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年gdp占日本gdp多少
A. 2015東京GDP占日本白分之幾
東京人口占日本25%,GDP占日本70%
B. 東京GDP占日本一大半
沒有那麼多!
東京GDP是8000億美元左右,日本GDP是50000億美元左右。
日本全國70%以上都是山,能住人的地方很少,基本都集中在東京灣-關東平原;關西地區,瀨戶內海沿岸以及九州地區。
這不算什麼。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GDP近1.6萬億美元,美國是13萬億美元;中國是4.9萬億美元(2009年),廣東省是5000億美元。
C. 東京GDP占日本總GDP多少
統計方法不同數據也不一樣,2010年IMF里日本GDP大概5.4萬億美元,而世界城市排名里東京2.99萬億美元。這些數據看看就行了。
D. 東京gdp是多少
東京gdp是16617.71億美元。僅次於紐約,是全球GDP第二高的城市,在亞洲排名第一。日本東京位居亞洲第一,這一點其實毋庸置疑,也是得到公認的,東京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科技、企業成長、國際影響力等方面都是亞洲領先的,其中東京GDP更是高達1萬億美金。
東京說明
東京日文東京,平假名,とうきょう,英語,Tokyo,日本首都非日本法律定義,位於日本關東平原中部,是面向東京灣的國際大都市,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東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東京」狹義上指東京都、舊東京府或東京都區部舊東京市,亦可泛指東京都市圈。東京是江戶幕府的所在地,江戶在慶應4年7月1868年9月改名為東京。
在明治2年3月28日,日本的都みやこ從京都遷移到東京。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名為東京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
E. 東京灣,臭水灣
據《參考消息》報道,在7月26日舉行的東京奧運會鐵人三項男子組比賽中,多名選手在游泳比賽後出現嘔吐的狀況。
一時間關於東京奧運水質的討論成了網路上的焦點。《福克斯新聞》、《紐約郵報》以及《今日俄羅斯》等多家媒體都用鐵人三項選手賽後嘔吐的標題和照片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此前,包括朝日新聞等日本媒體在內的多國媒體就曾稱, 東京灣舉辦公開水域游泳和鐵人三項等比賽的地方, 聞起來「好像廁所的味道」,是「臭水灣」,或者「聞起來不太像是水質 健康 的感覺」。法新社指出,自從2019年一次鐵人比賽因大腸桿菌水平太高,賽事被取消後,東京灣的台場水上中心水質問題就一直受到質疑。
很多網友懷疑選手嘔吐的原因是賽場「水質太差」,還有一些日媒認為是天氣太熱。 目前官方還沒有給出解釋。
作為世界著名灣區的東京灣,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文 | 古月一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看世界雜志」(ID:ksj-worldview),原文首發於2019年4月25日,原標題為《東京港城故事》,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不平坦的「開港路」
在東京的不動產領域,有一條長長的鄙視鏈,23個區各有自己的位置。什麼千代田區具有皇族氣質啊、新宿區魚龍混雜啊、文京區居民涵養很高啊等等,每個區都有特色, 但閃耀在鄙視鏈頂端的,始終會有「港區」。
這個集合了東京鐵塔、高級住宅、高級寫字樓、外國使館、高端 時尚 前線的區域,擁有六本木、御台場、赤坂、青山、白金等眾多知名街區,被稱為「東京的東京」。
「你住在哪裡?」是港區居民最喜歡回答的問題之一。 當港區人裝作漫不經心地說出「港區」一詞後,以日本人喜歡極力配合的勁頭,港區人將收獲一組自帶「哇你真有錢」聲效的誇張表情包。
為何港區如此受到富人的喜愛? 這就不得不說到,港區所背靠的東京港和整個東京灣。
大家都知道,東京的原名叫「江戶」。所謂江戶,直譯過來就是「江の入り口」(江的入口),在日語中「江」可表示海、湖,「江戶」就可理解為港灣、入海口的意思。當時的江戶,位於作為武藏國與下總國分界的隅田川的河口西側。這個隅田川,就是匯入今東京灣的主要河流。
在日本都城尚未遷移的時候,江戶地區最富裕、貿易最活躍的地方,正是這一片臨近港口的地區。 當年商人的 社會 地位不高,因為物流與交易的便捷住在這里。而今,富商、名人仍然願意聚集在此,則是東京港數百年來發展的結果。
1456年,扇谷上杉氏的家臣太田道灌開始修築江戶城,在位於江戶前島的平川河口建築小型港口,名為「江戶湊」,此乃東京港的前身。「江戶湊」落成後,許多庶民在碼頭附近買賣大米、鮮魚和葯物等日常用品,促進了該地區的貿易。1612年,德川幕府改建江戶湊,並在該地建造大型碼頭。
德川幕府末年,隨著《美日修好通商條約》的簽訂,神奈川縣東部的橫濱港順利開港,迅速作為生絲貿易港、商業港、客運港、工業港得到發展,在短時間內就具有了國際港的規模。 橫濱一時間搶過了江戶的風頭,江戶未能開港。
