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古時候日本是現在的哪裡

古時候日本是現在的哪裡

發布時間: 2022-10-15 17:59:29

Ⅰ 日本古代是中國領土嗎

日本與中華二字,就沒有什麼關聯了。日本自古就是一個主權國家。從來都沒有成為中國的領土,在隋朝的時候,隋朝軍隊曾經攻打日本,但沒有成功。在歷史上,日本雖然曾經多次給中國進貢,但沒有最終成為過附屬國。
也就是說:朝鮮,韓國,越南。是古代獨立的中國領土。而日本是個主權國家。
因此說朝鮮,韓國,越南屬於中華,基本上合理,當然,如果在公開場合這樣說可能會引起這些國家的不滿。而日本自古就是一個主權國家,因此不能算做中華。
順帶一提,在東亞地區,除了這幾個國家外,曾經還有一個叫做「琉俅」的國家(也就是現在的日本沖繩縣)。也是中國的附屬國

Ⅱ 日本在古時是否屬於中國

在古代日本只是屬於中國朝貢體系中的一員,受中華文化深刻影響。
《史記》、《三國志》等史書均有記載稱,秦朝方士為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葯,多次率童男童女到傳說中的蓬萊、方丈和瀛洲仙山求葯,因未能尋得長生不老葯,故長居海外,據稱在今日本。
漢朝時期,日本諸小國中有通過朝鮮半島三韓與中國交流,因日本人矮、丑,故稱其為倭奴。倭奴向漢稱臣、朝貢,漢賜日本有倭奴國王印。
唐朝大一統時期,新滅地方政權高句麗,國力鼎盛,四海咸服,萬國來朝,日本亦十分仰慕中華文化,派遣使節來唐學習先進科學文化並帶回日本,直接推動了日本大化革新,實現了日本由奴隸制國家向半封建半奴隸制的進步。武則天為倭奴國正名為日本。鑒真東渡日本,宣揚佛法和華夏文化。中國的建築、文字、書法、風俗習慣等傳入日本,使得日本得以飛速發展。
宋朝偏安,海上貿易興隆。與日本貿易往來頻繁。
元朝統一全國,日本不來朝拜,忽必烈問罪日本,將高麗設為征東行省,行省范圍包括今朝鮮半島和日本,實際統治與其它行省相比特殊。元朝跨海征日本遇台風而失敗,日本民族自信心膨脹。元時,沿海已有倭寇作亂。
明朝一統漢人江山,與日本往來較少,倭寇之亂時常出現。明朝中後期開始實行海禁,進行了多次抗倭戰爭。

Ⅲ 古代的東京在哪裡

漢朝的東京在今天河南省洛陽市。
隋朝的東京在今天河南省洛陽市。
唐朝的東京在今天河南省洛陽市。
宋朝的東京在今天河南省開封市,一般說的東京就是這個。
遼朝的東京在今天遼寧省遼陽市。
金朝的東京在今天遼寧省遼陽市。
越南的東京在今天越南首都河內,也就是歷史上唐朝安南都護府治所大羅城。
日本的東京在今天日本首都東京,也就是歷史上日本德川幕府治所江戶城。

Ⅳ 古代東京汴梁是現在的哪

古時的東京汴梁是指北宋的都城汴梁城,在今河南省開封市。

北宋東京的這種繁華,在金兵打進來之後,很快就消失了。靖康元年冬天,金人攻進開封。攻入開封以後,金人大肆掠奪金銀、絹帛騾馬和婦女。後來又把皇宮里的鍾鼎、禮器天文儀器、古代珍寶、珍貴圖書,全國州府的圖冊,以及技藝工匠、倡優等,全部搶到金國。甚至連北宋宮殿的門窗都弄走了。而宋徽宗的艮岳也遭到了徹底破壞,金兵圍困開封時,宋欽宗就已經命令將艮岳裡面的山禽水鳥都投進了汴渠,「拆屋為薪,翦石為炮,伐竹為篳籬;大鹿數千頭,悉殺之以啖衛士」。破城之際,正值寒冬,城中百姓沒有柴燒,老百姓都湧入艮岳砍柴,連台榭宮室的木料,也都被拆得乾乾凈凈。

