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吳姓日本語怎麼寫

吳姓日本語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2-10-30 11:29:12

A. 吳姓發源於無錫,為何到了日本卻成了天皇的祖先

並不是日本,其次他們有四種發源:在古代吳有他的姓氏,而且舜的後代被封在禹,因為禹的音與吳的音很相似,所以舜姓吳是沒有區別的,起初顓頊有吳國的權力後來又有顓頊在然後就是少康皇帝有射手吳和其次是吳。

一。了解他們的發源

我們了解到的最初的起源是源於炎帝姜氏。因為在黃帝之前有一個江族,他們該部落以鄒為圖騰。在古代於”和“吳”的發音是相同。後來的它們變成同音的了因此他們形狀相似,所以它們可以被廣泛使用跟應用的,直到在戰國時期的時候,禹和吳才開始區別開來的,這個要注意,在後面因此該分支將圖騰解釋為吳,並以吳為部落的名稱為大。在夏朝時吳部落遷移至關津的地方(今在河北武夷以東的地方)其次夏少康年間吳族有個叫吳和的人。

B. 吳姓起源與發展分支

網上資料,供你參考:
吳姓人物早在炎帝、黃帝時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吳權的,他的後代是中國樂曲的發明者。那個因為勇敢剽悍,善於狩獵而以「吳」為稱號的原始氏族,在堯舜以前的活動,《尚書》、《春秋》、《國語》、《史記》等經典史書都記載闕如,只有以廣博、繁雜著稱的宋人羅泌《路史·國名紀》中,才以吳權的氏族為第一個吳氏族。《路史》說,吳權是炎帝之臣。可見吳人最初是從屬於炎帝、黃帝部族集團的。《山海經·海內經》記載了一個有趣、奇異的故事:吳權的妻子叫阿女緣婦,她與炎帝的孫子當時為黃帝之臣的逢伯陵通姦懷孕,三年後一胎生3子,分別叫鼓、延、殳。鼓和延傳說是鍾的發明者,也是樂曲的最早發明創制人。逢伯陵是姜姓和齊姓等族的始祖。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吳姓歷史上記述的遠古初祖,他居住在姬水流域(約在今陝西北部),以姬為姓。公劉下傳數代到古公室父時,中原已進入殷商時期,這時周人又受到戎、狄的侵擾,在古公(顫-頁)後稷父率領下被迫離開豳地繼續遷徙。周人一路南遷,他們爬過梁山,渡過漆水、沮水,吳姓家譜到達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縣一帶)。
三千多年前,陝西岐山一帶,有一周族部落,首領被稱為周太王(古公亶父),《詩經·宓宮》中有歌頌他的詩句:「後稷之孫,實維太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周太王生有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兒子季歷。全都非常賢能。其三子季歷娶殷商摯。仲氏之女太任為妻,太任和文王之妻太姒在中國古代被公認為賢婦人,為周族的興盛起過重大作用。太任為周族生下昌,昌即是為周滅商打下雄厚基礎的周文王。昌品德高尚,聰明早慧,深受太王寵愛,古公亶父甚至把振興周族的理想寄託在孫子昌身上,有時當著眾人的面情不自禁地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但根據當時傳統應傳位於長子,太王因此鬱郁寡歡。泰伯明白父親的意思後,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涼的江南,自創基業,建立了勾吳古國。商朝滅亡後,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孫周章為侯,遂改國號為吳。春秋時期,吳國(今江蘇無錫一帶)被越國所滅,其王族支庶子孫不忘亡國之恨,便以國名「吳」為姓,泰伯也就成為了吳姓的得姓始祖。
秦漢時期是吳氏得姓後第一個發展時期。吳亡國後,吳姓後人流亡到江西婺源、安徽歙縣一帶,並有北遷至山東、山西等地者。在秦末漢初,吳姓族人參加起義,因功,多被封王,出現多個名門望族,如南陽吳氏、陳留吳氏、河南吳氏等,榮極一時,為吳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吳姓族人得以進一步發展,由於吳姓有女在漢末嫁於吳國君主,成為皇族,生孫權、孫策等人,並在吳亡後,入仕於兩晉,屢出名人,知名於世。南朝時,「延陵季子」之後的吳姓人發展至湖北中部一帶,逐漸興旺,同時形成了著名的武昌郡望。在秦漢時期遷居山東等地的吳姓族人,有一部分遷居四川成都一帶,仕蜀後逐漸成為當地名門。至隋唐時期,吳姓先後出現了陳留、濮陽、渤海三支著名家族,陳留望族起源於遷居山東吳姓一支,東漢末年以後,雖歷經戰亂,但仍作為當地的大族得以不斷發展,並出現了以《貞觀政要》的作者吳兢為代表的一批名人。濮陽吳姓為東漢大司馬吳漢之後,歷漢魏兩晉南北朝,由於始終為皇親,名人佳人輩出,所以濮陽吳姓盛極一時,地位一直顯赫。同時渤海吳姓也由於名人不斷而著稱於世。到了宋元時期,吳姓族人由於各種原因,出現了北方吳姓大量南遷並在南方大發展的情況,因此北方吳姓漸衰,南方漸旺,並且在此時期,「延陵季子」的後人,咸陽吳姓、紹興吳姓等一大批族人,逐漸顯貴,歷代為官,家族不斷擴大興旺,並在以後逐漸分出安徽寧國、浙江嘉興等望族。到明清及近現代時期,吳姓名人大量涌現,家族分布進一步廣泛,人口增多,還出現了除大陸以外,向東南亞及海外廣泛遷徙的現象。吳姓分布極廣,現以江南一帶為多。目前吳姓人口列全國第十位

