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網橋在哪裡

日本網橋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10-31 14:46:17

❶ vivos10wifi信號橋在哪裡

Wi-Fi連接橋即允許共享WLAN網路,將Wi-Fi網路作為熱點分享給其他設備(筆記本電腦、手機等)使用,或是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一起使用,告別數據流量飢荒,WiFi熱點分享,多設備暢享網路世界。
開啟方法:進入手機設置--其他網路與連接--個人熱點--將「個人熱點」和「允許共享WLAN網路」開關開啟,開啟後將優先共享已連接的WLAN網路給其他設備。

❷ 跪求網橋高手前兩天聽說網橋這個設備,真的讓我吐血一翻,(本人從事電腦相關工作很多年了)打算通過網橋

網橋將兩個相似的網路連接起來,並對網路數據的流通進行管理。它工 作於數據鏈路層,
不但能擴展網路的距離或范圍,而且可提高網路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網路1 和網路2 通過網橋連接後,網橋接收網路1
發送的數據包,檢查數據包中的地址,如果地址屬於網路1 ,它就將其放棄,相反,如果是網路2
的地址,它就繼續發送給網路2.這樣可利用網橋隔離信息,將同一個網路號劃分成多個網段(屬於同一個網路號),隔離出安全網段,防止其他網段內的用戶非法
訪問。由於網路的分段,各網段相對獨立(屬於同一個網路號),一個網段的故障不會影響到另一個網段的運行。
網橋可以是專門硬體設備,也可以由計算機加裝的網橋軟體來實現,這時計算機上會安裝多個網路適配器(網卡)。
編輯本段功能需求