的確,論港口開設的自然條件,橫濱優於東京。橫濱入海口水很深,天然適合大型船隻停靠,而彼時的江戶入海口水位較淺。於是乎,橫濱通「國際」,江戶通「國內」這樣的印象,就逐漸確定下來。
到了明治時期,考慮到背靠東京灣的首都竟然沒有港口實在是不像話,「東京開港」終於被政府提上議程。 隅田川入海口的整備工作隨之展開,月島與芝浦成了港區的第一片人造土地。
真正使東京港快速建成的,是1932年的那場關東大震災。地震令陸上交通一度癱瘓,尚在初步發展中的東京港,頓時成了當時的交通運輸樞紐。為了利用水道運輸物資,政府全力開港,挖掘水道、清理泥沙、人工造地,先後建成了日之出、芝浦、竹芝三大碼頭。 歷經9年建設,東京港終於在1941年迎來新生。
然而好景不長,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的行為直接引燃了與美國的太平洋海戰。東京港被美軍接管後,基本上就停運了。 才剛出生就被斷了奶,東京港命運多舛。
邁入美蘇冷戰時期,日美逐漸轉變為盟國。之後日本經濟不斷飛升,帶來旺盛的物流需求,東京港開始發揮出它真正的實力。20世紀60年代末,集裝箱物流革命席捲了世界范圍內的主要港口, 後發的東京港敏銳地感知了這一潮流,率先把港口裝備上了對應集裝箱的設施。
一方面,東京商業區與港口工業區距離近,外面的零部件剛被運過來就上了流水線,剛組裝好產品就能擺上貨架,形成了生產—消費—再生產的良性循環,也令日本製造品開始在全球具有成本競爭力。
另一方面,集裝箱運輸將東京港與太平洋彼岸的美國消費市場,以及中東的能源供應和澳大利亞、印度、巴西的鐵礦石緊密聯系起來。尤其是從跨太平洋海運線路來看,東京灣相比關西地區具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東京港又比橫濱港更接近日本的經濟中心。 所以,進出東京港的遠洋船舶越來越多。
1998年起,東京港終於超過橫濱港,外貿集裝箱吞吐量達到日本首位。其擁有海域面積5453 公頃,陸域面積1080公頃,內外貿碼頭共計24個,泊位總數為115個。其中,集裝箱碼頭4個(大井、青海、品川、台場),集裝箱泊位16個。如今, 東京灣西岸的橫濱港,經常被視為東京的外港。
2 從港區到灣區
站在東京塔上遠眺,夜幕下的城市霓虹閃爍,車水馬龍,房屋如火柴盒一樣鱗次櫛比地安插在城市中,令人過目難忘。
依託東京港區形成的東京灣區,縱深80公里,為東西兩側的房總半島(千葉縣)和三浦半島(神奈川縣)所環抱,通過兩個半島之間狹窄的浦賀水道和西鄰的相模灣,與太平洋相連。 周邊的城市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堪稱世界上人口最多、城市基礎設施最為完善的第一大都市圈。
東京灣區人口高達4100萬,占日本全國人口的1/3。2010年,灣區實際GDP為198兆日元,占日本GDP總量的38%,相當於義大利全國的GDP。
200年不到,東京灣從物流中心蛻變為全球頂級灣區,這其中有很多給人啟示的地方。
東京港最初水淺,制約了物流的發展,政府就開始填海造陸,讓碼頭伸向深水區。 隨著城市化加速,東京港口的填埋也愈發劇烈。到今天,你在東京灣能夠踏上的接近海洋的土地,90%以上都是人工海岸線,總填海面積超過了250平方公里。
土地有了,交通也要解決。 除了東京港和橫濱港,東京灣還擁有千葉港、川崎港、橫須賀港和木更津港四港口。這些港口由所在地區對應的機構分別管理,會不會造成港口間的惡性價格競爭,增加不必要的資源內耗,同時降低整個東京灣的國際競爭力呢?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日本運輸省港灣局提出《東京灣港灣計劃的基本構思》,通過頂層設計將上述港口有機整合,形成廣域港灣來與世界其他港口競爭。
六大港口與羽田、成田兩大國際機場及東海道等新干線一起,構成了東京灣與日本及全球主要城市之間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
去過東京的人,往往會對其復雜的電車線路圖印象深刻。這些讓人望而生畏的復雜路線,背後卻是精密的網路布局。 東京灣地區的交通體系,成為各國軌道交通規劃爭相學習、研究的對象。
產業是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東京向西南發展出京濱工業地帶,向東發展出京葉工業地帶。京濱、京葉兩大工業地帶,分別向環抱東京灣的兩側延伸。這里集中了鋼鐵、有色冶金、煉油、石化、機械、電子、 汽車 、造船、現代物流等產業,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產業地帶。
這種布局將工業地帶與東京主要城區的大體量人口,進行了一定的隔離。城區主要發展金融、研發、文化、大型 娛樂 設施和大型商業設施等。
3 城若「芬芳」,人口自來
東京灣區的成功,也是城市化飛速發展的結果。 更確切地說,位於東京灣的首都圈,走的是「大城市化」路線。
大城市化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城市人口規模的巨大化。2015年在全球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一位的東京(東京大都市圈)常住人口已經多達3800萬人。 在城市化浪潮中,東京與周邊的神奈川、埼玉和千葉三縣已渾然一體,構成東京大都市圈,其人口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而1900年東京人口150萬,在世界上還只排第七位。50年後,雖然經歷過戰爭轟炸,人口還是猛增到1128萬。再之後,東京大都市圈人口繼續膨脹,在1985年達到3000萬。此後人口增速放緩,但還是在2015年達到約3800萬。
