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教材沒有日本
Ⅰ 日本文學為什麼沒有進入小學生課本
因為自大唐鑒真東渡中華文華傳入日本以後 日本就一直在學習中國的文化 還有就是學習中國的國家制度 比如郡縣制 所以日本文學很多都是學習中國沒有寫入課本的必要
Ⅱ 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歷史教科書,真是日本人寫的嗎
在私塾、官學為主體的時代,中國的學生們手裡是不存在「教科書」這種東西的,這是一個「舶來品」,也是近代西化的產物。
具體的時間,需要上溯至「清末新政」。
1902年,清政府頒布了《欽定學堂章程》,1904年,又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又稱「壬寅學制」、「癸卯學制」,統稱「新學制」。
這個「普通學書室」也非常有意思,原名「亞泉學館」,由近代名士杜亞泉創辦,1903年並入商務印書館,杜亞泉任商務編輯所博物理化部主任,負責編輯教科書。
杜亞泉此人經歷絕對神奇,原名煒孫,字秋帆,又署傖父。少時學訓詁,甲午後覺得訓詁無用,改學歷算,1898年應蔡元培之聘,任紹興中西學堂算學教員,本人熟稔舊學的同時,又精於歷算,通日語,長於理化、礦物及動植諸科,屬於近代以來少有的文理兼通的「名士」。
不過,上述官方審定的教科書雖然廣泛應用,卻並無「強制性」,各地的學堂仍可自主選擇教科書,所以,除了上述5種日本教科書之外,仍有一批「自主選擇版本」:
增田貢的《清史攬要》、田口卯吉的《支那開化小史》(譯名為《中國文明小史》)、小川銀次郎的《東洋史要》、田中萃一郎的《東邦近世史》、三島雄太郎的《支那近代三百年史》、白河次郎、國府種德的《支那文明史》以及市村瓚次郎、瀧川龜太郎的《支那史》六卷本。
Ⅲ 為什麼日語沒有納入我們的義務教育中當我們的課本學習啊!
樓主你好!至於日語為什麼沒有歸入義務教育,以下是我個人的觀點:
隨著美國、英國等英語國家在全球的影響力日益強大,英語就成了全世界最廣泛的語言,英語可以說是不是英語國家的第二語言,全球使用英語的人數有4-5億(不包括後來學的),而日語是日本的通用語言,畢竟使用人數只要集中在日本,使用人數只有1億多(95%以上是日本人),當然,日本的影響力也是不小的,但它與那些以美國為首所帶領的英語國家們是孤軍奮戰,影響力被壓了下去。當然,在中國的東北也有部分學校將日語列為義務教育中,這也許是與歷史有關(具體不詳)。其實我也是蠻喜歡日語的,其實日語也沒什麼不好,那隻是咋中國人的心理陰影,現在都什麼時代了,還在乎那個,學好日語可以去日本發展,日本畢竟也是一個發達國家,人均GDP不輸給英語國家,而且日本的某些方面還超過了英語國家,比如動漫產業、汽車的出口量,GDP僅僅低於美國這個英語國家(中國不是英語國家,忽略,當然美國是很猛的,想超過還需我們的90後、00後們努力)
在開個玩笑,學好日語可以去日本賺錢,為祖國創收大量外匯,掠奪日本經濟(當然也是要一定的規模,不然那點小錢小日本才不會在乎),就像1895年那樣,反咬日本一口,吸光他們的財富,中國人最好多點人去日本,人多了,地皮就值錢了,房價就抬高了,讓小日本homeless,哈哈!
希望能幫助到樓主!
Ⅳ 為什麼中國教科書不能出現二次元
我感覺並不屬於中國。二次元二次元,日本輸入到中國
二次元,是一個ACGN亞文化圈專門用語,來自於日語中的「二次元」,意思是「二維」。日本早期的動畫、漫畫、游戲等作品都是以二維圖像構成,簡單來講就是為在紙面或屏幕等平面上所呈現的動畫、游戲等平面視覺作品,裡面的角色都是圖像形式,區別於真人飾演的影視劇,因此被稱為「紙片人」。
Ⅳ 中國小學課本為什麼有垃圾小日本人的文章世界上有220多個國家,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難道就找不到好的文章
文化沒有國界,其中的精神財富是人類共同的財產。
無論是哪個國家的普通大眾,他們都和你我一樣,渴望過幸福安定的生活。
試想如果地球真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還有這些煩惱、怨恨么?
沒有,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再比如,假如人不需要吃飯、穿衣、睡覺就可以很好地活下去
我們還需要為那些狗屁資源鬧得不可開交么?
不會,因為那時候的石油就像路邊的狗屎,也許偶爾有人無聊會去踩一腳,但沒有人去撿。
說到底是人類出於生存的需要而去爭地盤,爭食物,爭資源。
不爭就要餓死,你餓不死,但你的後代呢?你不能保證他們餓不死。
這是人類的本能啊,無可厚非。
同是人類,一樣的生靈,本可以一起來商量的啊。
要相信,人性本善。
真是可惡的是那些思想狹隘、自私自利的政客們,他們自以為多牛B,人民沒有他就活不了,要靠他來拯救,殊不知,少幾個這樣的政客,人們會活得更好!!!
