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打天鎮
⑴ 日本侵華佔領大半個中國 為什麼到了山西最終過不去
主要是地形原因。山西是典型的為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高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點為五台山主峰葉斗峰,海拔3061.1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高原內部起伏不平,河谷縱橫,地貌類型復雜多樣。
越往西山區越多,極其不利於日本機械化部隊的發揮,以往日本有優勢的重型炮彈,炸彈,炸在山區的效果也遠遠要比平原差得多。
日本人不熟悉當地的地形,山區地形易守難攻,革命軍在暗處做為守方,日本軍隊在明處做為攻方,這樣對日本軍隊而言是極其不利的。
由於山西往西的中國西北地區,地瘠民貧,位置偏僻,又缺少日本急需的石油、橡膠、煤炭等資源,日本人認為拿下意義不大,反而需要分散有限的兵力。
(1)日本人為什麼打天鎮擴展閱讀: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省會太原市。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古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山區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中國未被日本侵佔的領土:新疆、西藏、蒙古、甘肅、寧夏、青海、陝西、西康、四川、貴州、雲南大部。
⑵ 天鎮縣為什麼稱為喪城
版本1: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侵入天鎮,天鎮人民痛哭流涕,十分悲痛,故名喪城
版本2:《民國大同縣志》所載:「八月庚午朔(初一)至右衛,辛未(初二)次懷安,壬申(初三)次天鎮」。駐蹕天鎮縣慈雲寺,天鎮知縣鄂騰鄂因苦於應酬,又懼怕慈禧淫威而服毒自殺,慈禧封天鎮為「喪城」
⑶ 日本人在民國時期的罪行
資料來源:中央檔案館等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華北歷次大慘案》。
1937 年9 月12 日山西天鎮城「八·八」慘案2300 餘人
1937 年10 月8 日河北正定縣正定慘案殘殺1506 人,重傷103 人
1937 年10 月12 日河北藁縣梅花鎮慘案1547 人
1937 年10 月24 日河北成安縣成安大慘案5300 餘人
1937 年11 月13 日山東濟陽縣濟陽城慘案2300 餘人
1938 年3 月17 日山東滕縣血洗滕縣城事件殺害2259 人,姦汙婦女224 人,燒毀房屋6 萬余間
1938 年3 月24 日河南長垣長垣城關慘案1700 餘人
1938 年4 月21 日山東臨沂臨沂大屠殺3000 人以上
1938 年5 月13~17日江蘇金鄉縣金鄉慘案被害百姓達3347 人,燒毀民房670 余間
1939 年12 月14 日平原省武陟縣傅村大屠殺事件997 人,燒毀房屋880 余間
1940 年12 月23 日山西興縣血洗興縣城鄉事件1300 多人,燒毀房屋5700 間
1941 年1 月25 日河北潘家峪潘家峪慘案被害1230 人,燒毀房屋1100 間
1941 年4 月12 日冀魯豫邊區「四·一二」大掃盪慘案僅發現糜爛屍體就達4574 具,被焚142村,毀房5 萬余間,砍樹數十萬株
1942 年12 月5 日河北灣南縣潘家戴庄慘案1280 人,毀房1000 余間,
1943 年9 月20 日河北阜平縣平陽慘案直接殺死者752 人,被虐待致死者89 人,抓走112 人,連同賈家口被殺者200 多人,共計犧牲1000 余名
1928 年5 月3 日山東濟南濟南慘案死6123 人,傷1701 人
1933 年春東北臨江、通化等地軍