這30年來全球化發展非常快,東京的外國人越來越多。 由於少子高齡化,日本也成為了移民門檻較低的發達國家。有的來留學,有的來求職,有的通過跨國結婚,有的通過勞工引進,紛紛在東京住下來。
整個東京灣區(首都圈),擁有260所以上的高等教育機構,注冊大學生人數超過120萬。其中京濱工業地帶就有慶應大學、武藏工業大學、橫濱國立大學在內的知名研究型高校。
大規模的人口聚集與大規模的產業交流,使得整個東京灣充滿了活力與生機,同時也帶來了所謂的城市病。 不過,當東京大都市圈人口達到一兩千萬時,人們曾驚呼大城市病不得了。但當其人口達到3000萬甚至接近4000萬時,其大城市病反而沒那麼明顯了。至少,你在人口如此密集的東京,看不到其他大城市常見的堵車。
原因在於,東京提高了高密度人口聚集下的管理、運營能力,從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到日常管理水平和能力,都在不斷提高。
同理,東京灣在開發建設中,曾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戰後,東京灣沿岸成了工業大會戰地區,鋼鐵、化工、造船等重污染企業將廢水廢料排入東京灣,林立的大煙囪則讓東京看不到藍天。大規模填海造地,也帶來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而經過30多年的治污努力,東京灣才水變清,魚兒回遊,天空變藍,港區也重新回到安靜、怡人的生活環境。
從碼頭到港區再到灣區,從江戶到東京再到首都圈,東瀛島鏈上本州島上的入海口,就這樣成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都市圈中心。
庫叔福利
F. 2020年日本GDP為多少
2020年日本GDP為539.3萬億日元。
2020年2月15日上午,日本官方對外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以及整個2020年的GDP發展數據——全年GDP同比實質下降4.8%,不僅好於之前各大機構預測的下降5%,而且也比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萎縮5.7%要小。
換言之,2020年日本經濟雖然疫情疫情受到重創,其二季度經濟增速更是創下二戰以來的增速新低。但由於各項刺激措施的推動,下半年各季度經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復甦,導致全年經濟增速好於市場預估。
(6)東京年gdp占日本gdp多少擴展閱讀:
2020年,日本GDP和人均GDP分享
按當前價格計算,2020年全年,日本全社會完成的名義GDP為5393135億日元,與上年相比,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同比實際下降4.8%——摺合美元約為5.05萬億,繼續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第一名還是美國,2020年經濟經過季調後的增速是「下跌3.5%」,完成的名義GDP接近21萬億美元。咱們中國的2020年經濟同比實際增長2.3%,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摺合14.73萬億美元。
按接近1.26億人口計算,2020年日本人均GDP依然是略微超過4萬美元——與當前的英國人均水平相當,大約是美國人均的63.3%,依然約為咱們中國人均水平的4倍。
G. 東京一年的GDP是多少
2007年世界的城市GDP排名東京第一
1日本東京29900億美元
2美國紐約26300億美元
3美國洛杉磯17874億美元
4英國倫敦6955億美元
5法國巴黎6581億美元
6美國芝加哥6571億美元
7日本大阪/神戶5255億美元
8墨西哥墨西哥城4521億美元
9美國華盛頓特區3845億美元
10美國舊金山3745億美元
11韓國首爾2656億美元
12日本京都2548億美元
13日本橫濱2445億美元
14中國香港2440億美元
15加拿大蒙特利爾1875億美元
16加拿大溫哥華1744億美元
16加拿大多倫多1744億美元
18荷蘭阿姆斯特丹1687億美元
19瑞士伯爾尼1652億美元
20日本名古屋1589億美元
21西班牙巴塞羅那1541億美元
22日本北九州1590億美元
23中國上海1511億美元
24西班牙馬德里1497億美元
25中國北京1476億美元
26新加坡1444億美元
27俄羅斯莫斯科1183億美元
28馬來西亞吉隆坡1147億美元
29中國台北1115億美元
30土耳其伊斯坦布爾1022億美元
31澳大利亞悉尼1000億美元
32柏林998億美元
33比利時安特衛普997億美元
34義大利羅馬955億美元
35美國新奧爾良876億美元
36德國漢堡861億美元
37加拿大渥太華795億美元
38芬蘭赫爾辛基744億美元
39中國廣州733億美元
40中國深圳731億美元
41瑞典斯德哥爾摩699億美元
42印度新德里687億美元
43美國費城664億美元
H. 東京人均gdp是多少