實際的建設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學校無線校園網中各項業務的特點。這些業務對無線網路提出了以下要求:帶寬的要求: 當前的校園網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校園網正從傳統的、簡單的以數據共享、網頁瀏覽、電子郵件服務等數據處理為中心的數據承載網過渡到以多媒體流(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實況網上視頻轉播、
VOD點播、視頻會議等)
處理為中心的多業務應用網路。並伴隨著學生筆記本電腦的普及化,移動性要求大大增強,校園的無線應用的呼聲越來越大。隨著802.11n標準的正式發布,
最高無線傳輸速率可達300Mbps,使無線網路完全可以承擔起比傳統百兆接入更大的帶寬。可靠性的需求:
校園網作為承載各種信息的通訊基礎設施,其可靠性是最基本、最根本的要求,尤其是諸多實時的應用(如視頻實時轉播、會議電視等)和關鍵業務(如校園一卡通
業務)對網路設備的可靠性(網元的可靠性)、鏈路的可靠性和網路的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路性能的需求:
一個好的網路不僅可用,而且要好用,不僅要避免數據中心伺服器的負載不均衡,確保校園內網伺服器訪問的高性能,同時為避免在校網出口實現發生擁塞,須使用
戶業務均衡地分流到不同的ISP,從而保證用戶的上網速度。網路安全的需求:
網路安全包括網路級、系統級、用戶級、應用級的安全,在網路級,需要利用防火牆的過濾與隔離功能,將信任網路(校園內網)和不信任的網路(外網)隔離開
來,並利用防火牆的NAT(網路地址轉換)功能,對外屏蔽校園內網的網路拓撲信息,從而避免校園網受到外來攻擊。在網路內部,根據用戶的網路使用需求,將
用戶和網路資源劃分為不同的VLAN,在VLAN間根據需求啟用相應的ACL(訪問控制列表),從而保證用戶的物理隔離和資源訪問的安全。
網路服務質量的需求:
網路中承載著網頁瀏覽、文件傳輸、IP語音、網路多媒體教學、VOD點播、視頻會議等各種業務,這些業務由於其自身特點和實現方式都對網路資源都有不同的
要求(帶寬、時延、抖動等),網路基礎設施必須能夠識別不同的業務並進行區分服務。用戶管理的需求:用戶接入認證的需求,保證合法的用戶接入和對網路資源
安全使用;對用戶帶寬進行控制的需求,要求設備能對用戶的帶寬進行控制,譬如限制為64K
、256K、512K、1M、2M、5M、10M等等級。資源管理的需求:避免IP/MAC地址盜用,實現IP地址分配管理,實現用戶對網路資源的區別訪
問。業務管理的需求:門戶網站訪問的限制以及
門戶網站訪問上網日誌的需求,主要是配合公安機關保證社會的穩定和校園的安全。組播的需求:隨著校園信息化的深入,多媒體教學、VOD點播、視頻會議等應
用的規模展開,組播的應用能夠在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同時有效地利用帶寬。擴展性的需求:網路必須能夠擴展以適應用戶以及業務的發展並保護用戶的投資。可增值
的需求:網路的建設、使用和維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網路的增值性是網路持續發展基礎,可考慮在開通多種服務後開展運營計費。
基於高速有線校園網的無線校園網,是高校當前信息化基礎建設的一個新方向。隨著無線技術的進步,教育需求和資源的變
化、發展,無線系統正逐漸成為不少發達國家教育機構、院校或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眾誠天合公司看到特別是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無線校
園已經成為提升教學環境品質,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增加教育靈活性和交流性的重要方式。國外的無線校園在改善校園的教育質量、擴大教育影響力、促進學術研
究等方面有著明顯的正面作用,甚至在部分院校中已經成為某些學科主要的教學平台。我國無線校園網路的建設較國外起步較晚,但發展仍然相當迅速。
Winncam無線接入點設備將逐步適應校園網、公寓樓無線熱點覆蓋等環境。目前,我國15.1%的高校已建有無線校園網,36.2%的高校計劃建設無線
校園網。
網橋的功能在延長網路跨度上類似於中繼器,然而它能提供智能化連接服務,即根據幀的終點地址處於哪一網段來進行轉發和濾除。網橋對站點所處網段的了解是靠「自學習」實現的,有透明網橋、轉換網橋、封裝網橋、源路由選擇網橋。
當使用網橋連接兩段LAN 時,網橋對來自網段1 的MAC 幀,首先要檢查其終點地址。如果該幀是發往網段1
上某一站的,網橋則不將幀轉發到網段2 ,而將其濾除;如果該幀是發往網段2
上某一站的,網橋則將它轉發到網段2,這表明,如果LAN1和LAN2上各有一對用戶在本網段上同時進行通信,顯然是可以實現的。
因為網橋起到了隔離作用。可以看出,網橋在一定條件下具有增加網路帶寬的作用。
網橋的存儲和轉發功能與中繼器相比有優點也有缺點,其優點是:
使用網橋進行互連克服了物理限制,這意味著構成LAN 的數據站總數和網段數很容易擴充。
網橋納入存儲和轉發功能可使其適應於連接使用不同MAC 協議的兩個LAN,因而構成一個不同LAN 混連在一起的混合網路環境。
網橋的中繼功能僅僅依賴於MAC 幀的地址,因而對高層協議完全透明。
網橋將一個較大的LAN 分成段,有利於改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網橋的主要缺點是:由於網橋在執行轉發前先接收幀並進行緩沖,與中繼器相比會引入更多時延。由於網橋不提供流控功能,因此在流量較大時有可能使其過載,從而造成幀的丟失。
網橋的優點多於缺點正是其廣泛使用的原因。
網橋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將兩個LAN連起來,根據MAC地址來轉發幀,可以看作一個「低層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根據網路地址如IP地址進行轉發)。
遠程網橋通過一個通常較慢的鏈路(如電話線)連接兩個遠程LAN,對本地網橋而言,性能比較重要,而對遠程網橋而言,在長距離上可正常運行是更重要的。
網橋與路由器的比較
網橋並不了解其轉發幀中高層協議的信息,這使它可以同時以同種方式處理IP、IPX等協議,它還提供了將無路由協議的網路(如NetBEUI)分段的功能。
由於路由器處理網路層的數據,因此它們更容易互連不同的數據鏈路層,如令牌環網段和乙太網段。網橋通常比路由器難控制。像IP等協議有復雜的路由協議,使網管易於管理路由;IP等協議還提供了較多的網路如何分段的信息(即使其地址也提供了此類信息)。而網橋則只用MAC地址和物理拓撲進行工作。因此網橋一般適於小型較簡單的網路。
編輯本段使用原因
許多單位都有多個區域網,並且希望能夠將它們連接起來。之所以一個單位有多個區域網,有以下6個原因:
首先,許多大學的系或公司的部門都有各自的區域網,主要用於連接他們自己的個人計算機、工作站以及伺服器。由於各系(或部門)的工作性質不同,因此選用了不同的區域網,這些系(或部門)之間早晚需相互交往,因而需要網橋。
其次,一個單位在地理位置上較分散,並且相距較遠,與其安裝一個遍布所有地點的同軸電纜網,不如在各個地點建立一個區域網,並用網橋和紅外鏈路連接起來,這樣費用可能會低一些。
第三,可能有必要將一個邏輯上單一的LAN分成多個區域網,以調節載荷。例如採用由網橋連接的多個區域網,每個區域網有一組工作站,並且有自己的文件伺服器,因此大部分通信限於單個區域網內,減輕了主幹網的負擔。
第四,在有些情況下,從載荷上看單個區域網是毫無問題的,但是相距最遠的機器之間的物理距離太遠(比如超過802.3所規定的2.5km)。即使電纜鋪設不成問題,但由於來回時延過長,網路仍將不能正常工作。唯一的辦法是將區域網分段,在各段之間放置網橋。通過使用網橋,可以增加工作的總物理距離。
第五,可靠性問題。在一個單獨的區域網中,一個有缺陷的節點不斷地輸出無用的信息流會嚴重地破壞區域網的運行。網橋可以設置在區域網中的關鍵部位,就像建築物內的防火門一樣,防止因單個節點失常而破壞整個系統。
第六,網橋有助於安全保密。大多數LAN介面都有一種混雜工作方式(promiscuousmode),在這種方式下,計算機接收所有的幀,包括那些並不是編址發送給它的幀。如果網中多處設置網橋並謹慎地攔截無須轉發的重要信息,那麼就可以把網路分隔以防止信息被竊。
編輯本段兼容性
有人可能會天真地認為從一個802區域網到另一個802區域網的網橋非常簡單,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802.x到802.y的九種組合中,每一種都有它自己的特殊問題要解決。在討論這些特殊問題之前,先來看一看這些網橋共同面臨的一般性問題。
首先,各種區域網採用了不同的幀格式。這種不兼容性並不是由技術上的原因造成的,而僅僅是由於支持三種標準的公司
(Xerox,GM和IBM),沒有一家願意改變自己所支持的標准。其結果是:在不同的區域網間復制幀要重排格式,這需要佔用CPU時間,重新計算校驗
和,而且還有可能產生因網橋存儲錯誤而造成的無法檢測的錯誤。
第二個問題是互聯的區域網並非必須按相同的數據傳輸速率運行。當快速的區域網向慢速的區域網發送一長串連續幀時,網橋處理幀的速度要比幀進入的速度慢。網橋必須用緩沖區存儲來不及處理的幀,同時還得提防耗盡存儲器。即使是10Mb/s的802.4到10Mb/s的802.3的網橋,在某種程度上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802.3的部分帶寬耗費於沖突。802.3實際上並不是真的10Mb/s,而802.4(幾乎)確實為10Mb/s。
與網橋瓶頸問題相關的一個細微而重要的問題是其上各層的計時器值。假如802.4區域網上的網路層想
發送一段很長的報文(幀序列)。在發出最後一幀之後,它開啟一個計時器,等待確認。如果此報文必須通過網橋轉到慢速的802.5網路,那麼在最後一幀被轉
發到低速區域網之前,計時器就有可能時間到。網路層可能會以為幀丟失而重新發送整個報文。幾次傳送失敗後,網路層就會放棄傳輸並告訴傳輸層目的站點已經關
機。
第三,在所有的問題中,可能最為嚴重的問題是三種802LAN有不同的最大幀長度。對於802.3,最大幀長度取決