Ⅳ 古代日本是哪個國家

早期神話

關於日本列島上被確認過的人類歷史,大約可追溯到3-10萬年前。約1.2萬年前左右,因末次冰期結束而開始急劇溫暖化,使得平城京人們的文化與生活產生極大變化,全島進入下個繩文時代。約1.2萬年前左右開始被稱為繩文時代。分為草創期、早期、前期、中期、後期、晩期這6期。這個時候的人們製作繩文式陶器、早期以後邁向定居化,大部分住在半地穴式房屋(豎穴式住居)。使用弓箭狩獵、貝冢漁撈、採集植物等經營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磨製石器、骨角器等等。也進行栽培,後期到晩期間種植稻。
在日本神話中,太陽神天照大神的後裔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國並即位為天皇。[1]
彌生時代
伴隨著渡來人的移入,日本在彌生時代初期出現了陶器、鐵、銅器以及水田等文化,使日本逐漸成為一個農業社會。彌生時代中期,位於九州的奴國國王向漢朝朝貢,並獲賜金印。
到了公元2世紀後半期,各小國內戰頻繁,直至3世紀中葉才出現較大的「大和國」,後經過長期的擴張,並且逐漸征服了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其首領最初稱為「大王」,後來改稱天皇。
古墳時代
古墳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本州島南部,以奈良、大阪的大和盆地為主,北海道則未發現。這一時期的墳墓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溝,「前方後圓」形式的墓制最具代表性,墳的周遭圍繞著中空的黏土塑像,這些筒狀土製人偶可能是殉葬用的,稱之「埴輪」。建築這些墳墓需要花費大筆金錢,只有少數的統治階級能夠負擔,截止2013年發現有71座,鑰匙孔形的古墳最常見,大阪的大山冢,又名「仁德天皇陵」據悉為全世界最大的古墳。古墳里通常有許多銅鏡、珠寶等物品,到了後期,古墳里還有兵器和盔甲。古墳時代分為前期、中期、後期。從8世紀初開始,火葬流行,古墳逐漸式微,並開啟了佛教建築的時代。日本最早的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也於此時相繼編成,從而進入日本的歷史時代。
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得名於奈良縣的飛鳥地方(如今的明日香村,當時的都城藤原京)。佛教在這一時期通過百濟傳來,587年,衣折戰役大正天皇中,蘇我馬子擊敗物部守屋,取得對朝廷的控制權。592年,和蘇我氏有姻親關系的皇族女性豐御食炊屋姬即位為推古天皇。她提名聖德太子(馬廄門王子)為攝政進行了以加強皇權為核心的政治改革。聖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階冠位和十七條憲法;同時還派遣使節和留學生到隋朝學習。蘇我入鹿還殺害了聖德太子的兒子山背兄皇子,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鐮足(藤原鐮足)合謀刺殺蘇我入鹿,結束了蘇我氏的專權。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頒布大化改新詔,推行大化革新。
672年,天智天皇駕崩,兒子大友皇子即位弘文天皇。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與其爭位,爆發戰爭,史稱壬申之亂。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飛鳥時代結束。
奈良時代
奈良時代即以奈良(平城京)為都的時代。自710年(和銅三年)定都平城京,至784年(延歷三年)遷都長岡京,共計74年。是律令制社會的繁榮鼎盛時期,表現在政治經濟制度、階級關系、文化以及對外關系等方面。光仁天皇及桓武天皇時期,朝廷力圖整頓混亂的政治形勢,縮減財政開支,改革兵制,向東北地區擴展疆域,謀求整形和重新加強律令制。
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即以平安京(京都)為都城的歷史時代,始於794年(延歷十三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終於1185年(文治元年)鐮倉幕府成立,歷經400年。庄園制度讓開墾耕地的人永久擁有耕地,他們結合成利益集團,更武力兼並庄園,漸成各地武家實力的來源。
幕府時代
鐮倉幕府
源賴朝平定平氏後,建立以鐮倉為全國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權時代。始於1185年(文治元年)鐮倉幕府成立,終於1333年(正慶二年,元弘三年)幕府滅亡,歷經149年。始期另有1180年說、1183年說、1192年說(源賴朝出任征夷大將軍)。
在北條時宗在位的時候,元世祖忽必烈曾兩次侵日未果。後期,幕府的統治日漸衰敗,無法維持,終於後醍醐天皇舉兵,然後被討伐大將、上野大族足利尊氏的倒戈而滅亡。
南北朝時代
後醍醐天皇消滅了鐮倉幕府後,就進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復古,推行新政,史稱建武新政。足利尊氏迫後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為征夷大將軍,是為北朝。後醍醐天皇退位後持著天皇象徵的三神器退往大和的吉野(今奈良縣),是為南朝,至此南北朝終於形成。
室町幕府