C. 吳姓家譜

吳人認為,族譜是神聖之物,修譜是對宗族的一大貢獻。各家吳氏族譜,大談族譜的神聖意義與作用,成為卷首譜序的主要內容。清順治十二年《(湖南)八甲灣吳氏譜序》曾說:「夫族之有譜,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明嘉靖丁亥《延陵吳氏譜序》也說:「譜學之興,其有益於世也大矣,蓋管攝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風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把族譜的作用,說得神乎其神了。在古老中國,族譜的神秘意義,首在維系宗法制度,保持血統純正。
《延陵吳氏家譜序》說得好:族譜興起於中古而有先王之遺風。「先王宗法壞而恭敬之教亡,教亡而後譜作,譜作而後分明,分明而後義生,義生而後禮行,禮行而後祖尊。」族譜的出現,就是在宗法制度敗壞後一種挽救宗法禮制、維系血統純正的產物。有了族譜,就有了區別、分明,就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屬於哪一宗、哪一支,不會亂認祖先宗派。沒有族譜,就等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所歸屬。隨著宗族的發展,子孫人丁繁衍分化,族人之間就會日益疏遠,甚至同族兄弟都視如路人。而有了族譜,就能聯絡宗族同姓之間的感情。因此,尊祖宗而聯族姓,承先啟後之謀,莫切於此(譜)(乾隆已亥吳以忱《丹徒吳氏續修譜序》)。在大多數吳姓宗譜的家范家規中,多把修譜系作為突出的一條。
正因族譜有如此重要的神秘作用,吳姓宗族無不重視族譜的收藏保管。每次族譜之修,都要先註明受領人姓名,開明譜牒部數。宗規要求族人對族譜要留心收藏,勿視為泛常。不得亂筆塗改或讓鼠咬蟲傷,潮濕霉爛,更不得貪財出典,否則嚴懲不貸。吳氏支譜《給譜錄》就規定「公議子、午、卯、酉年清明日,各攜譜齊集公所,憑值年人眼同會看,倘有毀壞者聽罰,其遺失出典者,議罰不輕,嚴追不貸。」
各家修譜,往往都要請學者名流,政界要人或本族名人作序,吳姓族譜也不例外。一篇序文,或述本族發展歷史,或述修譜緣起經過,或論族譜之重要意義。因此,一篇序文就是一篇簡短的歷史和道德文章,而同時,往往也是一篇散文佳作。
現存吳姓譜序,最早當推唐代著名文學家吳少微的《吳氏正宗譜序》。吳少微是季札的第61世孫,他的詩文雄邁高麗,與富嘉謨合稱「吳富體」。此後之吳氏譜序,宋初有著名學者、龍圖閣大學士吳遵路的《丹陽吳氏宗支錄初編敘》。宋以降,至民國時期,文人學者、政客要人所作的吳氏譜序,就數不勝數了。
吳姓家譜文獻目錄
全國·吳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 藏地: 美國 楊繼盛纂寫本 一冊
全國·吳氏宗支世系圖不分卷 藏地: 美國 寫本 一冊
全國·吳王壽夢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圖不分卷 藏地: 美國 吳如勝纂寫本 一冊
全國·吳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 藏地: 美國 吳嗚鳳撰寫本 一冊
遼寧本溪·吳俄爾格氏家乘五卷 藏地:遼寧本溪市城子鄉朴卜村 (清)吳守恩纂清雍正間纂寫本
遼寧遼陽·吳守近家譜 藏地:北京圖書館清鈔本 一冊
遼寧·遼陽吳氏族譜三卷 藏地:北京圖書館(二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遼寧圖書館(民國)吳恩培編1940年遼陽興亞印刷會社精印本
河北·濼南吳氏家譜四卷 藏地:河北濼南縣檔案館 (清)吳優善 吳鴻盤纂清道光三年(1823年)纂 清光緒十八年 (1892年)鐵板本
河北濼南·吳氏家譜三卷 藏地:河北濼南縣文管會 (清)吳寶善纂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纂 光緒二十五年 (1899年)刻本
河北河間·吳譜一幅 藏地:河北青縣崇仟鎮野兀屯吳淑珍纂鈔本
上海松江·華亭張澤吳氏宗譜二卷 藏地:上海圖書館 (清)吳德達輯 吳應芝續輯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仁澤堂刻本
上海松江·吳氏宗譜三卷 藏地:上海松江縣博物館 (民國)吳承祜纂 1929年1936年鉛印本