事「討伐」三個月間屠殺抗日人員8700 人
1934 年吉林鎮壓依蘭農民暴動屠殺2000 餘人
1937 年8 月14 日上海轟炸上海市區炸死平民1742 人,炸傷1873 人
1937 年9 月15 日河北保定佔領保定屠殺居民約2000 人
1937 年11 月5 日浙江杭州金山衛鄉被害1050 人
1937 年11 月19 日江蘇常熟佔領常熟1500 人左右
1937 年11 月27 日江蘇無錫佔領無錫被屠殺屍體就達2000 余具,無錫城大火七天七夜不熄
1937 年12 月10 日安徽蕪湖佔領蕪湖在城內屠殺市民萬餘人
1937 年12 月24 日浙江杭州侵入杭州被殺平民4000 多人,其中有700 人是被姦淫致死的婦女
1938 年3 月29 日河南浚縣攻陷浚縣城屠殺居民4500 餘人
1938 年5 月28 日廣東廣州轟炸廣州在長達13 天的轟炸中,廣州市民被炸死者近萬人,作者無法統計
1939 年5 月3-4 日四川重慶轟炸重慶炸死2648 餘人,傷3668 人
1939 年7-9 日太行區圍攻武鄉1500 人
1941 年6 月5 日四川重慶「大隧道」慘案9000 餘人
1943 年5 月8-12 日湖南南縣南縣廠窖大慘案殘殺3 萬餘人
1943 年淮南煤礦淮南煤礦
日軍在此地挖三個大坑,僅上半年拋入坑中屍骨13000 多具
這些只是反映日軍暴行的小部分事件,在日軍血洗中華大地的黑暗時代,一次屠殺我國同胞幾人、幾十人、幾百人、幾千人甚至數萬人的慘案,何止千萬件!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8 年抗戰期間,日軍屠殺敵後解放區人民就達百餘萬人:晉綏邊區15 萬人,晉察冀邊區48 萬人,晉冀魯豫邊區98 萬人,中原區7 萬人。據統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傷亡2100 萬人,其中1000 萬人死亡,財產損失達600多億美元。這些死難的同胞,絕大多數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包括老弱婦孺。
⑷ 日本是那一年侵略了山西
山西省太原市 1937年11月8日
主要是兩路,一路佔領天鎮後從大同南下,受阻於忻口以北,
另一路沿正太線西進,直到太原。
因正太線方向入侵的日軍直抵太原,忻口失去防守價值而棄守。各路抗日軍隊轉入山區與日軍周旋對峙,主力中央軍、滇軍與部分西北軍進入中條山構建了中條山防線,曾打退日軍12次掃盪。
晉軍一部、八路軍主力與西北軍一部進入太行山。
(精)(銳)
⑸ 日本鬼子在大同犯了什麼滔天大罪
1.掠煤
日本侵略者在大同推行「以人換煤」的血腥政策, 甚至大量使用童工。礦工生活在暗無天日的牢獄之中,缺衣少食,備受欺凌。日本鬼子佔領大同期間共有6萬多礦工遇難,現存大的萬人坑有兩座,里邊屍骨累累
2.文物
在古城渾源,天鎮等大肆挖掘古墓,運走文物,就在天鎮一縣就運走文物9車皮
另外還燒毀很多古寺 古建築
3.掠錢
大量搜刮人民商家現金銀元,不計其數
4.大屠殺
在天鎮等地製造駭人聽聞的大屠殺,姦淫婦女
總之 日寇在山西 在大同犯下了滔天罪行
⑹ 二戰時期日本人真的像影視劇中所描寫的那麼殘暴嗎
不講集中營,不講毒氣室,不講大屠殺,不講慰安婦,不講各種聳人聽聞的酷刑,單是日本士兵如何對待普通百姓,就足夠讓人氣得咬牙切齒了。
梅汝璈先生曾講,日軍「舉凡一個殺人狂所能想得到的最殘酷的殺人方法,他們幾乎都施用了」。歷史學者不完全統計,日本侵略者殺害我國軍民的手段至少有250種!
日本侵略者不僅是殺人,他們更是以殺人為樂。許多聞所未聞、殘忍至極的殺人手段被他們「創造」出來,槍殺、槍挑、刀刺、活埋等手段常見,砍頭、挖心、狗咬、滾釘、灌腸、火燒、電磨、倒懸、活撕、剖腹取肝、割生殖器、刀插陰戶或肛門等更為殘忍的手段也是屢見不鮮。
日軍來到海南,在一個村子裡,強迫幾個強壯的村民在水缸旁躺下,日本士兵拿起水桶往他們嘴裡灌水。村民的肚子脹得像青蛙一樣時,日本士兵穿著皮靴在他們肚子上使勁踩,看誰噴水噴得多,噴得高。村民們痛苦萬分,日本兵卻哈哈大笑.
