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字子什麼意思
1. 「子」為何是作為日本人名的結尾字
對於這個問題,我查了日本的很多網站,也查不出個結果,總結自己這15年來所聽到的講個大概。還請大家加以更改。
日本人名字以(子)結尾的都是女性的名字。在明治維新以前,除了極少的將軍和武士以外,日本的平民是沒有資格擁有姓氏的。特別是女性更加沒有地位,當時的人為了區別稱呼,女性的名字末尾都加以(子)字。還有,日本人不喜歡對女姓的命名用繁瑣的原因,也造成了以(子)為結尾的女性名字佔大部分的原因。這種現象維持到70年代,日本女性以(子)字結尾的持續佔全女性人口的70%。到了80年代,由於女性地位的上升,這種現象趨於減少,1990年的統計數字比1970年下降了19%。近年,由於日本趨向歐美化,女性名字使用英文音譯過來的也成增加趨勢。
樓主你所看到的以(子)為結尾的日本女性名字,在下相信30歲以上的日本女性應該是佔大多數的。
2. 日本人的名字里的子字有什麼含義嗎
日本女人名字末尾常見「子」這個字。據說,這個「子」是古時宮廷貴族社會喜好為女子取的名字。明治維新以後,一般庶民才開始流行開來;昭和時代以後,過半數的女子都是某某「子」。
為什麼會衍生這種風俗?因為平安時代(794-1192)盛行陰陽五行,謂女性是「陰」,「陰」又是「穴」,是四次元的冥府,創造萬物的根源世界。而這個「陰」的方位是「子」,以時間觀念來講,「子」是一天的結束,也是一天的開始。所有嶄新的事物,都是從這個四次元世界創造出的,而「子」的中心存在,正是女子。
有些人認為在網上取名某某「子」是一種令人唾棄的崇日心理。其實也不必這麼小心眼,翻翻統計,日本女子的名字排行榜,在明治末年大正初年(1912),第一名是「千代」(ちよ),翌年以後,才讓位給「正子」(まさこ)、「靜子」(しずこ)、「文子」(あやこ)、「幸子」(さちこ)、「久子」(ひさこ)、「和子」(かずこ)等「子」族的。
這些「子」持續到昭和末期,昭和55年(1980)開始,榮登排行榜前十位的是「美咲」(みさき)、「惠」(めぐみ)、「愛」(あい)、「彩」(あや)、「舞」(まい)、「瞳」(ひとみ)、「楓」(かえで)、「萌」(もえ)等單字名。其中「愛」連登寶座有八年之久,「美咲」持續了六年之久。
去年的排行榜前十名是「萌」、「美咲」、「優花」(ゆか)、「舞」、「彩乃」(あやの)、「葵」(あおい)、「七海」(ななみ)、「玲奈」(れいな)、「明日香」(あすか)、「未來」(みらい)。或許有人會奇怪,怎麼取這麼俗氣的名字?這些名字都要用日本音來念,才能理解字義中的豪爽與隱含在內的父母期待。
3. 為什麼日本女人名子後面都要加個「子」
日本女性名字為何多帶「子」?
