者不願暴露自己的身份,也會註明自己的筆名。只有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小說才不題撰人:第一,刊本是古本,不能查知作者的名字。第二,精刊且有自序的刊本,由於序言中已署名,故而正文就不再署名。第三,粗製濫造的版本一般不署名。而我們所看到的「大連本」,從版式上看是精刊本,並且不題是古本,卻不題撰人,因此它的不題撰人的情況不屬於上述情況的任何一種。於是,我們推測它很可能是從《玉嬌梨》、《平山冷燕》合刻本分離出來單刻的,因為合刻本《平山冷燕》沒有署名,所以,單刻本也就不能署名了。還有一條內證,柳存仁《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一書指出,雍正庚戌(1730年)間的《玉嬌梨》、《平山冷燕》合刻本,玉嬌梨卷題有「荑荻散人編次」字樣,而平山冷燕則沒有刻撰人或編次人的姓名。該版本是現今所見《玉嬌梨》、《平山冷燕》的最早合刻本。所以,《平山冷燕》在其初刻單行本時,並沒有署名。
既然《平山冷燕》單刻本是從《玉嬌梨》、《平山冷燕》合刻本分離出來單刻的,從資料上來看,並沒有比「合刻本」更早的《平山冷燕》單刻本子,所以,可以擬定《平山冷燕》的出現是在「合刻本」出現之際,即1658年前後。也由於《平山冷燕》的單刻本是「合刻本」分離出來的,「合刻序」寫於順治戊戌年(1658),則《平山冷燕》單刻本的初刊時間最早也是在順治戊戌年(1658)後。
在確定了「合刻序」的歸屬及《平山冷燕》單刻本的初刊時間後,關於《玉嬌梨》的版本的情況就能順藤摸瓜地搞清楚了。有一條新材料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極有幫助。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玉嬌梨》,封面題署「新鐫綉像圈點秘本玉嬌梨」,這個版本除了有一篇題名為「素政堂主人」所作的內容完全不同於「合刻序」(「合刻序」尾署「天花藏主人題於素政堂」)的「玉嬌梨敘」之外,還有一篇交代小說來歷的「緣起」。
這篇「緣起」交代,《玉嬌梨》小說因為完成得晚,所以一直拖延耽擱,世人沒有見過這部小說,更不知小說還有所謂「秘本」這個名字。這篇「緣起」還說,因為兵火的緣故,這部小說被迫拿出來刊刻。《玉嬌梨》寫的是江南生活,學術界已公認其作者為江南人,而江南明清之際發生的兵火,應該是指明末清初之際江南所遭兵燹,而所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兩件大事都發生在順治乙酉(1645年),比「合刻序」撰寫時間順治戊戌(1658年)要早13年。
所以,《玉嬌梨》小說的創作時間比「合刻序」的完成時間要早。
由此可知,《玉嬌梨》小說實際上有兩篇序言,比較這兩篇序言的內容,日本內閣文庫本的「玉嬌梨敘」及其「緣起」都明言,小說為王世貞門客所寫,並受到了王世貞的贊賞,而「合刻序」則含蓄地表明自己是作者。再對照《玉嬌梨》小說正文篇頭詩中的詩句:「更有子雲千載後,生生死死謝知音」,我們可以推斷:《玉嬌梨》小說創作出來後,作者並不知道小說的影響會如何,只期望後世的知音來賞鑒。因為不自信,所以借王世貞作幌子。但從現今所留下來的《玉嬌梨》小說的版本眾多的情況可以想見,這部小說在出版後相當暢銷,作者覺得不需要王世貞作幌子,希望自己拿回小說的著作權,所以就不要了原來的「玉嬌梨敘」及其「緣起」。(這個推測也有一條內證:大連圖書館所藏《玉嬌梨》小說版本,是現今國內所見《玉嬌梨》小說的最早本子,封面題署與日本內閣文庫本一樣:「新鐫綉像圈點秘本玉嬌梨」,卻沒有綉像,也沒有敘言及緣起),另外寫了一篇「合刻序」以聲明小說的作者是自己。因為目的在於拿回《玉嬌梨》小說的著作權,所以,「合刻序」的內容主要針對「玉嬌梨」小說而言。據此推斷,「合刻本」以及「合刻序」的出現應該距離《玉嬌梨》的刊行時間不會太久,否則等人們已經習慣了《玉嬌梨》的作者是王世貞的門客這一說法,作者再聲明小說是自己做的,人們就很難接受了。這樣,再根據「合刻序」的寫作時間順治十五年(1658),《玉嬌梨》小說的「緣起」里提到的「近緣兵火」說法,則小說的成書與刊行很可能是在順治十幾年。