⑺ 日本是哪一年侵略了山西
山西省太原市 1937年11月8日
主要是兩路,一路佔領天鎮後從大同南下,受阻於忻口以北,
另一路沿正太線西進,直到太原。
因正太線方向入侵的日軍直抵太原,忻口失去防守價值而棄守。各路抗日軍隊轉入山區與日軍周旋對峙,主力中央軍、滇軍與部分西北軍進入中條山構建了中條山防線,曾打退日軍12次掃盪。
晉軍一部、八路軍主力與西北軍一部進入太行山。
⑻ 忻口會戰
6個集團軍,共31個師、13個旅,約28萬多人,由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任前敵總指揮,組織了忻口會戰。具體兵力...19日,第十八集團軍一二九師一部夜襲日軍陽明堡飛機場,殲敵百餘人,炸毀飛機20多架,使猖狂的日軍在忻口會戰中損耗慘重
忻口、太原會戰是平津失陷、淞滬會戰開始之後,國民黨正面戰場第二戰區組織的一次以保衛太原為目的的大會戰,這次會戰從1937年 9月13日——11月 8日,歷時近兩個月。會戰中,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一五師主力和一二九師一部先後取得了平型關大捷和夜襲陽明堡戰斗的勝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會戰。但由於國民黨指揮無方,作戰不力,終於失去了忻口、太原。從此,華北屏障不復存在。華北正面戰場無戰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深入敵後,開辟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逐漸成為華北抗戰的主體。
一、日寇進犯晉北
平津失陷後,華北日軍兵分三路:一路沿平漢路南犯,進窺河南;一路沿津浦路南下,進犯山東;一路則沿平綏路西犯,進犯晉、察、綏,並把戰略進攻的重點指向山西。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東部,太行、呂梁、恆山、中條四山環繞周圍,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素有「華北之鎖鑰」之稱,是華北天然堡壘。中國軍隊若能固守山西要地即可對侵入華北平原之敵側背造成嚴重威脅。日軍為確保對平津地區的佔領,解除側背之憂,圖謀進一步南侵,也力求控制山西。在這兩軍必爭之地,一場麈戰勢在必然。而省會太原扼正太路、同蒲路之交會點,為控山帶河之重鎮。北部有忻口為其屏障,外有娘子關、平型關、雁門關等內長城隘口連接環衛。中國軍隊如能守住這一戰略地帶,就可以確保山西,威脅平津日軍側背。
1937年 8月,日軍組編「華北方面軍」序列,以寺內壽一為司令官,並以主力第五師團擔任主攻太原的任務。此外,還專門成立了以東條英機為司令官的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配合第五師團的行動。 8月下旬日軍攻陷察哈爾省平綏路各據點後,日軍關東軍察哈爾派遣軍主力和第五師團隨即將兵鋒指向晉北的天鎮、陽高,叩山西門戶大同。 9月10日,日軍攻佔陽高和三千戶嶺,天鎮失去屏障,軍長李服膺棄城而退,打亂了閻錫山大同會戰的計劃,李服膺因此被槍決。日軍佔領天鎮等地後,即調集主力圍攻大同。閻錫山下令棄守大同,集中兵力在內長城一線設防。 9月12日,關東軍察哈爾派遣軍兵不血刃佔領了大同。9月13日,日寇分兵沿同蒲路南下直撲太原。
同時日軍第五師團在佔領察南要地陽原、蔚縣後,突破晉察省界,向山西重鎮廣靈進攻。中國軍隊被迫退守神池、雁門關等內長城一線,憑借天險阻止日軍第五師團由察省西侵。為確保山西天然堡壘,中國空軍 4個中隊北上支援作戰,並確定朱德第十八集團軍歸第二戰區指揮。9 月14日,日軍攻佔廣靈。15日中國第二戰區調整部署:右路軍總司令楊愛源,副總司令孫楚,下轄第三十三軍、第十七軍;左路軍總司令傅作義,下轄第六十一軍、第三十四軍、第三十五軍、第十九軍;預備軍為第七十一師、第七十二師。全軍在靈丘南方山地,經恆山、凌雲口、北樓口、狼峪、茹越口、廣武鎮、陽方口至利民堡一線佔領陣地,拒阻敵人,預備軍控制繁峙、代縣。
