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空自飛機怎麼樣
A. 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特點及戰鬥力分析
日本航空自衛隊
日本航空自衛隊建立"洋上防空"體制是日本航空自衛隊實現由"專守防衛"向"積極防禦"戰略轉變的重要措施。根據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速度,日本航空自衛隊到2010年,將基本建立"洋上防空"體制。即以日本列島為中心,在其周邊廣大海域,進行旨在保衛本土及1000海里內海上交通線安全的防空作戰體制。
日本航空自衛隊是一支空中與空防力量合一的部隊,規模不大,但武器裝備精良,人員訓練有素,是亞洲地區少數裝備F-15型戰斗機的國家之一,其空中截擊能力僅次於美國和以色列,並堪稱是亞洲地區信息化程度首屈一指的空中力量。自衛隊現有4.55萬人,370架作戰飛機,編成7個航空兵聯隊。地面防空部隊共有4個聯隊,擁有發射裝置120部,裝備17個"愛國者"地空導彈部隊。 該體制將是一個融國土防空、遠洋防空、陸地防空、海上防空和導彈防禦為一體的防空體制,由偵察預警與指揮控制系統、外圍防空攔截系統、區域防空攔截系統、點防空系統和空中打擊系統等五個部分組成,形成既可攔截彈道導彈,又可攔截空襲飛機,同時還可對敵方重要設施進行"先發制人"打擊的綜合作戰能力。 其作戰的基本程序是:由偵察預警衛星、地面雷達和空中預警機嚴密監視敵方彈道導彈和戰機的活動,如判明敵空襲企圖後,由導彈預警衛星和預警機進行測位,並通過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向擔負攔截任務的航空兵和防空導彈部隊發出作戰命令,首先對敵方導彈設施和機場實施打擊。如果敵方導彈已經發射,敵機已經起飛,則將積極組織好攔截行動。與此同時,出動預警機和加油機支援作戰飛機在遠海空域實施攔截行動。同時,以部署在本土的陸、海、空自衛隊的各型防空導彈和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防空系統來攔截漏網的導彈和敵機,形成一個遠、中、近,高、中、低多層次的攔截系統。 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已經形成了由偵察機、預警機和地面雷達組成的偵察預警體系。航空偵察監視任務主要由第501偵察中隊承擔,防空司令部飛行隊也承擔一定的偵察監視任務。 501偵察中隊擁有12架RF-4EJKai型偵察機,它是在F-4"鬼怪"基礎上改裝而成,70年代投入使用。1992年,日航空自衛隊對其進行了改裝,一是加裝KS-146B型相機,以進行遠程斜視照相;二是加裝KS-95B、135A相機和D-500UR紅外、電子偵察系統,以提供實時圖像。 防空司令部飛行隊裝備13架YS-11運輸機,其中2架加裝了J/ALQ-5干擾器,成為電子戰飛機,型號改為YS-E型。還有4架改裝ALR-1信號偵察設備,成為信號偵察飛機。 最後改裝的兩架飛機在性能上有較大的提高,使用了性能更為先進的J/ALR-2信號偵察設備,達到了電子戰飛機的水平。在2003年10月,航空自衛隊就是使用該型偵察機監視朝鮮彈道導彈的發射。 空中預警機承擔日本航空自衛隊主要的空中預警任務。1977年,日航空自衛隊開始從美國引進E-2C預警機,1983年在三澤空軍基地組建臨時警戒航空隊。目前,日航空自衛隊共有13架E-2C預警機,主要在日本北部、東北部及日本海中部進行空中巡邏,但主要用於海上,而且使用范圍較窄。 冷戰結束後,尤其是在當前恐怖襲擊日趨加劇的情況下,日本認為它面臨的空中威脅不斷擴大,威脅的種類日趨增多。為擴大預警范圍,90年代末,日航空自衛隊開始向美國訂購了性能更為優越的E-767大型預警機。在2000年初,4架E-767預警機全部交付,並投入現役使用。該機進行空中加油後,可保持24小時空中警戒,能完全滿足日航空自衛隊"洋上防空"的要求。 除此之外,航空自衛隊還擁有28個地面雷達站,用於空襲預警。目前所使用的雷達主要包括J/TPS-100、101,J/FPS-1、-2和-3等型三坐標雷達,雷達最大探測距離650千米。