足利氏原是上野豪族,而且更是鐮倉幕府將軍源賴朝同族,足利尊氏在京都的室町開設幕府,是為室町幕府。南北朝的統一是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進行的,他統一了以後,曾企圖篡奪皇位。但在他死後,第四代將軍足利義持阻止了此事。由於當初足利氏為了對付南朝,必須於京都開設幕府,而在鐮倉設公方府,引來了關東大亂。
在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位的時候,因繼承權問題爆發了應仁之亂,自此幕府的權威日下。原本受幕府策封於各地的守護大名,有的漸漸被守護代(副官)、家臣、國人篡奪政權,有的可以保持政權至戰國時代。從應仁之亂開始,至足利幕府滅亡,稱為戰國時代。
安土桃山時代
天正元年(1573年),織田信長放逐了末代將軍足利義昭,足利幕府宣告滅亡。後逐漸成為全國最強大的軍事首領,並開始積豐臣秀吉極拓展統治版圖,直到天正十年(1582年)消滅甲斐大名武田氏為止,已幾乎完全控制近畿與東海地方,並將勢力延伸至中國地方、甲信越地方、四國地方以及北陸地方,此時的全國實際政治中心也轉移到安土城的織田氏手上。同年,部將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死去(或說失蹤),其長子兼織田家家督織田信忠敗給明智光秀後自殺,整個織田氏頓時陷入混亂。
1584年,羽柴秀吉與東海地方大名德川家康爆發會戰,雙方經過一番對峙後進行和解並結為同盟,同年,大坂城完工,羽柴秀吉以此為根據地,開始進行統一全國的計劃。經歷四次的大規模討伐後,1590年,接受天皇賜姓豐臣的秀吉完成全國大致上的統一,1598年,豐臣秀吉去世,全國再度陷入混亂。
江戶幕府
1603年(慶長8年)至1867年(慶應3年)間被稱為江戶時代,於江戶設置了江戶幕府。政治一安定經濟也跟著發展,在德川綱吉時代景氣良好,商人與町人盛行元祿文化。 江戶時代中葉,幕府財政陷入困境,德川吉宗實行享保改革暫時恢復了財政,卻又再德川幕府度惡化。
幕府末年被歐美各國逼迫開國,經由馬修·培里來航而簽下了日美神奈川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得鎖國崩裂。隨著開國與尊王攘夷思想強盛,幕府大老遇刺身亡與薩英戰爭都令幕府的權威一落千丈,最終德川慶喜先後把政權與領地交還朝廷。
明治時代
明治年間(1868年-1912年)稱為明治時代。明治維新時的日本武士
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擁戴朝廷的諸藩,成立了明治大日本帝國政府。舊藩士在新政下生活困苦,演變成西南戰爭,後來漸漸恢復秩序。新政府積極引入歐美各種制度及廢藩置縣等等,這些各項改革被稱為明治維新。一方面,新政府確立國家制度,如設立帝國議會及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一方面,又以培植產業及加強軍力(富國強兵)為國策推進,急速地發展成近代國家。此外,1879年染指清朝朝貢國琉球國,並改設為沖繩縣。日本又在1894年甲午戰爭及1904年日俄戰爭中取得勝利,通過《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割佔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含釣魚島),強占東北南部。1910年吞並朝鮮。
文化上,日本從歐美傳入了新的學問,藝術;帶有未曾在日本出現過的個人主義小說,文學開始出現,與江戶時代以前不同的文化展開了。宗教上,改變了以往神佛合流的現象(神佛分離),出現了打壓佛教(廢佛毀釋)等等的運動。
大正時代
大正年間(1912年-1926年)稱為大正時代。
明治天皇於1912年駕崩,子嘉仁繼位,改元大正,是為大正時代。大正元年,因為陸軍倒閣而引起了第一次護憲運動(即:大正民主運動,日語:大正デモクラシー),開始出現政黨政治。
大正時代前期,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國力最高峰的盛世,但1921年,大正天皇因病而由太子裕仁攝政,1923年發生關東大地震,以及一戰後在國際和平會議中節節敗退,使日本日漸艱難。
權貴與政黨不斷抗爭,發生了第二次護憲運動,實行了全民普選(1925年)。亦由唯一的元老西園寺公望推薦首相,提倡「憲政之常道」。
昭和時代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駕崩,皇太子裕仁繼位,是為昭和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經濟發展迅速。國內政局為統制派軍人擊倒皇道派軍人從而掌握軍政大權。此後,由於統制派軍人由外而內改變國家政體的思想,日本開展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裕仁天皇一家東亞各國的大規模侵略。日本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遠東以太平洋戰場上的主要侵略者。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向盟軍投降。
戰後的政黨如雨後春筍一樣大量成立。聯合政府倒台。吉田茂再次重登相位,連續四次組閣,合共第一次組閣為日本史上唯一的。《舊金山和約》簽定後,日本恢復了國家主權。
平成時代
昭和天皇於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駕崩,子明仁繼位,駕崩隔日起(1月8日)改元平成,稱為平成時代(1989年至志賀島金印公園的漢倭奴國王印今)。[2] 民主黨代表(黨首)鳩山由紀夫(2009年9月)16日在特別國會首相指名選舉中當選為日本第93任首相,並於當天完成組閣。新內閣的成立標志著日本政壇正式進入民主黨執政時代,日本首次實現戰後以來真正意義上的「政權更迭」。