於配置參數,但對標準的10M/bs系統最大有效載荷為1500位元組。802.4的最大幀長度固定為8191位元組。802.5沒有上限,只要站點的傳輸時
間不超過令牌持有時間。如果令牌時間預設為10ms,則最大幀長度為5000位元組。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出現了:當必須把一個長幀轉發給不能接收長幀的局域
網時,將會怎麼樣?在本層中不考慮把幀分成小段。所有的協議都假定幀要麼到達要麼沒有到達,沒有條款規定把更小的單位重組成幀。這並不是說不能設計這樣的
協議,可以設計並已有這種協議,只是802不提供這種功能。這個問題基本上無法解決,必須丟棄因太長而無法轉發的幀。其透明程度也就這樣了。編輯本段兩種網橋透明網橋
第一種802網橋是透明網橋(transparent bridge)或生成樹網
橋(spanning tree
bridge)。支持這種設計的人首要關心的是完全透明。按照他們的觀點,裝有多個LAN的單位在買回IEEE標准網橋之後,只需把連接插頭插入網橋,就
萬事大吉。不需要改動硬體和軟體,無需設置地址開關,無需裝入路由表或參數。總之什麼也不幹,只須插入電纜就完事,現有LAN的運行完全不受網橋的任何影
響。這真是不可思議,他們最終成功了。
透明網橋以混雜方式工作,它接收與之連接的所有LAN傳送的每一幀。當一幀到達時,網橋必須決定將其丟棄還是轉發。
如果要轉發,則必須決定發往哪個LAN。這需要通過查詢網橋中一張大型散列表裡的目的地址而作出決定。該表可列出每個可能的目的地,以及它屬於哪一條輸出
線路(LAN)。在插入網橋之初,所有的散列表均為空。由於網橋不知道任何目的地的位置,因而採用擴散演算法(floodingalgorithm):把每
個到來的、目的地不明的幀輸出到連在此網橋的所有LAN中(除了發送該幀的LAN)。隨著時間的推移,網橋將了解每個目的地的位置。一旦知道了目的地位
置,發往該處的幀就只放到適當的LAN上,而不再散發。
透明網橋採用的演算法是逆向學習法(backwardlearning)。網橋按混雜的方式工作,故它能看見所連接的任一LAN上傳送的幀。查看源地址即可知道在哪個LAN上可訪問哪台機器,於是在散列表中添上一項。
當計算機和網橋加電、斷電或遷移時,網路的拓撲結構會隨之改變。為了處理動態拓撲問題,每當增加散列表項時,均在該
項中註明幀的到達時間。每當目的地已在表中的幀到達時,將以當前時間更新該項。這樣,從表中每項的時間即可知道該機器最後幀到來的時間。網橋中有一個進程
定期地掃描散列表,清除時間早於當前時間若干分鍾的全部表項。於是,如果從LAN上取下一台計算機,並在別處重新連到LAN上的話,那麼在幾分鍾內,它即
可重新開始正常工作而無須人工干預。這個演算法同時也意味著,如果機器在幾分鍾內無動作,那麼發給它的幀將不得不散發,一直到它自己發送出一幀為止。
到達幀的路由選擇過程取決於發送的LAN(源LAN)和目的地所在的LAN(目的LAN),如下所示:
(1)如果源LAN和目的LAN相同,則丟棄該幀。
(2)如果源LAN和目的LAN不同,則轉發該幀。
(3)如果目的LAN未知,則進行擴散。
為了提高可靠性,有人在LAN之間設置了並行的兩個或多個網橋,但是,這種配置引起了另外一些問題,因為在拓撲結構中產生了迴路,可能引發無限循環。其解決方法就是下面要講的生成樹(spanningtree)演算法。
解決上面所說的無限循環問題的方法是讓網橋相互通信,並用一棵到達每個LAN的生成樹覆蓋實際的拓撲結構。使用生成
樹,可以確保任兩個LAN之間只有唯一一條路徑。一旦網橋商定好生成樹,LAN間的所有傳送都遵從此生成樹。由於從每個源到每個目的地只有唯一的路徑,故
不可能再有循環。
為了建造生成樹,首先必須選出一個網橋作為生成樹的根。實現的方法是每個網橋廣播其序列號(該序列號由廠家設置並保證全球唯一),選序列號最小的網橋作為根。接著,按根到每個網橋的最短路徑來構造生成樹。如果某個網橋或LAN故障,則重新計算。
網橋通過BPDU(BridgeProtocolDataUnit)互相通信,在網橋做出配置自己的決定前,每個網橋和每個埠需要下列配置數據:
網橋:網橋ID(唯一的標識)
埠:埠ID(唯一的標識)
埠相對優先權
各埠的花費(高帶寬=低花費)
配置好各個網橋後,網橋將根據配置參數自動確定生成樹,這一過程有三個階段:
(1)選擇根網橋
具有最小網橋ID的網橋被選作根網橋。網橋ID應為唯一的,但若兩個網橋具有相同的最小ID,則MAC地址小的網橋被選作根。
(2)在其它所有網橋上選擇根埠
除根網橋外的各個網橋需要選一個根埠,這應該是最適合與根網橋通信的埠。通過計算各個埠到根網橋的花費,取最小者作為根埠。
(3)選擇每個LAN的「指定(designated)網橋」和「指定埠」
如果只有一個網橋連到某LAN,它必然是該LAN的指定網橋,如果多於一個,則到根網橋花費最小的被選為該LAN的指定網橋。指定埠連接指定網橋和相應的LAN(如果這樣的埠多於一個,則低優先權的被選)。
一個埠必須為下列之一:
(1)根埠
(2)某LAN的指定埠
(3)阻塞埠
當一個網橋加電後,它假定自己是根網橋,發送出一個CBPDU(Configuration 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告知它認為的根網橋ID。一個網橋收到一個根網橋ID小於其所知ID的CBPDU,它將更新自己的表,如果該幀從根埠(上傳)到達,則向所
有指定埠(下傳)分發。當一個網橋收到一個根網橋ID大於其所知ID的CBPDU,該信息被丟棄,如果該幀從指定埠到達,則回送一個幀告知真實根網橋
的較低ID。
當有意地或由於線路故障引起網路重新配置,上述過程將重復,產生一個新的生成樹。
源路由選擇網橋
透明網橋的優點是易於安裝,只需插進電纜即大功告成。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這種網橋並沒有最佳地利用帶寬,因為它們僅僅用到了拓撲結構的一個子集(生成樹)。這兩個(或其他)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導致了802委員會內部的分裂。支持CSMA/CD和令牌匯流排的人選擇了透明網橋,而令牌環的支持者則偏愛一種稱為源路由選擇(source routing)的網橋(受到IBM的鼓勵)。
源路由選擇的核心思想是假定每個幀的發送者都知道接收者是否在同一LAN上。當發送一幀到另外的LAN時,源機器將目的地址的高位設置成1作為標記。另外,它還在幀頭加進此幀應走的實際路徑。
源路由選擇網橋只關心那些目的地址高位為1的幀,當見到這樣的幀時,它掃描幀頭中的路由,尋找發來此幀的那個LAN
的編號。如果發來此幀的那個LAN編號後跟的是本網橋的編號,則將此幀轉發到路由表中自己後面的那個LAN。如果該LAN編號後跟的不是本網橋,則不轉發
此幀。這一演算法有3種可能的具體實現:軟體、硬體、混合。這三種具體實現的價格和性能各不相同。第一種沒有介面硬體開銷,但需要速度很快的CPU處理所有
到來的幀。最後一種實現需要特殊的VLSI晶元,該晶元分擔了網橋的許多工作,因此,網橋可以採用速度較慢的CPU,或者可以連接更多的LAN。
源路由選擇的前提是互聯網中的每台機器都知道所有其他機器的最佳路徑。如何得到這些路由是源路由選擇演算法的重要部
分。獲取路由演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不知道目的地地址的位置,源機器就發布一廣播幀,詢問它在哪裡。每個網橋都轉發該查找幀(discovery
frame),這樣該幀就可到達互聯網中的每一個LAN。當答復回來時,途經的網橋將它們自己的標識記錄在答復幀中,於是,廣播幀的發送者就可以得到確切
的路由,並可從中選取最佳路由。
雖然此演算法可以找到最佳路由(它找到了所有的路由),但同時也面臨著幀爆炸的問題。透明網橋也會發生有點類似的狀
況,但是沒有這么嚴重。其擴散是按生成樹進行,所以傳送的總幀數是網路大小的線性函數,而不象源路由選擇是指數函數。一旦主機找到至某目的地的一條路由,
它就將其存入到高速緩沖器之中,無需再作查找。雖然這種方法大大遏制了幀爆炸,但它給所有的主機增加了事務性負擔,而且整個演算法肯定是不透明的。兩種網橋的比較
透明網橋一般用於連接乙太網段,而源路由選擇網橋則一般用於連接令牌環網段。
編輯本段遠程網橋
網橋有時也被用來連接兩個或多個相距較遠的LAN。比如,某個公司分布在多個城市中,該公司在每個城市中均有一個本地的LAN,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所有的LAN均連接起來,整個系統就像一個大型的LAN一樣。
該目標可通過下述方法實現:每個LAN中均設置一個網橋,並且用點到點的連接(比如租用電話公司的電話線)將它們兩
個兩個地連接起來。點到點連線可採用各種不同的協議。辦法之一就是選用某種標準的點到點數據鏈路協議,將完整的MAC幀加到有效載荷中。如果所有的LAN
均相同,這種辦法的效果最好,它的唯一問題就是必須將幀送到正確的LAN中。另一種辦法是在源網橋中去掉MAC的頭部和尾部,並把剩下的部分加到點到點協
議的有效載荷中,然後在目的網橋中產生新的頭部和尾部。它的缺點是到達目的主機的校驗和並非是源主機所計算的校驗和,因此網橋存儲器中某位損壞所產生的錯誤可能不會被檢測到。編輯本段工作原理
數據鏈路層互聯的設備是網橋(bridge),在網路互聯中它起到數據接收、地址過濾與數據轉發的作用,用來實現多個網路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
網橋的基本特徵
1.網橋在數據鏈路層上實現區域網互連;
2.網橋能夠互連兩個採用不同數據鏈路層協議、不同傳輸介質與不同傳輸速率的網路
3.網橋以接收、存儲、地址過濾與轉發的方式實現互連的網路之間的通信;
4.網橋需要互連的網路在數據鏈路層以上採用相同的協議
5.網橋可以分隔兩個網路之間的通信量,有利於改善互連網路的性能與安全性。
編輯本段差異性
網橋是通過邏輯判斷而確定如何傳輸幀。這個邏輯是基於乙太網的協議的,符合OSI的第二層規范。所以網橋可以被看做是第二層的設備。用來決定何時轉發幀。網橋編輯如下:
1.檢查收到的信號,解釋0和1的含義,並找出幀中的目的MAC地址。
2.如果具有該目的的MAC地址的幀能夠通過網橋上不同的介面到達目的地(不是幀到達網橋的那個介面),則通過重新生成信號來傳輸這幀。(這個過程叫做轉發。)
3.如果該幀到達的介面就是目的地址可達到的埠,則丟棄該幀。(這個過程叫做過濾。)