其中,J/FPS-3型雷達最先進,採用有源相控陣技術,可對無線電制導導彈發出誘餌電波,進行反導彈電子戰。 日航空自衛隊的空中預警指揮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是這些設施主要還是用於對空襲飛機的偵察監視和預警,對彈道導彈襲擊的預警能力很弱。為提高對彈道導彈襲擊的預警能力,日航空自衛隊主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 首先,積極發展偵察衛星,提高導彈預警能力。日本防衛廳已獲准在2003年斥資12.5~20.5億美元,研製和發射4顆 "北極"系列多用途情報收集衛星,包括2顆光學偵察和2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2003年3月,兩顆衛星(光學和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各一個)已經成功發射,它們具有可分辨地面1米大小的物體,如卡車和轎車等的能力。同年11月,後兩顆衛星由於火箭爆炸發射失敗,兩顆衛星被毀。日本計劃2009年再發射4顆能分辨地面50厘米大小物體的新一代偵察衛星,以求提高"視力"。根據這一計劃,到2010年,日本至少將擁有8顆偵察衛星,其戰略偵察和預警能力將大幅度提高。 其次,發展無人偵察飛機和高性能遠程偵察機,提高偵察效能。日本防衛廳2003年撥款2.6億日元開展無人偵察機研究。所研製的無人機的翼展為46米,與波音-767飛機的翼展相同,將配備光學相機、雷達和紅外搜索裝置等,要求即使在公海上飛行也能拍攝位於朝鮮半島內陸地區的軍事設施。按計劃,該機在2003年開始方案設計,進行風洞試驗。除此之外,日航空自衛隊還將購買2架高性能遠程偵察機。該新型偵察機可不著陸連續飛行12000千米,能從日本飛到馬六甲海峽再返回日本。 第三,盡快將2000年交付的4架E-767預警機投入實戰使用。 據稱,該型機的使用將使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防空效能提高30~35倍,攔截擊落來襲目標能力增加35%~150%。此外,航空自衛隊還對其13架E-2C預警機進行改進,改進後的E-2C將可服役到2020年,與E-767配套使用,以發揮彼此的優勢。 第四,研製和換裝新型地面雷達,提高預警能力。航空自衛隊計劃,將在今年內將現有地面雷達全部換裝成性能優越的J/FPS-3型固定三坐標雷達和J/TPS-102型移動三坐標雷達,換裝後,其地面雷達將能有效跟蹤遠程高空和近程低空高速目標,預警時間將由目前的7分鍾提高到10分鍾。此外,日航空自衛隊還將研製J/FPS-X新型三坐標雷達。這種雷達自動化程度高,預警能力強,能發現隱身飛機和戰術導彈,將於2010年左右裝備部隊,逐步替換現有的J/FPS-3雷達。 在新世紀,日航空自衛隊武器裝備發展的重點是實現武器裝備遠程化、大威力化和高性能化,確保日本"有事"或日本周邊"有事"時能實施包括打擊敵國本土基地在內的遠洋防空作戰。具體發展計劃包括: 繼續裝備和改進F-15J型戰斗機。日航空自衛隊目前已裝備200餘架 J和DJ型(教練機)F-15戰斗機,至2010年,計劃將總數增加到213架。屆時,日航空自衛隊將全面進入"F-15時代"。與此同時,日航空自衛隊從1997年起開始著手對該型機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改裝,改裝內容包括換裝改進後的APG-63(V)1新型火控雷達、中央計算機和新型數據鏈,以加強空空和空地的通信聯絡,目前已改裝了4個中隊,從2003年開始將對另3個中隊進行改裝,改裝後飛機的壽命將延伸至2028年。 加緊換裝和發展機載武器系統,提高作戰效能。首先是發展空空導彈系統。鑒於目前裝備的雷達制導的"麻雀"AIM-7F中程導彈和紅外製導的"響尾蛇"AIM-9L空空格鬥導彈兩種導彈技術已經落後,日航空自衛隊將自行發展先進的空空導彈。 在中距導彈方面,日本已研製成功了AAM-4。該型導彈是採用復合制導方式,總體性能接近或超過美製AIM-120中距導彈,具備發射後不管的功能,可攔截巡航導彈、空對地導彈等小型目標,且具有很強的抗電子干擾能力,2001年定型並大量裝備部隊使用。