日軍在佔領廣靈後,立即分兵向靈丘、渾源追擊。雖然中國軍隊頑強抗擊,但17日日軍攻佔渾源,20日攻佔靈丘。中國守軍腹背受敵,難以持久,被迫向平型關一帶轉移。中國軍隊決定利用平型關的險要地形阻擊敵人。從9月21日—— 29日,中國正面守軍在平型關與日軍展開激烈戰斗,雙方損失都很大,但日軍攻勢更加猛烈,陣地數次易手,戰事呈膠著狀態。此時八路軍—一五師曾奉命增援靈丘,靈丘失陷後,—一五師於 9月25日在平型關取得伏擊日軍的巨大勝利,一日之內殲敵千餘人,繳獲輜重無數。平型關大捷,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也是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所取得的第一次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但是,9 月28日,日軍攻佔了茹越日,中國軍隊退守繁峙以西的鐵角嶺。日軍又跟蹤而來,經過血戰,鐵角嶺失守,繁峙也於當夜失陷。平型關中國守軍後路被斷,情勢危急。為免遭包圍,中國軍隊放棄平型關,向五台山的代縣、雁門關至陽方口之線轉移。日軍在佔領茹越日、鐵角嶺、平型關之後,會師於繁峙,於10月 1日聯合攻佔代縣,進攻綏遠的察哈爾派遣兵團另一部則於9月28日攻佔朔縣,30目越過陽方口,向晉北交通要點寧武進攻。至此,中國軍隊內長城防線又被敵突破,日軍逼近忻口。
二、忻口大會戰
忻口為晉北通往太原的門戶,是保衛太原的最後一道防線。為了保衛太原,國民黨第二戰區指揮部集中 6個集團軍,共31個師、13個旅,約28萬多人,由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任前敵總指揮,組織了忻口會戰。具體兵力部署為;以第九、十五、十七、十九軍及第十四集團軍等部組成中央兵團,由衛立煌副總司令指揮,負責守衛蔡家崗、靈山、南懷化、陽明堡一線陣地;以第十八集團軍(除一二零師)、第七十三師、第一零一師等部組成右翼兵團,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指揮,守衛五台山一線陣地;以第六十八、六十一、一二零師及獨立第七旅等組成左翼兵團,由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指揮,防守黑峪村迄陽方口一線陣地;以第三十四軍、三十五軍和第六十六師等部為預備隊,由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指揮,在定襄、忻縣一帶策應各方。日軍參加忻口會戰的兵力共約 3個師團,7萬餘人,並配有350多門大炮,150多輛戰車和300架飛機。
10月 1日,日軍千餘人向陽明堡進攻,與中國第十九軍一部發生激戰,並侵入陽明堡。2日,在飛機、大炮配合下進攻崞縣。4日,日軍混成第十五旅團從崞縣以西迂迴,向原平鎮猛攻。此時,從平漢路石家莊調來的衛立煌部還沒有趕到,由五台山向忻口轉移的晉綏軍兩天後才能到達,形勢十分危急。為使主力部隊有充裕時間集結忻口與敵決戰,第二戰區司令部命令中國守軍死守崞縣、原平,以待後續部隊到達、5、6兩日,日寇集中炮火對崞縣中國守軍猛烈轟擊,陣地幾乎完全被炸。第十九軍第四零七團官兵傷亡極為慘重。7 日,圍攻崞縣的日軍增加到五、六千人。日軍以飛機20餘架、野重炮30餘門對縣城狂轟濫炸 6個小時,北城牆被毀,第四十一團傷亡殆盡,敵人乘機突入。東西城牆守軍奮勇夾擊,與敵人展開巷戰肉搏。入夜,中國守軍各級軍官親自率軍堵擊敵人,日軍有增無減,局勢無法挽回。8日,王靖國軍長不得不率余部突圍,崞縣陷落。
原平鎮守軍為姜玉貞第一九六旅。為使主力能完成在忻口的集結,第二戰區長官部命令他「雖剩一兵一卒,也得在原平死守七天(從10月 1日起)」。在部隊由代縣向原平轉移的途中,日軍已經在背後追趕了。在距原平還有20里的地方,姜旅即與敵第十五混成旅接火,且戰且退。在原平鎮外,姜玉貞命令所部構築工事,死守鐵路和公路。日軍憑借優勢裝備,在飛機、重炮、戰車的配合下,向原平發起猛攻。姜玉貞親臨指揮,敵人多次進攻被打退,姜旅傷亡日益慘重,陣地逐漸縮小,日軍形成對原平的包圍態勢,最後,姜旅不得不退入城內。到第 7天,日軍從城東北角突入,佔領城的東半部,與姜旅隔街相抗。這時,姜玉貞又接到命令,命他再守 3天。他當即表示:「誓死抗戰,無令不離斯士。」10月 8日崞縣失守後,大量日軍圍援原平,城的西北部也被攻佔。此時姜旅的五千人,還只有二、三百人 ,被圍困在城東北角 ,但將士們毫無懼色,在姜玉貞率領下與敵展開巷戰,短兵相接,逐院爭奪。一直堅持到10月10日子夜,完成了守城任務。之後,姜玉貞率余部突圍,不料,在城外被敵炮彈擊中,以身殉國。此次戰斗,姜玉貞旅與敵血戰10天,以劣勢之軍抗擊強寇,幾乎全部壯烈殉國。11日,日軍佔領原平。