❸ 無線網橋是什麼接入點有什麼不同嗎

網橋
網橋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將兩個LAN連起來,根據MAC地址來轉發幀,可以看作一個「低層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根據網路地址如IP地址進行轉發)。

遠程網橋通過一個通常較慢的鏈路(如電話線)連接兩個遠程LAN,對本地網橋而言,性能比較重要,而對遠程網橋而言,在長距離上可正常運行是更重要的。

網橋與路由器的比較

網橋並不了解其轉發幀中高層協議的信息,這使它可以同時以同種凡是處理IP、IPX等協議,它還提供了將無路由協議的網路(如NetBEUI)分段的功能。

由於路由器處理網路層的數據,因此它們更容易互連不同的數據鏈路層,如令牌環網段和乙太網段。網橋通常比路由器難控制。象IP等協議有復雜的路由協議,使網管易於管理路由;IP等協議還提供了較多的網路如何分段的信息(即使其地址也提供了此類信息)。而網橋則只用MAC地址和物理拓撲進行工作。因此網橋一般適於小型較簡單的網路。

二、使用原因

許多單位都有多個區域網,並且希望能夠將它們連接起來。之所以一個單位有多個區域網,有以下6個原因:

首先,許多大學的系或公司的部門都有各自的區域網,主要用於連接他們自己的個人計算機、工作站以及伺服器。由於各系(或部門)的工作性質不同,因此選用了不同的區域網,這些系(或部門)之間早晚需相互交往,因而需要網橋。

其次,一個單位在地理位置上較分散,並且相距較遠,與其安裝一個遍布所有地點的同軸電纜網,不如在各個地點建立一個區域網,並用網橋和紅外鏈路連接起來,這樣費用可能會低一些。

第3,可能有必要將一個邏輯上單一的LAN分成多個區域網,以調節載荷。例如採用由網橋連接的多個區域網,每個區域網有一組工作站,並且有自己的文件伺服器,因此大部分通信限於單個區域網內,減輕了主幹網的負擔。

第4,在有些情況下,從載荷上看單個區域網是毫無問題的,但是相距最遠的機器之間的物理距離太遠(比如超過802.3所規定的2.5km)。即使電纜鋪設不成問題,但由於來回時延過長,網路仍將不能正常工作。唯一的辦法是將區域網分段,在各段之間放置網橋。通過使用網橋,可以增加工作的總物理距離。

第5,可靠性問題。在一個單獨的區域網中,一個有缺陷的節點不斷地輸出無用的信息流會嚴重地破壞區域網的運行。網橋可以設置在區域網中的關鍵部位,就像建築物內的放火門一樣,防止因單個節點失常而破壞整個系統。

第6,網橋有助於安全保密。大多數LAN介面都有一種混雜工作方式(promiscuousmode),在這種方式下,計算機接收所有的幀,包括那些並不是編址發送給它的幀。如果網中多處設置網橋並謹慎地攔截無須轉發的重要信息,那麼就可以把網路分隔以防止信息被竊。

三、兼容性問題

有人可能會天真地認為從一個802區域網到另一個802區域網的網橋非常簡單,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802.x到802.y的九種組合中,每一種都有它自己的特殊問題要解決。在討論這些特殊問題之前,先來看一看這些網橋共同面臨的一般性問題。

首先,各種區域網採用了不同的幀格式。這種不兼容性並不是由技術上的原因造成的,而僅僅是由於支持三種標準的公司(Xerox,GM和IBM),沒有一家願意改變自己所支持的標准。其結果是:在不同的區域網間復制幀要重排格式,這需要佔用CPU時間,重新計算校驗和,而且還有可能產生因網橋存儲錯誤而造成的無法檢測的錯誤。

第二個問題是互聯的區域網並非必須按相同的數據傳輸速率運行。當快速的區域網向慢速的區域網發送一長串連續幀時,網橋處理幀的速度要比幀進入的速度慢。網橋必須用緩沖區存儲來不及處理的幀,同時還得提防耗盡存儲器。即使是10Mb/s的802.4到10Mb/s的802.3的網橋,在某種程度上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802.3的部分帶寬耗費於沖突。802.3實際上並不是真的10Mb/s,而802.4(幾乎)確實為10Mb/s。

與網橋瓶頸問題相關的一個細微而重要的問題是其上各層的計時器值。假如802.4區域網上的網路層想發送一段很長的報文(幀序列)。在發出最後一幀之後,它開啟一個計時器,等待確認。如果此報文必須通過網橋轉到慢速的802.5網路,那麼在最後一幀被轉發到低速區域網之前,計時器就有可能時間到。網路層可能會以為幀丟失而重新發送整個報文。幾次傳送失敗後,網路層就會放棄傳輸並告訴傳輸層目的站點已經關機。