Ⅵ 日本在古代歷史上,是否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

不是一部分,但以前是中國的藩屬國,定期向中國進貢。

另,硫球國(現在的日本沖繩)曾是中國的屬國,後被日本強行掠奪。

拓展資料:

1、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

2、明、清時代,琉球國不斷向南京和北京的國子監、以及福州的琉球館派遣留學生學習中國的語言,因此琉球語受到了漢語閩語尤其是福州話的影響,而且琉球國官方文字為漢字。

日本明治維新後,迅速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原來薩摩對琉球的侵略掠奪,還只是日本西南某個島藩的強盜行為;現在,日本則要進行整個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擴張了。明治初年的「征韓論」中,就提到了要侵佔琉球。

明治五年(1872年),日本借琉球使者到訪日本之際,突然強制「冊封」琉球國王為藩王,並列入所謂「華族」。這是維新政府強行改變日琉關系的第一步。而這些行徑,當時都是暗中進行,對中國隱瞞的。從此,琉球便成為了所謂「日清兩屬」。

Ⅶ 古代的東京是哪裡

東京現稱開封市,是古代宋朝(北宋)的國都。現在簡稱汴,古代又稱汴京,是河南省省轄市。

宋朝,東京為中國國都長達168年,歷經九代帝王。東京城周闊30餘公里,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城池組成,人口達到150餘萬,是一座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富麗輝煌的都城。

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繁華的世界大都會,而顯赫於世。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東京開封城的繁華景象。

(7)古時候日本是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風俗民情

開封是享譽中國的著名民間藝術之鄉,享有「中國戲曲之鄉」、「中國木版年畫之鄉」、「中國汴綉之鄉」、「中國菊花之鄉」等美譽,境內有汴綉、官瓷、朱仙鎮木板年畫等精美工藝品,現存有廟會、燈會、鳥市、花市、夜市、風箏、斗雞、盤鼓、舞獅、盤鼓、高蹺、旱船、嗩吶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