綜上,《玉嬌梨》小說的成書、刊行時間應是在順治十幾年;《平山冷燕》的成書時間比《玉嬌梨》晚,但又在順治十五年前,其單刻本初刊時間至早也是順治十五年(1658)之後。學術界基本公認《玉嬌梨》、《平山冷燕》是才子佳人小說流派的開山之作,既然這兩部開山之作都出現在清初,所以,才子佳人小說流派也應該出現在清初,而不是人們常常含混地以為的明末清初。

I. 林兆恩的主要著作

林兆恩博學多才,學貫三家,著述頗富。從嘉靖三十二年開始至萬曆二十六年去世的45年間,幾乎每年都有幾種著作問世。
隆慶元年,林兆恩第一次將生樣著述匯編成集,名曰《聖學統宗》共30餘卷。此後,不同的總集相繼問世,見於記載的有《林子聖學統宗三教歸儒集》、《三教分內集》、《聖學統宗非非三一教心聖集》、《林子全集》、《林子三教正宗統論》、《林子會編》等等。國內外現存不同版本的林兆恩全集有16種,擇其有代表性的簡介如下:
1、《林子聖學統宗三教歸儒集》,4冊,日本尊經閣文庫藏。據日本學者酒井忠夫介紹,該集子共收入17篇文章,其中成書於嘉靖年間的有7篇,隆慶年間的有4篇,萬曆元年至萬曆三年的有3篇,不明年代的有3篇。所以盡管該集子前有隆慶三年余道泰的序和隆慶四年洪文誼的總序,但成集時間不會早於萬曆三年。
2、《三教分內集·三教分摘便覽》10冊62卷,日本間野酒潛龍藏。據《林子年譜》載:萬曆十六年,林兆恩「命陳大道分摘三教諸集而類編之,村曰《林子分內集》、曰《三教分摘便覽》,共十冊」。可見是書問世於萬曆十六年。據間野潛龍介紹,該書前有萬曆十六年林兆恩撰寫的自序,每篇文章獨立成卷。
3、《林子全集》20冊40卷,日本內閣文庫藏。據間野潛龍介紹,該集收入80多種作品,前有萬曆三十四年林兆珂的《林子存初總集序》和晉安門人蔣奕芳的《存初集敘》,末後附有萬曆二十八年林安的《跋》,可見成集時間不會早於萬曆三十四年。
4、《林子全集》32冊112卷,日本學習院藏。據小柳司氣太介紹,該書分元、亨、利、貞四函,元函7冊30卷,亨函7冊20卷,利函9冊29卷,貞函9冊33卷。所收篇目與日本內閣文庫《林子全集》基本相同。
5、《林子全集》48卷,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藏。據美國學者朱迪斯·伯林介紹,該集為明崇禎四年版本,全集雜亂無章,乃隨心所欲編排所致,且有把一篇作品割裂開來,放置於不同卷中的現象。
6、《林子全集》,41冊,崇禎四年版本,北京圖書館藏。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二五「雜家類」存目載《林全子集》,林兆恩撰,並謂是編乃其門人塗元輔匯刻而成,分元、亨、利、貞4集,每集10冊。這一記載有誤,即匯刻《林全子集》應為《林子全集》,塗元輔應為塗文輔,40冊應為41冊。此書於崇禎元年開雕,崇禎四年告竣。據《金陵中一堂行實》記載,此書「依先師在日親筆舊稿,無半字更易,所謂不衍不忘,率由舊章也」。
7、《林子會編》30冊118卷,北京圖書館和南京大學圖書館藏。筆者見過的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每篇獨立成卷,前有林兆珂撰寫於萬曆三十四年的《林子存初總集序》和蔣奕芳的《存初集敘》,還有林兆恩的《林子分內集分摘便覽自序》。據附在該書前的清同治十二年方浚師手寫的《跋》說,該書並不是完整的集子,可能佚失數十卷。筆者把《林子會編》的目錄與日本內閣文庫《林子全集》目錄作了比較,發現二者所收藏篇目以及篇目的排列順序基本相同。據此可以推斷,《林子會編》與《林子全集》是異名同書,只不過在冊數的裝訂和卷數的劃分上不同而已。
8、《林子三教正宗統論》,36冊。福建師大圖書館、莆田、仙遊民間、台灣省民間均藏有此書。據《林子本行實錄》載,該書編集於萬曆二十二年十一月,編集的原因是當時「禮部移文,購天下遺書,郡縣徵求教主之書甚切。教主以原版被煨,乃命盧子曰:『遇變則革,乘其時也,餘生平所論著諸書,每未暇刪校,即為諸子錄而梓之,是以多有疊出而未定,今子其為余財刪校而編定之。』盧子承命,將《聖學統宗》、《分內集》、《分摘》、《標摘》、《約摘》、《拾余》等書再編次之,標其名曰《林子三教正宗統論》,凡三十六冊」。這里所說的盧子即盧文輝。編集工作至萬曆二十三年基本完成。因為是「應禮部征取」,時間緊迫,初編的集子「不免疊出闕文,不暇刪校,須合數集六十餘冊才見備悉,覽者猶為未便」。盧文輝倡道涵江時,』復加編訂,去其重復。又將《四書正義》之標摘與續者更加刪匯,與道釋諸經釋略而合之。三教之旨燦然大明,共三十有六冊,分元亨利貞四函,卷帙不繁,又且周悉,覽者無不稱快」。林兆恩在萬曆二十三年撰寫的《三教正宗統論自序》中也說:」是集原系《聖學統宗》,茲復盧生文輝刪而校之,概有三十六冊,總標之曰《三教正宗統論》。「楓收的藍本是《聖學統宗》。