崞縣、原平失陷後,忻口完全處在日軍直接攻擊之下。忻口位於同蒲路要地忻縣以北,右靠五台山脈,左依寧武山脈,兩山之間是一片河谷,河谷中有一座數十米高的土山,山上築有半永久性的防禦工事。10月12日,第二戰區司令部重新調整部署,調傅作義的預備兵團加入中央兵團作戰,與敵繼續在忻口一線作戰。13日,日軍調集五千餘兵力,在飛機、大炮和戰車掩護下向忻口中央陣地——南懷化猛攻,試圖實施中央突破。在日軍的猛烈進攻下,南懷化陣地幾乎被夷為平地。中國守軍雖身陷焦土,仍英勇殺敵,激戰至深夜,陣地13次易手,終於將突入南懷化之敵包圍殲滅。14日,日軍增兵數千,再次猛攻南懷化陣地,中國守軍與日寇展開更為激烈的戰斗。右翼中國守軍第十五軍與敵戰至傍晚,將日軍一部趕至靈山腳下;左翼第十師則將敵一部擊潰,收復了舊練庄等地,但南懷化主陣地陷於敵手,防線上出現破口,拉鋸戰愈加慘烈。
10月15日,中國第二戰區司令部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殲滅敵人,收復中央陣地,調第九軍、第二十一師等部約 5個旅兵力在中央兵團總指揮、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的指揮下,向日軍佔領的陣地發起反攻。中國軍隊從正面出擊,從三面圍攻敵人。在陣地前,郝夢齡軍長對士兵講話:「先前我們一個團守這一陣地,現在我們剩下一百多人,編成一個連,還是守這個陣地。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守這個陣地。我們一天不死,抗日的責任就不算完。我出發前,已在家裡寫下遺囑,不打敗日寇決不生還。現在同你們一起堅守這塊陣地,決不先退。我若先退,你們不論是誰都可以槍斃我。你們不論是誰,只要後退一步,我立即槍斃他。大家敢陪我在此堅守陣地嗎?」全體士兵齊聲回答:「誓死堅守陣地!」他高興地說:「好,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然後揮筆疾書:「站在哪裡,死在哪裡」八個字,曉諭全軍將土。16日凌晨 2時,反擊開始。在郝夢齡的指揮下,中國軍隊連克幾個山頭,到5時許,天色微明,郝夢齡急於趕到第5旅的前沿陣地指揮作戰,官兵們告訴他,前面有一段路被敵人火力封鎖十分危險,勸他寫書面命令派人送去,郝軍長說:「瓦罐不離井口碎,大將難免陣前亡。」說罷毅然向前沿陣地奔去,在穿過離敵僅二百米的陣地時,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39歲。同時犧牲的還有五十四師師長劉家祺,接著獨立第五旅旅長鄭連珍也陣亡殉國。郝夢齡軍長原率部駐扎貴陽,國難當頭,請纓北上。此前他對妻子說:「我是軍人,半生光打內戰,對國家毫無利益,日寇侵佔東北,人民無不義憤填膺。現在日寇要滅亡中國,我們國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我應該去抗戰,應該與敵人拼。」當他率部途經武漢與家人告別時,對兒女們說:「我愛你們,但是更愛我們國家。現在敵人天天在屠殺我們的同胞,大家都應該去殺敵人,如果國家亡了,你們也沒有好日子過了。」他不忍看到行前家人哭哭啼啼,便悄悄寫下遺書,讓孩子們日後拆閱。他寫道:
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犧牲。萬一陣亡,你等要聽母親的教調,孝順汝祖母老大人。至於你等上學,我個人是沒錢。將來國家戰勝,你等可進遺族學校。……
在忻口陣地前沿,他對軍官作戰前動員,他說:「此次戰爭,為民族存亡之戰爭,只有犧牲;如再退卻,到黃河邊,兵即無存,哪有長官?此謂我死國活,國活我死。」
