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涼山拍的紀錄片叫什麼
㈠ 日本導演竹內亮為臨汾拍紀錄片,片中哪些細節值得關注
引言:在新春之際,由山西臨汾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最早中國春節精彩發布活動,於近日在臨汾市圖書館舉辦,現場發布了三部宣傳片,講述了回家的故事,而這三部紀錄片都是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在臨汾的這幾部紀錄片中,有哪些細節值得關注?
三、總結
而且竹內亮也表示,自己將會繼續拍攝下去,他想作為一名使者,將中國更多的當代文化傳播給世界各地的觀眾。
㈡ 《無窮之路》——紀錄片
無窮之路,即代表的貧窮,代表的充滿著無窮之力。這部由香港主持人陳貝兒拍攝的《無窮之路》記錄片。主要采訪的是四川、雲南、寧夏、海南、廣西、貴州等一些偏遠的貧窮村。那些的地形地貌,要不就是最南部海南的熱帶雨林、雲貴高原大峽谷、大西北沙漠戈壁、川藏高原。很有意義,值得一看。
昨天看完的,看完之後, 我就很想把它寫下來。那種沉重而又自豪的心理,難以言喻,我真的無法想像,在當今我覺得國泰民安、人民幸福的時代,原來還有這么一群人,過著這么一種貧苦的生活,簡直難以想像。我們的習以為常,對他們來說就是夢寐以求,甚至想都不敢想。懸梯變鋼梯,鐵索橋變成鋼橋。人們終於可以告別過去那種惡劣的生活條件,現在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了,人民的也越來越幸福了,這應該就是國泰民安的樣子吧!人人有飯吃,有衣穿、有病治。裡面采訪的那些地方都讓人看了很心疼,2020年四川涼山彝族的懸崖村,全部從懸崖村搬下來,住進了縣城集中安置點;青藏高原南部大峽谷下的怒江,由雲南境內直通到西藏。 自古以來,這里建有百多條「溜索」,沿江兩岸居民靠「溜索」到對岸,2016年底,怒江州在全省率先完成所有三十六座「溜索改橋」工程項目,標志著「溜索」這一古老的交通工具成為歷史,農村的孩子們,也開始陸續的走進學校,學習職業技能,通過自己的能力扶貧;在廣西融安縣,更加有四位大學畢業的貧困學生,帶著大城市的工作經驗及眼界,回鄉貢獻。以「產業+基地+貧困戶+電商」的經營模式,帶動廣大貧困戶用現代農業的標准去種植,再通過直播帶貨,電商等現代市場手段,幫助全縣果農解決金桔銷售難題;還有就是寧夏西海固曾以「苦甲天下」聞名,但偏偏這里有百多萬居民世代定居;1996年,國家開創了一個「東西部協作」的重要扶貧戰略,由沿海發達省市幫助西部落後地區,由先富帶來後富。由於那裡的晝夜溫差大,經過大量的種樹,改善風沙後,種出來的葡萄格外的甜,由此釀造的葡萄酒也是海內外聞名;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寨章村得到一間大型央企幫扶重建,由一條已經全無希望的破舊村落,變成今天的希望小鎮,這里距離劍河最出名的溫泉不過10分鍾車程,於是企業利用這個優勢發展「假日經濟」,吸引旅客到來。黃金咖啡種植帶,位於北緯25至南緯30之間,很多咖啡大國例如巴西、印度和越南都位於這個種植帶。雲南靠近緬甸邊疆一個叫孟連的地方,也位於黃金咖啡種植帶,但因為雲南始終遠離歐美等咖啡主要消費市場,而且種植規模小及分散,未能形成統一的咖啡品牌,在村民葉萍的帶領下,經過三年又三年的努力,終於在第六年,種出了令人滿意的咖啡豆,除此以外,她還去學習品鑒課,通過品鑒,然後抓咖啡的品質,連續三年,她的咖啡獲得冠軍,冬種咖啡夏種茶,不僅提高了人們的收入,女人們也活得更有骨氣了,因為那邊女人的命運很悲慘,話語權在男方手裡,通過種植咖啡豆,人們的收入提高,活得也更揚眉吐氣了。
不過我最想講的,是扶貧書記謝萬舉和他的搭檔尼克。中外共力合作,助力廣西。廣西有很多奇特山體,屬於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嶇、土壤貧瘠不利農業發展,因此有「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人無三兩銀」的講法。在尼克和扶貧書記的共同努力下,歷經五年,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在這塊喀斯特地貌的環環相繞中,開辟多條路。想致富,先修路,這句話真不是憑空而降,路通了,這里盛產的百香果也就能銷售出去了,人民有之前的土房,變成現在的水泥房,日子一天天的變好。中外合作扶貧,讓我們不僅看到了中國人民扶貧的決心,同時也讓我覺得,扶貧不分國界。
㈢ 日本導演竹內亮回應拍攝大涼山,這位導演的初心是什麼
現在在江蘇省南京市定居的日本裔導演竹內亮是一名紀錄片導演,他為日本NHK、東京電視台等知名媒體拍攝紀錄片,曾經拍攝中國網路節目《我住在這里的理由》而被許多觀眾熟知。
竹內亮的時隔十年,帶著的初衷,真實還原,消除誤解,他想親眼看看,十年之後,大涼山是如何脫貧的,他們現在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㈣ 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大涼山,你印象中的大涼山是什麼樣的
我印象中的大涼山風景優美,生活條件優越。
雖然以前的大涼山自然環境不好,而且交通不便,因此當地人們的生活水平並不高,而且很多還是貧困戶。但是中國打響脫貧攻堅戰以後,大涼山的面貌隨之煥然一新。不僅當地的居民住房有了很好的改變,而且大涼山貧窮落後的風貌也是一去不復返。這種翻天覆地巨大的變化,是國家巨大的付出。如果這背後沒有國家巨大的付出與犧牲,大涼山的情況不可能被改變,更不用說消除貧困問題。