江蘇·吳氏宗譜三十六卷 藏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哈爾濱師范大學 (清)吳宗洛十一修清咸豐元年(1851年)至德堂鉛印本 三十六冊
江蘇·吳氏族譜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圖書館 (清)吳瑞宗等修清光緒三年(1877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六冊
江蘇·吳氏族譜十卷 藏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清)吳麗生纂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刊本 十冊
江蘇·吳氏匯修宗譜十二卷 藏地:江蘇蘇州市圖書館(存卷1)(民國)吳仲山纂修民國吳氏至德堂活字本
江蘇溧水·吳氏宗譜十五卷 藏地:江蘇淋水縣雲合鄉陳里坑屯竹窩里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三讓堂木活字本
江蘇溧水·吳氏宗譜四卷 藏地:江蘇溧水縣明覺鄉向陽屯小吳家 (民國)吳祖起纂 1916年錦綉堂木活字本
江蘇贛榆·吳氏宗譜長房卷不分卷 藏地:江蘇贛榆縣檔案館 (民國)吳懷鐔重修 1937年至德堂油印本
江蘇淮陰·南清河吳氏宗譜一卷 藏地:江蘇鎮江市圖書館 (清)吳昆田修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翻刻本
江蘇·淮陰吳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國 (民國)吳其稑等重修 1921年清江柏碧山堂刊本 二十六冊
江蘇·淮陰吳氏族譜八卷 藏地:江蘇鎮江市博物館 (清)吳芸等纂 1935年石印本
江蘇揚州·吳氏宗譜四卷 藏地:吉林大學 (清)吳引孫修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朱印本 四冊
江蘇儀徵·古望亭吳氏家譜十一冊 藏地:江蘇儀徵縣陳集鄉工農屯清道光間重印本
江蘇泰州·富安縣吳氏重修族譜八卷 藏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圖書館 (清)吳嘉珠纂修清嘉慶十六年至德堂刻本 八冊
江蘇泰州·海陵南圯塘吳氏族譜□□卷 藏地:江蘇丹陽縣圖書館(存愛字吳卷 6、忠字型大小卷1、2、4—6)(民國)姚龍光重修 1919年木刻本
江蘇·高郵吳氏宗譜六卷 藏地:江蘇寶應縣郭橋鄉友映屯塘河隊 (民國)吳金波重修 1924年石印本
江蘇興化·吳氏族譜六卷 藏地:南京市博物館 (清)吳春元 吳占熊撰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木活字本
江蘇如皋·吳氏家乘八十一卷 藏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哈爾濱師范大學 (清)吳章煥六修清咸豐八年(1858年)鉛印本 二十八冊
江蘇·如皋吳氏重修家乘十五卷 藏地:吉林大學 日本 美國 (清)趙坤連纂輯 清光緒八年(1882年)三讓堂活字本 十六冊
江蘇·如皋吳氏家乘三十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國 (民國)吳江 吳杓等重修 1925年三讓堂活字本 十四冊
江蘇鎮江·古潤吳氏重修宗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 美國 (清)吳錫純等重修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均安堂刊本
江蘇鎮江·開沙吳氏三修宗譜三卷首一卷 藏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吉林大學 (清)吳國楨主修 解簠編輯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怡德堂刻本 四冊
江蘇鎮江·延陵京江吳氏族譜不分卷 藏地:江蘇鎮江市博物館 美國 (清)吳世錚等修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活字本
江蘇常州·毗陵吳氏續修宗譜八卷 藏地:日本 美國 (清)吳富德吳其賢等續修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三讓堂木活字本八冊