在近距格鬥導彈方面,日本發展了AAM-3型空空導彈。該型導彈是9L型"響尾蛇"導彈的仿製和改進型,但在機動性、抗干擾性和目標捕獲能力都優於"響尾蛇"導彈。 AAM-3 1991年就裝備部隊使用。此外,日航空自衛隊從1998年開始研製XAAM-5新型短距空空導彈。該導彈採用紅外加成像的復合制導方式和推力矢量技術,機動性和抗干擾性將大為提高,計劃於2010年前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使用,逐步替換AAM-3格鬥導彈。 其次是發展空地(海)武器系統。日航空自衛隊所能使用的空對地(海)武器系統十分有限,其中,最先進的武器就是在ASM-1基礎上改進的ASM-2空艦導彈。為進一步提高作戰效能,日航空自衛隊正在發展ASM-3型超音速空艦導彈。該型導彈採用沖壓發動機,將選用主動和被動雷達或紅外成像末段制導方式,射程達200千米,預計在2010年前後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 積極引進空中加油機,增大戰機的作戰半徑。根據日軍新的5年計劃(2001~2005年),日航空自衛隊將在2005年前,耗資1000億日元,引進4架空中加油機。目前,已初步選定C-17、KC-10、KC-135和波音-767等型機為候選機型,但波音-767型機的可能性較大,原因是引進後維修和零備件補給可與E-767型預警機和政府專機波音-767-400型機一並進行。據分析,日航空自衛隊在2010年前裝備至少8架空中加油機。這可使作戰飛機的航程增加一倍以上。與此同時,日航空自衛隊還將引進3架中程運輸機,以提高遠程機動作戰和遠洋防空作戰能力。 為抵禦周邊國家的導彈襲擊,日本防衛廳在2004年度預算中,正式提出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的要求,並准備修改作為日本防衛力量基本方針的"防禦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建設計劃(2001年至2005年),為發展導彈防禦系統籌措資金。 其發展的導彈防禦系統將是陸、海、空三個自衛隊的聯合協同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包括導彈預警系統、導彈攔截系統和指揮控制系統三個部分。預警系統除包括日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艦載AN/SPY-1A型相控陣雷達外, E-767和E-2C預警機和地面超視距雷達以及未來發展的偵察監視衛星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導彈攔截系統,除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驅逐艦裝備的"標槍"Ⅲ防空導彈外,航空自衛隊的"愛國者"地空導彈將是導彈攔截的主力。 為完善日導彈防禦系統,除日美兩國聯合研製火箭發動機和導彈跟蹤系統等項目外,日航空自衛隊主要從事以下兩項發展工作: 一是發展"愛國者"Ⅲ型地空導彈,提高導彈攔截效率。海灣戰爭經驗表明,"愛國者"Ⅱ型導彈雖具有一定的反導能力,但很不理想,攔截成功率不到20%。因此,日航空自衛隊計劃在2004年度撥款6.66億美元向美國購買6套改進型"愛國者"Ⅲ型低空導彈系統,第一套系統將部署在東京地區,以保衛首都。根據日美兩國間的協議,日本將於2008年前完成防禦系統的初步運行,2011年完成6套導彈系統的全面部署。 目前,陸、海、空三軍的指揮控制系統各自為政,還沒有連成一體,嚴重製約聯合導彈防禦能力的提高。為增強導彈防禦能力,日軍決定將在未來5年內,將合並陸、海、空自衛隊的作戰指揮系統。日本防衛廳已在2001年引進新一代中央指揮與控制系統,將陸、海、空自衛隊的指揮系統進行聯網。該系統將由中央系統、陸上自衛隊參謀部、海上自衛隊參謀部、航空自衛隊參謀部以及情報支援等5大系統組成,配備超大型、智能化計算機中樞系統。該系統建成後,日本陸、海上和航空自衛隊可實現情報共享。 與此相適應,日航空自衛隊將進一步完善現有的防空作戰指揮控制系統,重點是全面提高指揮通信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自1998年日三軍聯合"防衛數據通信網"正式啟用後,日航空自衛隊就開始建設全航空自衛隊的指揮通信網,把航空總隊作戰指揮系統、支援集團指揮系統和補給本部指揮系統連為一體,進一步提高日航空自衛隊的指揮控制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為保證指揮信息的暢通,日航空自衛隊還制定各種安全制度,加強網路防護能力。