所有的爭端都是他們挑起來的!!!
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國家,但國家是國家,政黨是政黨,是兩碼事。
我們愛國愛家愛人民,但恨那些卑鄙無恥的政客。
Ⅵ 怎麼會有義務教育教科書日語呢而沒有法語呢
日本屬於中國鄰國,兩國一直交流密切。絕大多數人學習日語是是來自原本對日本這個國家的好奇,然後通過旅遊,電視劇,動漫等方面學習日語。日本作為亞洲唯一一個發達國家,電子產品和文化都穩居世界前列。
日本的「義務教育」也有一個發展的過程。
1890年(明治23年):義務教育僅僅限於小學教育,修了年限是3年。
1900年(明治33年):義務教育僅僅限於小學教育,修了年限是4年.
1903年(明治36年):制定了國家統一的教科書制度
1907年(明治40年):義務教育僅僅限於小學教育,修了年限是6年間。
1941年(昭和16年):國民學校初等科取代了小學(修業年限6年間)
義務教育期間は6年間~8年間
日本從1947年開始教育改革,至今連續實施60年多年的「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制度」規定日本國名在6歳到15歳期間要接受9年的義務教育。
至於是否修完了課程,是否畢業沒有硬性規定。完全是按照年齢來運用的。
從1979年開始盲聾學校也被列為了「義務教育」之內。
從1998年開始中等教育學校的教育,可被認可為義務教育。
日本現在的憲法第26條第2項規定,「因為全部國民都受法律保護、所以監護人讓學齡期兒童接受普通教育的義務。義務教育是無償提供的。」
日本根據[義務教育國庫負擔金制度]向日本學齡期的人提供免費的義務教育學費。貧困家庭兒童的就學將得到政府的救濟,從而保障貧困家庭的兒童可以接受義務教育。
對於在日的外國人的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雖不能上升到法律層面,但是基於國際人權的考慮
日本的教育設施同樣也向在日外國人的子女提供免費的「義務教育」。
雖然法語屬於世界第二大語言,但使用范圍都沒有日語廣泛。法國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國家,它的教育方法和水平都與日本不同。法國實行的是普惠性的學前教育體制,在法國,學前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范疇(義務教育階段為6歲~16歲),但卻是是初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法國對3歲~6歲幼兒實施非強制性的免費教育。所謂「非強制性」是指家長有權決定是否讓幼兒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但年滿3歲的幼兒家長只要有需要,政府及公立幼兒園就有責任讓幼兒接受免費教育。
在法國,年滿3歲的幼兒家長可直接向當地政府部門注冊登記,由該部門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分配到學區的指定園所,如果家長想選其他公立園,則必須經過政府部門嚴格的審核,一般來說沒有特別充分的理由不能擇校。在公立幼兒園,家長只需要承擔幼兒的午餐費、校外託管費等非常有限的費用(月均60歐元左右),而這部分費用主要用於支付校外託管人員工資(法國幼兒在園時間為8:00—16:30,放學後有專人負責看管沒有接走的幼兒,這些人具備相應的資質,被稱為「啟動活動的人」)及組織幼兒外出時的所需設備費用等。
幼兒入讀私立學校則需要家長向學校提交申請,學校有權決定接受與否,通常由校長通過約談家長以及綜合考察再決定是否錄取。私立學校的學費每月大約300歐元--600歐元不等,這些費用主要用於維護校舍和宗教教理教育,而所有維持學校運轉和教學工作的費用都由國家和市政府或地區行政機構負擔。
在法國,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其教育都必須遵照國民教育部制定的《教學大綱》展開,但課程內容以及教育教學的方法、手段則由教師決定和自主編制。私立幼兒園的課程內容除了大綱所要求的內容外,還會增加一些內容。因此,盡管私立學校費用較高,但很多家長還是願意送幼兒去讀私立學校。一方面私立學校辦學有特色、教學內容相對豐富,另一方面公立學校教師有時會因參與罷工等社會活動而影響教學。
Ⅶ 觸目驚心!人教版日語教材翻車,教材為何頻繁出現這樣的錯誤
教材頻繁出現這種錯誤的信息那隻能說明教材在出版以及審核,還有最終人們的意識上都出現問題,由於大家不嚴謹,所以就會導致教材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原則上的錯誤。只要在每一個環節都嚴謹一些,或許這些錯誤就不會再次產生。
教材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嚴謹的書籍,只要大家能夠很好的去把握教材的重要性,或許都不可能讓教材的發生類似的問題出現。
一、出版商不嚴謹
由於出版方的不嚴謹,導致教材在最開始就已經出現了嚴重的錯誤,這種信息和圖片上出現了錯誤,只會帶給孩子們或者其他人不好的信息指導,如果這個信息指導不嚴謹,只會擾亂大家的認知和觀點,這對一個國家的人類接受文化來講是不利於發展,所以出版商一定要在出品書籍時,要嚴謹仔細些。
Ⅷ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日語初中教材 為什麼我們沒有
真的 我們就在學 我是外國語學校日語班的 主要供的是外國語學校的學生 別的人是不會學的 日語人教版課本聽我們老師說只有北京有 其他的地方是買不到的 我也是初二的學生 不過我們日語課比較多進度快 我們已經學到八年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