風景名勝

開封境內的鐵塔、相國寺、包公祠、延慶觀、禹王台、繁塔等重點文物古跡,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及旅遊價值。開封作為河南三大石刻集中地之一,境內的名勝古跡中保存以及館藏有上自漢代、下至民國的各類石刻珍品1000餘件,是研究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科學技術和書法藝術的寶貴文物古跡。

Ⅷ 在古代日本是中國的一個省嗎

日本古代史
http://www.300000.org/bbs/printpage.asp?BoardID=93&ID=25183

第一章 原始社會

第一節 舊石器文化與日本人的起源

一、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

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角,是我國東方的一個島國。

在洪積世(注1)的大部分時期內,日本與大陸相連。大約在洪積世晚期至沖積世(注2)初期,日本各地發生海進,出現日本海,先後形成朝鮮海峽、津輕海峽、宗谷海峽。從此,日本逐漸脫離大陸。到沖積世末期,日本各地海岸線向里後退,距今約1萬年前,成為今天的日本列島。

在日本列島上,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陸續發現了許多舊石器時代遺址,其數達1000處,分布范圍很廣,從北海道到南九州,遍及全日本。這里只介紹幾個重要的遺址。

1949年相澤忠洋在群馬縣新田郡笠懸村岩宿的赤土層(注3)發現人類加工的黑曜石碎片。隨後由明治大學考古學研究室發掘,發現手斧、刮削器、尖狀器等舊石器。這個遺址被稱為「岩宿文化」。它是開始製造陶器以前的文化,比繩紋陶器文化要早。岩宿文化揭開了研究日本舊石器時代的序幕。

發現岩宿文化2年之後,即1951年,發現丁東京都板橋區的茂呂遺址。

1960年芹澤長介等人對長崎縣佐世保市北松浦郡吉井町的福井洞穴進行發掘,出土石器、爪形紋和隆線紋陶器。這是日本最早的陶器,用放射性炭素法測定,為時約當13600年前。

1964年芹澤長介等人發現了大分縣日出町早水台遺址,有石英制砍砸器、尖狀器、刮削器等舊石器出土。這種石器被推定為第三間冰期(注4)的,屬於前期舊石器。

1965年芹澤長介等人又發現了樞木縣板木市星野遺址,屬前期舊石器。據研究,星野遺址的下層文化與我國周口店上層文化有關連。(注5)

除以上外,1959年在大分縣丹生高地發現了礫石石器、石核、石片等舊石器。據研究,出土石器的地質年代可能是第三間冰期,器形屬於分布在東亞、南亞一帶的前期舊石器文化,並具有周口店文化的共同特點。但有些學者以石器出土的地層不明為由,持懷疑的態度。還有從群馬縣勢多郡新里村鶴谷、不二山出土的石器以及群馬縣權現山I文化層出土的石器也被認為是前期舊石器。

二、日本人的起源

迄今日本舊石器時代的遺址發現近1000處,但有人骨化石出土的不滿10處。化石人主要的有明石人(注6)、葛生人(注7)、牛川人(注8)、三日人(注9)、浜北人(注10)、聖岳人(注11)、帝釋觀音堂人(注12)等。

這些人類是從哪裡來的?諸說不一。(注13)根據中日兩國學者的研究,日本化石人的故鄉不是單數,而是復數,至少是從南北兩方 面來到日本列島的。那時日本還是大陸的一部分,中國人來到日本比較方便。據研究,舊石器時代的日本人有可能是中國北部北京猿人的後裔,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步經由朝鮮來到日本。(注14)