第三,在所有的問題中,可能最為嚴重的問題是三種802LAN有不同的最大幀長度。對於802.3,最大幀長度取決於配置參數,但對標準的10M/bs系統最大有效載荷為1500位元組。802.4的最大幀長度固定為8191位元組。802.5沒有上限,只要站點的傳輸時間不超過令牌持有時間。如果令牌時間預設為10ms,則最大幀長度為5000位元組。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出現了:當必須把一個長幀轉發給不能接收長幀的區域網時,將會怎麼樣?在本層中不考慮把幀分成小段。所有的協議都假定幀要麼到達要麼沒有到達,沒有條款規定把更小的單位重組成幀。這並不是說不能設計這樣的協議,可以設計並已有這種協議,只是802不提供這種功能。這個問題基本上無法解決,必須丟棄因太長而無法轉發的幀。其透明程度也就這樣了。

四、兩種網橋

1、透明網橋

第一種802網橋是透明網橋(transparentbridge)或生成樹網橋(spanningtreebridge)。支持這種設計的人首要關心的是完全透明。按照他們的觀點,裝有多個LAN的單位在買回IEEE標准網橋之後,只需把連接插頭插入網橋,就萬事大吉。不需要改動硬體和軟體,無需設置地址開關,無需裝入路由表或參數。總之什麼也不幹,只須插入電纜就完事,現有LAN的運行完全不受網橋的任何影響。這真是不可思議,他們最終成功了。

透明網橋以混雜方式工作,它接收與之連接的所有LAN傳送的每一幀。當一幀到達時,網橋必須決定將其丟棄還是轉發。如果要轉發,則必須決定發往哪個LAN。這需要通過查詢網橋中一張大型散列表裡的目的地址而作出決定。該表可列出每個可能的目的地,以及它屬於哪一條輸出線路(LAN)。在插入網橋之初,所有的散列表均為空。由於網橋不知道任何目的地的位置,因而採用擴散演算法(floodingalgorithm):把每個到來的、目的地不明的幀輸出到連在此網橋的所有LAN中(除了發送該幀的LAN)。隨著時間的推移,網橋將了解每個目的地的位置。一旦知道了目的地位置,發往該處的幀就只放到適當的LAN上,而不再散發。

透明網橋採用的演算法是逆向學習法(backwardlearning)。網橋按混雜的方式工作,故它能看見所連接的任一LAN上傳送的幀。查看源地址即可知道在哪個LAN上可訪問哪台機器,於是在散列表中添上一項。

當計算機和網橋加電、斷電或遷移時,網路的拓撲結構會隨之改變。為了處理動態拓撲問題,每當增加散列表項時,均在該項中註明幀的到達時間。每當目的地已在表中的幀到達時,將以當前時間更新該項。這樣,從表中每項的時間即可知道該機器最後幀到來的時間。網橋中有一個進程定期地掃描散列表,清除時間早於當前時間若干分鍾的全部表項。於是,如果從LAN上取下一台計算機,並在別處重新連到LAN上的話,那麼在幾分鍾內,它即可重新開始正常工作而無須人工干預。這個演算法同時也意味著,如果機器在幾分鍾內無動作,那麼發給它的幀將不得不散發,一直到它自己發送出一幀為止。

到達幀的路由選擇過程取決於發送的LAN(源LAN)和目的地所在的LAN(目的LAN),如下所示:

1、如果源LAN和目的LAN相同,則丟棄該幀。

2、如果源LAN和目的LAN不同,則轉發該幀。

3、如果目的LAN未知,則進行擴散。

為了提高可靠性,有人在LAN之間設置了並行的兩個或多個網橋,但是,這種配置引起了另外一些問題,因為在拓撲結構中產生了迴路,可能引發無限循環。其解決方法就是下面要講的生成樹(spanningtree)演算法。

生成樹網橋

解決上面所說的無限循環問題的方法是讓網橋相互通信,並用一棵到達每個LAN的生成樹覆蓋實際的拓撲結構。使用生成樹,可以確保任兩個LAN之間只有唯一一條路徑。一旦網橋商定好生成樹,LAN間的所有傳送都遵從此生成樹。由於從每個源到每個目的地只有唯一的路徑,故不可能再有循環。

為了建造生成樹,首先必須選出一個網橋作為生成樹的根。實現的方法是每個網橋廣播其序列號(該序列號由廠家設置並保證全球唯一),選序列號最小的網橋作為根。接著,按根到每個網橋的最短路徑來構造生成樹。如果某個網橋或LAN故障,則重新計算。

網橋通過BPDU(BridgeProtocolDataUnit)互相通信,在網橋做出配置自己的決定前,每個網橋和每個埠需要下列配置數據:

❹ 思科模擬器中網橋在哪裡

你說的是交換機? 二層交換機還是三層交換機。 還是路由器 ,是多個vlan相連接 還是互通的? 你具體說下功能。網橋就是 類似與路由器起到橋接2個內網作用,多個網橋能實現多個內網間通訊。第一排的第一個就是路由器。。第二個是交換機。第三個是集線器,第四個無線設備,第五個是線纜。

❺ 網橋日本VCCI認證最快什麼時候可以拿到

VCCI認證是日本對於普通類電子產品強制認證,這個相對來說很簡單只是EMC的一部分測試,正常一周應該是可以完成的。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這個申請人和測試機構都必須是VCCI的有效會員才可以,希望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有需要進一點咨詢請網路我們即可~

❻ 什麼叫網橋有什麼作用

網橋(Bridge)是早期的兩埠二層網路設備,用來連接不同網段。網橋的兩個埠分別有一條獨立的交換信道,不是共享一條背板匯流排,可隔離沖突域。網橋比集線器(Hub)性能更好,集線器上各埠都是共享同一條背板匯流排的。

作用:

1、能擴展網路的距離或范圍,而且可提高網路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2、網橋納入存儲和轉發功能可使其適應於連接使用不同MAC 協議的兩個LAN,因而構成一個不同LAN 混連在一起的混合網路環境。

3、使用網橋進行互連克服了物理限制,這意味著構成LAN 的數據站總數和網段數很容易擴充。

4、網橋的中繼功能僅僅依賴於MAC 幀的地址,因而對高層協議完全透明。

(6)日本網橋在哪裡擴展閱讀:

網橋的缺點:

1、由於網橋對接收的幀要先存儲和查找站表,然後轉發,這就增加了時延。

2、在MAC子層並沒有流量控制功能。當網路上負荷很重時,可能因網橋緩沖區的存儲空間不夠而發生溢出,以致產生幀丟失的現象。

3、具有不同MAC子層的網段橋接在一起時,網橋在轉發一個幀之前,必須修改幀的某些欄位的內容,以適合另一個MAC子層的要求,增加時延。

4、網橋只適合於用戶數不太多(不超過幾百個)和信息量不太大的區域網,否則有時會產生較大的廣播風暴。

網橋的基本特徵:

1、網橋在數據鏈路層上實現區域網互連;

2、網橋能夠互連兩個採用不同數據鏈路層協議、不同傳輸介質與不同傳輸速率的網路

3、網橋以接收、存儲、地址過濾與轉發的方式實現互連的網路之間的通信;

4、網橋需要互連的網路在數據鏈路層以上採用相同的協議

5、網橋可以分隔兩個網路之間的通信量,有利於改善互連網路的性能與安全性。

❼ 什麼是網橋,在哪裡,怎樣設置.