貧窮固然能影響很多人的命運,但是改變不了我們消除貧窮的決心。通過自己辛勤努力的雙手,以及堅強、拼搏的意志,我們就有能力有信心改變命運,讓自己過上幸福健康的生活。
㈤ 為什麼《無窮之路》的紀錄片能這么受歡迎
因為這部紀錄片是非常有意義的。
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完成拍攝。
雖然香港回歸中國20多年了,但很多新一代的香港人對中國的了解並不多。所以,香港TVB新聞不想用這部紀錄片來講中國故事,讓香港新一代的年輕人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政策,了解中國的發展速度。雖然目前交通很便利,但是中國國土面積大,很多偏遠地區距離很遠,一些貧困村還在山區,所以拍攝工作還是很慢。然而,所有的工作者都克服困難,終於還是完成了拍攝。
拍攝過程難度大
毫無疑問,旅程非常艱難。其中一集聚焦懸崖村的歷史變遷。拍攝地點是四川省大涼山橫斷山脈懸崖村。這個地方特別偏僻,山崖上沒有車道。想要上山下山,只能爬一個近乎垂直的鋼梯,差不多有1000米長,讓屏幕前的觀眾看起來很害怕。主要故事是一些異地搬遷產業帶動教育扶貧之類的事情,說明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是好的。
㈥ 日本導演竹內亮導演表示要重新拍紀錄片《大涼山》,他為什麼會想要重拍
眾所周知,我國前幾年一直大力扶貧,對一些困地區提供資金、技術、物資,拉動當地經濟發展,但是戰勝貧窮。在2020年,我國也成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解決了5000年來相對貧困的問題。作為一些貧困家庭,在國家大力扶貧之下,可以有很大的感觸,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居住環境也趨向於更好,交通也便利。
拍攝大涼山電影,不僅是想讓自己感受到大涼山十年的變化,同時也是讓更多的外國友人更進一步了解中國。
㈦ 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四川大涼山,他為何對大涼山情有獨鍾
這幾年你若是有常關注紀錄片,相信有個日本人的名字你一定會有印象。今天就來聊聊竹內亮。
可以說大涼山的變化,也體現著中國脫貧的真實情況。而竹內亮表示這部紀錄片是他十年後又一次踏上大涼山的感受。我們不想嚴肅,不想悲慘,而是要用輕松的方式,讓大家去看這里獨特的風貌和生活在這里的人。
㈧ 新紀錄片《無窮之路》中,講述的都是些什麼故事
《無窮之路》這個新的紀錄片是記錄了國家脫貧的路程,觀眾看了之後大為感動,中國奇跡不過如此。講述的都是那些貧困地區已經在政策的號召下脫離貧困,而且山區的人民都過上了好日子,這離不開我國人民的努力,是一部深入人心的紀錄片。
一、紀錄片內容
這個紀錄片的製作組有四個人,這四個人在海南省出發,途經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跟寧夏六個省,路途上一共有十四個個深度貧困落後的地區。由於這幾個製作人都是城裡人,所以對貧困地區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但是這個旅程卻讓大家對貧困地區的印象大為改觀。
希望我國會多一些這樣的紀錄片,讓我們看到國內實際情況,比天天刷一些沒營養的視頻要好多了,而且通過這種真實的紀錄片,更能說明我國人民生活幸福了,我還是比較喜歡看這種紀錄片的,也能給青少年帶來良好的影響。多一些精品,少一些套路。
㈨ 日本導演竹內亮記錄大涼山發生的巨大變化,大涼山十年發生了什麼變化
大梁山這10年發生了天翻覆地的變化,由原來貧窮的村莊變成了小康村莊。日本導演竹內亮通過紀錄片的形式記載了大涼山這10年減貧的巨大變化。在這部紀錄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10年之前的大涼山,當地百姓生活非常的貧困,而且孩子的教育上學更是很無法解決的問題。
如果沒有國家在這方面的積極進取,大涼山的貧窮面貌依然無法得到改變。國家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能發揮自己對世界的貢獻。這樣才能展現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日本導演竹內亮記錄大涼山發生的巨大變化,正是中國減貧扶貧的一個工作縮影,許許多多的地方也依然發生著同樣的類似變化。
㈩ 日本導演竹內亮回應拍攝大涼山,他有著怎樣的初心
我認為竹內亮有著一顆善良的初心,他認為中國對於貧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改變了大梁山貧窮落後的面貌,這是他的初心。
自己曾經看過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大涼山,我認為這部紀錄片拍攝的真實,記錄了當時大涼山地區貧窮落後的面貌。但是隨著中國第1個百年目標的實現,無數國人為改變貧窮作出巨大努力。如今的大涼山已經煥然一新,貧窮落後的面貌已經不復存在,當地的人們臉上洋溢著更多的是幸福的笑容。從這一張張笑臉當中,我們也能切實感受到當地人民的幸福感。
總結:中國的千年貧窮問題已經基本上解決,中國的扶貧攻堅戰已經取得勝利。這榮耀的背後是堅強努力的付出,如果國家沒有在這方面投入巨大的精力和人力,我認為脫貧攻堅戰也無法取得勝利,這是一場人定勝天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