在決戰前夕他給妻子的信中說:「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後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成功便成仁。為爭取最後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我既犧牲後,只要國家存在,諸子女教育當然不成問題……余犧牲亦有榮。為軍人者,為國家戰亡,死可謂得其所矣!」 10月16日郝夢齡以身殉國,實現了他為國家、民族而戰的夙願。郝夢齡犧牲後,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追贈他為陸軍上將,以示褒揚。1938年 3月12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追悼抗敵陣亡將土大會上稱贊郝夢齡等是中國人民「崇高偉大的模範」,證明「中華民族決不是一群綿羊,而是富於民族自尊心與人類正義心的偉大民族」。
由於忻口中國守軍的勇敢作戰,日軍自10月13日開始進攻忻口中央陣地,到10月底,雙方激戰半月之久,日軍始終未能完全佔領這些地區。
在正面守軍頑強抗擊敵人的同時,我左右兩翼兵團則在五台山及寧武山區對日軍後方不斷襲擾。10月14日,第十八集團軍一二零師與獨立第七旅配合,一舉收復寧武縣城。15日,該軍又在廣靈、靈丘一帶殲敵百餘人,並收復廣靈。19日,第十八集團軍一二九師一部夜襲日軍陽明堡飛機場,殲敵百餘人,炸毀飛機20多架,使猖狂的日軍在忻口會戰中損耗了空中優勢。我左右兩翼部隊對敵人的襲擾,尤其是第十八集團軍挺進敵後,開展游擊戰爭,迫使日軍以相當兵力回守後方,有利地支援了忻口正面的戰斗,正是這種有效的配合,在10月底之前,日軍雖多次發動進攻,但忻日陣地終未能被其攻破,而且中國軍隊還能數次發起反攻,殲滅敵人。
日軍在忻口附近受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進展甚微,於是在10月中旬派兵沿正太路向太原進攻。駐守在正太路娘子關隘口的中國守軍是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所部。自10月11日開始,日軍與中國守軍在正太路及娘子關周圍地區進行戰斗。14日,中國守軍在娘子關附近得到孫連仲所部的增援,立即對進犯之敵進行反 ,當日即斃敵數百名。15日,又將侵入關溝之敵1500多人大部殲滅,並於次日拂曉發動全線進攻,與敵血戰肉搏,痛殲敵軍。但到19日,日軍援兵大量增加,並得到飛機、火炮的有力配合,中國軍隊雖繼續奮勇戰斗,終因力量懸殊,逐漸轉為劣勢。26日,娘子關遂被日軍攻陷。娘子關失守,忻口中國守軍處於腹背受敵的境況。11月 2日,第二戰區司令部不得已下令忻口守軍撤退,保衛太原。灑滿中國將上鮮血的忻日於當日被日軍佔領,戰事轉向太原。
三、太原保衛戰
日軍在忻口和娘子關得手以後,立即左右夾擊,逼近太原。在保衛太原的問題上,第二戰區司令部發生了分歧,副司令衛立煌認為太原孤城難守,會上一言不發,另一位副司令黃紹竑則迴避作戰,想保存實力,在閻錫山的堅持下,第二戰區司令部命令傅作義為太原城防司令,負責保衛太原。同時命令衛立煌率忻口部隊向太原周圍地區轉移,協助傅作義固守太原。但從忻口退下的部隊秩序極為混亂,沒有來得及佔領太原城以北的陣地就被敵人追軍打敗,潰軍紛紛渡汾河西逃。晉東日軍自10月26日起,連續攻佔平定、陽泉、壽陽、榆次等地。11月7日,日軍先後到達太原城郊,太原城陷入日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自11月 8日清晨開始,日軍在飛機大炮和裝甲車的配合下,從東、北兩面猛攻城垣,北城樓被擊中,火焰彌漫,太原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三丈高的城牆被炸得不足兩丈。到 9 時許,東北、西北兩處城角被敵密集炮火轟塌,隨後,東、北兩面城牆也被轟開十餘處破口,敵步兵在槍炮掩護下向城中猛沖、守衛在太原城內的中國軍隊,身陷焦土、誓死不退。一面拼殺攻城之敵,一面將城牆各口封鎖,並逐巷肉搏,殲滅入城之敵。但到入夜,日軍突然向城內空降兵力,內外夾擊,西、南兩城區中國守軍被敵擊潰。中國守軍因連日血戰,已寡不敵眾,城防司令傅作義淚流滿面,只好下令僅存的 2000 余將士由大南門突圍,向晉南轉移,太原於當日失守。