網橋就是連接兩個或者多個網路的設備,是硬體設備,通常有路由器。

❽ 如何建立網橋

要創建網橋,您必須至少選擇兩個未被Internet連接共享使用的區域網或高速Internet連接


工具:PC機2台(其中一台至少有兩張網卡),網線一條

步驟:

1.PC1至少兩張網卡,如圖。其中「無線網路連接」已聯網dni_work。「本地連接2」希望橋接到「無線網路連接」上網。

5.PC2網路介面IP設置為與PC1的」無線網路連接「同一網段,比如172.16.0.34.掩碼和網關與PC1的」本地連接2「相同。然後PC2的網路介面通過網線與PC1的」本地連接2「網口相連。

❾ 介紹一下網橋

一、什麼是網橋?
網橋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將兩個LAN連起來,根據MAC地址來轉發幀, 可以看作一個低層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根據網路地址如IP地址進行轉發)。

圖一 連接設備與OSI協議棧

遠程網橋通過一個通常較慢的鏈路(如電話線)連接兩個遠程LAN,對本地網橋而言,性能比較重要, 而對遠程網橋而言,在長距離上可正常運行是更重要的。
網橋與路由器的比較
網橋並不了解其轉發幀中高層協議的信息,這使它可以同時以同種凡是處理IP、IPX等協議, 它還提供了將無路由協議的網路(如NetBEUI)分段的功能。
由於路由器處理網路層的數據,因此它們更容易互連不同的數據鏈路層,如令牌環網段和乙太網段。 網橋通常比路由器難控制。象IP等協議有復雜的路由協議,使網管易於管理路由; IP等協議還提供了較多的網路如何分段的信息(即使其地址也提供了此類信息)。 而網橋則只用MAC地址和物理拓撲進行工作。因此網橋一般適於小型較簡單的網路
二、使用原因
許多單位都有多個區域網,並且希望能夠將它們連接起來。之所以一個單位有多個區域網,有以下6個原因:
首先,許多大學的系或公司的部門都有各自的區域網,主要用於連接他們自己的個人計算機、工作站以及伺服器。 由於各系(或部門)的工作性質不同,因此選用了不同的區域網,這些系(或部門)之間早晚需相互交往,因而需要網橋。
其次,一個單位在地理位置上較分散,並且相距較遠,與其安裝一個遍布所有地點的同軸電纜網, 不如在各個地點建立一個區域網,並用網橋和紅外鏈路連接起來,這樣費用可能會低一些。
第3,可能有必要將一個邏輯上單一的LAN分成多個區域網,以調節載荷。例如採用由網橋連接的多個區域網, 每個區域網有一組工作站,並且有自己的文件伺服器,因此大部分通信限於單個區域網內,減輕了主幹網的負擔。
第4,在有些情況下,從載荷上看單個區域網是毫無問題的,
但是相距最遠的機器之間的物理距離太遠(比如超過802.3所規定的2.5km)。即使電纜鋪設不成問題, 但由於來回時延過長,網路仍將不能正常工作。唯一的辦法是將區域網分段,在各段之間放置網橋。 通過使用網橋,可以增加工作的總物理距離。
第5,可靠性問題。在一個單獨的區域網中,一個有缺陷的節點不斷地輸出無用的信息流會嚴重地破壞區域網的運行。 網橋可以設置在區域網中的關鍵部位,就像建築物內的放火門一樣,防止因單個節點失常而破壞整個系統。
第6,網橋有助於安全保密。大多數LAN介面都有一種混雜工作方式(promiscuous mode),在這種方式下,
計算機接收所有的幀,包括那些並不是編址發送給它的幀。如果網中多處設置網橋並謹慎地攔截無須轉發的重要信息, 那麼就可以把網路分隔以防止信息被竊。
三、兼容性問題
有人可能會天真地認為從一個802區域網到另一個802區域網的網橋非常簡單,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在802.x到802.y的九種組合中, 每一種都有它自己的特殊問題要解決。在討論這些特殊問題之前,先來看一看這些網橋共同面臨的一般性問題。
首先,各種區域網採用了不同的幀格式。這種不兼容性並不是由技術上的原因造成的, 而僅僅是由於支持三種標準的公司(Xerox, GM和IBM),沒有一家願意改變自己所支持的標准。其結果是: 在不同的區域網間復制幀要重排格式,這需要佔用CPU時間,重新計算校驗和, 而且還有可能產生因網橋存儲錯誤而造成的無法檢測的錯誤。
第二個問題是互聯的區域網並非必須按相同的數據傳輸速率運行。當快速的區域網向慢速的區域網發送一長串連續幀時, 網橋處理幀的速度要比幀進入的速度慢。網橋必須用緩沖區存儲來不及處理的幀,同時還得提防耗盡存儲器。 即使是10Mb/s的802.4到10Mb/s的802.3的網橋,在某種程度上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802.3的部分帶寬耗費於沖突。 802.3實際上並不是真的10Mb/s,而802.4(幾乎)確實為10Mb/s。
與網橋瓶頸問題相關的一個細微而重要的問題是其上各層的計時器值。假如802.4區域網上的網路層想發送一段很長的報文(幀序列)。 在發出最後一幀之後,它開啟一個計時器,等待確認。如果此報文必須通過網橋轉到慢速的802.5網路, 那麼在最後一幀被轉發到低速區域網之前,計時器就有可能時間到。網路層可能會以為幀丟失而重新發送整個報文。 幾次傳送失敗後,網路層就會放棄傳輸並告訴傳輸層目的站點已經關機。
第三,在所有的問題中,可能最為嚴重的問題是三種802 LAN有不同的最大幀長度。對於802.3,最大幀長度取決於配置參數, 但對標準的10M/bs系統最大有效載荷為1500位元組。
802.4的最大幀長度固定為8191位元組。802.5沒有上限,只要站點的傳輸時間不超過令牌持有時間。如果令牌時間預設為10ms, 則最大幀長度為5000位元組。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出現了:當必須把一個長幀轉發給不能接收長幀的區域網時,將會怎麼樣? 在本層中不考慮把幀分成小段。所有的協議都假定幀要麼到達要麼沒有到達,沒有條款規定把更小的單位重組成幀。 這並不是說不能設計這樣的協議,可以設計並已有這種協議,只是802不提供這種功能。這個問題基本上無法解決, 必須丟棄因太長而無法轉發的幀。其透明程度也就這樣了。
由於各種802 LAN的特殊性,如:802.4幀帶有優先權位、802.5幀位元組中有A和C位等,九種網橋都有其特殊的問題,見下表:
目的LAN
802.3(CSMA/CD) 802.4(令牌匯流排) 802.5(令牌環)
源LAN 802.3 1,4 1,2,4,8
802.4 1,5,8,9,10 9 1,2,3,8,9,10
802.5 1,2,5,6,7,10 1,2,3,6,7 6,7

1、重新格式化幀,並計算新的校驗和。
2、反轉比特順序。
3、復制優先權值,不管有無意義。
4、產生一個假想的優先權。
5、丟棄優先權。
6、流向環(某種程度上)。
7、設置A位和C位。
8、擔心擁塞(快速LAN至慢速LAN)。
9、擔心令牌因為交換ACK延遲或不可能而脫手。
10、如果幀對目的LAN太長,則將其丟棄。