江蘇常州·譚墅吳氏宗譜十六卷 藏地:上海圖書館 (清)吳川法修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思讓堂木活字本十六冊
江蘇常州·譚墅吳氏宗譜十六卷 藏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美國 (民國)吳祥鴻等修 1925年思讓堂木活字本 十六冊
江蘇常州·吳氏宗譜十八卷 藏地:江蘇常州市圖書館 (清)吳賡麟纂修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詒安堂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延陵吳氏宗譜八卷首二卷 藏地:河北大學 (清)吳允祥 吳有章纂修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至德堂木刻本六冊
江蘇常州·蓉湖吳氏族譜二十四卷 藏地:上海圖書館 (清)吳觀周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至德堂木刻本二十四冊
江蘇常州·蓉湖吳氏族譜續編□□卷 藏地:江蘇檔(存卷28)民國間至德堂木刻本
江蘇常州·毗陵西郊吳氏宗譜八卷 藏地: 美國 (清)吳志尚等修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振宜堂刊本 八冊
江蘇常州·延陵吳氏續修宗譜十六卷 藏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民國)吳世仁 吳培育等修 1913年至德堂鉛印本 二十冊
江蘇常州·毗陵宣庄吳氏宗譜十六卷 藏地:河北大學 (民國)吳德洪 吳德兆纂修 1914年木刻本 十六冊
江蘇常州·吳氏統譜□□卷 藏地:江蘇檔(存卷2) 1916年至德堂刊本
江蘇無錫·錫山延陵(吳氏)宗譜五卷 藏地:山西省文史館 (清)吳人秀吳世餛纂修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刻本
江蘇無錫吳氏宗譜·不分卷 藏地:台灣 (清)吳亭甫纂修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鈔本 二冊
江蘇無錫·吳氏族譜不分卷 藏地: 四川省圖書館 (存一冊)清同治間刻本
江蘇·無錫吳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遼寧圖書館 (存卷首、卷1—13)美國 (清)吳振鈞等修清光緒八年(1882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蘇無錫·錫山吳氏世譜六卷首二卷 藏地:北京圖書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日本 美國 (清)吳祥霖等修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蘇無錫·錫山吳氏統譜六卷首二卷 藏地:上海圖書館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至德祠木活字本五冊江蘇無錫·吳氏統譜六卷首二卷末三卷 藏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江蘇蘇州市圖書館 日本 美國 (民國)吳叔渭等修 1916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蘇無錫·閭江吳氏續修宗譜十八卷 藏地:復旦大學 (清)吳超然修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經遠堂木活字本
江蘇江陰·嚴漬吳氏宗譜四十卷 藏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清)任震初纂修清同治八年(1896年)恩敬堂活字本 二十八冊江蘇·江陰後底涇吳氏宗譜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國 (清)吳翔九等九修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活字本 二十冊