忻口、太原會戰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在這次會戰中,國民黨將士與八路軍密切配合,協同作戰,以傷亡10萬餘人的代價,殲滅日軍 2萬餘人,創華北戰場殲敵之最新紀錄。忻口太原會戰,也打亂了日本侵略者妄圖速戰速決迅速滅亡中國的陰謀,支援了平漢路中國守軍的作戰,為平漢路中國守軍集結、南撤贏得了時間。戰斗中涌現出郝夢齡、姜玉貞等壯烈殉國的英雄將領,所有這些,都極大地鼓舞了我抗日軍民同萬惡的日寇進行殊死戰斗的勇氣和信心。
⑼ 太原會戰的主要戰役
戰斗從9月3日打響,日軍1500多人開始進攻國民黨第61軍第425團駐守的外圍前沿陣地。「從城外傳來的槍炮聲一直不斷。大人孩子都不敢出門,躲在家裡。但房子被震得一直在抖,不斷往下掉土。」侯存祥回憶道。
9月4日,日軍集結重兵,對李家寨、羅家山等外圍主陣地展開全面圍攻,守軍遭到敵機低空轟炸和掃射,並遭重炮轟擊,陣地幾乎被夷為平地。盡管如此,守軍仍殊死抵抗,頑強守住了陣地,敵我雙方都死傷慘重,其中426團和401團分別在大橋和紅石牙山陣地各殲敵200多人。侯存祥說,他看見晉綏軍傷兵被不斷地運回城內,他姑姑家就有傷兵安置。「大概是缺醫少葯的緣故,傷兵們都疼得大喊大叫。」
9月5日、6日,日軍動用飛機、坦克、大炮、裝甲車和步騎兵3000多人開始進攻天鎮主陣地。進攻中,除了飛機輪番轟炸外,殘忍的日軍竟然使用了毒氣彈。駐守盤山的400團奮起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全團傷亡800多人,後被日軍突破陣地。7日夜,第61軍軍長李服膺下令全線後撤,天鎮城只留399團死守。9月8日,日軍開始進攻天鎮城。日軍為探明虛實,先派了10人的小隊人馬在東城門外襲擾,被399團派到城外的偵察小組全部殲滅。於是,敵軍改變戰術,先派飛機進行轟炸,然後在重炮和毒氣彈的掩護下,派坦克和裝甲車輪番沖擊。幾番沖擊,均被守軍擊退。當時,緊靠北城門居住的侯存祥和老鄉們都藏在「隱蔽部(防空設施)」內,探出頭就能看見「貼著膏葯」的日本飛機在扔炸彈。雖然只剩一團孤守,但守軍仍然士氣高昂。在戰斗間隙,城內百姓能清晰地聽到有激勵士氣的歌聲從城牆上的駐軍陣地傳來。
日軍連攻三天三夜,每日從晨至晚,不斷進攻,陣前遺屍無數。十里邊城,煙火遮天蔽日,喊殺聲、槍炮聲、飛機轟鳴聲日夜不絕。眼看進攻不能奏效,日軍開始繞過天鎮進攻陽高。
9月9日,陽高失守。日軍復折回圍攻天鎮。後路被截,軍長李服膺下令退出天鎮。命令一到,已殺紅眼的399團將士無不跺足捶胸,不願棄城後撤。當時8歲的侯存祥清楚地記得,駐在他家院內的士兵曾為此失聲痛哭。無奈軍令如山,11日夜,守軍從西門含恨撤出,並將平綏路各橋梁全部炸毀。12日,天鎮陷落,晉北屏障頓失。 平型關伏擊戰
9月21日,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先以兩個步兵大隊從渾源翻越高山南下,襲擊守軍第17軍側背,23日佔領團城口;再以第21旅由靈丘南進,從正面進攻平型關,遭國民黨軍第33軍第73師抗擊,24日又增兵猛攻。第35軍軍長傅作義率預備軍2個師增援,日軍攻擊受挫。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率領下,奉命以一部襲擊靈丘、淶源敵後,以主力第685、第686、第687團三個團於靈丘縣東河南鎮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山地有利地形伏擊日軍。9月25日,第5師團第21旅團第42聯隊一部和大批輜重車輛由靈丘向平型關前進,在預伏地區被殲千餘人,汽車被毀百餘輛(見平型關戰斗)。察哈爾派遣兵團以混成第15、第2旅團東進策應,27日進擊茹越口,守軍第34軍第203旅堅決抵抗,旅長梁鑒堂陣亡,次日茹越口陷落。察哈爾派遣兵團進占繁峙,威脅平型關側背。30日夜,平型關守軍奉命撤向五台山。日軍遂陷平型關,西進至代縣。 閻錫山下令將所部撤向忻口組織防禦。忻口右托五台山,左倚雲中山,地勢險要,是晉北通向太原的門戶。10月1日,日軍統帥部命令板垣征四郎率第5師團和察哈爾派遣兵團進攻太原。同一天,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調第14集團軍(衛立煌部)至忻口與日軍會戰。