設定的參數:
802.3:1500位元組幀 10Mb/s(減去碰撞次數)
802.4:8191位元組幀 10Mb/s
802.5:5000位元組幀 4Mb/s
當IEEE802委員會開始制訂LAN標准時,未能商定一個統一的標准,卻產生了3個互不兼容的標准,這一失策已受到了嚴厲的抨擊。 後來,在制定互聯這3種LAN的網橋的標准時,該委員會決心幹得好一些。這一次確實較為成功,他們提出了2種互不兼容的網橋方案。 直到目前為止,還無人要求該委員會制訂連接它的2個不兼容網橋的網關標准。

四、兩種網橋
1、透明網橋
第一種802網橋是透明網橋(transparent bridge)或生成樹網橋(spanning tree bridge)。支持這種設計的人首要關心的是完全透明。 按照他們的觀點,裝有多個LAN的單位在買回IEEE標准網橋之後,只需把連接插頭插入網橋,就萬事大吉。不需要改動硬體和軟體, 無需設置地址開關,無需裝入路由表或參數。總之什麼也不幹,只須插入電纜就完事,現有LAN的運行完全不受網橋的任何影響。 這真是不可思議,他們最終成功了。
透明網橋以混雜方式工作,它接收與之連接的所有LAN傳送的每一幀。當一幀到達時,網橋必須決定將其丟棄還是轉發。 如果要轉發,則必須決定發往哪個LAN。這需要通過查詢網橋中一張大型散列表裡的目的地址而作出決定。該表可列出每個可能的目的地, 以及它屬於哪一條輸出線路(LAN)。在插入網橋之初,所有的散列表均為空。由於網橋不知道任何目的地的位置, 因而採用擴散演算法(flooding algorithm):把每個到來的、目的地不明的幀輸出到連在此網橋的所有LAN中(除了發送該幀的LAN)。 隨著時間的推移,網橋將了解每個目的地的位置。一旦知道了目的地位置,發往該處的幀就只放到適當的LAN上,而不再散發。
透明網橋採用的演算法是逆向學習法(backward learning)。網橋按混雜的方式工作,故它能看見所連接的任一LAN上傳送的幀。 查看源地址即可知道在哪個LAN上可訪問哪台機器,於是在散列表中添上一項。
當計算機和網橋加電、斷電或遷移時,網路的拓撲結構會隨之改變。為了處理動態拓撲問題,每當增加散列表項時, 均在該項中註明幀的到達時間。每當目的地已在表中的幀到達時,將以當前時間更新該項。這樣, 從表中每項的時間即可知道該機器最後幀到來的時間。網橋中有一個進程定期地掃描散列表,清除時間早於當前時間若干分鍾的全部表項。 於是,如果從LAN上取下一台計算機,並在別處重新連到LAN上的話,那麼在幾分鍾內,它即可重新開始正常工作而無須人工干預。 這個演算法同時也意味著,如果機器在幾分鍾內無動作,那麼發給它的幀將不得不散發,一直到它自己發送出一幀為止。
到達幀的路由選擇過程取決於發送的LAN(源LAN)和目的地所在的LAN(目的LAN),如下所示:
1、如果源LAN和目的LAN相同,則丟棄該幀。
2、如果源LAN和目的LAN不同,則轉發該幀。
3、如果目的LAN未知,則進行擴散。
為了提高可靠性,有人在LAN之間設置了並行的兩個或多個網橋,但是,這種配置引起了另外一些問題,因為在拓撲結構中產生了迴路, 可能引發無限循環。其解決方法就是下面要講的生成樹(spanning tree)演算法。

2)、生成樹網橋
解決上面所說的無限循環問題的方法是讓網橋相互通信,並用一棵到達每個LAN的生成樹覆蓋實際的拓撲結構。 使用生成樹,可以確保任兩個LAN之間只有唯一一條路徑。一旦網橋商定好生成樹,LAN間的所有傳送都遵從此生成樹。 由於從每個源到每個目的地只有唯一的路徑,故不可能再有循環。
為了建造生成樹,首先必須選出一個網橋作為生成樹的根。 實現的方法是每個網橋廣播其序列號(該序列號由廠家設置並保證全球唯一), 選序列號最小的網橋作為根。接著,按根到每個網橋的最短路徑來構造生成樹。如果某個網橋或LAN故障,則重新計算。 網橋通過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互相通信,在網橋做出配置自己的決定前,每個網橋和每個埠需要下列配置數據:
網橋:網橋
ID(唯一的標識)
埠:埠ID(唯一的標識)
埠相對優先權
各埠的花費(高帶寬 = 低花費)
配置好各個網橋後,網橋將根據配置參數自動確定生成樹,這一過程有三個階段:
1、選擇根網橋
具有最小網橋ID的網橋被選作根網橋。網橋ID應為唯一的,但若兩個網橋具有相同的最小ID,則MAC地址小的網橋被選作根。
2、在其它所有網橋上選擇根埠
除根網橋外的各個網橋需要選一個根埠,這應該是最適合與根網橋通信的埠。通過計算各個埠到根網橋的花費, 取最小者作為根埠。
3、選擇每個LAN的指定(designated)網橋和指定埠
如果只有一個網橋連到某LAN,它必然是該LAN的指定網橋,如果多於一個,則到根網橋花費最小的被選為該LAN的指定網橋。 指定埠連接指定網橋和相應的LAN(如果這樣的埠多於一個,則低優先權的被選)。
一個埠必須為下列之一:
1、根埠
2、某LAN的指定埠
3、阻塞埠
當一個網橋加電後,它假定自己是根網橋,發送出一個CBPDU(Configuration 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 告知它認為的根網橋ID。
一個網橋收到一個根網橋ID小於其所知ID的CBPDU,它將更新自己的表,如果該幀從根埠(上傳)到達, 則向所有指定埠(下傳)分發。 當一個網橋收到一個根網橋ID大於其所知ID的CBPDU,該信息被丟棄,如果該幀從指定埠到達, 則回送一個幀告知真實根網橋的較低ID。 當有意地或由於線路故障引起網路重新配置,上述過程將重復,產生一個新的生成樹。
2、源路由選擇網橋
透明網橋的優點是易於安裝,只需插進電纜即大功告成。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這種網橋並沒有最佳地利用帶寬, 因為它們僅僅用到了拓撲結構的一個子集(生成樹)。這兩個(或其他)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導致了802委員會內部的分裂。 支持CSMA/CD和令牌匯流排的人選擇了透明網橋, 而令牌環的支持者則偏愛一種稱為源路由選擇(source routing)的網橋(受到IBM的鼓勵)。
源路由選擇的核心思想是假定每個幀的發送者都知道接收者是否在同一LAN上。當發送一幀到另外的LAN時, 源機器將目的地址的高位設置成1作為標記。另外,它還在幀頭加進此幀應走的實際路徑。
源路由選擇網橋只關心那些目的地址高位為1的幀,當見到這樣的幀時,它掃描幀頭中的路由, 尋找發來此幀的那個LAN的編號。
如果發來此幀的那個LAN編號後跟的是本網橋的編號,則將此幀轉發到路由表中自己後面的那個LAN。 如果該LAN編號後跟的不是本網橋, 則不轉發此幀。這一演算法有3種可能的具體實現:軟體、硬體、混合。這三種具體實現的價格和性能各不相同。 第一種沒有介面硬體開銷,
但需要速度很快的CPU處理所有到來的幀。最後一種實現需要特殊的VLSI晶元,該晶元分擔了網橋的許多工作,因此, 網橋可以採用速度較慢的CPU,或者可以連接更多的LAN。
源路由選擇的前提是互聯網中的每台機器都知道所有其他機器的最佳路徑。如何得到這些路由是源路由選擇演算法的重要部分。 獲取路由演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不知道目的地地址的位置,源機器就發布一廣播幀,詢問它在哪裡。 每個網橋都轉發該查找幀(discovery frame),這樣該幀就可到達互聯網中的每一個LAN。當答復回來時,
途經的網橋將它們自己的標識記錄在答復幀中,於是,廣播幀的發送者就可以得到確切的路由,並可從中選取最佳路由。
雖然此演算法可以找到最佳路由(它找到了所有的路由),但同時也面臨著幀爆炸的問題。透明網橋也會發生有點類似的狀況, 但是沒有這么嚴重。其擴散是按生成樹進行,所以傳送的總幀數是網路大小的線性函數,而不象源路由選擇是指數函數。 一旦主機找到至某目的地的一條路由,它就將其存入到高速緩沖器之中,無需再作查找。雖然這種方法大大遏制了幀爆炸, 但它給所有的主機增加了事務性負擔,而且整個演算法肯定是不透明的。
3、兩種網橋的比較