《林子三教正宗統論》最後編訂付梓是在崇禎十七年前後。據《目錄紀因》載,當時盧文輝在莆田涵江一帶傳教,「求教者最多,建祠事冗甚,在致是書集刻尚未竣事」。萬曆四十六年,盧文輝臨死前,遺命陳衷瑜曰:「教主倡道,其精神命脈俱在斯集。昔命區區編定付梓,以垂後世。今尚有未集者若干,子其與我成之」。陳衷瑜承命,完成了編訂付梓工作。查《林子三教正宗統論》序跋,最遲為崇禎十七年,可以推斷,此書大約在這年梓竣,或稍後一些。盧文輝在萬曆二十三年說:「復承編訂校梓《三教正宗統論》之任,既竣事矣」,不符合事實。
《林子三教正宗統論》是現存林兆恩全集中較好的集子,本書採用這一本子。理由有三:
(1)《林子三教正宗統論》主要編集者盧文輝是林兆恩親自選定的接班人。林兆恩的孫子齊岳曾這樣評價盧文輝:「延征(即盧文輝)君聰明天挺,純粹性成,得儒道釋之正宗,明聖玄禪之秘旨,真可謂傳道得人,三門之赤幟也。我大父實愛而敬之,復時時而示岳曰:『繼吾道者,惟盧生延征也,我若百歲後,汝當善事之,勿以吾言為忽。』」《林子三教正宗統論》初步編成後,林兆恩審閱了全稿,對盧文輝的編訂工作表示滿意,說道:「茲集刪定,頗得余心。」所以此書更能較全面准確地反映林兆恩的思想主張。而其他集子如《林子全集》、《林子會編》等未經林兆恩審閱,均是門徒自發編集付梓的,史料價值自然稍遜於《林子三教正宗統論》。
(2)《林子三教正宗統論》以《聖學統宗》為藍本,吸收了《分內集》、《夏一集》、《夏三集》、《分摘》、《標摘》、《約摘》、《拾余》、《復初》等以往所有集子的精華,反復刪校編訂而成,內容十分豐富,有40餘篇作品未收入《林子全集》,林兆恩寫的序跋就有35篇,門徒撰寫的序跋也有33篇。第36冊還附有盧文輝的《中一緒言》、《性靈詩》,郭曾照的《道統論》等作品,對於研究三一教的演變有較高的價值。
(3)《林子全集》、《林子會匾》等均在福建省外刊刻流行,有的還散失海外。而《林子三教正宗統論》在福建省內多次被重印,福建三一教徒奉之為經典,對福建省三一教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三一教主要流行地區是在福建,以《林子三教正宗統論》作為研究林兆恩思想的主要文獻,也有利於對三一教演變的科學研究。
國內外現存的林兆恩全集還有許多種,諸如:(1)《三教正宗統論》,6冊20卷,明萬曆二十八年版本,北京圖書館藏。(2)《林子三教正宗統論》,107卷,明天啟版本,台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藏。(3)《林子全集》40冊,日本尊經閣、日本內閣文庫藏。(4)《林子全集》39冊,日本內閣文庫藏。(5)《林子全集》119卷,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6)《林子全集》,卷冊數版本不詳,日本京都府立大學藏。(7)《林子全集》,卷山數版本不詳,日本蓬左文庫藏。(8)《林子全集》,卷冊數版本不詳,美國元清研究所藏。
為了更好地了角不同集子所收的篇目,更全面地掌握林兆恩的著述情況,現把《林子三教正宗統論》(簡稱《正宗》)、《林子全集》北京圖書館本(簡稱《全集》北)、《林子全集》日本內閣文庫本(簡稱《全集》內、《林子全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本(簡稱《全集》普)、《林子分內集三教分摘便覽》間野潛龍藏本(簡稱《便覽》)5種集子的目錄列表如下,凡有收入該集子的篇目註上「○」的符號。
(其中篇目分類出處表格統計另見附件在道統中一論壇中)