日本女人名字末尾常見「子」這個字。據說,這個「子」是古時宮廷貴族社會喜好為女子取的名字。明治維新以後,一般庶民才流行開來;昭和時代以後,日本過半數女子都是某某「子」。
為什麼會衍生這種風俗?因為平安時代(794-1192)盛行陰陽五行,謂女性是「陰」,「陰」又是「穴」,是四次元冥府,創造萬物的根源世界。而這個「陰」,方位是「子」,以時間觀念來講,「子」是一天的結束,也是一天的開始。所有嶄新事物均自此四次元世界創出,而「子」的中心存在正是女子。
有些中國人認為在網路上取昵稱為某某「子」的同胞,是一種令人唾棄的崇日心理。其實也不必這么小心眼,翻翻統計,日本女子的名字排行榜,在明治末年大正初年(1912),第一名是「千代」(chiyo),翌年以後才讓位給「正子」(masako)、「靜子」(sizuko)、「文子」(ayako)、「幸子」(sachiko)、「久子」(hisako)、「和子」(kazuko)等「子」族。
這些「子」族持續到昭和時代末期,昭和55年(1980)開始,榮登排行榜前十位的是「美咲」(misaki)、「惠」(megumi)、「愛」(ai)、「彩」(aya)、「舞」(mai)、「瞳」(hitomi)、「楓」(kaede)、「萌」(moe)等單字名。其中「愛」連登寶座有八年之久,「美咲」持續了六年之久。
1998年的排行榜前十名是「萌」、「美咲」、「優花」(yuka)、「舞」、「彩乃」(ayano)、「葵」(aoi)、「七海」(nanami)、「玲奈」(reina)、「明日香」(asuka)、「未來」(mirai)。
2006年呢?似乎變化不大,排行前十名是「陽菜」(hina)(發音跟「雛」一樣,也就是女兒節時裝飾的那個帝姬偶人之意)、「美羽」(miu)、「美咲」、「SAKURA」(「櫻花」之平假名)、愛、葵、七海、真央(mao)、優衣(yui),第十名則分別為「愛美」(manami)、「杏」(an)、「結菜」(yuna)、「優奈」(yuna)。
或許有些中國人會奇怪,怎麼取這么俗氣的名字?這些名字都要用日本音來念,才能理解字義中的豪爽與隱含在內的父母期待。
正因為我知道日本女子名字的變遷,所以偶爾看到有人提及「某某子」網路昵稱跟崇日心理的留言時,總會偷偷苦笑。孔子、莊子、老子等聖賢,可能也會在地下搖頭嘆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唉,孺子真是不可教也。(以上這段純粹用「子」字小小玩一下文字游戲而已,並無冒犯古盛先賢的意思)
4. 為什麼日本女性名字喜歡用「子」
日本女人名字末尾常見「子」這個字。據說,這個「子」是古時宮廷貴族社會喜好為女子取的名字。明治維新以後,一般庶民才流行開來;昭和時代以後,日本過半數女子都是某某「子」。
有些中國人認為在網路上取昵稱為某某「子」的同胞,是一種令人唾棄的崇日心理(這是我實際在網路上看過的不少例子)。其實也不必這么小心眼,翻翻統計,日本女子的名字排行榜,在明治末年大正初年(1912),第一名是「千代」(chiyo),翌年以後才讓位給「正子」(masako)、「靜子」(sizuko)、「文子」(ayako)、「幸子」(sachiko)、「久子」(hisako)、「和子」(kazuko)等「子」族。
這些「子」族持續到昭和時代末期,昭和55年(1980)開始,榮登排行榜前十位的是「美咲」(misaki)、「惠」(megumi)、「愛」(ai)、「彩」(aya)、「舞」(mai)、「瞳」(hitomi)、「楓」(kaede)、「萌」(moe)等單字名。其中「愛」連登寶座有八年之久,「美咲」持續了六年之久。
1998年的排行榜前十名是「萌」、「美咲」、「優花」(yuka)、「舞」(mai)、「彩乃」(ayano)、「葵」(aoi)、「七海」(nanami)、「玲奈」(reina)、「明日香」(asuka)、「未來」(mirai)。
2006年呢?似乎變化不大,排行前十名是「陽菜」(hina)(發音跟「雛」一樣,也就是女兒節時裝飾的那個帝姬偶人之意)、「美羽」(miu)、「美咲」、「SAKURA」(「櫻花」之平假名)、愛、葵、七海、真央(mao)、優衣(yui),第十名則分別為「愛美」(manami)、「杏」(an)、「結菜」(yuna)、「優奈」(yuna)。
正因為我知道日本女子名字的變遷,所以偶爾看到有人提及「某某子」網路昵稱跟崇日心理的留言時,總會偷偷苦笑。孔子、莊子、老子等聖賢,可能也會在地下搖頭嘆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唉,孺子真是不可教也。
至於我自己的名字「美耶」,發音是「miya」,但一般日本人往往無法在第一眼就念出正確發音;而姓氏的「茂呂」,發音是「moro」,這姓氏在日本也很罕見,往往被叫成「sigero」。有時我在電話中報出自己的姓氏「moro」,對方通常會想成是「毛呂」,「毛呂」跟「茂呂」發音一樣,而且前者比較普遍。