特點 透明網橋 源路由選擇網橋 註解
連接方式 無連接 面向連接
透明性 完全透明 不透明 透明網橋對主機來說是完全不可見的,而且它與所有現在的802產品完全兼容。 源路由選擇網橋既不透明又不兼容。如果要用源路由選擇網橋, 主機必須知道橋接模式,必須主動地參與工作。
配置方式 自動 手工 源路由選擇網橋的幾個不多的優點之一是:從理論上講,它可使用最佳路由, 而透明網橋則只限於生成樹, 另外,源路由選擇網橋還可以很好地利用網間的並行網橋來分散載荷。不過在實際中, 網橋能否利用這些理論上的優點是令人懷疑的。
路由 次優化 優化 逆向學習的缺點是:網橋必須一直等到碰巧有一特別的幀到來,才能知道目的地在何處。 查找幀的缺點是:在有並行網橋的大型互聯網中,會發生指數級的幀爆炸。
定位 逆向學習 發現幀
失效處理 由網橋處理 由主機處理
復雜性 在網橋中 在主機中 由於主機數量通常比網橋大一兩個數量級,因此, 最好把額外的開銷和復雜性放到少量的網橋中而不是全部的主機中。

透明網橋一般用於連接乙太網段,而源路由選擇網橋則一般用於連接令牌環網段。
五、遠程網橋
網橋有時也被用來連接兩個或多個相距較遠的LAN。比如,某個公司分布在多個城市中, 該公司在每個城市中均有一個本地的LAN, 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所有的LAN均連接起來,整個系統就像一個大型的LAN一樣。
該目標可通過下述方法實現:每個LAN中均設置一個網橋, 並且用點到點的連接(比如租用電話公司的電話線)將它們兩個兩個地連接起來。 點到點連線可採用各種不同的協議。辦法之一就是選用某種標準的點到點數據鏈路協議,將完整的MAC幀加到有效載荷中。 如果所有的LAN均相同,這種辦法的效果最好,它的唯一問題就是必須將幀送到正確的LAN中。 另一種辦法是在源網橋中去掉MAC的頭部和尾部,並把剩下的部分加到點到點協議的有效載荷中, 然後在目的網橋中產生新的頭部和尾部。 它的缺點是到達目的主機的校驗和並非是源主機所計算的校驗和,因此網橋存儲器中某位損壞所產生的錯誤可能不會被檢測到。

雖然此演算法可以找到最佳路由(它找到了所有的路由),但同時也面臨著幀爆炸的問題。透明網橋也會發生有點類似的狀況,
但是沒有這么嚴重。其擴散是按生成樹進行,所以傳送的總幀數是網路大小的線性函數,而不象源路由選擇是指數函數。
一旦主機找到至某目的地的一條路由,它就將其存入到高速緩沖器之中,無需再作查找。雖然這種方法大大遏制了幀爆炸,
但它給所有的主機增加了事務性負擔,而且整個演算法肯定是不透明的。
3、兩種網橋的比較
特點 透明網橋 源路由選擇網橋 註解
連接方式 無連接 面向連接
透明性 完全透明 不透明 透明網橋對主機來說是完全不可見的,而且它與所有現在的802產品完全兼容。 源路由選擇網橋既不透明又不兼容。如果要用源路由選擇網橋, 主機必須知道橋接模式, 必須主動地參與工作。
配置方式 自動 手工 源路由選擇網橋的幾個不多的優點之一是:從理論上講,它可使用最佳路由, 而透明網橋則只限於生成樹,另外, 源路由選擇網橋還可以很好地利用網間的並行網橋來分散載荷。 不過在實際中,網橋能否利用這些理論上的優點是令人懷疑的。
路由 次優化 優化 逆向學習的缺點是:網橋必須一直等到碰巧有一特別的幀到來, 才能知道目的地在何處。 查找幀的缺點是:在有並行網橋的大型互聯網中,會發生指數級的幀爆炸。
定位 逆向學習 發現幀
失效處理 由網橋處理 由主機處理
復雜性 在網橋中 在主機中 由於主機數量通常比網橋大一兩個數量級,因此, 最好把額外的開銷和復雜性放到少量的網橋中而不是全部的主機中。

透明網橋一般用於連接乙太網段,而源路由選擇網橋則一般用於連接令牌環網段。
五、遠程網橋
網橋有時也被用來連接兩個或多個相距較遠的LAN。比如,某個公司分布在多個城市中,該公司在每個城市中均有一個本地的LAN,
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所有的LAN均連接起來,整個系統就像一個大型的LAN一樣。
該目標可通過下述方法實現:每個LAN中均設置一個網橋,
並且用點到點的連接(比如租用電話公司的電話線)將它們兩個兩個地連接起來。
點到點連線可採用各種不同的協議。辦法之一就是選用某種標準的點到點數據鏈路協議,將完整的MAC幀加到有效載荷中。
如果所有的LAN均相同,這種辦法的效果最好,它的唯一問題就是必須將幀送到正確的LAN中。
另一種辦法是在源網橋中去掉MAC的頭部和尾部,
並把剩下的部分加到點到點協議的有效載荷中,然後在目的網橋中產生新的頭部和尾部。
它的缺點是到達目的主機的校驗和並非是源主機所計算的校驗和,因此網橋存儲器中某位損壞所產生的錯誤可能不會被檢測到。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5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5