B. 介紹一下日本的空軍實力
最近,日本戰斗機在東海驅逐我國日常訓練和巡邏的飛機,這說明日本空中力量已經正在由一支潛在威脅向現實成脅轉變。日本的航空自衛隊成立於1954年,經過多年經營,已經成為一支規模較大,裝備先進,訓練有素的強大空中力量,在東亞和西太平洋地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目前,日本以小泉和安倍晉三為主的日本政要正在積極推進修改日本的和平憲法,日本航空自衛隊將改稱為擁有「集體自衛權」的空軍。這支強大的空中力量加上在日本諸島上修建的現代化機場,將對未來的東亞安全局勢產生不可小視的影響。 參謀部是日本空中力量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隸屬於防衛廳。航空自衛隊參謀長是空中力量的最高指揮官。在航空自衛隊參謀部之下,編有骯空總隊、航空支援集團、航空教育集團、補給本部和航空開發實驗集團等。其中航空支援集團主要負責空中運輸、空難救護、航行管制和氣象預報等作戰保障任務;航空教育集團主要負責培訓飛行員和其他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補給本部主要負責後勤保障;骯空開發實驗集團主要負責裝備的實驗和技術鑒定。航空總隊是日本空中力量的主要作戰部隊,下轄三個航空方面隊、一個航空混成團以及各直屬部隊。航空方面隊和骯空混成團下轄戰斗航空團、防空導彈群和航空警戒管制部隊,能夠獨立擔負戰役作戰行動。具體的 在 http://www.blog.e.cn/user2/53269/archives/2006/1126074.shtml 有
C. 求問前輩,日本航空怎麼樣
日本航空,相對來說,服務還是不錯的。
另外,日本航空,自從1951年8月1日創立以來,只發生過一次空難。
相對來說,來算比較安全。
D. 日本空軍是怎樣一個實力!
日本航空自衛隊主要由航空兵、防空導彈及雷達警戒部隊組成。日本航空自衛隊是一支空中與空防力量合一的部隊,規模不大,但武器裝備精良,人員訓練有素,是亞洲地區少數裝備F-15型戰斗機的國家之一,其空中截擊能力僅次於美國和以色列,並堪稱是亞洲地區信息化程度首屈一指的空中力量。
而我國,最好的(服役的)就是仿蘇式的戰機su-27 su-30等等!!賬面上看和F-15差不多,都屬於空優戰機! 但是在機載電子方面差距很大!所以說,中國空軍僅在數量方面占優!畢竟現在的空戰很少進行近距纏鬥了!
所以如果中日空軍發生摩擦,基本上又會出現我國拼人的情況!
http://ke..com/view/292572.htm
E. 日本研製的自殺飛機「櫻花」號是怎樣的
為提高攻擊效能,日本人還專門研製了自殺飛機「櫻花」號。這種飛機裝有2噸多重的烈性炸葯,使用火箭發動機,外形類似德國研製的「V-2」飛彈實際上就是一種有人駕駛的滑翔炸彈。在作戰時,先由「1」式陸上轟炸機攜帶,到達目標上空時將其投下,再由特攻隊員操縱著它憑借火箭的推力去撞擊敵艦,真可謂名副其實的載人炸彈。另外,日軍為了堅定特攻隊員們的誓死不回的決心,還採取了一個「絕招兒」:對飛機的起落架進行技術處理,使其一經起飛後起落架即自行脫落。這樣,飛機在任何地方也不能著陸,飛行員別無生路,只剩下拚死搏殺、機毀人亡了。
F. 日本空軍實力
首先呢日本沒有空軍,它是日本航空自衛隊。目前日本空自擁有戰斗機477架,其中F15J/DJ戰斗機203架,F4EJ戰斗機104架,F2A/B戰斗機106架,F1戰斗機27架。RF4E/EJ電子戰飛機27架。運輸機58架。C1運輸機27架,YS11運輸機13架,C130H運輸機16架,波音747特殊運輸機2架。預警機17架,E2C預警機13架,E767預警機4架。直升機57架,V170A救援直升機15架,UH60J救援直升機25架,CH47運輸直升機17架。教練機263架。T1教練機16架,T2教練機33架,T3教練機3架,T4教練機199架,T400教練機12架。