據說,我在台灣高雄市出生時,我父親(日本人)他人在遠洋,他本來想為我取名為「miyako」,漢字就是「宮子」或「京子」那類,結果我娘(台灣人)認為這樣不好,說這種名字會馬上拆穿我們是日本人孩子的真正身分,因此去問了在學校做事的某位知識分子,他建議去掉「子」,但留下日本發音的「miya」,於是我的漢字名字就變成「美耶」。
這名字好不好聽?我自己覺得很好聽,無論用中文或用日語念,都很好聽。
日語中有個名詞:「言靈」(kotodama),意思是,語言或文字具有其不可思議的靈力。因此比起其他民族的語言,日語非常曖昧,日本人說話
5. 日本女生的名字很多都有「子」字,其中有什麼深意嗎
從古至今,我們的名字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名字的作用主要就是為了能讓大家進行區分開來。在還沒看到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就只能先從名字上對其有初步的印象。因而長輩給子女起名字時都是想盡辦法,希望給子女起一些有意義有內涵的名字。雖然說比較傳統封建,但這也是中國流傳下來的一個特殊的文化。
到了自從德川幕府中後期,「子」這個字就慢慢成為了日本女孩的專用名字,另外就是在日本人看來,名字中帶有「子」字的女孩會比較可愛!人也都比較溫柔,她們也不會下地去勞作,不會參與很多的體力勞動,那麼他們的形象就是非常溫和的,而子字好能將他們的溫柔盡顯出來,這也算是日本一個很出色的文化了。
6. 日本女性的名字中為什麼常常帶有「子」
1、子取自「子丑寅卯」,所以是開始之意思,有美好、萬物之始的意思。
2、日語裡面「子」的發音是"go「,和許多音搭配都比較好聽。(放在漢語裡面這樣發音就不好聽了,所以也是許多中國人困惑的一點。)現在,許多日本女生哪怕不使用漢字做名字,發音仍然會取「go」作為尾音。
3、過去無論中國人還是日本人,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都是很低的,所以一般是一個字加上一個約定俗稱的叫法,比如「×郎」、「×嫂」、「×娘」,「×姑」。美人胚子一般會被稱為「×姬」,這一點中日就是一樣的了。特別是普通女孩子,社會層次低,有個名就不錯了。不會有太長、或者非常正式的名字。這在整個漢字文化圈都是這樣的。(起名字只取一個字比其兩個字的名字容易多了,越是有文化的,名字越長。這也是為何名人都有「號」,因為那是他們文化水平高的象徵)。
4、更卑賤出生的一些人,連「子」都沒有。只有一個名。比如「蒼」(Aoi),一般翻譯的時候翻譯成「阿蒼」。
本人手打,謝謝採納。
7. 日本女人名字為何都有「子」
「子」在日本又開始並不是和女子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很多男性最先開始使用,在日本奈良時代以前,男性中用「子」的人還不少,一般兼做官稱。
在中世紀的日本,婦女地位極低,有姓名者寥寥無幾,即使有取「子」為名的也只是限於地位很高的婦女。
明治維新之後,政府鼓勵貴族女性用「子」作為名字的尾語。
到了20世紀初的大正年間,天皇遴選九條節子為皇後,從此之後,「子」才成為日本女性名字中常用的字,並在民間流傳開來。昭和時代以後,過半數的女子都是某某子。
這種風俗是怎麼產生的呢?
平安年代(794-1192年)盛行陰陽五行,女性為陰,陰又是穴,是四次元的冥府,創造萬物的根源世界。而這個陰的方位是「子」,用時間觀念來講,「子」是一天的結束,也是一天的開始。所有嶄新的事物,都是從這個四次元世界創造而出的,而「子」的中心所在,正是女子。
8. 為什麼日本女性的名字,大多都以「子」結尾呢
因為日本女性名字後面加一個子,是表示這個女性非常的可愛,很有氣質,內涵,就和我們名字後面的慧一樣,意思都是一樣的。
9. 日語「子」是什麼意思,很多女孩的名字都帶有一個「子」字。比如駒子。
子日文讀こ(ko),意思是:子女;小孩兒;女孩子;仔。。。在名字里就是女孩子的意思,所以女孩往往都帶「子」字。
10. 日本女人的名字里,為啥多數都要帶個「子」字
之所以日本女人的名字里帶個“子”,是因為他們那邊有傳統,不像我們這里一般是不會把“子”放在姓名之中,在我們這里好像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名字中才會帶有這個字吧,就像老子,孔子等。
我覺得名字這個東西是很重要的,作為他們的父母之所以起帶“子”和帶“郎”這兩個字,除了是因為流傳下來的傳統之外,也更能夠顯示他們的那邊的個性,就像被外人聽到名字基本就會判斷出來這個人是日本的。這個字彰顯了他們名字的特點,能夠讓人們更好的判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