江蘇江陰·後底涇吳氏宗譜二十五卷 藏地:江蘇蘇州市圖書館 (民國)吳增甲纂修 1949年源德堂鉛印本 二十五冊
江蘇宜興·吳氏宗譜二十一卷 藏地:河北大學 (民國)吳唱續修 1929年繼述堂木刻本 二十四冊
江蘇宜興·鍾離吳氏重修忠義分譜八卷 藏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民國)吳蓮溪編纂 1947年恩敬堂鉛印本 八冊
江蘇蘇州·吳氏家乘三卷 藏地:江蘇蘇州圖書館 (清)吳潮吳文塏修 清據嘉慶六年(1801年)源遠堂本鈔本 二冊
江蘇常熟·新修丹陽分常熟吳氏支譜六卷 藏地:江蘇常熟市圖書館 (清)吳煥文吳焯等修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修稿本 五冊
江蘇常熟·海虞城東吳氏支譜一卷 藏地:江蘇蘇州市圖書館 民國間鈔本一冊
江蘇吳縣·吳氏族譜不分卷 藏地: 美國 清康熙間刊本 一冊
江蘇吳縣·武山西金村吳氏世譜四卷 藏地: 美國 (清)吳公肅等修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刊本 八冊
江蘇吳縣·洞庭吳氏家譜六卷藏恥』匕京圖書館(二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人民大學 吉林大學 南京大學歷史系 (清)吳永錫 吳定國等修清乾隆七年(1742年)洞庭祠堂刻本 六冊
江蘇吳縣·皋廡吳氏家乘四卷 藏地:北京圖書館 (清)吳哲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刻本
江蘇吳縣·皋廡吳氏家乘六卷 藏地:江蘇蘇州市圖書館(存卷2—6)(清)吳經望等纂修 清道光九年至十一年(1829—1831年)刻本
江蘇吳縣·洞庭吳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清)吳懋煜輯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鈔本 六冊
江蘇崑山·徽州吳氏遷昆支譜 藏地:北京圖書館 (民國)吳鴻疇編輯民國間蘇州大蘇印刷公司鉛印本一冊
江蘇·吳江吳氏族譜三十五卷 藏地:河北大學 福建省圖書館 (存卷 6、7)(清)吳安國續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木刻本 十六卷
吳氏·宗譜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圖書館 日本 美國 (清)吳近庄纂 吳祥霖補輯清宣統元年(1909年)活字本 六冊
浙江杭州·吳氏家譜□□卷 藏地:河北大學(存六卷)鈔本
浙江杭州·吳氏族譜 · 藏地:中國歷史博物館 鈔本
浙江·餘杭吳氏宗譜二卷 藏地:日本 美國 (清)吳之梁吳載有等續修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木活字本二冊浙江·餘杭吳氏宗譜八卷 藏地:吉林大學 (清)吳光煜續修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承善堂活字本八冊
浙江餘杭·延陵吳氏宗譜八卷 藏地:浙江佘杭縣塑料廠木活字本
浙江·蕭山吳氏家譜四卷 藏地:日本 美國 (清)吳斐續修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愛敬堂木活字本
浙江·蕭山吳氏家譜四卷 藏地:日本 美國 (清)吳瑞芝等重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愛敬堂木活字本 四冊
浙江泰順·九綻吳氏族譜四卷 藏地:浙江泰順縣文博 (清)蔡葆貞重輯鈔本
浙江嘉興·吳氏族譜不分卷 藏地:浙江嘉興市圖書館 (清)吳蹯重修清咸豐九年(1860年)鈔本 二冊
浙江海寧·吳氏宗譜六卷 藏地:吉林大學 浙江圖書館 (清)吳芸孫 吳昌年續修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刻本 二冊
浙江桐鄉·州錢吳氏宗譜五卷首一卷 藏地:美國 (清)吳學浚等修清光緒五年(1879年)永懷堂木活字本 六冊
浙江平湖·吳氏本支家譜不分卷 藏地:人民大學 遼寧圖書館 (清)吳若娘續修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活字本 二冊
浙江·海監吳氏宗譜不分卷 藏地:美國 (清)吳本智等修清咸豐九年(1859年)寫本 一冊