日本現在有三代機309架,中國有三代機近800架,我國台灣有210架,韓國200架左右。
日本現在雖說沒空軍,但其空自的實力超出了許多周邊國家的軍事實力,其實力亞洲第四,中國第一,俄羅斯第二(因為俄羅斯空軍主力不在東北亞)印度第三(大力采購這個不用我多說了吧)所以日本第四,韓國第五。
G. 人們對F2戰斗機的評價是怎樣的
(1)爭論:
防衛廳最初預計F-2總產量為130架。不過國際形勢變化,日本面對的威脅減少,再加上嚴重超支,有一種意見認為應該放棄批量生產F-2。但日本空自的F-104已經退役,F-1也正逐步退役。放棄已投入的三千多億日圓,改選其他機種取代F-2,會造成更大的浪費;而且從政治和經濟角度去考慮,生產F-2不僅給目前日本低迷的相關工業帶來了工作機會,也可以使得日軍工企業在F-15J戰斗機和P-3C反潛飛機結束生產後不致停產,維持必要的生產線。因此防衛廳預計會生產75架F-2。
(2)性能:
F-2集先進性和爭議於一身。其先進性有事實作證,不容否認;但日美勾結加斗爭的關系又令它多了很多爭議。和不管怎麼說,F-2的成功研製和先進性能還是值得日本軍方和軍工企業高興的,也攪活了右派的軍國復活夢。據稱日本防衛廳已經開始醞釀研製下一代戰斗機的問題,即與美國F-22相似的雙發重型隱形戰斗機。按照傳統,日本即使不自行研製,也可以購買到F-22或JSF的生產線。這意味著日本將長時間的在亞太地區保持戰斗機質量上的優勢,這值得我國各方面多多注意。
2002年4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署為日本三菱重工F-2戰斗機製造零部件的合同,總額2億美元。這是洛·馬得到的第六個F-2生產合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為12架F-2生產後機身、機翼前緣襟翼、外掛物管理系統、80%的左翼盒和其他航空電子部件。製造出的零部件運往日本三菱重工的名古屋小牧南工廠進行裝配。以前的5個合同包括為45架飛機生產零部件。截止目前,已有28架F-2戰斗機交付日本空軍。
(3)新訂單:
裝備有先進戰斗機和預警機的日本航空自衛隊算得上是亞洲范圍內較強的空中力量,不過日本對此並不滿足。由於美國目前不批准對外出口F-22「猛禽」隱形戰斗機,短期內又無法接收F-35的現狀下,日本航空自衛隊只能轉而增購50架自產的F-2戰斗機,以替換老舊的F-4「鬼怪」式戰斗機,以「應對不斷壯大的中國空軍」。
F-2戰斗機原定於明年停產,現在有了新的訂單,其生產線將繼續運轉。日本防衛省官員稱,F-2戰斗機的雷達性能不及自衛隊現役的美製F-15戰斗機,但「可以改進」。
F-2戰斗機是日本航空自衛隊目前的主力戰斗機之一。F-2的主要任務是對地攻擊與反艦作戰,並兼顧空戰。F-2戰機裝備一門M61A1型「火神」機關炮,備彈512發,可裝備90式/04式/99式等多種型號的空對空導彈,並能掛載80式/93式空射反艦導彈、集束炸彈、火箭彈等武器。
但F-2畢竟是一款輕型單發戰斗機,源於F-16的設計並無新意,改進潛力十分有限。在無法購買美製先進戰機的背景下,日本重開F-2生產線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4)訓練:
美國某網站的文章說,F-2戰斗機的價格是美製F-16的兩倍,部分因素是該機裝備了先進電子設備,但主要還是由日本國內較高的生產成本造成的。高成本限制了裝備數量,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僅裝備了約90架F-2。F-2的飛行員都經過良好的訓練,但直到3年以前,F-2才開始進行實彈投射訓練,這是因為日本國內沒有合適的實彈訓練場,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機只能飛到關島,在美國空軍基地搞實彈訓練。