我國古脊椎動物學者斐文中指出,日本早水台遺址中出土的舊石器在原料、器形、製作方法等方面,與北京周口店第15地點的文化遺存有許多共同之處。在鹿兒島上場遺址中發現的石球與中國讒家窯遺址中出土的石球屬於同一類型。從許家窯遺址中發現的尖狀器、刮削器同壢木縣星野遺址第7、第8層中出土的同類石器非常相似。野民湖底的長石片和用長石片製成的刮削器具有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水洞溝遺址的長石片工藝的某些特徵。(注15)。芹澤長介認為,從早水台遺址下層、岩宿遺址零層、星野遺址下層中發現的舊石器是屬於中國周口店文化的類型。至今發現的屬於這種類型的遺址大部分在關東以西。(注16)賈蘭坡認為,新石器時代日本人的下頰骨具有中國猿人「下額圓枕」的特點。(注17)從語言學上看,日本語在語法結構、音韻組織方面具有蒙古語和朝鮮語的一些共同特點。再從地質學上看,洪積世的日本同亞洲大陸相連,西日本又同中國、朝鮮接近。從上述看來,日本化石人是從中國移入的這一推想有其一定的道理。

長谷部言人主張日本化石人是華南化石人之一支,在洪積世從華南移到日本。今村豐曾對華南地方的現住居民進行過生物體測定,在數值上和現代日本人很近似,特別頭形指數和華南人很接近:古煙種基還用血型決定人種的方法。測驗結果,日本人的血液O型佔31.5%,A型37。3%,B型22.1%,AB型9.1%,而有與此相似的綜合值的人種是中國湖南人和匈牙利人。(注18)因而有人大膽設想,現代日本人和現代華南人都是華南化石人產生出來的。(注19)

日本人是個復雜的人種,一方面有其獨特性,另一方面又和中國、東南亞相似,和朝鮮也有共同性,而且在其狹小的島國內還有明顯的地域性。不過現在日本學者一致認為日本人素來是同一人種,各個時代的形質的小變異是由生活上的諸條件產生的,現代日本人的祖先是繩紋時代人。假如繩紋時代人是繼承化石人以來血緣的話,那末日本人的發源地就在中國。

(木通)口清之說:「日本人是在日本產生的,但其要素是以和華南的洪積期化石人有關系的日本化石人為核心,漸次加入南方的馬來和印尼,北方的通古斯和阿伊努人,最後產生出尚未完全統一的現代日本人。」(注20)在此問題沒定論的當前,這似乎不失為值得參考的見解。

三、舊石器文化

日本學者把舊石器文化(包括中石器)叫做「先繩紋文化」或「無土器文化」。日本舊石器文化分為前期和後期,大約3萬年以前的為前期,佔多數;3萬年至1萬年前的為後期,數較少。

前期舊石器以打制的原始石核石器、手斧和砍砸器為代表。後期舊石器以打制的石片石器為主,其變遷次序為刀形器在前,尖狀器在後。此外還有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石片石器。

日本的遠古人類,會打擊製造簡單的生產工具,從事狩獵和採集。

當時人們居住在洞穴里。至中石器時代後期,住在豎穴式屋中。火可能已被人們利用。在靜岡縣休場遺址和上野遺址中,發現了列石成圓形的遺址。有人推定為爐址。(注21)

遠古人類為同大自然斗爭,組成了原始群。集體狩獵和採集,共同分享勞動果實。婚姻關系是不分長幼的亂婚。後來,這種亂婚逐步過渡到同輩間發生夫妻關系的血緣群婚。舊石器時代後期,出現不同群的同輩男女之間群婚的族外婚制。於是從這時起,日本也同世界各地一樣,進入母系氏族社會。在母系氏族社會里,氏族成員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在舊石器時代後期,有舌尖狀器的出現,為後來弓箭的發明創造了有利條件。這就說明,舊石器時代的日本人已走到新石器時代的門檻了。

Ⅸ 在中國古代的宋朝時,東瀛是現在的哪裡

東瀛,日本(日文:日本國,前660年2月11日—)的別稱。是位於亞洲大陸東岸外的太平洋島國。 西、北隔東海、黃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與中國、朝鮮、俄羅斯相望,東瀕太平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

Ⅹ 在古代時日本屬於中國嗎

不屬於。日本一直處於群島土著民族自治或半自治狀態。人口也遠超過10000人,大陸流傳徐福的故事,也不過1200之多,怎麼可能獨立建國等等。在歷朝歷代正史中記載,漢晉,南北朝時期,直至宋,一直稱東瀛,清時才稱日本。總而言之,從古至今,一直」非我族類「。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4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6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