浙江海監·吳氏族譜六卷 藏地:人民大學 (清)吳昌年 吳昌祺等續修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刻本 二冊
浙江湖州·菱湖吳氏族譜不分卷 藏地:中國社會科學院 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清)吳衍麟纂修清同治四年(1865年)鈔本 六冊
浙江湖州·苕溪吳氏宗譜不分卷 藏地:北京圖書館 (清)吳容光續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刻本 四冊
浙江湖州·下塘苕溪吳氏宗譜不分卷 藏地:北京圖書館 人民大學 上海圖書館
浙江圖書館 日本 美國 (清)吳孝誠等修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刻本
浙江湖州·苕溪吳氏宗譜不分卷 藏地:日本 美國 (民國)吳邦詮吳孝詵等續修 1931年刊本 六冊
浙江湖州·皂湖吳氏宗譜八卷 藏地:河北大學 (民國)吳秋香 陳溶新重修 1933年世德堂木刻本 四冊
浙江長興·吳氏宗譜十卷 藏地:浙江長興縣白阜鄉大齊口村屯 (清)吳俊卿主修清光緒二十四年(1935年)鳳林堂木刻本
浙江紹興·會稽吳氏家譜不分卷 藏地:浙江圖書館 (明)吳鏈修 林喬纂明嘉靖鈔本 一冊
浙江紹興·山陰縣州山吳氏族譜十五卷序狀志銘一卷 藏地:北京圖書館 (明)吳有臨纂修明萬曆刻天啟六年(1626年)重修本 八冊
浙江紹興·山陰縣州山吳氏族譜三十一部 藏地:北京圖書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人民大學 遼寧圖書館 四川省圖書館(存十一部)日本 美國 (清)吳國梁等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活字本
浙江紹興·山陰州山吳氏支譜不分卷 藏地:北京圖書館 遼寧圖書館 日本 美國 (民國)吳隱編訂 1916年活字本一冊
浙江紹興·山陰州山吳氏支譜不分卷 藏地:北京圖書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北京師范大學 人民大學 浙扛圖書館 日本 美國 (民國)吳善慶編 1919年刻本 一冊
浙江紹興·山陰縣州山吳氏族譜不分卷 藏地:北京圖書館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北京師范大學 吉林大學 浙江圖書館 日本 美國 (民國)吳邦樞等纂修 1924年刻本
浙江東陽·渤海郡雞峰吳氏宗譜十二卷 藏地:浙江東陽縣象崗鄉 1926年木活字本 一冊
浙江義烏·椒山吳氏宗譜□□卷 藏地:浙江金華市文管會(存卷1)清道光十年(1830年)木刻本
浙江義烏·椒山吳氏宗譜□□卷 藏地:浙江金華市文管會清咸豐五年(1855年)木刻本
浙江義烏·延陵吳氏宗譜二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北京圖書館 (民國)吳德洗等纂修 1925年活字本 四十五冊
浙江衢州·吳氏宗譜二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會 (民國)吳禮榮重修 1917年刻本 一冊浙江衢縣·銅峰吳氏宗譜四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會民國間木活字本 一冊
浙江衢縣·延陵吳氏宗譜四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會 (民國)吳長安 吳元駿等修 1948年衢城北隅居士鄭蔭槐木活字本四冊
浙江常山·柏溪吳氏宗譜不分卷 藏地:浙江常山縣大橋頭鄉連塘屯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柏溪吳氏宗譜八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常山縣大橋頭鄉石村楊瀚八修木刻本
浙江常山·梧峰吳氏宗譜□□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會(存卷1)(清)吳鑒 吳紹達等續修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木活字本