東京人均gdp是7.8萬美元。東京人均GDP為7.8萬美元,摺合人民幣54萬元;紐約人均GDP高達12萬美元,摺合人民幣84萬元。東京,日本首都,位於日本關東平原中部,是面向東京灣的國際大都市,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東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
東京狹義上指東京都、舊東京府或東京都區部舊東京市,亦可泛指東京都市圈。東京是江戶幕府的所在地,江戶在慶應4年7月1868年9月改名為東京。
日本東京的特點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中心部分的年平均氣溫為15,6℃。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降水較多,冬季則降雪較少。東京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
日本的氣候主要是南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北部的溫帶季風氣候,因為日本為島國,所以受到海洋的影響較大,所以說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的特徵,海洋性的特徵就是指其降水量和氣溫變化教小,較為平均。
北部是溫帶季風氣候,南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多梅雨、台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太平洋沿岸多台風,東京與日本本州多數地方一樣5月、6月上旬前半,以及日本學生放暑假期間的7月底~8月底是全年之中陽光最多、天氣最晴的時候。
I. 日本gdp歷年數據是多少
最近幾年日本的gdp是2021年49347.15億,2020年50577.59億,2019年51487.82億。
日本非常富裕,日本的首都東京是極為龐大、整體富裕、超級發達的城市,到處都是商業和發達便利的設施,人口2500萬。一個東京的GDP大概是9個上海,5個漢城,5個香港,12個北京,2個紐約。從國家GDP來看,美國12萬億,日本5萬億。
雖然日本的絕對人均GDP在亞洲傲視群雄,但是日本的相對購買力要比香港差。相比日本,香港物美價廉,香港人收入很實惠。除了房子和社會保險以外,普通東京人生活還是比較的辛苦的。
日本經濟的大概情況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石在於汽車、消費類電子以及其它產品的出口增長,特別是對中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增長。強勁的新興市場需求提升了日本企業的生產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歐債危機對日本經濟的沖擊。
蘇格蘭皇家銀行日本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西岡順子表示,因為日本與歐盟國家的貿易量有限,所以歐盟國家潛在的經濟停滯不大可能對日本經濟產生大的威脅。
J. 日本的人均GDP有多少
日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PerCapitaGDP)3.93萬美元(2018年)。
從資料上看,世界上有21個發達國家,GDP規模佔全世界的60%,發達國家的GDP標準是人均2萬美元,而2018年,日本人均GDP達4萬美元,在全世界排名第24位。日本雖然地處東亞,但也是西方富豪俱樂部成員,也是G7成員國,其發達程度可想而知。
目前,在全世界193個國家和地區中,公認的發達國家有21個,其中亞洲2個(日本、韓國)、北美洲2個(美國和加拿大),大洋洲2個(澳大利亞),歐洲15個(主要是歐盟國家)。發達國家的標准除了人均GDP之外,還包含醫療、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而沙特、卡達、科威特、阿聯酋等國人均GDP早已超過2萬美元,但經濟發展單一,工業體系不全,科技創新不力,也不被視為發達國家。
(10)東京年gdp占日本gdp多少擴展閱讀
從表面上看,日本人均GDP只有4萬美元(位居世界第24位),不僅與美國人均GDP高達6.25萬美元(位居第7)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就連德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等老牌發達國家人均GDP都超過日本,但如果只看人均GDP數據還是不太科學的,要綜合分析日本的實力。
首先,日本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它的對外投資額多年來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因此日本在海外還有一個「資產日本」,海外總資產超過10萬億美元,其中凈資產就接近3萬億美元,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也就是說,看日本經濟好壞,不能只看人均GDP,如果把日本海外投資收益加入進來,日本人均GNP(國民生產總值),將位列世界排名更加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