閻錫山部署第14集團軍及配屬部隊共8個軍為中央集團軍,由衛立煌指揮,在忻口正面組織防禦;第18集團軍(欠第120師)及第101、第73師、新編第2師為右集團軍,由朱德指揮,在滹沱河南岸羅圈溝、峨口佔領陣地,並以一部挺進敵後,威脅日軍左翼;第6集團軍2個師1個旅及第120師為左集團軍,由楊愛源指揮,在黑峪、陽方口佔領陣地,並以一部挺進敵後,威脅日軍右翼;第34、第35軍為預備集團軍,由傅作義指揮,控制於定襄、忻縣地區。10月2日,日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混成第2旅團從代縣向崞縣(今崞陽鎮)進攻,第19軍堅守一周,9日崞縣陷落;混成第15旅4日繞過崞縣進攻原平,第34軍第196旅旅長姜玉貞率官兵與敵肉搏,傷亡殆盡。日軍12日攻佔原平,進逼忻口。12日,衛立煌調整部署:以郝夢齡指揮第9、第19、第61、第35軍組成中央兵團,守備忻口山嶺及其左側川道;以李默庵指揮第14軍和第71、第66師等組成左翼兵團,控制雲中山;以劉茂恩指揮第33、第17、第15軍組成右翼兵團,控制五台山。部隊展開於忻口以北龍王堂、南懷化、大白水、南峪一線。10月13日,板垣指揮5萬日軍向忻口進攻,以第5師團為左翼,主攻南懷化;以混成第15旅團、堤支隊(相當於大隊)為右翼,進攻大白水;以混成第2旅團、大泉支隊(相當於大隊)擔任內長城二線守備。第5師團集中飛機30餘架、重炮40餘門、戰車50餘輛掩護步兵猛攻;中央兵團據險扼守,士氣旺盛,炮火猛烈,忻口嶺連日鏖戰,南懷化陣地幾失幾得,戰況慘烈。10月16日,中央兵團實施反擊,爭奪南懷化高地,第9軍軍長郝夢齡、第54師師長劉家騏、獨立第5旅旅長鄭廷珍奮勇督戰,以身殉國,相繼由第61軍軍長陳長捷、第19軍軍長王靖國接任中央兵團總指揮,始終堅守忻口陣地。
其間,八路軍相繼在靈丘、廣靈、蔚縣、平型關、寧武、雁門關襲擊日軍後方,配合忻口正面作戰。19日夜,第129師第769團夜襲陽明堡機場,毀日機24架。日軍在忻口傷亡2萬餘人,作戰不利,日華北方面軍於22、27和29日先後增調3個聯隊馳援,始終攻不下南懷化,乃轉攻大白水。忻口會戰正酣,晉東娘子關失守,日軍西進威逼太原。11月2日,忻口守軍奉命退守太原。 娘子關防禦戰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令第一戰區部隊一部轉入晉東娘子關地區組織防禦,正面為第17、第30師,左翼為第14軍團,右翼為第3軍,由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負責指揮。10月11日,日軍第20師團佔領井陘,以一部攻娘子關正面,主力繞道於13日攻陷舊關。閻錫山急令增援晉北之孫連仲率第26路軍回援娘子關,組織多次反攻,殲日軍一部,但未奪回舊關。21日,日軍第20師團師團長川岸文三郎得第109師團一部增援,繼續在航空兵支援下正面進攻娘子關,掩護第20師團左右兩個突擊隊向南運動。第20師團輜重部隊行經七亘村,先後兩次遭八路軍第129師伏擊。26日,日軍左突擊隊約4個大隊經測魚鎮南側突破第3軍防線,繞到娘子關和新關側後。娘子關守軍是日全線撤退,日軍沿正太鐵路(石家莊-太原)向西追擊,並擊退川軍第41軍的阻擊,11月2日佔壽陽。日軍迅速逼近榆次,危及太原。4日和7日,日軍第20師團直屬隊在廣陽山地又遭八路軍第115、第129師各一部的伏擊。 11月4日,閻錫山任命傅作義為太原城防司令,衛立煌為第二戰區前敵總司令,決心以忻口撤退的部隊佔領太原北郊陣地,以娘子關退下的部隊防守太原東郊,以剛增援的第13軍推進榆次待機夾擊日軍,以第35軍等殘損的7個旅擔負城防。然而兩線撤退的部隊尚立足未穩,日軍即跟蹤而至,部隊秩序混亂。5日東路日軍占榆次,6日北路日軍進抵太原城垣,7日兩面日軍協力攻城。戰至當晚,守城官兵僅存2000餘人。8日夜日軍突破城垣,傅作義率第35軍突圍,9日太原淪陷。
是役,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八路軍在會戰中有力地配合友軍作戰,平型關伏擊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忻口會戰大量消耗日軍有生力量,牽制了日軍沿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南下的作戰行動。惟娘子關方面防範疏漏,被日軍乘虛而入,致會戰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