浙江常山·梧峰吳氏宗譜□□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會(存卷1—3)(清)吳可權修清道光二十四木活字本
浙江仙居·厚仁吳氏宗譜□□卷 藏地:浙江臨海縣博物館(存卷6、卷末)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木活字本
浙江仙居·吳氏宗譜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浙江臨海縣博物館(缺卷3、4、6、7、13、18、26)清同治十年(1871年)木活字本
浙江天台·吳氏宗譜略存不分卷 藏地:吉林大學 (清)吳志勤重修清乾隆鈔本 六冊
浙江黃岩·黃邑鳳洋湖頭東吳氏宗譜九卷 藏地:浙江臨海縣博物館(存卷1)(清)吳際清纂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木活字本浙江遂昌·吳氏宗譜不分卷 藏地:浙江遂昌縣湖山鄉大畈屯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刊本 五冊
浙江遂昌·平昌吳氏宗譜八卷 藏地:浙江遂昌縣石練鄉 1934年刻本
浙江遂呂·吳氏宗譜不分卷 藏地:浙江遂昌縣對正鄉山前屯民國間刊本
浙江松陽·崗頭吳氏宗譜三卷 藏地:浙江松陽縣樟溪鄉崗頭屯 (民國)吳家斌主修 1921年木刻本
安徽·吳氏宗譜三十卷 藏地:安徽圖書館 (清)吳燮和等修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木活字本 三十四冊
安徽·吳氏重修宗譜□□卷 藏地:安徽安慶市圖書館(存卷12)民國間興讓堂木活字本
安徽合肥·東鄉吳氏宗譜二十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國 (清)吳重仁 吳門南等修清光緒六年(1880年)刊本 二十冊
安徽·蕪湖吳氏宗譜□□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博物館(存卷首、卷1)(民國)吳官生纂 1931年木活字本
安徽涇縣·涇川茂林吳氏宗譜五卷 藏地:北京圖書館(缺卷4)
安徽圖書館 美國(明)吳范道等纂明萬曆八年(1580)刊本
安徽涇縣·延陵吳氏宗譜十三卷 藏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河北大學 (清)吳一湫纂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刻本 十二冊
安徽涇縣·石匱吳氏族譜正編六卷首一卷附舊編二卷首一卷附編二卷 藏地:河北大學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本刻本 八冊
安徽涇縣·茂林吳氏四代飲旌五世同堂全圖一卷 藏地: 美國 (清)吳慎月編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
安徽涇縣·吳氏始祖圖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館 清鈔本 一冊
安徽涇縣·茂林吳氏譜系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館 (民國)吳家駿手錄 1932年寫本 一冊
安徽涇縣·茂林吳氏支譜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館 (民國)吳家駿錄訂 1934年精鈔本一冊
安徽徽州·新安吳氏族譜不分卷 藏地:北京圖書館 清鈔本 二冊
安徽徽州·新安世家梢雲吳田氏族譜不分卷 藏地:北京圖書館 清鈔本 一冊

D. 日語中「吳」字怎麼發音怎麼拼寫

本人就姓吳,不講一講有點不甘心啊。

平假名ご 片假名ゴ 羅馬字go 但是在日本也有在口語稱呼中喚作u 有點中文的諧音wu 的一聲

E. 日語「吳」字怎麼發音怎麼拼寫

呉(ご)
呉(くれ)
吳字有兩種發音,姓氏時候一般多用第一個,發「くれ」的時候是在唐朝時代的一種紡織工藝後傳到日本,沿用至今。例:呉羽鳥(くれはどり)呉服(ごふく)

F. 吳字拼音怎麼打

吳[wú]

G. 吳姓用日語怎麼寫怎麼念

呉 ご (GO)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4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