可見,即使日本增產一批F-2戰斗機,暫時填補先進戰機的缺口,只是權宜之計。日本動輒以鄰國空軍為對手的姿態,倒是值得周邊國家高度警惕的。
H. 94年日本空難,飛機自動駕駛系統「背叛」人類,最後如何
一九零三年十月,當萊特兄弟成功駕駛飛行者一號完成長時間不著地飛行後,人類的飛行之路終於發生了質變,從這以後,人類對天空的駕馭就在兩個並行的軌道上不斷前行:從機械化到科學化,以及飛得更高、更快和更遠。
最初的飛機,機械化在飛行中的佔比非常高。例如,二十世紀初期的活塞螺旋槳飛機,都需要人們手動搖動螺旋槳,讓其轉動起來,接著還需要許多人在飛機身後推著飛機走,往往還需要如同今日的滑翔傘起飛場地那樣巨大的高差以及一定的風力,這四個條件都滿足後,飛機才有可能如願起飛。
這時候,他已經錯過了進入名古屋跑道的最佳窗口和時間,但是依靠著駕駛經驗,他依然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順利降落在機場,於是他繼續向名古屋機場飛去。但是在這時候,他又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在飛機即將降落時,飛機又自動切換回了自動駕駛系統,而且王樂琦無論如何也無法再切換回人工駕駛系統,此時已經迫在眉睫。最後,王樂琦拚命拉升飛機,但是飛機卻按照自動駕駛系統中的指令,不斷下降,最後直接墜毀在名古屋機場跑道附近,機上264人遇難。
事後發現,這起事故的主要責任人,正是機長本人。他在前一日輸入飛行計劃的過程中,出現了重大失誤,導致飛機在關鍵的降落環節中,鎖定在了自動駕駛系統,而他本人雖然在短短幾分鍾之內,與飛機上的自動駕駛系統進行殊死搏鬥,希望搶奪回駕駛權,但最終還是敗給了電腦。
I. 日本最先進的戰機殲10b誰厲害
日本空軍目前最好的飛機是美製的F-15
作為與F-16輕型機高低檔搭配的重型戰機,和J-11比較是比較合理的。
J-10輕型戰斗機是一款前線戰斗機,並不適合於遠距離空戰,應該橫向對比的是MIG-29或者F-16。
也就是說F-15和J-10的作戰任務是不一樣的。
F-15與J-10非要比較的話,其作戰半徑,巡航航速,載彈量,雷達搜索距離(畢竟F-15機體比較粗)上都有優勢
F-15可能在稍遠的距離發現J-10(其實這個優勢並不明顯,因為屆時雙方肯定都會出動預警機參戰,機載雷達靜默比例很高,如果J-10低空進入戰場,其發現距離差完全可以忽略,更何況AIM-120也打不了那麼遠,總得來說就是要看整個系統)
也可以飛得更遠(這個優勢在黃海是有很大意義的,這意味著F-15的戰區巡航時間要遠遠超過J-10B,當然了,大陸戰區全空優任務本就應該交給SU-30和J-11)
J-10B的優勢在於雷達反射面積較小,雖然其雷達輸出功率上不如F-15,但其實雙方互相發現距離很可能相差無幾,而且在武器系統上反倒略有優勢。
最優配置對抗最優配置:
J-10B使用俄羅斯進口的R-77 對抗 F-15使用AIM-120,最大有效射程要遠20-30%
如果比較次優配置,日本空軍不少F-15還沒有完成AIM-120的改裝,使用半主動麻雀彈的F-15是不可能對抗J-10B的。
至於近距離空戰,R-73+頭盔瞄準鏡可以爆日本的AIM-9L,F-15爬得快加速好的特點在導彈存在代差下可以忽略。
總得來說,F-15部分性能會超過J-10B,畢竟人家是雙發重型戰斗機,咱的是輕型機。
但是真打起來,武器系統還是J-10B更有優勢,關鍵要看人的因素和整個系統的因素。現代空戰是預警機+電子戰機+戰斗機的綜合體,光是有一兩樣優勢不能起決定性作用。
J. 日本的武裝直升機性能怎麼樣
日本的武裝直升機性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雖然日本在發展武器方面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的,但是對於日本的軍工實力,很多人都依然表示欽佩,畢竟這是一個創造過神話的軍工產業。
日本新設計的武裝直升機的效果圖發布,並起名為「風神」。該架武裝直升機是日本專業人士設計,並在其表面打上了日本陸上自衛隊的標志。不過用目前科技發展水平的眼光來看,這架武裝直升機顯得過分科幻。而且具體推出時間尚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