《林子三教正宗統論》卷帙浩繁,不便觀覽,所以萬曆二十三年,「盧子又承命教主嚴命,將正宗采輯,結為《三一教主夏午尼經》三十六卷:《夏總持經》三卷、《夏訊釋經》三卷、《如來性經》三卷、《眾妙玄經》三卷、《大成時經》三卷、《反身誠經》三卷、《度世正一經》三卷、《中和位育經》三卷、《明光普照經》三卷、《最上一乘經》三卷、《洞玄極則經》三卷、《道統中一經》三卷,分作十二冊」。日本大坂外語學院雖藏有「石濱文庫本」的《三一教主夏午尼經》(又稱《夏午真經》),但殘缺不全,只有5冊,15卷。現存福建師范大學歷史系和莆田仙遊民間的《夏午真經》,是民國27年據光緒十九年的刻本重印的,扉頁上有「光緒癸巳夏五重刊」、「莆田黃巷悟原堂藏板」等字樣。書前有光緒十九年梁普耀撰寫的《重刊夏午真經纂要序》。《夏午真經纂要》與《夏午真經》是不同的兩部書,不知何故把《重刊夏午真經纂要序》附在《夏午真經》前。序之後有方占梅民國27年寫的跋,跋後有孔子、老子、釋迦牟尼和三一教主的四張畫像。《夏午真經》雖采輯於《林子三教正宗統論》,但內容不盡相同,如《夏午真經》收入了14則《林子三教正宗統論》所沒有的「偈言」、「詠言」,這些偈言或詠言多為五字一句,也有四字一句或七字一句,最短的偈言為八句,最少的達256句。
萬曆二十五年,林兆恩又「慮諸經卷帙浩繁,命盧子於所集者纂其大要,以便觀覽,凡四卷,題曰《三一教主夏午尼諸經纂要》,又著《經訓》一卷。《三一教主夏午尼諸經纂要》又稱《夏午尼經纂要》或《夏午真經纂要》。共4卷。第一卷:《夏總持經纂》15章、《道統中一經纂》16章;第二卷:《最上一乘經纂》9章、《夏訊釋經纂》15章、《如來性經纂》4章;第三卷:《眾妙玄經纂》5章、《大成時經纂》4章、《反身誠經纂》3章;第四卷:《度世正一經纂》9章、《中和位育經纂》10章、《明光普照經纂》13章、《洞玄極則經纂》10章。現藏於莆田仙遊民間的《夏午真經纂要》是光緒二十三年刊本。
註:
《經訓》全稱《三一教主夏午尼真經訓》,又稱《夏午經訓》、《林子經訓》。收入《經訓》」14章、《諸生矢言》4章以及《性靈》、《心大》、《道一教三》、《頌章》等內容,現存莆田仙遊民間的《經訓》是民國15年的重刊本,前有順治年間董史撰寫的《經訓敘》。

J. 中國禁毀小說110部的目錄

孤本珍本有:
《綠牡丹》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有藏、《五美緣》英國博物館有藏
《照世杯》日本佐柏文庫有藏、《合浦珠》日本東北大學狩野文庫有藏
《巫夢緣》日本佐伯市立圖書館和中尾松泉堂有藏、《騙經》日本蓬佐文庫有藏
《春秋配》日本尊經閣文庫有藏、《花影集》日本早稻田大學有藏
《無聲戲》日本尊經閣、日本佐伯圖書館有藏、《五鳳吟》日本淺草文庫有藏
《山水情》僅存於日本東京大學圖書館、《蜃樓志》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皇家亞洲學會有藏、《生花夢》美國哈佛大學有藏、《鴛鴦配》日本內閣文庫有藏
《四大美人艷史演義》日本內閣文庫有藏、《情夢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雙紅堂文庫有藏、《八洞天》日本內閣文庫有藏、
《龍圖公案》日本名古屋蓬佐文庫有藏
《新民公案》日本佐伯文庫有藏、《遼海丹忠錄》日本內閣文庫有藏 《好逑傳》英國博物館有藏、《玉支璣》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有藏
《飛花艷想》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有藏、《婆羅岸全傳》日本尊經閣文庫有藏
《醋葫蘆》日本內閣文庫有藏
艷書奇書有:
本類作品皆因有過度的性愛描寫,或因政治原因而屢遭禁毀。
《紅閨春夢》、《續金瓶梅》、《紅樓幻夢》、《續艷異編》、《九尾龜》、《巫夢緣》、《花案奇聞》、《品花寶鑒》、《青樓夢》、《情史》、《武則天外史》、《型世言》、《野叟曝言》、《隋煬帝艷史》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4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6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